江苏地方政府正在严控债务风险、高成本融资
云阿云智库•债券课题组
导读: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在“一揽子化债”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债务风险监管和高成本融资监管愈发严格。江苏在严控债务风险和平台公司高成本融资方面动作频频、成效显著。本文6000字,由云阿云智库•债券课题组资料整理。
3月15日,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发布《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高成本融资乱象丛生”问题的整改:一是全面梳理存量债务的中介费用,及时清理银行不合理收付。二是着力压降高成本融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措施的指导意见》,压降债务融资成本。从严控制高成本债务融资,强化债务成本监测。深化成本“削峰”目标,合理优化存量债务成本结构。严格限定非标类融资工具,全面压降信托、融资租赁等债务余额规模。
关于“对巡视整改不够重视,问题整改质效不高”问题的整改:从严控制债务规模,严格落实平台经营性债务增速不超过9.5%的管控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融资成本上限,原则上不得超过同期同档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浮15%。
3月15日,金湖县人民政府发布《金湖县委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投融资领域乱象较多”问题的整改:从严管控高成本融资。深入推动高成本融资相关整改工作,梳理形成高成本融资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落实清退责任主体。规范融资中介服务。定期召开县管国有企业工作例会,全面梳理融资中介费率超标准的融资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追缴责任主体,严禁国有企业以任何名目违规向第三方融资中介服务机构支付中间费用。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不够严”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加强债务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市债务办要求,2023年平台类企业经营性债务增幅控制在市目标以内,同时,2023年四季度新增融资综合成本控制在市目标以内。
3月15日,睢宁县人民政府发布《睢宁县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经营性债务激增、资产质量不高”问题的整改:设定县各国资公司及各板块债务增幅和增量,同时做好债务情况的月度统计监测,控制融资综合成本上限。整合全县国资国企资源,组建城投集团、产投集团、农投集团三大集团,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建立常态化投融资审核制度,各国资公司编制2024年投融资计划。将国资公司债务管控工作纳入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关于“综合成本高、中介费用高、非标占比高”问题的整改:建立国企综合融资成本控制上限动态调整机制,控制融资综合成本上限。推动国资公司置换存量债务“高转低、短转长、非转标”,减少债务风险。将国资公司综合成本控制和债务结构优化作为债务管控重要指标。
关于“穷尽办法融资”问题的整改:严格控制融资综合成本上限,国资公司编制2024年投融资计划。对于存量的非标融资制定整改计划,限定时间提前还款或进行标准化融资的置换。
3月15日,南通日报发布《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 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不够到位”问题的整改:(1)持续压降融资成本。严格执行《高成本融资清退方案》,全面消除融资综合成本6%以上存量高成本的融资项目。(2)不断压缩管理层级。提升三级以下符合主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管理层级,清理整合“四类企业”“三类参股投资”,从严控制新设三级企业,原则上不设四级及以下企业。去年8月份以来,注销公司4家,股权提级4家。(3)加快提升国企市场化水平。全面推行企业员工公开招聘机制,落实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
3月15日,淮阴区政府官网发布《中共淮阴区委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债务管控不严实”问题的整改:对全区正常运营的国有独资企业及全资子企业,按照实质整合和财务报表整合两条路径,归并同质业务,重新构建股权架构,全区国有企业整合成三大集团。规范融资审核备案程序,控制融资规模成本,按要求履行融资审核备案程序。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严格落实资产评估、公开处置等规范程序。截至2023年底,出售8.88万平方米低效闲置房屋资产,出租32.40万平方米低效闲置房屋资产;出租24.87万平方米低效闲置土地资产。
关于“融资领域存在乱象”问题的整改:组建高成本融资审核委员会,规范企业融资决策流程,对高成本融资行为履行审批程序,建立金融机构成本协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融资平台交易,推进7.5%(含)以上高成本融资清理。组织国企平台相关人员参加廉政警示教育会议、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提升廉洁意识。
3月15日,淮安经开区管委会发布《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债务规模大、风险高”问题的整改:(1)加强制度建设,成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领导小组,强化对债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经营性债务规模管控,将管控目标分解到各集团公司,对经营性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对新上项目实行提级管理。严格执行经营性债务规模增幅管控要求。2023年隐性债务同比下降23.27%,全口径债务余额年净增额同比下降56.68%,政府性债务率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2)加强资金统筹,增强偿债能力。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足额完成全年化债任务。增强国有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明确国企主责主业,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优化国有企业考核办法,不断提升企业造血功能。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2023年新增盘活收入2亿元。(3)压降融资成本支出和账面货币资金沉淀。全区企业新增融资均通过竞争性融资交易平台开展。加大银行贷款中收清退及利率压降力度,严格执行融资成本控制线相关要求,加大高成本融资清退力度,2023年债务成本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同比下降32.88%,全面停止存单质押贷款,减少资金沉淀。
关于“清理整合平台公司不到位”问题的整改:(1)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清理整合。对所有国有企业资产、债务等情况进行梳理,对业务相近、三级以下、连续三年亏损、僵尸企业等进行清理整合,目前已清理企业9家,其中三级以下4家、连续三年亏损企业2家、僵尸企业3家。所有国有企业均已纳入国资管理体系,并根据国企监管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2)修订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通过优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国有企业开源节流,优化重组,加强国有企业用工管理,减少用工成本。充分挖掘国有资产价值,解决未办证资产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权证补办率已超90%。新取得产证资产通过公开拍租、出售、招商合作等举措盘活资产,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及收益率。(3)加强融资类空壳公司清理注销工作,9家公司已完成清理注销。
关于“部分融资任性随意”问题的整改:(1)严格执行国企高成本融资管控相关规定,新增高成本融资实行提级管理。对非标融资进行逐笔审核,严禁流程倒置。全面推行国有企业融资业务通过淮安融资交易服务平台进行交易,做到“应上尽上”,公开透明。(2)通过协商停付中收、降低利率,推动银行降低平台公司贷款成本。进一步规范融资管理,严格管控成本。空港产业园公司、新区实业公司2023年新增银行贷款综合成本同比下降1.02 个百分点。(3)进一步规范债券融资利息支付。严格执行债券发行相关规定要求,合理确定发债期限、规模及综合成本,严控高成本债券融资。经发集团2023年发行债券综合成本4.31%;开发控股2023年发行债券综合成本4.25%,均采用市场化发行的方式公开发行。
3月15日,泰州日报发布《兴化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全口径债务增速较快”问题的整改:一是出台《规范国有企业融资监督管理意见》,对《兴化市市属企业融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并对市属企业融资管理制度进行核查备案。二是省委巡视以来,市委市政府听取融资情况汇报5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年度融资计划备案。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市属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专项考核办法》,提高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关于“债务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整改:一是按照《规范国有企业融资监督管理意见》《加强国有企业发债管理的实施办法》,鼓励企业优先向银行融资,选择A类券商为主承销商,优化债务期限,控制非标融资产品。二是召开银企对接会,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低成本的银行产品置换高成本的非标产品,降低非标存量。
3月15日,据《中共宝应县委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债务增长较快”问题的整改:一是健全债务管控工作机制。出台《宝应县国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宝应县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运行方案>的通知》,持续推进债务办工作专班实体化、常态化运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债务管控要求。二是加强审核严控债务增速。积极落实“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审核政府投资项目,对非必要、非急需的一律不审批、对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公益性项目,一律不审批;对收益不能覆盖融资本息的经营性项目,一律不审批。三是加强平台债务目标管控。加大审计检查力度,进一步摸底平台债务底数和到期情况,根据平台公司债务接续需求,合理设置经营性债务控制目标,对“融资”和“使用”两个环节实行“双管控”,严禁平台公司违规挪用债务资金,严控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总量和增幅。截至2023年末,全县平台公司债务增幅较前四年有大幅下降。
关于“融资成本较高”问题的整改:一是规范融资成本上限。202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及资金使用的通知》,规定全县新增融资成本上限。二是加快置换非标融资和其他高成本债务。全面梳理存量高成本融资,制定置换重组计划,抓住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期,主要通过商业银行项目贷款、企业债券等,积极做好置换工作。三是规范平台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督促国有企业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党委会、董事会、股东会的议事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国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内控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严禁违规支付融资中介费用,严防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四是规范平台和银行之间的融资行为。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及资金使用的通知》,已明确要求平台公司不得违规发生银行附加业务,严禁违规支付融资中介费用。
关于“定融规模偏大”问题的整改:制定存量定融化解方案,通过银行贷款等标准化产品有序置换,确保到期债务平稳接续。至2024年2月底,已置换消化定融63%。
3月15日,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发布《中共宿豫区委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中
关于“债务规模控制不严”问题的整改:一是债务管控更趋严格。对全口径债务实行分类管控,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始终控制在省市下达年度政府债务限额内,超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债任务,平台公司经营债规模、增速均低于市管控目标。建立债务监测预警、风险应急、责任追究三项机制,平台公司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等级继续保持低风险绿色等级。二是偿债能力持续提高。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实现应入尽入,全年累计实现综合财力较上年度基本持平。在年度政府债务偿还方面,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支持,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保障三保及隐债化解等刚性支出。三是债务成本不断降低。加大平台公司存量高成本债务压降置换力度,平台公司经营债平均融资成本较上年末实现稳步下降,推动企业健康平稳运行。
关于“违规支付中介费推高融资成本”问题的整改:一是严控超上限融资行为。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经营债管控目标任务,合理设定当年度综合融资成本上限。出台《宿豫区融资平台公司经营债“削峰降本”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存量高成本融资有序置换压降。二是加大追缴力度。对支付中介费情况进行梳理排查,督促各主体单位制定针对性举措,持续排查其中问题,对存在的违规问题从严追责问责。
关于“违规新增定向融资”问题的整改:一是化解力度持续加大。出台《定向融资化解实施方案》,引导利用银行信贷等标准化产品置换存量定向融资产品,力争存量定向融资清零,尽快消除涉众风险。二是“削峰降本”成效显著。合理设定年度综合融资成本上限,严禁超上限融资行为发生。结合“削峰降本”专项行动方案,定期下发提示提醒函,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高成本融资压降工作持续推进。
2月26日,据中国网报道:启东市人大针对市政府提出的工作措施进行监督
为防止政府产生新的隐性债务,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大了对政府财务化解工作的监督,与市政府同步按月听取相关汇报,针对市政府提出的工作措施进行监督,截至2023年12月末,启东累计已偿还隐性债务55.25亿元,剔除债券置换14.38亿元后,完成报省化债任务的104.39%,其中财力安排化解35.19亿元,企业自有资金化解5.55亿元,工程款核销核减0.13亿元。同时,从降低融资成本切入,要求财政局对高成本融资项目进行逐个审理,截至2023年12月末,隐性债务平均综合成本由年初的4.76%降至4.59%;经营性债务平均综合成本由年初的4.71%降至4.55%。
2月22日,据滨湖区政府官网,滨湖区财政局2023年重点工作中提到
切实提升债务管理能力。极力调优债务规模构成。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获批金额26.1亿元创历年新高;大力化解隐性债务,当年化债额度为历年之最;严格审核新增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规模增幅获有效控制。扎实做好平台公司管控。通过注销和市场化转型压降平台公司15家;通过资产整合、发展业务等成功打造AA+国企2家、AAA国企1家;通过“一企一策”制定重点企业管理方案,着重保障债务风险点较多企业平稳运行。持续压降债务综合成本。分类动态设置融资成本上限,严格落实融资审批备案制度,有效控降新增经营性债务成本;开展存量高成本债务清理工作,推动银行减费让利压降5%以上较高成本,节约融资成本约1.5亿元。
1月31日,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高淳区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提到
2024年工作计划中关于防范债务风险:严禁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强化负面清单管理,坚持“四个不得”“四个严禁”,坚决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化债资金,落实年度化债目标。积极拓宽化债渠道,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加强各区属集团经营性债务增幅管控,确保同口径增幅控制在上级核定目标以内。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窗口期,加强与债权人沟通对接,积极推动高成本债务稳妥置换,多措并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1月10日,据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官网,钟楼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其中提到
2023年,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板块、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履行财政职能,在支出上持续发力,在政策上强化落实,在运行中严防风险,有力保障了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保障了全区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其中,出台国企融资管控指导意见,设定融资成本上限,落实分级分类审批制度,出清高成本债务,国企全口径债务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4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