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财政金融  
专题:2022年中国民营经济(二)
   日期 2025-4-18 

专题:2022年中国民营经济(二)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编者按:本专题由《2022 房企老板生存录:行业寒冬下的众生相》和《A 股年报预告收官夜巨雷频发:百亿级亏损成“重灾区”》组成,全文68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2022 房企老板生存录:行业寒冬下的众生相

 杨梅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2022 年房地产寒冬中,房企老板上演 “生存大战”:郁亮喊口号、孙宏斌化债、吴亚军退任、王健林抄底,挺过寒冬成共同目标。全文34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01

如果一定要房企老板们对2022年说一句话,相信很多人会感慨:又挺过了一年。

难,已不是某家企业的专享。挺下去,几乎成了整个行业最重要的命题。在房地产周期拐点与3年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2022年,各大房企的掌舵者几乎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中,有人赌上了身家性命,不惜自掏腰包为企业输血;有人四处奔走,艰难自救;也有人退居幕后,放权给职业经理人。

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活的更久一点——这句话最早出自于郁亮,他被戏称为行业的预言家。今年年初,在万科集团年会上,向来以稳健形象示人的他,直接抛出了“黑铁时代”的论断,喊出了“要么死,要么活”的口号。

口号是为了宣誓决心。彼时的郁亮希望员工放弃幻想,用打仗的状态来应对这一年。他希望2022年万科一切的工作,都围绕着三个目标进行:业绩止跌企稳回升、缩表出清和“长肌肉”。为了营造节表缩食的氛围,他甚至表示,自己不再乘坐头等舱。

比郁亮更生死悬于一线的是孙宏斌。今年的5月份,随着融创官宣4笔美元债正式违约,这位昔日的“白衣骑士”逐渐消失在大众眼前,长达7个多月时间奔走在化债路上,苦苦寻求资金救援。已经历过联想和顺驰两次人生危机的他,想必更理解坚持的意义。

同样在艰难自救的还有建业集团的胡葆森。如同所有暴雷的房企,建业集团的危机也有先兆可循。大概就是理财兑付不了,然后债务展期,再引出公司债务违约和现金流危机。纾困的路径也只有那么几条,股东借款、配股融资、出售物业资产等。

为了化解流动性危机,胡葆森这位元老级地产人,不得不断臂求生。今年2月份他大刀阔斧的换掉了“建业系”3家上市公司的主帅,5月份将旗下两个核心文旅项目卖给了河南当地的国企,6月份成功引入河南国资为集团第二大股东,11月份裁员7000人。

类似的还有绿地集团的张玉良,这家成立30年的老牌房企,正遭遇重重债务压力。现年66岁的张玉良,不得不推迟退休计划,继续超期服役,亲自拍板,将核心资产摆上货架,换取资金流。

如若以上地产大亨,还能称得上是生死博斗的话,那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许家印只能算是垂死挣扎了。在他12月份那则“跳楼”的乌龙传闻背后,包含了外界对他境遇的猜测和想象。

但显然,商海沉浮30年的他,并不是肯下牌桌的人。这一年,关于他的关键词依旧是卖房、筹钱和还债。即便恒大超级总部被卖、恒大足球场土地使用权被卖、恒大物业被动减持;即便恒大集团债务重组推进缓慢、恒大汽车难有起色……许家印依旧在苦苦支撑,依旧在奋力保交楼。

02

有人拼死坚持,也有人急流勇退。龙湖集团的吴亚军,是其中一个。

今年的下半年,龙湖集团过的并不平静。8月份,先是曝出龙湖商票存在逾期的传言,而后遭遇瑞银下调评级。一日之间,龙湖集团市值蒸发超过246亿元。不过好在龙湖2022年的中期业绩亮眼,粉碎了各种市场谣言。

摆平了“做空”之后,今年的10月底,吴亚军将董事长之位传给了职业经理人陈序平,正式隐退。她给出的原因是去家族化和身体原因。吴亚军的卸任虽一度引发股价跳水,但陈序平通过接连提前偿还债务等一系列挽救措施,成功稳住了局面。

过去一年,和吴亚军一样选择撤退的房企老板,还有一大批。中国金茂董事长宁高宁大悦城地产董事长由伟、迪马股份董事长罗韶颖、深振业董事长赵宏伟、正荣集团创始人欧宗荣、当代置业创始人张雷、大唐房地产董事长吴迪等等。这可以称得上是2022年的一个行业现象。

作为少数能在调控的基调下,保持企业稳健运行的掌舵人,吴亚军的卸任算是全身而退。但吴亚军之外的一些老板,不排除是为了隔离风险,比如为推动与债权人整体关系的转变以促进债务重组与和解等。

大唐地产或许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此前大唐地产曾陷入“逃废债”、“违约”争议,有极大的偿债压力。为了留住人才,大唐地产的实控人黄晞从去年起,便不断将股权转让予部分高管,放权给职业经理人。大唐地产的董事长吴迪一度持有公司股份29.9%,与黄晞的持股比例接近。但今年的11月份,吴迪也卸任了董事长职务。

至于潘石屹夫妇的悄然退场,更是如此。在经历了私有化交易失败、前CFO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等诸多风波后,今年潘石屹、潘张欣退出了SOHO中国董事会。这对SOHO中国或许是好事,至少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关注度,改善经营环境。

2022年,地产商们除了从公司层面隐身,也正悄无声息地从富豪排行榜单上消失。许家印自不用提,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合生创展的朱孟依、融创的孙宏斌、龙光集团的纪海鹏等耳熟能详的地产创一代,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财富落差,大多跌出了今年的胡润百富榜。有媒体统计,20年前,房地产行业的上榜人数在胡润百富榜占比为50%;十年前,这一比例为20%;2022年上榜人数占比仅为10%。

有顺风滑落的富豪,就有逆势而上的富豪,这个人便是王健林。自打2017年,经历了股债双杀之后,王健林便开始了疯狂抛售旗下资产,进行降负债、去地产化、轻资产化转型。谁都不曾预料,危机的提早到来,反而给他赢得了调整修复的时机,最终安全度过了债务关。

今年,躲过行业寒冬的王健林,以千亿身价再次成为地产行业首富。万达集团更是频频抄底,成为深陷困境中的地产大佬们的“接盘侠”,先是接管了山西忻州田森汇,后来又与鑫苑、建业签约。

03

当然,也有人去而复返。比如上市房企阳光城集团的老板林腾蛟。

早早实现财富自由的林腾蛟,早前几乎过上退休的日子,将集团业务全权交由了职业经理人朱荣斌和吴建斌。但去年10月底,阳光城被二股东泰康系董事对三季报投下两张反对票后,遭遇股债双杀;今年年初,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离职。林腾蛟只能重返战场,亲自公司指挥经营工作。

境况类似的还有华夏幸福的王文学。过去一年多,华夏幸福深陷流动性危机,王文学只得不断出售资产为公司续命。雪上加霜的是,今年4月份,他高薪挖来的联席董事长吴向东和联席总裁俞建双双辞职,王文学被迫重回一线,重走艰苦创业路,为债务重组事宜进行奔走。

低调归来的还有泰禾集团的黄其森。他的情况有些特殊,自3月份协助有关机关调查之后,直到11月中旬,他才终于被“放”了出来。根据公司公告,回归两天之后,他便回到公司履职。复工速度如此之快,与泰禾集团迫在眉睫的债务压力有关。截至今年10月底,泰禾集团已到期未归还借款本金达584.51亿元,这些山呼海啸般的欠款正等待着黄其森的化解。

与黄其森重获自由相对应的是,富力集团的创始人张力因涉嫌行贿被英国警方逮捕。作为昔日的“华南五虎”之首,富力地产在2021年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富力进行了多方自救,张力、李思廉两位老板自掏腰包,向富力提供80亿港无息股东借款;73亿元转让公司位于广州的物流资产;100亿售出富力物业等等。

曙光曾一度出现,比如今年的11月10日,富力135亿元境内公司债券整体展期成功,公司也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券全部展期的内房企业。但遗憾的是,2022年仅剩不到20天之际,张力卷入行贿风波。这不仅贡献了地产圈的头条大新闻,也让富力的复苏之路变得扑朔迷离。

张力令人深感遗憾之处在于,如若不采用非法手段,他很有可能等来最终的转机。就在他出事儿的半个月前,央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政策端的利好开始不断涌现。目前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已经射出,部分信用资质较好的优质房企重新迎来了融资活水。

面对这些政策利好,一年的尾声之际,不少人重拾信心。郁亮是最先表达出乐观情绪的那个,在12月中旬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他再次曝出金句,称:微光正逐步变成曙光。

同样高兴的,还有孙宏斌。11月,中信信托与华融收购了融创上海董家渡项目股权,并引入浦发银行等6家银行进行注资,新增融资总量将超120亿元。12月,陕西金资与融创就咸阳森屿城项目的融资合作也已完成;东方资产与融创中国就武汉桃花源项目达成融资合作,融资总规模33.11亿元。

12月9日,停牌了大半年的融创披露了2021年年报和债务重组计划。境外债重组若完成,意味着融创未来流动性压力将有望得到纾解,整体财务状况会得到改善。

对于2023年,孙宏斌抱有期待。在年报中,他表示:“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向好,房地产市场也将快速恢复稳定,这将有利于缓解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

活下去,就有希望,希望郁亮和孙宏斌的预言能够成真。

A 股年报预告收官夜巨雷频发

三大航企领衔超 20 股预亏,百亿级亏损成 “重灾区”

泰勒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2022年1月30日年报预告截止日,A股现巨亏潮,三大航企合计预亏超千亿,蓝光、欧菲光等20余家公司预亏超10亿,多因疫情、减值计提等,市场静待利空消化。全文33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兄弟姐妹们啊,年报预告的最后一天,30日晚上A股披露巨亏的公司有点多哇,好在过了今天,就结束了。不知道会不会是利空出尽,公司趁机各种大额计提、财务洗澡,接着把今年的业绩做好?还是真的巨雷!哪些是真亏,哪些是真洗澡,只有周二的A股给出答案了。

简单看看今夜巨亏的公告。

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巨额预亏

中国三大航企预计2022年合计亏损逾1000亿元

根据中国三大头部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2022年,三家航企预计合计亏损逾1000亿元。其中,国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约370亿元到395亿元,东航预计亏损约360亿元至390亿元,南航预计亏损303亿元到332亿元。

蓝光发展:2022年预亏219.37亿元左右

蓝光发展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37亿元左右,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34亿元。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系经营亏损、减值计提。公司2022年预计产生经营亏损约58亿元;公司计提了约160亿元的减值损失,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

欧菲光:预计2022年净亏损41亿元-52亿元

欧菲光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41亿元-5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6.2亿元。受特定客户终止采购关系的影响,2022年与特定客户相关的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同时承担了与其相关的在终止采购关系后所发生的固定运营成本;因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全球疫情反复、短期内下游终端市场消费需求放缓和H客户智能手机业务受到芯片断供等限制,公司部分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

阳光城:预计2022年净亏损80亿元-110亿元

阳光城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80亿元-11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9.5亿元。

世纪华通:2022年预亏60亿元-80亿元

世纪华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亏损60亿元-80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3.27亿元。在本次业绩预告测算中,暂估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5亿元至60亿元;此外公司拟对部分被投公司及其他资产计提部分减值准备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前述商誉减值准备合计为63亿元至83亿元。

海航控股:2022年预亏185亿元-220亿元

海航控股公告,2022年预亏185亿元-220亿元,上年同期净利47.2亿元。

华侨城A:预计2022年净亏损80亿元-110亿元

华侨城A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80亿元-110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38亿元。

寒武纪:2022年预亏10.35亿元-12.65亿元

寒武纪发布业绩预告,2022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到7.50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0.35亿元到12.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扩大25.46%到53.34%。

正邦科技:预计2022年亏损110亿元-130亿元

正邦科技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110亿元-13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8.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板块销售生猪844.65万头,销售收入89.54亿元,单头销售价格1060元,销售规模及销售价格较去年均有所下降。

京东方A: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降70%-71%

京东方A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75亿元-77亿元,同比下降70%-71%,扣非后净亏损18亿元-20亿元。

君实生物:2022年预亏23.96亿元

君实生物公告,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左右,同比减少64.07%左右;预计2022年净亏损23.96亿元,同比亏损增加232.36%左右。

赛力斯:2022年预亏35亿元-39.5亿元

赛力斯公告,2022年预亏35亿元-39.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2亿元。

北汽蓝谷:预计2022年净亏损52亿元-58亿元

北汽蓝谷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52亿元-58亿元。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挤压公司利润空间,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产品销量还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不明显。

荣盛发展:预计2022年净亏损190亿元-250亿元

荣盛发展1月30日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净亏损190亿元-250亿元;基本每股亏损4.37元/股-5.75元/股。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度降低,主要受市场情绪持续低迷、资产减值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2022年度结转的开发项目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毛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世茂股份:预计2022年亏损38.4亿元-57.6亿元

世茂股份1月30日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38.4亿元-57.6亿元;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及行业环境影响,公司销售显著下降,结转收入较上年减少。

中国重工:综合成本上涨压力较大,2022年预亏21亿元-25亿元

中国重工1月30日公告,2022年预亏21亿元-25亿元。公司所在的船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船舶行业整体盈利难等问题较为突出。报告期内,疫情多点频发,配套物资供应不足,人员流动不畅,劳动力紧缺,公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受到较大影响,尤其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疫情快速发展,公司部分重点子企业一度出现停工停产,加之夏季持续高温干旱、让电于民,公司全年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产品建造成本显著增加。

报告期内,配套设备价格普遍上涨,进口船用主机、关键配套设备物流成本和运输周期大幅增加,加之劳动用工长期短缺,且价格高企,前期承接的毛利较低的订单陆续开工建造,本期交付的船舶产品前期生产准备时钢材价格持续处于阶段性高位,公司综合成本上涨压力较大,盈利空间不断压缩。

中南建设:预计2022年亏损75亿元-90亿元

中南建设1月30日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75亿元-9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3.82亿元。由于行业非良性循环持续,为了保证经营安全,公司进一步加大现房库存去化,当期销售当期确认收入资源带来更多亏损。同时公司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预计进一步增加各项应收款项风险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此外,为应对非良性循环影响,公司各项费用率亦有增加,由此带来公司亏损加大。

上海机场:2022年预亏28.4亿元-29.9亿元

上海机场1月30日晚间公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亿元到-28.4亿元。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8亿元。2022年,新冠疫情对民航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预期,公司2022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受疫情反复冲击,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主要业务量低位运行,同比大幅下降,本次疫情对公司、标的资产经营的冲击超出预期,经营方面继续承压。

格力地产:预计2022年亏损23.86亿-28.63亿元,预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5.8-18.96亿元

格力地产1月30日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23.86亿元-28.63亿元,上期同期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盈转亏。

基于2022年资产负债表日及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参考目前市场价格和公司各项目销售计划,按照会计准则谨慎性要求,公司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主要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按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预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5.80-18.96亿元,预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下降5.37-6.45亿元。

泛海控股:2022年预亏70亿元-100亿元,上年亏损112.55亿万元

泛海控股1月30日公告,公司2022年预计亏损70亿元-10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2.55亿万元。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简称“民生信托”)管理的部分信托项目发生风险,根据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民生信托从谨慎性原则出发计提了预计负债,对当期损益造成较大影响。具体影响金额以最终审计结果为准。公司因阶段性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违约进入诉讼程序,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履行金,导致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上升。

三六零:预计2022年亏损24.8亿元,同比扭盈为亏

三六零1月30日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24.8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9.02亿元;营业总收入约9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4.0亿元,同比减少约13%。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互联网行业整体趋势下滑及公司向数字安全行业持续加大投入,导致公司营业总收入下降的同时费用略有增加,且投资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亏损,使得公司营业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亏损。

永辉超市:2022年净利预亏27.4亿元

永辉超市1月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12亿元。本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多门店短期暂停营业,主要城市居民线下门店的购物需求和消费心理均受到较大影响。

华能国际:2022年预亏70亿元-84亿元

华能国际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70亿元到84亿元。2022年公司煤电经营同比大幅减亏;但由于本年度煤价仍居高位,且公司煤机装机比例较高,新能源发电盈利未能覆盖煤电亏损等,导致公司总体亏损。

暂时就这些吧,祝福A股,祝福股民!兔年大家一起加油!

   关注 101    返回
专题:2022年中国民营经济(一)
专题:2022年中国民营经济(三)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