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财政金融  
2023 中国消费复苏需靠“降价+精准补贴”
   日期 2025-4-19 

特斯拉3天3万辆新订单

2023 中国消费复苏需靠“降价+精准补贴”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特斯拉降价后3天获3万订单,显示降价超 18% 可刺激消费。文章认为2023消费复苏关键在补贴力度,需政府与平台合力,借大数据精准发力。全文33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今天有两条关于特斯拉的热搜,非常有意思。这两条热搜不仅反映当今世界新能源车市场的格局,我认为对2023年中国消费的意义更大。

本文并不想聚焦特斯拉的“刹车争议问题”,也不想探讨持续降价引发车主维权的是非对错,本文讨论重点是从特斯拉订单暴增,探讨2023我们的消费如何复苏?

壹,中国订单再次震惊世界

今天两条关于特斯拉的热搜,堪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第一条是国际产经新闻,是西方媒体爆料,特斯拉为什么成为2022年“最熊的科技股”。

西方媒体不谈民主党资本的恶意做空,摆出的是“铁一般的证据”。

一个车企有没有未来,甚至当下能不能活下去,最重要的不是“讲故事,谈梦想”,最铁的是手上握着多少订单。

特斯拉在我国,去年十月,今年一月初,短短时间两次降价,背后的原因都是一个,特斯拉疯狂爆产能之后,订单增长已经跟不上产能增长的速度。

降价保证产能的充分运转,是汽车企业扩大盈利的最佳路径。

西方媒体报道,聚焦的是特斯拉当下的全球订单保有量。

作为通卖全球,在美国两个工厂,德国一个工厂,我国第二工厂也宣称落户上海的特斯拉,如今全球订单仅剩20万辆。

虽然20万辆已经是一些造车新势力一年的订单总量了,可是对于特斯拉全球市场和全球产能来说,都是到了“崩溃边缘”的凄惨市场数据。

西方媒体要统计全球市场订单,因此数据汇总到报道出来,应该会有几天的时间延迟。

许多人都会无所谓的说,“就延迟两三天而已,特斯拉的数据还能翻得了天?”

过去不可能,但是有了中国市场,一切皆有可能。

今年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降幅为3.6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从28.89万元降到25.99万元,降幅为2.9万元。

特斯拉这次降价,国内争议声音很大。有说“卖不动的”,有说“滑铁卢的”,有说“收割老车主”的。

事实证明,能终结一切阴阳怪气,终结一切争议的最佳方式,就是用订单说话!

今天的第二条特斯拉热搜,是降价之后,特斯拉订单3天新增3万辆。

没错,中国市场就是这么神奇,以前一些“降价无用论”,国人因为疫情,降价再多也买不起等论点,都被“3天3万辆”的数据震翻了。

在全球累计只有20万订单的特斯拉,凭借中国市场,3天就能新增订单的15%,这样凶猛的需求,谁还敢说特斯拉马上倒闭,是2023最惨车企?

贰,比降价更狠的是“降级收割”

这次特斯拉的降价,我认为必须与两个多月前的上次降价,连在一起来解读。

两次降价,让特斯拉Model 3从27.99万降到22.99万,降价5万,降价幅度18%。

另一款特斯拉Model Y则是从31.69万,降价到25.99万,降价5.7万,降价幅度也是18%。

特斯拉这次降价后,发生订单井喷,我认为“降价”只是表面的因素,最狠的其实是“降级”。

咱们买车,除了少量发烧友会比性能参数,探讨技术路线,国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先制定一个预算范围,然后在预算范围内选一辆性价比最高的车。

每一个选车的人,在预算范围内选车时,都会不自觉的“偷瞄”价格高一档的车。

内心当然更爱高一档的车,但奈何“钱包不够丰厚,只能唉声叹气”。

这里不探讨“高一档的车是不是智商税收割,不值那个价”等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分不清这些。

就是一个原本预期买20~25万新能源车的人,在选择时,都会偷瞄将近28万的特斯拉Model 3,内心最想要的是高一档的车,但钱只够买第一档的。

同样,预算在25~30万之间的买车人,都会关注31.69万的Model Y,只恨自己预算不够。

然后特斯拉分别降价5万,与5.7万,最重要的不仅是降价幅度,而是直接将车价打到了下一档更大的市场。

在这个预算范围内的买车人,即便早就选好了 “性价比之王”,面对突然的“5万以上的天降羊毛”,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薅一波。

叁,给2023年消费券指明了路径

我并不是特斯拉的粉丝,特斯拉也没给我充钱,为什么特斯拉订单暴涨,我这么兴奋?

因为我看到了今年我们消费振兴的路径。

在去年年底,国家提出2023年“消费复苏”是经济重中之重的时候,民间反馈并不热烈。

我看到最多的网友回复,都是2023年大家都没钱,怎么可能“刺激得了消费”。

这种氛围,让我也有些悲观。

能战胜这种悲观的,只能是“拿亮眼的消费数据说话!”。

我同样注意到,在特斯拉官宣降价的时候,许多人的回复如出一辙,“大家都没什么钱,降价再多,也增不了多少销量。”

结果是三天暴涨三万,可见当特斯拉真正拿起“价格屠刀”,不仅降价,甚至降级之后,汽车这样超级大件的消费都能被刺激起来。

因此,今年消费能否复苏的关键,不在于老百姓哀嚎没钱的吐槽。

关键还是补贴与消费券的力度必须到位。

至少是特斯拉这样,累计降价18%以上,能够让大家心仪的产品,下降一个“预算等级”的消费补贴幅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就以湖北消费券为例,以我的收入,其实没必要抢这玩意,但这几年我抢了几次,感触也很深。

2020年四季度的几次湖北消费券,力度都是33%,我和爱人分别抢到了150减50的,以及240元减80的,餐饮券和超市券都抢到过。

这些我们后来都在家庭聚餐和二人世界的时候花了出去,这种力度的消费券,谁浪费都有被“天谴”的羞耻感。

到了去年12月,再次发放新一轮消费券,而且冠上“三年来首次团圆过年”的年货券之名,结果幅度是400减50,也就是补贴力度12%。

首先,年节接近时期的超市年货涨价幅度本就在10%,更何况400元减50的门槛,就要买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

满减的“套路”本就在凑单上,可只有力度够大,才能让人去买一些“非刚需凑单。

结果这次消费券的幅度刚好抵消年货涨价的幅度,还要求400元的门槛,最终我们家的消费券自然是”过期作废“。

我了解身边许多人的状况都是一致的,都是2020年底,2021年的几轮消费”券,都用出去了,2022年底的消费券,感觉政府“发个形式”,老百姓也就看个乐呵,如果2023年继续这么刺激消费,效果绝对是约等于零的。

特斯拉这次降价18%,三天暴增三万销量证明了老百姓不是完全没钱,但是降价和补贴幅度至少达到20%的临界点,才能起到激发消费潜力的作用。

肆,平台企业的大数据该发挥作用了!

许多人觉得,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政府承担20%以上”的消费补贴,政府的压力过大,就必须从其他途径增收,最终还是影响老百姓的幸福感。

所以这时候,放出“平台经济”就正当其时了。

今年年初,除了消费复苏摆在核心位置,对平台经济的支持,也提高了等级。

因此我认为,在2023年,政府和平台合力,是能够实现20%的消费补贴的。

政府用专项债和赤字承担10%的消费补贴,平台经济从利润与“垄断罚款”等途径,提供另外10%的消费补贴,对双方的压力都不大。

平台经济的另一个优势,也是过去两年国家允许他们做大的“大数据业务”。

消费刺激的关键就是精准,“绝对刚需”无需刺激,谁都得买,小众奢侈品也无需刺激,补贴还降低“奢侈感”,就是要收割那帮“奢侈品刚需”的。

特斯拉的18%降价为什么有效?因为新能源车就是“最精准的半刚需”。

中国许多家庭有一辆车,部分家庭有第二辆车的需求,部分家庭有燃油车到年限了,在考虑如何替代的需求。

这些需求都只算“半刚需”,等等,不急也行,甚至几年内不买熬着也可以的消费都属于这一类。

实际上,在“平台经济”掌握的大数据里,绝大多数人过去几年“持续关注但是高攀不起”的半刚需产品,他们都是掌握的。

这些产品降低多少就能让你掏腰包,这样的数据他们也掌握着。在某些年份,他们掌握这样的数据,是可以“弄他们的”。

想不被弄,这些数据就必须在2023年,发挥真正的效果,平台经济结合国家的消费券,将20%以上的补贴,用在“大数据筛选的”只要降价20%,老百姓就会买单的产品上面,中国消费2023年必然强劲复苏!

如果有任何一家平台矫情,说他不掌握数据,不愿配合这样的消费复苏计划,那也没关系,你这么“纯净”的平台,但凡未来使用中让消费者进行多余授权,立马封禁你!

没有特斯拉三天爆三万的订单,我对2023年消费的认知可能也在“怎么刺激补贴都无济于事”的层面。

可是面对18%的降价,人性居然如此诚实!那么过去消费复苏不力的唯一解释,一定是消费迟迟力度不够!

2023年消费复苏是必然的,平台携手国家帮助老百姓买下过去几年“想买但就是贵了点”的东西,是他们2023年的使命,更是救赎!


   关注 75    返回
如何提质增效:2024年财政形势及政策展望
2023政府投融资如何破局?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