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财政金融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面面观——2023年度
   日期 2025-4-23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面面观——2023年度

 安晓敏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2022年河北省经济财政处中游,区域发展不均,广义债务率低但增速高。2023年城投债发行大增,化债下区域利差显著下降。全文108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主要内容

2022年河北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处全国中游偏上,但人均GDP偏低。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的推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具备一定潜力,2022年河北省GDP规模与增速在全国排名(从高到低)均为第12位,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居各省降序第9位,政府性基金收入居16位;而人均GDP水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省区域内发展仍不均衡,各地级市经济、财政梯队分化明显。石家庄与唐山拥有较为突出的交通优势及产业聚集效应,人口吸附能力较强,是河北省内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地,经济和财政实力处河北省第一梯队;邯郸、保定、廊坊及沧州或依托于资源优势,或作为雄安新区腹地,以及作为河北省重点打造的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处在省内第二梯队;而秦皇岛、衡水、承德及张家口等经济总量较小,财政实力较弱,处省内第三梯队。

钢铁是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去产能政策实施,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随着严格的去产能政策实施,河北省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省钢铁沿铁临港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目前唐山、邯郸两市约占全省产能的79%;同时,河北省对传统产业持续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主导产业,“三二一”产业格局持续巩固。

河北省政府债务余额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广义债务率相对较低,2022年广义债务规模增速较高,其中石家庄广义债务规模超过唐山,为全省最高。2022年末河北省政府直接债务余额位列全国第6,债务主要集中在市县区级;广义债务率位于全国第19位(从高到低),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位于全国第12名,增速为32.10%,仅次于湖北,位居全国第二;地级市中,2022年省会城市石家庄广义债务规模超过唐山,同比增长49.04%;唐山市广义债务率最高,为312.61%;另外,石家庄、唐山、保定市、张家口和廊坊债务率上升较快,均超过50个百分点。

河北省城投数量较少,2023年1-9月城投债发行总规模大幅增长,存量债券集中度较高,但整体期限结构相对合理,其中张家口债券到期期限较为集中。截至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公开市场有存续债的城投平台38家,以省级、地级市为主,区县平台发债数量少;2023年1-9月河北省投债发行总规模大幅增长,其中唐山、石家庄、邯郸城投债发行规模占比较高,2022年以来石家庄市净融资额度占比较大,其他多数地级市出现净融资额减少情况;存续债券集中于省级平台、唐山和石家庄等区域,邯郸、沧州次之,整体期限结构相对合理,但张家口市城投平台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占比54.14%,债券到期期限较为集中。

河北省地级市平台重组整合持续推进,叠加“一揽子化债政策”,2023年以来区域城投信用利差显著下降,唐山和张家口为此次“化债”受益最大的区域。近年,河北省各市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按照“重组新建一批、整合优化一批、提级提质一批”的方式分类推进;继沧州、石家庄、张家口、保定等地级市以国企重组等方式整合成立新的城投平台之后,2022年唐山区域城投整合也加速推进;2023年以来区域城投信用利差显著下降,其中唐山、张家口城投利差显著高于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但2023年10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唐山及张家口城投利差与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快速收窄,为此次“化债”受益最大的区域。

一、河北省经济财政概况

1. 经济与产业

2022年河北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处全国中游偏上,但人均GDP偏低;2023年前三季度河北省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持平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已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是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的推进,全省经济发展具备一定潜力。近年来,河北省常住人口数量小幅低速下降,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2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28万人,人口吸引力一般。2022年河北省实现GDP 4.24万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GDP规模与增速在全国排名(从高到底)均为第12位,人均GDP为56,995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7月,河北省受到台风“杜苏芮”洪涝灾害影响,河北省政府通过预拨资金等方式快速支援受灾区,使得2023年前三季度总体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2023年1-9月,河北省实现GDP总值3.18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与全国GDP增速持平。

河北省区域内发展仍不均衡,唐山凭借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港口资源优势,经济实力在省内居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地市

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167个县(市、区),省会城市石家庄。根据《河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北省将优化提升四大战略功能区,分别为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承接工作为目标的“环京津核心功能区”(保定平原地区和廊坊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沿海率先发展区”(唐山市、沧州市、秦皇岛市)、重点承担农副产品供给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冀中南功能拓展区”(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平原地区、衡水市)以及重点发挥生态保障的“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市、承德市),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融合互动。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2022年河北省区域内发展仍不均衡,唐山凭借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港口资源优势,经济实力在省内居领先地位,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地市,同时2022年经济增速也居全省前列,仅低于石家庄,但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仍对钢铁等传统工业依赖度高,面临较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2022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0.70亿元,同比增长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56万元,同比增长4.7%,分别是全省和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2.03倍和1.35倍;三次产业结构为7.2:55.3:37.5,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偏重。省会城市石家庄市系省内政治、文化与信息中心,近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2022年GDP为7,100.6亿元,同比增长6.4%,经济增速比全省和全国经济增速分别快2.6个和3.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健康为发展核心。2022年唐山和石家庄的GDP总量处河北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沧州、邯郸、保定和廊坊GDP在3,500亿元至4,500亿元之间,处于省内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其中,廊坊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均疲弱,经济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二,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省内仍仅低于唐山,同时凭借“连京津之廊”的区位优势,与保定一起,作为河北省重点打造的环京津核心功能区,经济具备发展潜力。邢台、秦皇岛、衡水、承德及张家口市经济总量处省内第三梯队,其中邢台系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物流枢纽,2022年GDP水平为2,546.9亿元,其他四个地市经济总量均不到2,000亿元,经济实力相对偏弱。秦皇岛市拥有优渥的天然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衡水市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强市;2022年张家口由于经济增速偏低(1.5%),经济总量被衡水和承德超越,居全省末位。

从人均GDP来看,2022年唐山人均GDP遥遥领先河北省其他地级市,而保定、邢台、张家口、衡水、邯郸人均GDP相对较低,均不足5万元。

钢铁是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去产能政策实施,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工业经济发展对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依赖度仍较高,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

丰富的铁矿石资源、煤炭资源、巨大的钢铁消耗市场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河北省的钢铁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02年起,生铁、粗钢、钢材产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随着严格的去产能政策实施,河北省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产品在细分市场优势突出。全省钢铁冶炼企业已从2011年的123家减至2022年末的39家。根据《河北省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十四五”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钢铁产业作为河北省重要核心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产业布局将持续优化,重点布局在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邢台等市,有序推进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或退城进园,打造曹妃甸、京唐港(乐亭)、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到2025年,临海靠港和资源富集地产能占全省70%以上。目前唐山、邯郸两市约占全省产能的79%,其中曹妃甸、迁安、乐亭钢铁产能占唐山的一半以上,武安约占邯郸的70%,全省钢铁沿铁临港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随着环保政策落实、供给侧改革实施,河北省持续进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并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主导产业。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河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44万亿元、1.71万亿元和2.0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4.6%和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4:40.2:4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9.2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格局持续巩固,但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 7.3:39.9:52.8相比,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河北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7万亿元,同比增长4.2%,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长面为52.5%,其中,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食品产业、钢铁产业、信息智能产业、新能源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主导产业均实现平稳增长,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继钢铁之后的第二个万亿元级产业。此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工业领域和重点区域等投资较快增长的拉动下,2022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较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22年河北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投资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4%,占工业投资的80.5%,仍是工业投资的中坚力量;雄安新区、廊坊临空经济区、唐山曹妃甸区和沧州渤海新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6.5亿元,同比增长19.1%,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

2. 财政与债务

河北省经济财政实力处全国中游偏上,但税收占比低,财政自给能力较弱;受退减缓税等因素影响,2022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出现下滑;同时,河北省土地市场景气度仍较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延续下降态势

2022年受退减缓税等因素影响,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土地市场景气度较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滑,2022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6,074.43亿元,同比下降12.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居各省降序第9位,政府性基金收入居16位,政府性基金收入自2019年达到峰值之后,连续三年持续下降,2020-2022年分别同比下降4.62%、11.30%及28.11%。2022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下降2.7%,扣除退减缓税等因素影响后,同口径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自然口径下降18.0%,扣除退减缓税等因素影响后,同口径下降4.6%;受益于市县积极盘活政府资源资产,带来国有资产处置等一次性非税收入增幅较大,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6.6%。2022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收入比重55.30%,相比2021年大幅下降10.14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居各省降序第29位。

河北省人口众多等因素使得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财政刚性支出规模较大,加之一般公共预算质量一般使得财政负担较重,2022年河北省财政自给率为43.59%,相比2021年下降3.5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12位。

石家庄与唐山财政实力突出,邯郸、保定、廊坊及沧州位于第二梯队;2022年河北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明显,其中保定、承德、唐山及廊坊降幅较大,部分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与财政自给率欠佳

石家庄与唐山拥有较为突出的交通优势及产业聚集效应,人口吸附能力较强,是河北省内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拥有较大优势,处在河北省内财政实力第一梯队;河北南部地区城市邯郸依托资源优势,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一般公共财政收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总体财政实力居省内第三位。保定作为雄安新区腹地,工业基础良好,在政策加持下,财政实力水平较优。廊坊、沧州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收入总和在400-500亿元水平,财政实力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邢台、张家口及其他省内地级市财政实力处于第三梯队,财政实力较弱。2022年河北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28.11%,除秦皇岛外的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下降,其中唐山、承德和廊坊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下降37.94%、58.60%和33.68%;保定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41.51%,主要系2021年雄安新区腹地招商引资计划推进成果显著,2022年收入回调因素导致。税收收入占比方面,各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均处在40%~60%区间,且均出现同比下降趋势。财政自给能力方面,石家庄、廊坊及唐山依托资源与产业发展,拥有省内相对较高的财政自给率;其他地级市由于缺乏核心产业竞争力,较多的依靠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承德与张家口市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8.39%和28.11%。

河北省政府债务余额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广义债务总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广义债务率仍相对较低,但2022年广义债务规模增速较高

截至2022年末,河北省广义政府债务余额2.7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2名(从高到低),同比增长32.10%,增速仅次于湖北,位居全国第二。2022年末河北省政府直接债务余额为1.5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6,同比增长19.07%,其中省本级地方政府一般直接债务余额955.51亿元,占河北省债务余额比重仅为6.07%,债务主要集中在市县区级。2022年末河北省城投有息债务规模为1.1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7位。从债务率水平来看,2022年河北省广义政府债务率为260.28 %,位于全国第19位(由高到低)。

2022年末河北省部分地级市广义债务规模增速较高,其中石家庄超过唐山,成为河北省广义债务规模最大城市

从广义债务规模来看,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2022年省会城市石家庄超过唐山,成为广义债务规模最大城市,2022年末石家庄广义债务规模为4,060.90亿元,同比增长49.04%,增幅较大,主要系城投有息债务大幅增长所致;唐山市的广义债务规模位居省内第二位,为3,574.02亿元,同比增长10.97%;邯郸、沧州、保定广义债务规模均在1,700亿左右,其中保定广义债务规模同比增长46.66%;张家口、邢台、廊坊广义债务规模在1,000-1,500亿元之间,其中张家口与廊坊债务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6.68%和41.99%;承德、秦皇岛及衡水地区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同比增速一般。从广义债务率来看,唐山最高为312.61%,其次为石家庄273.91%;衡水广义债务率最低,为122.62%;其余地级市广义债务率均在150%-250%之间。从广义债务率变动情况来看,2022年石家庄、唐山、保定市、张家口和廊坊债务率上升较快,均超过50个百分点。

3. 区域金融资源

河北省社融规模与经济规模匹配,其中银行信贷资金占比较大,省内金融资源集中于省会石家庄,非银机构数量少,非银金融资源相对有限

河北省社融规模与其经济实力匹配,社融规模中银行信贷资金占比较大。2022年河北省社融规模全国排名第6位,社融规模占GDP的比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社融结构来看,2022年河北省人民币贷款占社融规模的比重较高,为70.8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92%。

金融机构存贷款方面,近年河北省及各地级市存贷款余额均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末,石家庄存贷款余额规模最大,存贷规模均超万亿,其中存款规模是第2名唐山的1.47倍,贷款规模是唐山的1.77倍,领跑优势明显。唐山市存款规模亦超万亿,但贷款规模不到9,000亿元;邯郸、沧州、廊坊3地存款规模均在8,000-9,000亿元左右,其中廊坊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基本持平,区域内信贷资金较为紧张;张家口、承德、衡水存贷余额不到5,000亿元,规模较小,其中张家口贷款余额/存款余额为0.93。从增速来看,唐山、邯郸、邢台和沧州贷款增速超过10%,衡水贷款增速不到5%,增速较低。

石家庄、保定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分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从在河北省展业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分行数量来看,石家庄拥有6家国有大行一级分行、5家国有大行的二级分行、10家股份制银行一级分行,分行数量合计21家;保定拥有13家国有大行的二级分行(6家保定分行、6家雄安分行、1家定州分行)、13家股份制银行二级分行(7家保定分行、6家雄安分行),分行数量合计达26家;唐山、廊坊、沧州、邯郸分行数量合计分别为18家、16家、14家、12家,其他地级市分行数量合计在7-10家之间。

河北省城农商行数量和总资产规模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河北省共有11家城商行,其中省级银行机构1家,为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省内11个地级市和省外天津、青岛等城市,总部设在石家庄,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达4,892.12亿元。除衡水外,其他地级市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均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张家口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186.62亿元,唐山银行、廊坊银行、邯郸银行总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河北省共有29家农商行,总资产规模合计超过4,000亿元,其中石家庄、廊坊、邢台农商行数量多于3家,唐山、沧州、邢台、张家口农商行总资产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河北省非银金融资源有限,无债券市场的担保公司。非银机构方面。截至2022年末,河北省有1家证券公司,为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规模排名第24位;1家信托公司,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母公司口径)规模排名第20名;1家资产管理公司,为河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资产规模位居第20名。全国有债券担保余额和净资产规模数据的担保公司注册地均不在河北省。

二、区域城投及融资情况

1. 区域城投情况

河北省城投数量较少,以省级、地级市为主,区县平台发债数量少;高级别主体集中于省级城投、省会城市及强地级市

河北省发债城投数量较少,以省级、地级市平台为主。截至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公开市场发债城投平台共56家,有存续债的城投平台38家,其中省级平台5家,地级市平台25家,园区平台2家,区县平台6家。在有存续债的地级市发债平台中,邯郸4家,唐山6家,沧州6家,石家庄10家,张家口4家,园区平台分别位于石家庄与张家口;区县平台分别为唐山3家,沧州2家,石家庄1家。

河北省AAA的城投平台集中在省级平台和省会城市石家庄,AA+的主体级别为河北省强地级市平台,园区及区县城投平台主体级别主要为AA。主体级别方面,有存续债的38家城投投中,5家省级平台中4家为AAA,另外一家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AA+;地级市城投平台中,石家庄的城投平台市场最高主体级别为AAA,为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家庄国控”)与石家庄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1]、沧州、保定、邯郸、邢台和承德有存续债城投平台市场最高主体级别为AA+,其他地级市[2]有存续债城投平台主体级别均为AA。园区及区县平台中,位于唐山曹妃甸区的城投平台主体及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平台最高级别为AA+,其他区域[3]均为AA。

2. 城投债发行及净融资情况

2023年1-9月河北省城投债发行总规模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和省级城投平台;2022年以来石家庄市净融资额度占比较大,其他多数城市出现净融资额减少情况

2022年及2023年1-9月,河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689.21亿元和701.95亿元,同比增速为-8.06%和29.75%,其中唐山、石家庄、邯郸以及省级城投平台发行规模较高,2023年1-9月发行规模合计占比超70%,城投平台发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内较发达城市,而衡水、廊坊、承德、秦皇岛等区域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小。

净融资额方面,2022年和2023年1-9月河北省非省级城投债净融资额分别为265.70亿元和222.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58%和9.5%。2023年1-9月石家庄、沧州和保定净融资额占比较高,其中石家庄市净融资规模为105亿元,占河北省净融资规模的47.13%,为河北省内净融资规模最高的地级市,而邯郸、邢台、廊坊等地级市城投债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2022年及2023年1-9月省级平台城投净融资额规模分别为-25亿元和31亿元。

3. 区域存续城投债情况及期限分布

河北省存续城投债集中于省级平台、唐山和石家庄等区域,邯郸、沧州次之;河北省存量债券整体期限结构相对合理,但张家口债券到期期限较为集中

截至2023年9月30日,河北省发债城投债券余额总计2,086.53亿元(包含5个省级平台),其中省级平台、唐山、石家庄平台债券余额分别为562.00亿元、343.28亿元和322.70亿元,合计占比58.85%;邯郸、沧州与张家口市各平台债券余额分别为292.62亿元、210.2亿元和98.45亿元;其余各地级市债券余额均不超过80亿元,其中廊坊市与衡水市城投平台债券余额不超过20亿元,河北省内债务集中程度较高。从债券的期限结构来看,河北省整体城投债在2024年3月前到期的债项余额占比为6.01%,短期偿债压力较低;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券主要集中在省级城投平台、唐山市、邯郸市和张家口市,一年内到期的债券余额分别为128亿元、83.1亿元、55亿元和53.3亿元,占其债券余额的比重分别为22.78%、24.21%、18.80%和54.14%,张家口市城投债券到期期限较为集中。

分层级来看,省级城投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交投”)存续债券规模远高于其他省级平台。截至2023年9月30日,河北交投存续债余额为282.00亿元,占所有省级平台存续债余额50.18%;于2024年9月前到期债券规模为83.00亿元,占比同期到期的所有省级平台债券规模64.84%,债券到期较为集中。省级城投平台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城投债券余额为130.00亿元,占比23.13%,期限结构较为合理。地市级平台中,债券余额较大的两家平台为石家庄国控与石家庄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债券余额分别155.00亿元与132.00亿元,占所有地市级平台债券余额16.14%与13.75%,大部分债券到期期限为1年以后,债务偿还压力不大。区县级平台中,曹妃甸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存续债券规模为182.24亿元,远高于其他区县级平台;该平台为唐山市曹妃甸区最重要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主体,在2024年9月前到期的债券余额占全部债券比重为25.08%,存在一定的短期债务压力。

4. 区域城投利差分析

与经济、财力接近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4]相比,河北省利差水平中等偏高;各地级市间信用利差差异较大,其中唐山、张家口利差水平较高,2023年以来各地级市城投利差水平总体呈现走低趋势

与债务规模或债务率接近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相比,河北省城投利差水平较低,表现较好;而在经济、财力接近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中,河北省利差水平中等偏高,其中安徽省广义债务率水平高于河北省,未来河北省城投利差仍有下行空间。

从各级别来看,2023年以来河北省各级别城投债利差基本维持波动下行趋势,其中AAA、AA级城投债利差低于全国同级别城投债利差,而AA+级城投利差高于全国AA+级城投利差,且因曹妃甸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AA+城投公司融资规模大,利差水平相对较高,导致河北省部分时间段出现AA+级和AA级城投利差倒挂情形;另外2023年以来,AA级城投债利差多次出现短时间内的较大幅度波动。

2023年以来,河北省各地级市城投利差水平总体呈现走低趋势。唐山、张家口城投信用利差水平持续处于高位,其中唐山市区域债务率水平相对较高,2022年10月以前其城投利差走势与河北省整体城投信用利差走势相悖;而2022年10月-2023年1月,随着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上行,唐山市城投利差也大幅走阔。张家口市人口流失较多,区域经济水平较低,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尚待观察,利差水平较高,自2023年以来,出现多次短期大幅度利差波动。秦皇岛市财政实力一般,地方综合财力在河北省内处中下游水平,2023年3-4月,秦皇岛市城投债券密集发行,票面利率抬升,城投债利差出现大幅走阔,后变动趋同河北省整体利差水平一致。邯郸、邢台与石家庄市城投债利差水平持续处于河北省内较低水平。

5. 城投整合及化债

河北省地级市平台重组整合持续推进,继石家庄、保定等区域城投整合之后,2022年唐山区域城投整合也加速推进,叠加“一揽子化债政策”,2023年以来区域城投信用利差显著下降,唐山和张家口为此次“化债”受益最大的区域

近年,河北省各市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按照“重组新建一批、整合优化一批、提级提质一批”的方式分类推进。2021年继沧州、石家庄、张家口、保定等地级市以资产划转、国企重组等方式整合成立新的城投平台之后,2022年唐山市加速推进“重组新建、整合优化、提级提质”的国企重组整合,先后组建了唐山国控集团有限公司[5]、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6]等国企平台。

另外,2023年以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各地政府的工作重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层面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政策密集出台。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9月下旬,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启发行,目前已经超过万亿规模;2023年10月,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河北省政府响应号召,着力化解本省债务,落实“化存量、遏增量”一揽子化债政策,2023年10月27日发行两期特殊再融资债券,合计发行金额277亿元,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对省内金融纾困、债务置换作用明显。另外,河北银保监局于2023年6月25日核准河北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股东资格,同意该公司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认购当地5家农商行、17家农信联社的股份;通过政府专项债化解中小行风险可以为后期农信系统改制做准备,提高国资金融平台的持股比例可优化股权结构,加强中小行股权管理。

伴随着各地级市城投平台整合及“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2023年河北省各地级市城投利差均有所下降,其中石家庄市城投利差显著低于河北省城投利差,随着河北省城投整体利差下降,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与石家庄市城投利差差距逐步收窄;唐山、张家口城投利差显著高于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2023年以来,张家口城投利差逐步下降,尤其是2023年10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唐山及张家口城投利差快速下降,与河北省城投整体利差快速收窄,为此次“化债”受益最大的区域。

[1] 唐山市新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主体级别上调为AAA,但目前没有存续债;另有唐山国控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7月主体级别为AAA,但尚未发行债券。

[2] 目前张家口、廊坊等区域城投最高级别为AA+,但尚未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

[3] 迁安市、石家庄长安区、正定新区等区域城投最高级别为AA+,但尚未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

[4] 截至2023年12月11日,与河北省存量债务规模排名接近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为广西,2022年末政府直接债务余额排名接近为湖南、四川,广义债务率接近的为河南;GDP规模排名接近的为北京,一般预算收入排名接近的为河南,安徽,财政实力排名接近的为安徽,综合以上因素,本报告选取了广西、四川、湖南、安徽、北京、河南的样本与河北省作为比较。

[5] 2022年7月唐山市国资委及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别将其持有的曹妃甸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唐山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8.48%股权、唐山市安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无偿划入唐山国控集团有限公司。

[6] 唐山市人民政府先后批复将唐山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市粮食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唐山新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关注 70    返回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发展剖析(2022年)
广西:“八桂大地”的财政、债务形势与特征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