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行情下城投债市场表现
节奏、区域差异与机构策略
谭逸鸣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
导读:8月以来化债政策叠加降息推高城投债行情,9月稳增长政策致调整。各区域、等级城投债涨跌有差异,机构偏好短久期下沉,低等级债抗跌性较强。全文71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摘要
8月以来,一揽子化债政策点燃了市场,叠加月内超预期降息,行情来的很快,短端信用票息进一步压缩,尤其是此前的高票息资产。
然进入9月,市场有些许波澜,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预期有所变化,再叠加跨季资金面趋紧及理财为储备流动性以应对或有调整,信用债相应进入调整期。
具体到城投债,在这一轮化债行情中,涨跌的节奏和幅度也有结构性差异。对此,我们作详细梳理,看看从中又有哪些启示?
一、8月以来,债市演绎“过山车”行情
首先,我们回顾8月以来的信用债行情:
8月中上旬,超预期降息为市场奠定整体基调,打开了利率阶段性下行空间,推升了市场抢筹情绪,行情迅速演绎。
聚焦信用方面,“一揽子化债”政策预期之下,机构对城投债配置热情进一步加强,信用整体表现强于利率,信用利差快速压缩,短端表现尤为明显,这其中的重点又在这一轮受益于化债带动的高票息资产当中。
进入8月下旬,至9月初,印花税征收减半,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与使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加快城中村改造、一线城市实施认房不认贷、调整首付比例下限、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一系列稳增长、稳地产、稳预期政策持续出台,叠加资金面趋紧,机构有阶段性抛压以储备流动性,债市利率开始进入上行区间,信用债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利差有所走阔,尤其是之前涨的过多的、贴近曲线的相关券,开始快速回调。
9月中旬以来,金融数据超预期、降准落地但降息预期落空,叠加经济数据有所改善,长端利率先下后上,但在央行呵护下跨季资金相对平稳,调整后的票息吸引力凸显,买盘再度显现,信用债表现仍强于利率债,信用利差转而收窄。
截至2023年9月15日,1年期AAA、AA+、AA、AA(2)、AA-中债城投债收益率分别为2.59%、2.71%、2.84%、2.99%、3.82%,对应处在历史27%、28%、29%、28%、5%分位数上。
对应的各等级1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36bp、47bp、60bp、75bp、158bp,对应处在历史26%、38%、40%、34%、7%分位数上。
相较之下,中高等级、偏长期限城投债当前利差所处历史分位数整体更高,主要在于近期调整集中在中高等级、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而继续“卷”的则是中低等级。
对比债市涨(20230818 VS 20230731)、跌(20230915 VS 20230818)期间各等级&期限城投债信用利差变化,可以看到,在化债行情推动下,机构优先下沉短久期城投债,主要聚焦中低等级,而调整时却也波动不大,只是牺牲了些流动性。
二、城投债:细品节奏性差异
首先,观察各等级&期限城投债整体利差周度变化。
8月第一周,截至8月4日,城投化债行情从短久期开始酝酿:1.5年内城投债信用利差基本收窄0-4bp,稍长期限城投债信用利差仍维持在窄幅震荡区间。
8月第二周,截至8月11日,各等级&期限城投债利差收窄2-11bp,机构继续短久期下沉但仍保留一份谨慎,对应隐含评级在AA-债项利差收窄幅度略弱于AA和AA(2);此外,社融数据发布后长端利率明显下行,信用债表现更优,对应当周长端信用利差亦有明显收窄。
8月第三周,截至8月18日,津城建一二级的超预期行情推动机构继续围绕“一揽子化债”展开交易,久期上更多控制在2年内,但视选择品种不同在久期上也会有较大差异,更多还聚焦在1年期限左右。
8月第四周,截至8月25日,宽地产政策带动当周债市小幅调整,但信用表现滞后,信用利差多数收窄。而在经历了2-3周的利差压缩后,中高等级短久期债项票息吸引力降低,机构开始向短久期AA(2)、AA-品种获取收益;此外,对部分资质较优的AA、AA(2)债项适当拉久期。
8月末至九月上旬,截至9月8日,一系列稳增长、稳地产、稳预期政策持续出台,债市利率延续调整,信用债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利差多走阔。但机构配置需求仍在,票息吸引力较高的弱资质债项迎来一波补涨。
9月第三周,截至9月15日,在经历短暂调整后,短久期债项性价比再次显现,半年内债项信用利差再次收窄6-17bp。
总的来看,在这波化债行情中,机构优先短久期下沉,再是一定尺度内的适当拉久期,压缩等级利差后,些许压缩期限利差。当然,这当中节奏的决策依据市场调整和流动性扰动而调整。
此外,部分低等级债项票息足够厚,且久期更短,在此行情中上涨更持久,涨幅亦更大,下跌过程中抗跌能力确实更强,但缺点就是流动性相对弱些。
1.各区域涨、跌差异性如何?
(1)天津区域城投债信用利差自8月第二周起连续6周都维持不同幅度的涨幅,累计涨幅逾200bp,远超其他区域;尤其是8月第三周,期间津城建一级认购情绪火热,二级也持续低于估值成交。
(2)云南和天津有相似之处,省内城投整体利差自8月第三周起连续5周处于压缩状态;但相较之下,云南的整体上涨节奏要慢于天津,上涨幅度也弱于天津。
(3)河南、广西、湖南等区域城投利差均从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5周处于压缩状态,信用利差累计收窄30-40bp,其中广西的整体上涨节奏略高于河南和湖南;9月第二周有不同幅度的回调,河南的整体跌幅要低于广西和湖南。此外,甘肃、山东的整体涨跌节奏与上述区域有相似之处,但累计涨幅不及上述区域。
(4)山西、西藏、安徽、吉林、新疆等区域的涨跌节奏及幅度有相似性:从8月第一周利差开始压缩并持续4周,累计涨幅在25-30bp,这其中安徽及新疆的AA-债项涨幅显著;9月第一、二周利差有所回调,安徽及新疆回调幅度稍低。
(5)在累计涨幅处于20-25bp的区域中,重点观察:
1)江西、江苏、河北均为自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四周上涨,两周下跌,不同点在于,江苏省内隐含评级较低债项的累计涨幅最大,江西及河北则是隐含AA(2)债项利差压缩最多,这也说明机构对江苏省内城投下沉的尺度或更大;
2)陕西、湖北均为自8月第二周开始连续三周上涨,两周下跌,这其中湖北AA-债项受益于化债行情利差压缩最多。
(6)其他累计涨幅不足20bp的区域中,重庆AA(2)及AA-债项累计涨幅逾30bp,受益于行情助力明显。
2.重点关注区域涨、跌趋势性如何?
首先是天津。
从主要平台利差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这波化债行情在天津市内主体中可谓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具体来看:
从八月第二周开始,津城建利差已有初步收窄;8月第三周,化债情绪渲染之下,津城建利差快速下行近200bp,并带动滨建投等国家级园区平台利差亦有较大幅度收窄;8月第四周,行情继续演绎,短端津城建定价基本充分,机构目光迅速转向区域内部分国家级园区平台或是区县平台,其中滨建投当周利差收窄近200bp;9月第一周起,除上述主体利差进一步下探外,行情进一步轮动至北辰、武清、静海、津南等区县主体。
其次是云南。
省级主体中,云投持续上涨时间最长,累计涨幅亦最高,云能投其次,云建投、云铁投等其他省级主体亦有不同幅度的涨幅。昆明市级主体中,昆交产、安居、昆明产投、滇池投资等主体利差收窄幅度逾100bp,高票息资产更受益于本轮化债行情。
3.其他区域表现如何?
进一步的,我们聚焦江苏、安徽等机构下沉方向明显区域,湖南等化债利好区域,观察区域内地市/区县期间涨跌情况。
风险提示:城投口径偏差;利差计算偏误;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
报告目录
一、8 月以来,债市演绎“过山车”行情
二、 城投债:细品节奏性差异
(一)各区域涨、跌差异性如何?
(二)重点关注区域涨、跌趋势性如何?
(三)其他区域表现如何?
1. 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福建
2. 山东、湖南、河南、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等区域
三、总结
四、风险提示
8月以来,一揽子化债政策点燃了市场,叠加月内超预期降息,行情来的很快,短端信用票息进一步压缩,尤其是此前的高票息资产。
然进入9月,市场有些许波澜,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预期有所变化,再加跨季资金面趋紧及理财为储备流动性以应对或有调整,信用债相应进入调整期。
具体到城投债,在这一轮化债行情中,涨跌的节奏和幅度也有结构性差异。对此,我们作详细理,看看从中又有哪些启示?
一、8月以来,债市演绎“过山车"行情
首先,我们回顾8月以来的信用债行情:
8月中上旬,超预期降息为市场奠定整体基调,打开了利率阶段性下行空间,推升了市场抢筹情绪,行情迅速演绎。
聚焦信用方面,“一揽子化债”政策预期之下,机构对城投债配置热情进一步加强,信用整体表现强于利率,信用利差快速压缩,短端表现尤为明显,这其中的重点又在这一轮受益于化债带动的高票息资产当中。
进入8月下旬,至9月初,印花税征收减半,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与使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加快城中村改造、一线城市实施认房不认贷、调整首付比例下限、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一系列稳增长、稳地产、稳预期政策持续出台,叠加资金面趋紧,机构为储备流动性阶段性抛压,债市利率开始进入上行区间,信用债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利差有所走阔,尤其是之前涨的过多的、贴近曲线的相关券,开始快速回调。
9月中旬以来,金融数据超预期、降准落地但降息预期落空,叠加经济数据有所改善,长端利率先下后上,但在央行呵护下跨季资金相对平稳,调整后的票息吸引力凸显,买盘再度显现,信用债表现仍强于利率债,信用利差转而收窄。
截至2023年9月15日,1年期AAA、AA+、AA、AA(2)、AA-中债城投债收益率分别为2.59%、2.71%、2.84%、2.99%、3.82%,对应处在历史27%、28%、29%、28%、5%分位数上。
对应的各等级1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36bp、47bp、60bp、75bp、158bp,对应处在历史26%、38%、40%、34%、7%分位数上。
相较之下,中高等级、偏长期限城投债当前利差所处历史分位数整体更高,主要在于近期调整集中在中高等级、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而继续“卷”的则是中低等级。
对比债市涨(20230818 VS 20230731)、跌(20230915 VS 20230818)期间各等级&期限城投债信用利差变化,可以看到,在化债行情推动下,机构优先下沉短久期城投债,主要聚焦中低等级,而调整时却也波动不大,只是牺牲了些流动性。
二、城投债:细品节奏性差异
我们主要梳理观察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从8月第一周开始,细分类下的城投债周度利差涨、跌变化及其幅度;
(2)结合收益率及利差变化情况将8月以来的时间区间大致范围上涨期间和下跌期间,并进一步统计对应期间信用债涨或跌的持续时间(以周为单位)及累计涨、跌幅度。
注:对多数细分品种而言,上涨期间大致为8月前三周(期间债市整体上涨),下跌期间大致为8月第四周至9月第二周(期间债市整体下跌)。
但由于细分品种的表现或有结构性差异,对应上涨及下跌的时间区间或提前、或滞后、或更长、或更短,需结合具体品种表现而定。
首先,观察各等级&期限城投债整体利差周度变化。
8月第一周,截至8月4日,城投化债行情从短久期开始酝酿:1.5年内城投债信用利差基本收窄0-4bp,稍长期限城投债信用利差仍维持在窄幅震荡区间。
8月第二周,截至8月11日,各等级&期限城投债利差收窄2-11bp,机构继续短久期下沉但仍保留一份谨慎,对应隐含评级在AA-债项利差收窄幅度略弱于AA和AA(2);此外,社融数据发布后长端利率明显下行,信用债表现更优,对应当周长端信用利差亦有明显收窄。
8月第三周,截至8月18日,津城建一二级的超预期行情推动机构继续围绕“一揽子化债”展开交易,久期上更多控制在2年内,但视选择品种不同在久期上也会有较大差异,更多还聚焦在1年期限左右。
8月第四周,截至8月25日,宽地产政策带动当周债市小幅调整,但信用表现滞后,信用利差多数收窄。而在经历了2-3周的利差压缩后,中高等级短久期债项票息吸引力降低,机构开始向短久期AA(2)、AA-品种获取收益;此外,对部分资质较优的AA、AA(2)债项适当拉久期。
8月末至九月上旬,截至9月8日,一系列稳增长、稳地产、稳预期政策持续出台,债市利率延续调整,信用债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利差多走阔。但机构配置需求仍在,票息吸引力较高的弱资质债项迎来一波补涨。
9月第三周,截至9月15日,在经历短暂调整后,短久期债项性价比再次显现,半年内债项信用利差再次收窄6-17bp。
总的来看,在这波化债行情中,机构优先短久期下沉,再是一定尺度内的适当拉久期,压缩等级利差后,些许压缩期限利差。当然,这当中节奏的决策依据市场调整和流动性扰动而调整。
此外,部分低等级债项票息足够厚,且久期更短,在此行情中上涨更持久,涨幅亦更大,下跌过程中抗跌能力确实更强,但缺点就是流动性相对弱些。
(一)各区域涨、跌差异性如何?
从各区域城投债信用利差上涨/下跌的持续时间和累计涨幅/跌幅来看:
(1)天津区域城投债信用利差自8月第二周起连续6周都维持不同幅度的涨幅,累计涨幅逾200bp,远超其他区域;尤其是8月第三周,期间津城建一级认购情绪火热,二级也持续低于估值成交。
(2)云南和天津有相似之处,省内城投整体利差自8月第三周起连续5周处于压缩状态;但相较之下,云南的整体上涨节奏要慢于天津,上涨幅度也弱于天津。
(3)河南、广西、湖南等区域城投利差均从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5周处于压缩状态,信用利差累计收窄30-40bp,其中广西的整体上涨节奏略高于河南和湖南;9月第二周有不同幅度的回调,河南的整体跌幅要低于广西和湖南。此外,甘肃、山东的整体涨跌节奏与上述区域有相似之处,但累计涨幅不及上述区域。
(4)山西、西藏、安徽、吉林、新疆等区域的涨跌节奏及幅度有相似性:从8月第一周利差开始压缩并持续4周,累计涨幅在25-30bp,这其中安徽及新疆的AA-债项涨幅显著;9月第一、二周利差有所回调,安徽及新疆回调幅度稍低。
(5)在累计涨幅处于20-25bp的区域中,重点观察:
1)江西、江苏、河北均为自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四周上涨,两周下跌,不同点在于,江苏省内隐含评级较低债项的累计涨幅最大,江西及河北则是隐含AA(2)债项利差压缩最多,这也说明机构对江苏省内城投下沉的尺度或更大;
2)陕西、湖北均为自8月第二周开始连续三周上涨,两周下跌,这其中湖北AA-债项受益于化债行情利差压缩最多。
(6)其他累计涨幅不足20bp的区域中,重庆AA(2)及AA-债项累计涨幅逾30bp,受益于行情助力明显。
(二)重点关注区域涨、跌趋势性如何?
首先是天津
从主要平台利差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这波化债行情在天津市内主体中可谓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具体来看:
从八月第二周开始,津城建利差已有初步收窄;8月第三周,化债情绪渲染之下,津城建利差快速下行近200bp,并带动滨建投等国家级园区平台利差较大幅度收窄;8月第四周,行情继续演绎,短端津城建定价基本充分,机构目光迅速转向区域内部分国家级园区平台或是区县平台,其中滨建投当周利差收窄近200bp;9月第一周起,除上述主体利差进一步下探外,行情进一步轮动至北辰、武清、静海、津南等区县主体。
其次是云南
省级主体中,云投持续上涨时间最长,累计涨幅亦最高,云能投其次,云建投、云铁投等其他省级主体亦有不同幅度的涨幅。
昆明市级主体中,昆交产、安居、昆明产投、滇池投资等主体利差收窄幅度逾100bp,高票息资产更受益于本轮化债行情。
(三)其他区域表现如何?
进一步观察各区域内细分地市/区县的涨跌情况。
1. 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福建
上涨期间,江苏省内地市涨幅在16-37bp不等,细分等级之下,部分品种涨幅超过50bp,甚至100bp;但下跌期间,各地市跌幅在12-19bp,相对集中在一个稍窄区间。
具体来看,此轮行情中,机构对苏北地市及债务稍重的部分苏中、苏南地市的挖掘更深:
(1)累计涨幅最大的地市有连云港、镇江、泰州、盐城,均自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均在30bp以上;同时,这几个地市在下跌期间的跌幅相对较小,在15bp以内。
(2)淮安、宿迁均自8月第一周开始连续4周上涨,涨幅在25-30bp,但这两个地市的下跌持续时间也较长;此外,涨幅落在该区间的还有扬州。
(3)其他如南通、常州、徐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市的乐基涨幅在15-25bp。相较于上述地市来说,这几个地市除徐州外在涨幅稍低情况下,下跌期间的跌幅要更高些。
安徽的情况与江苏有一定相似之处:
(1)累计涨幅较多的地市首先是皖北,如淮北、蚌埠、淮南、宿州,且涨幅更大,在35-52bp;对应的这几个地市在下跌期间的跌幅不大,买入即持有;
(2)其次是安庆、六安、铜陵、池州等地市,上涨期间的累计涨幅在25-30bp,跌幅相对也不深;
(3)亳州、芜湖、宣城、黄山、滁州、阜阳的累计涨幅在20-25bp,相较之下,这几个地市在下跌期间的跌幅略大;
(4)马鞍山和合肥的累计涨幅不足20bp,下跌时期的回调幅度也不算大。
浙江、广东、福建等区域中,涨幅较多的地市分别集中在衢州、丽水、湖州,肇庆、清远,南平等地市中。
与江苏和安徽稍有区别的是,从省内对比来看,机构对这几个省份有一定拉久期趋势,其余区域等级利差压缩后,对优质区域中流动性相对较好的资产压缩期限利差,也是重要策略。
2.山东、湖南、河南、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等区域
这波化债行情对湖南偏弱资质地市利好明显,如郴州、娄底、邵阳、怀化,累计涨幅均在50bp以上,这其中除郴州和怀化外,其他地市在下跌期间的回调幅度相对也不算大。
株洲、岳阳、永州、衡阳、湘潭在上涨期间的累计涨幅在35-50bp。这几个地市的上涨节奏整体要略慢于上述地市。
长沙、张家界、常德在上涨期间的累计涨幅在20-25bp;益阳期间调整明显,也是省内唯一当前利差较8月初仍有一定走阔的地市。
3.其他省份和湖南有着相似之处,累计涨幅较多的地市大多为省内偏弱资质地市或是债务较重地市,如:
山东:潍坊、淄博、菏泽;
河南:鹤壁、濮阳、驻马店;
四川:资阳、广元、绵阳;
湖北:恩施、黄石、十堰;
江西:景德镇、赣州等。
四、风险提示
1.城投口径偏差。本文所采用的城投口径系非传统产业类的广义城投口径,较传统意义上的城投,口径更为广泛。
2.利差计算偏误。对应利差计算选取对应区域/主体在所计算节点所有存量非永续无担保债券,对含权券所有计算按行权计,或因含权券识别、对应分类下公/私募占比等因素使得利差及变动有所偏误。
3.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债务风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宏观经济下行或导致各地市偿债压力超预期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