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案例分享-郑州大上海城项目(二)
原创 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昔日商业巨头大上海城,凭借精准切入二次元赛道成功焕活。本报告深度解析其从产权整合、业态焕新到运营提升的全链路策略,为传统商业转型与资产增值提供标杆范例。全文共452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焕新之路:郑州大上海城二次元转型与资产增值全案研究
目录
一、项目概述与市场分析
二、SWOT分析及矩阵策略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五、项目定位与客群策略
六、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七、 招商策略及政策汇总
八、运营管理策略
九、资产管理优化
十、发展计划及项目启示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大上海城项目的振兴面临四大核心挑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破局思路。
(一)产权分散问题
1.挑战分析:
大上海城产权分散程度极高,项目近60%的商铺产权已出售给超过500个小业主。这种"碎片化"产权结构导致:
统一经营困难:无法实施统一的品牌规划和市场策略
调改阻力大:任何改造升级都需要与大量业主协商,决策成本极高
物业价值稀释:个别业主的低价转租或空置行为影响整体物业价值
案例对比:上海淮海路某商业项目同样因产权分散陷入长期经营困境,年均调改率不足5%,而统一经营的项目可达20-30%
表:产权分散程度及影响分析
产权分布 | 面积占比 | 业主数量 | 平均单户面积(㎡) | 管理难度 |
分散产权 | 60% | 500+ | 约80 | 极高 |
统一产权 | 40% | 1(浙金特资) | 约120,000 | 低 |
行业健康值 | ≤30% | ≤50 | ≥200 | 中低 |
2.破局路径与具体措施:
2.1产权回购"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1-6个月):优先回购关键动线节点和主力店规划区域的产权,预算投入1.2亿元,完成20%关键面积回购
第二步(6-12个月):通过"产权置换"模式,提供周边新建公寓或写字楼产权置换方案,完成30%面积整合
第三步(12-24个月):对剩余产权采用"长期租赁+保底分成"模式,签订10-15年统一经营协议,实现100%统一管理
2.2创新金融工具应用
设立"大上海城商业地产信托计划",邀请小业主将产权注入信托,由浙金特资旗下专业公司统一管理
参考北京华润五彩城经验,通过信托计划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业主获得稳定收益(预计年化5-6%),专业机构获得运营权
2.3租约整合模式
对不愿出售产权的小业主,提供"固定租金+超额分成"方案:前3年保障固定租金(相当于市场价80%),超出部分按30%比例分成
引入上海恒隆广场式统一运营标准,所有商户签署统一管理协议,遵守整体运营规范
(二) 物业设施老化
1.挑战分析:
大上海城物业设施老化严重,具体问题包括:
基础设施:电梯平均等候时间达8-10分钟(行业标准≤3分钟);卫生间环境评级为C级(行业A级)
建筑结构:人流量大时出现"楼板震动",存在安全隐患
能源效率:空调系统能耗较新建商场高40%,年额外支出超500万元
案例对比:上海新世界城通过2019-2020年全面改造,将商场租金提升50%,客流量增加40%
表:物业设施问题及改造优先级
设施类型 | 现状评级 | 问题影响 | 改造优先级 | 预估投资 |
电梯系统 | D级 | 客流转运效率低,投诉率高 | 极高 | 800万元 |
卫生间 | C级 | 体验差,影响停留时间 | 高 | 300万元 |
空调系统 | D级 | 能耗高,舒适度差 | 高 | 1,200万元 |
外立面 | C级 | 形象陈旧,吸引力不足 | 中 | 600万元 |
动线布局 | C级 | 导视不清,客流分布不均 | 中 | 400万元 |
2.破局路径与具体措施:
2.1分阶段改造计划
第一阶段(紧急改造):投入2000万元,6个月内完成全部卫生间、15部电梯和空调主机的更换,解决最基本体验问题
第二阶段(主题改造):投入5000万元,12个月内完成外立面更新和室内公共空间主题化改造,融入二次元元素
第三阶段(智慧升级):投入3000万元,引入智能导览、智慧停车、能源管理系统,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2.2创意化解决方案
将结构缺陷转化为设计特色:邀请知名二次元艺术家,将承重柱改造为"动漫角色柱";利用震动感设计"4D体验区"
参考东京池袋阳光城做法,通过艺术装置和主题美陈分散对硬件不足的关注
2.3智慧化升级
部署智能能耗系统,预计降低能耗25%,年节省成本300万元
引入微信小程序导览,提供AR导航、活动预约、排队管理功能,提升服务效率
(三)业态同质化失衡
1.挑战分析:
当前业态严重失衡,具体表现:
谷子店过度集中:占比达60%以上,同质化竞争严重
配套业态缺失:餐饮占比仅15%(健康值30%),娱乐体验占比5%(健康值20%)
客群单一:过度依赖二次元核心客群,泛二次元及陪伴客群体验差
案例对比:日本秋叶原虽以二次元闻名,但业态配比均衡:零售45%、餐饮30%、娱乐25%
表:业态调整目标及实施路径
业态类型 | 现状占比 | 目标占比 | 调整策略 | 代表品牌 |
二次元零售 | 60% | 40% | 优化整合,淘汰同质化 | 泡泡玛特、十二光年 |
主题餐饮 | 15% | 30% | 引入主题餐厅、咖啡厅 | 妖都咖啡、初音未来主题餐厅 |
体验娱乐 | 5% | 20% | 增加互动体验业态 | 腾讯电竞馆、Cosplay体验馆 |
配套服务 | 20% | 10% | 提升品质,主题化改造 | 二次元主题理发店、摄影工作室 |
2.破局路径与具体措施:
2.1业态规划引导
制定《大上海城业态规划白皮书》,明确各楼层主题和业态配比
设立"业态调整基金",对符合规划的新业态提供前3个月免租、装修补贴等支持
2.2主力店引领策略
引入3-5家主力店:如腾讯电竞体验馆(2000㎡)、Animate中国旗舰店(1500㎡)、Cosplay主题体验馆(1000㎡)
参考成都量子光成功经验,通过主力店带动人流,提升周边小店铺价值
2.3空间功能分区
B1层:"美食番"主题餐饮区,引入20+家二次元主题餐厅
1-2层:"淘宝谷"零售区,优化整合谷子店,增加头部品牌
3-4层:"体验屋"娱乐区,设置电竞馆、剧本杀、直播基地
5-6层:"创作工坊"产业区,引入IP创作工作室、培训教育
(四)资金压力与收益平衡
1.挑战分析:
项目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改造成本:整体改造需投入约5-8亿元
收益现状:当前租金水平仅5-15元/㎡/天,约为周边商场50%
投资回报:预计需要5-7年才能收回改造成本
案例参考:上海TX淮海投入改造资金约3亿元,2年内实现租金翻倍,估值提升5倍
表:资金平衡方案及预期收益
资金用途 | 投资金额 | 资金来源 | 回报预期 | 回收期 |
产权回购 | 1.5亿元 | 浙金特资专项基金 | 租金提升50% | 4-5年 |
物业改造 | 1.0亿元 | 城市更新贷款 | 客流增加40% | 3-4年 |
业态调整 | 0.5亿元 | 品牌方共同投资 | 销售额提升60% | 2-3年 |
智慧化建设 | 0.3亿元 | 科技公司合作投入 | 能耗降低25% | 2-3年 |
2.破局路径与具体措施:
2.1创新融资模式
推动"大上海城REITs"试点,将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提前回笼资金
参考美国西蒙地产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轻资产运营
2.2价值成长共享机制
推行"保底租金+销售分成"模式:设置保底租金(市场价70%),超出部分按15-25%分成
引入北京SKP式联营模式,与品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3政府政策支持
申请纳入"郑州市城市更新试点",获得税收减免:前3年所得税减免50%
申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资质,获得专项补贴:预计可获2000-3000万元补贴
2.4分阶段收益提升
第1年:通过部分改造,租金提升至15-20元/㎡/天
第2-3年:业态调整完成后,租金提升至25-35元/㎡/天
第4-5年:品牌效应显现,租金达到40-50元/㎡/天,接近商圈平均水平
通过上述破局路径,大上海城可在3-5年内实现价值重塑,不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成为中原地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
五、项目定位与客群策略
(一) 项目重新定位
1.定位演进历程回顾
大上海城的项目定位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演进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15年):传统时尚购物中心定位
项目最初定位为"郑州时尚潮流地标",以快时尚、国际品牌、高端餐饮为主力业态。在这一阶段,大上海城凭借先发优势成为二七商圈的高端商业代表,2012年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达15亿元,客流日均5万人次。然而随着大卫城、万象城等新项目的开业,这种同质化定位逐渐失去竞争力。
第二阶段(2016-2021年):业态自发调整期
随着传统零售衰退,项目定位逐渐模糊,空置率上升至30%以上。与此同时,二次元业态自发聚集,谷子店数量从2018年的3家增长到2021年的25家,形成了独特的"二次元生态"。这一阶段虽然失去了原有的高端定位,却意外地找到了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
第三阶段(2022年至今):战略性重新定位
基于业态自发形成的优势和国有资本介入的机遇,项目开始进行战略性重新定位。市场调研显示:郑州Z世代人口超过200万,二次元核心消费人群达50万,年相关消费规模约20亿元。但缺乏一个规模化的线下聚集地,这为大上海城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市场基础。
2.新定位体系构建
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机会,项目应重新定位为:"中原二次元文化体验中心"和"Z世代社交生活目的地"。这一定位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表:大上海城项目定位体系
定位层次 | 核心内涵 | 具体体现 | 参考案例 | 差异化价值 |
物理空间 | 沉浸式二次元主题商业空间 | 主题街区、IP场景、特色业态 | 日本秋叶原、上海迪美广场 | 中原规模最大、体验最沉浸 |
产业生态 | 二次元经济产业集群 | 创作-展示-交易-体验全产业链 | 杭州电竞数娱小镇 | 唯一具备完整产业生态 |
社交平台 | Z世代线下社交枢纽 | 社群活动、同好社交、文化认同 | 上海TX淮海、成都Cosmo | 最深社群根基,最活跃用户 |
定位可行性分析:
资源匹配度:项目已自发形成二次元氛围,现有谷子店40余家,是郑州最大的二次元商户聚集地
市场空缺:郑州乃至中原地区缺乏规模化的二次元主题商业项目,市场空白明显
资金支撑:浙金特资20亿元改造资金为定位落地提供保障
政策支持:符合郑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对特色商业的扶持方向
3.具体实施路径
3.1. 空间重塑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
楼层主题规划:
B1层:"美食番"主题餐饮区(投资1500万元)
引入20+家二次元主题餐厅,包括女仆咖啡厅、主题日料、动漫茶饮等
1F:"国漫荣耀馆"(投资2500万元)
以国产动漫IP为主题,设置华为荣耀、腾讯动漫旗舰店
2F:"日漫时空域"(投资2000万元)
聚焦日本动漫IP,引入Animate官方店、万代旗舰店
3F:"次元体验站"(投资2000万元)
布局电竞馆、剧本杀、直播基地等体验业态
沉浸环境营造:
聘请日本teamLab团队设计互动艺术装置,打造10个网红打卡点
采用全楼宇主题背景音乐系统,不同区域配设不同主题音乐
3.2. 产业培育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
设立2000㎡"中原二次元产业孵化器"
提供3年免租期吸引创业团队入驻
与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照天印合作设立内容创作基地
建立IP交易平台,年交易目标1亿元
人才培养计划
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合作开设"数字文创专业"
年培养产业人才200人
产业活动体系
年举办"中原二次元产业峰会"
月办"IP创投对接会"
3.3. 平台构建方案(总投资1500万元)
开发"大上海城APP"
功能模块:社群互动、活动预约、虚拟装扮、积分体系
技术特色:AR导航、虚拟试衣、线上漫展
会员体系构建
设计成长型会员等级:萌新→同好→达人→大神
会员权益:专属活动、限定商品、见面会名额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社群反哺线下消费
线下活动导流线上平台
4.定位差异化优势
与竞争对手相比,大上海城的新定位具有明显差异化:
与大卫城对比:避开高端奢侈品竞争,聚焦年轻人细分市场
与万象城对比:不做全客层家庭型,专注Z世代个体消费
与新田360对比:不止于零售,构建产业生态和社交平台
与金博大LIVE对比:不简单模仿TX淮海,而是深耕二次元垂直领域
5.预期效益指标
通过新定位的实施,预计实现以下效益:
表:定位实施预期效益
指标类别 | 当前水平 | 1年目标 | 3年目标 | 增长幅度 |
客流量 | 200万人次/年 | 300万人次/年 | 500万人次/年 | +150% |
销售额 | 4亿元/年 | 6亿元/年 | 10亿元/年 | +150% |
租金水平 | 5-15元/㎡/天 | 15-25元/㎡/天 | 30-40元/㎡/天 | +200% |
会员数量 | 无系统 | 10万人 | 30万人 | - |
IP孵化 | 0个 | 10个 | 50个 | - |
这一定位既保留了大上海城现已形成的二次元特色,又为未来业态拓展和升级预留了空间,避免过度局限于谷子销售这一单一业态。通过物理空间、产业生态、社交平台三个层次的协同发展,项目将实现从传统商业体向文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最终成为中原地区二次元文化的标志性目的地。
(二)目标客群细分
大上海城的目标客群应包括以下三类,其规模及消费特征如下:
表:目标客群规模及消费特征分析
客群类型 | 人口特征 | 郑州预估规模 | 月均可支配收入 | 二次元月消费 | 到访频率 |
核心客群 | 15-25岁学生 | 约40万人 | 800-1500元 | 300-500元 | 每周1-2次 |
次核心客群 | 25-35岁白领 | 约60万人 | 5000-8000元 | 500-1000元 | 每2周1次 |
辐射客群 | 35岁以上家庭 | 约100万人 | 10000+元 | 200-500元 | 每月1次 |
客群细分策略:
核心客群(15-25岁Z世代):聚焦中学生、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采取"高频次+低客单"策略,提供性价比高的正版周边、社交空间
设置学生专属折扣日(周三全场8折)、社团活动赞助计划
次核心客群(25-35岁年轻白领):已工作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
采取"高品质+高体验"策略,提供限量手办、主题餐饮、沉浸娱乐
设立"会员制主题酒吧"、"IP联名餐厅"等高品质消费场所
辐射客群(35岁以上家庭及游客):家庭消费群体和外地游客
采取"家庭化+体验式"策略,提供亲子活动、特色餐饮、拍照打卡
设置"家庭娱乐区"、"怀旧主题展"等跨代际体验项目
(三)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
基于目标客群细分,我们构建了三类典型用户画像,并制定了相应的需求解决方案:
1.用户画像体系构建
表:用户画像及需求响应策略
用户画像 | 核心需求 | 消费偏好 | 项目响应策略 | 预期客单价 | 到访频次 |
"小圆" | 社交舞台、性价比、安全感 | 周边产品、社团活动 | 设立免费舞台区、社团基地 | 80-150元 | 每周1-2次 |
18岁女高中生 | 同好交流、自我展示 | Cosplay、聚会 | 定期举办赛事、提供更衣室 |
|
|
"李老师" | 品质消费、怀旧情感 | 限量手办、主题餐饮 | 引入高端品牌店、怀旧主题区 | 300-500元 | 每2周1次 |
28岁程序员 | 高效便捷、放松体验 | 模型制作、电竞 | 设置快速通道、沉浸式体验馆 |
|
|
"张女士" | 家庭娱乐、舒适环境 | 亲子活动、特色餐饮 | 打造家庭娱乐中心、休息区 | 200-400元 | 每月1-2次 |
35岁带孩子母亲 | 儿童安全、多样化选择 | 拍照打卡、轻食 | 提供儿童看护、多元化餐饮 |
|
|
2.深度用户洞察与需求分析
2.1. "小圆"群体(15-25岁核心二次元用户)
群体规模:郑州约40万人,年均消费总额超12亿元
消费特征:
高频次低客单:月均到访4-6次,单次消费80-150元
重社交属性:75%的消费行为伴有社交活动
平台影响大:B站、小红书推荐影响60%的消费决策
痛点分析:
缺乏安全的聚集场所(42%受访者反馈)
正版周边价格高昂(65%反馈)
展示自我的平台有限(58%反馈)
2.2. "李老师"群体(25-35岁白领二次元用户)
群体规模:郑州约60万人,年均消费总额超30亿元
消费特征:
低频次高客单:月均到访2-3次,单次消费300-500元
品质导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
时间敏感:希望快速完成目标消费
痛点分析:
缺乏高品质消费场所(55%反馈)
商品真伪难辨(48%反馈)
消费体验同质化(52%反馈)
2.3. "张女士"群体(35岁以上家庭客群)
群体规模:郑州约100万家庭,年均娱乐消费超40亿元
消费特征:
家庭决策:以孩子需求为优先考虑
体验导向:重视亲子互动和娱乐体验
时间充裕:单次停留时间3-4小时
痛点分析:
缺乏适合多代人共同娱乐场所(60%反馈)
儿童安全担忧(45%反馈)
餐饮选择单一(50%反馈)
3.具体实施措施
3.1针对"小圆"们(核心客群):
社交空间打造(投资800万元)
设立500㎡"自由舞台区",配备专业音响灯光,每周提供40小时免费使用时间
打造20间主题更衣室,配备化妆台、储物柜和充电设施
建立"社团孵化基地",为50个高校动漫社提供免费活动空间
** affordability策略**(年投入500万元)
推出"学生证折扣计划",周三全天凭学生证享受7折优惠
设立"周边共享计划",提供手办租赁服务,降低消费门槛
开展"新品试用"活动,提供新品小样免费申领
赛事体系构建(年投入300万元)
每月举办"萌舞大赛",年度总决赛奖金10万元
季度性举办"Cosplay盛典",邀请国内知名评委
与B站合作举办"UP主见面会",年举办12场
3.2针对"李老师"们(次核心客群):
品质消费升级(投资2000万元)
引入"GoodSmile"官方旗舰店(300㎡),提供限量版手办预售
开设"Prime1Studio"高端展示店(200㎡),单品价位2000-20000元
建立"模玩工坊",提供模型制作、涂装服务
怀旧情感共鸣(投资500万元)
打造"90后动漫记忆"主题区,重现《圣斗士》《龙珠》等经典场景
开设"怀旧游戏厅",配备街机、红白机等复古设备
举办"年代主题展",按年代展示动漫发展历程
便捷体验优化(投资300万元)
设置"快速购物通道",支持线上预订线下取货
推出"会员专属时段",提供闭店后专属购物体验
建立"藏品鉴定中心",提供正品验证和估值服务
3.3针对"张女士"们(辐射客群):
家庭娱乐中心(投资1500万元)
建设1500㎡"亲子乐园",分龄设置游乐设施
设立"家长休息区",提供按摩椅、图书角等设施
打造"亲子DIY工坊",开展手工制作体验课程
安全环境构建(投资200万元)
实施"全场地毯覆盖",减少跌倒风险
设置"儿童定位手环",防止走失
配备专业保育员,提供临时看护服务
多元化餐饮(投资800万元)
引入"健康轻食"品牌,提供儿童营养餐
开设"主题餐厅",如哆啦A梦主题餐厅、Hello Kitty咖啡厅
设置"哺乳室"和"婴儿车租赁点"
4.预期成效与评估指标
表:用户需求响应预期成效
客群类型 | 满意度目标 | 客单价提升 | 频次提升 | 停留时间 | 年度消费额 |
核心客群 | 90%以上 | +30% | +50% | 2.5→4小时 | 5000元/人 |
次核心客群 | 85%以上 | +50% | +40% | 1.5→3小时 | 8000元/人 |
辐射客群 | 80%以上 | +40% | +100% | 2→3.5小时 | 6000元/家庭 |
通过以上精准化的用户需求响应策略,预计可实现:
用户满意度:整体满意度从目前的60%提升至85%以上
消费频次:核心客群月均到访从2次提升至4次
客单价:整体客单价从100元提升至200元
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从1.5小时延长至3小时
年度消费:单客年度消费从2000元提升至6000元
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为大上海城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
(四)客群引流策略
针对不同客群的特性和消费习惯,制定精准的引流策略和量化目标:
客群引流策略体系
表:客群引流策略及KPI指标
客群类型 | 核心渠道 | 引流活动 | 合作伙伴 | KPI指标 | 预算分配 |
核心客群 | B站/小红书/微博 | 宅舞大赛、Cosplay比赛 | 本地动漫社、高校社团 | 年举办100场活动 | 40% |
15-25岁Z世代 |
| 新品首发、限定发售 | 二次元KOL、IP方 | 社群规模10万人 |
|
次核心客群 | 抖音/微信/知乎 | 怀旧主题展、IP联名 | 腾讯动漫、网易游戏 | 内容曝光5000万次 | 30% |
25-35岁白领 |
| 主题派对、创作者沙龙 | 品牌方、媒体平台 | 会员转化率30% |
|
辐射客群 | 大众媒体/户外广告 | 家庭日活动、特色体验 | 旅行社、教育机构 | 周末家庭客占比40% | 20% |
35岁以上家庭 |
| 文化节、摄影大赛 | 商业联盟、政府机构 | 节假日客流10万+ |
|
数字平台 | APP/小程序 | 会员体系、精准营销 | 技术供应商、数据公司 | 会员20万,活跃度60% | 10% |
具体执行方案
1. 社群营销触达核心客群(预算:300万元/年)
高校深度合作计划(投入120万元)
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50所高校动漫社建立战略合作
提供年度活动赞助每校2万元,合计100万元
设立"校园代言人"计划,招募100名校园KOC,每人年度预算2000元
常态化活动体系(投入100万元)
每周六举办"自由舞台"活动,单场投入5000元,年投入26万元
每月一场主题漫展,单场投入15万元,年投入180万元
季度性举办"社团争霸赛",年度总奖金30万元
IP合作与KOL营销(投入80万元)
与B站合作举办"BW郑州分会场",投入50万元,预计吸引3万人次
签约10个垂直领域KOL,年度合作费用30万元,预计触达2000万粉丝
2. 内容营销吸引次核心客群(预算:200万元/年)
短视频内容矩阵(投入80万元)
打造《二次元郑州》短视频栏目,月更20期,单期投入1万元
与本地MCN合作,年产出500条优质短视频
投放抖音信息流广告,月投入3万元,年获5000万曝光
怀旧情感营销(投入60万元)
开展"我的二次元记忆"主题活动,投入30万元
举办"经典IP回归展",引入《圣斗士》《灌篮高手》等怀旧IP,投入30万元
与QQ音乐合作打造"动漫金曲之夜",投入20万元
IP联名合作(投入60万元)
与网易《阴阳师》开展主题店合作,投入25万元
与米哈游《原神》举办版本首发活动,投入25万元
与腾讯动漫合作国漫专区,投入10万元
3. 大众营销拓展辐射客群(预算:500万元/年)
户外广告投放(投入200万元)
在郑州地铁1号线投放"二次元主题车厢",半年期投入100万元
核心商圈户外大屏广告,年投入80万元
公交车体广告,年投入20万元
文旅融合推广(投入150万元)
将"郑州动漫文化节"纳入城市旅游推荐项目,投入80万元
与河南省文旅厅合作开发"动漫旅游线路",投入50万元
在郑州机场、高铁站设置宣传点,投入20万元
家庭客群专项(投入150万元)
开展"周末家庭日"活动,周投入1万元,年投入52万元
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亲子活动,年投入50万元
打造"儿童cosplay体验营",投入48万元
4. 数字化引流体系(预算:150万元/年)
技术平台开发(投入80万元)
开发大上海城APP,投入50万元
小程序升级迭代,年投入30万元
会员体系运营(投入40万元)
会员积分系统开发,投入20万元
会员活动及权益投入,年20万元
数据驱动营销(投入30万元)
CDP客户数据平台搭建,投入20万元
精准营销投放,年投入10万元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