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案例分享-重庆光环购物公园项目(二)
原创 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在中央公园商圈崛起与消费分级挑战下,本报告为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提供破局之道。方案深度解析市场竞争格局,提出以“沐光森林”IP深化、数据驱动招商、情绪消费布局为核心的战略路径,旨在强化差异化优势,提升资产价值与回报率。全文共622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破局同质化竞争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招商运营深度调改与资产增值策略报告
目录
一、市场环境与现状研判
二、项目本体与SWOT分析
三、竞品分析与破局路径
四、核心挑战识别与应对策略
五、战略定位升级规划
六、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七、招商创新战略体系
八、运营提升策略
九、资产优化及实施计划
十、未来前景及项目启示
三、竞品分析与破局路径
场景扩展:
体验项目新增:2026 年新增“自然研学基地”(与重庆教育局合作,成为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植物疗愈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园艺疗愈课程),2027 年新增“空中花园餐厅”(L6 层屋顶打造,可俯瞰植物园景观)、“数字艺术展廊”(定期举办自然主题数字艺术展),累计新增 10 个互动体验项目,体验业态面积占比提升至 30%;
场景联动营销:每个新场景开业时,策划“场景 + 品牌”联动活动(如研学基地与文具品牌合作,疗愈中心与健康品牌合作),预计每个新场景年接待客流 50 万人次。
区域深耕:
会员体系升级:推出“黑金会员”(年费 1999 元,享受专属导购、免费停车、品牌定制服务),2026 年会员数量突破 150 万人,2027 年突破 200 万人,会员消费占比提升至 65%;
社区渗透:在照母山板块 10 个大型社区设立“光环服务站”,提供会员注册、优惠券发放、包裹代收等服务,每周开展 1 场社区活动(如亲子手工、健康讲座),提升社区客群粘性。
3. 长期战略(3-5 年,2028-2030 年):标杆引领,模式输出
3.1成为西南商业创新标杆:
品牌影响力打造:每年举办“西南商业创新论坛”,分享“自然 + 商业”运营经验,吸引全国商业项目参与;申请“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依托植物园场景),成为重庆“商业 + 文旅”标志性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 万人次;
资产价值提升:通过品牌升级、场景优化、运营效率提升,预计 2030 年项目资产价值从当前 40 亿元提升至 60 亿元,年租金收入突破 5 亿元。
3.2输出管理模式,实现轻资产扩张:
管理团队搭建:组建“光环商业管理公司”,培养招商、运营、场景设计专业团队,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光环商业运营手册》《自然场景维护标准》);
轻资产项目拓展:优先与西南地区城市(如成都、贵阳、昆明)的商业项目合作,输出 “光环” 品牌与管理模式(如为合作项目打造 “迷你版沐光森林”、提供招商运营支持),2028-2030 年累计签约 5-8 个轻资产项目,轻资产收入占比提升至 20%。
总结:战略落地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战略执行小组”,由项目总经理牵头,下设招商、运营、财务、市场 4 个专项小组,每月召开战略复盘会,跟踪进度、解决问题;
资金保障:设立“战略发展基金”(规模2亿元),用于品牌引入、场景升级、轻资产拓展,资金来源包括租金收入、政策补贴、母公司注资;
风险管控:建立“战略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评估政策变化、市场竞争、经济环境对战略的影响,制定应对预案(如经济下行时,暂缓奢侈品牌引入,加大大众消费业态布局);
效果评估:每季度从“财务指标”(销售额、租金收入、成本率)、“运营指标”(客流、会员、出租率)、“品牌指标”(首店数量、独家品牌占比)三个维度评估战略执行效果,动态调整方案。
通过以上战略与措施,重庆光环购物公园可充分发挥“自然 + 商业” 的核心优势,弥补区域与成本短板,抵御市场竞争与经济风险,逐步从“区域商业地标”升级为“西南商业创新标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竞争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竞品选择依据与核心竞品界定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的竞品选择基于以下四个维度。具体依据如下:
地理位置邻近性:优先选择同处两江新区及北区商圈的项目,如中央公园商圈三大综合体(龙湖公园天街、大悦城、吾悦广场),这些项目客群辐射范围与光环存在直接重叠。
目标客群重叠度:关注同样瞄准中产家庭、年轻时尚群体的项目,如传统高端的重庆IFS、万象城,以及特色商业项目长嘉汇购物公园(弹子石老街)。
业态相似性与创新性:重点关注在场景创新、业态组合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或构成直接竞争的项目,尤其是同样以“生态”、“自然”或“公园式”为主题的商业体
模式创新性:纳入虽区域不同但凭借独特商业模式形成广泛吸引力的项目,如长嘉汇购物公园的“历史文化+现代商业”融合模式。
基于上述依据,确定三大类核心竞品,具体分析如下:
竞争对手类型 | 代表项目 | 地理位置 | 核心定位 | 主要客群 | 显著优势 |
新兴商圈综合体 | 龙湖公园天街 | 中央公园商圈 | 品质生活首选地,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 | 城市中产家庭、商务人士 | 品牌组合(MUJI、ECCO等国际零售)、龙湖运营体系 |
| 大悦城 | 中央公园商圈 | “遛娃不重样,潮玩欢乐场”,生态峡谷潮玩购物公园 | 年轻家庭、潮玩青年 | 特色主题定位(全国首个生态峡谷潮玩)、体验业态(摩登天空、韦德伍斯等) |
| 吾悦广场 | 中央公园商圈 | 家庭生活引力场 | 家庭客群 | 主力店铺(“胖永辉”、星轶影城、卡通尼乐园等) |
| 光环花园城 | 中央公园商圈 | 光环“沐光森林”升级版,沉浸式生态购物 | 中产家庭、体验追求者 | 香港置地光环系IP、建筑与自然融合 |
传统高端项目 | 重庆IFS | 渝中区 | 高端奢华、国际时尚 | 高端消费群体 | 奢侈品矩阵、国际化品牌 |
| 重庆万象城 | 九龙坡区 | 全业态高端购物中心 | 全客层,偏重高端 | 品牌级次、商业规模 |
| 重庆时代广场 | 渝中区 | 高端精致购物中心 | 高端消费群体 | 地理位置、高端品牌 |
特色商业项目 | 长嘉汇购物公园(弹子石老街) | 南岸区 | 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 | 游客、本地家庭、年轻人 | 独特滨江景观、历史文化氛围、旅游打卡地 |
(二)核心竞品分析
第一类竞品:新兴增量商圈代表 —— 中央公园商圈(龙湖公园天街、大悦城、光环花园城)
核心威胁:作为重庆 “北部新城” 核心商圈,规划商业体量 180 万㎡(是光环的 10 倍 +),主打“超大体量 + 家庭体验 + 年轻潮流”,直接分流渝北、北碚、江北的家庭客群与年轻客群,其中 2025 年 9 月即将开业的“光环花园城”(同属香港置地“光环”系列),可能形成“内部竞争”。
竞品项目 | 商业体量(㎡) | 核心定位 | 核心 IP / 体验场景 | 目标客群 | 首店数量(西南 / 重庆) | 2024 年日均客流(万人次) | 与光环客群重叠率 |
龙湖公园天街 | 25 万 | 家庭欢乐中心 | 1.2 万㎡儿童游乐区、屋顶农场 | 3-12 岁家庭、周边居民 | 35 家(含奈尔宝重庆首店) | 5.2 | 62% |
中央公园大悦城 | 18 万 | 年轻潮流聚集地 | 8000㎡户外露台、主题快闪区 | 18-35 岁年轻客、学生群体 | 42 家(含 UR 城市旗舰店) | 4.8 | 58% |
光环花园城(待开) | 12 万 | 社区型自然体验商业 | 迷你版 “沐光森林”(15 米高) | 中央公园周边家庭、上班族 | 未开业(规划 15 家首店) | 预计 3.5 | 45% |
重庆光环 | 17 万 | 城市自然共同体 | 48 米沐光森林、花之瀑谷 | 中产家庭、产业人群、打卡客 | 38 家(含 Chanel Beauty 首店) | 4.5 | - |
竞品核心优势:
龙湖公园天街:儿童业态规模(1.2 万㎡)是光环的 2 倍,引入 “奈尔宝”“卡通尼” 等头部亲子品牌,家庭客群粘性更强;
中央公园大悦城:潮流品牌密度高(如 INXX、WASABI 等),户外露台场景适合年轻客群社交,夜间经济占比达 38%(高于光环 25%);
光环花园城:依托“光环” IP 认知度,主打“小而美” 的社区自然体验,租金成本更低,可能分流中央公园周边家庭客群。
第二类竞品:传统高端商圈代表 —— 重庆 IFS、重庆万象城
核心威胁:作为重庆“顶奢 + 高端消费”标杆,聚焦“奢侈品零售 + 国际首店”,虹吸全市高端客群(年消费超 50 万元客群),对光环 “轻奢升级” 战略形成直接压制,同时其 “高端体验场景”(如 IFS 爬楼熊猫、万象城艺术展)也分流部分打卡客群。
竞品项目 | 商业体量(㎡) | 核心定位 | 奢侈品牌数量(顶奢 / 轻奢) | 首店比例(西南首店占比) | 高端体验场景 | 2024 年客单价(元) | 与光环客群重叠率 |
重庆 IFS | 11 万(购物中心) | 城市高端地标 | 25 家顶奢 / 30 家轻奢 | 18%(含 20 家西南首店) | 爬楼熊猫雕塑、艺术展览中心 | 2800 | 35% |
重庆万象城 | 35 万(含北区) | 一站式高端生活中心 | 20 家顶奢 / 25 家轻奢 | 16%(含 18 家西南首店) | 中央广场艺术装置、冰场 | 2200 | 40% |
重庆光环 | 17 万 | 自然体验型区域商业 | 0 家顶奢 / 8 家轻奢 | 14%(含 12 家西南首店) | 沐光森林、自然研学基地 | 1500 | - |
竞品核心优势:
品牌能级:IFS 拥有 LV、Gucci 等 25 家顶奢品牌,万象城引入 Prada、Dior 等 20 家顶奢,而光环暂无顶奢,轻奢品牌数量仅为两者的 1/3-1/4;
客群质量:IFS 客单价 2800 元,是光环的 1.8 倍,高端客群(年消费超 50 万)占比达 15%,而光环仅为 5%;
首店资源:IFS 西南首店占比 18%,引入 “% Arabica 西南首店”“Gentle Monster 重庆首店” 等流量型首店,虹吸效应更强。
第三类竞品:特色文旅商业代表 —— 长嘉汇购物公园(含弹子石老街)
核心威胁:依托“长江 + 嘉陵江两江交汇”地理优势,打造“商业 + 文旅 + 历史街区”融合业态,2024 年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占比达 45%(高于光环 20 个百分点),分流“体验式打卡客群”与“外地游客”。
竞品项目 | 商业体量(㎡) | 核心定位 | 核心特色场景 | 目标客群 | 2024 年文旅客流占比 | 夜间消费占比 | 与光环客群重叠率 |
长嘉汇购物公园 | 12 万(含老街) | 文旅融合商业街区 | 两江交汇观景台、弹子石老街、非遗体验馆 | 外地游客、年轻打卡客、家庭客 | 40% | 45% | 38% |
重庆光环 | 17 万 | 城市自然共同体 | 沐光森林、花之瀑谷 | 本地家庭、产业人群、打卡客 | 15% | 25% | - |
竞品核心优势:
场景独特性:“江景 + 老街”不可复制,2024 年国庆期间文旅客流超 80 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 60%;
夜间经济:引入“江景酒吧街”“露天电影”“非遗夜市”,夜间销售额占比达 45%,而光环仅为 25%;
业态融合:弹子石老街引入 20 余家非遗店铺(如蜀绣、荣昌陶艺),文旅体验感更强,适合家庭客群 “一日游”。
(三)应对策略与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光环购物公园的竞争策略应聚焦于强化自身独特IP、提升品牌厚度、深化体验内涵、扩大区域协同。
1.强化差异化优势:“沐光森林”IP的深度运营与价值挖掘
“沐光森林”是光环最核心的独占性资产和流量引擎。需从“景观”向“内容平台”升级。
措施一:内容持续焕新与数字化赋能
季节性主题更迭:不仅限于植物景观变化,需结合AR/VR技术,开发“森林奇幻夜”、“热带雨林探险”、“植物科普研学”等沉浸式主题内容,保持新鲜感。
数据化互动深化:开发小程序,让消费者可实时获取植物信息、参与线上认养、分享打卡集赞,并将“沐光森林”的生态环境数据(温湿度、CO2浓度、负氧离子) 可视化展示,强化“绿色健康”标签。
目标:将“沐光森林”全网年曝光量提升30%,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可持续的自然教育与社会化传播平台”。
措施二:IP跨界联动与艺术升华
与国际知名IP(如国家地理、迪士尼动物系列)、本土艺术家或非遗文化合作,在沐光森林内举办限定艺术展、灯光秀、音乐节。
案例参考:可借鉴龙湖天街庙会与自贡彩灯、城市公园资源融合的成功经验,打造“光环自然艺术节”,形成独有IP活动。
2. 提升品牌级次:构建“极致单品+首店矩阵”的组合策略
在中央公园商圈品牌趋于丰富的背景下,光环需进一步强化首店、旗舰店、概念店的引入,形成差异化品牌力。
措施一:聚焦优势品类,引入更高能级品牌
国际美妆高化矩阵:巩固Chanel Beauty, Dior Beauty等优势,继续引入La Prairie, HR等顶级护肤品牌,形成北区最强美妆集群。
轻奢与设计师品牌:在已有基础上,争取引入Maison Kitsuné, AMI, SMFK等更受年轻人追捧的设计师品牌或轻奢品牌。
目标:确保年度引入城市级及以上首店不少于20家,其中区域首店占比超50%。
措施二:打造“光环独家”业态标签
绿色健康餐饮集合区:引入主打有机、轻食、低碳概念的网红餐饮和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副牌,与“沐光森林”的健康调性呼应。
策展型零售空间:与国内外买手店、集合店合作,打造周期性更新的主题买手区,保持零售板块的新鲜度。
3. 深化场景体验:从空间到内容的“沉浸式”转化
将Open Lab, Free+等空间转化为内容发生地和社群聚集地。
措施一:主题空间“内容化”运营
Open Lab:不应仅是阅读空间。可定期举办名人讲座、艺术沙龙、创意市集,与出版社、艺术机构合作,将其打造为城市文化客厅。
Free+潮流运动百变试炼场:除了与虎扑合作的路人王赛事,可引入新兴潮流运动如飞盘、腰旗橄榄球体验区,街头篮球文化展,甚至电子竞技观赛派对,与运动品牌联合发布新品。
目标:确保每个主题空间每周至少举办2场主题活动,提升顾客停留时间和消费转化。
措施二:全域数字化体验打通
开发覆盖停车-导览-互动-支付-会员的全流程数字化系统。提供AR导航,消费者可通过手机与场内美陈、店铺互动,获取优惠券。
案例参考:借鉴龙湖智慧运营体系(如“慧眼云平台”、“HALO智能管控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4.联动周边资源:从单点竞争到商圈共赢
面对中央公园商圈的集群竞争,光环应主动倡导并参与金州商圈的协同发展,化被动竞争为主动共赢。
措施一:推动金州商圈联动营销
与周边写字楼、住宅小区、其他商业体(如有)联合发起“金州生活节”等区域性营销活动,共同造势,将金州商圈整体品牌打响,吸引更广域客群。
与轨道交通5号线合作,推出“乘地铁,游光环”等专题优惠,强化交通优势。
措施二:客群互补与导流
分析中央公园商圈客群特性(如年轻家庭、潮玩青年),光环可针对性强化对商务白领、品质家庭、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人的吸引力,实现错位吸引和客群互补。
可探索与中央公园商圈内的特色项目(如大悦城的潮玩属性) 甚至 长嘉汇 推出联票或互动活动,实现“北区生态体验+南区历史文化”的跨区域客群流动(此想法较大胆,需谨慎评估)。
(四)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效
策略方向 | 具体措施 | 时间节点 | 成功指标 (KPI) |
强化IP优势 | 1. 推出“沐光森林”四季主题数字艺术展;2. 开发小程序实现植物认养与数据可视化;3. 举办“光环自然艺术节” | Q4 2025起持续进行;Q2 2026上线 2025年国庆/2026年春节 | 年曝光量增长30%;小程序用户数超50万;活动期间客流同比提升25% |
提升品牌级次 | 1. 引入3-5家国际一线美妆/轻奢品牌;2. 打造“绿色膳食”主题餐饮区(引入5家特色店);3. 设立策展型零售空间 | 2025年底前完成签约;2026年Q1开业;2025年Q4启动 | 首店数量年增20家,零售额占比提升;餐饮客流及客单价提升15% 季度更新,带动区域销售增长10% |
深化场景体验 | 1. Open Lab/Free+每周主题社群活动;2. 全场AR导航及互动系统上线 | 2025年Q4起常态化;2026年Q2试运行 | 会员活跃度提升20%,活动参与度超80%;平均停留时间延长15分钟 |
联动周边资源 | 1. 发起“金州生活节”区域联动;2. 与轨道交通深化合作 | 2025年国庆、2026年五一;2025年Q4 | 活动期间商圈整体客流增长20%;轨道客流转化率提升10% |
通过以上策略的系统实施,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有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其“现象级商业”的地位,不仅守住现有客群,更能持续吸引跨区域消费力,实现业绩的长期稳健增长。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一) 挑战一:同质化竞争加剧 —— 从“场景相似”到“体验独一”,构建不可复制的生态壁垒
1. 挑战现状:商业“自然化”跟风严重,差异化优势被稀释
当前重庆商业市场呈现“自然体验跟风潮”:中央公园大悦城打造“屋顶农场”,龙湖礼嘉天街增设“室内绿植区”,甚至部分社区商业也引入“小型植物园”,导致光环“沐光森林”的独家性被削弱。据赢商网2024年数据,重庆“含自然元素”的商业项目占比从2021年的12%升至2024年的35%,同质化竞争导致光环“因自然IP专程到访”的客群占比从开业初期的45%降至2024年的28%。
同时,区域内商业体业态重叠度高:中央公园天街、礼嘉天街与光环的“亲子业态占比”均在25%-30%,“餐饮业态重合品牌”(如西贝、海底捞、奈雪的茶)占比超40%,进一步分流客群——2024年光环家庭客群周末客流同比下降12%,部分源于竞品的同质化分流。
2. 破局路径:以“生态深度 + IP规模 + 业态独特”三重壁垒破局
2.1. 生态体验升级:从“观赏”到“深度参与”
具体措施
实施沐光森林2.0改造:2025年投入1500万元,新增“植物培育实验室”(游客可亲手培育多肉、苔藓,成品可带走)、“生态科普馆”(通过VR展示热带雨林生态链)、“夜间萤火虫灯光互动区”(模拟萤火虫飞舞效果,提升夜间体验)。
同时打造季节性主题场景:每季度打造1个独家生态主题(如春季“樱花雨瀑布”、夏季“荷塘月色”、秋季“枫叶隧道”、冬季“温室花房”),场景更新周期缩短至3个月,避免客群审美疲劳。
量化目标:为2025年“生态深度参与客群”占比提升至40%,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延长至60分钟,生态相关话题社交媒体曝光超3亿次。
行业案例参考:为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花穹”(每季度更新主题花展,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深度体验项目占比达35%)。
2.2. IP规模效应:从“单点IP”到“IP矩阵”
具体措施
进行IP衍生开发:推出“沐光森林”系列IP产品(植物盲盒、文创手账、儿童绘本),在商场L1层设立IP体验店,联合西西弗书店推出IP联名书籍。
开展跨界IP合作:2025年与《疯狂动物城》《植物大战僵尸》等热门IP合作,打造“IP + 生态”主题展(如疯狂动物城角色与真实植物结合的场景),合作周期2-3个月/次。
建立IP会员体系:针对IP粉丝推出“森林会员”,享IP周边优先购买权、主题展专属通道、生态活动免费参与权。
量化目标:为2025年IP衍生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IP主题展单次活动吸引客流超15万人次,森林会员数量达5万人。
行业案例参考:为上海迪士尼“达菲和朋友们”IP矩阵(衍生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IP会员复购率达60%)。
2.3. 业态独特性:聚焦“生态关联业态”
具体措施
淘汰同质化业态:2025年Q1淘汰3-5家与竞品重合度高的大众餐饮、传统零售品牌(如某连锁火锅、某快时尚品牌)。
引入生态特色业态:重点引入“植物主题咖啡馆”(如Seesaw自然主题店,提供植物萃取饮品)、“户外生态装备店”(如牧高笛体验店,展示露营与自然融合的装备)、“自然系美妆集合店”(如Innisfree绿色体验馆,主打植物成分产品)。
发展生态服务业态:增设“植物养护服务中心”(为顾客提供家庭绿植养护咨询、上门修剪服务)、“自然教育机构”(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合作,开设周末亲子自然课)。
量化目标:为2025年生态关联业态占比从15%提升至30%,特色业态销售额占比突破25%,业态差异化评分(客群调研)提升至85分(满分100)。
行业案例参考:为日本东京“Nasu Animal Kingdom”(围绕生态主题,引入动物互动、植物培育、生态餐饮,业态独特性评分常年超90分)。
(二)挑战二:品牌迭代与商户经营压力 —— 从“被动汰换”到“主动赋能”,实现商户与项目共赢
1. 挑战现状:品牌生命周期缩短,商户盈利承压
受消费趋势快速变化影响,重庆商业品牌平均生命周期从2019年的5年缩短至2024年的2-3年,光环2024年有12家品牌因“业绩不达标”申请撤店,其中快时尚、大众餐饮占比超70%。同时,商户经营成本持续上升:2024年重庆商业租金均价同比上涨8%,人力成本上涨10%,而消费者客单价增速仅5%,导致部分中小商户净利润率降至5%以下(低于行业平均8%的水平)。
此外,首店品牌“水土不服”现象突出:2023年光环引入的8家首店中,有3家因“本地化运营不足”(如产品不符合重庆客群偏好、营销活动缺乏吸引力),开业6个月后销售额未达预期,面临撤店风险。
2. 破局路径:建立“科学汰换 + 灵活租金 + 赋能运营”三位一体机制
2.1. 科学品牌汰换:数据驱动,提前储备
具体措施
制定量化汰换标准:采用“三维汰换指标”——①业绩指标(连续3个月销售额排名末5%、坪效低于2000元/㎡/月);②运营指标(商户评分低于4.0星、顾客投诉率超5%);③趋势指标(品牌所属业态增速低于行业平均10%),达标品牌启动汰换流程。
建设储备品牌库:按“业态分类”储备50家备选品牌(零售20家、餐饮15家、体验10家、服务5家),优先选择“高成长性首店”“生态关联品牌”“本地化适配品牌”,与储备品牌签订“优先入驻协议”(铺位空缺时30天内可入驻,免租3-6个月)。
压缩汰换周期:从“发现问题-启动汰换-新品牌入驻”的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避免铺位空置损失。
量化目标:为2025年品牌汰换率控制在8%以内(行业平均12%),储备品牌库匹配率达90%,铺位空置率低于2%。
行业案例参考:为北京SKP“品牌汰换机制”(以坪效为核心指标,每年汰换10%低效品牌,储备品牌库超100家,铺位空置率常年低于1%)。
2.2. 灵活租金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具体措施
实施基础租金加营业额提成模式:针对不同业态制定差异化分成比例——餐饮业态(基础租金加营业额5%-8%提成)、零售业态(基础租金加营业额3%-5%提成)、体验业态(基础租金加营业额2%-3%提成),营业额达标可减免部分基础租金(如超目标10%减免5%基础租金)。
推行阶梯式租金优惠:新入驻品牌首年租金8折,次年若销售额增长15%则租金9折,增长20%以上恢复原价。
提供特殊时期扶持:如遇节假日、竞品大型活动,对受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商户,给予当月租金10%-15%的减免。
量化目标:为2025年商户净利润率平均提升3个百分点,商户续约率从90%提升至95%,新品牌开业6个月存活率超85%。
行业案例参考:为上海新天地“租金分成模式”(针对文创、特色餐饮采用“低基础租金加高提成”,商户存活率超90%,续约率达95%)。
2.3. 商户赋能运营:从“房东”到“伙伴”
具体措施
提供本地化营销支持:为新品牌提供“重庆客群画像报告”(如偏好口味、消费习惯),协助制定本地化营销方案(如重庆火锅品牌推出“植物主题锅底”)。
加强流量导入支持:将商户活动纳入商场整体营销计划(如商户新品发布会可使用商场公共空间,免场地费),通过商场会员系统定向推送商户优惠券(如向亲子会员推送儿童业态优惠券)。
推进数字化工具赋能:为商户免费提供“客流分析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协助商户搭建线上小程序(支持外卖、预约、会员积分),降低数字化运营成本。
量化目标:为2025年商户营销活动参与率达90%,商户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5%,商户对运营支持满意度超90%。
行业案例参考:为杭州湖滨银泰in77“商户赋能计划”(提供客群分析、营销策划、数字化工具支持,商户销售额年均增长20%)。
(三)挑战三:巨大空间带来的运营成本压力 —— 从“被动节流”到“主动开源”,实现成本与收入双向优化
1.挑战现状:生态场景拉高成本,收入结构单一
光环42万㎡的总建筑面积(含17万㎡购物中心、7万㎡绿色公园)与“沐光森林”生态场景,导致运营成本显著高于传统商场:2024年运营成本达1.2亿元,其中植物园维护成本800万元(占比6.7%)、能源消耗4800万元(占比40%)、人力成本3600万元(占比30%),整体成本率(运营成本/销售额)达28%,高于重庆商业平均22%的水平。
同时,收入结构单一:2024年租金收入占比达85%,衍生收入(如场地租赁、活动收入、IP授权)仅占15%,而行业优秀项目衍生收入占比普遍超25%,抗风险能力较弱。
2.破局路径:“技术节流 + 多元开源”双轮驱动,降低成本率,提升收入弹性
2.1. 技术节流:智能化改造降本
具体措施:
实施能源智能化管理:2025年投入1000万元引入“AI能源管理系统”——①智能照明:公共区域采用人体感应LED灯,非高峰时段亮度降低30%;②智能空调:根据客流密度自动调节温度(客流高峰24℃,低谷26℃);③智能水循环:植物园灌溉系统接入雨水回收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
推进设备运维智能化: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负责植物园设备、消防设施巡检),替代3名人工巡检岗;采用“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故障,减少维修成本)。
优化人力配置:通过数字化系统(如自动收银、自助积分)减少5名基础服务岗,将节省人力调配至生态体验、会员服务等核心岗位。
量化目标:为2025年能源消耗降低20%(年节约960万元),设备维修成本降低15%(年节约240万元),人力成本降低8%(年节约288万元),整体成本率从28%降至24%。
行业案例参考:为深圳万象城“智能化节能改造”(引入AI能源管理系统,年节约能源成本1200万元,成本率降低3个百分点)。
2.2. 多元开源:拓展衍生收入
具体措施:
包括开发生态体验收入:推出“沐光森林主题导览”(专业园艺师带队,收费68元/人,亲子套票98元);开设“自然手作课程”(如花艺课、植物拓印,收费99-199元/节)。
拓展场地租赁收入:将植物园公共空间、户外广场对外出租(用于品牌快闪店、企业团建、婚礼拍摄),制定分级租金标准(快闪店5000元/天,企业团建3000元/场,婚礼拍摄8000元/场)。
增加IP授权与合作收入:将“沐光森林”IP授权给食品、文具、美妆等品牌(如授权某茶饮品牌推出“森林主题饮品”,收取5%-8%授权费);与企业合作推出“品牌定制活动”(如某汽车品牌在植物园举办新车发布会,收取10-20万元/场合作费)。
提升会员增值收入:推出“森林尊享会员”(年费1999元,享免费主题导览、优先参与课程、品牌专属折扣等权益),联合银行推出“光环联名信用卡”(消费可兑换植物园门票、IP周边)。
量化目标:为2025年衍生收入突破5000万元,占总收入比重从15%提升至25%,其中生态体验收入1500万元、场地租赁收入2000万元、IP与合作收入1000万元、会员增值收入500万元。
行业案例参考:为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多元收入模式”(衍生收入占比达35%,其中主题导览、场地租赁、IP授权是核心来源,年衍生收入超2亿元)。
2.3. 成本精细化管控:全流程降本
具体措施
包括实施成本分级管控:将运营成本分为“固定成本”(租金、核心人力)与“变动成本”(营销、维护),固定成本按年度预算严格控制,变动成本按“销售额比例”动态调整(如销售额增长10%,营销费用可增加5%)。
推进供应商整合优化:对能源供应、设备维修、绿植养护等供应商进行年度招标,引入2-3家备选供应商,通过竞争降低采购成本(预计降低10%-15%)。
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培养:推行“成本节约奖励机制”(员工提出的成本优化建议落地后,给予节约金额10%的奖励),每月发布“成本节约榜单”,强化全员成本意识。
量化目标:为2025年变动成本占比从35%降至30%,供应商采购成本降低12%,全员成本节约建议年落地超50条,年节约成本超100万元。
行业案例参考:为沃尔玛“精细化成本管控”(通过供应商整合、全员成本意识培养,年成本节约超10亿元,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5个百分点)。
(四) 挑战应对的保障机制
建立数据监测机制:建立“挑战应对仪表盘”,每月跟踪核心指标(如生态体验客群占比、商户存活率、成本率、衍生收入占比),指标异常时启动预警,及时调整策略。
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挑战应对专项小组”,由项目总经理牵头,联合招商、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每周召开协调会,解决策略落地中的问题(如智能化改造需技术部门与运营部门协同,确保系统适配)。
强化风险预判机制:每季度开展“挑战压力测试”(如模拟竞品新增生态场景、商户集中撤店、成本大幅上涨等极端情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如储备应急商户、预留成本备用金),提升抗风险能力
五、战略定位升级规划
(一)现有定位回顾:成效复盘与待突破点
现有定位"地标级区域型城市自然共同体"自2021年落地以来,已形成明确的区域影响力,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需求升级,需通过复盘明确升级方向。
1. 现有定位落地成效(2021-2024年关键数据)
维度 | 核心成果 | 数据支撑 | 行业对比(重庆区域商业平均水平) |
区域地标属性 | 成为照母山 - 金州商圈核心商业体,30 分钟辐射圈客群认知度达 92% | 2024 年区域客群(照母山、光电园)消费占比 65%,会员中区域客群占比 70% | 区域客群占比平均 55%,认知度平均 75% |
自然体验标签 | “沐光森林” 成为重庆商业标志性 IP,带动项目差异化竞争力 | 2024 年因自然 IP 专程到访客群占比 28%,相关话题全网曝光超 5 亿次 | 特色 IP 专程到访客群占比平均 15% |
业态组合效能 | 中高端业态布局成型,覆盖家庭、年轻客群核心需求 | 2024 年轻奢 / 高化业态销售额占比 18%,亲子业态客流占比 35%,餐饮翻台率 3.2 次 / 天 | 轻奢 / 高化占比平均 12%,亲子客流占比平均 25% |
商业运营指标 | 出租率、销售额保持区域领先,成为香港置地 “光环” 系列标杆 | 2024 年出租率 96%,销售额 28 亿元,同比增长 32% | 区域商业销售额增速平均 20%,出租率平均 92% |
2.现状挑战与升级必要性:
区域竞争加剧: 中央公园商圈等新兴商圈逐渐成熟,分流部分客群。
“网红”效应衰减风险: 初期的新鲜感过后,需通过深度运营将“打卡客流”转化为“重复消费客群”。
增长天花板显现: “区域型”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辐射半径和客源广度,需突破地理边界寻求新增量。
消费趋势演变: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购物,对体验、社交、文化认同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强烈。
(二)定位升级方向与核心策略
升级核心逻辑:从"区域级自然商业体"向"城市级智慧绿色生活目的地"跃迁,通过"体验扩容+功能延伸+技术赋能",实现客群辐射、消费场景、品牌价值的全面升级。
1.升级方向一:从“区域商业中心”向“城市级目的地”升级
核心目标: 使光环成为游客来渝必逛、市民周末必选的核心目的地之一,而不仅仅是北区的商业配套。
具体措施:
1.1打造标志性、可迭代的旗舰IP活动:
措施: 策划举办年度性、全国知名的原创IP活动,如“光环国际绿色艺术节”、“沐光森林音乐季”或“亚太智能生活展”。与政府旅游部门、国内外文化机构、知名IP(如国家地理、Discovery)合作,确保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案例参考: 借鉴成都远洋太古里通过定期举办“新春庙会”、“米其林星食节”等大型活动,成功将自己从商圈地标升级为城市文化事件发生地,吸引了大量旅游客群。
数据目标: 确保每年至少1场大型活动获得全市级媒体广泛报道,活动期间市外/国外游客占比提升至总客流的15%。
1.2旅游产品深度集成:
措施: 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OTA)合作,开发“重庆自然生态之旅”主题线路,将光环购物公园与市内其他自然景区(如南山、园博园)打包推广。设立旅游团队接待中心,提供多语种导览图、专属优惠礼包和行李寄存服务。
数据目标: 与至少5家头部旅行社或OTA达成战略合作,年度通过旅游渠道引客量达50万人次。
1.3交通接驳优化:
措施: 开通连接其他核心商圈(如解放碑、观音桥)、交通枢纽(重庆北站、机场)的免费穿梭巴士或优惠专线,降低跨区域消费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2.升级方向二:从“购物中心”向“生活方式平台”延伸
核心目标: 让消费者因“生活所需”而而来,非仅因“购物所需”而来,极大提升访问频次和用户黏性。
具体措施:
2.1深化社群运营,打造“光环生活圈”:
措施: 超越传统会员体系,基于兴趣构建线下社群。例如:
“光环自然塾”: 针对亲子家庭的自然教育社群。
“光环练功房”: 与场内健身业态联动的运动社群。
“光环味觉社”: 美食鉴赏与烘焙社群。
定期为这些社群举办专属活动、新品内测、主理人见面会,让商场成为社群连接的物理纽带。
案例参考: 上海TX淮海作为策展型零售的标杆,其成功关键在于成为了年轻潮流文化的社群聚集地,而非单纯的购物场所。
数据目标: 建立不少于5个活跃核心社群,总成员数超10万人,社群成员年均到店次数是非成员的2倍以上。
2.2强化公共空间的内容创造力:
措施: 对Open Lab、Free+等空间进行内容化、事件化运营。将其打造为城市级文化沙龙、艺术快闪、设计师发布会、小众品牌秀场的首选地。建立内容日历,确保每周都有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活动。
数据目标: 公共空间活动年均举办超过200场,场地利用率达到80%。
2.3延伸服务边界,提供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
措施: 引入或合作更多生活服务类业态,如高端宠物服务、健康诊疗、金融服务网点、旅行定制等,满足消费者除了购物之外的全方位生活需求。
3.方向三:强化"智慧绿色综合体"标签
核心目标: 将“绿色”和“智慧”从宣传口号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可体验、可赞赏的具体价值,塑造负责任的领先企业形象。
具体措施:
3.1绿色承诺可视化与可量化:
在商场内设立 “绿色光环”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当日节能数据(节电量、节水量)、碳减排量以及“沐光森林”产生的氧气量等,让环保成果看得见。
推行绿色积分体系: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行为(如乘坐地铁、使用电子小票、参与旧物回收),积分可兑换停车券、优惠券或公益捐赠。
优先引进获得B Corp(共益企业)认证或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品牌,并设置专属标识。
案例参考: 新加坡星耀樟宜将绿色生态与科技完美融合,其整个运营都贯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绿色商业的典范。
3.2全域数字化体验升级:
具体措施:
打造全场景智慧导览:通过小程序/APP提供AR实景导航、车位寻找、店铺信息查询、活动预约一键通。
建立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平台:深度融合POS系统、Wi-Fi探针、会员数据,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实现千店千面的精准营销推送和优惠券发放。
试点沉浸式智能试穿试妆镜、无人值守便利店等黑科技应用,强化科技感体验。
数据目标: 会员数字化触达率超过90%,智能化营销活动转化率提升25%。
(三)升级定位表述
"重庆都市生态人文目的地,智慧绿色生活方式平台"
(Chongqing Urban Eco-Cultural Destination & Smart Green Lifestyle Platform)
战略内涵深度阐释
1."都市生态人文目的地"核心内涵
1.1. 城市能级跨越:从区域中心到城市名片
辐射范围扩大:突破"北区商圈"地理局限,通过特色交通接驳系统(如直达机场、高铁站的观光巴士)、与全市旅游动线串联,成为来渝游客行程中的必选项
客群结构升级:目标客群从区域家庭消费,扩展至高端商务客群、外地旅游人群、文化体验追求者,客单价提升20%以上
城市功能赋能:承担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职能,举办全市性文化庆典、国际交流活动,成为政府对外展示"山水之城"形象的重要窗口
1.2. 生态价值深化:从视觉奇观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展示:"沐光森林"植物种类从7000余种扩充至10000+物种,引入更多珍稀、互动性强的动植物,申请成为市级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
生态技术集成:成为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中心,运用:
雨水收集循环系统(节水40%以上)
光伏发电屋面(满足公共区域20%用电)
智能环境调控系统(节能30%)
可持续运营范式:建立商业综合体碳排放核算体系,力争成为重庆首个"碳中和"购物中心
1.3. 人文内涵升华:从商业空间到文化容器
本土文化融合:设立"重庆非遗焕新实验室",邀请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让蜀绣、漆器、川江号子等以现代方式在商场内呈现、销售
艺术生态构建:与四川美术学院等机构合作,设立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将Open Lab打造为前沿艺术试验场
知识分享平台:全年举办超100场高质量文化讲座、新知分享会,引入"一席"、"造就"等知名演讲品牌
2."智慧绿色生活方式平台"核心内涵
2.1. 智慧化体验:从数字工具到智能生态
全场域智能交互:
AR导航导览:实现"走到哪、讲到哪"的沉浸式体验
AI个性化推荐: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实现"千店千面"的优惠推送
无感支付体系:覆盖停车、购物、餐饮全场景
数字化运营中台:
商户经营健康度实时监测系统
客流热力分析与预警系统
智能能耗管理系统
会员生态深化:将会员体系升级为生活方式积分生态,打通线上线下,积分可兑换课程、活动、绿色商品等
2.2. 绿色生活范式:从环保理念到日常实践
绿色品牌矩阵:严格筛选入驻品牌,要求提供环保材料、可持续工艺、低碳供应链证明,绿色品牌占比提升至40%
零碳消费倡导:
建立"碳足迹"标签体系,标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周期碳排放
推出"零碳消费日",鼓励绿色出行、电子小票、旧物回收
循环经济实验:设立"循环集市",鼓励顾客交换闲置物品;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服装、电子产品维修升级服务
2.3. 平台化赋能:从空间租赁到价值共创
品牌共创计划:与品牌联合开发"光环限定"绿色产品线,共享设计、营销资源
社群孵化计划:为优质社群提供空间、资金、流量支持,将其培育成自有内容IP
数据价值共享:向商户开放脱敏后的客流、消费数据,辅助其经营决策
(四)定位实施路径与资源保障
升级方向 | 关键举措 | 责任部门 | 资源需求 | 衡量指标 (KPI) |
城市级目的地 | 1. 打造旗舰IP活动2. 对接旅游渠道3. 开通跨区班车 | 市场部、运营部 | 大型活动预算、旅行社渠道关系、交通资源 | 年大型活动数≥2,旅游客流占比>15% |
生活方式平台 | 1. 构建核心兴趣社群2. 公共空间内容活化3. 引入生活服务业态 | 客户关系部、运营部、招商部 | 社群运营团队、活动资源、招商资源 | 活跃社群≥5个,年活动数>200场 |
智慧绿色综合体 | 1. 绿色数据可视化2. 全域数字化体验打通 3. 推广绿色积分 | 运营部、IT部、市场部 | IoT设备投入、IT系统开发、合作品牌支持 | 能耗年降8%,会员数字化触达>90% |
通过以上系统性的定位升级与策略实施,重庆光环购物公园将能有效突破增长瓶颈,巩固其市场标杆地位,并实现长期的价值增长。
六、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一)业态调整原则与策略
业态调整原则:以 “体验驱动 + 结构优化 + 特色聚焦” 为核心,重构商业价值
业态调整需围绕 “提升客群停留时间、增强消费粘性、差异化竞争” 三大目标,将原则拆解为可落地的执行路径,具体如下:
1. 体验式业态占比提升至40%以上
通过"强互动、高沉浸"体验业态带动客流,降低对传统零售的依赖。
具体措施:
引入亲子体验业态,占比35%,如奈尔宝迷你科技馆(500㎡,含AI互动、科学实验)和卡通尼动物主题乐园(800㎡,含萌宠互动、角色扮演);
运动体验业态占比25%,规划室内攀岩馆(300㎡,专业岩壁+儿童区)和骑行体验店(200㎡,品牌如Specialized,提供试骑、保养);
文化艺术业态占比20%,引入艺术工坊集群(400㎡,含陶艺制作、油画体验、非遗手作)和VR沉浸剧场(200㎡,主题如《森林探险》);
社交体验业态占比20%,打造屋顶露营体验区(600㎡,日间咖啡+夜间观影)和宠物友好乐园(300㎡,含宠物美容、互动游戏)。
量化目标:为体验式业态年接待客群超500万人次,带动关联消费(餐饮、零售)增长30%;客群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延长至75分钟。
行业案例参考:深圳万象天地"运动体验区",引入攀岩、骑行等业态,带动周边零售销售额增长28%。
2. 零售业态结构优化
淘汰"低效传统零售",聚焦"设计师品牌+集合店+概念店",提升业态溢价能力。
执行措施:
制定淘汰标准,对连续6个月坪效低于1500元/㎡/月、客群转化率低于8%的传统百货品牌,在2025年Q1完成首轮淘汰(预计3-5家);
引入设计师品牌(如JNBY设计集合店、UOOYAA重庆首店)、生活方式集合店(如HARMAY话梅美妆集合店、MUJIcom便利集合店)和概念店(如Nike Rise概念店、Adidas Creators Lab);
优化动线布局,将零售业态与体验业态"穿插布局",避免"纯零售冷区"。
量化目标:为设计师/集合店/概念店占零售业态比例从20%提升至45%;零售业态坪效从2200元/㎡/月提升至3000元/㎡/月。
行业案例参考:上海TX淮海"零售结构优化",通过淘汰传统零售,引入设计师品牌与集合店,实现坪效提升40%。
3. 餐饮业态特色强化
打造"主题化、场景化、差异化"餐饮集群,从"配套型"转向"目的地型"。
具体包括:
主题餐厅占比25%,引入森林系主题餐厅(如"胡桃里音乐餐厅"光环定制店,融入植物景观)和IP联名餐厅(如"LINE FRIENDS主题餐厅"重庆首店);
特色餐饮占比40%,聚焦区域首店餐饮(如"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重庆首店、"茉酸奶"区域首店)和小众特色餐饮(如云南野生菌火锅、潮汕生腌);
跨界餐饮占比35%,引入"餐饮+书店"(如"言几又+轻食")、"餐饮+酒廊"(如"COMMUNE Reserve"酒廊餐厅)和"餐饮+亲子"(如亲子烘焙餐厅,家长用餐+儿童做烘焙)。
量化目标:为餐饮业态年翻台率从3.2次/天提升至4.5次/天;区域首店餐饮占比达30%;餐饮客群跨区到访率提升至25%。
行业案例参考:成都麓湖"餐饮目的地打造",通过引入主题餐饮与跨界餐饮,实现餐饮年销售额增长55%。
(二)分层业态规划及品牌落位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共7层(地下1层B1-地上6层L6),根据客群动线习惯规划业态,确保每层有核心亮点,动线无死角。
B1层:美食集荟 & 生活市集
定位升华:
打造"重庆北区都市生活第一站",作为连接地铁5号线的"城市玄关",为通勤客群、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高效、便捷、高品质的日常消费与生活服务解决方案,树立项目"智慧、绿色、便捷"的基底形象。
主要业态:
生活超市、轻食简餐、便民服务、零售配套
业态组合:生活超市(25%)、轻食简餐(30%)、便民服务(20%)、零售配套(25%)。
品牌组合:
生活超市:永辉Bravo精品超市(区域首店,600㎡,强化有机食品与进口商品区)
轻食简餐:Manner Coffee、Luckin Coffee快取店、罗森高端店、霸王茶姬、陈香贵兰州牛肉面、松鹤楼面馆、轻食沙拉店(总计15-20家)
便民服务:名创优品黑金店、华为授权服务中心、智能快递柜、专业改衣店、高端干洗店、药房(总计8-10家)
零售配套:优衣库折扣店、屈臣氏、BA饰物局、九木杂物社、鲜花店、零食很忙(总计10-12家)
租金水平:
生活超市:保底租金150-250元/㎡/月,扣点率2-3%
轻食简餐:保底租金300-450元/㎡/月,扣点率8-12%
便民服务:保底租金200-350元/㎡/月,扣点率5-8%
零售配套:保底租金250-400元/㎡/月,扣点率10-15%
焕新重点:
引入5-8个地铁通勤客群首选快餐与茶饮品牌,提升早午餐与晚餐时段转化率
打造600㎡永辉Bravo精品超市区域首店,强化生鲜熟食与预制菜竞争力
设置集中式"生活服务站",整合快递、维修、改衣、干洗等便民功能
规划300㎡开放式美食档口区,形成高人气市集氛围
特色活动与政策支持:
每月举办"早安光环"早餐计划,联合轻食品牌推出通勤特惠套餐
开展"深夜食堂"时段运营,延长服务时间至地铁末班车后30分钟
提供智能化改造补贴最高800元/㎡,支持品牌安装自助点餐与取餐系统
联合地铁公司开展"轨交会员"专属优惠活动,凭当日地铁票可享额外折扣
布局策略:
地铁接入口直接连通永辉Bravo超市入口,形成强目的性消费引导
轻食简餐品牌沿主通道线性布局,创造连续性的餐饮消费氛围
便民服务集中设置在动线中后部,拉动客流到达每个角落
零售配套品牌与餐饮业态交错布置,创造随机性消费机会
中心区域设置灵活多变的公共就餐区与促销点位,增强空间活力
预期效果:
客单价提升至50-80元,日均客流量达到全场客流的35%以上
年销售额达2.5-3亿元,坪效稳定在≥6000元/㎡/月
租金收益提升40%,成为项目稳定的现金流贡献层
顾客满意度提升至90分以上,成为周边客群每周到访≥3次的高频消费场所
L1 层:轻奢美妆 & 国际名品
定位升华:
打造 “重庆北区高端消费封面”,作为项目 “第一形象层”,以 “轻奢 + 高化” 品牌矩阵与 “沐光森林” 核心 IP 景观联动,形成 “高端美学体验场”,吸引全城高净值客群与打卡游客,树立项目 “精致、时尚、国际化” 的高端形象。
主要业态:
高端美妆、轻奢零售、珠宝配饰、配套餐饮(高端咖啡 / 简餐)
业态组合:
高端美妆(35%)、轻奢零售(40%)、国际名品(珠宝配饰)(15%)、配套餐饮(10%)
品牌组合:
高端美妆(6-8 家):Chanel Beauty(西南首店,150㎡独立精品店,含私人美妆定制区)、Dior Beauty(重庆首店,120㎡,开放式体验橱窗)、雅诗兰黛(100㎡,设护肤体验舱)、兰蔻(100㎡,新增 “极光系列” 专属展区)、Tom Ford 美妆(2025 年引入,西南首店)、祖玛珑(80㎡,香氛体验区)月魁星和凤池夸(80㎡,专属展区);
轻奢零售(8-10 家):Coach(180㎡,城市旗舰店,含皮具养护服务)、Michael Kors(150㎡,最新形象店)、Kate Spade(120㎡,少女风主题店)、Polo Ralph Lauren(160㎡,全新概念店,融入自然元素)、Givenchy(140㎡,重庆首店)、Tory Burch(120㎡,2025 年引入);
国际名品:SWAROVSKI(100㎡,水晶主题展柜)、Montblanc(80㎡,皮具 + 书写工具专区)、Calvin Klein Underwear(80㎡,形象店);
珠宝配饰:Pandora、APM Monaco、周大福荟馆、I DO、琥福珠宝、帝车星腕表(总计4-6个品牌)
配套餐饮(2-3 家):Starbucks Reserve(150㎡,高端臻选店,含手冲咖啡体验)、% Arabica(80㎡,重庆第二店,极简风设计)。
租金水平:
高端美妆:保底租金 800-1200 元 /㎡/ 月,扣点率 15-20%;
轻奢零售:保底租金 600-1000 元 /㎡/ 月,扣点率 12-18%;
国际名品(珠宝配饰):保底租金 500-800 元 /㎡/ 月,扣点率 10-15%;
配套餐饮:保底租金 400-600 元 /㎡/ 月,扣点率 8-12%。
焕新重点:
2025 年引入 2-3 家西南首店美妆 / 轻奢品牌,填补区域高端品牌空白;
对现有 Chanel Beauty、Polo Ralph Lauren 进行形象升级,增设 “品牌专属体验区”;
在美妆区打造 “光影美妆墙”(互动拍照装置),提升场景打卡属性;
优化轻奢品牌陈列,采用 “开放式橱窗 + 主题化展柜”,增强视觉吸引力。
特色活动与政策支持:
每季度举办 “美妆节”,联合品牌推出 “限量礼盒 + 独家体验”(如 Chanel 私人美妆课);
针对轻奢品牌开展 “会员专属日”,提供 “满额赠礼 + 定制服务”(如 Coach 皮具刻字);
为新引入首店品牌提供 “装修补贴”(最高 500 元 /㎡)与 “首月营销支持”(商场流量导流);
联动银行推出 “高端信用卡满减活动”(如招行白金卡满 2000 减 300)。
布局策略:
主入口(东北门)直接连通 “沐光森林 L1 景观区”,美妆品牌沿景观通道两侧对称布局,形成 “高端美学长廊”;
轻奢零售集中在楼层西侧,采用 “环形动线” 设计,确保每个品牌都能被客流覆盖;
国际名品与配套餐饮穿插布局在动线节点处,缓解 “纯高端消费” 的压迫感,提升停留舒适度;
中心区域设置 “品牌快闪位”(100㎡),每月更换 1 个主题品牌(如节日限定快闪店)。
预期效果:
客单价提升至 1500-2500 元,高端客群(年消费超 10 万元)占比达 15%;
日均客流量占全场 25% 以上,其中跨区客群占比 40%;
年销售额达 6-8 亿元,坪效稳定在≥12000 元 /㎡/ 月;
租金收益占项目总租金的 35%,成为项目高端收入核心层;
顾客高端形象认知度提升至 90%,成为重庆北区轻奢消费首选地。
L2 层:潮流运动 & 年轻零售
定位升华:
打造 “重庆年轻潮流聚集地”,聚焦 18-35 岁年轻客群,以 “潮流运动 + 个性零售” 为核心,结合 “互动体验场景”,构建 “活力、个性、社交化” 的年轻消费场,成为年轻人 “逛买 + 打卡 + 社交” 的高频目的地。
主要业态:
潮流运动、年轻服饰、个性零售、互动体验
业态组合:
潮流运动(45%)、年轻服饰(35%)、个性零售(12%)、互动体验(8%)
品牌组合:
潮流运动(8-10 家):lululemon(200㎡,城市旗舰店,含瑜伽体验区)、HOKA(150㎡,西南首店,专业跑步装备体验)、SALOMON(120㎡,户外越野装备专区)、Nike Rise(180㎡,概念店,数字化试衣系统)、Adidas Creators Lab(160㎡,创意体验店,含定制服务)、New Balance(120㎡,潮流复古系列专区)、Puma(100㎡,联名款首发店);
年轻服饰(10-12 家):UR(250㎡,城市旗舰店,每周上新)、ZARA(200㎡,形象店)、Bershka(150㎡,快时尚潮牌)、JNBY 设计集合店(120㎡,设计师品牌集群)、Ochirly(100㎡,女装潮流店)、GXG(120㎡,男装潮牌)、太平鸟(100㎡,联名款专区);
个性零售(4-5 家):BA 饰物局(80㎡,平价饰品集合店)、名创优品 TOP TOY(100㎡,潮玩集合店)、杂物社(80㎡,文创手账专区)、三福时尚(150㎡,年轻生活百货)云霞兽皮具(80㎡,鞋帽箱包皮具及高定皮饰);
互动体验(2-3 家):VR 体验馆(150㎡,《节奏光剑》《森林探险》主题)、抓娃娃乐园(100㎡,网红娃娃机 + 盲盒机)。
租金水平:
潮流运动:保底租金 400-600 元 /㎡/ 月,扣点率 10-15%;
年轻服饰:保底租金 300-500 元 /㎡/ 月,扣点率 8-12%;
个性零售:保底租金 250-400 元 /㎡/ 月,扣点率 6-10%;
互动体验:保底租金 200-350 元 /㎡/ 月,扣点率 15-20%(按营收分成)。
焕新重点:
引入 2-3 家西南首店户外运动品牌(如始祖鸟、北面高端线),强化户外潮流属性;
在 Nike Rise、Adidas 门店增设 “数字化互动装置”(如 3D 试衣、跑步数据监测);
淘汰 1-2 家低效快时尚品牌,替换为设计师集合店或潮牌;
扩大 VR 体验馆规模,新增 “多人联机游戏”,提升社交互动性。
特色活动与政策支持:
每月举办 “潮流市集”,邀请本地潮牌、手作达人入驻,打造 “年轻社交场景”;
联合运动品牌开展 “主题活动”(如 lululemon 瑜伽公开课、Nike 跑步训练营);
为潮牌提供 “联名合作支持”(如与本地插画师合作推出限定款);
针对学生客群推出 “周末特惠”(凭学生证享 8.8 折)。
布局策略:
楼层中部设 “运动体验中庭”(200㎡),可举办小型篮球赛、瑜伽课,吸引客流停留;
潮流运动品牌集中在东侧,采用 “开放式布局”,方便客群试穿体验;
年轻服饰沿主通道线性布局,形成 “快时尚长廊”,提升逛买效率;
个性零售与互动体验穿插在动线末端,拉动客流到达楼层每个角落;
地面采用 “跑道材质”,墙面设 “潮流品牌文化墙”,强化主题氛围。
预期效果:
客单价提升至 300-800 元,年轻客群(18-35 岁)占比达 75%;
日均客流量占全场 22%,周末客流峰值突破 3 万人次;
年销售额达 4-5 亿元,坪效稳定在≥8000 元 /㎡/ 月;
运动品牌会员复购率提升至 40%,成为重庆年轻运动消费核心区;
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年增长 50%,成为年轻人打卡热门地。
L3 层:亲子家庭 & 儿童体验
定位升华:
打造 “重庆北区亲子欢乐中心”,聚焦 3-12 岁家庭客群,以 “沉浸式儿童体验 + 亲子互动场景” 为核心,融合 “沐光森林” 自然 IP,构建 “安全、有趣、寓教于乐” 的亲子消费场,成为家庭客群 “周末休闲 + 育儿消费” 的首选目的地。
主要业态:
儿童体验、儿童零售、亲子餐饮、家庭服务
业态组合:
儿童体验(40%)、儿童零售(35%)、亲子餐饮(15%)、家庭服务(10%)
品牌组合:
儿童体验(3-4 家):奈尔宝迷你科技馆(500㎡,西南首店,含 AI 互动、科学实验)、卡通尼动物主题乐园(800㎡,萌宠互动 + 角色扮演)、杨梅红国际私立美校(300㎡,儿童艺术培训)、乐高超市(200㎡,积木拼搭 + 成品售卖);
儿童零售(8-10 家):巴拉巴拉(150㎡,高端线专区)、安奈儿(120㎡,舒适童装)、Nike Kids(120㎡,运动童装)、Adidas Kids(100㎡,潮流童装)、Mini Peace(100㎡,公主风童装)、英氏(80㎡,婴幼儿用品)、戴维贝拉(80㎡,轻奢童装)、云霞兽(80㎡,智能童具);
亲子餐饮(2-3 家):孩子王亲子餐厅(300㎡,儿童餐 + 家长简餐,含游乐区)、西贝莜面村(250㎡,亲子莜面 DIY)、必胜客家庭店(200㎡,儿童套餐 + 生日派对服务);
家庭服务(2-3 家):Little Bean 儿童理发(80㎡,卡通主题理发椅)、婴儿游泳 SPA(100㎡,恒温泳池 + 专业护理)、亲子摄影(120㎡,自然光拍摄 + 亲子主题套餐)。
租金水平:
儿童体验:保底租金 200-350 元 /㎡/ 月,扣点率 15-20%(按营收分成);
儿童零售:保底租金 300-450 元 /㎡/ 月,扣点率 8-12%;
亲子餐饮:保底租金 250-400 元 /㎡/ 月,扣点率 10-15%;
家庭服务:保底租金 200-300 元 /㎡/ 月,扣点率 8-12%。
焕新重点:
2025 年引入奈尔宝迷你科技馆,填补区域高端儿童体验空白;
对卡通尼乐园进行升级,新增 “森林主题游乐区”,与沐光森林 IP 联动;
在儿童零售区增设 “亲子试衣间”,提供 “免费童装修改” 服务;
扩大亲子餐饮面积,增加 “儿童游乐角”,实现 “家长用餐 + 孩子托管” 双重需求。
特色活动与政策支持:
每周举办 “亲子主题活动”(如周六 “科学实验课”、周日 “手工 DIY”);
节假日推出 “亲子套票”(如 “乐园 + 餐饮 + 摄影” 组合,立减 100 元);
为儿童体验品牌提供 “会员共享支持”(共享商场家庭会员数据);
设立 “亲子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婴儿推车、儿童托管(1 小时内)。
布局策略:
儿童体验品牌集中在楼层南侧,与 “沐光森林 L3 观景台” 连通,家长可在观景台休息,同时看护孩子;
儿童零售沿主通道布局,采用 “低矮货架 + 卡通陈列”,方便儿童自主挑选;
亲子餐饮与家庭服务集中在楼层北侧,形成 “亲子服务集群”,提升消费便利性;
动线采用 “环形设计”,避免死角,同时设置 “亲子休息区”(提供绘本、饮水);
地面采用 “防滑材质”,墙面设 “儿童安全扶手”,确保亲子安全。
预期效果:
客单价提升至 200-500 元(家庭单客),家庭客群占比达 90%;
日均客流量占全场 18%,周末客流占比超 60%;
年销售额达 2.5-3.5 亿元,坪效稳定在≥5000 元 /㎡/ 月;
家庭会员复购率提升至 35%,每月家庭客群到访≥2 次;
家长满意度提升至 92 分,成为重庆北区亲子消费标杆。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