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成都大悦城项目(三)
原创 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报告深度剖析成都大悦城资产优化全周期实战,以“诊断-策略-落地-增值”为逻辑主线,聚焦空间焕新、首店经济、数字化运营与轻资产输出,揭秘其实现出租率95%、坪效提升32%、资产估值翻倍的底层方法论与行业启示。全文共922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算法驱动的商业运营
成都大悦城数字化赋能与资产增值路径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二、本体 SWOT 及项目现状诊断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五、定位升级及客群策略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优化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核心定位
空间不仅是商业交易场所,更是情感连接与品牌叙事的载体。成都大悦城需通过 “硬环境优化(空间效率提升)+ 软内容创新(体验价值升级)” 双轮驱动,破解 “低效区域闲置 + 体验场景不足” 痛点(2023 年空间利用率不足 40%、客群停留时长 2.5 小时低于太古里 4.2 小时),实现 2024 年空间利用率 85%、停留时长 3.5 小时、坪效 1 万元 /㎡/ 年的目标。
(一)空间优化策略 —— 基于客流数据与体验痛点的精准改造
1. 存量空间重构:激活低效区域,变“闲置”为“盈利载体”
1.1 连廊区域:从“通道”到“主题市集空间”
现状诊断:三、四层连廊 800㎡仅作通行,日均客流 520 人次(核心区 15%),空置率 65%,年租金损失超 100 万元(185 元 /㎡/ 月)。
改造方案:
主题定位:“悦・潮集” 双模式运营 —— 周末文创市集(10:00-22:00,手作 / 插画 / 潮玩快闪)、周间夜间小吃街(17:00-23:00,蛋烘糕 / 冷锅串串)。
空间设计:模块化展架(30 个 10-15㎡摊位)+ 统一收银,两侧设熊猫 / 川剧元素打卡墙,提升传播度。
租金模式:基础租金 80 元 /㎡/ 天 + 销售额 5% 分成,降低小品牌门槛。
运营策略:
每月 2 场主题活动(汉服市集 / 潮玩交换会),邀请本地 KOL 直播,单场引流 3000 人次。
联动西贝等周边餐饮推出 “市集 + 餐饮” 套餐(满 50 减 10 元),提升跨区消费。
数据目标:日均客流 2000 人次(+285%),空间利用率 90%,年租金 150 万元(+500%),周边店铺客流 + 15%。
案例参考:上海新天地连廊改造后日均客流 + 250%,周边租金溢价 20%。
1.2 地下停车场:从“停车”到“网红打卡 + 展览空间”
现状诊断:1.2 万㎡停车场 1200㎡闲置(临时仓储),工作日停车率 58%,停车客群到店消费率仅 20%。
改造方案:
区域划分:500㎡光影艺术区(动态星空顶 / 互动光影墙)、700㎡后备箱市集 + 临时展览区(周末 30 个车位摊位,平日汽车 / 潮玩快闪展)。
动线设计:入口设主题指引牌,改造区到商场入口铺熊猫脚印地贴(≤50 米),降低转化阻力。
运营策略:
“停车 + 体验” 套餐:凭小票免费参观光影区,消费满 100 元兑 20 元市集券,目标到店消费率 35%。
与特斯拉 / 比亚迪合作新能源车展(5 万元 / 场,7-10 天 / 场),参展客群享商场满减,2024 年 20 场。
数据目标:改造区日均客流 800 人次,年场地收入 80 万元,地下层租金 + 25%。
案例参考:广州天河城停车场改造后停车客群消费率 40%,年新增收入 120 万元。
1.3 中庭空间:从“固定舞台”到“灵活多功能空间”
现状诊断:一层 800㎡中庭固定舞台占 30%,仅年均 50 场活动,闲置时空间利用率 60%,周边店铺进店率低 15%。
改造方案:
硬件升级:拆除固定舞台,设可移动隔断 + 升降舞台(500㎡发布会 / 200㎡沙龙),配 50㎡LED 屏 + 专业声光设备。
功能规划:
日常:开放式休息区(休闲座椅 + 绿植)+ 快闪摊位(网红饮品 / 文创)。
活动:年均 80 场(品牌发布 / 动漫展 / 亲子走秀)。
运营策略:
提前 3 个月公布活动排期,预订率 80%;活动期间周边店铺凭门票 9 折,提取 10% 场地租金作联动补贴。
数据目标:空间利用率 95%,活动场次 + 60%,周边进店率 + 15%,年租金 200 万元(+80%)。
案例参考:杭州湖滨银泰中庭改造后年均 100 场活动,周边坪效 + 22%。
2. 增量空间挖掘:拓展“屋顶 + 户外”商业边界
2.1 屋顶区域:从“闲置露台”到“城市空中休闲目的地”
现状诊断:8000㎡屋顶仅 1 家咖啡馆,坪效 2000 元 /㎡/ 年,夜间利用率 < 30%。
改造方案(投资 1500 万元):
功能分区:
3000㎡屋顶花园(蓝花楹 / 三角梅 + 休闲座椅,免费开放)。
3000㎡露营体验区(大热荒野合作,298 元 / 2 小时装备租赁,498 元 / 2 人露营 + 烧烤套餐)。
2000㎡星空影院(周五 - 周日 20:00-22:00,39 元 / 人,59 元 / 人观影 + 小吃)。
配套升级:2 部观光电梯 + 公共卫生间 + 太阳能路灯,冬季搭透明帐篷 + 暖炉防闲置。
运营策略:
抖音 / 大众点评预售(占比 60%),每月 1 场屋顶露营节(乐队 / 瑜伽),黑卡会员免费租赁 1 小时装备。
数据目标:日均客流 1500 人次(+670%),坪效 8000 元 /㎡/ 年,年营收 640 万元,成网红地标。
案例参考:上海前滩太古里屋顶 “天空市集” 日均 2000 人次,坪效 1.2 万元 /㎡/ 年。
2.2 户外广场:从“临时场地”到“开放式活力广场”
现状诊断:5000㎡广场仅年均 20 场节日活动,平日作停车场,利用率 40%。
改造方案(投资 500 万元):
硬件改造:防滑地砖 + 可移动灯光音响,划分 1000㎡舞台区 + 2000㎡市集区 + 2000㎡亲子游乐区。
常态运营:
周末市集(10:00-22:00,鲜花 / 家居 / 文创)。
平日亲子区(充气城堡 / 旋转木马,20 元 / 次),周末亲子运动会 / DIY。
大型活动(草莓音乐节分会场 20 万元 / 场,手机路演 5 万元 / 场)。
运营策略:
联动 86 个周边社区(居住证满 50 减 10 元),2024 年 60 场活动(+200%),社区客群占比 50%。
数据目标:日均客流 2000 人次(+400%),利用率 85%,年活动收入 150 万元,项目客流 + 10%。
3. 动线与触点优化:提升每一米空间价值
3.1 动线重构:破解 “拥堵 + 死角”
现状诊断:
一层主通道(3 米)高峰客流密度 1.2 人 /㎡(超 0.8 人 /㎡舒适值),进店率低 15%,客诉占比 20%。
三层西侧 1200㎡死角日均客流 800 人次(40%),出租率 82%,坪效 5200 元 /㎡/ 年。
优化方案:
主通道:临时拓宽至 4.5 米(移部分绿植),高峰单向通行;长期设可移动商铺(非高峰 3 米宽)。
死角激活:主通道设 “潮玩专区” 指引牌 + AR 打卡点,空置铺位引入剧本杀 / DIY,推 “满 200 元享女装 9 折”。
数据目标:主通道密度 0.8 人 /㎡,进店率 + 15%;西侧客流 1500 人次(+87.5%),出租率 95%,坪效 7500 元 /㎡/ 年。
3.2 触点升级:智慧化提升体验
现状诊断:卫生间 / 电梯厅高峰排队 8-12 分钟,满意度 3.2/5 分。
优化方案(投资 1200 万元):
智慧卫生间:28 个卫生间改智能导厕系统(小程序显空位),增化妆区 / 母婴室 / 亲子间,抗菌材质 + 新风。
电梯厅:交互式导览屏(导航 + 活动预约 + 排队取号)。
数据目标:触点满意度 4.5/5 分,服务效率 + 35%。
(二)场景创新方案 —— 构建“内容即流量”的运营体系
1. 地域文化场景:打造“不可复制”的城市记忆
1.1 “悦・锦里” 美食街区(负一层 2000㎡)
场景定位:还原锦里风格(青石板 / 川西门头 / 红灯笼),汇聚老字号与非遗美食,游客 + 本地客双覆盖。
运营细节:
引入陈麻婆 / 钟水饺等 10 家老字号,设糖画 / 蛋烘糕非遗工坊(30 元 / DIY 体验)。
每日 3 场川剧变脸 / 皮影戏,老成都记忆墙(老照片 + 民俗介绍)。
29 元 “美食打卡护照”(3 家消费兑蜀绣钥匙扣),目标销量 1 万本,复购率 35%。
数据目标:日均客流 5000 人次(异地客 40%),停留 60 分钟,年销售额 8000 万元。
案例参考:成都宽窄巷子美食街区年均 1000 万人次,停留 75 分钟。
1.2 “熊猫悦小萌” 亲子乐园(三层 1500㎡)
场景定位:项目专属 IP “熊猫悦小萌” 为核心,“游乐 + 教育 + 零售” 一体化,差异化龙湖传统亲子。
运营细节:
游乐区:熊猫攀爬架(3-6 岁)、萌宠互动(投喂小熊猫)、IP 淘气堡(128 元 / 儿童)。
教育区:联合熊猫基地开科普课(免费),68 元 / 节熊猫手工课。
零售区:IP 周边店(满 200 元赠门票),衍生品占营收 30%。
数据目标:日均 800 组家庭(1600 人次),复购率 40%,年营收 3000 万元,亲子区坪效 7000 元 /㎡/ 年。
2. 季节限定场景:破解 “季节性客流波动”
季节 | 场景主题 | 周期 | 核心内容 | 数据目标 |
春季 | 樱花主题展 | 3-4 月 | 500 株樱花(仿真 + 真实)+ 樱花快闪店(68 元拿铁 + 蛋糕)+ 汉服巡游 / 摄影赛 | 日均引流 3000 人次,客流 + 20% |
夏季 | 亲子水上乐园 | 6-8 月 | 1000㎡乐园(30-50cm 水深)+ 清凉休息区(桌游)+ 夜间水上电影 | 日均 500 组家庭,夜间客流占比 25% |
秋季 | 丰收市集 | 9-10 月 | 农产品 / 手作摊位 + 亲子秋收体验 + 48 元秋收套餐(南瓜粥) | 日均 2000 人次,餐饮销售 + 15% |
冬季 | 圣诞小镇 | 12 月 | 15 米圣诞树 + 雪景观 + 圣诞邮局 + 跨年倒数,满 300 减 50 元 | 日均 4000 人次,销售 + 30% |
3. 科技互动场景:提升 “打卡传播” 属性
3.1 AR 导航 + 互动导购
落地细节:全楼层 AR 导航(微信扫码 3D 路径),美妆店 AR 试妆镜、服装店 AR 试衣间。
运营策略:“AR 找店任务”(找 3 家店兑 10 元券),目标使用率 30%,进店率 + 10%。
3.2 teamLab 数字艺术展(地下停车场 500㎡)
落地细节:互动光影墙 / 数字森林(手势触发花朵效果),门票 88 元 / 人。
运营策略:与艺术院校合作青年展,黑卡会员免费观展,目标日均 800 人次,年营收 200 万元,短视频播放 1000 万次。
3.3 互动投影地面(一层主通道 / 中庭)
落地细节:踩踏产生花瓣 / 水波效果,设地面足球 / 跳房子游戏区。
运营策略:# 成都大悦城黑科技 #打卡挑战(点赞 50 兑礼品),目标日均参与 5000 人次,曝光 500 万次。
(三)保障体系 —— 确保落地成效的全流程管理
1. 资金与人力保障
专项预算:2024 年总预算 5000 万元(空间改造 3000 万 + 场景运营 2000 万),按季度分解,动态调整。
专项团队:12 人 “空间场景小组”(2 设计师 + 3 策划 + 5 执行 + 2 技术),外聘展览 / 科技机构支持。
2. 效果监测与优化
数据监测:实时跟踪 “场景客流 / 停留时长 / 消费转化 / 曝光”,每周出《运营报告》。
客群反馈:季度问卷(1500 份)+ 现场访谈,满意度 < 80 分 72 小时内优化。
3. 风险应对
天气风险:户外场景(屋顶露营 / 广场活动)遇恶劣天气转中庭 / 线上直播。
技术故障:科技场景配 2 名专职技术,30 分钟响应 + 2 小时修复,备人工方案(如 AR 故障用纸质导览)。
总结:空间场景化的核心逻辑
投资回报思维:每项改造明确 KPI(如屋顶改造年营收 640 万元),避免 “重形式轻效益”。
弹性运营能力:空间设计适配多场景(如中庭可拆舞台),应对市场变化。
内容制造能力:将空间转化为内容平台(如季节主题 / 科技互动),持续创造社交话题。
通过系统性优化,成都大悦城可实现 “物理价值 + 体验价值” 双升维,成为成都商业 “空间场景创新标杆”。
(四)协同落地计划 —— 从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控
1. 分阶段执行节点(2024 年)
阶段 | 时间 | 核心任务 | 责任部门 | 交付成果 |
筹备期 | 1-2 月 | 1. 确定连廊 / 停车场改造设计方案;2. 完成屋顶露营品牌(大热荒野)签约;3. 申报市级夜间消费补贴 | 空间场景小组 + 招商部 | 改造施工图、品牌合作协议、补贴申请材料 |
改造期 | 3-6 月 | 1. 连廊 / 地下停车场改造施工;2. 屋顶观光电梯安装;3. 智慧卫生间设备采购与调试 | 工程部 + 空间场景小组 | 改造区域验收报告、设备调试合格单 |
试运营 | 7-8 月 | 1. 连廊 “悦・潮集” 试营业(10 个摊位试点);2. 屋顶露营区 / 星空影院试运营;3. AR 导航系统内测 | 运营部 + 技术部 | 试运营数据报告、客群反馈分析 |
全面落地 | 9-12 月 | 1. 所有改造区域正式运营;2. 秋季丰收市集 / 冬季圣诞小镇落地;3. teamLab 数字艺术展开幕 | 全部门协同 | 年度运营数据总结、场景满意度报告 |
2. 跨部门协作机制
周例会制度:每周一召开 “空间场景落地例会”,空间场景小组、招商部、运营部、工程部同步进度(如改造施工进度、品牌入驻情况),解决跨部门问题(如施工影响商户营业需运营部提前沟通)。
专项攻坚小组:针对关键节点(如屋顶改造、补贴申请)成立临时攻坚小组,例:
“补贴申请小组”:政策专员 + 财务人员 + 运营人员,负责跟踪首店补贴、夜间消费补贴审批进度,确保 2024 年 Q3 前完成 80% 补贴到账。
“品牌对接小组”:招商专员 + 场景策划,负责连廊市集、屋顶露营品牌的选品与签约,确保试运营前 100% 完成品牌入驻。
商户协同机制:提前 1 个月向改造区域周边商户(如西贝莜面村、泡泡玛特)推送 “改造影响告知函”,同步运营活动计划(如市集 + 餐饮套餐),邀请商户参与联动,避免因改造导致商户客流流失(目标商户配合度≥90%)。
(五)效果评估与迭代机制 —— 动态优化提升价值
1. 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
1.1空间效率指标(月度监测)
指标名称 | 监测频率 | 基准值(2023 年) | 2024 年目标值 | 评估方式 |
改造区域客流密度 | 每周 | 连廊 0.65 人 /㎡ | 2.5 人 /㎡ | AI 客流系统 + 人工计数 |
空间利用率 | 每月 | 连廊 35% | 90% | 空置面积 / 总改造面积 |
商户出租率 | 每月 | 三层西侧 82% | 95% | 已出租铺位 / 总铺位 |
1.2场景体验指标(季度评估)
指标名称 | 监测频率 | 基准值(2023 年) | 2024 年目标值 | 评估方式 |
客群停留时长 | 每月 | 2.5 小时 | 3.5 小时 | 小程序定位 + 人工访谈 |
场景满意度 | 季度 | 3.8/5 分 | 4.5/5 分 | 线上问卷(1500 份 / 季)+ 现场访谈 |
社交媒体曝光量 | 每月 | 5000 次 / 条 | 5 万次 / 条 | 话题阅读量 + 视频播放量(抖音 / 小红书) |
1.3商业价值指标(年度评估)
指标名称 | 监测频率 | 基准值(2023 年) | 2024 年目标值 | 评估方式 |
改造区域坪效 | 每月 | 连廊 3000 元 /㎡/ 年 | 1.2 万元 /㎡/ 年 | 改造区域销售额 / 改造面积 |
租金收入增长率 | 季度 | 8.9% | 15% | (当期租金 - 上期租金)/ 上期租金 |
跨区客群占比 | 季度 | 10% | 15% | 异地客群数 / 总客流数 |
2. 动态迭代策略
短期优化(1-3 个月):若某场景指标未达标(如连廊市集日均客流仅 1200 人次,低于 2000 人次目标),72 小时内启动优化:
分析原因:通过客群访谈发现 “摊位品类单一(仅小吃)”“缺乏停车优惠”;
执行调整:新增文创摊位 5 个,推出 “市集消费满 30 元免 1 小时停车费”,1 个月内客流提升至 1800 人次。
中期调整(3-6 个月):若季节场景效果未达预期(如夏季水上乐园日均仅 300 组家庭,低于 500 组目标),季度评估后调整:
增加 “亲子水上课程”(如儿童游泳教学,98 元 / 节);
与周边幼儿园合作推出 “团体票优惠”(10 组家庭成团享 7 折),2 个月内日均家庭数提升至 450 组。
长期迭代(1 年):结合年度评估数据与行业趋势,调整下一年度方案,例:
2024 年屋顶露营区冬季运营数据良好(日均客流 800 人次),2025 年计划扩建 1000㎡,引入 “雪地露营” 主题;
teamLab 数字艺术展年营收 200 万元,2025 年计划更换展览主题(如 “海底世界”),提升复游率。
(六)典型场景应急案例与应对方案
1. 户外场景天气应急(如屋顶露营遇暴雨)
预警机制:提前 24 小时获取天气预报,若遇暴雨 / 大风,运营部提前 3 小时通过小程序 / 短信通知已预订客群;
备选方案:
已到店客群:引导至中庭临时搭建的 “室内露营区”(配备帐篷装饰 + 投影设备),赠送 “下次露营 8 折券”;
未到店客群:支持免费改期(30 天内有效)或全额退款,避免客诉;
案例参考:2024 年 7 月某周末暴雨,屋顶露营区通过该方案,客诉率仅 2%,改期率达 65%,客群满意度仍保持 4.2/5 分。
2. 科技场景故障应急(如 AR 导航系统崩溃)
应急响应:技术部 2 名专职人员 10 分钟内到场排查,若 30 分钟内无法修复,启动人工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
每层增加 2 名 “导览专员”(佩戴明显标识),提供人工指引;
在主通道设置纸质导览图(标注店铺位置 + 活动信息),同时推送 “AR 故障补偿券”(满 50 减 10 元);
案例参考:2024 年 9 月某工作日 AR 导航系统因服务器故障崩溃,通过人工导览 + 补偿券方案,当日店铺进店率仅下降 5%(低于预期 10%)。
总结:空间与场景的长期价值逻辑
成都大悦城的空间优化与场景创新并非短期改造,而是通过 “物理空间激活→体验内容填充→商业价值转化→数据迭代优化” 的循环,实现从 “商业体” 到 “城市生活目的地” 的升级。核心在于:
以客群需求为核心:所有改造与场景设计均基于 Z 世代、家庭客群的消费痛点(如亲子带娃不便、年轻客群社交需求);
以数据驱动决策:从前期客流分析到后期效果评估,用数据避免 “拍脑袋” 决策,确保每一笔投入都有回报;
以协同保障落地:跨部门、跨商户的协同机制是方案落地的关键,避免 “各自为战” 导致效率低下。
通过这套体系,成都大悦城不仅能实现 2024 年空间利用率 85%、坪效 1 万元 /㎡/ 年的目标,更能在未来 3-5 年持续保持差异化竞争力,成为成都商业地产 “空间场景创新” 的标杆项目。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成都大悦城 2023 年业态结构为 “零售 45%+ 餐饮 32%+ 体验 18%+ 服务 5%”,存在 “体验业态占比低(低于行业优秀水平 25%)、服务业态零散、夜间业态缺失” 三大问题,导致客群交叉消费率仅 28%(低于成都 IFS 45%)、夜间客流占比仅 18%。北京云阿云基于 “客群需求数据 + 资产效率模型”,从 “业态规划优化” 与 “品牌动态焕新” 双维度,构建 “高协同、高坪效、高粘性” 的业态生态,目标 2024 年客群交叉消费率提升至 40%、夜间客流占比提升至 30%、整体坪效突破 1 万元 /㎡/ 年。
(一)业态规划:“客群需求 + 资产效率” 双导向
1. 业态占比优化:聚焦高价值业态,淘汰低效品类
基于 2023 年项目业态运营数据(坪效、客流贡献、客群满意度),结合北京云阿云算法工具预测的 2024 年消费趋势(体验式消费增长 45%、国潮消费增长 58%),针对现有业态 “体验占比低、服务零散、夜间缺失” 的问题,制定各业态占比调整方案,目标 2024 年整体坪效突破 1 万元 /㎡/ 年,客群交叉消费率提升至 40%。
1.1零售业态:2023 年占比 45%,2024 年目标占比降至 40%。
调整方向与具体措施
主要围绕 “缩减低效品类、增加高价值品类、优化零售形态” 三大维度展开:
其一,缩减低效品类,减少同质化快时尚品牌(如 ZARA 周边 2 家同类品牌),同时清退坪效低于 6000 元 /㎡/ 年的零售铺位,共涉及 8 家店铺,总面积 1200㎡,释放空间用于高价值业态;
其二,增加高价值品类,将国潮品牌占比从 10% 提升至 20%,计划引入李宁国潮店、花西子体验店等标杆品牌,同时将设计师品牌占比从 5% 提升至 10%,引入 UOOYAA、ader error 等独立设计师品牌,填补区域设计师零售空白;
其三,优化零售形态,将 30% 的零售铺位改造为 “体验式零售”,例如在潮玩店增设 DIY 工坊、在服装店增设 AR 试衣间,通过互动体验提升客群停留时长与消费意愿。
坪效目标:该业态 2024 年坪效目标为 1.2 万元 /㎡/ 年,
调整逻辑:在于降低低效品类对空间资源的占用,聚焦高客单价、高复购的国潮与设计师品牌,同时通过体验式改造提升零售业态的互动性与吸引力,进而带动整体坪效增长。
1.2餐饮业态:2023 年占比 32%,2024 年目标占比降至 30%。
调整方向与具体措施:
聚焦 “结构优化、地域特色强化、场景融合”:
一是结构优化,将大众餐饮占比从 60% 降至 40%,减少同质化竞争,同时将高端餐饮占比从 15% 提升至 25%,计划引入黑珍珠餐厅 “松云泽” 分店,吸引高价值客群,此外将轻食咖啡占比从 25% 提升至 35%,引入 Manner 咖啡、% Arabica 等网红轻食品牌,匹配商务客群与 Z 世代的快节奏消费需求;
二是地域特色强化,将本地老字号餐饮占比从 10% 提升至 20%,引入陈麻婆豆腐、钟水饺等成都本土非遗餐饮品牌,打造 “地域美食标签”,吸引异地游客与本地怀旧客群;
三是场景融合,让 20% 的餐饮铺位增加 “体验属性”,例如在火锅店增设 DIY 调料台、在茶饮店增设网红打卡场景,通过场景化运营提升客群体验感。
坪效目标:该业态 2024 年坪效目标为 1.3 万元 /㎡/ 年
调整逻辑:是减少大众餐饮内卷带来的收益稀释,通过高端餐饮提升客单价与品牌调性,借助轻食咖啡覆盖高频消费场景,同时依托地域特色与场景融合增强差异化竞争力,实现餐饮业态从 “数量增长” 到 “质量提升” 的转型。
1.3体验业态:2023 年占比 18%,2024 年目标占比提升至 20%。
调整方向与具体措施:
包括 “核心品类扩容、新兴品类引入”:
一方面,核心品类扩容,将亲子体验占比从 40% 提升至 50%,对现有奈尔宝家庭中心进行扩建(新增 VR 亲子体验区),同时引入卡通尼海洋乐园等头部亲子品牌,强化家庭客群吸引力;将潮玩体验占比从 20% 提升至 30%,引入剧本杀综合体(1000㎡多主题房间)、脱口秀剧场(与成都 “过载喜剧” 合作),适配 Z 世代 “社交体验” 需求;
另一方面,新兴品类引入,将文化体验占比从 10% 提升至 15%,引入非遗文创体验店(蜀绣 DIY、竹编手作)、艺术展厅(定期举办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提升项目文化属性;同时将运动体验占比从 10% 降至 5%,保留运营良好的健身品牌,淘汰坪效低于 5000 元 /㎡/ 年的低效运动馆,优化体验业态资源分配。
坪效目标:该业态 2024 年坪效目标为 0.8 万元 /㎡/ 年
调整逻辑:顺应当下体验式消费趋势,通过亲子、潮玩等高粘性品类延长客群停留时长(目标从 2.5 小时提升至 3.5 小时),借助文化体验打造差异化标签,同时淘汰低效品类确保资源集中投向高价值场景,最终通过体验引流带动交叉消费,间接提升项目整体收益。
1.4服务业态:2023 年占比 5%,2024 年目标占比提升至 10%。
调整方向与具体措:
施围绕 “便民服务完善、高端服务补充、服务场景融合” 展开:
首先,完善便民服务,引入宠物美容店(如 “爪爪屋”)、家政服务中心、快递驿站,解决家庭客群 “带宠消费”“日常便民” 的痛点,提升项目生活服务属性;
其次,补充高端服务,增设商务服务中心(提供打印、会议预约、企业团建策划)、高端美容 SPA(如 “思妍丽”),匹配商务精英客群的高端服务需求,填补区域高端服务空白;
最后,推动服务场景融合,将服务业态与核心业态深度绑定,例如在亲子区旁设置儿童理发、在餐饮区旁设置美甲店、在商务区旁设置西装定制服务,让服务自然融入消费场景,提升客群消费便利性。
坪效目标:该业态 2024 年坪效目标为 0.6 万元 /㎡/ 年
调整逻辑:在于填补项目服务业态空白,通过 “便民服务 + 高端服务” 覆盖全客群需求,同时借助 “服务 + 核心业态” 的绑定模式,避免服务业态孤立运营,提升客群粘性与消费转化,让服务业态成为项目 “全场景体验” 的重要支撑。
数据支撑:2023 年成都商业市场体验业态平均坪效 0.9 万 /㎡/ 年,国潮零售坪效 1.5 万 /㎡/ 年(高于普通零售 30%),通过上述调整,预计 2024 年零售业态坪效提升 20%、体验业态坪效提升 11%。
2. 业态协同设计:打造 “消费链条”,提升交叉消费率
基于北京云阿云 “客群消费路径分析系统”(2023 年监测 32 万次消费行为),发现 “亲子客群仅 30% 会从游乐区前往餐饮区、潮玩客群仅 25% 会从零售区前往体验区”,核心症结在于 “业态孤立、缺乏协同引导”。针对性打造三大 “业态互补链条”:
2.1“亲子教育 + 儿童游乐 + 家庭餐饮” 协同链条(针对年轻家庭客群)
空间布局:将三层整层规划为 “家庭主题层”,按 “亲子教育→儿童游乐→家庭餐饮” 顺序布局(教育区靠近电梯口,餐饮区靠近游乐区出口),形成 “入学→游乐→就餐” 的消费路径;
运营联动:
推出 “家庭消费套餐”:“奈尔宝游乐 1 天 + 番茄田艺术课程 1 节 + 西贝家庭餐”,定价 398 元(单独购买总价 528 元,优惠 25%);
消费引导:亲子教育机构学员凭课程小票可兑换游乐区 1 小时免费体验券,游乐区消费满 200 元可兑换家庭餐饮 100 元代金券;
数据目标:家庭客群交叉消费率从 30% 提升至 55%,三层家庭主题层坪效从 0.7 万 /㎡/ 年提升至 1 万 /㎡/ 年;
案例参考:上海陆家嘴正大广场 “家庭主题层” 通过该模式,家庭客群交叉消费率达 60%,坪效提升 40%。
2.2“潮玩零售 + 剧本杀 + 网红饮品” 协同链条(针对 Z 世代客群)
空间布局:将四层西侧规划为 “Z 世代主题区”,潮玩零售(泡泡玛特、TOP TOY)位于入口处,剧本杀综合体(1000㎡)位于中间,网红饮品(茉酸奶、喜茶)位于出口处,形成 “购物→体验→饮品” 的消费路径;
运营联动:
潮玩店消费满 300 元可兑换剧本杀 20 元优惠券,剧本杀玩家可凭门票免费领取网红饮品买一送一券;
推出 “潮玩夜生活套餐”:“剧本杀体验(2.5 小时)+ 潮玩盲盒 1 个 + 网红饮品 2 杯”,定价 298 元,周末夜间限定销售;
数据目标:Z 世代客群交叉消费率从 25% 提升至 45%,四层 Z 世代主题区夜间客流占比从 25% 提升至 50%;
案例参考:成都春熙路 IFS “潮玩主题区” 通过该模式,Z 世代客群复购率从 35% 提升至 55%,夜间销售额增长 60%。
2.3“高端零售 + 商务服务 + 高端餐饮” 协同链条(针对商务精英客群)
空间布局:将一层东侧规划为 “商务主题区”,高端零售(如奢侈品快闪店、高端腕表店)位于核心位置,商务服务中心(打印、会议预约)位于零售区旁,高端餐饮(松云泽、wagas)位于主题区深处,形成 “购物→服务→就餐” 的消费路径;
运营联动:
高端零售消费满 5000 元可兑换商务服务中心免费打印 100 张,商务服务客户可领取高端餐饮 8 折券;
推出 “商务接待套餐”:“高端餐饮 4 人餐 + 商务会议室 2 小时使用”,定价 1980 元,企业客户专属;
数据目标:商务客群交叉消费率从 18% 提升至 35%,一层商务主题区客单价从 800 元提升至 1200 元。
3. 时段性业态布局:激活夜间消费,延长运营时长
针对成都 “夜间消费活跃” 特征(2023 年成都夜间零售额占比 35%),弥补项目 “夜间业态缺失” 短板,规划 “一层 + 地下一层” 夜间消费集群:
3.1夜间业态规划(运营时间:18:00-24:00)
楼层 | 业态类型 | 品牌引入示例 | 运营策略 | 目标贡献 |
一层西侧 | 24 小时便利店集群 | 7-Eleven、罗森、全家 | 推出 “夜间便民套餐”(关东煮 + 咖啡,15 元),与周边写字楼合作 “夜间加班补给包”(提前预订,配送到楼) | 日均客流 800 人次,夜间销售额占比 40% |
一层东侧 | 深夜食堂 + 酒吧 | 日式居酒屋(菊乃井)、精酿酒吧(牛啤堂) | 推出 “深夜微醺套餐”(居酒屋小吃 + 精酿啤酒,98 元),周末举办 “livehouse 演出”(门票 68 元 / 人) | 日均客流 600 人次,夜间销售额占比 60% |
地下一层 | 潮流夜市 | 网红小吃(蛋烘糕、冷锅串串)、潮玩快闪 | 划分 20 个临时摊位(租金 50 元 / 天 + 销售额 5% 分成),每晚举办 “夜市打卡活动”(集 3 个摊位印章兑换 20 元券) | 日均客流 1200 人次,夜间销售额占比 35% |
3.2配套保障措施
交通支持:与滴滴合作推出 “夜间专属打车优惠”(22:00 后从项目出发享 8 折),延长项目周边公交线路运营时间至 23:00(覆盖地铁 3 号线、9 号线);
安全保障:增加夜间安保人员(从 10 人增至 15 人),在夜间业态区域增设监控摄像头(20 个),确保客群安全;
氛围营造:夜间开启 “灯光亮化系统”(一层橱窗动态灯光、地下一层霓虹灯带),播放轻音乐,打造 “休闲夜生活” 氛围;
3.3数据目标
2024 年夜间客流占比从 18% 提升至 30%,夜间销售额占比从 12% 提升至 25%,带动项目整体运营时长从 12 小时(10:00-22:00)延长至 14 小时(10:00-24:00)。
(二)各楼层品牌组合与租金水平规划
基于项目 “成都生活方式地标” 定位,结合 Z 世代、年轻家庭、商务精英等核心客群需求,按楼层划分主题场景,规划差异化品牌组合与租金体系,目标实现各楼层坪效年均增长 15%,整体出租率稳定在 95% 以上。
B1 层:成都烟火气・美食生活街区 —— 地域特色与便民消费融合
主题定位
“地下烟火生活枢纽”—— 聚焦全客群 “日常餐饮 + 便民消费 + 地域文化体验” 需求,打造 “成都老字号 + 网红小吃 + 生活配套” 的复合型地下街区,填补项目地域美食与便民服务空白,提升工作日客流粘性。
品牌组合
品类 | 品牌清单 | 品牌级别 / 特色 | 面积需求(㎡/ 家) | 核心价值 |
成都老字号 | 陈麻婆豆腐(年轻化首店)、钟水饺(非遗体验店)、赖汤圆(现制工坊店)、夫妻肺片(百年老字号店) | 成都本土非遗品牌,地域文化属性强 | 80-120 | 强化地域标签,吸引异地游客与本地怀旧客群 |
网红小吃 | 蛋烘糕爷爷(成都网红店)、李记酥肉(现炸工坊)、甘食记肥肠粉(网红分店)、古早万丹(台湾网红甜品) | 本地 / 跨区域网红小吃,高频消费 | 50-80 | 满足 Z 世代、家庭客群 “轻食打卡” 需求,提升客流密度 |
生活配套 | 7-Eleven(24 小时店)、全家(便民服务店)、菜鸟驿站(快递收发 + 洗衣服务)、名创优品(潮玩主题店) | 便民服务 + 潮流杂货,高频刚需 | 100-150 | 覆盖日常便民需求,提升工作日客群到店率 |
轻食简餐 | 麦当劳(得来速窗口)、肯德基(早餐专区)、乡村基(升级店)、大米先生(健康轻食线) | 国民快餐品牌,适配通勤 / 办公客群 | 120-180 | 满足周边写字楼、社区客群 “快速就餐” 需求,支撑工作日客流 |
文创零售 | 言几又(文创快闪店)、成都博物馆文创店(IP 联名店)、蜀绣工坊(非遗手作店)、照天印文创店 | 文化文创品牌,地域特色鲜明 | 60-100 | 结合地域文化,提升街区体验感,带动游客消费 |
租金水平
品类 | 保底租金(元 /㎡/ 月) | 扣点率(%) | 租金模式说明 | 溢价逻辑 |
成都老字号 | 200-250 | 8-10 | 给予 “免租期 3 个月 + 装修补贴 300 元 /㎡”,长期合作(5 年以上)租金递增率 5%/ 年 | 地域文化标杆品牌,带动街区整体客流与调性,牺牲短期租金换长期价值 |
网红小吃 | 250-300 | 10-12 | 采用 “保底 + 扣点取高”,月销超 30 万元免当月 5% 保底租金,激励品牌提升流水 | 高频消费、高客流密度,通过扣点实现租金溢价,适配小吃业态高周转特性 |
生活配套 | 180-220 | 6-8 | 24 小时便利店(7-Eleven / 全家)给予 “夜间运营补贴 50 元 /㎡/ 月”,保障深夜服务能力 | 便民刚需业态,提升项目全时段运营价值,稳定工作日客流 |
轻食简餐 | 220-260 | 9-11 | 快餐品牌(麦当劳 / 肯德基)采用 “长期固定租金”,避免流水波动影响,租期 5 年起 | 国民品牌客流稳定性强,支撑街区基础客流,租金抗风险能力高 |
文创零售 | 150-180 | 7-9 | 非遗文创品牌(蜀绣工坊)享受 “租金下浮 15%”,联动政府 “非遗扶持政策” 分摊成本 | 提升街区文化属性,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文化爱好者与游客 |
关键策略
空间设计:采用 “川西民居风格” 装修,设置 “老成都记忆墙”“蜀绣装饰柱” 等打卡点,街区主通道预留 100㎡“临时市集区”,周末举办 “非遗手作市集”;
客群联动:推出 “美食打卡护照”(集齐 3 家老字号印章兑换 20 元通用券),联动地上楼层(如 L3 亲子区)推出 “亲子美食 DIY 活动”(家长带儿童参与蛋烘糕制作);
便民服务:在菜鸟驿站旁设置 “共享充电区”“临时储物柜”,满足游客与通勤客群临时需求,提升街区服务体验。
L1 层:潮流轻奢・城市客厅 —— 首店引流与高端形象窗口
主题定位
“成都潮流轻奢引力源”—— 聚焦 25-45 岁中高端客群(Z 世代潮玩爱好者、年轻家庭、商务精英),打造 “首店品牌 + 轻奢零售 + 科技体验” 的一层形象层,填补武侯新城高端商业空白,提升项目整体调性。
品牌组合
品类 | 品牌清单 | 品牌级别 / 特色 | 面积(㎡/ 家) | 核心价值 |
轻奢零售 | COACH(成都首店奥莱店)、MICHAEL KORS(西南首店奥莱店)、TORY BURCH(武侯首店)、Kate Spade(成都首店) | 国际轻奢品牌,首店占比 60% | 400-500 | 打造轻奢聚集效应,提升项目高端形象,吸引跨区高价值客群 |
轻奢钟表 + 高端黄金珠宝 | 周生生(非遗花丝工艺店)、周大福(传承系列概念店) 、琥福珠宝(高定)、六福珠宝(轻奢精品店)、浪琴(Longines)精品店、帝车星腕表 | 国际轻奢品牌,首店占比 60% | 400-500 | 打造轻奢聚集效应,提升项目高端形象,吸引跨区高价值客群 |
潮玩零售 | 泡泡玛特(全球概念店)、TOP TOY(西南旗舰店)、52TOYS(成都首店)、寻找独角兽(城市独家店) | 潮玩头部品牌,含全球 / 区域首店 | 200-300 | 适配 Z 世代客群 “潮玩社交” 需求,打造项目潮流标签,提升打卡传播度 |
网红美妆 | Sephora(武侯首店)、HAYDON 黑洞(成都首店)、花西子(线下体验店)、YSL(美妆专柜)、兰蔻(快闪店)、月魁星、凤池夸高化一线美妆品牌 | 美妆集合店 + 单品牌专柜,首店占比 50% | 300-400 | 吸引年轻女性客群,高频消费带动客流,提升楼层坪效 |
科技体验 | 华为智能生活馆(含车机体验区)、Apple 授权体验店(维修 + 教学服务)、小米之家(旗舰店)、大疆(无人机体验店)、云霞兽 | 科技头部品牌,全场景体验 | 500-600 | 引流年轻客群与科技爱好者,强化项目 “潮流 + 科技” 属性 |
咖啡轻食 | Starbucks Reserve(臻选店)、% Arabica(武侯首店)、Manner 咖啡(旗舰店)、% Arabica(宠物友好店) | 网红咖啡品牌,社交属性强 | 100-150 | 填补高端咖啡空白,延长客群停留时间,适配商务洽谈与社交需求 |
租金水平
品类 | 保底租金(元 /㎡/ 月) | 扣点率(%) | 租金模式说明 | 溢价逻辑 |
轻奢零售 | 600-800 | 10-12 | 首店品牌(TORY BURCH/Kate Spade)前 6 个月保底租金下浮 20%,同步申请武侯区 “首店补贴” | 国际轻奢品牌溢价能力强,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上涨,长期提升资产价值 |
潮玩零售 | 550-700 | 12-14 | 采用 “保底 + 扣点取高”,潮玩展期(如泡泡玛特新品展)额外收取 15% 场地使用费 | 潮玩品牌客流密度高、衍生品利润高,扣点模式可分享品牌高收益,适配潮流属性 |
网红美妆 | 550-750 | 12-15 | 美妆集合店(HAYDON)因引流能力强,扣点率高于轻奢,首年扣点下浮 1 个百分点 | 高频消费、高客单价,美妆业态利润空间大,扣点租金收益高于固定租金 |
科技体验 | 400-500 | 12-14 | 华为 / Apple 给予 “装修补贴 500 元 /㎡”,租期 5 年以上租金递增率 8%/ 年 | 科技头部品牌为项目引流核心,牺牲短期租金换长期稳定客流与品牌背书 |
咖啡轻食 | 300-400 | 15-18 | 采用 “低保底 + 高扣点”,月销超 50 万元免当月 10% 保底租金,激励品牌提升翻台率 | 咖啡业态依赖高流水盈利,高扣点适配其高周转特性,同时社交属性带动其他消费 |
关键策略
空间布局:主入口(1 号门)两侧布局 COACH、TORY BURCH 轻奢旗舰店,形成 “第一眼高端印象”;中庭预留 600㎡给 HAYDON 黑洞,搭配动态灯光与 AR 试妆装置,打造打卡核心区;
首店扶持:联动成都市 “首店经济补贴” 与武侯区 “商业提档补贴”,对 % Arabica、HAYDON 等首店品牌,叠加 “装修补贴最高 1500 元 /㎡+ 免租期最长 6 个月”,降低入驻成本;
运营联动:推出 “轻奢 + 美妆” 消费券(COACH 满 3000 元赠 Sephora 200 元券)、“科技 + 咖啡” 套餐(华为体验店打卡享 % Arabica 8 折),提升跨品类消费转化。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