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项目(三)
   日期 2025-10-30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项目(三)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项目以“科技+商业”为核心,瞄准高新区高净值客群,通过业态焕新、场景创新与资产优化,破解传统商业困局。报告系统规划首店经济、数据运营与REITs路径,重塑区域商业标杆,为存量资产增值提供实战范本。全文共981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大连高新万达广场资产价值提升战略专项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本体 SWOT 及项目现状深度剖析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增值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一)招商创新:以“数据驱动 + 资源赋能”突破传统招商

传统招商依赖 “人脉资源 + 品牌清单”,存在 “品牌与客群错配”“坪效不及预期” 等问题。本项目通过 “算法精准匹配、全球资源整合、品牌深度共创” 三大创新模式,实现 “招得准、招得优、留得住” 的招商目标,2026 年计划完成 30 家核心品牌招商(含 5 家城市首店、15 家区域首店),整体业态优化率达 35%。

1.算法招商:精准匹配品牌与业态

1.1“品牌 - 客群 - 业态” 三维匹配模型搭建

基于北京云阿云的大数据算法能力,整合项目 32 万会员消费数据、高新区产业客群画像(如华为员工消费偏好)、竞品品牌经营数据(如恒隆广场首店坪效),构建可量化的匹配模型,核心步骤如下:

模型维度

数据来源

量化指标与权重

匹配案例

客群需求维度(40%)

1. 会员系统:各客群消费频次、客单价、业态偏好(如科技从业者 35% 消费用于餐饮);2. 第三方调研:高新区 2000 名企业员工 “最期待品牌” 问卷

1. 客群匹配度(25%):如 “AI 互动体验店” 与年轻科技客群匹配度达 85%;2. 需求缺口度(15%):区域内 “高端亲子游乐” 需求缺口达 60%

针对 “年轻家庭客群”(占比 30%),模型筛选出 “奈尔宝亲子中心”—— 客群匹配度 92%,需求缺口度 58%,优先纳入招商清单

品牌能级维度(30%)

1. 行业数据库:品牌门店数量、全国坪效排名(如泡泡玛特全国平均坪效 2000 元 /㎡/ 月);2. 首店资源库:品牌首店拓展计划(如 2026 年计划进入大连的潮牌清单)

1. 首店等级(15%):城市首店(15 分)、区域首店(10 分)、连锁品牌(5 分);2. 品牌影响力(15%):大众点评评分(≥4.5 分得 15 分)、社交媒体粉丝量(≥100 万得 15 分)

“华为智能生活馆(大连首店)”—— 首店等级 15 分,品牌影响力 14 分(大众点评 4.8 分、粉丝量 2000 万),能级维度得分 29 分(满分 30 分)

业态贡献维度(30%)

1. 项目现有业态:各楼层坪效(如 1 层现有坪效 850 元 /㎡/ 月)、空置率(冷区 12%);2. 财务测算:品牌租金承受能力、非租金收入贡献(如广告、活动分成)

1. 坪效预期(15%):如 “VR 未来乐园” 预期坪效 1200 元 /㎡/ 月(超 1 层均值 41%);2. 租金贡献(15%):租金单价(≥150 元 /㎡/ 月得 15 分)、付款方式(年付得 10 分)

“太二酸菜鱼(高新区首店)”—— 预期坪效 1100 元 /㎡/ 月(15 分),租金单价 180 元 /㎡/ 月(15 分),业态贡献维度满分 30 分

1.2动态招商优先级排序与执行

基于三维模型得分,将潜在品牌分为 A、B、C 三级,优先推进 A 级品牌招商,同时每月更新数据调整排序:

A 级品牌(总分≥85 分):5 家城市首店(如泡泡玛特、华为智能生活馆)、10 家区域首店(如奈尔宝、VR 未来乐园),由招商总监牵头对接,给予 “定制化政策包”(如装修补贴、广告支持);

B 级品牌(70-84 分):15 家连锁品牌(如西贝功夫菜、老乡鸡),由招商经理对接,提供 “标准化合作方案”;

C 级品牌(<70 分):纳入储备库,待客群需求或业态结构变化时重新评估。

案例参考:深圳龙岗万达广场通过 “数据匹配模型”,2025 年招商周期缩短 40%,新引入品牌坪效比传统品牌高 52%。本项目预计通过算法招商,将品牌签约周期从平均 3 个月缩短至 1.5 个月,新品牌开业后首月坪效超 1000 元 /㎡/ 月。

2. 全球资源招商:引入稀缺性品牌(构建差异化壁垒)

依托北京云阿云的全球资源网络(覆盖欧美、日韩等 20 个国家的品牌代理渠道),重点引入 “首店品牌 + 产业跨界品牌”,打造区域稀缺性体验,2026 年计划引入 5 家城市首店、3 家产业跨界品牌。

2.1 首店资源对接:分层突破,锁定稀缺

国际新锐品牌:通过北京云阿云与欧洲潮牌代理机构 “Fashion Nova” 的合作,对接 “Acne Studios”(瑞典潮牌)、“A.P.C.”(法国轻奢)等品牌,争取 “大连首店” 落地;针对日韩生活方式品牌,联合日本 “东京商业研究所”,引入 “Loft”(文创集合店)、“无印良品餐食概念店” 等区域首店,满足年轻潮客 “一站式文创消费” 需求。

国内新兴品牌:聚焦 “科技体验 + 沉浸式娱乐” 赛道,对接国内头部新兴品牌 —— 如 “元宇宙社交平台 Soul” 的线下体验店 “Soul Space”(区域首店)、“剧本杀头部品牌推理大师” 的沉浸式剧场(城市首店),这些品牌在年轻客群中渗透率超 40%,可快速带动客流。

数据支撑:2025 年大连首店经济报告显示,城市首店开业首月日均客流超 3000 人次,带动周边业态客流增长 25%;首店客群中 35% 为跨区消费者(如来自开发区、甘井子区),可扩大项目辐射半径。

2.2 产业跨界招商:联动科技企业,创新业态

结合项目 “高新区科技生活枢纽” 定位,与华为、东软等高新区龙头企业合作,打造 “商业 + 产业” 跨界业态,实现 “产业客群锁定 + 体验差异化”:

华为智能生活馆(大连首店):面积 800㎡,除常规数码产品销售外,增设 “企业解决方案体验区”(展示华为针对科技企业的办公系统、云服务),同时提供 “员工专属优惠”(华为员工凭工牌享 9 折),预计年吸引企业客群消费超 500 万元;

东软数字健康体验店:面积 300㎡,引入 “AI 健康检测设备”(如智能血压仪、体质分析仪),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健康评估,同时对接东软合作医院,提供 “体检预约” 服务,锁定家庭客群(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产业快闪联动:每季度联合 1 家科技企业举办 “快闪活动”,如 “华为开发者大会大连分会场”“东软 AI 产品体验周”,活动期间企业员工及客户可获项目消费券(满 200 减 50),预计每次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30%。

3.品牌共创招商:绑定长期合作(从 “招租” 到 “共生”)

传统招商是 “业主与品牌” 的零和博弈,本项目通过 “定制化空间 + 利益共享”,与核心品牌建立长期共生关系,2026 年计划培育 5 家 “年度明星品牌”(坪效超 1500 元 /㎡/ 月),品牌续约率提升至 90%。

3.1 定制化业态合作:为品牌 “量身造店”

针对头部品牌(如奈尔宝、高端餐饮),提供 “空间设计 + 运营支持” 双重定制,提升品牌竞争力:

空间定制: “奈尔宝亲子中心” 预留 2000㎡核心区域(3 层),根据品牌需求设计 “沉浸式绘本馆”“科技探索区”,并配套专属电梯(直达 3 层)、母婴室(紧邻门店);为高端海鲜餐厅(5 层)打造 “户外露台餐区”(面积 200㎡),配备景观灯光、私密卡座,满足商务宴请需求,预计该餐厅客单价可提升至 300 元(高于区域平均 50%)。

运营支持:为新开业首店提供 “开业营销包”—— 包括项目中庭 LED 屏免费投放 15 天(价值 10 万元)、小红书 KOL 探店(10 位本地达人,价值 5 万元)、会员系统精准推送(触达 5 万高匹配客群),帮助品牌快速打开市场。

案例参考:上海 TX 淮海为 “Gentle Monster” 定制 “艺术化门店”,门店开业首月坪效达 3000 元 /㎡/ 月,较品牌常规门店高 60%;品牌续约时主动提出扩大面积,实现 “业主与品牌” 双赢。

3.2 利益共享机制:降低品牌风险,绑定成长

针对高潜力新兴品牌(如科技体验、新锐餐饮),推出 “阶梯式合作方案”,降低其经营风险,同时绑定项目收益:

租金阶梯优惠:开业前 6 个月租金按 70% 收取(如原租金 150 元 /㎡/ 月,优惠后 105 元);第 7-12 个月根据坪效调整 —— 若坪效≥1000 元 /㎡/ 月,按原价收取;若坪效<800 元 /㎡/ 月,继续按 80% 收取;第 13 个月起恢复原价,同时对坪效超 1200 元 /㎡/ 月的品牌,给予租金返还(返还超额部分的 10%)。

收益分成合作: “VR 未来乐园”“沉浸式剧本杀” 等体验类品牌,采用 “基础租金 + 收益分成” 模式 —— 基础租金 120 元 /㎡/ 月,当品牌月营收超 50 万元时,超额部分按 5% 分成给项目;该模式下,项目与品牌共同关注营收增长,如品牌月营收从 50 万元增至 80 万元,项目每月可多获 1.5 万元分成。

供应链支持:为餐饮品牌对接高新区 “冷链物流补贴”(政府补贴物流费用 30%),帮助品牌降低食材采购成本;为零售品牌对接本地工厂(如大连服装产业园),提供 “定制化生产” 服务,缩短交货周期,提升品牌周转率。

(二)政策汇总:借力政策降低成本,提升招商吸引力

大连市级与高新区级政策为项目招商提供 “补贴支持 + 客群锁定” 双重助力,2026 年计划申报各类政策补贴超 200 万元,带动品牌入驻成本降低 15%,同时锁定企业客群消费超 3000 万元。

1.政策梳理与应用策略(按 “招商赋能 + 运营降本” 分类)

1.1招商赋能类政策:吸引品牌入驻

政策类别

政策内容

申报主体

补贴标准与测算

应用策略

大连市级首店经济奖励

对商业体引入 “城市首店”(品牌首次进入大连),按每家给予 20-50 万元一次性奖励;引入 “区域首店”(首次进入高新区),给予 10-20 万元奖励

项目方(万达商管)

2026 年计划引入 5 家城市首店(平均奖励 30 万元 / 家)、15 家区域首店(平均奖励 15 万元 / 家),合计可获奖励 525 万元

1. 奖励资金的 50% 用于补贴品牌装修(如华为智能生活馆装修补贴 15 万元);2. 50% 用于招商团队激励,提升招商积极性;3. 与品牌签订 “奖励共享协议”,明确补贴用途,增强品牌信任

高新区产业配套消费补贴

高新区对企业员工在 “指定商业体” 消费,发放 “企业消费券”(满 200 减 50),每张消费券政府承担 50%,商业体承担 25%,品牌承担 25%

项目方 + 入驻品牌

2026 年计划申请成为 “指定商业体”,预计发放 10 万张消费券,带动消费 2000 万元,政府补贴 500 万元,项目与品牌各承担 250 万元

1. 优先向华为、东软等合作企业推送消费券,锁定企业客群;2. 要求品牌同步推出 “消费券叠加优惠”(如满 200 减 50 + 会员 9 折),提升核销率;3. 每月统计消费券使用数据,对核销率超 80% 的品牌,给予额外营销支持

1.2运营降本类政策:降低品牌与项目成本

政策类别

政策内容

申报主体

补贴标准与测算

应用策略

大连市级夜经济扶持

对参与夜经济的品牌(营业至 22:00 后),给予 “经营补贴”(每月 5000-1 万元);对夜间市集摊位费,给予 50% 减免

项目方 + 夜间经营品牌

2026 年计划组织 20 家品牌参与夜经济(如屋顶微醺小馆、B1 潮玩店),每家每月补贴 8000 元,合计年补贴 192 万元;夜间市集摊位费减免 50%,年节省支出 50 万元

1. 与品牌约定 “补贴共享”:政府补贴的 50% 返还品牌,50% 用于夜间运营(如安保、清洁);2. 要求参与品牌延长营业时间至 23:00,打造 “高新区夜生活第一站”;3. 每月评估品牌夜间营收,对营收增长超 20% 的品牌,优先申报下季度补贴

高新区商业改造补贴

对商业体 “绿色改造”(如 LED 照明、太阳能光伏)、“科技场景升级”(如互动投影、AI 设备),给予改造费用 30% 的补贴

项目方

2026 年计划投入 1000 万元用于改造(绿色改造 600 万元、科技场景 400 万元),可获补贴 300 万元

1. 改造前与政府部门沟通方案,确保符合补贴要求(如 LED 照明需达到一级能效);2. 补贴资金优先用于科技场景升级(如 AI 互动艺术墙),提升项目体验;3. 改造后出具第三方审计报告,确保补贴资金合规使用

2. 政策申报落地保障

2.1 申报流程标准化

建立 “政策申报专项小组”(由财务、招商、运营人员组成),制定标准化申报流程:

政策跟踪:安排专人每月跟踪大连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官网,及时获取新政策(如夜经济补贴申报通知),并整理成 “政策清单”;

材料准备:根据政策要求,提前准备材料 —— 如首店经济奖励需提供 “品牌首店证明”(品牌总部盖章)、“租赁合同”;改造补贴需提供 “改造方案”“预算报告”;

对接沟通:与高新区商务局、大连市文旅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月 1 次对接会),及时解决申报中的问题(如首店认定标准不明确);

资金管理:政策补贴到账后,设立 “专项账户”,明确资金用途(如首店补贴用于品牌装修),并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资金使用报告,确保合规。

2.2 政策与招商联动

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招商吸引力,在品牌洽谈阶段主动告知政策支持,降低品牌决策顾虑:

首店品牌:洽谈时明确 “项目可协助申报首店奖励,50% 奖励用于补贴装修”,如引入 “泡泡玛特大连首店” 时,告知品牌可获 30 万元奖励,其中 15 万元直接抵扣装修款,降低品牌前期投入;

夜间经营品牌:告知 “参与夜经济可获每月 8000 元政府补贴,项目额外提供夜间营销支持”,吸引酒吧、剧本杀等品牌延长营业时间;

企业合作品牌:告知 “高新区企业员工消费可使用政府消费券,项目已锁定 100 家企业客群”,如东软数字健康体验店,通过此政策优势,预计开业首月即可通过企业消费券带动营收超 30 万元,快速实现盈利平衡。

(三)招商创新风险管控:三大核心风险与应对策略

在招商创新落地过程中,需警惕 “首店经营不及预期”“算法模型偏差”“政策补贴申报失败” 三大风险,通过前置防控与动态调整,保障招商目标达成:

风险类型

具体风险点

防控措施

责任方

监控周期

首店经营风险

引入的城市首店(如泡泡玛特)因区域客群接受度低、运营能力不足,导致开业后 3 个月坪效低于 800 元 /㎡/ 月,面临闭店风险

1. 前置调研:签约前对首店品牌进行 “区域适配性测试”,如通过小程序向 5000 名本地年轻客群推送 “品牌认知度问卷”,认知度低于 60% 的品牌暂缓引入;2. 运营帮扶:首店开业后前 3 个月,安排专属运营经理对接,提供 “客流引流支持”(如在项目主入口设置品牌指引牌、会员系统定向推送);3. 退出预案:与首店品牌签订 “最低经营期限协议”(如至少经营 1 年),若坪效连续 3 个月不达标,可协商调整经营品类(如增加区域限定产品)或缩减面积,避免直接闭店造成空铺

万达商管招商部 + 运营部

月度监控

算法模型偏差风险

因数据样本不足(如高新区企业客群数据仅覆盖 50 家企业)、市场变化(如年轻客群突然偏好 “户外露营” 而非 “VR 体验”),导致模型匹配的品牌与实际需求脱节

1. 数据扩容:每季度新增 20 家高新区企业客群数据、1 万名会员消费数据,更新模型参数,确保数据样本覆盖 90% 以上目标客群;2. 动态校准:每月对比 “模型推荐品牌的实际经营数据” 与 “预期数据”,若偏差超 20%(如模型预期 VR 乐园坪效 1200 元,实际仅 900 元),则调整模型权重(如降低 “业态贡献维度” 权重,提升 “客群实时需求” 权重);3. 人工复核:算法推荐的 A 级品牌需经招商总监与运营总监联合复核,结合行业经验判断是否纳入招商清单,避免纯依赖数据

北京云阿云技术部 + 万达商管招商部

月度校准

政策补贴申报风险

因政策解读偏差(如首店认定标准理解错误)、材料准备不齐全,导致首店经济奖励、改造补贴申报失败,损失预期补贴资金

1. 专业咨询:聘请熟悉大连政策的第三方机构(如本地律师事务所、政策咨询公司),协助解读政策细节(如明确 “城市首店” 需为品牌总部首次在大连注册法人实体);2. 材料预审:政策申报材料提交前,由专项小组与第三方机构联合预审,确保材料完整性(如首店证明需包含品牌总部盖章、大连分公司营业执照);3. 备选方案:若某类政策申报失败(如夜经济补贴未获批),则调整资金用途(如从自有资金中划拨 50 万元补贴夜间经营品牌),避免影响品牌合作

万达商管财务部 + 政策申报专项小组

申报周期内全程跟踪

(四)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成效预期(2026 年)

1.通过 “三大招商创新模式 + 政策精准应用”,2026 年项目招商与运营将实现以下量化目标,验证方案有效性:

维度

2025 年现状

2026 年目标

提升幅度

品牌能级提升

城市首店 3 家、区域首店 8 家、坪效均值 650 元 /㎡/ 月

城市首店 8 家(新增 5 家)、区域首店 23 家(新增 15 家)、新品牌坪效均值 1000 元 /㎡/ 月

城市首店数量提升 62.5%、新品牌坪效提升 54%

招商效率优化

品牌签约周期 3 个月、空置率 12%、品牌续约率 75%

品牌签约周期 1.5 个月、空置率 5%、品牌续约率 90%

签约周期缩短 50%、空置率降低 58%、续约率提升 20%

政策红利转化

政策补贴收入 50 万元、企业客群消费占比 10%

政策补贴收入 525 万元(首店奖励)+300 万元(改造补贴)+192 万元(夜经济补贴)=1017 万元、企业客群消费占比 25%

政策补贴收入提升 1934%、企业消费占比提升 150%

客群吸引力增强

跨区客流占比 15%、年轻客群(18-35 岁)占比 45%

跨区客流占比 30%、年轻客群占比 60%

跨区客流占比提升 100%、年轻客群占比提升 33%

 2.典型案例成效预测(以华为智能生活馆为例)

招商阶段:通过算法模型匹配(客群匹配度 90%、品牌能级 29 分、业态贡献 30 分,总分 89 分,A 级品牌),结合首店政策补贴(30 万元),品牌装修成本降低 15%,签约周期缩短至 1 个月;

运营阶段:依托高新区企业消费券政策,华为员工凭工牌享 9 折 + 消费券满 200 减 50,预计每月企业客群消费超 40 万元;同时,每季度联合华为举办 “开发者大会快闪活动”,每次活动带动项目客流增长 30%,周边餐饮业态营收提升 25%;

长期价值:开业后首年坪效预计达 1800 元 /㎡/ 月(超项目均值 80%),成为 “商业 + 产业” 跨界标杆,吸引其他科技企业(如东软、英特尔大连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形成 “科技品牌集聚效应”。

(五)方案亮点与长期价值

1.方案亮点:构建差异化招商竞争力

数据驱动的精准性:区别于传统招商 “凭经验决策”,通过 “品牌 - 客群 - 业态” 三维模型,实现 “客群需要什么,就招什么品牌”,新品牌坪效提升 54%,避免 “盲目招商” 导致的资源浪费;

政策赋能的低成本:将政府政策转化为 “招商筹码”,通过首店补贴、消费券等政策,降低品牌前期投入(装修成本降低 15%)、锁定稳定客群(企业消费占比提升至 25%),品牌入驻意愿提升 40%;

共生共赢的长期性:通过 “定制化空间 + 利益共享”,与品牌从 “租户关系” 升级为 “合作伙伴”,品牌续约率提升至 90%,避免 “频繁换商” 导致的客流波动,实现项目资产长期增值。

2.长期价值:从 “单一招商” 到 “生态构建”

品牌生态集聚:通过引入 5 家城市首店、15 家区域首店、3 家产业跨界品牌,形成 “科技体验 + 潮流消费 + 产业服务” 的品牌生态,项目成为大连高新区 “首店经济” 核心载体,辐射半径从 5 公里扩大至 8 公里;

运营能力输出:沉淀 “算法招商模型”“政策申报流程”“品牌共创机制” 三大可复制工具,未来可输出至万达集团其他区域项目(如沈阳浑南万达广场、青岛高新区万达广场),按项目面积收取 “招商咨询费”(2 元 /㎡/ 月),预计 2027 年可输出 5 个项目,年贡献收入超 100 万元;

资产价值增值: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带动项目坪效从 650 元 /㎡/ 月提升至 1000 元 /㎡/ 月,按商业地产 5% 的资本化率计算,项目估值从 5 亿元提升至 8 亿元,增值 60%,为后续 “资产证券化(ABS)”“引入机构资本” 奠定基础,实现 “招商提效 - 资产增值 - 资本变现” 的良性循环。

(六)总结: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的核心逻辑

大连高新万达广场的招商创新,并非简单的 “品牌替换”,而是基于 “高新区科技生活枢纽” 定位,通过 “数据精准匹配、全球资源整合、品牌深度共创”,解决传统招商 “错配、低效、短期” 三大痛点;同时,将政府政策作为 “赋能工具”,降低品牌成本、锁定客群,形成 “招商创新 + 政策应用” 的双轮驱动。

最终,项目通过招商实现 “品牌能级提升、客群结构优化、资产价值增值”,从 “被动招租” 的传统商业,升级为 “主动构建品牌生态” 的现代化商业枢纽,为存量商业地产在 “首店经济”“产业融合” 时代的招商转型,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面对运营十二年的存量商业空间,需以 “外科手术式精准 + 导演思维创意” 重构空间价值,核心目标不仅是优化动线与场景,更是将项目打造为 “持续产出新鲜内容、激发情感共鸣、驱动资产增值” 的商业生命体,解决传统商业 “空间浪费、体验同质、客流断层、资产沉睡” 四大痛点。

(一)空间重构策略:激活沉睡资产,重构商业流量地图

基于智慧商业平台热力图数据(2025 年监测),项目存在 “高楼层客流衰减率 60%、B1 层与地上联动不足、冷区空置率 12%” 三大核心问题,通过 “立体动线重塑、双首层激活、冷区主题化” 三大策略,实现空间利用率从 50% 提升至 65%,冷区出租率从 88% 提升至 98%。

1.动线优化:从“平面循环”到“立体漩涡”,破解客流断层

问题诊断

传统环形动线导致 “高层客流自然衰减”(4-5 层客流占比仅 20%)、“垂直动线吸引力弱”(仅依赖普通扶梯,无视觉焦点)、“动线断点明显”(B1 层与 1 层衔接处日均客流差 3000 人次)。

具体措施

打造 “超级中庭” 视觉心脏

借鉴深圳龙岗万达广场 “天幕” 经验,将 1-5 层核心中庭改造为跨层挑空结构(高度 25 米),悬挂 200㎡巨型 LED 艺术屏(投入 300 万元,2026 年 Q1 完工),每日滚动播放 “高新区科技发展历程”“季节主题光影秀”(如春季樱花飘落、冬季雪花飞舞),并设置 “中庭互动点”—— 客群扫码发送 “心愿弹幕” 可实时显示在 LED 屏,同时获取 “高楼层业态满减券”(如 5 层餐饮满 300 减 100),将中庭打造为 “视觉焦点 + 引流枢纽”。

构建 “垂直兴趣点” 矩阵

增设 “景观跨层扶梯”:在中庭西侧设置 1 部从 1 层直达 5 层的景观扶梯,扶梯侧面安装动态玻璃幕墙,展示 “大连电车文化” 主题画面(如老式电车穿梭城市的动态场景),使其成为 “移动打卡点”;

引入 “主题观景电梯”:在中庭东侧设置 2 部透明轿厢观景电梯,内壁投影 “星空、海洋” 等动态场景,电梯内设置 “楼层业态语音推荐”(如 “4 层为您推荐华为智能家居体验区,会员可免费体验 AI 控制”),提升垂直动线吸引力;

数据驱动调整:每周通过智慧商业平台分析 “各垂直动线客流量、转化效率”,如发现观景电梯使用率低于预期(日均不足 800 人次),则调整投影内容(如增加 “冷区主题预告”)或叠加 “电梯扫码领券” 权益。

强化 “动线断点” 衔接

B1 层与 1 层衔接处(原客流断点)设置 “互动阶梯”(面积 100㎡,投入 50 万元),阶梯侧面安装 LED 屏播放 “B1 层車 COOL 街区动态”(如摊主直播、限时折扣),阶梯表面铺设 “压力感应地砖”(踩踏时亮起彩色光效),同时在 1 层入口设置 “B1 层导视牌”(标注 “下沉广场 + 車 COOL 街区 + 即时零售通道” 三大亮点),缩小 B1 层与 1 层客流差至 1000 人次以内。

案例与目标

案例参考:上海南翔印象城 MEGA 以 “觅境・森林” 生态植物园为垂直动线核心,将高楼层客流占比从 25% 提升至 40%;本项目通过 “科技主题 + 互动体验”,更贴合高新区客群偏好。

数据目标:改造后 4-5 层客流占比从 20% 提升至 40%,客群抵达高楼层时间缩短 30%(从平均 8 分钟降至 5.6 分钟),垂直动线带动高楼层坪效从 500 元 /㎡/ 月提升至 800 元 /㎡/ 月。

2.双首层战略:将 B1 层“顶”至黄金位置,释放地下价值

问题诊断

B1 层传统定位为 “次等区位”,虽有 “車 COOL 街区”,但因 “自然采光不足、地面联动弱、入口仪式感差”,2025 年租金坪效仅为地上首层的 60%,通勤客群到店率仅 10%(距离地铁 1 号线河口站 800 米,接驳不便)。

具体措施

打造 “下沉广场 + 采光穹顶” 物理连接

借鉴北京平谷万达广场下沉广场设计,在 B1 层南侧打造 800㎡下沉广场(投入 200 万元,2026 年 Q2 完工),广场中央设置 “水景互动装置”(客群触碰水面可触发灯光涟漪),周边布置阶梯座椅与外摆空间(引入星巴克快取店、喜茶 GO 店);同时在下沉广场顶部安装 300㎡采光玻璃穹顶,将自然光导入 B1 层,解决 “地下空间压抑感” 问题,使下沉广场成为 “年轻人社交聚集点”(预计日均停留客群 1500 人)。

升级 “地铁接驳魅力通道”

从地铁河口站到 B1 层入口铺设 600 米 “防滑步道 + 遮阳雨棚”(投入 80 万元),步道两侧安装 “动态灯箱”(显示 B1 层即时活动,如 “車 COOL 街区今日有手作市集”);通道内布局 6 家 “即时零售小店”(如罗森便利店、绝味鸭脖、瑞幸咖啡快取店),采用 “线上点单 + 到店即取” 模式,满足通勤客群 “早餐、下午茶、晚餐外带” 需求(2025 年调研显示,高新区 75% 通勤客群有即时消费需求,周边 500 米仅 2 家便利店)。

强化 “B1 层入口仪式感”

B1 层主入口设置 “电车主题艺术装置”(还原大连老式电车车头造型,投入 50 万元),入口两侧墙面采用 “互动涂鸦屏”(客群可扫码上传涂鸦作品,实时显示),同时设置 “B1 层业态导视地图”(标注 “車 COOL 街区、即时零售区、下沉广场” 三大板块),提升入口吸引力。

案例与目标

案例参考:成都太古里地下 “方所书店” 通过 “空间设计 + 文化内容”,使地下空间成为目的地,租金坪效与地上首层持平;本项目结合 “通勤消费 + 主题场景”,更聚焦实用与体验结合。

数据目标:B1 层租金坪效从 400 元 /㎡/ 月提升至 500 元 /㎡/ 月(提升 25%),通勤客群到店率从 10% 提升至 30%,B1 层日均客流从 8000 人次提升至 1.2 万人次。

3.冷区激活:以 “主题引力点” 破解闲置,打造特色标签

问题诊断

金街西侧、5 层端头、B1 层角落等冷区(总面积 2000㎡)因 “客流稀疏、业态无特色”,2025 年空置率 12%,部分已出租商铺坪效仅 300 元 /㎡/ 月(低于项目平均水平 54%)。

具体措施

4-5 层 “云端美食聚落”:高楼层引流锚点

定位:打造 “高新区夜生活高地”,整合高端餐饮、景观酒吧、特色小吃;

业态布局:引入 “海底捞景观店”(5 层端头,面积 500㎡,配备落地窗俯瞰高新区夜景)、“海伦司屋顶小酒馆”(5 层屋顶,面积 300㎡,推出 “微醺套餐” 198 元 / 2-3 人)、“大连海鲜大排档”(4 层西侧,面积 400㎡,主打本地特色海鲜);

专属引流:设置 “美食专属电梯”(从 1 层直达 4 层,电梯内播放 “美食诱惑视频”),推出 “高楼层餐饮满减券”(会员消费满 200 减 50),同时每周五、周六晚在 5 层露台举办 “乐队演出”(免费观看,带动餐饮消费)。

金街西侧 “匠人手作长廊”:低成本高体验激活

空间改造:投入 100 万元将金街西侧 300㎡冷区改造为 “工业风手作长廊”,墙面采用红砖肌理,顶部悬挂复古灯具;

业态引入:引入 15 家 “低成本特色摊主”(如木作、陶艺、香薰、文创产品),采用 “基础租金(50 元 /㎡/ 月)+ 流水分成(流水超 5 万元部分按 5% 分成)” 模式,降低摊主经营压力;

内容运营:与云阿云合作,每月引入 1 场 “全国性 IP 快闪活动”(如 “故宫文创快闪店”“敦煌手作体验”),同时每周举办 “手作 DIY workshop”(99 元 / 人,含材料与工具),吸引年轻客群探索。

B1 层角落 “潮玩集合区”:年轻客群专属空间

场景打造:投入 60 万元将 B1 层 200㎡角落改造为 “赛博朋克潮玩区”,地面铺设发光地砖,墙面安装 “潮玩展示墙”(展示泡泡玛特、52TOYS 等品牌限量款);

业态布局:引入 “潮玩盲盒店”(面积 80㎡)、“电竞周边店”(面积 60㎡)、“手办定制工作室”(面积 60㎡),同时设置 “潮玩交换角”(会员可免费交换闲置潮玩);

引流策略: B1 层核心区(超市入口)设置 “潮玩区打卡指引牌”,会员到潮玩区消费可获 “免费停车 1 小时” 权益,预计潮玩区日均客流超 500 人,坪效超 600 元 /㎡/ 月。

案例与目标

案例参考:深圳龙岗万达广场通过 “七大主题空间”(如未来科技城、儿童游乐城),将冷区出租率从 85% 提升至 98%;本项目聚焦 “小而精” 的主题引力点,更贴合区域客群需求。

数据目标:冷区面积减少 50%(从 2000㎡降至 1000㎡),冷区商铺出租率从 88% 提升至 98%,冷区坪效从 300 元 /㎡/ 月提升至 500 元 /㎡/ 月。

(二)场景创新实践:内容为王,打造 “常来常新” 的情感磁极

传统商业以 “购物” 为核心,客群平均停留时间 1.8 小时、复购率 28%;通过 “文化主题、自然生态、科技互动、社交细分” 四大场景创新,将客群停留时间延长至 2.5 小时,复购率提升至 40%,形成 “体验 - 情感 - 消费” 的闭环。

1.文化主题场景:从 “静态陈列” 到 “动态叙事”,强化在地共鸣

核心定位

“大连本土文化 + 高新区科技属性” 为双主线,打造 “有记忆点、有传播性” 的文化场景,避免同质化。

具体措施

深化 “車 COOL 街区” 电车文化 IP

内容升级:与大连文史馆合作,在 B1 层車 COOL 街区设置 “微型电车时光博物馆”(面积 100㎡,投入 50 万元),陈列大连老式电车模型、老照片、车票实物;同时引入 “AR 互动点”,客群扫码即可在手机上看到 “虚拟老式电车穿梭街区” 的场景,分享至社交平台可获 “街区满 50 减 20 券”;

活动运营:每月举办 “电车主题文创周”(如邀请艺术家开发电车主题手作、举办电车文化讲座),每年举办 1 场 “大连电车文化节”(邀请市民分享电车记忆,联动本地媒体报道),使車 COOL 街区成为 “大连文化打卡地”。

打造 “海风科技街景” 餐饮区

4 层餐饮区打造 500㎡“海风科技街景”(投入 150 万元,2026 年 Q3 完工),墙面采用 “动态投影”(模拟海浪、海鸥、星空场景),地面铺设 “沙滩质感地砖”,背景音乐融入海浪声与科技感音效;引入 “大连海鲜主题餐厅”“科技感轻食店”,推出 “海风套餐”(如海鲜拼盘 + 气泡酒,198 元 / 2 人),同时设置 “AI 海鲜识别屏”(客群扫描海鲜可查看产地、做法),强化 “本地特色 + 科技体验” 结合。

联动 “大连人足球俱乐部” 打造球迷空间

5 层露台设置 200㎡“球迷互动区”(投入 30 万元),墙面悬挂大连人队球衣、赛事海报,配备 “足球游戏设备”(如桌上足球、VR 足球体验);每周日播放大连人队赛事直播,推出 “球迷套餐”(啤酒 + 小吃,68 元 / 人),同时设置 “球迷周边售卖区”(如队徽、围巾),吸引本地球迷聚集。

数据目标

文化主题场景年度举办 4 场中型活动,相关区域客流量提升 30%(从日均 1000 人提升至 1300 人),社交媒体相关话题曝光量超 500 万次(如 #大连高新万达电车文化 #)。

2.自然生态场景:在城市中心营造 “呼吸感”,缓解消费疲劳

核心定位

针对高新区 “上班族多、压力大” 的客群特点,打造 “自然、舒缓、放松” 的生态场景,延长客群停留时间。

具体措施

高层 “垂直绿洲” 休闲区

4-5 层餐饮区外摆区域(面积 300㎡,投入 80 万元)部署 “垂直绿化墙”(种植常春藤、绿萝等耐阴植物)、“悬挂式绿植”(如空气凤梨、佛珠吊兰),同时设置 “生态座椅”(采用环保材料,座椅旁配备小型绿植盆栽);休闲区背景音乐采用 “自然白噪音”(如流水声、鸟鸣声),灯光采用 “模拟自然光”(随时间变化亮度与色温),打造 “城市中的小森林”。

中庭 “四季花艺装置”

每季度更新中庭花艺装置(投入 50 万元 / 季度):春季布置 “郁金香花海 + 樱花树”,夏季布置 “荷花池 + 藤本月季”,秋季布置 “向日葵 + 芦苇”,冬季布置 “圣诞树 + 冬青”;同时在花艺装置旁设置 “香氛体验区”(免费提供自然香氛小样,如薰衣草、柑橘味),客群可扫码了解花艺养护知识,增强互动性。

亲子 “丛林探险” 乐园

2 层亲子区打造 800㎡“丛林探险” 主题乐园(投入 150 万元,2026 年 Q4 完工),采用环保材料搭建 “攀爬网、滑梯、树洞小屋” 等设施,融入 “动植物科普” 元素(如在滑梯旁标注 “松鼠的生活习性”);乐园内设置 “家长休息舱”(配备充电插座、免费饮品、监控屏幕,可实时查看孩子动态),同时提供 “亲子自然课程”(如周末植物拓印、昆虫观察,99 元 / 组),解决 “家长陪同体验差” 问题。

案例与目标

案例参考:上海前滩太古里通过 “开放式里巷 + 大量绿植”,使客群平均停留时间达 3 小时,本项目聚焦 “小而精” 的生态场景,更贴合室内商业空间特点。

数据目标:生态场景区域客群平均停留时间从 1.5 小时延长至 2.2 小时(提升 47%),亲子乐园日均接待家庭客群 500 组,家长满意度从 80% 提升至 95%。

3.科技互动场景:打造 Z 世代的 “数字游乐场”,强化差异化

核心定位

结合高新区 “科技企业集聚、年轻客群多” 的特点,打造 “前沿、有趣、可分享” 的科技场景,科技体验业态占比从 1.5% 提升至 10%。

具体措施

1 层 “智能零售走廊”(面积 600㎡,投入 180 万元)

无人便利店:引入 2 家 “便利蜂无人店”(30㎡/ 家),采用 “刷脸进门 + 智能结算”,24 小时营业,预计日均营收 8000 元 / 家;

AI 试衣镜:在服装区布置 3 台 AI 试衣镜,客群站在镜前即可 “虚拟试穿”(支持 360° 查看效果、更换颜色与尺码),同时推荐搭配商品(如试穿衬衫时推荐裤子、鞋子),预计提升服装区试穿率 30%、成交率 20%;

智能导购机器人:部署 5 台智能机器人,支持 “语音交互 + 业态指引 + 优惠推送”(如 “推荐科技体验店,会员可享免费 VR 体验”),同时具备 “客群分析” 功能(统计停留时长、咨询问题类型),为运营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2-3 层 “企业科技体验集群”(面积 400㎡,投入 200 万元)

与高新区 3 家龙头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打造 “体验 + 消费” 联动场景:

华为智能家居体验区(2 层,150㎡):布置 “智能客厅”“智能卧室” 实景,客群可通过语音控制灯光、窗帘、家电,现场下单享 “商场专属优惠”(满 5000 减 500),同时联动华为门店推出 “体验满额赠礼”(体验后消费满 2000 元赠华为手环);

东软 AI 教育体验区(3 层,150㎡):针对家庭客群提供 “AI 编程课体验”(30 分钟 / 节,免费)、“智能学习机试用”,体验后报名东软课程可获 “亲子业态满 200 减 50 券”(如奈尔宝亲子乐园门票折扣);

英特尔 VR 体验区(3 层,100㎡):引入 “VR 过山车”“VR 射击” 等设备,会员消费满 100 元可获 15 分钟体验时长,非会员 30 元 / 15 分钟,同时推出 “VR 双人套餐”(50 元 / 30 分钟),吸引年轻客群结伴体验。

全息互动娱乐馆(5 层,1500㎡,投入 500 万元,2026 年 Q4 完工)

借鉴北京平谷万达全息冰场技术,打造东北地区首个 “全息科技娱乐馆”:

全息演唱会区:每周五、周六晚举办 “虚拟偶像全息演唱会”(门票 88 元 / 人),支持客群通过 AR 技术与虚拟偶像互动(如合影、弹幕互动);

沉浸式游戏区:设置 “全息密室逃脱”“AR 寻宝游戏”,玩家通过手机 AR 扫描场景线索解谜,通关可获 “餐饮满 100 减 30 券”;

数字艺术展:每月更新 “AI 数字艺术展”(免费开放),客群可通过 AI 肖像生成器制作 “科幻主题数字头像”(免费下载,分享至社交平台可获 5 元无门槛券)。

案例与目标

案例参考:上海百联股份 “智能零售走廊” 上线后,服装区成交率提升 22%;北京平谷万达全息冰场日均接待客群 1200 人,带动周边业态营收增长 30%。

数据目标:科技互动场景吸引 15-30 岁年轻客群到店频次从每月 1.5 次提升至 2.5 次,科技体验业态营收占比从 1.5% 提升至 10%,相关区域坪效超 800 元 /㎡/ 月。

4.社交细分场景:打造 “专属客厅”,强化客群粘性

核心定位

针对 “高新区科技从业者、年轻家庭、Z 世代潮客” 三大核心客群,打造 “精准匹配需求” 的社交空间,培育高活跃度社群,社群成员年消费额达普通会员的 1.8 倍。

具体措施

“创客空间”:科技从业者的 “第三办公区”(4 层,300㎡,投入 120 万元)

空间配置:设置 20 个开放式工位、5 间独立会议室(可容纳 8-12 人),配备高速 Wi-Fi(1000M)、打印扫描一体机、投影仪,提供免费咖啡与茶水;

服务模式:采用 “会员制”(月卡 299 元 / 人,年卡 2699 元 / 人),会员可享受 “24 小时 access”“会议室免费预约”(每月 4 小时)、“企业对接服务”(如协助对接高新区科技资源);

社群运营:每周举办 “创客沙龙”(如 “AI 技术应用分享会”“创业项目路演”),邀请行业专家、投资人参与,形成 “办公 + 社交 + 资源对接” 的生态。

“亲子会客厅”:家庭客群的 “轻松陪伴空间”(2 层,500㎡,投入 150 万元)

家长休息区:配备 “按摩座椅、充电站、亲子杂志架”,提供免费茶饮、儿童托管服务(30 分钟 / 次,需家长在场),同时设置 “亲子摄影角”(免费提供服装道具,可自拍打印照片);

亲子互动区:定期举办 “亲子烘焙课”(128 元 / 组)、“儿童绘本共读”(免费)、“亲子手工 DIY”(99 元 / 组),活动后可获 “亲子餐饮满 100 减 20 券”(如海底小纵队主题餐厅);

会员权益:亲子会员可享受 “奈尔宝亲子乐园门票 8 折”“儿童理发买一送一”“生日专属派对场地免费使用”(每年 1 次)。

“星空露台”:年轻客群的 “夜间社交高地”(5 层屋顶,1000㎡,投入 200 万元)

分区规划:划分 “轻餐饮区”(引入 “喜茶露天店”“Manner 咖啡”)、“静坐观景区”(布置星空灯、懒人沙发)、“活动区”(可举办 “星空电影院”“微醺酒会”);

活动运营:每周五、周六晚播放 “露天电影”(会员免费,非会员 20 元 / 人),每月举办 1 场 “微醺酒会”(门票 128 元 / 人,含 2 杯鸡尾酒 + 小吃),同时接受企业包场(如 “科技公司团建夜”,包场费 1.5 万元 / 场,含场地使用 + 餐饮 + 娱乐);

社交联动:在小红书、抖音发起 “# 高新万达星空露台” 话题,鼓励客群分享打卡视频,每月评选 “最佳打卡奖”(奖励露台餐饮 100 元券)。

数据目标

社交场景每周举办 1-2 场主题活动,培育 5 个以上高活跃度社群(每个社群规模超 1000 人),社群成员月均到店频次达 3 次,带动相关业态营收增长 35%。

5.季节性场景:实现 “全时段客流填充”,平衡淡旺季

核心定位

针对 “春季平淡、夏季夜间冷清、冬季依赖节日” 的痛点,通过 “主题场景 + 营销联动”,将季节性客流波动幅度从 30% 缩小至 15%,全年日均客流稳定在 1.5 万人次以上。

具体措施

春季 “春日花市场景”(3-4 月,投入 80 万元)

户外广场 “花海装置”:布置 1000㎡“郁金香花海”、200 米 “樱花步道”,设置 “花海秋千、花艺拱门” 等打卡点,免费开放;同时提供 “专业摄影服务”(399 元 / 组,含 10 张精修图 + 花海场景拍摄);

中庭 “春日市集”:引入 20 家 “花卉摊主”(多肉、鲜切花、永生花)、10 家 “轻食摊主”(樱花甜品、春日特饮),推出 “花市消费券”(满 100 减 30,政府补贴 50%,项目补贴 50%);

主题活动:每周举办 “花艺 DIY workshop”(99 元 / 人,含花材 + 工具)、“春日音乐会”(邀请本地民谣乐队,免费观看),联动餐饮品牌推出 “春日限定套餐”(如星巴克 “樱花拿铁套餐” 45 元,含咖啡 + 樱花蛋糕)。

夏季 “夜间微醺场景”(6-8 月,投入 120 万元)

屋顶 “露天酒吧”: “海伦司小酒馆” 合作,推出 “屋顶微醺套餐”(198 元 / 2-3 人,含精酿啤酒 + 小吃拼盘),同时设置 “露天电影区”(每周五、周六晚播放热门电影,观影 + 啤酒套餐 68 元 / 人);

户外广场 “夏夜市集”:引入 15 家 “夜宵摊主”(小龙虾、烧烤、冰粉)、10 家 “文创摊主”(手工饰品、夏夜灯具),延长营业时间至 24:00,推出 “夜间停车免费”(22:00 后入场,免 2 小时停车费);

主题活动:每月举办 “啤酒节”(邀请青岛啤酒、雪花啤酒赞助,提供免费试饮)、“夏夜脱口秀”(门票 88 元 / 人,联合本地脱口秀俱乐部),联动科技企业举办 “夏夜团建夜”(企业包场费 1.5 万元 / 场,含场地使用 + 餐饮 + 娱乐)。

冬季 “温暖市集场景”(12 月 - 次年 2 月,投入 150 万元)

中庭 “圣诞主题装置”:搭建 10 米高 “圣诞树”、200㎡“圣诞雪屋”,设置 “圣诞老人互动区”(免费合影,赠送小礼品),推出 “圣诞打卡活动”(集齐 3 个打卡点可兑换 “圣诞礼包”,含餐饮优惠券 + 小玩具);

户外广场 “年货市集”:引入 30 家 “年货摊主”(大连海鲜礼盒、东北特产、春联福字)、10 家 “暖饮摊主”(热红酒、姜茶、烤红薯),推出 “年货满减券”(满 500 减 100,政府补贴 30%,项目补贴 30%,摊主承担 40%);

主题活动:圣诞期间举办 “圣诞晚会”(儿童合唱团、圣诞老人巡游,免费观看),元旦期间举办 “跨年倒计时”(户外 LED 屏倒计时,发放气球、彩带),春节前举办 “写春联活动”(邀请本地书法家现场写春联,免费赠送)。

数据目标

春季日均客流从 1.2 万人次提升至 1.6 万人次(增长 33%),夏季夜间营收占比从 25% 提升至 40%,冬季节日期间(圣诞、元旦、春节)营收同比增长 35%,全年客流波动幅度控制在 15% 以内。

(三)风险管控:从 “设计” 到 “落地” 的全流程保障

在空间改造与场景落地过程中,需重点防控 “投入超预算、体验不达预期、安全隐患” 三大风险,通过 “前置规划、动态调整、实时监测” 确保方案顺利执行。

1.投入超预算风险防控

风险点

屋顶星空露台改造(原预算 200 万元)因材料涨价、施工难度增加,实际成本可能超 250 万元;科技场景设备(如全息互动娱乐馆)后续维护费用高于预期。

防控措施

预算管控:项目启动前签订 “固定总价合同”,明确材料单价、施工范围,超预算 10% 需重新提交审批;将大型改造项目(如全息互动娱乐馆)拆分为 “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运营优化” 三阶段,根据前一阶段效果调整后一阶段投入(如基础施工完成后,若客流预测低于预期,可缩减设备采购规模)。

成本优化:科技设备采用 “租赁 + 采购” 结合模式(如部分 VR 设备租赁,降低初期投入);与供应商签订 “年度维护协议”(如全息设备年维护费 30 万元,含 24 小时故障响应、季度设备校准),避免后续维护成本失控。

责任分工:由工程部牵头,财务部配合,每周出具 “成本执行报告”,若发现某环节成本超支,24 小时内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优化方案。

2.体验不达预期风险防控

风险点

AI 试衣镜因操作复杂,客群使用率低于预期(日均不足 50 人次);亲子乐园因 “人多拥挤” 导致客诉率上升(超 5%)。

防控措施

前期测试:科技设备安装后,邀请 100 名会员进行 “体验测试”,收集反馈优化功能(如简化 AI 试衣镜操作步骤,增加 “一键试穿” 按钮);场景落地前组织 “内部体验日”,由运营团队、客服团队模拟客群体验,提前发现问题(如亲子乐园动线拥堵,及时调整设施布局)。

流量管控:亲子乐园采用 “分时段预约制”(每时段接待 200 组家庭,通过小程序预约),同时增加工作人员(每 500㎡配备 2 名引导员),实时疏导客流;科技场景设置 “工作人员引导岗”(如 AI 试衣镜旁安排 1 名专员,指导客群操作),提升使用效率。

动态调整:每月分析 “场景使用率、客诉率、营收贡献” 数据,若 AI 试衣镜使用率不足 80 人次 / 天,增加 “使用教程视频” 或 “操作奖励”(首次使用可获 10 元服装券);若亲子乐园客诉率超 5%,优化预约系统(如增加时段划分)或延长营业时间(如周末增加 1 个时段)。

3.安全隐患风险防控

风险点

户外夏夜市集因 “人流密集、用电设备多”,存在 “踩踏、触电” 风险;屋顶露营区因 “高空作业、烧烤明火”,存在 “坠落、火灾” 风险。

防控措施

安全预案:制定《夜间市集安全预案》《屋顶露营安全预案》,明确 “人流管控、消防应急、医疗救援” 流程 —— 夜间市集设置 “隔离护栏、应急通道”,配备 10 名安保人员、2 名医护人员、50 具灭火器;屋顶露营区将 “烧烤区与休息区” 隔离(距离超 10 米),安装烟雾报警器、喷淋系统,配备急救箱(含烫伤药、止血带等)。

人员培训:对摊主、安保、服务人员开展 “安全培训”(每月 1 次),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 “火灾应急处理、人流疏导技巧、医疗急救知识”);高峰期(如周末夜市)增加安保人员配置(从 10 人增至 15 人),实行 “2 小时轮岗制”,确保人员精力充沛。

实时监测:在户外广场、屋顶区域安装 “高清监控摄像头”(每 50㎡1 个),安排专人 24 小时监控;使用 “智慧消防系统”,实时监测消防设备状态(如灭火器压力、烟雾报警器灵敏度),发现隐患立即推送预警信息至负责人手机。

(四)成效验证:2026 年核心目标与监测体系

通过空间优化与场景创新,2026 年需实现 “空间效率、客群体验、营收贡献、品牌价值” 四大维度目标,通过 “多维度数据追踪、定期评估调整” 确保目标达成。

1. 核心目标

维度

2025 年现状

2026 年目标

提升幅度

空间利用效率

空间利用率 50%、冷区空置率 12%、高楼层客流占比 20%

空间利用率 65%、冷区空置率 5%、高楼层客流占比 40%

空间利用率提升 30%、冷区空置率降低 58%、高楼层客流占比提升 100%

客群体验指标

平均停留时间 1.8 小时、复购率 28%、客诉率 3%

平均停留时间 2.5 小时、复购率 40%、客诉率 2%

停留时间提升 39%、复购率提升 43%、客诉率降低 33%

营收贡献指标

非租金收入占比 8%、科技场景营收占比 1.5%、公共空间创收 50 万元 / 年

非租金收入占比 15%、科技场景营收占比 10%、公共空间创收 300 万元 / 年

非租金收入占比提升 88%、科技场景营收占比提升 567%、公共空间创收提升 500%

品牌价值指标

社交媒体月打卡量 5000 次、跨区客流占比 15%、会员活跃度 35%

社交媒体月打卡量 2 万次、跨区客流占比 30%、会员活跃度 50%

打卡量提升 300%、跨区客流占比提升 100%、会员活跃度提升 43%

2. 监测体系

空间数据监测(责任方:工程部 + 运营部)

每周统计 “各楼层客流密度、冷区出租率、公共空间使用率”,通过 “智慧商业平台” 实时更新数据 —— 如冷区空置率超 8%,1 周内制定 “业态调整方案”(如引入特色小店、增加主题活动);若高楼层客流占比低于 35%,调整垂直动线引流策略(如增加高楼层专属优惠)。

客群体验监测(责任方:客服部 + 市场部)

每月开展 “客群满意度调研”(覆盖 1000 名会员),分析 “停留时间、复购原因、客诉问题”;通过 “会员系统” 统计各客群(科技从业者、年轻家庭、Z 世代)复购率,若年轻家庭复购率低于 35%,优化亲子场景活动(如增加亲子 DIY 频次)。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9    返回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项目(四)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项目(二)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