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项目(一)
   日期 2025-10-31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项目(一)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项目直面业态失衡、空间低效与数字化滞后等核心挑战,以“文商旅融合”为战略锚点,通过业态焕新、场景创新与智慧运营,重塑商业价值。报告系统拆解破局路径,目标实现坪效从1.2万跃升至1.8万元/㎡/年,打造东北亚文商旅融合标杆。全文共1112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资产运营专项提升与优化管理策略报告

目录

报告引言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项目深度诊断与 SWOT 分析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项目定位升级与客群运营整合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增值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报告引言

本报告以北京云阿云 “城市运营商 + 资源整合家” 的核心定位为切入点,深度结合其三大核心能力 ——超算算法驱动的精准运营能力(可实现客群画像匹配精度达 92%)、覆盖全球 2000 + 品牌的资源库(含 300 + 首店品牌、50 + 文旅体验品牌)、15 年超大体量商业操盘经验(成功运营过上海、成都等城市 10 万㎡以上商业项目),聚焦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 “资产价值释放不足” 的核心痛点。

在当前全球商业从 “商品交易场” 向 “生活体验场” 转型、大连文旅消费年均增长 20% 的背景下,本报告通过 “多维度诊断 - 差异化策略 - 可落地路径” 三层逻辑,不仅为项目破解 “业态同质化、空间低效、数字化滞后” 三大运营瓶颈提供系统性方案,更旨在将项目打造成东北超大体量商业 “文旅商创融合” 的标杆案例—— 既填补大连 “青年主题商业” 的市场空白,也为行业内类似 “开业超 5 年、体量超 30 万㎡” 的商业综合体,提供 “资产保值增值 + 运营能力升级” 的可复制模式。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一)全球商业运营趋势对标

全球商业已进入 “体验为王、数字驱动、文化赋能” 的 3.0 时代,头部项目的创新实践为中央大道 QQpark 提供明确对标方向:

体验式商业:从 “业态叠加” 到 “场景沉浸”

新加坡星耀樟宜(Jewel Changi Airport)是全球体验式商业的标杆,其核心逻辑是 “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城市文旅地标”—— 通过 “40 米高室内瀑布 + 空中花园” 的场景设计,实现体验类业态占比达 45%(远超行业平均 28%),2024 年客流突破 8000 万人次,其中非购物目的客群占比 68%;东京涩谷 Scramble Square 则聚焦 “青年社交场景”,在 23 万㎡商业体内打造 “涩谷 Sky 观景台 + 青年创业实验室”,年轻客群(18-35 岁)占比达 72%,客群停留时长平均达 4.2 小时(行业平均 2.5 小时)。

对中央大道 QQpark 的启示:需跳出 “文创 + 亲子” 的基础体验,向 “沉浸式场景 + 在地文化” 升级,计划将体验业态占比从当前 25% 提升至 35%,参考星耀樟宜 “商业 + 文旅” 模式,结合大连海滨文化打造专属主题场景。

数字化运营:从 “数据统计” 到 “智能决策”

伦敦 Westfield 购物中心通过 “智慧运营中枢系统” 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①客流端,部署 AI 摄像头实时统计客流密度,动态调整扶梯运行方向(高峰时段运力提升 30%);

②会员端,基于消费数据构建 “标签化客群模型”(如 “亲子高频客群”“文旅单次客群”),推送个性化优惠券(核销率达 38%,行业平均 15%);

③品牌端,向入驻品牌开放销售数据看板,辅助品牌调整货品结构(合作品牌坪效平均提升 22%)。纽约曼哈顿广场则通过 AR 技术打造 “虚拟导购”,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店铺位置、新品推荐,到店转化率提升 25%。

对中央大道 QQpark 的启示:当前项目仅靠人工估算客流、会员积分兑换单一功能,需搭建 “客流 - 会员 - 品牌” 三维数字化平台,依托北京云阿云算法能力,实现 “数据驱动运营”—— 例如通过客群画像匹配首店品牌,降低招商试错成本。

文旅商融合:从 “流量承接” 到 “文化共生”

首尔明洞乐天世界塔以 “商业 + 主题乐园” 为核心,将韩国 K-pop 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商业运营:

①定期举办 “K-pop 粉丝见面会”(单场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50%);

②在地下 1 层打造 “韩国民俗街”,引入传统美食、手作体验(文旅客群消费占比达 40%);上海 TX 淮海则聚焦 “青年文化”,通过 “艺术展览 + 潮牌快闪” 绑定在地青年社群,2024 年举办 120 场主题活动,会员复购率达 65%(行业平均 35%)。

对中央大道 QQpark 的启示:大连作为 “海滨文旅城市”,项目可依托 “40 万㎡大体量 + LED 天幕” 资源,打造 “商业空间即文旅目的地”,例如将天幕内容与大连老港文化结合,吸引文旅客群与本地青年客群双向流入。

(二)大连本地消费市场特征

基于《2024 年大连商业发展报告》(买购网发布)及大连文旅局 2025 年预测数据,本地消费市场呈现三大核心特征,直接决定项目的策略方向:

消费结构:Z 世代主导 “体验化、个性化” 需求

2024 年大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820 亿元,同比增长 8.2%,其中Z 世代(18-35 岁)消费贡献占比达 35% ,且该客群消费偏好呈现显著特征:

①体验消费支出占比超 40%(高于整体客群 22 个百分点),偏好脱口秀、DIY 工坊、潮玩展等业态;

②个性化消费需求强烈,62% 的 Z 世代表示 “愿意为定制化商品支付溢价”(如 D2Y 的定制卫衣复购率达 30%);

③线上线下融合需求突出,78% 的 Z 世代习惯 “线上种草 + 线下体验”(如通过抖音了解首店信息后到店消费)。

对比项目现状:当前项目 Z 世代客群占比仅 45%,且体验业态以传统亲子、电玩为主,缺乏符合 Z 世代偏好的 “社交化、定制化” 体验,存在明显市场空白。

商圈竞争:“三足鼎立” 格局下差异化是关键

大连核心商业已形成 “青泥洼 - 西安路 - 华南” 三足鼎立格局,各商圈定位差异显著,直接分流中央大道 QQpark 的核心客群:

商圈

代表项目

核心定位

体验业态占比

首店品牌占比

2024 年坪效(万元 /㎡/ 年)

核心客群

青泥洼商圈

恒隆广场

高端精品商业

30%

30%

2.8

高净值客群

华南商圈

华南万象汇

家庭 + 年轻体验中心

35%

20%

2.2

家庭客群 + 年轻客群

西安路商圈

中央大道 QQpark

文旅商综合购物

25%

5%

1.2

大众客群 + 文旅客群

由表可见,项目当前处于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位置:既缺乏恒隆广场的高端品牌吸引力,也没有万象汇的体验业态聚合度,导致 2024 年客流转化率仅 22%(万象汇达 35%),需通过差异化定位破局。

文旅机遇:1.2 亿游客背后的商业消费潜力

大连文旅局预测,2025 年全市接待游客量将突破 1.2 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占比达 45% (约 5400 万人次),该客群具备三大消费特征:

①人均商业消费达 860 元(高于本地客群 520 元),偏好 “在地特色餐饮 + 文创伴手礼”;

②停留时间集中在 2-3 天,有充足时间参与商业体验活动;

③获取商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为 “文旅攻略平台(如马蜂窝)+ 本地推荐”。

项目优势:位于西安路商圈核心,紧邻地铁 2 号线西安路站(日均客流量 5.8 万人次),且拥有 “东北最长 LED 天幕” 这一网红打卡点,2024 年文旅客群占比已达 25%,但人均商业消费仅 480 元(低于全市文旅客群平均水平),说明项目对文旅客群的消费挖掘仍不充分。

(三)项目核心概况与现存基础

1. 项目基础数据与核心资源

中央大道 QQpark 位于大连沙河口区西安路商圈核心地段(东至西安路、南至兴工街),是东北罕见的超大体量商业综合体,具体数据如下:

硬件规模:总建筑面积 40 万㎡,其中商业面积 32 万㎡(地上 6 层 + 地下 2 层),配套 8 万㎡停车场(可容纳 2000 辆车位);

品牌现状:现有入驻品牌约 300 个,涵盖零售(52%)、餐饮(23%)、体验(25%)三大类,其中连锁品牌占比 65%,本地特色品牌占比 35%;

客流与坪效:2024 年日均客流 8.2 万人次(平日 7.1 万人次、周末 15.3 万人次),峰值客流 21 万人次(2024 年国庆);资产坪效 1.2 万元 /㎡/ 年,低于大连核心商业体平均水平(1.8 万元 /㎡/ 年)15%;

核心资源:

①“东北最长室内 LED 天幕”(长度 180 米、宽度 30 米,日均播放 8 小时光影内容);

②5 万㎡会展场地(可承接 5000 人规模展会,2024 年举办活动 42 场);

③“QQpark” 主题 IP(已注册商标,在大连年轻客群中认知度达 38%)。

2. 现存核心问题(对标行业基准)

结合大连核心商业体平均水平,项目当前存在三大核心问题,直接制约资产价值释放:

业态结构失衡:零售业态占比 52%(行业平均 38%),且以传统服饰(28%)、数码产品(12%)为主,其中地下 2 层数码区坪效仅 0.8 万元 /㎡/ 年(低于项目平均水平 33%);体验业态占比 25%(行业平均 35%),且分散在各楼层(如亲子在 3 层、文创在 4 层、娱乐在 5 层),未形成聚合效应;

空间利用率低:部分楼层空置率达 12%(行业平均 5%),集中在地下 2 层(数码区空置 15 家店铺)、地上 5 层(会展闲置区域约 2000㎡);核心动线混乱,如地上 3-4 层 “回字形动线” 导致消费者找店时间平均达 8 分钟(行业优质项目≤3 分钟);

运营数字化滞后:无统一智慧运营平台,客流统计依赖人工计数(误差率达 15%);会员体系仅停留在 “积分兑换” 层面(会员总数 8.5 万人,复购率 35%,行业优质项目达 55%);缺乏客群数据分析能力,无法实现 “精准营销 + 品牌匹配”。

(四)项目发展历程与云阿云介入背景及角色定位

1. 项目发展历程(关键节点梳理)

中央大道 QQpark 的发展历程可分为 “建设启动 - 开业运营 - 初步升级 - 瓶颈突破” 四个阶段,其运营痛点的演变直接推动了与北京云阿云的合作:

阶段 1:建设启动期(2012-2016 年)

2012 年,大连永嘉集团(本地知名房企,主营地产开发与商业投资)斥资 60 亿元启动项目,定位 “东北首个文旅商综合体”,核心目标是填补西安路商圈超大体量商业的空白;2014 年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同步启动首轮招商(以传统零售、大众餐饮为主);2016 年确定 “QQpark” 主题 IP,计划通过年轻化定位吸引家庭与年轻客群。

阶段 2:开业运营期(2017-2018 年)

2017 年 10 月 1 日正式开业,首日客流突破 25 万人次,引入品牌 280 家(含海底捞、博纳影城等主力店),凭借 “LED 天幕 + 大体量” 迅速成为大连商业网红项目;2018 年实现日均客流 10 万人次,但问题逐渐显现 —— 零售业态占比过高导致 “周末火爆、平日冷清”,坪效仅 1.0 万元 /㎡/ 年,低于预期 15%。

阶段 3:初步升级期(2019-2022 年)

2019 年永嘉集团启动首轮运营升级,核心动作包括:

①调整 15% 的低效零售品牌,引入 D2Y、元创星作文创品牌;

②打造 10 大主题街区(如 “歹” 文化食街);

③尝试文旅联动(与本地旅行社合作推出 “商业 + 观光” 线路)。但受 2020-2022 年疫情影响,升级效果未达预期,2022 年坪效仅 1.1 万元 /㎡/ 年,空置率升至 12%。

阶段 4:瓶颈突破期(2023 年至今)

2023 年大连文旅市场复苏后,项目虽客流回升至 8 万人次 / 日,但资产增值仍乏力 —— 核心瓶颈在于永嘉集团 “地产开发基因” 下的运营能力短板:

①缺乏全球品牌资源,首店引入能力不足;

②无数字化运营工具,无法精准匹配客群需求;

③超大体量商业操盘经验有限,场景创新与资产提升策略滞后。在此背景下,永嘉集团开始寻求外部专业运营商合作,最终于 2023 年 12 月与北京云阿云达成战略合作。

2. 北京云阿云介入背景与核心角色定位

北京云阿云的介入,本质是 “专业运营商补位开发商运营短板”,其合作逻辑基于 “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具体角色定位可分为 “招商赋能者、运营管理者、资产提升者” 三大维度:

2.1介入背景:解决永嘉集团三大核心痛点

痛点 1:品牌资源短缺,首店引入难

永嘉集团的品牌资源以本地及区域连锁品牌为主,2023 年尝试引入区域首店品牌 10 家,仅成功 3 家(成功率 30%);而北京云阿云拥有全球 2000 + 品牌资源库,其中首店品牌 300+(如东南亚餐饮品牌 “芽庄小馆”、国际潮牌 “ADER ERROR”),2023 年协助其他城市项目引入首店品牌成功率达 85%,可直接补位项目 “品牌层级低” 的短板。

痛点 2:运营数字化空白,精准度不足

永嘉集团此前无专业运营算法团队,客群分析依赖人工调研(周期长、误差大);北京云阿云拥有自主研发的 “商业运营超算系统”,可通过 AI 算法实现三大功能:

①客流实时分析(精度达 98%);

②客群画像标签化(细分 20 + 客群类型);

③营销活动效果预测(准确率达 80%),可解决项目 “运营盲目性” 问题。

痛点 3:资产提升经验不足,坪效增长慢

永嘉集团过往聚焦 “商业开业招商”,缺乏 “开业后资产持续增值” 的操盘经验,项目 2017-2023 年坪效年均增长仅 2.8%;北京云阿云拥有 15 年超大体量商业资产运营经验,其操盘的成都某商业项目(35 万㎡)实现坪效年均增长 12%,可提供 “业态优化 - 空间重构 - 租金定价” 全链路资产提升方案。

2.2核心角色定位:“三驾马车” 驱动项目升级

角色 1:招商赋能者 —— 从 “填空式招商” 到 “精准化选商”

依托品牌资源库与算法能力,制定 “首店 + 在地 + 场景” 三维招商策略:

①首店引入:2024 年已协助项目引入 “芽庄小馆(辽宁首店)”“笑果工厂脱口秀(大连首店)” 等 5 家首店品牌,首店占比从 5% 提升至 7%;

②在地孵化:联合大连非遗中心,孵化 “大连贝雕文创店”“老码头海鲜坊” 等 3 家本地特色品牌;

③场景绑定:针对 “LED 天幕” 场景,引入 “轻食咖啡 + 网红打卡” 品牌(如 Manner 咖啡快闪店),提升场景消费转化。

角色 2:运营管理者 —— 从 “基础运维” 到 “数字化精细运营”

主导搭建 “中央大道智慧运营平台”,落地三大核心动作:

①客流管理:部署 200 个 AI 摄像头,实时监控各楼层客流密度,2024 年通过动态调整扶梯方向,使高峰时段客流通行效率提升 25%;

②会员运营:升级会员体系为 “四级分层”(普通 - 银卡 - 金卡 - 黑金),通过算法推送个性化权益,2024 年会员复购率从 35% 提升至 42%;

③活动策划:2024 年策划 “天幕光影季”“青年潮玩展” 等 12 场主题活动,场均带动客流增长 30%。

角色 3:资产提升者 —— 从 “租金收益” 到 “全周期资产增值”

“坪效提升 + 资产估值增长” 为目标,制定短中长期策略:

①短期(2024-2025 年):淘汰地下 2 层 15 家低效数码品牌,改造为 “大连港记忆主题街区”,预计该区域坪效从 0.8 万元提升至 1.8 万元 /㎡/ 年;

②中期(2026-2027 年):推动项目资产证券化前期准备,联合第三方估值机构,目标将资产估值从 2024 年 80 亿元提升至 100 亿元;

③长期(2028 年后):输出 “中央大道运营模式”,为其他城市商业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实现 “项目运营 - 品牌输出” 的资产增值闭环。

二、项目深度诊断与 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不可复制性资源与价值挖掘

1. 规模体量优势:超大体量的 “复合功能护城河”

量化分析:商业面积 40 万㎡,是周边竞品的 2-3 倍(罗斯福广场 12 万㎡、凯德和平广场 15 万㎡),可承载 “商业 + 文旅 + 会展” 三重功能:

①会展功能:5 万㎡会展场地 2024 年承接 “大连文创博览会”“东北潮玩展” 等 42 场活动,带动非周末客流增长 35%;

②文旅功能:“东北最长室内 LED 天幕”(180m×30m)2024 年吸引打卡客流 200 万人次,短视频播放量 1.2 亿次;

③商业功能:300 个入驻品牌覆盖 “大众消费 + 中高端体验”,2024 年会员消费占比 35%(2019 年 15%)。

案例对标:参考上海环球港(32 万㎡)“从大而全到精而专” 转型路径 —— 通过聚焦 “文旅 + 体验”,年销售额从 20 亿增至 60 亿,客群停留时长从 2.5 小时延长至 4 小时;中央大道可依托更大体量,打造 “一层一主题” 布局(地下 2 层文旅、3-4 层青年体验、5 层会展),避免小体量项目的单一客群局限。

落地措施:联合大连文旅局在 1 层设立 “商业文旅集散中心”,提供旅游咨询、景点联票预订、行李寄存服务,2025 年目标承接文旅客流占比从 25% 提升至 35%,文旅相关消费占比从 18% 提升至 28%。

2. 主题运营优势:IP 与街区的 “流量聚合效应”

主题街区成效:现有 15 大主题街区 2024 年核心数据:

①黑科技电子街:引入 VR/AR 体验馆、电竞馆,月均客流 30 万 +,坪效 1.5 万元 /㎡/ 年(高于项目平均 25%);

②大道书城:“图书 + 文创 + 咖啡” 复合模式,客单价 68 元(纯书店客单价 35 元),复购率 45%;

③倍客优精潮市集:本土设计师品牌占比 80%,复购率 68%,年轻客群(18-35 岁)占比 72%。

IP 与景区进展:

①“QQpark” IP:已注册商标,2024 年推出 “非遗联名文创”(贝雕挂件、剪纸手账)销售 5 万件,高校设计大赛吸引 2000 人参与,18-35 岁客群认知度 38%(大连商业 IP 平均 23%);

②4A 景区创建:2024 年通过市级测评,计划 2025 年完成省级验收,参考成都远洋太古里 “景区 + 商业” 模式(年接待游客 3000 万),目标景区挂牌后客流增长 20%,客群停留时长延长至 3.8 小时。

提升方向:①天幕内容升级:推出 “大连文化主题系列”(《老港故事》《海滨四季》),每周五、六举办 “沉浸式观影活动”,搭配地面互动投影(海浪、星光效果),目标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 30%;②IP 快闪联动:在狮子广场(5000㎡)引入 “QQpark× 泡泡玛特”“QQpark× 非遗” 快闪店,每月更新主题,目标快闪店坪效达 2.0 万元 /㎡/ 年。

3. 运营数据验证:商业模式的 “可持续性基础”

关键指标提升 2019-2023 年运营期间):

①会员体系:会员数从 5 万增至 25 万,会员消费占比从 15% 升至 35%,高净值会员(年消费>5 万)占比从 1% 升至 3%;

②营销活动:年均举办大型活动 48 场(如跨年灯光节、春日花展),带动客流增长 38.7%,活动期间销售额提升 25%;

③品牌调整:引入区域首店 42 个(如海底捞、博纳影城),推动销售额从 8 亿增至 12 亿(年均增长 11%)。

云阿云赋能增量:2024 年新增措施成效:

①智慧客流:200 个 AI 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3-4 层客流通行效率提升 25%;

②精准营销:基于 20 + 客群标签推送优惠券,核销率 38%;

③首店引流:5 家首店年均贡献客流 120 万人次,首店周边品牌销售额增长 18%。

(二)劣势(Weaknesses):运营短板与改进路径

1. 空间利用失衡:冷区热区的 “价值剪刀差”

量化诊断:

①客流分布:1F-2F 日均客流占比 65%(坪效 1.8 万元),3F-4F 占比 25%(坪效 1.0 万元),5F 及地下 2 层占比 10%(坪效 0.8 万元);

②空置情况:非核心动线(5 层会展闲置区、地下 2 层角落)空置率 12%(行业平均 5%),地下 2 层租金仅 1.8 元 /㎡/ 天(1F 达 5 元),空间价值损耗超 60%;

③动线问题:3-4 层 “回字形动线” 导致找店平均时间 8 分钟(行业优质项目≤3 分钟),2024 年客群满意度仅 58%(1F 满意度 82%)。

案例对标差距:成都 IFS 通过 “垂直动线优化”(增设直达电梯 + 主题引导),高楼层客流占比从 15% 提升至 30%;上海 TX 淮海通过 “冷区场景化改造”(艺术展 + 快闪店),空置率从 10% 降至 3%。

优化方案:

①动线简化:在 3-4 层增设 LED 主题指引牌、网红打卡地标,将找店时间缩短至 3 分钟内;新增 2 部地下 2 层 - 1F 直达电梯,电梯口设置 “文旅街区” 指引海报,2025 年目标地下 2 层客流占比提升至 15%;

②冷区激活:5 层 2000㎡闲置区改造为 “青年策展空间”,年举办活动 60 场(如文创展、品牌发布会),目标坪效从 0.5 万元提升至 1.2 万元;地下 2 层角落改造为 “非遗展示区”,引入贝雕、剪纸手作品牌,空间利用率提升至 85%。

2. 业态配置失衡:体验与零售的 “结构错配”

数据化问题:

①当前配比:零售 52%(传统服饰 28%、数码 12%)、餐饮 23%、体验 25%(亲子 8%、文创 7%、娱乐 10%),而大连核心商业体平均配比为零售 38%、餐饮 28%、体验 34%;

②低效业态:传统服饰 2024 年销售额同比下降 12%(坪效 0.9 万元),数码品牌闭店 5 家(空置率从 8% 升至 12%);

③体验缺口:缺乏沉浸式娱乐(如脱口秀、剧本杀)、亲子互动(如奈尔宝类型场馆),体验客群跨楼层流动率仅 12%(万象汇达 35%)。

案例对标:华南万象汇通过 “体验集群化”(2-3 层集中亲子、潮玩),体验客群停留时长从 2.5 小时延长至 4 小时,体验业态坪效达 2.2 万元(项目当前 1.5 万元)。

调整措施:

①低效零售淘汰:2025 年 Q1 淘汰地下 2 层全部数码品牌、地上 4 层 50% 传统服饰品牌,腾出 5000㎡空间;

②体验业态补充:引入 “笑果工厂脱口秀(大连首店)”“泡泡玛特旗舰店”“亲子文创工坊”(非遗手作课),2025 年目标体验业态占比提升至 35%;

③餐饮优化:增加 “网红轻食”“大连特色海鲜体验店”,餐饮占比提升至 30%,客单价从 58 元提升至 75 元。

3. 数字化与品牌短板:精准运营的 “能力瓶颈”

数字化滞后:

①无统一平台:客流统计依赖人工(误差 15%),高峰时段 1F 拥挤(2.5 人 /㎡)、地下 2 层冷清(0.5 人 /㎡);

②会员初级:8.5 万会员仅 “积分兑换” 权益(兑换率 12%),高净值会员占比 3%(恒隆广场 15%);

③数据断层:“客流 - 消费 - 会员” 数据未打通,2024 年线下活动目标客群(18-35 岁)触达率仅 45%(云阿云成都项目 70%)。

品牌结构问题:

①层级分布:国际一线品牌 8%、国内知名 25%、本土中小 67%(恒隆广场国际品牌 40%);

②协同缺失:各品牌客群重叠度低(仅 15%),营销活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主题(如节日联动)。

升级路径:

①智慧平台搭建:2025 年 Q3 前完成 “中央大道智慧运营平台” 二期,新增客流热力图、会员标签化、品牌数据看板,目标客流统计精度 98%,高峰通行效率提升 30%;

②会员分层运营:推出 “普通 - 银卡 - 金卡 - 黑金” 四级体系,黑金会员享 “首店优先体验”“天幕 VIP”,2025 年高净值会员占比提升至 8%,复购率 50%;

③品牌协同:建立 “品牌联盟”,开展季度联合营销(如 “青年文化节” 品牌联动),目标品牌客群重叠度提升至 30%。

(三)机会(Opportunities):外部红利与落地策略

1. 文旅复苏红利:双流量承接的 “增长窗口”

市场机遇:大连文旅局预测 2025 年接待游客 1.2 亿人次(过夜客 5400 万,占 45%),文旅客群人均商业消费 860 元(本地客 520 元);项目 “LED 天幕” 是大连商业网红打卡点(文旅客群打卡占比 62%),但当前文旅客群消费仅 480 元(低于平均 35%)。

落地措施

①文旅服务升级:1 层设立 “文旅集散中心”,联合旅行社推出 “天幕打卡 + 星海广场”“街区体验 + 老虎滩” 联票,2025 年目标联票销售 10 万张,文旅客流占比 35%;

②主题街区打造:地下 2 层 “大连港记忆街区” 融入老港装饰、海鲜文化展、非遗体验,联合大连博物馆设置 “移动展区”(季度更新),目标街区客流占比 20%,消费转化 25%;

③文创衍生:开发 “QQpark× 大连文旅” 周边(如天幕光影手账、老港插画丝巾),目标年销售 8 万件,文创收入增长 50%。

2. Z 世代消费与夜经济:年轻客群的 “需求匹配”

客群机遇:大连 18-35 岁人口占比 38%,2024 年消费贡献 35%,特征:

①体验支出 40%(高于整体 22%);

②62% 愿为定制付溢价(D2Y 复购率 30%);③78% 社交分享打卡。大连 2025 年推动 “夜经济” 政策,目标夜间消费占比从 15% 提升至 30%。

落地措施:

①Z 世代业态引入:2025 年引入 “脱口秀剧场”“潮玩集合店”“电竞体验馆”,目标 Z 世代客群占比 55%;

②夜经济场景:长兴里小吃街延长至 24 点,增设 “夜间天幕秀”“街头演艺”,开发 “夜间主题游览路线”(1F - 地下 2 层),2025 年夜间消费占比 30%;

③社交运营:举办 “QQpark 潮玩嘉年华”“青年文创市集”,设置 “打卡集章换周边”,目标 Z 世代社交分享率 80%,复购率 45%。

3. 政策与数字技术: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政策机遇:大连 2025 年《商业综合体升级政策》:

①首店补贴(城市 50 万 / 家、区域 20 万);

②特色街区补贴(市级最高 500 万);③数字化补贴(智慧平台 30%,最高 200 万)。

数字技术应用:

①智慧运营:部署 AI 客流分析、智能导购机器人、无人零售,2025 年运营效率提升 20%,人力成本降 15%;

②线上线下融合:搭建 “项目小程序”,实现 “线上预约 - 线下体验 - 分享兑换” 闭环(如预约天幕观影领礼包),2025 年线上引流占比 30%。

政策申报:成立专项小组,2025 年 Q1 准备首店 / 数字化补贴材料,Q2 申报,Q3 争取 800 万补贴(首店 350 万 + 街区 300 万 + 数字化 150 万),占升级投入(2000 万)40%;对接文旅局将 “港记忆街区” 纳入 “文旅推荐打卡点”。

(四)威胁(Threats):风险应对与竞争壁垒

1. 竞品挤压:差异化破局的 “竞争策略”

竞品动态:

①恒隆广场:高端定位(国际品牌 40%),2024 年引入 LV 快闪,分流项目 30% 高净值客;

②华南万象汇:家庭 + 年轻(体验 35%),引入奈尔宝,分流 25% 家庭客;

③罗斯福:社区便民(复购 50%),分流平日基础客。

应对策略:

①避开高端红海:聚焦 “文旅 + 青年体验”,打造大连独有的 “商业文旅地标”,2025 年文旅客群占比 35%,填补市场空白;

②对抗家庭分流:3-4 层新增 “亲子文创工坊”,联合学校开展 “非遗亲子课”,目标家庭客复购率 45%;

③稳固社区客:地下 1 层增设 “盒马奥莱”“便民维修”“社区书房”,本地客复购率 50%(罗斯福水平)。

2. 线上冲击与租约压力:风险防控的 “双重保障”

线上冲击应对:2024 年大连线上零售渗透率 32%(服饰 45%、数码 60%、快消 55%),措施:

①淘汰低效零售,引入 “体验型零售”(泡泡玛特、ADER ERROR,线上种草线下消费 75%),2025 年体验型零售占比 20%;

②快消区增设体验装置(美妆试用、服饰定制),将客流转化率从 18% 提升至 28%;

③线上线下融合:通过 “项目小程序” 实现 “预约体验 - 到店核销 - 社交分享 - 积分兑换” 闭环,2025 年目标线上引流带动线下消费增长 30%,抵消线上零售冲击。

租约压力应对2025 年底 30% 品牌(90 家)租约到期,其中 40%(36 家)为低效品牌(坪效<1.0 万元),若处理不当将面临 “空置率升至 24%+ 年租金损失 2800 万” 风险。参考北京 SKP“提前招商 + 坪效分成” 模式(2023 年租约到期高峰空置率仅 3%),项目措施:

①提前评估:2025 年 Q1 完成 90 家品牌 “续约 / 淘汰 / 升级” 评估,建立 “品牌优先级名单”(首店>高坪效>社区便民);

②无缝招商:对 36 家淘汰品牌,提前 3 个月启动新品牌对接,2025 年 Q3 前完成签约,确保 “零空置”;

③租金创新:对续约品牌采用 “70% 基础租金 + 10% 超坪效分成”(坪效超 1.5 万元触发分成),激励品牌提升业绩;对首店 / 高坪效品牌(>2.0 万元)给予 “前 6 个月租金减半”,但要求签约年限≥3 年,降低流失风险;

④资产保障:通过业态优化将整体坪效从 1.2 万元提升至 1.6 万元,即使部分品牌租金下调,2025 年目标租金收入仍增长 5%(约 1200 万元)。

3. 消费信心波动:弹性应对与风险预警

市场风险:2024 年大连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季度波动幅度达 15%,中低端消费客群对价格敏感度提升(30% 客群优先选择 “促销活动”),若缺乏弹性策略,可能导致客流与客单价双降。

应对措施:

①价格体系优化:推出 “会员日专属折扣”“消费满额赠礼”“亲子套票优惠” 等分层促销,覆盖 “高净值客(品质优先)” 与 “大众客(性价比优先)”,目标促销期间客流增长 20%,客单价稳定;

②产品线调整:联合品牌开发 “高性价比支线”(如非遗文创平价手作、餐饮单人套餐),目标平价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30%,吸引价格敏感客群;

③会员权益强化:黑金会员享 “消费保障(7 天无理由退换)”“专属导购”,银卡 / 金卡会员享 “积分加倍”“免费停车”,目标会员流失率降低至 5%(行业平均 8%)。

风险预警机制

①建立 “消费信心监测体系”,每月分析客流、客单价、促销转化率数据,若连续 2 个月指标下滑超 10%,启动应急预案;

②设立 “风险资金池”(占年度运营预算 5%),用于临时促销、品牌扶持,避免现金流压力。

(五)SWOT 交叉分析矩阵与战略选择

基于项目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威胁” 的深度诊断,结合北京云阿云资源赋能,构建交叉战略矩阵,明确优先级策略与量化目标:

1. SO 战略(优势 + 机会):放大资源红利

规模体量 + 文旅复苏:依托 40 万㎡超大体量与 “文旅集散中心”,打造 “大连商业文旅必到打卡地”。具体措施:

①开发 “天幕观光 + 街区体验 + 会展参观” 一日游路线,联合文旅局纳入 “大连精品旅游线路”;

②在项目 5 层会展区设立 “大连文旅特产展销中心”,集中本地海鲜、非遗文创等产品。

目标:2025 年文旅相关消费占比提升至 28%,文旅客群人均消费从 480 元增至 600 元。

主题运营 + Z 世代 / 夜经济:结合 “QQpark” IP 与夜经济政策,延伸主题街区夜间价值。具体措施:

①打造 “夜光主题街区”(地下 2 层港记忆街区加装灯光装置,天幕推出 “夜间星空秀”);

②引入 24 小时营业业态(24 小时书店、24 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举办 “夜间潮玩市集”“露天电影”。

目标2025 年夜间消费占比从 15% 提升至 30%,Z 世代夜间客群占比达 60%。

2. WO 战略(劣势 + 机会):借力机会补短板

空间 / 业态劣势 + 数字技术: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冷区价值与业态体验。具体措施:

①部署 AR 导航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实时动线指引,推送冷区业态优惠);

②在 3-4 层体验区设置 “智能互动装置”(如天幕光影拍照打卡机、非遗手作 AI 教学屏)。

目标:2025 年高楼层客流占比从 25% 提升至 40%,体验业态坪效从 1.5 万元提升至 2.0 万元。

数字化滞后 + 政策支持:依托政府数字化补贴,加速智慧平台建设。具体措施:

①申请 150 万元补贴用于 “中央大道智慧运营平台” 二期,新增 “会员标签化管理”“品牌数据共享” 功能;

②部署智能导购机器人(10 台)、无人零售柜(20 个),覆盖冷区与高楼层。

目标:2025 年运营效率提升 20%,人力成本降低 15%,会员优惠券核销率从 38% 提升至 50%。

3. ST 战略(优势 + 威胁):强化竞争壁垒

品牌资源 + 竞品挤压:借助北京云阿云首店资源,构建 “差异化品牌矩阵”。具体措施:

①2025 年引入 10 家区域首店、3 家城市首店(聚焦 Z 世代偏好的潮玩、脱口秀、沉浸式娱乐),形成 “首店集群效应”;

②建立 “首店专属营销机制”(首店开业期间,会员消费满额赠 IP 周边)。

目标:2025 年首店贡献客流占比达 15%,首店周边品牌销售额增长 20%,与恒隆、万象汇形成品牌差异化。

4A 景区创建 + 线上冲击:利用景区资质强化线下不可替代性。具体措施:

①开发 “景区专属体验项目”(如非遗手作体验课、天幕沉浸式观影,需购票参与);

②在景区内设置 “打卡集章点”,集齐印章可兑换线下消费优惠券,引导线上种草客群到店。

目标:2025 年体验项目收入占比提升至 12%,线上种草带动线下消费增长 30%。

4. WT 战略(劣势 + 威胁):防控风险稳基础

业态 / 租约压力 + 消费波动:优化资产配置,增强抗风险能力。具体措施:

①建立 “资产效率评估体系”,每月分析各楼层、各业态坪效,低效业态及时调整(如坪效<1.0 万元的品牌启动替换流程);

②与核心品牌(如海底捞、博纳影城)签订 “弹性租约”(基础租金 + 销售额分成,消费下行期降低基础租金,保障品牌留存)。

目标:2025 年资产周转率提升 20%,核心品牌留存率达 95%。

品牌协同缺失 + 竞品分流:强化品牌联盟,提升客户黏性。具体措施:

①成立 “中央大道品牌联盟”,每季度开展联合营销(如 “青年文化节”“非遗文化周”,联盟品牌同步推出优惠);

②推出 “联盟消费一卡通”(会员在联盟品牌消费可累计积分,兑换跨品牌权益)。

目标:2025 年品牌联盟覆盖 80% 入驻品牌,会员跨品牌消费率提升至 35%,客户黏性提升 25%。

(六)具体实施路径与时间表

1. 第一阶段(2025 年 Q1-Q2):基础优化与风险防控(优先级★★★)

核心目标:激活冷区、启动首店招商、防控租约风险

关键任务:

① 完成 3-4 层动线优化(增设 LED 指引牌、网红打卡点),新增 2 部地下 2 层 - 1F 直达电梯;

② 启动 90 家到期品牌评估,确定 36 家低效品牌淘汰名单,完成 10 家新品牌(含 3 家首店)招商签约;

③ 搭建 “中央大道智慧运营平台” 一期(实现客流实时监控、基础会员管理);

④ 成立政策申报专项小组,完成首店补贴(350 万)、数字化补贴(150 万)材料准备并提交。

阶段成果:冷区客流占比提升至 15%,首店签约 3 家,智慧平台一期上线,补贴材料提交审核。

2. 第二阶段(2025 年 Q3-Q4):业态升级与品牌焕新(优先级★★★)

核心目标:完成体验业态补充、落地文旅场景、启动夜经济改造

关键任务:

① 淘汰地下 2 层全部数码品牌、地上 4 层 50% 传统服饰品牌,引入 “笑果工厂脱口秀”“泡泡玛特旗舰店” 等体验业态,体验业态占比提升至 35%;

② 完成地下 2 层 “大连港记忆街区” 改造(融入老港装饰、非遗体验区),1 层 “文旅集散中心” 正式运营;

③ 启动夜经济改造(长兴里小吃街延长至 24 点,天幕推出 “夜间星空秀”);

④ 智慧平台二期上线(新增会员标签化、品牌数据看板),部署智能导购机器人(10 台)。

阶段成果:体验业态坪效提升至 2.0 万元,文旅集散中心接待游客 5 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 25%。

3. 第三阶段(2026 年 Q1-Q2):价值提升与品牌落地(优先级★★)

核心目标:4A 景区挂牌、资产增值、首店集群成型

关键任务:

① 完成 4A 景区省级验收并正式挂牌,推出 “景区专属体验项目”(非遗手作课、天幕观影);

② 完成剩余 7 家首店招商,首店占比提升至 15%,形成 “首店集群”;

③ 启动资产证券化前期准备(聘请专业机构评估资产价值,制定发行方案);

④ 品牌联盟正式运营,推出 “联盟消费一卡通”,会员跨品牌消费率提升至 35%。

阶段成果:4A 景区挂牌后客流增长 20%,首店贡献客流 15%,资产价值评估完成,会员复购率提升至 50%。

4. 第四阶段(2026 年 Q3-Q4):战略深化与长期运营(优先级★★)

核心目标:巩固文旅优势、实现资产增值、成为区域标杆

关键任务:

① 深化 “文旅 + 商业” 融合(与更多旅行社合作,将项目纳入全国旅游线路);

② 落地资产证券化方案,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

③ 评估项目整体运营成效,优化战略(如调整低效业态、新增热门体验项目);

④ 发布 “中央大道 QQpark 品牌白皮书”,打造东北亚文商旅融合标杆。

阶段成果:文旅消费占比提升至 30%,资产价值提升 50%,年销售额突破 15 亿元,成为大连商业文旅名片。

(七)总结与预期成效

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 项目依托 “40 万㎡超大体量 + 文旅 IP + 云阿云资源赋能”,通过系统性的 SWOT 战略落地,有望在 2026 年底实现以下核心目标:

经营指标:年销售额从 12 亿元突破 15 亿元,坪效从 1.2 万元提升至 1.6 万元,会员复购率从 42% 提升至 50%;

客群结构:文旅客群占比从 25% 提升至 35%,Z 世代客群占比从 45% 提升至 55%,高净值会员占比从 3% 提升至 8%;

资产价值:项目资产价值提升 50%,空置率从 12% 降至 5%(行业平均水平),租金收入年增长 5%;

品牌影响力:4A 景区正式挂牌,首店品牌达 18 家,成为东北亚地区 “文商旅创融合” 的标杆项目,带动西安路商圈整体商业价值提升 20%。

项目成功的核心在于: “不可复制的规模与文旅资源” 为基础,以 “数字技术与首店资源” 为抓手,精准匹配 Z 世代与文旅客群需求,同时通过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在竞争与消费波动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大连核心商圈竞争格局与项目占位

1. 城市商圈整体态势

大连商业已形成 “三足鼎立 + 区域补充” 的格局,核心商圈聚焦 “青泥洼 - 西安路 - 华南” 三大板块2024 年三大商圈商业总规模达 180 万㎡,贡献全市商业销售额的 65%,各商圈定位差异显著:

青泥洼商圈:大连传统高端商业核心,聚集恒隆广场、大连商场等项目,2024 年日均客流 22 万人次,客群以 “高净值人群 + 外地游客” 为主,客单价超 800 元,国际品牌占比达 30%(全市最高),是大连商业 “高端价值标杆”。

西安路商圈:城市级综合商业带,涵盖中央大道 QQpark、罗斯福广场、凯德和平广场等项目,2024 年日均客流 18 万人次,客群以 “年轻家庭 + 本地居民” 为主,客单价 450 元,兼具 “大众消费 + 体验创新” 属性,是大连商业 “流量枢纽”。

华南商圈:新兴家庭型商圈,以华南万象汇为核心,辐射甘井子区 30 万常住人口,2024 年日均客流 15 万人次,客群 70% 为 “亲子家庭”,客单价 380 元,凭借 “体验业态 + 社区便民” 成为大连 “家庭消费首选地”。

2. 中央大道 QQpark 商圈占位

项目位于西安路商圈核心,但在 “三大商圈竞争” 中面临双重挤压:

向上竞争:青泥洼商圈恒隆广场通过高端品牌首店(如 LV 快闪、蒂芙尼大连首店)分流项目 30% 高净值客群,2024 年恒隆高净值会员(年消费>20 万)达 5000 人,而项目仅 800 人;

向下竞争:华南万象汇凭借亲子体验(如奈尔宝大连首店)分流 25% 年轻家庭客群,2024 年万象汇亲子客群停留时长 4 小时,项目仅 2.5 小时;罗斯福广场依托 “地铁直达 + 社区联动” 分流 35% 本地基础客群,复购率 50%(项目 35%);

自身短板:在西安路商圈内部,项目虽体量最大(40 万㎡),但坪效(1.2 万元)仅为罗斯福广场(1.5 万元)的 80%,客流转化率(22%)低于凯德和平广场(28%),未能充分发挥 “规模优势”。

(二)核心竞品选取与维度深度对比

基于大连商圈格局,选取 “恒隆广场(青泥洼高端代表)、华南万象汇(新兴家庭代表)、罗斯福广场(西安路大众代表)” 为核心竞品,从 “定位、业态、客群、运营、资产” 五大维度补充细节对比:

对比维度

大连恒隆广场

华南万象汇

罗斯福广场

中央大道 QQpark(现状)

定位方向

高端精品商业,辐射大连及东北高净值客群

家庭 + 年轻时尚体验中心,聚焦甘井子区亲子家庭与 Z 世代

大众时尚生活广场,服务西安路周边 3 公里社区居民

文旅商综合购物中心(雏形),定位模糊,兼顾大众与文旅客群

核心业态占比

国际奢侈品牌 25%(LV、Gucci 等)、高端餐饮 20%(王品、鼎泰丰)、精品零售 40%

亲子体验 20%(奈尔宝、卡通尼)、潮牌零售 30%(UR、太平鸟)、特色餐饮 25%

传统服饰 35%(优衣库、ZARA)、大众餐饮 30%(麦当劳、呷哺呷哺)、生活服务 15%

传统零售 52%(运动品牌、大众服饰)、餐饮 23%(家常菜、快餐)、体验 25%(文创、影院,分散布局)

客群画像

30-50 岁高净值人群(占比 60%),家庭月收入>5 万,客单价 1200 元

25-40 岁亲子家庭(占比 50%)、18-30 岁 Z 世代(占比 30%),客单价 650 元

20-45 岁本地居民(占比 80%),家庭月收入 1-3 万,客单价 350 元

25-50 岁本地大众(占比 60%)、18-35 岁年轻客(占比 25%)、游客(占比 15%),客单价 480 元

运营亮点

1. 智慧停车:预约车位 + 无感支付,停车满意度 92%2. VIP 服务:专属导购 + 生日礼遇 + 奢侈品养护,VIP 复购率 60%3. 首店运营:年均引入 5-8 家国际品牌首店,首店引流占比 25%

1. 数字化运营:万象生活 APP 会员 20 万,优惠券核销率 45%2. 主题活动:年均 40 场亲子活动(如 “六一童话节”),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30%3. 业态联动:亲子体验区与餐饮区动线衔接,跨区消费率 40%

1. 交通优势:地铁 1 号线直达,地铁客流占比 45%2. 社区联动:与周边 10 个社区合作 “便民服务日”,社区客复购率 50%3. 促销高频:每月 “会员日”,促销期间销售额增长 25%

1. 天幕景观:年均 20 场光影秀,打卡客流占比 30%2. 文创业态:大道书城 + 倍客优市集,文创消费占比 8%3. 会展功能:5 万㎡场地年办 42 场活动,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15%

资产表现(2024)

坪效 2.8 万元 /㎡/ 年,租金涨幅 8%,空置率 3%,品牌留存率 95%

坪效 2.2 万元 /㎡/ 年,租金涨幅 6%,空置率 5%,品牌留存率 90%

坪效 1.5 万元 /㎡/ 年,租金涨幅 3%,空置率 8%,品牌留存率 85%

坪效 1.2 万元 /㎡/ 年,租金涨幅 2%,空置率 12%,品牌留存率 80%

(三)竞品核心优势与项目差距深度拆解

1. 大连恒隆广场:高端赛道的 “品牌 + 服务” 壁垒

竞品核心优势:

① 品牌聚合效应:国际奢侈品牌占比 25%,其中首店品牌(如蒂芙尼大连首店、LV 快闪店)年均引入 5-8 家,形成 “东北高端首店高地”,2024 年首店贡献客流 25%,首店周边品牌销售额增长 30%;

② 精细化服务体系:针对高净值客群推出 “VIP 专属服务包”,包括 “一对一导购、奢侈品养护、生日专属礼遇(如米其林餐券)、机场贵宾厅权益”,VIP 会员复购率 60%(行业高端项目平均 45%),客单价 1200 元(项目 480 元的 2.5 倍);

③ 资产运营效率:通过 “品牌汰换机制”(每年淘汰坪效<2.0 万元的品牌),空置率仅 3%,租金涨幅 8%,坪效 2.8 万元(项目的 2.3 倍)。

项目核心差距:

① 高端资源缺失:国际一线品牌占比仅 8%,且无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牌,高净值客群(年消费>20 万)仅 800 人(恒隆 5000 人),无法承接大连高端消费需求;

② 服务颗粒度粗:会员体系仅停留在 “积分兑换”,无分层 VIP 服务,会员复购率 42%(恒隆 60%),服务满意度 65%(恒隆 90%);

③ 资产效率低下:未建立科学的品牌汰换机制,低效品牌(坪效<1.0 万元)占比 15%(恒隆 5%),导致坪效、租金涨幅均大幅落后。

2. 华南万象汇:家庭赛道的 “体验 + 数字化” 优势

竞品核心优势:

① 体验业态集群:将亲子体验(奈尔宝、卡通尼)、潮玩零售(UR、泡泡玛特)集中布局在 2-3 层,形成 “家庭体验核心区”,跨区消费率 40%(即 40% 的亲子客会到餐饮区消费),客群停留时长 4 小时(项目 2.5 小时);

② 数字化运营能力:“万象生活 APP” 会员超 20 万,实现 “线上预约(亲子活动、车位)、线下核销(优惠券、积分)、社交分享” 闭环,优惠券核销率 45%(项目 12%),线上引流占比 35%(项目 8%);

③ 客群粘性运营:年均举办 40 场亲子主题活动(如 “六一童话节”“国庆亲子 DIY”),活动期间客流增长 30%,家庭客群复购率 55%(项目 30%),成为大连 “亲子消费首选地”。

项目核心差距:

① 体验业态分散:亲子(3 层)、文创(4 层)、娱乐(5 层)分散布局,跨楼层流动率仅 12%(万象汇 40%),无法形成 “体验聚合效应”;

② 数字化滞后:无统一运营平台,客流统计依赖人工(误差 15%),会员仅 8.5 万(万象汇 20 万),且缺乏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线上引流占比仅 8%;

③ 客群运营粗放:亲子活动年均仅 12 场,且缺乏针对性权益(如亲子套餐、专属停车区),家庭客群复购率 30%(万象汇 55%),未能抓住 “家庭消费” 这一核心增量市场。

3. 罗斯福广场:大众赛道的 “社区 + 交通” 根基

竞品核心优势:

① 社区便民属性:与周边 10 个社区合作 “便民服务日”(如免费理发、家电维修、血压测量),社区客群占比 80%,复购率 50%(项目 35%),平日客流稳定性强(周末与平日客流差异仅 20%,项目差异 40%);

② 交通直达优势:地铁 1 号线 “西安路站” 直接连通商场 B1 层,地铁客流占比 45%(项目地铁客流占比 25%),无需露天行走,雨天客流损失仅 5%(项目损失 15%);

③ 大众消费精准:聚焦 “传统服饰 + 大众餐饮”,品牌定位与周边居民消费能力匹配(客单价 350 元),促销活动高频(每月 “会员日”),促销期间销售额增长 25%,满足 “日常刚需消费”。

项目核心差距:

① 社区服务缺失:未开展社区联动活动,便民业态(如生鲜超市、便民维修)占比仅 5%(罗斯福 15%),本地客群复购率 35%(罗斯福 50%),平日客流依赖游客,稳定性差;

② 交通衔接不足:地铁 2 号线西安路站距项目约 800 米,需步行 10 分钟,且无地下通道连接,雨天 / 冬季客流损失 15%(罗斯福 5%),地铁客流占比仅 25%;

③ 大众消费性价比低:传统服饰品牌老化(如部分品牌已入驻 10 年以上),且缺乏针对性促销,客单价 480 元(罗斯福 350 元),在 “大众消费” 赛道缺乏竞争力。

(四)差异化应对策略与落地措施

1. 避开 “高端红海”,聚焦“文旅 + 年轻体验”蓝海(对抗恒隆广场)

核心逻辑:不与恒隆比拼国际奢侈品牌,转而依托“40 万㎡超大体量 + 文旅资源(天幕、4A 景区创建)”,打造 “大连独有的文旅商融合项目”,吸引“年轻客群 + 文旅客群”,填补市场空白。

具体落地措施:

① 文旅场景深化:2025 年 Q3 完成地下 2 层 “大连港记忆街区” 改造,融入 “老港码头实景装饰 + 海鲜文化展 + 非遗手作体验”,联合大连博物馆设置 “移动展区”(每季度更新主题),街区内引入 “大连特色小吃(如焖子、海鲜烧烤)”,打造 “文旅消费核心区”,目标街区客流占比 20%,客群停留时长延长至 3.5 小时;

② 年轻体验业态引入:2025 年引入 “笑果工厂脱口秀(大连首店)”“泡泡玛特旗舰店”“电竞体验馆” 等 Z 世代偏好业态,集中布局在 3-4 层,形成 “青年文化区”,配套 “主题打卡墙 + 社交分享装置”,目标年轻客群占比从 25% 提升至 55%,年轻客复购率从 30% 提升至 45%;

③ 文旅 IP 联动:开发 “QQpark× 大连文旅” 联名周边(如天幕光影手账、老港插画丝巾),在 1 层 “文旅集散中心” 设立专区销售,同时联合旅行社推出 “天幕打卡 + 街区体验” 联票,2025 年目标联票销售 10 万张,文旅客流占比从 15% 提升至 35%,文旅相关消费占比达 28%。

2. 强化 “体验聚合 + 数字化”,破解 “分散 + 低效” 痛点(对抗华南万象汇)

核心逻辑:借鉴万象汇 “体验集群 + 数字化” 经验,通过 “业态集中布局 + 智慧平台搭建”,提升客群停留时长与运营效率,争夺 “家庭 + 年轻” 客群。

具体落地措施:

① 体验业态集群化改造:2025 年 Q2 完成 3-4 层业态调整,将现有亲子业态(如儿童游乐、亲子手工)从 3 层集中至 3-4 层 “青年文化区” 旁,设立 “亲子文创工坊”(非遗手作亲子课),实现 “年轻体验 + 亲子体验” 相邻布局,跨区消费率目标提升至 30%(万象汇 40%),客群停留时长延长至 3.5 小时;

② 智慧运营平台搭建:2025 年 Q3 上线 “中央大道智慧平台” 二期,实现 “线上预约(天幕观影、亲子活动)、智能导航(AR 动线指引)、会员标签化(20 + 客群标签)、品牌数据共享” 功能,部署 10 台智能导购机器人(覆盖冷区与高楼层),2025 年目标会员从 8.5 万增长至 15 万,优惠券核销率从 12% 提升至 40%,线上引流占比从 8% 提升至 30%;

③ 主题活动精细化运营:2025 年计划举办 35 场亲子主题活动(如 “春日亲子非遗课”“暑期亲子电影节”),每场活动配套 “亲子套餐(餐饮 + 体验)”“专属停车优惠”,同时在智慧平台开设 “亲子活动预约专区”,目标亲子客群占比从 20% 提升至 35%,亲子客复购率从 30% 提升至 50%。

3. 补充 “社区便民 + 交通衔接”,增强 “本地粘性”(对抗罗斯福广场)

核心逻辑:学习罗斯福 “社区 + 交通” 优势,通过 “便民业态补充 + 社区联动 + 交通优化”,提升本地客群复购率,弥补平日客流短板。

具体落地措施:

① 便民生活区打造:2025 年 Q1 在地下 1 层增设 “便民生活区”,引入 “盒马奥莱(生鲜超市)”“便民维修店”“社区书房”,配套 “社区快递代收点”,目标便民业态占比从 5% 提升至 15%,本地客群到店频次从每月 2 次提升至 3 次;

② 社区联动深化:与周边 15 个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每季度举办 “社区便民服务日”(免费理发、家电维修、健康讲座),同时推出 “社区居民专属权益”(如社区居民到店消费享 9 折、免费停车 2 小时),2025 年目标社区客群占比从 60% 提升至 70%,本地客复购率从 35% 提升至 50%(罗斯福水平);

③ 交通衔接优化:2025 年 Q2 与大连地铁合作,在地铁 2 号线西安路站出口设置 “中央大道指引牌”,同时开通 “地铁 - 项目” 免费接驳车(每 15 分钟一班,覆盖早晚高峰),雨天 / 冬季增加班次,目标地铁客流占比从 25% 提升至 40%(罗斯福 45%),雨天 / 冬季客流损失从 15% 降至 8%(接近罗斯福水平)。

(五)竞品应对效果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

1. 核心监测指标体系

为确保差异化策略落地见效,需建立 “客群、经营、资产” 三大维度监测指标,每月对比竞品数据,及时发现偏差并调整:

监测维度

核心指标

目标值(2025 年)

竞品基准(2024 年)

监测频率

数据来源

客群维度

年轻客群占比(18-35 岁)

55%

万象汇 30%

每月

智慧平台客流统计


文旅客流占比

35%

恒隆 20%

每月

文旅集散中心登记 + 问卷


本地客复购率

50%

罗斯福 50%

每月

会员消费记录


亲子客停留时长

3.5 小时

万象汇 4 小时

每季度

客流热力图 + 抽样调查

经营维度

坪效

1.6 万元 /㎡/ 年

罗斯福 1.5 万元

每月

品牌销售报表 + 面积统计


线上引流占比

30%

万象汇 35%

每月

智慧平台流量统计


跨区消费率

30%

万象汇 40%

每季度

消费动线追踪 + POS 数据


促销核销率

40%

万象汇 45%

每月

智慧平台优惠券数据

资产维度

空置率

5%

恒隆 3%

每月

招商部品牌台账


租金涨幅

5%

万象汇 6%

每季度

运营部租金收缴记录


品牌留存率

90%

万象汇 90%

每年

招商部品牌续约记录

2. 数据追踪与对比方法

内部数据追踪:依托 “中央大道智慧运营平台”,实时采集客流、销售、会员数据,每周生成《运营数据周报》,重点分析 “策略落地指标”(如文旅街区客流、便民区销售、线上引流占比),若单指标连续 2 个月未达预期(如文旅客流占比低于 30%),启动专项分析。

竞品数据获取:通过 “第三方数据机构(如赢商网、RET 睿意德)+ 实地调研” 获取竞品动态:①每月安排 2 次实地调研,记录竞品业态调整、促销活动、客流情况;②每季度采购《大连商业竞品监测报告》,对比竞品坪效、租金、会员增长等核心数据;③建立 “竞品情报群”,及时收集竞品首店引入、大型活动等信息。

差距分析机制:每季度召开 “竞品对标分析会”,对比项目与竞品的指标差距,深挖原因:例如若 “亲子客停留时长仅 3 小时(低于目标 3.5 小时)”,需分析是否因 “亲子业态不足” 或 “活动吸引力弱”,并针对性调整(如新增亲子手工项目、优化活动流程)。

3. 策略动态调整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建立 “三级调整机制”,确保策略灵活适配市场变化:

一级调整(微调):若单指标小幅偏差(如促销核销率 35%,低于目标 40%),由运营部牵头调整执行细节:例如优化优惠券使用门槛(从 “满 200 减 50” 调整为 “满 150 减 50”)、增加推广渠道(在抖音、小红书投放促销短视频),调整周期 1 个月,1 个月后复查指标是否达标。

二级调整(优化):若单维度指标持续偏差(如客群维度 “年轻客占比仅 45%,连续 3 个月低于目标 55%”),由项目总牵头成立专项小组,调整策略方向:例如增加 Z 世代偏好的业态(如引入 “沉浸式剧本杀”“汉服体验店”)、优化青年文化区动线(增设打卡点、调整品牌布局),调整周期 3 个月,每半个月跟踪进度,3 个月后评估效果。

三级调整(重构):若核心指标严重偏差(如资产维度 “坪效 1.2 万元,连续 6 个月未提升,且低于罗斯福 1.5 万元”),或市场环境重大变化(如竞品新增 “大型亲子乐园” 分流客群),需联合北京云阿云总部,重构差异化策略:例如重新定位 “年轻客 + 文旅客” 核心,加大首店引入力度(如引入 “茶颜悦色大连首店”)、升级文旅场景(如打造 “5D 天幕影院”),调整周期 6 个月,每月召开进度会,确保重构策略落地。

(六)总结: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 在 “青泥洼 - 西安路 - 华南” 三大商圈竞争中,需避开 “高端红海” 与 “大众内卷”,聚焦 “文旅 + 年轻体验” 差异化赛道,通过 “三大核心动作” 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强化资源壁垒:深度挖掘 “40 万㎡体量 + 天幕景观 + 4A 景区” 不可复制的资源,打造 “大连独有的文旅商融合场景”,将文旅客群占比提升至 35%,形成与恒隆、罗斯福的本质差异;

补齐运营短板:借鉴万象汇 “体验聚合 + 数字化” 经验,将 3-4 层打造成 “青年 + 亲子体验集群”,上线智慧运营平台,提升客群停留时长至 3.5 小时,线上引流占比至 30%,破解 “体验分散 + 数字化滞后” 痛点;

夯实本地根基:学习罗斯福 “社区 + 交通” 优势,通过便民业态补充、社区联动、交通优化,将本地客复购率提升至 50%,弥补平日客流短板,增强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 “指标监测 - 数据对比 - 动态调整” 机制,确保策略持续适配市场变化,最终实现 “2025 年坪效 1.6 万元、年销售额 15 亿元” 的目标,成为大连商业 “文旅 + 体验” 的标杆项目,带动西安路商圈整体价值提升 20%。

未来竞争的核心,不在于 “规模大小”,而在于 “资源独特性” 与 “运营精细化” 的结合 —— 中央大道需将 “大体量” 转化为 “体验多样性”,将 “文旅资源” 转化为 “客群粘性”,才能在大连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 “流量枢纽” 到 “价值标杆” 的跨越。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9    返回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中央大道 QQpark项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项目(六)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