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三战风云  
三战风云:俄罗斯战争实力评估报告
   日期 2025-11-15 

三战风云:俄罗斯战争实力评估报告

原创 李国琥 云阿云智库•三战风云

编者按: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没有西方乐观,云阿云智库空天学院院长李国琥认为:对欧洲国家而言,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请中国出面主持和谈无条件投降!否则,推平欧洲乃在当下,不会给欧洲和北约半点喘息机会。全文10600余字,由云阿云智库•三战风云课题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国琥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空天学院院长

摘要与提纲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研究指出,2030年是北约和欧洲官员最常提及的时间点,认为俄罗斯届时可能准备好发动新的重大攻势。这一时间表与俄罗斯国防工业产能扩张和武器更新周期密切相关。但北京云阿云智库研究报告《三战风云:北约军事实力评估报告》李国琥院长得出结论表明:“北约没有未来!”原文结论是:“俄欧战争即将爆发,美国开溜势在必行!印太战略只是幻想,高市早苗只是犬秽而已,日本亡国乃中国崛起之必然!推平欧洲乃俄罗斯之使命,中俄欧一体化,美国退回西太乃至解体是期归属。北约没有未来!”

《三战风云:俄罗斯战争实力评估报告》。报告提纲如下:

一、核心观点导读:俄罗斯军事实力的总体评估,使用数据和引用介绍其全球排名、核力量、常规军力及战略调整。

二、全球军力排名与常规力量:分析俄罗斯在全球军力榜单中的位置,使用表格对比其与主要国家的军力数据,介绍陆军、海空军现状。

三、核威慑力量与战略:解读俄罗斯核理论演变,介绍“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及现代化进展,使用表格展示核武库构成。

四、军备建设与国防工业:分析军备计划重点方向,介绍国防工业转型举措,评估战时动员能力与挑战。

五、实战表现与军事行动:评估俄乌战场表现,分析战役战术特点与不足,使用表格列举主要军事行动。

六、未来战略与地缘政治:介绍军事战略调整,分析欧洲安全预警,评估多线作战能力与风险。

七、结论与建议:总结俄罗斯军事实力特征,提供应对建议。

三战风云:俄罗斯战争实力评估报告

李国琥

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

一、核心观点导读

俄罗斯联邦作为继承苏联主要军事遗产的世界大国,其军事实力始终是全球安全格局的关键变量。根据2025年全球军力排名,俄罗斯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领先于中国。本报告基于最新开源情报与权威分析,对俄罗斯军事体系进行全方位评估,涵盖其核威慑能力常规力量建设国防工业潜力实战表现未来战略走向

评估表明,俄罗斯武装力量呈现出显著的二元特征:一方面保持着规模庞大技术先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比例高达95%;另一方面,常规力量在乌克兰冲突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通过实战驱动调整和国防工业转型,正进行快速演进。俄罗斯军队在炮兵火力导弹打击电子战无人系统应用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同时在海军水面力量精确制导弹药C4ISR系统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正在根据乌克兰战场经验推进新一轮军事改革重点强化无人作战系统、整合核常能力,并计划于2029-2030年前完成针对大规模冲突的军事准备。西方情报机构警告,俄罗斯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具备对北约东部边界发起有限军事行动的能力,这取决于当前乌克兰战事的结局及西方应对策略。但本报告认为,俄罗斯不会给欧洲和北约半点喘息机会,推平欧洲乃在当下!

俄罗斯军事战略日益呈现出攻势性先制性特点,强调通过核威慑弥补常规力量不足,利用能源武器信息作战配合军事行动,形成多层次制衡能力。在未来潜在的高强度冲突中,俄罗斯将极倚重其战略核力量作为终极保障,同时运用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削弱敌方干预力量。

本报告认为,理解俄罗斯军事实力必须摒弃单一维度的分析框架,而应审视其传统与现代、核与常规对称与非对称相结合的全域战争能力。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紧张态势持续升温,俄罗斯军事动向将成为影响世界战略格局的关键因素,值得决策界与学术界持续关注。

二、全球军力排名与常规力量分析

(一)全球军力榜单中的俄罗斯位置

根据全球权威军事排名机构"全球火力"发布的2025年度报告,俄罗斯军队综合实力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球第二的地位,仅次于美国,领先于中国。该评估涵盖了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考虑了60多项指标,包括军事规模装备数量经济资源后勤能力地理条件等多维因素。俄罗斯在2025年的"力量指数"得分为0.0788,与美国(0.0744)相差不大,但显著领先于排名第三的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排名主要评估的是常规作战能力,而未将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计算在。考虑到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核武库,若将战略核力量纳入评估体系,俄罗斯的整体军事地位将更加突出。全球火力指数的评分系统理论上的完美得分为0.0000,意味着得分越接近零,作战能力越强。俄罗斯的0.0788分表明其保持着极为强大的常规军事能力。

在地区分布上,排名前十的国家除了美、俄、中外,还包括印度、韩国、英国、法国、日本、土耳其和意大利。这一分布反映了全球军事力量的多极化趋势,但俄罗斯在其中的领先地位十分稳固。与2024年相比,乌克兰的排名从第18位降至第20位,反映了持续冲突对其军事资源的消耗。

(二)俄罗斯常规力量结构与分布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航空航天军空降军等兵种组成,此外还有战略火箭军作为独立兵种负责核威慑任务。根据全球火力指数的评估,俄罗斯在多个关键武器类别中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1.炮兵力量:俄罗斯在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工兵地雷作战装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优势在乌克兰战场的消耗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俄军凭借压倒性的炮兵火力逐步消耗乌军防御力量。

2.装甲力量:俄罗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部队之一,尽管在坦克质量和技术先进性方面不如美国,但数量庞大的装甲集群仍构成其地面突击力量的核心。

3.航空力量:俄罗斯在战斗机直升机等类别中虽未排名第一,但仍保持着庞大的航空兵力量,包括先进的苏-35S战斗机和苏-57隐形战斗机。

4.人力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动员人口资源,通过部分动员证明了其快速扩充军事人员的能力。在2025年,俄军通过优厚待遇和强制动员相结合的方式,维持了前线兵力需求。

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2025年关键指标概览

指标类别

数量/排名

全球位置

主要优势

总体军力指数

0.0788

第2位

核威慑、炮兵、火箭炮

陆军规模

约30万现役

前3位

坦克、火炮数量

航空兵力量

4000+飞机

第2位

战斗机、直升机规模

海军力量

各型舰艇300+

第3位

潜艇力量、反舰能力

国防预算

约650亿美元

第5位

实际购买力强

(三)与主要军事力量对比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在总体军费投入高科技装备比例全球力量投射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超过8000亿美元,而俄罗斯仅约650亿美元。然而,俄罗斯通过精准投入不对称优势强化本土防御能力核威慑可靠性,有效弥补了常规力量的不足。美俄军事差距在远程精确打击区域拒止能力核威慑可信度等关键领域正在缩小,而非扩大。

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在实战经验核武库规模先进武器部署方面仍保持优势,但在海军现代化经济支撑技术创新方面已显落后。中俄军事差距逐步缩小,但两国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与欧洲北约国家相比,俄罗斯在兵力规模炮兵火力防空反导战术导弹领域拥有显著优势。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分析指出,俄罗斯相对于欧盟在军事实力规模、火力效能和动员能力等关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一评估反映了欧洲对俄罗斯常规军力复兴的深切担忧。

三、核威慑力量与战略演变

(一)核理论与战略演变

俄罗斯联邦的核战略经历了从"不首先使用"到"先制反击"的显著演变。在当前国家安全战略中,核威慑被视为国家主权的最可靠保障,特别是在常规力量相对北约处于劣势的背景下。2022年后的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强化了核武器在俄罗斯军事学说中的中心地位,核威慑已成为俄罗斯工具箱中"最让美西方忌惮的斗争利器"。

俄罗斯核理论的核心原则包括:

1.威慑有效性:通过保持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确保在任何冲突情境下都能让侵略者承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强调,现代条件下核威慑的有效性取决于生存能力突防能力打击精度的综合保障。

2.升级降级控制:通过威胁有限使用核武器,阻止常规冲突向不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即"以升级促降级"战略。这一理论旨在弥补常规力量的不足,防止陷入长期消耗战。

3.核常结合:发展能够携带常规或核弹头的双用途投送系统,如"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模糊核与常规之间的界限,增强战略灵活性同时降低使用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核理论明确规定了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包括:应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俄罗斯或其盟国的攻击;应对使用常规武器威胁俄罗斯国家生存的行为;获得确凿信息关于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射弹道导弹;攻击俄罗斯关键政府或军事站点导致核力量瘫痪等。

(二)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

俄罗斯保持着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由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组成。根据最新数据,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比例已达到95%为世界最高水平。这一惊人的现代化速率反映了普京政府将核力量置于军备发展最优先方向的战略决策。

1.陆基战略核力量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编有3个集团军,下辖12个师,拥有约400枚各型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超过1500个核弹头。主要导弹型号包括:

①RS-24"亚尔斯":公路机动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2000公里,可携带3-4个分导式核弹头,是当前战略火箭军的主力型号。

②RS-28"萨尔马特":新一代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8000公里,可携带10-15个核弹头,并能通过南极或北极路线攻击全球任何目标,被誉为"北约的噩梦"。

③RS-26"边界":中远程弹道导弹,具备核常兼备能力,设计用于突破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但因其射程特点可能违反《中导条约》,在条约失效后已加速部署。

2.海基战略核力量

俄罗斯海军战略潜艇部队现役有10艘战略核潜艇,包括:

①"北风之神"级(955型):俄罗斯最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24000吨,携带16枚"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6个核弹头,射程超过9000公里。

②"德尔塔"IV级(667BDRM型):苏联时期设计但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老型号,携带16枚"轻舟"导弹,仍是海基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限于俄罗斯海军港口和基地基础设施的老化,战略核潜艇的战备巡逻频率低于美国同行,但"北风之神"级的陆续服役正逐步改善这一状况。

3.空基战略核力量

俄罗斯远程航空兵拥有约60架战略轰炸机,包括:

①图-160"白天鹅":超音速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经过现代化升级为图-160M2型,可携带12枚Kh-101/102巡航导弹,核常兼备。

图-95MS"熊":螺旋桨战略轰炸机,但经过现代化改造后,可携带8枚Kh-101/102巡航导弹,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战略轰炸机构成了俄罗斯"核三位一体"中最灵活的一环,经常通过战略巡航展示力量存在,并在北大西洋、太平洋地区对潜在对手形成威慑。

表: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2025年构成概览

力量组成部分

主要平台

主要武器

弹头数量(估计)

现代化水平

陆基核力量

亚尔斯、萨尔马特、白杨-M

洲际弹道导弹

约1000个

95%

海基核力量

北风之神级、德尔塔级

布拉瓦、轻舟导弹

约700个

85%

空基核力量

图-160、图-95、图-22M3

Kh-101/102、AS-15

约500个

80%

(三)核力量现代化与未来发展

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威慑深度捆绑

俄罗斯正积极发展"先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系统,这些武器能够突破现有任何导弹防御系统,极大增强了战略核力量的突防能力。

2.核常一体战略威慑体系

通过发展如"伊斯坎德尔-M"这样的双用途导弹系统,俄罗斯正刻意模糊核与常规之间的界限,使潜在对手在危机时刻难以预判冲突升级路径,从而增强威慑效果。

3.反导对抗能力

针对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俄罗斯不仅发展多弹头技术和诱饵系统,还积极研制反卫星武器和电子对抗手段,确保在军备竞赛中保持战略平衡。

普京在2025年关于国家军备计划的会议上强调,"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比例已经达到95%"并且认为这已是"世界最高水平"。这一现代化进程在制裁重压和战事拖累的背景下仍能持续推进,反映了俄罗斯对核力量建设的极度重视。

四、军备建设与国防工业体系

(一)军备计划与重点方向

根据新版军备计划的相关部署,未来十年俄罗斯军备建设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关键领域:

1.研制现代化的武器系统

同时必须提前考虑需求,并为部署新武器系统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基地、军火库、机场等。普京总统在2025年关于国家军备计划的会议上特别强调:"重要的是提前考虑需求,并开始为部署新的武器系统准备基础设施,包括基地、武器库、机场等,以免这些系统置于'空地上'"。

2.最大限度利用特别军事行动经验

确保足够数量和类型的武器装备,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俄罗斯国防工业正根据乌克兰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快速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将战场痛点转为装备研发重点。

3.继续发展"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

在当前核武库95%现代化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体系结构,确保对潜在对手形成可靠威慑。

4.提升俄罗斯国产武器装备的出口潜力

尤其是在高强度实战中验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武器装备,通过占据更多的国际军火市场份额,进而支撑俄军武器装备的研发升级。

这些重点方向反映了俄罗斯在面临制裁压力和战争消耗的双重挑战下,基于当前战争需求与未来长远规划的多重考量。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绍伊古指出,新军备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在质和量上提升武装力量战斗力,确保俄罗斯有能力应对现有和未来的军事威胁"。

(二)国防工业转型与挑战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系在乌克兰战争中经历了严峻考验,同时也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面对西方全方位制裁和技术封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实施了深度转型:

1.进口替代战略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已启动国防工业进口替代计划,2022年的全面制裁加速了这一进程。到2025年,俄国防工业在导弹制导系统、微电子元件、精密机械等关键领域的自给率已大幅提升。

2.生产效率提升

通过简化生产工艺、延长工时、增加生产线班次等方式,俄罗斯国防企业大幅提高了主要武器装备的产量。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和装甲车辆的产能得到了显著扩张。

3.军民融合加强

俄罗斯强制要求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生产,特别是电子、通信和机械制造领域的企业,必须预留部分产能满足国防需求。这种"经济军事化"转型虽在短期内缓解了前线需求,但长期来看可能对国民经济造成深远负面影响。

然而,俄罗斯国防工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1.高技术组件短缺

尽管进口替代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高端芯片、精密传感器和特种材料领域,俄罗斯仍难以完全摆脱对外依赖,通过第三国间接获取技术的渠道正受到西方越来越严格的封锁。

2.人才流失与老龄化

国防工业系统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流失问题严重,且年龄结构老化,青年科技人才对国防工业的就业兴趣持续下降。

3.资金分配与效率问题

巨额国防投入在官僚体系和寡头中介环节中存在损耗,实际到达生产环节的资金效率受到质疑。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多次要求加强对国防订单资金的监管。

(三)战时动员与产能扩张

自2022年9月宣布部分动员以来,俄罗斯已将其军事工业生产模式调整为"战时状态",展现出以下特点:

1.无人机等新质作战力量爆发式增长

根据乌克兰前线数据,2025年俄罗斯在战场上使用的无人机数量较2023年增加了5倍,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俄罗斯正大力发展无人系统、太空系统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

2.传统装备现代化改造加速

俄罗斯国防企业开设了大量坦克、火炮和装甲车辆的现代化改造生产线,将库存苏联时期装备升级至现代标准。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和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制造厂等核心企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

3.精确制导武器生产多元化

面对西方制裁导致的零部件短缺,俄罗斯导弹制造商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寻求替代元件,同时优化生产工艺,确保"口径"、"伊斯坎德尔"等精确打击武器的持续生产。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研究指出,2030年是北约和欧洲官员最常提及的时间点,认为俄罗斯届时可能准备好发动新的重大攻势。这一时间表与俄罗斯国防工业产能扩张和武器更新周期密切相关。但北京云阿云智库研究报告《三战风云:北约军事实力评估报告》李国琥院长得出结论表明:“北约没有未来!”原文结论是:“俄欧战争即将爆发,美国开溜势在必行!印太战略只是幻想,高市早苗只是犬秽而已,日本亡国乃中国崛起之必然!推平欧洲乃俄罗斯之使命,中俄欧一体化,美国退回西太乃至解体是期归属。北约没有未来!

五、实战表现与军事行动评估

(一)乌克兰战场经验与教训

俄乌战争作为21世纪欧洲最大规模的传统战争,为评估俄罗斯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提供了宝贵依据。2025年的战局发展表明,俄罗斯军事体系在实战中展现出显著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同时也暴露了深层次结构性短板

1.在战争初期,俄军的多线进攻遭遇严重挫折,主要表现在:

①后勤保障失灵:长达数十公里的装甲纵队因燃油、配件和食物短缺而停滞不前,暴露了俄军战略投送和持续作战能力的缺陷。

协同作战低效:各军兵种之间缺乏有效协同,陆军、空军、防空和电子战部队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指挥体系僵化:中层指挥官缺乏战术灵活性,过度依赖上级指令,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战场态势。

2.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磨砺,俄军实施了深刻的战术调整和编制改革:

①防御战优势:俄军在防御作战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2023-2025年的乌军反攻期间,依托坚固防线和优势炮兵,给进攻方造成巨大损失。

炮兵战力重塑:回归大规模炮兵火力作为主要杀伤手段,发展出更为高效的炮侦-打击一体化系统,尽管在精确性和弹药效率方面仍落后于西方标准。

无人机革命:大规模应用各类无人机系统,从廉价FPV自杀无人机到长航时侦察无人机,形成了多层次无人机作战体系。俄罗斯军事指挥部正努力将无人机部队整合进常规军事结构。

(二)2025年战役战术特点

根据2025年11月的战场报告,俄罗斯军队在战术和战役层面展现出新的特点:

1.渗透战术与包围设计

在胡利亚波尔方向,俄军正实施一种新的战役设计,旨在通过战场空中遮断(BAI)渗透战术渐进推进的组合来削弱乌克兰防御。俄军很可能试图从东北方向孤立并可能包围胡利亚波尔镇。

2.多兵团协同作战

俄罗斯第5合成集团军和第36合成集团军的部队正试图从东北方向孤立胡利亚波尔,而第35合成集团军的部队则重新部署至第5合成集团军战区。这表明俄军能够在有限战区内集中相当数量的部队,据报告沿41公里前线集中了多达9个旅和团级单位。

3.灵活调整进攻轴线

俄军指挥部似乎暂时不会从南面发起对胡利亚波尔的包围行动,很可能因为该方向的乌军防御最为坚固。这种根据敌方防御强度灵活调整主攻方向的能力,反映了俄军战役规划比战争初期更为务实。

乌克兰军事观察员科斯蒂安廷•马绍韦茨报告称,俄军部队已在过去两周内到达新奥列克桑德里夫卡-奥列克西伊夫卡一线,并在耶霍里夫卡以东建立据点,在耶霍里夫卡-达尼利夫卡方向取得"战术成功"。此外,俄军还越过扬楚尔河与乌斯佩尼夫卡,向西推进至索洛德克-里夫诺皮利亚一线,覆盖距离达七公里。

(三)信息与认知域作战

俄罗斯在信息领域的作战能力一直被视为其不对称优势之一,2025年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1.战略叙事构建

俄罗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其关于冲突的叙事,将特别军事行动描述为对抗"北约东扩""乌克兰纳粹化"的必要措施,尽管这一叙事在西方范围内接受度有限,但在部分全球南方国家产生了共鸣。

2.心理作战与威慑信号

俄罗斯官方媒体和军事博主积极宣传俄军技术优势和战斗成果,同时夸大西方援助的无效性,旨在影响国内外舆论,削弱乌克兰抵抗意志。

3.对波罗的海国家的信息行动

克里姆林宫正对波罗的海国家实施多种信息行动,类似于其为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辩护的理由,很可能作为未来某个时间点攻击波罗的海国家的"零阶段"条件设置。不过,ISW目前并未预测俄罗斯会对波罗的海国家发动攻击。

表:俄罗斯2025年主要军事行动与特点

作战区域

主要参与部队

战术特点

进展评估

胡利亚波尔方向

第5、35、36合成集团军

渗透战术、多方向压迫、空中遮断

稳步推进,战术成功

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包围圈

第8、41合成集团军

消耗战、侧翼包抄、炮兵优势

逐渐收紧包围圈

库皮扬斯克-莱曼方向

第6、20合成集团军

有限进攻、牵制乌军预备队

进展缓慢,僵持状态

赫尔松-第聂伯河左岸

第18、49集团军

防御巩固、反制乌军渡河

防御稳定,局部冲突

六、未来战略走向与地缘政治影响

(一)军事战略调整趋势

根据俄罗斯官方声明和军事分析,俄罗斯未来军事战略正朝着以下几个关键方向调整:

1.以核补常,遏制大规模入侵

在总体常规军事力量逊于北约的情况下,俄罗斯始终将战略核武器置于军备发展优先方向。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核威慑一直是俄罗斯工具箱中最让美西方忌惮的斗争利器。未来,俄罗斯将继续着力发展战略核力量,特别是推动高超声速武器与核威慑深度捆绑,建立核常一体战略威慑体系,以应对北约东扩和全球反导部署。

2.实战驱动,补齐军备建设短板

俄罗斯强调要从实战经验出发,并适应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积极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将战场痛点转为装备研发重点。俄乌战争中,俄军在无人机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等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足,使其只能依靠传统兵力兵器数量规模优势持续消耗对手。

3.未雨绸缪,着眼冲突降级布局可持续发展

随着俄乌谈判的推进,未来如何快速有效消化、转移军事工业过剩产能是俄罗斯面对的一个重要事项。为此,俄罗斯提出国家支持军事工业借势开拓国际市场,反哺本国军备建设升级的发展思路。

这些趋势表明,俄罗斯军事战略正在实战经验长远规划之间寻求平衡,既着眼于当前冲突的急需,又不忘未来大国竞争的需求。

(二)欧洲安全预警与应对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警告,俄罗斯正在准备在2029或2030年在欧洲大陆发动一场"大战"。他指出:“根据战场形势,我们并未看到俄罗斯有停战意愿。问题在于,观察俄罗斯军工产业时发现其生产正在加速。在我们的评估中,他们意图继续这场战争”。

这一时间框架与西方多家智库的评估相符。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研究发现,2030年是北约和欧洲官员最常提及的时间点,被认为是俄罗斯可能准备好发动新的重大攻势的时期。但也有分析认为莫斯科可能更早采取行动,取决于当前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空天学院院长李国琥认为“西方国家还在做梦!北约没有未来!推平欧洲就在当下!”

泽连斯基此前曾警告,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可能是普京的下一个目标。摩尔多瓦在亲西方的马娅•桑杜总统领导下寻求与欧盟建立更紧密关系,但由于俄罗斯支持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而仍然脆弱。

一位摩尔多瓦议员表示:"对我们来说,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俄罗斯有兴趣通过任何手段接管摩尔多瓦。如果俄军到达并占领了敖德萨市,我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三)多线作战能力与风险

评估俄罗斯同时应对多场危机或冲突的能力,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西部战略方向

针对北约的威慑与防御。俄罗斯将在加里宁格勒州、白俄罗斯和俄乌边境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配备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和战术核武器,形成区域拒止屏障

2.南部战略方向

维护在高加索和中亚的传统影响力,同时向中东投射力量。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保持海军基地,并寻求在黑海和亚速海巩固控制权。

3.东部战略方向

在亚太地区展示存在,同时避免与中国关系紧张。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持续接收新装备,但在该地区的实力仍远逊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和中国海军。

俄罗斯军事专家自己在《军事思想》杂志中描述的可能攻击俄罗斯的场景显示,他们担心潜在敌人可能采取"快速全球打击与几次大规模导弹和空袭相结合,打击该国行政政治军事工业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空天军将在击退潜在侵略中扮演主要角色。

评估表明,俄罗斯在短期内(至2028年)难以同时开展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但具备在一个战区实施决定性行动,同时在另一个战区保持防御的能力。到2035年,随着军备计划的全面落实和新一代武器系统的列装,俄罗斯的多线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

七、结论与应对建议

(一)俄罗斯军事实力总体评估

本报告的综合分析表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2025年处于转型与适应的关键阶段,展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俄罗斯保持着世界顶级的军事能力,在全球军力排名中稳居第二,拥有最为庞大的核武库之一,且在炮兵力量导弹技术防空系统等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其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比例高达95%,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其次,俄罗斯军事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韧性。从乌克兰战场的初期挫折中,俄军通过编制调整、战术创新和技术迭代,逐步适应了高强度消耗战的需求,并发展出更为有效的作战模式。俄军正根据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积极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将战场痛点转为装备研发重点。

第三,俄罗斯国防工业在西方严厉制裁下依然维持了关键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并通过进口替代、产能扩张和工艺简化,实现了无人机、导弹和装甲车辆等装备的产量大幅提升。不过,在高技术组件和精密制造领域仍存在对外依赖。

第四,俄罗斯军事战略正朝着核常一体化不对称优势强化多域战能力建设方向发展。通过将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威慑深度捆绑,俄罗斯正试图建立更加灵活和可信的威慑体系。

最后,俄罗斯在未来5-10年内具备在欧洲地区发动大规模常规进攻的潜力,西方情报机构警告2030年是关键时间节点。这将主要取决于当前乌克兰冲突的结果、国防工业转型成效以及与经济承受力的平衡。

(二)未来挑战与不确定性

俄罗斯军事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

1.经济与技术制约:制裁长期化可能导致高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受阻,能源出口收入下降也将制约国防投入的可持续性。俄罗斯GDP仅为美国的7-8%,难以支撑长期全方位军备竞赛。

2.人口与动员限制:俄罗斯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适龄征兵青年数量呈下降趋势,这在长期内将制约其大规模动员潜力。

3.联盟与伙伴可靠性:俄罗斯与主要战略伙伴的关系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武器进口渠道受限,技术合作空间被压缩。

4.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尽管俄军理论文件强调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但实际装备体系和人员素质仍难以完全支撑这一转型。

(三)应对建议

基于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全面评估,为相关决策方提供以下建议:

1.强化常规威慑可信度:通过前沿部署、预置装备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确保在俄罗斯潜在进攻方向上形成有效威慑,同时避免过度依赖核威慑。

2.投资不对称应对能力:针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领域,发展低成本、高效能的应对手段,如无人机群反制、炮兵定位和电子对抗系统。

3.维持技术制裁压力:针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微电子、精密制造和先进材料领域,维持定向精准制裁,延缓其高技术武器发展进程。

4.加强区域安全合作:在波罗的海、黑海和中东欧等俄罗斯可能寻求扩张影响力的地区,构建多层次安全合作网络,提高集体防御能力。

5.控制冲突升级风险:在与俄罗斯的潜在危机中,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和危机管理机制,避免因误判导致冲突向核升级方向发展。

结论:对欧洲国家而言,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请中国出面主持和谈无条件投降!否则,推平欧洲乃在当下,不会给欧洲和北约半点喘息机会。


   关注 53    返回
三战风云:中国军事实力评估报告
三战风云:朝鲜对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