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领袖未来  
商业地产案例分析-无锡苏宁广场项目(六)
   日期 2025-11-20 

商业地产案例分析-无锡苏宁广场项目(六)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无锡苏宁广场项目深入践行"运营驱动资产增值"理念,围绕“1 年夯实基础、3 年提升估值、5 年树立标杆” 的目标,通过客流2800万人次、销售额22亿元、会员50万三提升,结合硬件升级与品牌焕新,实现资产估值提升15%,为商业地产运营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本与行业启示。全文共1033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运营驱动资产增值

无锡苏宁广场资产运营优化与创新实践专项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本体 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定位升级与客群分析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赋能

、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一)资产优化核心目标(量化 + 可衡量)

“运营驱动资产增值、数据支撑目标落地” 为核心,结合无锡商业市场竞争格局(2024 年无锡 TOP3 商业综合体年客流均值 2500 万人次、销售额均值 18 亿元),制定全周期量化目标,确保每项目标可追踪、可考核。

1. 短期目标(1 年内):夯实运营基础,激活资产活力

运营指标分解:

客流同比提升 10%:2024 年基准客流 2200 万人次,1 年内提升至 2420 万人次,需通过 “主题活动引流(如 4 场大型活动预计新增客流 150 万人次)+ 会员召回(沉睡会员激活预计带来 80 万人次)+ 跨界合作(文旅合作预计新增 50 万人次)” 实现,每月客流监测阈值设定为≥200 万人次(低于阈值启动营销救场计划);

销售额同比提升 12%:2024 年基准销售额 16 亿元,1 年内提升至 17.92 亿元,分解至各业态:轻奢业态(COACH、MK 等)贡献 35% 增量(目标销售额 6.27 亿元)、美妆业态(丝芙兰、HAYDON 等)贡献 25% 增量(目标销售额 4.48 亿元)、餐饮业态(ABC Camping、胡桃里等)贡献 20% 增量(目标销售额 3.58 亿元)、体验业态(VR 馆、亲子乐园等)贡献 20% 增量(目标销售额 3.58 亿元),每月销售额偏差需控制在 ±5% 以内;

会员复购率提升 8%:2024 年基准复购率 30%,1 年内提升至 38%,通过 “会员分层权益(黑卡会员专属服务预计提升复购率 15%)+ 精准营销(个性化优惠券预计提升复购率 10%)+ 会员活动(品牌沙龙预计提升复购率 8%)” 实现,每月监测会员复购频次,目标从 2.5 次 / 年提升至 3.2 次 / 年。

资产指标分解:

资产回报率(NOI)提升 5%:2024 年基准 NOI 率 4.5%,1 年内提升至 4.725%,通过 “租金提升(高坪效业态租金上调 8%)+ 成本控制(能耗成本降低 15%、人工成本降低 8%)” 实现,NOI 计算口径为 “租金收入 + 非租金收入 - 运营成本”,每季度核算偏差,确保年度目标达成;

铺位出租率提升至 95%:2024 年基准出租率 88%,1 年内需新增 12 个铺位出租(总面积约 1800㎡),重点攻坚 B1 层文创区(3 个铺位)、2F 设计师集合区(2 个铺位)、7F 数字体验区(3 个铺位),每月出租率监测阈值设定为≥92%(低于阈值启动招商加急计划);

非租金收入占比提升至 20%:2024 年基准非租金收入占比 12%(约 1.92 亿元),1 年内提升至 20%(约 3.58 亿元),分解至各渠道:广告收入(中庭广告、电梯广告等)贡献 40%(目标 1.43 亿元)、活动赞助(国际潮流周、非遗文化节等)贡献 30%(目标 1.07 亿元)、线上佣金(直播带货、线上秒杀等)贡献 20%(目标 0.72 亿元)、IP 授权(运河文化 IP 衍生品等)贡献 10%(目标 0.36 亿元),每季度非租金收入占比需环比提升 2%。

案例参考:北京朝阳合生汇通过 1 年短期资产优化,客流提升 12%、销售额提升 15%、NOI 提升 6%,核心经验为 “精准业态调整 + 非租金收入拓展”,与本项目短期目标路径高度契合。

2. 中期目标(2-3 年):稳定运营规模,提升资产估值

运营指标分解:

客流稳定在 2800 万人次 / 年:在短期 2420 万人次基础上,通过 “新品牌引入(每年引入 10 家首店预计新增 100 万人次)+ 场景升级(每年改造 2 个楼层预计新增 80 万人次)+ 城市级活动(每年举办 1 场城市级展会预计新增 100 万人次)” 实现,客流波动需控制在 ±3% 以内,确保长期稳定;

销售额突破 22 亿元:在短期 17.92 亿元基础上,每年复合增长率设定为 12%,第 2 年目标 19.97 亿元、第 3 年目标 22.37 亿元,重点依赖 “首店经济(区域首店销售额贡献年均增长 20%)+ 体验消费(亲子、数字体验业态销售额贡献年均增长 18%)”,每半年开展业态效能评估,优化低效业态;

会员数突破 50 万:2024 年基准会员数 32 万,每年新增 9 万会员,通过 “线下拓新(扫码关注赠礼预计新增 4 万 / 年)+ 异业合作(银行联名卡预计新增 3 万 / 年)+ 线上引流(短视频平台预计新增 2 万 / 年)” 实现,会员活跃度目标从 45% 提升至 60%(活跃会员定义为 “半年内有消费记录”)。

资产指标分解:

资产估值提升 15%:2024 年基准估值 80 亿元,2-3 年内提升至 92 亿元,估值提升路径为 “运营指标提升(客流、销售额增长贡献 70% 估值增量)+ 资产硬件升级(空间改造贡献 30% 估值增量)”,参考无锡恒隆广场估值逻辑(每增长 10% 销售额对应估值提升 8%),每年度邀请第三方机构出具估值报告;

NOI 提升至行业优秀水平(≥8%):在短期 4.725% 基础上,每年 NOI 率提升 1.6 个百分点,第 2 年目标 6.325%、第 3 年目标 8%,通过 “租金结构化调整(基础租金 + 销售分成模式覆盖 60% 商户)+ 非租金收入规模化(占比提升至 30%)+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控(成本率从 25% 降至 20%)” 实现,建立 NOI 动态监测模型,每月优化调整;

非租金收入占比提升至 30%:在短期 20% 基础上,每年提升 5 个百分点,第 2 年目标 25%、第 3 年目标 30%,新增渠道包括 “商业 IP 孵化(如‘苏宁运河文化 IP’授权收入)、空间运营(快闪店场地租赁收入)、会员服务(高端会员付费权益收入)”,非租金收入增速需高于租金收入增速 10 个百分点。

案例参考:上海环球港 2-3 年中期资产优化期间,客流稳定在 3000 万人次 / 年、销售额突破 25 亿元、NOI 率提升至 8.5%,核心经验为 “规模化非租金收入 + 精细化成本控制”,可为本项目提供借鉴。

3. 长期目标(3-5 年):打造行业标杆,实现资产变现

运营指标分解:

成为无锡客流与销售额 TOP2 的商业综合体:参考 2024 年无锡商业格局(TOP1 恒隆广场年客流 2800 万人次、销售额 25 亿元),本项目 3-5 年内目标:客流 3000 万人次 / 年(超越恒隆广场 7%)、销售额 28 亿元(超越恒隆广场 12%),需通过 “业态创新(每年引入 2 个新兴业态)+ 品牌升级(每年引入 5 家国际一线品牌)+ 服务优化(顾客满意度提升至 92%)” 实现,每年度开展无锡商业项目排名监测,确保稳居 TOP2;

用户满意度≥92%:2024 年基准满意度 82 分,3-5 年内提升至 92 分(百分制),通过 “服务标准化(员工服务达标率≥98%)+ 个性化服务(VIP 会员满意度≥95%)+ 智能服务(AI 客服问题解决率≥90%)” 实现,每季度开展顾客满意度调研(样本量≥1000 份),问题整改率需达 100%。

资产指标分解:

资产增值率达 25%:在中期 92 亿元估值基础上,3-5 年内提升至 115 亿元,年均增值率 6.25%,增值路径包括 “运营溢价(客流、销售额增长贡献 60%)+ 市场溢价(无锡商业地产年均增值率 3% 贡献 20%)+ 资产证券化溢价(ABS 发行提升估值贡献 20%)”,每年度更新资产增值模型,确保目标可控;

探索资产证券化(ABS/CMBS):3 年内完成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研究,4-5 年内启动发行,参考 “万达广场 CMBS” 模式(发行规模为估值的 50%,利率 4.5%-5.5%),本项目目标发行规模 50 亿元,用于 “新项目拓展(20 亿元)+ 现有资产升级(15 亿元)+ 现金流补充(15 亿元)”,需联合券商、律所、评级机构建立专项工作组,确保合规发行;

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通过 “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轻资产输出(输出‘无锡苏宁广场运营模式’至 2-3 个项目)” 实现,资产流动性指标目标为 “资产交易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每年度评估资产流动性状况,优化变现路径。

案例参考:华润万象城 3-5 年长期资产优化期间,资产增值率达 30%、成功发行 CMBS 规模 60 亿元、轻资产输出至 5 个项目,核心经验为 “运营标杆打造 + 金融工具创新”,为本项目长期目标提供实践参考。

(二)分阶段实施策略(可操作 + 强落地)

“短期抓启动、中期抓稳定、长期抓跃迁” 为原则,将资产优化目标分解为 5 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责任部门、时间节点与验收标准,确保策略落地无偏差。

1. 第一阶段(1-6 个月):启动期 —— 奠定优化基础

核心任务 1:空间优化方案落地(核心区域改造)

改造范围:1F 中庭(面积 800㎡,改造为 “轻奢品牌展示区 + 美妆体验区”)、4F 亲子区(面积 1200㎡,改造为 “自然教育馆 + 亲子乐园联动区”)、7F 数字体验区(面积 1000㎡,改造为 “VR 极限运动馆 + 元宇宙社交厅”);

实施步骤:

1 个月:完成改造方案设计(联合设计院、运营团队、商户代表评审),确定装修标准(1F 中庭 2500 元 /㎡、4F 亲子区 2000 元 /㎡、7F 数字体验区 2200 元 /㎡);

2-3 个月:完成施工招标(选择 3 家具备商业改造经验的施工单位,报价偏差控制在 ±5% 以内)、办理施工许可;

4-5 个月:进场施工,每周开展进度巡检(确保工期偏差≤3 天),同步做好商户过渡安排(如临时搬迁至邻近铺位);

6 个月:竣工验收(邀请第三方机构检测,验收标准包括 “消防合规率 100%、商户满意度≥90%、客流导入能力提升 15%”);

责任部门:工程管理部(牵头)、运营部(配合商户协调)、设计部(方案设计);

验收标准:改造区域按时开业率 100%、首月客流提升≥15%、商户投诉率≤5%。

核心任务 2:完成第一梯队品牌招商(首店 / 核心品牌)

招商目标:引入 8 家第一梯队品牌(3 家国际轻奢、2 家国际美妆、2 家主题餐饮、1 家数字体验),具体包括:COACH 无锡首店(1F,面积 300㎡)、MK 区域首店(1F,面积 250㎡)、Ader Error 区域首店(1F,面积 200㎡)、HAYDON 无锡首店(1F,面积 400㎡)、丝芙兰超级集合店(1F,面积 500㎡)、ABC Camping 区域首店(6F,面积 350㎡)、胡桃里主题店(6F,面积 400㎡)、Pico VR 体验店(7F,面积 300㎡);

实施步骤:

1-2 个月:完成品牌对接(与品牌总部洽谈合作条件,重点确认 “首店权益、装修补贴、租金模式”);

3-4 个月: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开业时间、租金支付方式、违约条款,首店品牌免租期最长 12 个月、装修补贴最高 1500 元 /㎡);

5-6 个月:协助品牌进场装修(提供装修手册、对接工程团队,确保装修进度与空间改造同步);

责任部门:招商部(牵头)、运营部(配合商户服务)、财务部(租金核算);

验收标准:8 家品牌按时签约率 100%、装修进场率 100%、预计开业后首月销售额≥5000 万元。

核心任务 3:搭建数字化运营中台

实施步骤:

1-2 个月:与北京云阿云确定技术方案(明确数据接口、功能模块、实施周期),签订合作协议(预算控制在 800 万元以内);

3-4 个月:完成数据对接(打通客流、销售、会员等 6 大数据源,数据准确率≥98%)、系统开发(核心功能模块开发完成率 100%);

5 个月:开展内部测试(运营部、商户代表参与测试,问题整改率 100%)、员工培训(覆盖 100% 运营人员,考核合格率≥95%);

6 个月:系统上线试运行(上线后 1 个月内,系统故障率≤3%,数据更新延迟≤10 秒);

责任部门:信息部(牵头)、运营部(需求提出)、商户管理部(商户培训);

验收标准:系统上线率 100%、数据对接准确率≥98%、员工操作熟练度≥95%。

阶段目标验收: 空间改造完成率 100%、第一梯队品牌签约率 100%、数字化中台上线率 100%,首月客流同比提升≥8%。

2. 第二阶段(7-12 个月):提升期 —— 加速优化进程

核心任务 1:完成全楼层空间优化

改造范围:B1 层夜宵区(面积 1500㎡,改造为 “江南夜宵市集”)、2F 黄金珠宝区(面积 1000㎡,改造为 “定制化珠宝体验区”)、3F 国潮区(面积 1200㎡,改造为 “非遗文化 + 国潮零售联动区”)、5F 健康服务区(面积 800㎡,改造为 “健康驿站 + 轻食健身联动区”);

实施步骤:

7-8 个月:完成改造方案设计与评审(参考第一阶段经验,优化施工流程);

9-11 个月:进场施工,采用 “分区改造” 模式(避免影响现有商户经营),每周进度偏差控制在 ±2 天以内;

12 个月:竣工验收(验收标准包括 “商户营收提升≥15%、顾客满意度≥92%”);

责任部门:工程管理部(牵头)、运营部(客流疏导)、市场部(改造宣传);

验收标准:全楼层改造完成率 100%、改造区域商户营收提升≥15%。

核心任务 2:引入第二梯队品牌

招商目标:引入 15 家第二梯队品牌(4 家文创潮品、3 家儿童服饰、3 家轻食餐饮、2 家商务简餐、2 家配饰集合、1 家中医理疗),具体包括:TOP TOY 无锡首店(B1,面积 200㎡)、“泥好无锡” 文创店(B1,面积 150㎡)、巴拉巴拉高端线(4F,面积 250㎡)、meland club(4F,面积 500㎡)、超级碗轻食(5F,面积 150㎡)、wagas(5F,面积 200㎡)、APM Monaco(2F,面积 150㎡)、固生堂中医诊所(5F,面积 200㎡)等;

实施步骤:

7-9 个月:完成品牌对接与筛选(重点评估品牌与业态匹配度,目标匹配度≥90%);

10-11 个月:签订租赁合同(第二梯队品牌免租期 6-9 个月、装修补贴 500-1000 元 /㎡);

12 个月:品牌开业(开业率≥90%,首月销售额目标≥3000 万元);

责任部门:招商部(牵头)、运营部(开业支持);

验收标准:15 家品牌开业率≥90%、首月销售额≥3000 万元。

核心任务 3:开展 3 场大型主题活动

活动规划:

8 个月:“国际潮流周”(联合 COACH、MK 举办潮流发布会,邀请 10 位本地 KOL,目标客流提升 50%、销售额提升 45%);

10 个月:“非遗文化节”(联合惠山泥人工坊、锡绣艺术展,举办非遗手作大赛,目标文化客群参与率≥35%、媒体曝光量≥500 万次);

12 个月:“跨年狂欢季”(设置跨年倒计时装置,推出 “餐饮 + 体验” 跨年套餐,目标夜间客流占比提升至 60%、单日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

实施步骤:

活动前 1 个月:完成活动方案设计(确定预算、流程、宣传渠道),预算控制在每场 200 万元以内;

活动前 2 周:开展宣传推广(线上短视频推流、线下广告投放),目标曝光量≥300 万次;

活动期间:实时监测客流与销售额,及时调整活动策略(如增加优惠券发放力度);

活动后 1 周:开展效果复盘(形成复盘报告,优化后续活动);

责任部门:市场部(牵头)、运营部(现场执行)、财务部(预算控制);

验收标准:每场活动客流提升≥40%、销售额提升≥35%、顾客满意度≥90%。

核心任务 4:非租金收入占比达 20%

实施措施:

广告收入拓展:新增 10 个广告位(1F 中庭 LED 屏、电梯轿厢广告、停车场导视广告),目标收入 1.43 亿元,与广告公司签订年度合作协议(确保出租率≥90%);

活动赞助拓展:为 3 场大型活动引入 5 家赞助商(如银行、汽车品牌),目标收入 1.07 亿元,赞助费占活动预算的 50% 以上;

线上佣金拓展:通过云阿云直播平台,为商户提供直播带货服务(佣金率 5%-8%),目标收入 0.72 亿元,每月直播场次≥10 场;

IP 授权拓展:推出 “运河文化 IP” 衍生品(如文具、饰品),与 3 家文创厂商合作,目标收入 0.36 亿元,衍生品销售额每月≥300 万元;

责任部门:市场部(广告 / 赞助)、电商部(线上佣金)、文创部(IP 授权);

验收标准:非租金收入达 3.58 亿元、占比 20%,各渠道收入偏差≤5%。

阶段目标验收: 全楼层改造完成率 100%、第二梯队品牌开业率≥90%、3 场活动目标达成率≥90%、非租金收入占比 20%,年度客流提升 10%、销售额提升 12%。

3. 第三阶段(1-2 年):稳定期 —— 巩固优化成果

核心任务 1:业态结构优化到位

优化方向:

低效业态淘汰:对坪效低于均值 50% 的业态(如部分传统零售)进行淘汰,计划淘汰 3-5 个铺位(总面积约 600㎡);

高效业态扩容:对轻奢、美妆、体验等高效业态进行扩容,如 1F 轻奢区新增 2 个铺位(面积 500㎡)、4F 亲子区新增 1 个铺位(面积 300㎡);

业态配比调整:目标业态配比为 “轻奢 25%、美妆 20%、餐饮 25%、体验 20%、配套 10%”,每季度评估业态效能,偏差控制在 ±3% 以内;

实施步骤:

1 年 1-3 月:完成业态效能评估(制定坪效、客流、满意度三维评估模型);

1 年 4-6 月:淘汰低效业态、启动高效业态招商;

1 年 7-12 月:完成高效业态扩容,第 2 年 1-6 月:稳定业态配比;

责任部门:运营部(牵头)、招商部(配合招商);

验收标准:业态配比达标率 100%、高效业态坪效提升≥15%。

核心任务 2:品牌焕新完成 80%

焕新目标:现有品牌中 80% 完成焕新(包括品牌升级、形象改造、产品更新),重点焕新 B1 层文创区(100% 焕新)、2F 黄金珠宝区(90% 焕新)、7F 数字体验区(85% 焕新);

实施措施:

品牌升级:引入 2-3 家国际一线品牌(如 Gucci Beauty、Tiffany 配饰),替换现有中端品牌;

形象改造:为 50% 现有品牌提供装修补贴(300-800 元 /㎡),统一店铺形象风格;

产品更新:要求商户每季度更新产品 30% 以上,运营部每月检查产品更新率;

责任部门:招商部(品牌升级)、运营部(形象改造 / 产品更新);

验收标准:品牌焕新完成率 80%、焕新后商户销售额提升≥20%。

核心任务 3:数字化运营全面落地

实施措施:

精准营销全面推广:会员标签覆盖率达 95%、个性化优惠券核销率达 25%,每月开展 2 次精准营销活动;

商户数据赋能全面覆盖:100% 商户使用云阿云数据看板,每月商户数据咨询响应时间≤24 小时;

AI 智能管理全面应用:12 个关键区域 AI 摄像头覆盖率 100%、智能停车使用率达 80%、能耗智能管控节能率≥15%;

责任部门:信息部(技术支持)、运营部(推广应用)、商户管理部(商户培训);

验收标准:数字化工具使用率 100%、精准营销转化率≥25%、AI 管理效率提升≥30%。

核心任务 4:NOI 提升至 7%

实施措施

租金调整:对高坪效业态(轻奢、美妆)租金上调 8-12%,采用 “基础租金 + 销售分成” 模式(分成比例 5-8%),每年评估租金水平;

成本控制:能耗成本降低 15%(通过智能管控)、人工成本降低 8%(通过 AI 巡检替代部分人工)、营销成本优化(线上推广占比提升至 60%);

非租金收入提升:非租金收入占比提升至 25%(广告收入 1.8 亿元、活动赞助 1.3 亿元、线上佣金 0.9 亿元、IP 授权 0.5 亿元);

责任部门:财务部(核算)、运营部(成本控制)、市场部(非租金收入拓展);

验收标准:NOI 率达 7%、运营成本率降至 22%、非租金收入占比 25%。

阶段目标验收: 业态结构达标率 100%、品牌焕新完成率 80%、数字化运营覆盖率 100%、NOI 率 7%,年度客流稳定在 2600 万人次、销售额突破 20 亿元。

4. 第四阶段(2-3 年):增值期 —— 深化资产价值

核心任务 1:深化资产运营

实施措施:

租户关系管理:建立 “租户健康度评估模型”(从坪效、租金支付、服务投诉 3 个维度评估),每月监测,对健康度低于 60 分的租户提供定制化帮扶(如运营指导、租金缓付);

空间价值挖掘:对中庭、连廊等公共空间进行 “场景化运营”(如设置快闪店、艺术展),公共空间创收率提升至 15 元 /㎡/ 月;

会员价值提升:黑卡会员数量突破 5 万人(占会员总数 10%),黑卡会员年消费额占比提升至 40%,通过 “专属服务 + 高端活动” 提升会员价值;

责任部门:运营部(租户管理 / 空间运营)、会员部(会员服务);

验收标准:租户健康度≥80 分、公共空间创收率≥15 元 /㎡/ 月、黑卡会员消费占比 40%。

核心任务 2:拓展非租金收入渠道

拓展方向:

广告收入创新:新增 “数字广告屏”(1F、3F、5F 各 5 块),引入 “程序化广告” 模式(实时调整广告内容),广告收入目标 2.5 亿元;

IP 授权拓展:将 “运河文化 IP” 授权至餐饮、文创、服饰等领域(合作品牌≥10 家),IP 授权收入目标 1.2 亿元;

线上平台运营:搭建 “无锡苏宁广场线上商城”(涵盖商品销售、服务预约、会员权益),线上销售额目标 3 亿元(佣金率 8%,收入 0.24 亿元);

活动 IP 打造:将 “国际潮流周”“非遗文化节” 打造为城市级 IP 活动,活动赞助收入目标 2 亿元;

责任部门:市场部(广告 / IP / 活动)、电商部(线上商城);

验收标准:非租金收入达 5.94 亿元、占比 30%,新增渠道收入占比≥20%。

核心任务 3:启动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研究

实施步骤:

2 年 1-3 月: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券商、律所、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明确工作分工;

2 年 4-9 月:开展可行性研究(包括资产估值、现金流分析、合规性审查),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年 10-12 月:确定证券化方案(发行规模、利率、期限,参考行业水平),报集团审批;

3 年 1-6 月:准备申报材料(财务报表、法律意见书、评级报告),对接监管机构;

责任部门:财务部(牵头)、法务部(合规审查)、运营部(现金流提供);

验收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集团审批、证券化方案合规率 100%、申报材料准备完成率 100%。

核心任务 4:资产估值提升 15%

实施措施:

运营指标提升:客流稳定在 2800 万人次、销售额突破 22 亿元、会员数 50 万,运营指标对估值的贡献占比 70%;

硬件升级:对建筑外立面、电梯、空调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预算 2 亿元),硬件升级对估值的贡献占比 20%;

品牌升级:引入 3-5 家国际一线品牌(如 LV Beauty、Cartier 配饰),品牌升级对估值的贡献占比 10%;

责任部门:工程管理部(硬件升级)、招商部(品牌升级)、运营部(运营指标);

验收标准:资产估值达 92 亿元(提升 15%)、第三方估值报告认可度 100%。

阶段目标验收: 非租金收入占比 30%、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研究完成、资产估值提升 15%,年度 NOI 率达 8%、顾客满意度≥90%。

5. 第五阶段(3-5 年):跃迁期 —— 实现资产跃迁

核心任务 1:实现资产估值目标(增值率 25%)

实施措施

运营溢价:客流 3000 万人次、销售额 28 亿元、会员活跃度 60%,运营指标对增值的贡献占比 60%;

市场溢价:无锡商业地产年均增值率 3%,3-5 年贡献增值 9%,市场溢价占比 36%;

证券化溢价:通过 ABS 发行提升资产流动性,溢价率占比 4%;

责任部门:运营部(运营指标)、财务部(证券化)、市场部(市场监测);

验收标准:资产估值达 115 亿元(增值率 25%)、运营指标稳居无锡 TOP2。

核心任务 2:完成资产证券化发行

实施步骤:

3 年 7-12 月:对接投资者(银行、保险、基金公司),开展路演,确定发行规模(50 亿元)、利率(4.5%-5.5%)、期限(15 年);

4 年 1-3 月:获得监管机构批复(证监会 / 交易所),启动发行;

4 年 4-6 月:完成发行,募集资金到账,用于 “新项目拓展(20 亿元)、现有资产升级(15 亿元)、现金流补充(15 亿元)”;

4-5 年:定期兑付本息,每季度披露资产运营情况;

责任部门:财务部(牵头)、法务部(合规)、运营部(信息披露);

验收标准:ABS 成功发行 50 亿元、投资者认购率 100%、本息兑付率 100%。

核心任务 3:打造行业标杆,输出运营模式

实施措施:

标杆体系建设:形成 “无锡苏宁广场资产优化标准体系”(涵盖招商、运营、数字化、资产证券化),编制操作手册;

轻资产输出:与 2-3 个外部商业项目合作(如三四线城市综合体),输出运营团队、管理体系、品牌资源,收取管理费(按项目销售额的 2-3%);

行业交流推广:每年举办 1 场 “商业资产优化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同行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

责任部门:战略部(体系建设 / 轻资产输出)、市场部(行业交流);

验收标准:输出 2-3 个轻资产项目、管理费收入≥5000 万元 / 年、行业论坛影响力覆盖 100 家企业。

阶段目标验收: 资产估值达 115 亿元、ABS 发行 50 亿元、轻资产输出 2-3 个项目,成为无锡商业标杆,用户满意度≥92%。

(三)资产优化关键举措

围绕 “现金流优化、资产增值、风险管控” 三大核心维度,制定 12 项关键举措,每项举措明确具体操作方法、数据支撑与案例参考,确保资产优化路径清晰、风险可控。

1. 现金流优化:确保资产现金流稳定增长

举措 1:调整租金结构,提高高坪效业态租金占比

具体操作:

租金模式分类:对轻奢、美妆等高坪效业态(坪效≥2 万元 /㎡/ 年)采用 “基础租金 + 销售分成” 模式(基础租金占 60%、销售分成占 40%,分成比例 5-8%);对餐饮、体验等中坪效业态(坪效 1-2 万元 /㎡/ 年)采用 “基础租金” 模式(每年上调 5-8%);对配套、文创等低坪效业态(坪效<1 万元 /㎡/ 年)采用 “保底租金 + 阶梯分成” 模式(销售额达标后分成比例 3-5%);

租金评估机制:每季度开展租金水平评估(参考无锡恒隆广场、八佰伴同类业态租金,偏差控制在 ±10% 以内),对高坪效业态租金及时上调(如 COACH 所在铺位租金从 600 元 /㎡/ 月上调至 648 元 /㎡/ 月);

租金收缴管理:建立 “租金收缴预警系统”(提前 15 天提醒租户缴费),对逾期缴费租户收取滞纳金(按日 0.05%),租金收缴率目标≥98%;

数据支撑:调整后高坪效业态租金收入占比从 45% 提升至 60%,年度租金收入增长 12%;

案例参考:上海国金中心通过 “基础租金 + 销售分成” 模式,高坪效业态租金收入占比达 65%,年度租金增长 15%。

举措 2:拓展非租金收入,多元化现金流来源

具体操作:

广告收入拓展:

空间广告:中庭 LED 屏(150 万元 / 月,年收入 1800 万元)、电梯轿厢广告(5000 元 / 部 / 月,30 部电梯年收入 180 万元)、停车场导视广告(3000 元 / 块 / 月,20 块年收入 72 万元);

数字广告:在商场 APP / 小程序嵌入开屏广告(80 万元 / 月,年收入 960 万元)、品牌专区广告(50 万元 / 月,年收入 600 万元);

活动赞助收入:

大型活动赞助:国际潮流周、非遗文化节等活动引入 5 家赞助商(银行、汽车、美妆品牌),每家赞助费 200-300 万元,年收入 1200 万元;

小型活动赞助:品牌沙龙、亲子活动引入 3 家赞助商(本地生活品牌),每家赞助费 50-100 万元,年收入 300 万元;

线上佣金收入:

直播带货佣金:为商户提供直播服务,佣金率 5-8%,年直播销售额目标 4.5 亿元,佣金收入 2250-3600 万元;

线上商城佣金:线上商城销售额目标 3 亿元,佣金率 8%,收入 2400 万元;

IP 授权收入:

衍生品授权:将 “运河文化 IP” 授权给 3 家文创厂商、2 家服饰品牌,授权费 500-800 万元 / 家,年收入 2500 万元;

活动 IP 授权:将 “非遗文化节” IP 授权给 2 家外部商业项目,授权费 300 万元 / 家,年收入 600 万元;

数据支撑:非租金收入从 3.58 亿元(1 年)提升至 5.94 亿元(3 年),占比从 20% 提升至 30%;

案例参考: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非租金收入占比达 35%,其中广告收入占 40%、IP 授权收入占 25%,为本项目提供借鉴。

举措 3:成本精细化管控,降低运营支出

具体操作:

能耗成本控制:

智能管控:通过云阿云能耗监测模块,实时监控空调、照明、电梯能耗,非高峰时段(10:00 前 / 21:00 后)关闭 50% 中庭照明,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年节能率≥15%(节约能耗成本约 120 万元);

设备升级:将传统照明替换为 LED 灯(节能率 60%),对空调系统进行变频改造(节能率 20%),一次性投入 800 万元,预计 3 年收回成本;

人工成本控制:

AI 替代:用 AI 摄像头替代 30% 人工巡检(减少安保人员 15 人,年节约人工成本约 180 万元);

灵活用工:餐饮、体验业态采用 “高峰时段兼职” 模式(如周末、节假日增加兼职人员,减少全职人员 5 人,年节约人工成本约 60 万元);

营销成本优化:

渠道优化:线上推广占比从 40% 提升至 60%(抖音、小红书定向推流,成本低于线下广告 30%),年节约营销成本约 200 万元;

资源置换:与无锡文旅、本地媒体开展资源置换(如商场为文旅局提供广告位,文旅局为商场引流),年置换价值约 300 万元;

数据支撑:运营成本率从 25%(1 年)降至 20%(3 年),年节约运营成本约 800 万元;

案例参考:深圳万象天地通过成本精细化管控,运营成本率从 24% 降至 20%,年节约成本 1200 万元。

2. 资产增值路径:实现资产价值持续提升

举措 1:空间改造升级,提升物理资产价值

具体操作:

核心区域改造:1F 中庭(改造为 “轻奢展示 + 美妆体验” 复合空间,装修标准 2500 元 /㎡,改造后坪效提升 30%)、4F 亲子区(改造为 “自然教育 + 亲子乐园” 联动空间,装修标准 2000 元 /㎡,改造后客流提升 25%)、7F 数字体验区(改造为 “VR + 元宇宙” 沉浸式空间,装修标准 2200 元 /㎡,改造后销售额提升 40%);

公共空间优化:连廊改造为 “文化展示长廊”(融入运河元素,装修标准 1500 元 /㎡,提升顾客停留时间 15%)、停车场改造为 “主题停车场”(分区设置轻奢、亲子主题,提升停车满意度至 90%);

硬件设施升级:电梯更换为智能梯控系统(支持楼层预约,等待时间缩短 30%)、卫生间升级为 “智慧卫生间”(配备环境监测、自动清洁系统,满意度提升至 95%);

数据支撑:空间改造后,核心区域坪效平均提升 30%,资产估值提升 10%(约 8 亿元);

案例参考:成都 IFS 通过中庭改造(增加艺术展览空间),坪效提升 28%,资产估值提升 9%。

举措 2:业态升级调整,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具体操作:

低效业态淘汰:对坪效低于 8000 元 /㎡/ 年的传统零售业态(如部分服装品牌)进行淘汰,计划淘汰 3-5 个铺位(总面积 600㎡),释放空间引入高效业态;

高效业态扩容:轻奢业态从 5 家增加至 8 家(面积从 1500㎡增至 2400㎡,坪效 2.5 万元 /㎡/ 年)、美妆业态从 3 家增加至 5 家(面积从 1200㎡增至 2000㎡,坪效 2.2 万元 /㎡/ 年)、体验业态从 4 家增加至 7 家(面积从 2000㎡增至 3500㎡,坪效 1.8 万元 /㎡/ 年);

业态联动运营:打造 “轻奢 + 美妆”“亲子 + 餐饮”“数字体验 + 文创” 三大联动业态组合,通过 “消费满减、套餐优惠” 提升连带消费率(目标从 12% 提升至 20%);

数据支撑:业态升级后,整体坪效从 1.2 万元 /㎡/ 年提升至 1.8 万元 /㎡/ 年,资产估值提升 8%(约 6.4 亿元);

案例参考:杭州湖滨银泰通过业态升级(增加体验业态占比至 25%),整体坪效提升 35%,资产估值提升 12%。

举措 3:品牌层级提升,增强资产吸引力

具体操作:

首店品牌引入:每年引入 10 家首店品牌(国际轻奢 3 家、国际美妆 2 家、主题餐饮 3 家、体验业态 2 家),3 年内累计引入 30 家首店,首店品牌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35%;

一线品牌升级:第 2 年引入 2 家国际一线美妆品牌(如 Gucci Beauty、Dior Beauty),第 3 年引入 2 家国际一线配饰品牌(如 Tiffany、Cartier),一线品牌面积占比提升至 15%;

本土品牌培育:培育 3-5 家无锡本土文创品牌(如 “泥好无锡”“锡绣工坊”),通过装修补贴、流量扶持,使其成为区域特色品牌,本土品牌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10%;

数据支撑:品牌升级后,高端品牌销售额占比从 25% 提升至 45%,资产估值提升 12%(约 9.6 亿元);

案例参考:北京 SKP 通过引入国际一线品牌(LV、Chanel 等),高端品牌销售额占比达 60%,资产估值提升 15%。

举措 4:探索资产证券化,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

具体操作:

资产筛选:选择无锡苏宁广场核心商业资产(面积 8 万㎡,估值 115 亿元)作为基础资产,确保资产权属清晰、现金流稳定;

方案设计:发行规模 50 亿元(占估值 43.5%),期限 15 年,优先级证券占比 80%(40 亿元,利率 4.5%-5.5%),次级证券占比 20%(10 亿元,由项目公司自持);

现金流归集:基础资产产生的租金、非租金收入每月归集至专项账户,优先用于兑付优先级证券本息,剩余部分用于次级证券收益分配;

风险隔离: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通过 “真实出售” 将基础资产转让给 SPV,实现资产与原始权益人风险隔离;

数据支撑:ABS 发行后,资产流动性提升 50%(交易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募集资金可用于新项目拓展,实现资产扩张;

案例参考:万达广场 CMBS 发行规模 50 亿元,利率 4.8%,期限 15 年,成功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为本项目提供模式参考。

3. 风险管控:保障资产优化稳定推进

举措 1:建立资产运营风险预警系统

具体操作:

租户违约预警:设置 “租户违约风险指标”(租金逾期天数>30 天、销售额连续 3 个月下滑>20%、服务投诉连续 2 个月>5 次),当指标触发时,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运营团队,72 小时内开展租户访谈,制定帮扶方案(如租金缓付、运营指导);

客流下滑预警:设置 “客流风险阈值”(单日客流低于 1.5 万人次、周客流同比下滑>15%、月客流同比下滑>10%),当触发阈值时,启动营销救场计划(如紧急发放优惠券、增加小型活动),确保客流恢复至正常水平;

销售额偏差预警:设置 “销售额偏差阈值”(单日销售额低于 500 万元、周销售额同比下滑>12%、月销售额同比下滑>8%),当触发阈值时,分析偏差原因(业态问题、品牌问题、活动问题),1 周内制定整改方案(如业态调整、品牌焕新、活动加推);

成本超支预警:设置 “成本超支阈值”(月度运营成本超预算>8%、单项成本超预算>15%),当触发阈值时,暂停相关支出,分析超支原因(如能耗超标、人工成本增加),1 周内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数据支撑:风险预警系统上线后,租户违约率从 5% 降至 2%、客流下滑恢复时间从 15 天缩短至 7 天、销售额偏差控制在 ±5% 以内、成本超支率从 10% 降至 3%;

案例参考:华润万象城建立资产运营风险预警系统后,运营风险发生率下降 60%,资产稳定性显著提升。

举措 2: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风险

具体预案:

品牌替换预案:针对核心品牌(如 COACH、丝芙兰),提前储备 2-3 家备选品牌(如 Kate Spade、Ulta Beauty),若核心品牌退出,30 天内启动备选品牌招商,确保铺位空置时间≤60 天;

营销救场预案:当客流 / 销售额下滑时,启动三级救场:一级救场(发放 50 元无门槛优惠券,目标提升客流 10%)、二级救场(增加 1 场小型活动,目标提升客流 15%)、三级救场(紧急加推 1 场大型活动,目标提升客流 30%);

突发事件预案:针对疫情、暴雨、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专项预案:

疫情预案:关闭非必要业态(如体验、亲子),开启线上直播带货(目标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30%),为商户提供租金缓付(最长 3 个月);

暴雨预案:关闭地下停车场入口,启动排水系统,在入口处设置防汛沙袋,安排专人疏导客流;

火灾预案:启动消防报警系统,组织人员疏散(10 分钟内完成),联系消防部门,事后开展损失评估与恢复运营;

资金风险预案:当现金流出现缺口时,启动应急资金(预留 5000 万元应急资金),或向银行申请临时贷款(授信额度 1 亿元),确保租金、运营成本按时支付;

数据支撑:应急预案实施后,铺位空置时间≤60 天、突发事件恢复运营时间≤72 小时、资金缺口解决时间≤48 小时;

案例参考:上海环球港在疫情期间启动线上营销预案,线上销售额占比从 5% 提升至 25%,有效缓解客流下滑压力。

举措 3:定期风险评估,优化风险管控措施

具体操作:

月度风险评估:运营部每月开展风险评估(从租户、客流、销售额、成本 4 个维度),形成《月度风险评估报告》,上报管理层,风险整改率需达 100%;

季度风险审计:财务部、法务部每季度开展风险审计(审查租金收缴、合同合规、资金使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审计问题整改率需达 100%;

年度风险复盘:每年底开展年度风险复盘(总结全年风险事件、整改效果、预案有效性),优化风险预警指标与应急预案,确保风险管控体系持续完善;

数据支撑:定期风险评估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 40%、风险整改率 100%、预案有效性提升 30%;

案例参考:北京朝阳合生汇通过定期风险评估,运营风险发生率从 8% 降至 3%,资产运营稳定性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17    返回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路径探索 :以贵州债置换与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