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毛主席的创业心得: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日期 2021-12-12 

毛主席的创业心得: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栩先生2021-12-12 云阿云智库•毛泽东研究

导读:其实说白了,就是绝对不搞无脑冲,而是能穿插就穿插,能埋伏就埋伏,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党早年,打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求生存,所以毛主席的关键战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原标题:所有想趁着年轻一无所有去创业的年轻人,都是铁憨憨!

文 | 栩然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1

前段时间,在我们的观海·《毛选》讲学堂的社群里遇到了一个咨询:

请问你如何看待年轻人趁着一无所有去创业?

我觉得很有代表性,所以借这个回答的机会,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们这个号的主业是学毛主席,说到创业,很多人都会想到毛主席他们当年干革命。

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个50多人的小党,一群年轻人,满腔热血,用了28年就建立了新中国。

这确实是世界创业史上了不起的奇迹。

但却没想过两点:

第一,那个时代,全国的各种党派和政治团体不只有我党一家,实际上有300多家,都是几十百把号人,看起来和我党起点差不多,但后来绝大多数都消散在了历史尘埃中。

其成功率比现在公司的创业,还要低。

第二,革命不是生意。很多时候,很多人,为了崇高的信仰和远大的目标,是不计生死,无问西东的,失败了、牺牲了,也是为党为国捐躯,是烈士。所以,可以不管不顾,不留退路。

但现在的年轻人创业,说到底,哪个不是为了不受管束、一夜暴富啊?真的失败了,你能接受吗?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他们当年也并不是一股脑地闷头冲,而是有方向、有策略、有底线的。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誓师大会的时候,会场有个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这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精髓,

其实说白了,就是绝对不搞无脑冲,而是能穿插就穿插,能埋伏就埋伏,不打无准备之仗。

我们党早年,打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求生存,所以毛主席的关键战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就像是,打牌的时候手里的牌不好,你得要留在牌桌上,才可能手风顺、拿好牌,就像所谓长期主义,首先得要长期。

但很多人不这样想,就想毕其功于一役,要打大城市,结果都失败了。

毛主席之所以违背中央决议,不打长沙,而是带兵去井冈山,包括长征后期要去陕北,都是为了避免直接送人头,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创业后期,已经成熟稳定之后,就要求胜利了,为了胜利,内战的时候,毛主席主动撤出延安,这在古代不可想象,你像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就失败了,但国民党进入延安,反而敲响了灭亡的钟声。

这是因为,我们党这时候已经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着眼于全盘的胜利。

很多人觉得,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输了怕什么。

不,你还可以负债啊。

这不是开玩笑,创业失败后背负巨额债务艰难度日的案例,有很多。

更重要的,年轻失去的这些时间,如何挽回?

从职场来讲,毕业的时候尽量先去大平台,因为刚入职场,在哪都是打工人,但大平台给你的眼界、思维、经验,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就像毛主席,毕业后,先去了北京,去了北大,虽然干的是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员工作(打工人),但却接触到了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南陈北李这两个党的创始人。

为之后第一批入党奠定了基础(他哪怕晚一年到北京,都不一定能有机会成为党的一大代表)。

此后,他的圈子越来越高端,什么国民党中央执行部,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党执委候补委员。

我曾经非常细致地看过毛主席在上海、广州工作的历史细节,真的是兢兢业业、成效卓著。

抛开主席后来的成就,你就光看他那段“干活人”的经历,都会感觉,像他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所以,无论是共产党的领袖还是国民党的大佬胡汉民、汪精卫等等,都对他极为欣赏。

他是先去了大平台,然后才选择去井冈山搞革命根据地,“创业”的。

而到井冈山的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我们党的一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见过了无数大世面了,而且也已经35岁了。

资历、年龄和眼界都在那摆着呢,像罗荣桓、林彪之类日后的元帅,在他眼里也只能是“小娃娃”。

没有前面的这些积累,如何服得了众?

想想二十多岁空降苏区的党最高领导人博古,对比非常明显。

说实话,我工作多年,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人在哪都是要被“压迫”的。

哪怕是在体制内,活最多、加班最多的,也一定是新人。

除非家里有矿,否则再怎么想“躺平”都不可能“不劳永逸”。

大学毕业,先进大厂或者体制内,趁着年轻先把这些“苦”吃了,要么过几年,就走上了中高层的位置,要么也有了经验和资金、人脉的积累。

这时候再出来创业,会从容、有底气的多。

相反的是,如果一毕业什么都不懂就去创业,一旦失败,再让你一把年纪了进大厂或者体制内从头干起,这个苦,你还能吃得下吗?

2

这个年代,不乏非常年轻创业成功的人。

我们看到的那些早早就创业,甚至大学就创业,而且获得成功的人,基本上都会有三个特点:要么天赋异禀,能力出众;要么背靠大树,有大佬提携;要么误入风口,机遇难得。

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很羡慕的创业大佬,基本都是三者兼有。

比如腾讯马化腾,计算机能力出众,背后有他爸妈,赶上了互联网的风口;拼多多黄铮,写程序天赋一流,段永平关门弟子,移动互联网风口;字节张一鸣,本身就是一流的产品经理,赶上信息资讯的爆炸风口……

而这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机遇和风口。

前段时间有个叫雪梨的主播被罚,我好奇下就去了解了她的创业经历,发现她和同学是在大学开始做淘宝的,第一年就做到了几千万,于是立马创业了。

这不是风口是什么?

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最早是做网站发家的,那时候他才读高中,做的网站一个月收入就好几万。

各位,那时候才2000年左右,他一个高中生,一年就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这不是风口是什么?当然选择不读大学,直接创业了。

风口这种东西,很多时候真不是研究出来的。

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谁也说不明白。

很多成功人士最不愿承认的事实就是,他的成功很可能和他的努力,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关系。

剩下的,全是背景和运气。

3

下面,我来用真实的经历做个现身说法吧。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认识一些创业团队和创始人,有的公司大概二三十人,有的公司已过B轮融资,还有的估值已经过亿。但说实话,没有一个感到轻松的。

其中一个做自媒体创业的朋友,全网粉丝过了千万,有一次压力太大,深夜里和我边聊边哭,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我副业做自媒体好像很有成绩,但却一直不敢下定决心全职出来做自媒体。

直到最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才产生了明年可能出来创业的念头(不是单纯做自媒体哈,等明年再告诉大家这个突破口是什么)。

而在此期间,我通过另一个团队,事实上,已经基本上算完整经历了一次创业。

怎么说呢,中间满是血泪教训。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

这句话,一定得信。

这个团队,就是我时不时会给大家推荐水果的“码农兄弟”。

严格来说,并不是我的创业项目。

因为,我主要是出出主意。

2017年,我的“忽悠”下,我的好友飞哥联合几个程序员同事,利用业余创业了,如果干得成,就找机会全职出来做;如果不行,就当是一份副业。

创业的项目,就是种水果。

因为是几个码农攒起来的项目,所以品牌名叫“码农兄弟”。

而他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几年后,可以叫自己“水果兄弟”,不用再兼职写程序、测硬件了。

如今,从2017年到现在,5年时间快过去了,我就想起了一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5年,你知道这5年我都是怎么过的吗?

因为我也掺和了一把,所以虽然没有像他们一样,直接在一线体会创业的压力,但毕竟经常一起研究问题,碰事情,其间的各种酸甜苦辣咸,也都算远远地尝了尝。

总结一句话:创业又爽又苦,可能还会上瘾。

但是,听我一句劝,年轻人还是尽量少碰那些容易上瘾的东西。

4

种水果的第一件事,找地方。

他们的第一片果园,是在青城山下、都江堰旁边的一个村子里,土地肥沃、杂草丛生,民风一言难尽。

最开始种的水果是八月瓜,苗子是专门开车去湖南拉回来的。

关于在土地承包流转、日常请人干活方面和地方打交道扯皮的事情,没办法细讲,反正懂得都懂。

我就只讲其中一个细节。

果苗下地之后,隔三差五就不见了一些,后来去追,发现很多都被周边农民偷偷拔了,栽进了自家果园或者家里。

去理论的时候,对方说:我又没扯你多少,就是看着稀奇,栽两棵看看样子,大不了赔你钱嘛(然而赔钱是不可能赔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后来只能雇人看园子。

都江堰地区水分充足,草长得快,除草剂、防草布都不顶用,很多时候还得“码农兄弟”到了周末开车去,和当地请的农民工一起人工拔草。

几年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休息日,都泡在了地里。

连村里的人都觉得,这几个年轻人太苦逼了。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摆脱了农村,到了城里工作,现在又回到农村种地,何必呢?

我说实话,如果真的想创业做农业(而不是搞直播带农货那一套),光是这一步就可以劝退很多人了。

在青城山下种了两三年的水果。

他们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种水果虽然辛苦,但好像也不是很难嘛;第二,从零开始种,周期太长,太费时间了。

关于第一点,他们很快就会被打脸。

而关于第二点,则是实实在在的体会,一般的水果,如果真的从平整土地、育苗开始,到试挂果、正式结果,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按照他们那日渐稀疏的发量计算,如果不换个思路,估计到头发掉光也搞不出几种水果来。

于是,在有了对种水果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后,再加上当时凑的资金还比较充裕,他们走出了第二种模式。

开始承包一些比较成熟的果园,直接从半成品开始培育。

其中最核心的主打水果,这两年开始陆续挂果上市,包括了红心猕猴桃、黄金梨、耙耙柑等,还有一些品种还在培育中,可能再有两年多能批量上市。

然后,各种打脸开始了。

去年8月,他们最早种植的八月瓜在头年试挂果的基础上,终于可以批量挂果上市了。

前面,果子的品相和挂果量都相当不错(毕竟是程序员出身,做什么事情都钻得很深,很极客)。

然后,在最后的成熟阶段,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

崩了,彻底崩了,血本无归。

给大家看看当时的现场图,体会下他们那欲哭无泪的心情。

飞哥告诉我,他们那天试着摘了200多斤,但因为果子的品相太差,直接丢了100多斤,剩下的100多斤,也只能赔本卖出去。

什么感觉?像不像费劲心力做了一款APP,在上线测试的时候直接卡BUG,然后就被永久下架了?

5

这是,“码农兄弟”走上种水果这条创业路后,最狠的一巴掌。

但绝不是最后一巴掌。

之后的红心猕猴桃,品相很好、口感很好,去年一开始卖得也挺好,结果因为设计的水果包装箱质量一般,包装也考虑的不周到,后面发出去的猕猴桃很多被压坏了。

又是各种批量赔付,不仅得赔钱,还得各种赔笑脸,打碎了牙往肚子吞。

今年的黄金梨,他们在水果的品质上下了很多功夫,口感非常好,包装也很用心。

终于不用再担心包装被压扁了。

但是,因为估错了夏天的炎热天气,没有测算好梨的成熟度,结果到后期,黄金梨成熟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再走线上发货去卖,只能在当地线下处理了。

最终只卖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在网店下架了。

要知道,非常有信心的他们,定制了几千个包装箱,而这些包装箱到明年很可能又不能再用了。

这都是血淋淋的“沉没成本”啊!

去年底的时候,他们又开创了第三种模式,就是到外地找合作果园(主要是因为有位铁粉强力牵线搭桥,而且确实非常靠谱),按照“码农兄弟”的标准和要求,来种植、培育、采摘、包装等等。

其中一款,是前段时间给大家推荐过的皇帝柑。

合作的果园则位于广东肇庆。

说实话,按照“码农兄弟”标准种出来的水果,确实品质非常好,口感也远超在水果店里买的,而且十分绿色健康。

反正我自从开始和码农兄弟一起种水果,除了自己团队出品的水果,全家人都很少在外面买水果吃了(懂得自然懂)。

但各种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的啪啪打脸。

比如这段时间上市的皇帝柑,品质没问题、口感没问题、包装没问题、时机也没问题,结果快递又不给力,各种暴力分拣,导致加了泡沫套、双层包装箱的皇帝柑还是有很多被摔破的。

然后,又只能紧急再给每个箱子的四面都加上气垫,更换快递公司,对出现的坏果进行赔付……

前段时间,我让“码农兄弟”盘了一下账,近5年时间,搞出了几片果园,做出了几款品质非常高的水果,也卖了不少,但加上各种租金、人工、物流、亏损、赔付等等,基本没有赚什么钱。

如果,他们真要是全职出来干这事,估计两年前就得崩了,再重新回去上班了。

而这其间,除了周末就得起早贪黑去园子里干活,每次出现各种“打脸事件”后,什么被水淹、被太阳暴晒、虫害、包装不行、快递不行……我都是大半夜陪着他们一起开会复盘,研究解决,连夜改进。

真的累。

对了,大家之所以在网店购买的水果品质那么好,是因为线上售卖的都是精选出来的,“码农兄弟”还有一个线下发货的仓储店,会把园子里剩下的一些品相一般、大小不一的果子打包发给线下的一些水果店。

——而这个线下店,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只能是勉强维持。

一言难尽。说多了全是泪。

所以,你说创业这几年,又没赚钱,还累得够呛,图啥呢?

6

我觉得吧,这才是创业的真正状态。

绝对不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觉得只要组个团队去干了,就一定能改变什么。

那些创业个几年就成功上市的明星公司,也都是幸存者偏差。

这就像彩票总是拿那个中了头奖的人来忽悠你,激励你去买彩票一样。

却忘了,他中的奖,就是千万没中奖的人堆起来的。

更多的普通创业者和创业团队,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解决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或者在现金流的压力下,惶惶度日。

所以,回到文章前面的问题:要不要趁着年轻,一无所有去创业?

我真心觉得,千万不要。

如果不具备前面说的三点:天赋异禀、背靠大树、误入风口。

而是和我一样走得是普通逆袭之路,那么,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信孙子兵法的这“八字真言”:

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这句话在《孙子兵法》里的完整表述是: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什么是不败?

你已经有了经验积累、平台经验、人脉资源、核心能力,哪怕失败了,再找个工作也不难。

或者已经有了车房存款,安顿好了父母家人,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时候,你拉着几个不甘寂寞的朋友,业余做副业也好,全职去创业也行,都没有问题。

赢了,获利极大;败了,也不打紧。

这才是创业的平常心态。

也就是某个创业人士总结的:以平常心干非常事。

但如果你天天朝不保夕又一无所长,哪里来的平常心?

所以,这里也就回答了,“码农兄弟”他们又苦又不怎么赚钱,为啥还要继续种水果创业?

因为,他们就是已经先立足了不败之地,有了很好的工作经验,有了车房,利用业余凑的资金和空闲的时间,去试一试能不能闯出一番天地。

而且,做农业,是一项非常需要投入的行业。

你投入越多,了解得越深,就可能“量变引起质变”,在某一天,一通百通,指数成长。

“码农兄弟”用了5年的时间,积累了在水果领域的大量经验,掌握了一些非常独到的水果选育方法和标准,而且,对于冷链、仓储、物流等等全链条的多个环节也已经了然于胸。

前面投入的那些时间、精力和费用,都当是交学费的。

但之后,越往后走,他们把每一款水果做成爆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成功的概率也越高。

最重要的是,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程序员。

实在最后没干成大事业,就当闲暇种地锻炼身体了,又有什么大问题呢?

为啥不继续试试呢?

这才是真的,“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关注 3832    返回
毛主席说:“年轻人不会忘记我,会研究我的。”
执剑人毛泽东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