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中印关系  
俄乌战争之印度专题(一):万万不可低估印度!!
   日期 2022-6-9 

俄乌战争之印度专题(一):万万不可低估印度!!

原创 虚声2022-04-02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印度专题

编者按:万万不可低估印度!!印度战略自主性和抗压能力非常强,地缘战略位置非常好,人民自觉性和民族觉醒非常快,从俄乌战争即可以检讨到中印之间精英与人民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到处横行霸道,把它自己放在同全世界人民为敌的位置,它已经是越来越自绝于世界各国了。而美国用来装点门面的军队,是吓不住一切不愿意为虎作伥的人们的,现如今,它让俄罗斯、印度有什么让步了吗?并没有,尴尬的只有美国政府自己而已。全文2.5万字。

01

牛逼的三哥

俄乌战争,印度获利。

如果开战之前,谁拿这个逻辑出来秀,大概率会被群嘲;但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

所谓团宠,就是从东西方同时拿好处。

乌克兰战争不只涉及到俄罗斯和乌克兰。大家都知道,乌克兰背后还有整个北约。因此乌克兰战争的本质是美俄博弈,乌克兰正好成了可怜的棋子。

在美俄对立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能左右逢源不用站队的国家有谁?

很多老铁会说有中国,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中国已经被美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成为美国主要打压对象。中美关系一直是典型的“和而不同,斗而不破”的大国关系;属于那种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的情况。有没有俄乌战争都是如此。

美国的盟友们,不论西方的欧盟还是东方日、韩、新,基本上都被美国绑上了战车。

目前真正在美俄之间风骚走位的,只有以色列、土耳其和印度。

以色列是因为犹太人的历史渊源以及自己在中东的平头哥地位,美俄都要给其面子。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以色列也尝试着调停,刷了一波存在感。

比以色列更牛的是西毒土耳其:一边是美国的北约盟友,但另一边又不制裁俄罗斯;一边主持俄乌谈判刷存在感,另一边又支持阿塞拜疆搞纳卡给俄罗斯添堵。

比土耳其更牛的是东邪印度,不仅同时与美、俄、欧关系好,还放开手脚去撸俄罗斯的羊毛。

老铁们可能很纳闷,俄罗斯被西方全方位制裁之后,自己口袋里已经没几个钢镚,印度还能撸啥?

俄罗斯的强项是军火和能源,印度就从这两个方向下手。

02

俄罗斯的军火羊毛

众所周知,俄印是好基友,经常相爱相杀。

地球村武器市场上,俄罗斯是供给端大户,印度是消费端大户。

俄罗斯搞出啥好东西,经常优先供给印度。这次俄乌战争,美国让印度跟随自己制裁俄罗斯,印度愣是不从。

由于被西方孤立,俄罗斯急需在东方寻找伙伴;于是俄罗斯允诺印度,打算把压箱底的S5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卖给它。

此前印度花费大价钱从俄罗斯购买到最好的防空导弹是S400。

S500是俄罗斯最强大的远程防空系统。

相比前辈S300、S400,S500的显著优势就是具备超强的反导能力:

1、最大拦截距离为600千米;

2、可以轻松拦截600千米距离的弹道导弹,和500千米的高空飞行器;

3、甚至可以以10马赫以上的速度,拦截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4、必要时可以对敌方的低轨道卫星进行超远程打击。

如果这些宣传属实,那么S500堪称最牛逼的远程防空系统。这种装备一般都被视为大国重器,掏钱买不到的那种。印度能买到的话,绝对算撸到俄罗斯的军火羊毛。

那么S500真有这么牛么?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数据,2018年5月,俄罗斯成功使用了S500,拦截了位于482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创下了地空导弹试射纪录;此前最远记录是400千米。

但这个所谓创纪录,只是试验。从很多消息可以推断,俄罗斯自己也没有大规模列装S500,也就没有全方位靠谱的数据。尽管如此,S500对印度依然有致命的诱惑。

诱惑一,防御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弹道导弹,这点应该没什么好解释的。以印度对领土的贪婪,以印度和中巴的领土纷争,这个问题是死结。

诱惑二,贪污链。

印度和俄罗斯都是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军火交易这种大单,又是腐败的滋生地。以印度为例,军方腐败产业链早就不是秘密。

例一,2016年,印度空军花了87亿美元购买36架达索阵风战斗机,单价为2.42亿美元;但实际上阵风战斗机在印度之外的售价,豪华版配置也才1亿美元左右。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要说没有吃回扣,鬼都不信。

例二,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与俄罗斯就购买苏-30战斗机进行谈判,参与谈判的印度空军大佬考尔后来被曝出受贿150万美元,还被俄罗斯“赠送”大量的钻石。

军售大单,是腐败者的最爱。

03

俄罗斯石油羊毛

如果说印度军火层面撸俄罗斯羊毛有争议;那么这次石油层面,印度毫无争议地占了俄罗斯的大便宜。

根据媒体报道:

由于被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需要找新客户,折价推销乌拉尔原油。

为了推销原油,俄罗斯以每桶低于市场价35美元的价格卖给印度。这样的机会很多年都未必能碰到一次。

印度逮着薅羊毛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闭着眼睛大力扫货。

俄乌开战之后,仅仅一个3月份,印度就从俄罗斯购买了600万桶原油。

整个2021年全年,印度才从俄罗斯购买了1200万桶原油。

也就是说印度一个月就从俄罗斯购买了去年半年的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从俄罗斯角度看,哪怕是打仗,也不忘给印度更多的宠爱。

印度表示,会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

实际上不仅是俄罗斯时代,前苏联对印度的宠爱更是无以复加。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虽然政见不同,但对印度都是无私地宠爱。哪怕是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自己都快完犊子了,还在拼命给印度贷款。

而且印度对苏联非常任性。苏联解体前夕,印度欠苏联的债务已经高达100多亿卢布。

印度从苏联那里借钱时,卢布和美元汇率在1:1.1-1.5之间,也就是说大致相当于从苏联那里借了100多亿美元。但苏联解体时,卢布一溃千里,价值如同白纸。

向来不还钱的印度,突然对俄罗斯表示,要把欠前苏联的债给还了,当然是用卢布还(换算成美元大概也就几百万)。由于印度那把坑钱实在是太爽,此后就爱上了借钱。印度首富的弟弟到中国借款当老赖,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

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原本还打算用印度欠的那笔钱回血,被印度那么一搞,恨得牙痒痒。后来俄罗斯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给印度反复挖坑(比如贱卖航母、以及联合搞第五代战机),才把那笔钱坑回去。

回本之后的俄罗斯又爱上了印度,有啥好东西都跑去推销。这次以“骨折价”卖原油给印度,不过是爱上印度最新的一个例证而已。

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犹如典型的渣男和绿茶。

大家可能很纳闷:满身咖喱味的印度,为何对俄罗斯能散发出绿茶的魅力?

其实印度的绿茶气息不仅把俄罗斯迷得神魂颠倒,同样也能诱惑西方。

04

诱惑西方

按道理说,在西方玩命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印度这么明目张胆地和俄罗斯勾肩搭背,会让西方很不爽。

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匿名表示,美国不反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不反对双方用卢比结算。

——要知道这话从把美元霸权当命根子的美国嘴里说出来,非常不同寻常。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对印度和俄罗斯一样,非常宠溺。

同样是路透社报道:英国外长特拉斯表示,英国尊重印度以折扣价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决定,尽管她正在寻求对俄方实施更多制裁。

——英国的姿态和美国一样,摆出了一副宠爱印度的架势。

英美这是摆明了与俄罗斯争夺满身咖喱味的印度。

简单来说,俄乌战争到现在,虽然看起来和印度没关系,但印度两方通吃。

不禁纳闷印度究竟有何魅力?实际上西方与俄罗斯一样,一直对印度情有独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硅谷把很多高管位置给了印度人。

05

印度的魅力

各方拉拢印度的原因无外三点:

印度魅力一,地缘优势。

印度背靠青藏高原,面朝印度洋,右边为伊朗高原,左边为中南半岛;扼守东西方贸易生命线。

大河贯穿期间,雨水充沛,气候温润,物产极为丰富(南亚比东亚面积小,但养活的人口差不多),消费潜力巨大。

印度三面大洋,是搞工商贸易的绝佳之地。

印度魅力二,制衡中国的需求。

由于印度对土地的贪婪(已经吞并锡金)和自大(把自己视为大英帝国的南亚继承者),没事就找茬巴基斯坦或碰瓷中国。

前苏联和西方出于制衡中国的需要,就没节操地站在印度身后。几乎每次中印冲突,它们都会卖武器或煽风点火。

印度魅力三,印度不是威胁。

西方与苏(俄)之所以放心大胆地支持印度,就因为印度不会对他们造成本质威胁。

一方面印度自古就是碎片化状态,更像地域概念,内部矛盾重重。

另一方面,印度人的精神世界更注重来世,而不是今生。

如果西方拿出针对中国的力度去搞印度,很容易就把印度搞散架了。

基于以上三点,印度成了地球村团宠,所以才有美俄接近撕破脸的情况下,还不忘对印度表示一番宠爱。当然哪天中国彻底崛起,西方觉得中国无法制衡之际,大家就可以愉快地联手修理印度了。

中俄印将联手?俄外长建议三国共同制定新国际秩序,瞄准美国霸权

国防时报社2022-04-05 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印度专题

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日对印度进行访问。据观察者网4月2日消息,拉夫罗夫在访印行程中,同印总理莫迪、印外长苏杰生进行了会谈,并围绕乌克兰局势、俄印贸易、国际秩序展开交流。俄印间就绕过美金融制裁,建立双方的本币结算机制达成共识。

拉夫罗夫同时提出,俄罗斯同中国、印度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美国发起一系列动作的目的便在于建立单极世界,中、俄、印三边机制可以助推多边主义的新国际秩序形成。拉夫罗夫强调,中俄印可以组成自身的“三驾马车”。拉夫罗夫的这番表态,矛头直指美国霸权。

中俄印三国作为全球大国,三国间如能共同构建起更进一步的互信共赢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免受美金融掠夺意义重大。美国长期以来以美元为武器,利用美元全球经贸根基的地位,通过“规则的改变”从全球经贸体系源头上,完成对全球经济的重新分配。这样的做法颇为无赖,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美元,其每次有所预谋的潮起潮落,都会让全球经济大量经济单元搁浅,美投机资本便趁机大量完成抄底。

俄罗斯,在对美元霸权釜底抽薪。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以卢布或卢比结算的方式,向印方提供任何其所需的商品。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的军贸合作伙伴,印度也正以远超以往的速度以低价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俄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稳定,一方面有助于俄印两国经济体系的平稳,另一方面,必然使得美元霸权版图进一步倾塌。而这一进程,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与俄外长到访印度近乎同时,英国、美国、荷兰官员也到访印度。美对印发出威胁称,不许绕过美国对俄制裁,不许危及美元霸权,否则将面临后果。俄外长拉夫罗夫对美方这一行径,此前曾有精辟描述,拉夫罗夫称,美国的胁迫言论,对于中、印这样历史悠久的大国来说,是一种羞辱。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工业体系发展不完备、工业基础薄弱的不足,也因为印度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地缘优势,印度被美国视为在印太战略中可以共同挟制中国的国家。而美国近来的胁迫做法,显然在让印度越来越看清美国的本质。美国无法满足印度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美元霸权在印度的更大规模崩塌,目前呈现一种不可避免的态势。而俄罗斯,则在持续将美元霸权,转化为过去时。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称,俄罗斯将不会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出口粮食,而对友好国家,俄罗斯则接受双边本币结算机制。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在过去八年中逐步禁绝了大部分自西方进口商品,但这一禁止进口规模,仍能够继续扩大。梅德韦杰夫强调,俄粮食出口规模已超过军贸规模。

粮食作为全球国家生存的第一要素,俄罗斯作为全球粮食出口大国、天然气出口大国,将美元排除在这两大刚需的贸易结算中,已是明确的对美元霸权宣战。俄方披露,相关禁用美元的结算方式还可能扩展到石油、矿物的其他大宗商品出口领域。

美国以美元霸权妄图摧毁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则已向中国、印度在内的全球国家,吹响了“货币起义”的号角声。

印学者:印度已是战略自主的“新印度”!

南亚研究通讯  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印度专题

导言:从莫迪政府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及印外长苏杰生对美国指责印度人权问题的反击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美关系与印度的国际站位正在发生变化乃至“重置”。本文综合编译自印学者对俄乌冲突背景下印度与西方国家及与中俄关系的评析,他们指出,印度已是“战略自主”的新印度,印度的核心利益在于平衡中国,发展与西方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中,印学者对中印关系的看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印度时事评论员桑迪普·戈泽(Sandip Ghose)认为,“正如我们在莫迪政府应对乌克兰危机或苏杰生应对美国的咄咄逼人的外交中所看到的那样,很明显,旧秩序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全新的印度。现在,印度将按照自己的习惯说话并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印度看到的是战略自主最充分的体现——这种姿态基于外交行动主义,并将自身利益置于集团政治之上。

一、为什么印度是全球外交关注的中心

在新德里最近举行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一位来访的欧盟高级官员表达欧洲对印度在俄乌冲突立场的不满。鉴于俄罗斯对《联合国宪章》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明确冲击,欧洲对印度采取的中立立场并不满意,尽管欧洲认识到印度的难言之隐,但局势的严重性要求印度放弃中立,公开表态谴责俄罗斯。“你不能在这类事情上保持中立。”这位官员说。

这位欧盟官员是过去两周十几名来访印度的外国外交官中的一员。随着俄乌冲突将世界划分为两个地缘政治集团,这些外交官大部分来自西方(仅美国就派出了两位)。除了墨西哥外长等少数例外,欧美政要要么忙于劝说印度放弃“中立”,要么采取不同程度的胁迫性手段,以确保印度加入西方彻底孤立俄罗斯的行列,惩罚普京。

例如,虽然德国国家安全顾问普洛特纳(Jens Plötner)和英国外交大臣特鲁斯(Liz Truss)公开表示希望印度加入西方阵营,但他们同时也理解印度的中立立场。而来访的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辛格(Daleep Singh)则发出了含蓄的威胁并警告印度承担“后果”。同时,印度还接待了中国外长和俄罗斯外长。他们认为,印度的中立有助于形成一个地缘政治集团来抵抗西方的压力和削弱美国的单极势力。

在动荡的全球秩序中,印度拒绝玩弄集团政治,坚持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使其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却又摇摆不定的大国,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二、西方希望从印度得到什么

欧洲战场上的这场军事冲突已明确表示,尽管印度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相似,但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立场却大相径庭。在美国的领导下,西方一直试图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战略来弥合这些分歧,拉近与印度的距离。

(一)西方希望印度在俄乌问题上表示反俄立场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快速胜利的军事战略明显已经破产,这场冲突很可能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因此,西方改变了战略。在俄罗斯入侵之初,由于担心乌克兰会被实力差距悬殊的俄军碾压,美国及其北约盟国计划阻止普京轻松获胜。他们向乌克兰提供大量致命武器和经济援助。然而,随着俄罗斯艰难推进其军事目标,西方现在希望将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潭,同时通过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来提高普京的战争成本。与此同时,西方企图在外交上孤立普京,并最终将他赶下台。

在此背景下,西方一直试图领导一个团结的多边联盟批判俄罗斯,但鉴于印度在迄今为止联合国所有投票中都投了弃权票,且一再拒绝公开指责普京,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认为,若不能拉拢印度,就会为俄罗斯创造一个可以利用的外交漏洞。因此,他们不断向印度施加压力,要求其表明反俄立场,尽管这可能损害印度的战略利益。

(二)西方希望阻止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

西方还希望阻止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但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鉴于欧洲的依赖性,俄罗斯能源一直免遭制裁。欧洲每天向俄罗斯支付10亿欧元的石油和天然气费用,这事实上为普京入侵乌克兰提供支持。因此,阻止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将显得十分尴尬。所以,西方向印度传达的信息是:如果必须,可以购买俄罗斯石油,但最好不要批量购买或超过以往的购买量。美国人派他们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到印度传递这一信息——如果印度仍然不注意,白宫会定期提醒其战略伙伴违反美国制裁的危险。

(三)西方希望降低或消除印对俄武器依赖

西方意识到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性、维持现状的强烈意愿以及这种依赖对印度战略选择的限制。例如,美国暗示它已准备好向印度提供替代方案,以鼓励印度的军事供应多样化,同时减少依赖俄罗斯武器系统。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在最近访问新德里时表示,美国愿意一改过去不愿共享先进设备的倾向,准备与印度国防工业交易。她还指出,在冲突中遭受的损失可能会使俄罗斯成为不可靠的武器供应者,而且制裁将使交易更加困难。

(四)美国不希望印度绕过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与俄交易

美国另一个担忧是,印度将绕过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美国军械库中最大的经济武器——直接通过卢比-卢布机制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由于印度无论在过去,抑或是现在,都一直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并可能增加采购俄罗斯折扣石油以应对经济通胀压力,美国希望印度明白,这些举动将导致印度违反制裁。

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辛格的访问颇具争议。他在印度公开表示,“试图规避这些制裁的国家会受到影响。我们非常希望所有国家,特别是我们的盟国和伙伴,不要建立支持卢布的机制,破坏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三、中国希望从印度得到什么

2022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新德里,但印度并未给予重视——王毅没有见到莫迪就离开了。王毅后来表示,“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应该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媒体最近缓和了对印度的态度。奇怪的是,尽管在中印边境,双方都部署着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士兵,但他们(中国媒体)仍然强调“双边关系的力量”。

王毅外长的访问和媒体报道表明,中国希望缓和中印双边关系,建立一条反对美国单极的反西方战线,并促进地区团结——这可能是由印度在联合国投票模式所导致。

(一)中国希望邀请印总理莫迪参加北京金砖国家峰会

中国希望邀请莫迪出席即将在北京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这也是王毅外长议程上的重中之重。让莫迪参加峰会将是中国的“地缘政治胜利”。

(二)中国希望实现中印双边关系正常

中国外交部长还传达了另一个信息:中国希望印度冻结边境现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这将要求印度撤回恢复2020年4月至5月现状的要求,接受既成事实。显然,王毅的访问在这两方面上都没有成功。印外长苏杰生表示,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边境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同时,印度试图将自己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与中国立场区分开来。

四、俄罗斯希望从印度得到什么

对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来说,这次访问(2022年3月31日至4月1日期间)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重要。

(一)俄罗斯希望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用卢比-卢布机制进行交易

在地缘政治上,俄罗斯希望表明,尽管欧美国家施加外交压力孤立俄罗斯,但俄罗斯并非孤军作战。这从俄罗斯外交部热情地展示拉夫罗夫与莫迪会面的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然而印度方面似乎没有作出回应。

拉夫罗夫赞扬印度是俄罗斯的“朋友”,没有对俄乌冲突采取“狭隘的视野”,并向莫迪转达普京的问候,欢迎印度调解冲突,并表示俄罗斯欢迎印度绕过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以本国货币购买任何东西。

(二)俄罗斯希望向印度出售石油

显然,俄罗斯迫切希望向印度出售更多石油,因其欧洲客户正在流失。俄罗斯也希望深化同印度的防务合作。拉夫罗夫声称,两国正在讨论印度增加购买俄罗斯军事装备。

(三)俄罗斯希望以印度为突破口改变外交和经济孤立的状态

与印度的贸易一方面有助于俄罗斯破坏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绕过西方的严厉制裁;另一方面阻止俄罗斯在外交和经济上陷入孤立,并帮助俄罗斯实现建立多极世界秩序,挑战美国霸权的目标。

五、印度想要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战略自主的最充分表达——这种姿态基于外交行动主义、地缘政治实用主义、将国家利益置于集团政治之上,并与各方保持良好关系,以利用这些关系实现印度利益最大化——即使在全球动荡的时刻也是如此。

正如拉贾·莫汉(C Raja Mohan)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指出的那样,“俄罗斯方面,随着俄罗斯拼命寻找新买家,印度从俄罗斯获得打折的石油、化肥和其他商品。中国方面,印度正在寻求缓解中印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抗。美西方方面,印度借这些国家之力,寻求其国防工业基础现代化,并减少对俄罗斯军事供应的依赖。”

战略自主也是最大化政策空间的一次尝试。印度将集团政治视为对其行动和选择的限制。正如苏杰生最近在一次演讲中所说,“应该积极探索并利用国际关系促进国内发展和进步。”

这有助于印度——一个在一系列指标和强权政治中不如发达国家的国家——追求发展目标,逐步提高综合国力,培养大国野心。印度是一个中等强国。然而,鉴于其人口规模,如果它能使其公民足够富有,那么将这些财富转移到军事上并使印度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地缘政治参与者并非不可能。

在这场可能在亚洲引起震荡的军事冲突中,印度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并不容易。首先,印度所珍视的战略自主受到其对俄罗斯军事硬件和对遗留设备维修依赖的严重影响——据业内人士估计,这种依赖率为60%至70%。

正如普拉纳布·达尔·萨曼塔(Pranab Dhal Samanta)在《经济时报》上指出的那样,“俄罗斯谈判代表经常在交付备件方面‘非常努力’,要求印度提供资金,理由是他们必须专门为印度制造这些零件。这意味着要创建一条专用的生产线。

印度的核心利益在于平衡中国,发展与西方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出于各种原因,对印度来说与俄罗斯的关系至关重要。除了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严重依赖之外,印度还无法承受疏远俄罗斯,甚至俄印关系恶化的后果。

尽管俄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中俄关系更加紧密,但印度不想向俄罗斯认为,在西方的压力下它已经放弃了其战略伙伴。有人认为,俄罗斯在感激中国的情况下会对印度不利,而此时印度恰好需要俄罗斯的帮助,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正如罗汉·穆克吉(Rohan Mukherjee)在《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上所说,“俄罗斯已经担心它与中国的力量不对称,以及中国在中亚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如果俄罗斯对北约敲响其欧洲之门做出负面反应,那么当中国开始在亚洲做同样的事情时,它也不会坐视不理。因此,印度作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购买国占俄出口市场的三分之一,作为莫斯科对华政策的制衡力量,印度将具有重大影响力。”

虽然印度需要俄罗斯继续作为其合作伙伴,但它更需要西方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充当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砝码。事实上,考虑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印度与西方结盟的必要性同样重要。因此,对印度来说,在二者中选其一是不可行的,因为它需要两者来确保其发展、战略和安全需求。

然而,俄乌冲突迫使印度做出它竭力避免的选择。鉴于这种困境,印度已尽力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侵犯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表示不满,同时试图避免点名指责普京以保留其战略空间。印度的立场是实用主义,而非道德绝对主义。

本文综合编译自《第一邮报》2022年4月8、15、16日文章

作者Hindol Sengupta为历史学家和作家,是《财富》印度的特约编辑,也是Aspen Italia和The New Indian Express的专栏作家;桑迪普·戈泽(Sandip Ghose)为时事评论员,营销人员,博主和领导力教练;Sreemoy Talukdar为The Times of India,  Firstpost时事评论员

编译:王若桐 | 审核:陈安澜

刘宗义:印欧关系何以走向“新高点”

原创 刘宗义2022-06-09

刘宗义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逐渐成为美西方各国努力拉拢的对象。起初,美西方国家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度与它们站到一起谴责并制裁俄罗斯,但印度一直保持所谓“中立”态度。于是,美西方又开始对印度极尽拉拢之能事,其中欧洲国家的表现尤甚。4月21~24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访问印度,表示希望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和防务关系。

面对欧洲国家的示好,印度政府也趁机拓展本国战略利益。5月2日,印度总理莫迪启程前往德国、丹麦和法国进行访问,这也是其2022年的首次外访。其间,莫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了双边会晤,并共同主持了第六轮印德政府间磋商;参加了第二届印度-北欧峰会,并分别会晤丹麦、冰岛、芬兰、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领导人;还会见了刚刚连任法国总统的马克龙。有印度学者认为,这是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首次与欧洲国家达成利益一致。

缘何如此高频互动

在冷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使英国、法国与德国等欧洲大国与印度关系冷淡。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印度开始全方位发展同主要大国关系,并与欧洲大国关系有所改善。例如,德国是印度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印法关系最为密切。1998年,印法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印度在全球建立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欧洲国家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迅速增长,以及近年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使欧洲国家日益感到紧张。2017年后,欧盟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重点开始从中国向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转移。2019年以来,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及欧盟相继出台“印太战略”文件,其中的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此次印欧之间在短时间内如此高频互动表明,印度和欧洲正加紧进行对外战略调整,相互提高对方在各自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在欧亚大陆和“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竞争及全球秩序的重塑中占据主动地位。

推动关系转变的三大外部因素

当前,从欧洲和印度的角度看,主要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三大外部因素推动着印欧关系的转变。

从俄罗斯因素出发,对欧洲国家而言,加强印欧关系首先是因其有反对俄罗斯的需要。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对印度不仅不谴责俄罗斯,还与其大做石油生意感到非常不满。它们希望能够继续劝说印度,同时向印度提供更多武器装备和国防技术,以期减少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

对印度而言,莫迪此次访欧也是希望当面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说明其反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立场,并利用其在武器装备方面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及所谓的“中国威胁”向欧洲国家“诉苦”,以便在防务合作方面争取最大利益。印度战略界认为,俄乌冲突之后,中俄战略关系将更加紧密,而这对印度不利。因此,印度必须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和进口多元化,以实现对俄罗斯武器的替代。

从中国因素出发,印欧认为彼此有共同“制衡中国”的需要。早在2019年3月,欧盟在其对华战略文件中就宣称,中国不但是其“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还是其“向外推行国家治理新模式的竞争对手”,新冠疫情的冲击使欧洲国家更加认为需要降低对中国的经贸依赖。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曾于2月4日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并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一些欧洲国家因此误解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也因此希望加速推动降低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并加大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制衡。它们认为,与印度加强合作将是应对所谓“中国扩张主义”的药方。

对印度而言,俄乌冲突使欧洲国家面临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压力,而这是游说欧洲国家推动经济“去中国化”,将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到印度,让印度成为吸引欧洲国家资本新目的地的绝好机会。另外,俄乌冲突发生后,印度战略界特别担心美国的注意力将从“印太地区”转移到欧洲,因此印度向欧洲国家宣扬所谓“中国威胁”,也是希望加强印欧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协调。

从美国因素出发,加强印欧关系是双方追求“战略自主”的需要。俄乌冲突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复苏”,凸显了美国仍在当前国际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态势。但欧盟与美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诸多矛盾。美国先是没有提前通知欧洲就匆忙从阿富汗撤军,后又与英国、澳大利亚联合建立了“澳英美联盟”,严重削弱了美欧互信。外界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也是美俄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而欧盟成为了冲突的主要“受害方”之一,欧盟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不仅想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还计划努力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对印度而言,虽然印度在“制衡中国”上与美国有共同利益,但印度并不想成为美国的“小跟班”,而是要借美国的“印太战略”,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实现本国崛起。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竞争上,印度追求的是以它自己为中心的“印太海洋战略”。

此外,在欧亚大陆和“印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及全球秩序重建中,印欧都希望成为地缘战略“棋手”。近年来,法国已成为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利益的有力捍卫者;而德国与印度在“争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方面具有相似立场。印度还希望加强与欧洲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机制中的协调合作。

双方分歧仍存

然而,印欧在印度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另外,冯德莱恩访印时双方曾宣布重启印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目标是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达成协议。但在此次访问期间,除莫迪在访问丹麦时偶有提及外,双边自由贸易谈判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这或许意味着谈判阻力仍然很大。此外,即使欧洲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对莫迪及其领衔的印度人民党对国内反对派和穆斯林的打压不予置喙,但迫于国内选民压力,它们也将不断在人权问题上向印度发难,而这可能会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麻烦。

总之,在当前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印欧之间似乎有了更多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但对双方而言,这也将是一段艰难旅程的开始。

刘宗义:印度要和中俄站在一起?战略精英们另有打算

刘宗义2022-04-06来源:观察者网

刘宗义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宗义】

当前,印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就逼迫各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选边站队。它们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召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举行线上元首会晤谴责俄罗斯。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一直保持着中立,坚决不选边站队,不仅如此,而且还要买俄罗斯石油。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已出面,或劝说或指责,但仍然没有改变印度的立场。

很显然,各方都在努力拉拢印度。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和印度斤斤计较的广阔胸怀,双方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和印度协调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而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也将访印排上了日程。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印度网民发起“我支持普京”运动,社交媒体上也流传着印度学者、主持人愤怒谴责美国的视频。这让我们国内很多人觉得印度在关键时刻认清了形势,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和中国是站到一起的。

国内一些公众号发表评论,认为俄乌冲突至今,印度对美国、俄罗斯的亲疏关系再清楚不过了。那么印度的对俄战略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人对美对俄都感到比较气愤。由于历史原因,相对美国而言,印度民众更信任俄罗斯。特别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和网民,在俄乌问题上有一种朴素的是非观念,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美国人挑起的,故而对美国不满。

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石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高通胀,印度人情绪很大。另外,印度在乌留学生在撤出时受到乌军警殴打和刁难,甚至机枪扫射,有人伤亡,这在印度引起了民族主义情绪。而印度民间对普京的支持,是印度国内民粹主义政治盛行、政治强人崇拜的一种折射。

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我们看到印度国内围绕其外交政策,特别是与美俄关系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但实际上对印度的对外政策真正有影响的精英阶层与一般知识分子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别很大。现在印度战略界亲美西方的人占绝对优势,一些印度战略界精英对俄罗斯的批评非常激烈。批评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美西方和俄罗斯都要求印度支持,而是印度觉得在两方之间“走钢丝”地位尴尬。

印度一向善于“走钢丝”,这也不是出于所谓的道义和价值观,而是认为俄罗斯所采取的行动损害了印度的战略利益:

一是认为俄罗斯的举动破坏了现有的秩序,也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

印度战略精英认为现有的这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延续对于印度的崛起是有利的。印度人特别担心的是,美国是不是要将其在“印太”地区的力量转移到欧洲,使得“印太”战略失去动力。如果那样的情况发生,中国的压力将减轻,印度将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印度战略精英最担心的是美国由于俄乌冲突而被迫与中国达成妥协,承认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他们认为这种情况对于印度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二是认为如果俄罗斯陷于乌克兰战争,将大量军备投入乌克兰战场,那么对印度的武器装备出口可能会供应短缺。

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装备是俄制的,每年进口的武器装备将近一半是从俄罗斯进口。这种情况不利于印度与中巴两国的军备对抗,以及印度对菲律宾等国的布拉莫斯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出口,同时也将影响其东向行动政策。当然,通过俄乌冲突,印度方面也认识到俄武器装备在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落后之处,这对印度触动很大。

三是俄乌冲突之后,石油、化肥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高通胀,对印度经济复苏不利。

所以,尽管印度在2022年2月25日的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对决议投了弃权票,但印度在其投票声明中对俄罗斯的含蓄批评却比以前走得更远,声明其对“乌克兰最近的事态发展”深表关切,重申了莫迪总理向普京总统发出的“立即停止暴力和敌对行动”的呼吁,并重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永远无法达成任何解决方案”。

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一再强调不会将战略重点从亚太转移开,并专门举行美日印澳四国元首线上峰会。现在,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军事进展不顺,而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严厉的制裁之后,印度决策精英基本认为:

第一,俄罗斯不会取得战争胜利,俄乌冲突后,俄经济将严重萎缩,俄罗斯将成为一个越来越不重要的地区大国,其国际地位可能会沦落到伊朗那样的层次。

第二,印度战略精英认为俄乌冲突使得西方空前团结,表明美国在当前国际秩序中的超强地位。美国在对俄斗争方面似乎以很少的代价就赢得了这一手。这样,美国对与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将更有信心,而中国相对而言处于守势,俄罗斯将成为中国的一个负担,而不是成为中国对抗美国的帮手。

但同时,他们也担心美西方对印度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印度的战略转圜空间越来越小。现在,美国政府对印度的政策非常明显,美国希望印度彻底成为它的小伙伴,特别是在“印太”地区为其冲锋陷阵、火中取栗。所以,一些印度战略界人士希望印度政府能够将普京与俄罗斯人民分开对待。

现在,我们看到印度仍在加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力度,特别是在石油进口方面,还将建立卢布与卢比直接兑换机制。但实际上,印度以卢比换卢布的方式与俄罗斯进行交易,主要是出于俄方要求,同时也有印度推进卢比国际化的企图。

目前印度加大与俄合作力度的主要目的是要按照较低价格尽量多地进口俄罗斯石油,以弥补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高涨造成的损失,同时希望俄罗斯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已有武器装备订单的交付。俄罗斯为了减少国际孤立,也在加大对印度的拉拢力度,不仅要向印度提供S400防空导弹系统,而且还提出向印度出口S500防空导弹系统。

今后印度的政策方向可能是什么样的?

首先,在印度对中俄美三国的战略方面,最清晰的应该是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印度战略界是有共识的。印度企图借助美国“印太”战略,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实现印度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的战略构想不会改变。因此面对俄乌冲突的发生,印度一方面积极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协调,在强化双边关系的同时,在“印太”地区拉住美国,避免陷入独自与中国对抗的境地。

印度战略人士看到欧洲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与美国完全保持一致,看到德国在重新武装,于是企图游说欧洲国家经济上去中国化,将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转移到印度。印度企图利用国际秩序混乱的时机加紧做大自身,另一方面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以免陷入战略被动。过去两年的对峙,印度对华外交进退维谷已陷入僵局,它希望打破这一局面,但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其次,印度战略界认识到,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对中国的倚重将上升,中俄战略关系将更加紧密,因此印度将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同时加大武器装备进口的多元化,以实现对俄罗斯武器的替代。

实际上,自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一直在推进武器进口的多元化和国产化水平,但其自力更生的进展一直不尽如人意。印度与俄罗斯武器装备脱钩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印度应该已经开始做与俄罗斯彻底决裂的准备。

莫迪戏耍拜登,这样的印度有点坏!

戎评2022-04-16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印度专题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纵观美国二战后的“发家史”,我们就能够发现,这个向来信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搅乱世界局势的机会,而且每每还高呼所谓“民主与自由”的口号,其狼子野心从来就没有遮掩过。

现如今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40多天,美国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削弱俄罗斯、敲打欧洲的机会,它几乎拉拢了所有的盟友来遏制俄罗斯,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舆论上彻底搞臭俄罗斯。但是,美国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世界各国早已看的清清楚楚,近期拜登亲自拉拢印度,就吃了一顿尴尬的“闭门羹”。

1

莫拜会,谈出什么东西了?

据多家媒体最新报道,日前,美国总统拜登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举行了一场线上视频会晤,两人主要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而据事后双方发布的报道来看,这场会晤对美国来说并不顺利。

这场会晤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美国一反往日的霸权本色,对印度是相当“温柔”,没有直接要求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甚至都没有说一句重话,保持了美印关系表面上的和谐。据路透社的报道,拜登在会晤中表示:从俄罗斯购买更多石油不符合印度利益,并可能妨碍美国对俄乌局势的反应。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会因为依赖俄罗斯能源而得到提升。

虽然莫迪的反应媒体没有报道,但是在这场会晤结束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某些国家应该关注欧洲,而不是印度。“我们这个月的总购买量可能比欧洲一个下午的购买量还少”。

除了在俄乌战事上拉拢印度站队,美国还向印度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五角大楼招待了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美国将在印度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时支持印度”,但是辛格在回应中没有提到中国或俄罗斯。

可以看到,这场会晤基本上什么都没谈成,美国希望印度能向俄罗斯施压,但是印度不为所动,暗暗将美国的皮球踢了回去。纵然美国军方又掏出所谓“中国威胁论”来拉拢印度,但同样没什么成效。

印度有这种态度完全不稀奇,一方面因为拜登开的都是空头支票,莫迪自然不见兔子不撒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印度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轻易撬动不了。

2

口惠而实不至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俄乌战事爆发后,美国就一再要求其他国家制裁俄罗斯,援助乌克兰。按照常理来讲,美国自然应该亲力亲为,始终站在一线,才能不负“带头大哥”的名望。

但是美国显然舍不得自己的那些坛坛罐罐。拜登虽然签署了法令,禁止美国企业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是在禁令生效之前,美国企业大量买进俄罗斯原油,狠狠挣了一笔钱。考虑到美国一贯的“政商旋转门”,很难不让人想到,拜登政府其实早就把禁令内容泄露出去了,现在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美国油企打算趁着这个机会,狠狠赚欧洲国家一笔。

美国制裁俄罗斯不卖力,支援乌克兰同样也不卖力。自俄乌战事爆发,美国政府数次宣布要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据统计,现在加起来总额已经到了24亿美元。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2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有多少意义。首先,这其中很多装备都是美国不知道从哪个仓库里翻出来的库存,本来也卖不出去,再不用都要过期销毁了,拜登就当顺水人情送给乌克兰,好歹还能赚个名声。其次,24亿美元对一场如此规模的战争来讲,实在是不够看。而且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按照标价来提供的,可想而知其中水分有多大,毕竟美军干得出几千美元买一个咖啡杯这样的事情。

美国自己尚且遮遮掩掩,如何能让他的跟班们死心塌地卖命呢?美国固然可以不从俄罗斯进口资源,但是欧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长期以来,欧洲国家都依赖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欧洲很可能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在2009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因为天然气过境费和售价不欢而散,乌克兰单方面切断了俄罗斯往欧洲输气的管道,那年冬天又恰好赶上极端严寒,欧洲“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清雪车都没油出动了。就连德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冻死了上百人。

近些年欧盟强推环保,正大张旗鼓地淘汰落后能源,如果不从俄罗斯进口像天然气这样的清洁能源,恐怕结果将会相当惨。

美国知不知道这一点?肯定知道,不然美国的油企也不会赶在禁令前拼命进口俄罗斯石油了。但是美国仍旧要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丝毫不顾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开出来的全是空头支票。美国政府的官方口径就是:在民主与自由面前,你们的能源安全算什么问题?

印度油价3月份接连上涨,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对莫迪来讲这是个严重的民生问题。而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以低价向印度提供石油,并且绕开了美元支付,全以卢比结算,这天大的馅饼都快让莫迪嘴笑歪了。当便宜的俄罗斯石油加进印度的加油站后,莫迪的支持率一路走高。

就算印度再没有政治嗅觉,切身利益总是明白的:你让我制裁俄罗斯,总得拿出点补偿来,不然我为什么要和俄罗斯翻脸?口惠而实不至,这摆明了是要空手套白狼。

3

俄印关系不一般

俄印两国关系向来是不错的,苏联时期几乎每个苏联领导人,都极力拉拢印度,普京上台后也同样如此。就拿军火来讲,在军火市场上,买哪个国家的军火,除了“物美价廉”这个考量之外,政治因素同样相当重要。

特朗普时期,沙特积极从美国购买武器,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而且几乎不挑食,战斗机、舰艇乃至直升飞机、防空导弹,沙特全都买,几乎所有的美国军火公司都分到了一杯羹。结果就是,特朗普政府帮助沙特王室遮掩了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丑闻。

而在拜登上台后,沙特不愿意加购美国武器,结果拜登立马就开始找沙特王子的小辫子。

可以说,美俄两国作为世界军火出口的前两名,购买他们的武器显然是相当于交“投名状”、“保护费”,也是和大国关系的一种体现。

从这一点来讲,印度给俄罗斯交的“保护费”相当多,关系绝对不一般。事实上,印度的武器装备体系虽然被嘲讽为“万国造”,意思是里面各国制式武器都有,但是在高精尖武器方面,俄制武器占比还是最多的。

举例来说,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是苏-30MKI战斗机和米格战斗机(MKI里面的I,就是指代印度),印度陆军的主力坦克,则是俄罗斯出口的T-90。印度海军更是俄系装备的后花园,现役唯一一艘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就是从俄罗斯海军买过来改装的,改装工作还是俄罗斯做的,连核潜艇这样的国之重器,俄罗斯居然还能租给印度。

因此,拜登三言两语就想让印度转向自己,显然没那么容易。

4

印度的骄傲

不过,即便没有以上两条因素,恐怕印度也不会选择站队美国,加入进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中去,因为印度这个国家,一直有一个“大国梦”,是不愿意对他国亦步亦趋的。

印度的开国领袖尼赫鲁曾经这么描述他对印度的看法: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这种思潮也深刻影响了印度的内政外交,他们一直都以英联邦的亚洲继承人自居,梦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建国之后,印度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把周边的英国殖民地都收拾了一遍,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亚霸主”。但是大国之间终有差距,1962年被中国狠狠教育一顿之后,印度才算是老实了一阵,但是大国梦始终没有醒来。

虽然印度在多个国家之间左右逢源,然而印度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追求”的,从来没有过甘愿屈居人下的时候。当然,和中国比印度始终都差点实力,但是印度仍在尽自己的努力追求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一点,在俄乌战事爆发时,印度网友的表现就能看出来。面对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污蔑,印度网友集体在互联网上声援俄罗斯,一时间竟然登上了热搜首位,让美国控制的西方媒体很是难堪。

这体现了印度民间的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印度也是大国,凭什么听你拜登的?

5

队伍不好带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冠绝全球的实力肆意妄为,不光践踏他国主权,就连盟友也要划分三六九等,把利字当头发扬到了极致,许多美国的盟友其实是敢怒不敢言。

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美国强大的时候盟友们不敢反抗,但是美国衰弱的时候,这种“恭敬”怎么还可能存在。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不断刷新着下限,一次次让那些认为 “美国不可战胜”的人大跌眼镜是疫情防控不力,致使美国遍地疫情,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进而又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像是“跪杀黑人弗洛伊德”以及“黑命贵”事件,还有后来的大规模打砸抢。总统换届期间,更是闹出了“国会山”事件,就连内部的政治稳定都保不住了。

而美国的外部环境也是危机重重。从阿富汗正式撤离虽然算是及时止损,但是在全球媒体的关注下,撤离时的无序状态几乎把美国的疲软写在脸上了。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自己也是光说不做,除了隔空给泽连斯基喊话外,毫无建树。

近几年来,美国的衰落实在让人难以忽视,它的盟友自然对此十分敏感。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以前对美国亦步亦趋的盟友,现在往往对美国阴奉阳违,例如,德国虽然响应美国号召,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援助,但是援助的竟然是库存了将近40年的“针”式导弹,这东西炸在乌克兰手里的概率,应该是比命中目标的概率大。德国此举说明什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了。

这种情况美国根本无力挽回,靠胡萝卜和大棒维持的盟友关系,已经很难再持续下去了。印度这次对美国的拉拢不屑一顾,其实就是美国衰落的一种体现。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6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美国政府到处横行霸道,把它自己放在同全世界人民为敌的位置,它已经越来越自绝于世界各国了。而美国用来装点门面的军队,是吓不住一切不愿意为虎作伥的人们的,现如今,它让俄罗斯、印度有什么让步了吗?并没有,尴尬的只有美国政府自己。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世界早已不是美国的一言堂,所有国家都要围着美国打转,这次印度回绝美国的拉拢,只是美国跌下神坛的一步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仍然贼心不死,绝对会在这样那样的会议上,接着拉拢盟友向俄罗斯施压,还会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掏出来,把所有反对美国的国家都画成“不尊重民主与自由”的靶子。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战争还是和平,发展还是斗争,现已不由美国做决定。不要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正为你而鸣!

宁南山:最近对美国和印度的一些想法

宁南山 2022-06-08 云阿云智库•中印关系

核心观点导读

总之对于印度,我们既要两国合作共赢,但也要关注其竞争属性,有时候求团结不只是顾全大局的忍让,也通过斗争来实现。

在制造业方面,要防范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到印度设厂,尤其是要严格限制关键技术和产业到印度设厂,要学习台湾半导体产业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非常有效的把台积电等先进产能留在了台湾,保持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要在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备,软件和技术上让印度持续对我形成依赖。

二是谨慎参与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不参与具有较高军事用途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参与建成后能对中国制造出口印度有较大进口替代作用的工厂基建,对国企央企参与印度基建项目考核使用利润考核制。

总之,对于不同的对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都是挑战者所以归为一类,都是“邪恶国家”所以归为一类,都是中低端产业转移目的国所以归为一类,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类,这样才会减少对做出正确判断的干扰。

不时会看一些美国媒体,智库和专家的文章,主要是了解美国人内部怎么想,当然他们也是有不同的观点在博弈的。

不过我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总之美国人写的东西里面,总是喜欢把中国的崛起类比为德国,日本和苏联。

这就让人感到有些局限性,近代以来崛起的国家非常多,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俄,美国....

2006年1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播了个纪录片《大国崛起》,里面就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为什么却单单喜欢把中国类似成德国,日本和苏联呢?

为什么不把中国类比成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这样的国家的崛起呢?即使是俄国,也分成沙俄阶段和苏联阶段,为什么很少把中国类比成沙俄崛起呢?

这让我感到多少有些问题,因为你在评估自己的对手的时候,应该是多种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局限在一种视角,如果只是一种观点还可以,如果集体大环境都是这样,那么长期下去就会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觉得单纯的美国视角有三点局限性,

首先在政治正确上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把中国类比成纳粹德国,法西斯日本和苏联之类,总之就是要把中国和它们放一起,以打造美国压制中国的道德优越感,反正就是暗示中国是类似纳粹德国,法西斯日本一样的邪恶国家,与之对应的,当然美国就是正义国家,打压中国崛起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然后是英语国家视角的局限性,对于英语国家来说,德国,日本和苏联的崛起,是挑战英语国家的世界霸权,共同点是它们都是英语国家的霸权挑战者,现在的中国也是挑战者,所以把中国也放在其中的行列。

其三是一种美国必胜的潜在心理暗示,纳粹德国,法西斯日本和苏联都是挑战世界霸权的失败国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而且下场都很惨,三个国家都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像日本二战战败把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中国台湾,以及日俄战争后逐渐占领的库页岛都吐出来了,北方四岛也被苏联占领,把中国跟这些失败国家放一起,这是一种美国必胜的心理暗示。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类似归类方法是错误的,中国就是中国,具有德国,日本和苏联不具有的独特性,实际上这三个国家彼此之间也有很大不同,不是说都是英语国家霸权的挑战者,彼此之间就相似了。

最为简单的,中国的人口体量是这三个国家加起来的三倍,自然资源也很丰富,而且还手握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产能。

不只是人口规模不同,制造业产能规模不同,而且国家和国民的心理也不同。

就说领土扩张的动力吧,日本德国不仅国土面积小,也缺乏战略纵深,所以有“扩大生存空间”的动力,而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大,之前我写过俄罗斯的地理,他们的土地大部分都位于寒冷地区,跟中国对比的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的发展水平可是比中国高多了,但是他们巅峰时期也就是不到三亿人,但是中国却在当时发展水平低得多的情况下养活10亿人口,原因是中国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的好地方确实比苏联要好。

我们的可适宜居住面积比苏联+日本+德国加起来还要大。

再说战略纵深,一般认为苏联/俄罗斯国土面积这么大,所以拥有很大的战略纵深,但是从其地理和人口分布就可以看出来,莫斯科往东就没有大城市了,大部分的人口位于莫斯科以西的地方,全国最大的两个城市,就是人口2000万的大莫斯科地区(莫斯科市+莫斯科州),以及人口500万以上的圣彼得堡。其他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人口超过200万。

如果敌人把圣彼得堡+莫斯科,以及俄罗斯西南部的粮食产地占了,俄罗斯就丧失了大部分的人口,工业和农业生产,所以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对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如此重视,俄罗斯核心的莫斯科区域距离西部的白俄罗斯边境不到500公里,所以俄罗斯为什么要控制白俄罗斯,另外也不希望乌克兰倒向西方。

这跟中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战略纵深可就大得多了,下图是我从自然资源部官网下载的标准地图,上海到重庆直线距离大概就有1500公里,开车的话差不多1700公里了,而且我国南北的距离也很长,如果敌人从北打到南,或者从南打到北,我用地图查了下,从深圳到北京开车就差不多2200公里了,还不用说再往北我国在东北还有军事工业基地。不仅是战略纵深大,而且由于当年准备打世界大战的觉悟,我国在多个地方建设有工业基地,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到西南,到处都有军工厂分布。

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工业增加值都是俄罗斯的10倍左右甚至以上,在体量上就大不相同。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跟德国,日本,俄罗斯都有扩张的动力不同,中国既有辽阔的可适宜居住土地面积,又有很大的战略纵深,东亚最好的土地基本都被中国占完了,中国国民可以在国土上自行迁徙选择在哪里居住,喜欢一年四季分明可以住在中国北方,喜欢温暖的气候则可以搬迁到中国南方。

所以中国人其实非常缺乏扩张的动力,不管对东南亚还是朝鲜半岛,中国都兴趣不大。

再说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制造业产能来说吧,这个是德国,日本和苏联都从未达到过的水平。一般我们喜欢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这样可以鞭策我们不断的向更高水平进步,但实际上“大”其实是“强”的一部分。

因为其一产量大则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东西是有市场的,是有人愿意买的,换言之其实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即使这种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来自于价格,而性能和品质比不过中高端货,但至少说明质量已经在可接受范围的之内了,

而如果这种产量持续的增长,则说明在不断的替代中高端的份额。

其二我国制造业产能大,其实也包括了“全”,换言之中国制造的大不仅仅是指单一产品的产量高,而是指上中下游拥有齐全的产业链,这是非常巨大的优势。

其三是我国的制造业的超大规模,还包括了快速形成大规模产能的能力,换言之不仅仅是大,而且是“快”,能高效率的扩张产能。

就说特斯拉吧,过去几年特斯拉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就是在中国上海建厂了,这甚至可以说是逆转了特斯拉的命运,2021年,特斯拉全球总共交付936000辆车,而2020年全年交付499647辆,2021年差不多翻一倍,其中2021年中国上海工厂交付484130辆,占51.7%,而该工厂在2020年产量仅25万辆左右。

特斯拉上海工厂是2019年底开始量产的,通过产能爬坡达到了2021年的突破48万辆的产量,但如果中国制造的效率低一些呢,比如晚一年到2020年底才量产,然后2021年产量只有10万辆,对特斯拉会是什么影响?

在这个例子里面,中国并没有向特斯拉输出电动汽车技术,就是凭着高效率的产能扩张带来了收益,其实可以想一想,如果这种工业能力用于打仗呢?

最后“超大产能”其实也是一种门槛,我们通常认为只有技术门槛才是门槛,但其实大产能背后的巨额资金投入门槛,并不一定比技术门槛低。

武汉的长江存储的技术水平显然比不上韩企,但是一期30万片每月的产能,就要投入240亿美元。而这个产能实际上只占全球很小一部分,可见门槛之高。其他的行业多少也是类似的,要形成巨大的产能,是需要海量的资金持续投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门槛。

大规模制造业还有其他优势,比如超大产能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摊薄研发成本,使得技术上一旦形成突破,则超大产能可以带来成本竞争力的增强。

中国和苏德日的其他不同,我不想一一列举,但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是和日本,德国,苏联不同的国家,总体的力量上中国其实要强得多。但是美国的精英们就是喜欢把这些国家放在一起比较,这会产生一种错误的氛围,从而影响判断。

我觉得这点对我国也是有启示的。

我们在看中低端产业的挑战者的时候,也是习惯把越南和印度放在一起,但实际上如果看长期对我国的发展威胁的话,越南和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国家。

体量上的巨大差距可以说是难以弥补的鸿沟,越南对我国的威胁只是战术性的,但印度却是战略性的,不是说两个国家经常一起放在作为中国低端产业挑战者的位置,两个国家就差不多。

越南的面积不过33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中国海军的直接军事影响范围之内,而印度实际控制面积则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由于印度洋比较遥远我国海军力量对其影响也要弱的多。

而印度的人口则是越南的14倍以上。

根据IMF 2022年4月版本的世界经济展望,印度2022年GDP总量预计为3.53万亿美元,将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五,而越南预计为408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9位,印度是越南的八倍多。

印度的技术能力也不是越南可以比拟的,印度有本土的汽车公司,钢铁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医药公司,能够自己制造军事武器,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兰特”号就即将在今年8月份编入现役,该舰在1999年开始设计工作,2013年下水。

印度也掌握了远程导弹技术,最远的烈火-5导弹射程可以达到5500公里,

可以发射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并且成功在2014年将其送入火星轨道。

诚然如果把印度和中日韩,以及西方国家比较,则技术能力黯然失色,像上面的火星探测器,国产航母,尽管印度一度在进度上领先,但中国很快凭借辽宁舰,山东舰以及天问一号后来居上,技术水平更是印度不能比拟,这反映了中国基础能力强于印度。

但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中国以外你找不出综合实力比印度更强的国家,而同时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你也很难找出几个像印度这样把中国当做头号敌人的国家。

关于印度学界和舆论界对中国的态度,大家可以关注下“南亚研究通讯”这个公众号,上面有很多翻译过来的信息,可以理解下印度精英界对于中国的态度。

印度2021年经济总量已经首次突破三万亿美元,超过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俄罗斯位居世界第六位,考虑其经济总量距离英国仅一步之遥,因此今年印度很可能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五位,而印度经济总量已经达到日本的61.6%,而增速远远超出,预计未来印度将会超过日本,仅次于中美位居世界第三位,随着其体量的扩大,其给中国带来战略压力的能力在越来越强。

其实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国内对印度和越南似乎有一种不同的态度,印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世界第六,马上世界第五了,但我们仍没有觉得印度有多强,而越南的经济总量在2021年不过在世界第39位,但是国内网络已经可以看到越南超过中国的说法了,我想这可能跟舆论氛围有关系。

以智能手机为例,

印度不仅是在2022年开始生产苹果的Iphone 13,而且印度已经吸引除了华为以外的三星,小米,OPPO, VIVO等公司在印度实现了全国产化智能手机组装。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的Market Monitor服务的最新研究,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 2021 年同比增长11%,达到1.69亿部,整体市场收入突破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7%。

而印度通过大力推动国产化,2021年印度本地制造的智能手机贡献了印度市场98%的出货量,而2020 年国产比例则为90%,不仅如此,苹果和三星已经开始从印度出口,2021年印度手机出口同比增长26%。

还是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产量,中国份额74.3%世界第一,越南第二10.7%,印度第三8.7%,韩国3.1%全球第四位。

到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产量,中国份额67.4%,印度全球第二15.5%超过了越南,越南全球第三11%,印尼全球第四2%,而韩国萎缩到了0.6%。

从上面可以看出印度是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增速最快的国家。

而根据韩联社2022年2月28日报道,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28日发布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21年韩国汽车产量同比略减1.3%,为346.2299万辆,排名维持全球第五。

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增加2%,为7978万辆。从各地区来看,

中国以2608.2万辆位居第一,增长3.4%,

美国产量915.4354万辆位居世界第二,增长3.9%,

日本784.6253万辆世界第三,下降2.7%,

印度439.6084万辆世界第四,增长30.1%,

韩国346.2299万辆世界第五,下降1.3%。

德国汽车产量也超过300万辆,不过分散在世界各国,所以没有进前五位。

我记得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印度的文章,当时印度在2016年汽车产量首次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五位,韩国退居到世界第六位。

现在五年过去了,这几年客观的说印度汽车制造产量出现了停滞,2021年超过30%的高增速也是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低,2021年的印度汽车产量还没有2016年高,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印度的汽车产量逐渐上升到全球第四。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全球汽车产量在2019-2021年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大幅下滑,2021年全球产量仅8000万辆左右,而2016年则高达约9500万辆,不只是印度,2021年产量排在印度前面的中国,美国,日本的汽车产量相比2016年都是下滑的,像中国2021年的汽车产量就比2016年下滑了大约200万辆。

我算了下产量份额,印度汽车产量的全球份额从2016年的4.7%上升到2021年的5.5%左右。

一般我们认为印度通过提高关税的形式逼迫外资在印度设厂,主要结果是实现印度市场销售的产品本地生产,但实际上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产品,都可以看出印度的野心和能力都不仅限于满足本国市场需要,而是要持续的扩大出口,实现对他国的替代。

下图是EMIS Insights统计的2020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印度汽车产量和出口,印度机动车(包括摩托车,三轮车之类)整车出口194亿美元,而2019年财年的零部件出口也达到了152亿美元,可见印度制造是有能力出口的,是可以对他国的出口形成替代的。

相比于越南的制造能力集中在电子产品组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印度制造的门类,产能以及技术能力显然总体上要强不少,下图是2021年的全球粗钢产量,中国当然是全球老大,而印度的粗钢产量也达到了1.181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17.8%,增速在前十名中仅次于美国。

而和越南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承载全产业链不同,印度是非常清晰的以替代中国制造为目标,以国家政策推动,试图形成经济上印度制造+美国市场和技术替代中国制造+美国市场和技术的态势。

而在非制造业领域,印度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对中国APP实现了全线清退出了印度市场,使得我国互联网公司无法在印度获取利润,而来自美国和印度本土的APP则占领了市场。

总之对于印度,我们既要两国合作共赢,但也要关注其竞争属性,有时候求团结不只是顾全大局的忍让,也要通过斗争来实现。

在制造业方面,要防范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到印度设厂,尤其是要严格限制关键技术和产业到印度设厂,要学习台湾半导体产业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非常有效的把台积电等先进产能留在了台湾,保持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要在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备,软件和技术上让印度持续对我形成依赖。

二是谨慎参与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不参与具有较高军事用途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参与建成后能对中国制造出口印度有较大进口替代作用的工厂基建,对国企央企参与印度基建项目考核使用利润考核制。

总之,对于不同的对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都是挑战者所以归为一类,都是“邪恶国家”所以归为一类,都是中低端产业转移目的国所以归为一类,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类,这样才会减少对做出正确判断的干扰。


   关注 4229    返回
霸权集团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龙象之争”
宁南山:要防范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到印度设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