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G20峰会专题(四):中美元首会晤成果

G20峰会专题(四):中美元首会晤成果

云阿云智库•G20峰会专题•中美关系

编者按: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中美元首会晤成果:一是4条红线 10不承诺 10项成果;二是应高度重视最高领导人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提出的关于“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的提法等。本专题由云阿云智库•中美关系课题组资料整理。

张宏良:应高度重视最高领导人关于“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的提法

张宏良2022-11-17云阿云智库•G20峰会专题•中美关系

作者:张宏良

来源:民族复兴网

目前在巴厘岛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由于最高领导人的名字和职务网络发不出,只能采用这种提法,特此说明)指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道路。”在此大家应该特别注意这里所说的不再是“特色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个新的提法。

为什么要特别注意这个新的提法,是因为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后,在许多人眼里和解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并非是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个别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而是指两个内容不同的并列概念。虽然最高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在许多人那里,仍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与社会主义相并列相对立相对抗的概念,用来反对和否定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

所以,今天我们必须要恢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从属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指社会主义在中国如同在任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带有本国特点,这个本国特点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属于具体性和一般性之间、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从属关系,而绝不是与社会主义相并列的关系,更不能是一种否定和替代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不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替代,而且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的肯定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比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搞得更好,更加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所以才会加上中国特色这个具有世界样板性的独有特征。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的借鉴作用,而绝不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为了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搞其他主义。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要正确理解和广泛宣传最高领导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述的原因,也是今天我们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最高领导人这个提法的原因。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从属关系,我们再次强调一下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诞生以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概括的5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二是社会生产实行计划经济;三是生活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四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五是建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上这5个基本特征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最高领导人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原则,就包括在上面这些基本原则之中。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并列的主义,更不能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主义,而是要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社会主义者的初心。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中美元首会晤:4条红线 10不承诺 10项成果

陈洁华2022-11-16 云阿云智库•G20峰会专题•中美关系

一、序

地点:印尼 巴厘岛

时间:当地时间11月14日15时许,习近平专机抵达巴厘岛。

17时23分,拜登总统车队抵达中方代表团下榻酒店。

17时36分,会晤正式开始,持续了3个小时12分钟。

谁发起?是美方提出要会晤。

谁主场?美方到中方驻地酒店(美方下榻酒店距此10分钟车程)。

背景:2021年1月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元首先后举行三次电话,两次视频会晤或视频通话,但线下会晤还是第一次。

二、会晤目的?

此次会晤是由美方提出,因此,会晤“是何目的?”这个答案藏在美方文件夹里。

笔者揣测,美方为如下5个目的而急于与中方会晤:

1.离间中俄

2.争取连任:此次中期选举,让拜登清醒:照此下去,2年后的总统大选必输无疑。

3.改善美国经济:美国选民最关心的是经济,而拜登经济业绩差。

拜登要获得2年后的大选连任,现在就必须尽速解决高通胀、高债务两大难题,这都必须依赖中国:

(1)解决高通胀:必须快速、大量进口中国价廉物美货品;

(2)缓解高债务:中国连年获得巨额贸易顺差,手中握有大量美元,美国必须忽悠中国用美元回购美国国债。

4.加强在西方地位:德、法领导人纷纷访华,是对美国霸主在俄乌冲突中一系列“损欧利美”做法反抗、愤怒的表现,且德法都获得中国大定单。美国必须插一杠。

5.防止朝鲜半岛战乱:美国要避免两个战场。

三、会晤气氛

1.喜悦

两国元首表情都很轻松、愉悦。拜登总统是“迟到惯犯”,此次G20峰会,拜登总统竟然迟到30分钟!但面对习主席,拜登总统提前7分钟抵达中方会场!见到习主席时,拜登总统竟然小跑奔向习主席(让全世界为他捏了一把汗),然后,伸出双手与习主席握手。此时,习主席只伸出单手,见拜登伸出双手后,自然地伸出左手,拍了拍拜登臂膀,以示“礼节对等”了。

2.从容:虽然中美关系剑拔弩张,危机不断,但两国元首面带笑容,语调不急不慢,态度不愠不怒。

3.坦诚:直言而不用外交辞令。

4.丰富:王毅外长在会后对媒体介绍说:双方讨论了“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重大国际地区问题等五方面议题。”

四、会晤定位与框架

1.定向:推动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轨道。”

2.引领:习主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3.管控“3不”:习主席强调: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4.基础:习主席强调: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双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对抗冲突的关键,也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和安全网。

5.框架:战略—方向—原则—处理分歧—拓展合作

6.原则:王毅外长会后介绍:“两国元首一致认同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重要性,就此进行了建设性探讨,责成双方工作团队跟进磋商,争取在迄今已有共识基础上尽快达成一致。”

拜登上台后,中美经过多轮会晤,形成了一系列原则,需要将其稳固化。

7.进程:王毅外长介绍:此次会前准备与会后落实,双方“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为中美关系增添正能量、装上安全阀,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五、美对华4个严重误判

美国朝野认为:

1.中国崛起必霸

2.中国取代美国霸权

3.中国改变国际秩序

4.中国改变国际规则

六、中对美“20项”政策体系

美方上述误判严重误导美国对华政策。为了纠正美方误判,习主席在前几次与拜登总统电话、视频会晤时,阐述了如下“2不3维护”立场:

1.中国是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受益者之一;

2.不会另起炉灶,也无意另搞一套;

3.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4.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5.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根基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021年7月26日,王毅在天津会见美国副国务卿舍曼时,补充阐述了“5不”立场:

1.中国的发展不是要挑战美国;

2.也不是为了取代美国;

3.没有兴趣赌美国的输赢;

4.中国发展不建立在美国衰落的前提之上。

5.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2021年10月25日,习主席在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50周年讲话时,对国际关系提出了“2反”“5不”基本原则:

“2反”:

1.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5不”:

1.坚持合作、不搞对抗;

2.坚持开放、不搞封闭;

3.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4.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

5.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

深刻阐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此次,习主席对拜登总统阐明了“新发展论”: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共赢发展。

并补充阐述了“3不”立场:

1.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2.不干涉美国内政;

3.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

由此,形成完整的对美“15不”+"3维护"+“2反”政策体系,全面系统地纠正了美方误解误判。

七、美对华政策:从“4不”到“10不”

中方上述系统说理,似乎得到了回报。这次拜登总统在原来的“3不1无意”的基础上,一口气扩展为“10不”政策体系:

1.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

2.不寻求新冷战;

3.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

4.不支持“台湾独立”;

5.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6.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寻求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稳定;

7.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8.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

9.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

10.无意围堵中国。

中美交往史上,美国总统对中方第一次做出如此详尽的自我约束承诺。如果美方真能严格遵守,“拜登10不政策”无疑就是中美关系最安全的防护栏。现在,全世界都和中国人民一起,“听美言,观美行”。

八、中方划出4条红线

拜登总统飞亚洲前,在白宫对记者表示:希望在与中方会晤中互相“亮明红线”,进而管控竞争。因此,探红线,是美方会晤重要目的。

中方划出4道红线:

第一条红线:台湾

习主席对拜登总统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总统先生多次讲过不支持“台独”,无意将台湾作为谋求对华竞争优势或遏制中国的工具。希望美方将总统先生的承诺落到实处。”

对此,拜登总统阐述了“3不政策”: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

(此外,2021年7月26日,王毅外长在天津会见美国副国务卿舍曼时,严正阐明中国如下“3条红线”)

第二条红线:制度

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中国的道路和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事关14亿中国人民的长远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中方必须坚守的核心利益。

第三条红线:发展

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人民当然也有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权利,中国也有实现现代化的权利,现代化不是美国的专权,这涉及人类的基本良知和国际公义。中方敦促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实施的所有单边制裁、高额关税、长臂管辖以及科技封锁。

第四条红线:主权

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从来不是什么人权、民主问题,而是反“疆独”、反“藏独”、反“港独”的大是大非问题,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国家主权安全受到损害。

九、中美5大争论

美国对中国“4大误判”,以及“5大争论”话题,都是美国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认知错误,为此,习主席对拜登总统系统阐述了中方立场和观点。

1.民主之争

习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

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豪。

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

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2.制度之争

习近平指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后还会继续存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14亿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障。

中美相处很重要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而不是强求一律,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

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3.差异与竞争之争

习近平强调,中美是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的大国,过去和现在有差异和分歧,今后也还会有,但这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

任何时候世界都有竞争,但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

4.经贸科技之战

习主席说:中国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一切打压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热情。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只会损人不利己。我们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

5.中美共同利益

习主席对中美“共同利益”做了3层分析:

(1)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

(2)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

(3)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也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

结论: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着眼大局,为双方合作提供好的氛围和稳定的关系。

十、俄乌冲突

习主席向拜登总统介绍,俄乌冲突爆发后,习主席先后提出“4+4+3”系列政策:

“4个应该”:

2022年3月8日下午,习主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时提出:

1.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

2.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

3.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

4.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

“4个共同”:

2022年11月4日,习主席在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提出“四个共同”:

1.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

2.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3.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4.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改善人道主义状况。

“3个思考”

此次,习主席对拜登进一步深刻阐述了“3个思考”:

1.冲突战争没有赢家;

2.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

3.大国对抗必须避免。

“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将继续劝和促谈,支持并期待俄乌双方恢复和谈,同时希望美国、北约、欧盟同俄罗斯开展全面对话。”

由此,形成中方对俄乌冲突的“4+4+3”政策体系。

十一、拜登8份菜单

根据美方发布的会晤纪要,拜登总统在会晤中重点谈了如下8个议题:

1.竞争

拜登总统说明,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包括投资于国内的实力来源,并与世界各地的盟友及伙伴一致努力。他重申,这一竞争不应转变为冲突,并强调美中两国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竞争,并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两位领导人讨论了制定推进这些目标的原则的重要性,并责成他们的团队进一步深入讨论。

2.跨国挑战,主要包括:

(1)气候变化

(2)债务减免在内的全球宏观经济稳定

(3)健康安全

(4)全球粮食安全

两位领导人同意授权关键的高级别官员就这些问题及其他问题保持沟通并深化建设性努力。

3.人权(一如既往,一派胡言)

4.台湾(一如既往,颠倒黑白)

在台湾问题上,拜登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美国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对现状作出任何改变,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拜登颠倒是非地说: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台湾的胁迫行为以及越来越咄咄逼人的行为,这些行为破坏台湾海峡及更广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危及全球繁荣。

5.中国的“非市场经济行为”

拜登总统还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行为”表示持续关切,称这些行为损害美国的劳动者和家庭以及全世界的劳动者和家庭。

这是典型的颠倒黑白言论。美国大肆实施严重违背WTO规制、严重践踏联合国宪章的欺凌霸道行为,才是正真的“非市场行为”。

6.美国公民

拜登称,解决美国公民在中国“被非法拘押或被禁止出境”的案例是美国一项优先要务。

关于这一点,美国首先必须向全世界交代,为何最近几年,在美中国籍或华裔科学家不断“被死亡”?

7.俄乌冲突

拜登总统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残酷战争以及俄罗斯不负责任地威胁使用核武器。”称他和习主席重申了共识,即核战争永远都不应该打而且永远都打不赢,并强调他们反对在乌克兰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8.朝鲜

拜登总统还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挑衅行为”表示关切,称“国际社会全体成员”都希望促使朝鲜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并强调了美国对保卫印太盟国的坚定不移的承诺。这里拜登总统“代表了国际社会全体成员”,中国也被他“代表”了!但拜登总统却丝毫不提美国长期在东北亚制造对立、制造紧张局势的原罪。

十二、10项成果

3小时20分的会晤,两国元首取得“10项具体成果”:

1.同意采取切实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轨道;

2.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

3.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采取切实行动;

4.同意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

5.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

6.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7.双方就开展两国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对话合作达成一致;

8.同意用好中美联合工作组,推动解决更多具体问题;

9.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10.布林肯访华:会后王毅外长介绍:“美方表示布林肯国务卿希望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十三、市场反应

中美元首会晤后,国内外市场反应积极:

1.人民币升值;

2.中国股市上涨;

3.美国股市,中概股上涨。

十四、尾声警钟

多年来,美方对华行为有个明确循环规律:

恶化—缓和—再恶化—再缓和—再恶化

即美方恶化中美关系—主动要求会晤—缓和中美关系—再恶化—再请求会晤—再缓和—再恶化。

不断试探,不断循环。恶化是主调、是讹诈,缓和是策略。

拜登总统为竞选连任,未来2-3年,美国对华关系会进入“缓和”周期。

中国人民对美国主动找上门的和谈,绝不抱幻想,绝不会轻信。

我们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运用“中美缓和”窗口期,加快强军强国,这才是最有效的中美相处之道。

王毅就中美元首会晤向媒体介绍情况并答问

来源:新华社2022-11-15云阿云智库•G20峰会专题•中美关系

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会晤结束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媒体介绍情况并回答了提问。

一、习近平主席刚才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会晤,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你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会晤主要情况?

答:今天下午,由美方提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中方已经发布了会晤新闻稿。我愿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意义重大。会晤创下了三个“首次”: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二是沟通深入。两位领导人相识已久,这段时间多次通话和视频会晤,每次都是长时间深入沟通。本次会晤既是迄今交往的延续,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会晤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而且使用的是同传。两位元首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

三是内容丰富。两国元首在会晤中谈到了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重大国际地区问题等五方面议题,可以说覆盖了两国关系最重要的方面和当前最紧迫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

四是引领未来。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对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局面,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两国元首在会晤中既把舵定向,又做出规划部署。

习近平主席介绍了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成果和重大意义,强调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习主席表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21世纪的世界必须避免重蹈“冷战”的覆辙。两国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拜登总统介绍了美国中期选举的情况,表示美方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的制度,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冲突,无意围堵中国。

两国元首都重视中美关系的世界性意义,都强调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重要性,都希望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稳,都同意加强沟通交流、推进务实合作。这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将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逐步重回健康稳定的正轨。

二、各方都关心中美关系的走向。这次会晤能否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或者按照美方的说法,为中美关系“建立地基”?

答:这次元首会晤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将对下阶段乃至更长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重要深远影响。

一是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要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双方应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拜登总统在会晤时表示,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中应向世界展示,双方能够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误判或激烈竞争导致滑向冲突对抗。

二是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要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者说战略性框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美这么两个大国,没有一些大的原则性共识是不行的。有了原则,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妥处分歧、拓展合作。中方提出中美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就是基于这一考虑。拜登总统也多次重申“四不一无意”等重要表态。两国元首一致认同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重要性,就此进行了建设性探讨,责成双方工作团队跟进磋商,争取在迄今已有共识基础上尽快达成一致。

三是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元首外交是外交的最高形式,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对双边关系的战略引领体现在方方面面,既包括会晤前的一系列重要准备,也包括会晤后的跟进和落实。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进程,是进行时,不是过去时也没有完成时。双方团队将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工作重点,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为中美关系增添正能量、装上安全阀,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必须指出,中方有自己长期坚守的原则和底线,有必须坚定维护的正当合法利益,不会屈服于任何霸权霸凌。美方应该把拜登总统的积极表态切实体现到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中,停止对华遏制打压,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搭建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四梁八柱”,共同夯实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的“坚实地基”。

三、台湾问题肯定是这次会晤的一个重点。能否介绍一下两位领导人围绕台湾问题的沟通?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之所以中美之间要讨论台湾问题,是因为美国干涉了中国内政。我们的要求十分清晰明了,就是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次会晤当中,习近平主席向拜登总统介绍了过去几百年来台湾被外部势力殖民和侵略的历史,强调中国反对“台独”、维护领土完整,就是要守护住祖祖辈辈属于中国的土地。任何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违背中国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绝不会答应。

习主席指出,中方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出现《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三种严重情况,中方必将依法行事。中国是最希望台海和平稳定的,而“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要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应当坚决反对和遏阻“台独”。

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美国不能也不应逾越的红线。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停止虚化掏空一中政策,约束制止“台独”分裂言行,不要让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拜登总统表示,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

四、中美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美在双多边合作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答: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大背景下,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双多边领域加强合作,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美合作对两国和世界都是好事。中美有差异和分歧,分歧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差异应是两国交流合作的动力。合作需要好的氛围和稳定的关系,不能是单方面拉单子,要照顾双方关切,要有取有予。无论中美关系如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大国责任的意愿不能降低。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应努力使合作清单越拉越长,不要越缩越短。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团队可以就宏观经济政策、两国经贸等问题进行对话,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协调落实在公共卫生、农业领域形成的两份合作文件,鼓励支持开展中美人文交流,扩大各领域人员往来,持续开展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更多具体问题。

事实一再说明,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中美合作有利于各方,开辟的是中美双赢、世界共赢的未来。

五、双方还就哪些重要和共同关切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答:习近平主席就美方以及国际社会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亮明了中国态度。

关于民主人权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了人民意愿。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把本国定义为民主,把别国定义为威权,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现。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是个伪命题,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关于制度道路问题。习近平主席表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从双方打交道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中美相处很重要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14亿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障。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那就踩了底线、越了红线,动摇了两国关系的根基。

关于经贸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惠互利,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只会损人不利己。中国将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把发展进步的基点放在自己身上。中国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一切打压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热情。如果美方在“脱钩”这个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六、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乌克兰危机和朝鲜半岛问题。请问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怎样互动?

答:两国元首就包括乌克兰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内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关于乌克兰问题,习主席重申了中方处理乌克兰问题的“四个应该”,阐明了中方应对乌克兰局势最新演变的“四个共同”。强调开展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危机是当务之急,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应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还应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避免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将继续劝和促谈。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方的既定立场,强调应正视半岛问题的症结所在,坚持均衡解决各自关切尤其是朝方的合理关切。

七、你刚才介绍了此次会晤的重要意义以及达成的共识。接下来双方有哪些后续安排?

答:此次会晤中,两国元首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责成两国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他们讨论的重大问题,落实他们达成的共识。

美方表示美国务卿布林肯希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两国财金、经贸团队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

总之,这次会晤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

来源:新华社2022-11-14云阿云智库•G20峰会专题•中美关系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习近平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情况和重要成果,指出,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倡导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深化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共赢发展,做全球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同各国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习近平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各国既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应该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双方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我高度重视总统先生有关“四不一无意”的表态。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双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对抗冲突的关键,也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和安全网。

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台湾问题由来以及中方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任何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违背中国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都绝不会答应!我们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但“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总统先生多次讲过不支持“台独”,无意将台湾作为谋求对华竞争优势或遏制中国的工具。希望美方将总统先生的承诺落到实处。

习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豪。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习近平指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14亿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障。中美相处很重要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而不是强求一律,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习近平强调,中美是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的大国,过去和现在有差异和分歧,今后也还会有,但这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任何时候世界都有竞争,但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中国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一切打压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热情。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只会损人不利己。我们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也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着眼大局,为双方合作提供好的氛围和稳定的关系。

拜登表示,我同习近平主席相识多年,保持着经常性沟通,但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会晤。祝贺你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美中作为两个大国,有责任保持建设性关系。美方致力于保持两国元首以及政府各层级沟通渠道畅通,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开展坦诚对话,为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重要全球性挑战加强必要合作,发挥关键作用。这对美中两国和两国人民至关重要,对整个世界也十分重要。我愿重申,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对未来世界走向至关重要。美中双方有共同责任向世界展示,美中能够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由于误解误判或激烈竞争演变成对抗甚至冲突。美方认同应确立指导美中关系的原则,可由双方团队在已有的共识基础上继续谈下去,争取尽早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寻求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稳定。

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双方就开展两国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对话合作达成一致。同意用好中美联合工作组,推动解决更多具体问题。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两国元首还就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高度关切当前乌克兰局势。危机爆发后,我就提出了“四个应该”,前不久我又提出“四个共同”。面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全球性、复合性危机,有这么几条值得认真思考: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将继续劝和促谈,支持并期待俄乌双方恢复和谈,同时希望美国、北约、欧盟同俄罗斯开展全面对话。

两国元首都认为,会晤是深入坦诚和建设性的,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采取切实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轨道。两国元首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

丁薛祥、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记者白林 倪四义 刘华)

中方G20期间密集双边会见,传递什么信号?

张腾军 杜兰 叶玉2022-11-17来源:观察者网

张腾军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杜兰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叶玉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冯雪、郭光昊】

11月15日-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时隔三年,G20国家领导人终于再次相聚线下。

在地缘政治动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期待这场聚集了全球最具分量的20个经济体的峰会,能够找到解决棘手问题的途径。

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受到高度关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腾军16日对观察者网指出,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东治西乱”的态势愈发凸显,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能为推动全球治理、尽快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提出中国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5日,继前一天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之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厘岛密集会见了8位前来出席峰会的外国领导人。16日,习近平主席又会见了印尼总统佐科、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杜兰表示,中国领导人在两天之内如此密集的双边会见实属罕见,这也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都愿意继续与之深化双边友好关系,加强互利共赢合作。世界各国也很重视与中国关系,希望能够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面对面沟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玉认为,拜登上台后高调推动的所谓“全球民主同盟”,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则一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G20作为一个聚焦国际经济协调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峰会,应该更多强调共同发展,而不是被“新冷战”思维带偏。

1.“中国方案”亮相G20

本届G20峰会主题是“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印尼总统佐科在开幕式上说,在当前困难局面下,希望二十国集团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包容性复苏。

张腾军表示,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作用愈发突出。而中国领导人的出席则是本届G20峰会上最大亮点,充分体现中国在G20的“分量”越来越重。一方面,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持续上升,而西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东升西降”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另一方面,全球多重危机的叠加暴发,凸显全球治理的失能失效失速,其根源在于西方领导力的缺失,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能为推动解决全球性挑战指引正确方向、注入强劲动力、贡献中国力量。

他提到,亚洲地区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而中国则是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

“在这个时候,国际社会都愈发希望中国能够在G20这样一个重要的多边舞台展现大国担当,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全球尽快走出疫情危机,走向疫后复苏。”

本届G20峰会前夕,中美元首举行了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张腾军指出,中美领导人的会晤非常及时且重要,当前环境下,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两个主要大国能否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复苏、强劲复苏”非常关注。

“当中美两国领导人坐下来,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协调,并且达成了诸多重要共识,这显然就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坚定信号,即中美关系并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游戏,也不是美国国内一些人所极力推动的‘新冷战’,而是团结协作、共渡难关的命运共同体。”

叶玉认为,新冠疫情暴发三年以来,各国领导人难以在线下见面,这就会导致原有的误解、矛盾进一步加深,这次G20峰会称得上是一次“破冰之旅”。

此外,眼下疫情似乎有所缓解,但放眼全球,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经济都处于更加严峻的危机中。叶玉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身经济稳定以及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作用,备受外界关注。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作为第三方的协调作用。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赞赏。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倡导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他完全赞同。

南非智库种族关系研究所分析师加布里埃尔·克劳斯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等主张,让他印象深刻,这些主张对非洲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等为非洲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案和实现路径。

杜兰对观察者网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全球关注的主要议题都有所回应,也提出了中国方案,并且直面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这些全球性挑战,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一起合作,坚决反对将这些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2.密集的双边会见,传递什么信号?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届G20峰会上,中国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各国领导人希望与中国元首面对面会谈的意愿十分强烈。

继前一天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之后,11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G20峰会的间歇,密集会见了前来出席峰会的各国领导人或国际组织官员,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荷兰首相吕特、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韩国总统尹锡悦、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印尼总统佐科、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他们之中,有的是首次会见,比如韩国总统尹锡悦、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这两人都是今年5月新上任。有的则是年内第二次会见,比如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

杜兰表示,两天之内如此密集的双边会见实属罕见,也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都愿意继续与之深化双边友好关系,加强互利共赢合作。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也很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受疫情影响,G20峰会三年来第一次线下举行,加上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希望与习近平主席进行双边面对面沟通,深化了解,发挥元首外交把舵定向的作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张腾军指出,习近平主席此次行程中的一系列会见很有代表性:除了美国,还有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拉美国家,“基本都是这些地区主要国家的代表”。

他注意到,在中法领导人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都提到了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内容。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法、中欧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的精神,推动双边关系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马克龙提到,法方秉持独立外交,反对阵营对抗。

“中法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问题上,做出了类似表述。”张腾军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中法共同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即各国都应依照国际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福祉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外交政策,而不是盲目跟随其他国家、搞阵营对抗,最终丢失了自我。”

张腾军特别提到了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的会见。费尔南德斯表示,阿根廷永远是中国的朋友和兄弟,永远支持中方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阿方愿意同中方推进经贸、金融等领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阿中命运共同体。

“阿根廷既是南美洲的一个主要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张腾军表示,费尔南德斯的话非常亲和友善,体现了他对中阿双方在各自核心领域和敏感议题上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这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真实亲诚关系的生动写照。近期多项海外民调显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民众对中国持积极看法,再次表明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中国最为坚定的伙伴,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为主要的基础和依靠。

3.“稳定澳中关系的重要一步”

在和韩国总统尹锡悦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韩经济高度互补,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实现两国共同发展繁荣。要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深化高技术制造、大数据、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反对将经济合作政治化、泛安全化。

据韩联社报道,韩中两国领导人就保持紧密沟通、加强两国高级别对话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尹锡悦表示,扩大年轻一代的交流,深入了解彼此历史和文化很重要。

报道称,这是两国领导人自2019年12月以来时隔3年再次举行会谈,也是尹锡悦就职韩国总统后首次与习近平主席举行正式会谈。

路透社则注意到,中韩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均表示同意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的谈判。据商务部今年7月消息,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已经举行9轮,取得实质性进展。

韩联社此前援引据韩国贸易协会8月2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去年韩国对华出口总额为1629.13亿美元,达到韩中建交前1991年10.03亿美元的162.4倍。同期,韩国对外出口总额从718.8亿美元增至6444亿美元,仅增9倍,“对华出口堪称几何级增长”。

中澳领导人交流也尤其受到关注。澳大利亚总理和中国国家主席上一次举行正式双边会晤还是在2016年。

近年来,因澳大利亚方面的一系列挑衅行为,中澳关系陷入僵局。今年5月,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与中国重新开启了沟通渠道。7月至9月,两国外长先后举行了两次会晤。11月12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金边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应约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面交谈。

《澳大利亚人报》评论称,阿尔巴内斯将和世界各国领导人举行“马拉松式”会谈,“但只有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才是真正重要的”。美联社称,此次会晤标志着澳中双边关系的“重要重置”。

澳大利亚全国农民联合会(NFF)代理首席执行官沃里克·拉格(Warwick Ragg)表示:“(澳大利亚)农民欢迎任何恢复和改善进入中国市场的措施,希望本周的会议能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习近平主席15日会见阿尔巴尼斯时指出,中澳关系曾长期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前列,值得双方珍惜。过去几年,中澳关系遇到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中澳之间从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希望澳方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经营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阿尔巴尼斯在会后的声明中指出,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是朝着稳定澳中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继续稳定和发展澳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4.“‘民主同盟’在危机前不堪一击,发展才是第一要务”

杜兰表示,在中美积极互动下,澳日韩这些美国盟友也对华发出了一些积极信号。而这些美国盟友发出的理性声音,也能反过来去促进美国思考和中国的关系,更好地明白管控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叶玉认为,拜登上台后高调推动的所谓“全球民主同盟”,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通胀治理面前,美联储自顾不暇,七国集团内部的汇率协调机制失灵;俄乌危机冲击欧盟国家能源安全及其产业竞争力;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显贸易保护主义,令其和欧洲的贸易摩擦公开化;印度也因为“看不到好处”暂时退出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贸易领域谈判。

“‘全球民主同盟’实际上陷入破产。”叶玉说,“中国则一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而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关切均是经济发展、就业与民生福祉。”

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此次G20峰会期间参与的双边会见,以及在G20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均十分突出“共同发展”这个主题。“G20本身也是一个聚焦国际经济协调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峰会,应该更多强调共同发展,而不是被‘新冷战’这样的思维带偏。”叶玉说。


2022-11-21点击数/观注度 358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