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科索沃局势专题(一):火星能否成燎原之势关键在美! |
科索沃局势专题(一):火星能否成燎原之势关键在美! 云阿云智库•科索沃局势专题•地缘局势课题组 编者按:目前科索沃局势只是“火星”,能否成燎原之势在于美俄欧等大国博弈,并且关键在于美国是否需要引爆欧洲这个“火药桶”,以目前的局势来看,美国并不迫切,但俄等更需要。本专题2.4万余字,由云阿云智库•地缘局势课题组资料整理。 科索沃局势再度升级,又有人想引爆“欧洲火药桶”? 大家好,我是乌鸦。 关于俄乌冲突不管你持何种立场,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不论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入俄公投”,还是近来的乌东四州“公投并入俄罗斯”,都没有得到我国的官方认可。 但所谓“反战不反美,心中必有鬼”,若真的“中立客观”,便不应无视美国为首的北约同样打着“民主自由”幌子去分裂他国的历史先例。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要知道,今年四月,普京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时,竟直截了当地表示:承认乌东四州独立就是学当年科索沃,“因为已经确立了先例”。 这个“科索沃问题”,其遗毒至今,近15年后仍在掀起波澜。 就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进行之际,科索沃再生事端,稍有差池,“欧洲火药桶”将会有复燃之倾向,巴尔干半岛也会重陷血雨腥风之中,塞尔维亚更可能进一步陷入分裂动乱。 而冲突早在7月下旬就显露出端倪。 当时,科索沃当局突然宣布:8月1日起,前南联盟发放的车牌必须要进行登记,并在两个月内换成“科索沃车牌”,否则将处以150欧元的罚款。 此举引发了科索沃的塞尔维亚族人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自己要向这个分裂的割据政权妥协,失去自己的塞尔维亚公民身份。 于是,大量塞族人选择用各种重型车辆堵住交通道路抗议,数百名塞族警察也选择罢工抗议科索沃当局。其中,科索沃北部地区抗议最激烈,那里是目前塞族人在科的最大聚居地。 但代表阿尔巴尼亚族的科索沃当局却不断镇压塞族群众,并在12月6日逮捕了辞职的塞族警杰杨·潘季奇,这导致双方剑拔弩张。 可这一次,科当局似乎在刻意推动局势紧张,他们竟然在12月15日申请加入欧盟,明显一不做二不休,企图将自己的“非法独立”完全坐实。 此举无疑触碰塞尔维亚方面的底线,于是,塞总统武契奇立刻在同一天表示:塞政府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向北约驻科索沃部队致函,要求派出1000名塞尔维亚安全部队和警察赴科执行维和任务。 科索沃自从1999年6月由联合国托管,并于2008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后,实质上从塞尔维亚分裂。 对此,塞尔维亚只能以最后的尊严坚持“不承认”原则,加上依然有中俄在内的近百个国家不承认科索沃分裂,至少确保了科索沃无法加入联合国。 而与现在乌东“公投”截然相反的是,当时的西方各国可丝毫不提什么“主权完整”,反是忙不迭地第一时间承认科索沃独立。 而最意味深长的莫过于,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代表美国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时,特地加了一个“补丁”:科索沃是“特例”,下不为例。 颇有点发动过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临终时遗嘱“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的意思,不知当时美国是否已经预见到了如今俄罗斯“循科索沃之故事”的操作。 1 科索沃的面积一万平方公里出头,约为大半个北京大小,人口目前有200万人,其中88%为阿尔巴尼亚人,7%为塞尔维亚人。 尽管从目前的数据看,科索沃完全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族领地,可奇怪的是,科境内超过90%的文化历史遗产都来自塞尔维亚东正教文化。 欧美史学界也普遍承认,科索沃一度完全是塞尔维亚文化主导,并且那里也曾是塞族人的本部领土,这一点截然不同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 早在6世纪末,当地还处在原始部族阶段,斯拉夫人的一支部族从中东欧地区迁徙到如今的科索沃,在同当地部落民进行融合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南部斯拉夫民族——塞尔维亚人。 就连“科索沃”一词也取自塞尔维亚语“黑鸟之地”之意。 不过,科索沃当地除了塞族人外,还有土著居民伊利里亚人,这个民族也就是阿族的祖先,他们曾经臣服罗马帝国,也信仰包括东正教在内的基督教各派。 塞族和阿族虽然在民族语言文字有些许差别,但由于在宗教信仰上没有根本矛盾,所以两个民族在近千年历史中一直相处相对融洽。 但一切都在15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改变——奥斯曼土耳其人来了。 起初,奥斯曼帝国并不热衷在巴尔干传播伊斯兰教,因为其统治政策中策略性的规定:居民如果拥有穆斯林身份可以赢得一定的优惠待遇,比如异教徒必须缴纳比穆斯林更多的税额。 所谓堵不如疏,这种格局客观上吸引了被统治地区民众“自愿”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伊斯兰教为信仰。 于是,当地阿族人开始大量皈依伊斯兰教,但塞族则普遍做出了坚守信仰的选择,而“同教”的阿族则在奥斯曼政权的撑腰下大肆欺压“异教”塞族。 如此,越来越多的塞族被迫离开科索沃,阿族则大量涌入科索沃,就这样,到了18世纪后,阿族人首次超过半数,成了科索沃的第一民族。 塞、阿两大民族也在此后数个世纪因为宗教文化冲突,不断相互碰撞,互相持续争夺优势地位,造成了反复爆发群际冲突的局面。 而奥斯曼朝廷则乐见如此局面,并不断进行挑唆,尤其是在17世纪后,奥斯曼国力日渐凋零,朝廷开始刻意地将伊斯兰教作为形成并且维持与被统治者之间纽带的工具,这使得阿族人还是海量改信。最初投伊斯兰教可能是曲意逢迎,可长年累月,信众覆盖绝大多数阿族人,假戏真做,伊斯兰教真的统治了阿族人的信仰。 阿族和塞族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但两族之间相近的文化也使得双方还是存在着一些缓和余地,通婚往来也时有发生。 可是,由于宗教信仰的根本不同,科索沃不可逆转地形成了一种相互隔绝的平行社会结构。 只是,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彼时的科索沃已经成为了所有塞族人不可分割的家园,这种思想在历代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不断强化。 就比如在1889年6月28日,当时塞尔维亚国王在那一天加冕,并举行了科索沃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同时出版了许多塞族人在科索沃抵抗奥斯曼入侵的诗歌。 当时的塞外交部更是发表了以下宣言: 科索沃是我们民族骄傲永不枯竭的源泉。这种骄傲比语言更重要,比教会更强大,它将所有塞尔维亚人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民族……500 年来,科索沃英雄们的光荣就像暗夜里闪耀的恒星……我们的人民……以无数次起义来争取重获自由。没有哪一次争取自由的战争——哪有没有战争的岁月呢——科索沃的英灵不曾参与。塞尔维亚的新历史从科索沃开始,这是……长期的苦难、无休止的战争以及永不熄灭的光荣的历史…… 到一战前夕的1912年10月,塞尔维亚王国军队大败奥斯曼,将科索沃纳入其版图后,塞尔维亚人更是举国狂欢,激动不已。 一名参战的塞尔维亚士兵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当我们到达科索沃,部队待命出发时,军官向我们发表演说:“兄弟们,我的孩子,我的儿子们!”他停顿了一下,“我们现在就站在埋葬着我们光荣的地方。我们向牺牲的祖先的英灵致敬……”他的声音哽咽了,眼泪像流水一样顺着脸颊和灰白的胡须落在地上……拉扎尔、米罗什,所有科索沃殉道者的亡魂都注视着我们。我们感到强大而骄傲……我们这一代人将实现整个民族好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 用我们的剑夺回失去的自由。 科索沃,单单这个词就引起了难以名状的冲动。它指向的是我们黑暗的过去——5 个世纪了! 它包含着我们整个悲惨的过去,从拉扎尔的悲剧到全体塞尔维亚人的不幸……我们每个人还在摇篮的时候就有了自己关于科索沃的形象。我们的母亲唱着科索沃的歌谣哄我们入睡,学校的老师总是在讲述拉扎尔和米罗什的故事。 但是,彼时的科索沃阿族人口占比已超过70%,两族已经渐行渐远,冲突也日渐增多,双方更是开始争夺宗教崇拜场所,因为在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来看,宗教的信仰构成要素包括私人思想和公共两个领域。 宗教的公共领域的宗教是思想领域宗教的外化,包含了固定的宗教场所、制度性的宗教组织等外在性表现形式。其中宗教场所和宗教建筑恰恰因为是不可迁移转换的,也就无法替代,这些固定的宗教外在因素在科索沃常常成为不同信仰群体争夺的实体目标,“争胜”支配了信仰群体的利益判断及其行为。 受某个相对独立宗教敬拜场所影响力辐射的信众是在心理或者组织上归属、赞美、依附于这个特定敬拜场所的认同联盟。 因此,巴尔干各族都认为,所有用以举行宗教仪式、传播宗教文化的处所是绝对神圣的,这种围绕某一特定宗教敬拜场所形成的认同同盟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宗教教团有着显著差异。 这就使得不论是阿族还是塞族,在强调自己民族认同之余,也将清真寺、东正教堂这些宗教场所作为其民族关键特征。 于是,科索沃那些激进的阿族穆斯林开始专门袭击东正教堂,反过来塞族人选择摧毁清真寺来作为对等报复,如此加剧了两族仇怨。 不过,在塞尔维亚王国及前南斯拉夫时期,科索沃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在强力压制下保持着表面的和睦。 两族的宗教界有识之士也试图缓解矛盾,其中,塞族和阿族的教士集团选择将东正教修道院作为共同保卫的圣殿。由于两族宗教界高层一度达成了这种和睦同盟,一度让两族关系大为缓和。可惜的是,这种和谐随着南斯拉夫解体、阿尔巴尼亚政府更迭而走到尽头。 根据塞尔维亚历史学家杜尚·T·巴特科维奇的研究,铁托去世后,阿族民间开始了所谓“表露阿尔巴尼亚身份”运动。 大量极端阿族将攻击教堂、拆毁东正教古迹等极端行为作为“证明”自己是“虔诚穆斯林”的手段,阿尔巴尼亚当局立刻对这些极端行为煽风点火,很快,民族仇恨愈发浓烈。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科索沃解放军”,以暴力手段推进“独立运动”。 1997年之后,科索沃局势彻底失控,暴乱分裂分子开始兴风作浪,而当时的南联盟政府派兵进入科索沃平叛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 谁曾想,北约却以南联盟种族大清洗为由,宣称“人权高于主权”,开始武力干预南斯拉夫内政。 2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整场战争维持了78天。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超过一千架次飞机,对南联盟进行轰炸,造成超过两千名平民死亡。 而也正是那次空袭中,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我三名记者遇难。 到1999年6月10日,南联盟被迫宣布接受安理会通过《1244号决议》:同意联合国成立科索沃特派团,并授权派驻当地,作为临时行政机关,南联盟军警被逼撤出科索沃地区。 这番操作简直就像当年国联要求中国和日本同时撤出东北一样的荒谬。 就在塞军离开和北约军队进驻之间的军事真空时期,阿族开始暴力袭击塞族以及吉卜赛人和阿希卡利人等其他非穆斯林民族以及宗教场所。 短短时日,科索沃境内76处东正教堂被焚毁,塞族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烧毁了部分清真寺和阿族村庄,这招致阿族更凶残的报复。 直到北约军队进驻,阿族才稍有收敛。 只是,北约军队拉的还是偏架,只是派兵守护东正教教堂和修道,以确保神职人员的生命安全,但其他的塞族聚居区则完全让其听天由命。 更可悲的是,那次不仅是强大的西方势力,宗教关系也让世界不少伊斯兰国家加入对科索沃阿族分离势力的支持,而塞族和南联盟政府则孤立无援。 科索沃战争影响深远,它被认为是世纪之交西方又一场十字军东征,强行将科索沃分离势力的地区政治问题推向国际化。 战后,科索沃境内的阿族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不是因为联合国协议中规定了科索沃不能组建军队,当地塞族恐将遭受灭族之灾。 而科索沃阿族清真寺的那些阿訇、穆杜提们也彻底抛弃了此前“共同捍卫圣殿”的立场,开始煽动阿族信众,强调:塞尔维亚人是科索沃宗教的侵略者、经济的掠夺者,并将东正教堂称为“该被清洗的渣滓”。 结果,科索沃针对塞族以及非穆斯林的迫害屡见不鲜,终于在2004年3月,科索沃发生了大规模暴力事件。 2004年3月17日,3名阿族儿童溺水身亡,而当地阿族媒体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宣称:凶手是塞族人,他们卑鄙地袭击了我们的孩子。 结果,成千上万名阿族走上街头暴乱,一时间,科索沃各地火光冲天,仅一个晚上就有800多座塞尔维亚房屋和30多所东正教教堂被烧,塞族形容这场暴力冲突为科索沃的“水晶之夜”。 可讽刺的是,“维和”的北约军队却有意无意地纵容阿族的暴力行径,科索沃甚至出现众多暴徒在数以千计的国际军人和联合国任务官员在场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将东正教堂、民居焚毁,而这些“维和”人士只是在一旁柔声细语地“劝导”阿族冷静。 塞尔维亚政府和科索沃塞族东正教会愤怒地指责这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迫害。 更恶心的是,美国在当年发布的《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对阿族的行为一笔带过,却着重谴责随后塞尔维亚人在贝尔格莱德和尼斯两所清真寺纵火的报复事件,并称之为“比三月暴力冲突更恶意的破坏行为”。 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资料统计:仅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到2004年初,保守估计有超过3200名塞族人逃离科索沃。 令人心寒的是,虽然科索沃当局一再宣称各民族一律平等,但阿族显然没有做到位。 比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扬“最有价值的拜占庭鼎盛时期古文艺复兴绘画样本之一”、“14 世纪生活的珍贵记录”,始建于中世纪的德卡尼修道院,曾经在米洛舍维奇严酷镇压科索沃分裂分子期间,勇敢地保护了逃亡的阿族穆斯林。 可在科索沃战争后,科当局却并没有以德报德,反而放任极端阿族攻击德卡尼修道院,以至于连修道士们的人身安全只有在被北约保护的教堂建筑之内才能得到有限的保证。 阿族的知识分子们更是对年轻人、儿童进行洗脑,其中就有阿族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宣称:塞族人的东正教教会就是贝尔格莱德政权的喉舌,是“塞尔维亚特洛伊木马”,应该彻底铲除。 为了削弱所谓“塞族文化殖民”,科索沃当局甚至开始系统性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否定,2005年,科索沃的“官媒”《新纪元》( Epoka e Re) 发文称:塞族的德卡尼修道院是在伊斯兰化之前的阿族天主教徒的基础上建立的,说白了,塞族人就是在撺掇科索沃阿族的文化,塞族才是向奥斯曼土耳其俯首称臣,助纣为虐的存在,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居然没有拆毁德卡尼修道院! 对阿族方面的言行,有塞族神父愤怒地质疑:“如果所有的塞尔维亚东正教古迹都是阿尔巴尼亚人的,那么你们战后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摧毁和亵渎它们……没有一个杰出的阿尔巴尼亚知识分子站出来反对暴徒对科索沃东正教宗教圣地的破坏。” 更离谱的是,科索沃当局还开始发明历史,将自己的伊斯兰化历史人为“追溯”到 9 世纪,比如在今天阿族穆斯林最古老、最重要的宗教敬拜场所之一——希南帕夏清真寺。 根据考古资料,很明确这座清真寺的基石来自阿尔巴尼亚人破坏了的周边地区东正教教堂料石,但清真寺寺长在对外介绍希南帕夏清真寺历史时强调: 据科索沃阿裔考证,清真寺最初是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主教教堂,而后被塞尔维亚入侵者改为东正教教堂,所谓移用东正教修道院料石纯属塞尔维亚人杜撰。 更为棘手的是,域外的其他基督教西方国家无意帮助同为“信基督”的塞族明辨是非,而伊斯兰各国则大力宣扬科索沃阿族当局的这一论调。北约军方以及联合国甚至多次考虑将撤军提上议事日程,理由是“科索沃的安全局势在不断好转”。 可这却让科索沃广大修道士们十分惧怕,因为当地局势很明显:北约一旦撤军,民族大清洗是注定结局,但很明显的是,西方就算撤军也会阻挠塞尔维亚政府安全部队进驻。 3 通过以上历史,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次塞尔维亚政府要“顶撞”北约,提出派遣安全部队了。当然, 目前塞政府的提议被美国不出意外地回绝了,美国甚至还想要推翻《1244号决议》。 而塞尔维亚之所以还在坚守“收复科索沃”这个渺茫希望,除了基本的民族信念外,更是要表明守护住国家的另一块重要领土——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立场。 不少人认为,塞尔维亚若能在科索沃问题上妥协,至少国家境内就能保持稳定了。这就把问题想草率了。 前南时期,整个国家其实有8个组成部分。除了我们熟知的6个互相平等的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以及波黑、北马其顿、斯洛文尼亚、黑山外,其实还有两个理论上和加盟共和国平等的自治省,一个就是科索沃,还有一个就是伏伊伏丁那。 伏伊伏丁那,正好与科索沃一北一南,土地面积还要大科索沃一倍多,达到2.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塞尔维亚实控领土的四分之一,人口也有203万。 伏省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多瑙河流过,是一块平坦、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 当地盛产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塞尔维亚最主要的农业区。 在工业方面,伏伊伏丁那主要有纺织、农业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资源开采等产业。对塞尔维亚来说,伏伊伏丁那是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伏省的战略价值更加突出,此地位于塞尔维亚北部地区,同罗马尼亚、匈牙利、克罗地亚相邻,为连接中欧、西欧、巴尔干半岛的交通枢纽。 而与科索沃在历史上就属于塞尔维亚“龙兴之地”不同,伏省并入时间其实不长,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匈牙利。 一直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地区,占领伏伊伏丁那时,在当地进行了野蛮大屠杀,大量匈牙利人被驱逐、杀戮。 但在奥斯曼最终兵败维也纳后,匈牙利人没能再大量迁回,反倒是此前被奥斯曼驱赶的塞尔维亚人大量涌入伏伊伏丁那地区,逐渐成为当地主体居民。 但在18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了伏伊伏丁那,许多匈牙利人迁回,同时还有周边的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也移民,一度让当地相应民族人口回升。 只是,塞族在经过2个世纪的繁衍后,已经牢牢占据了当地主体民族地位,即便是在奥匈帝国成立后,大肆迫害驱逐塞族近半个世纪也没能改变这一事实。 而奥匈在一战后战败解体,受到了惩罚,原本属于匈牙利的大片土地被划入了周边国家。以塞族为主体的伏伊伏丁那正式加入了塞尔维亚。 可以说,伏伊伏丁那目前能够稳固在塞尔维亚版图内和其主体民族地位息息相关。 不过,西方势力,尤其是匈牙利、德国等一直在暗地里支持伏伊伏丁那分离主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怎奈那里人口的65%是塞族人,加上塞政府派驻精锐国防力量在当地守卫,才没有最终得手。 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可以肯定的是,西方绝不会满足于科索沃,如果可以,进一步肢解塞尔维亚是可预见的结果。 塞族“龙兴”却由阿族为主体的科索沃,西方要支持其独立;塞族“后来居上”,占据主体民族的伏伊伏丁那,称得上是“反向科索沃”,西方也要在那里搞分裂。 与俄罗斯的现状不同,即便做一样的事,西方世界仍然能凭借自己所有的强势,让自己总是能处在“正确”的地位。 对塞尔维亚人来说,举目望去,又该是何等的绝望。 无怪乎武契奇在局势升级之初,不无悲壮地表示,塞尔维亚已经被逼到墙角。 而当年美国人所“承诺”的“下不为例”,真的能相信吗? 参考资料:略 费正健:“巴尔干火药桶”会被再次引爆吗? 费正健2022-12-23云阿云智库•地缘局势 费正健 | 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 今年下半年,有着“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从未太平过。 6月末开始,科索沃当局针对塞尔维亚政府给当地颁发的身份证、车牌的所谓“合法性问题”不断挑衅塞族居民。两个月后,科当局更是试图强行闯入塞族聚居地,引发塞族的大规模抗议。 在美国、欧盟的协调下,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地区当局于今年11月达成协议,同意“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本以为冲突可就此告一段落,但到了12月,科索沃当局卷土重来,又发起一连串挑衅: 12月6日,科索沃警察“护卫”忠于当局的阿尔巴尼亚族官员,强行闯入科北波托克市和米特罗维察市进入市政府大楼。 12月8日,当局“特警”以“未经授权出售酒精饮料”为由,开车油罐车来到塞族人彼得罗维奇一家酒开的酒厂,并“没收”了厂里42000升的葡萄酒。 12月10日,科当局以“涉嫌组织恐怖袭击、破坏‘宪法’秩序”为由,逮捕前塞族警察潘蒂奇(Dejan Pantić)。 12月11日,当局“特警”闯入加齐沃德水电站的大坝,在逼问一名水电站工人“这里是科索沃还是塞尔维亚”后,他们撕碎了水电站的塞尔维亚国旗。 ...... 塞尔维亚总理安娜·布尔纳比奇在9日发出警告,称当地安全形势不断恶化,科索沃处于战争边缘。 到了第二天,科索沃当局对潘蒂奇的逮捕终于让当地塞族忍无可忍,他们在当天封锁了多条主要道路抗议。科索沃当局则派遣大量军警,并与抗议者发生冲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针对当前局势,塞政府将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向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申请在科索沃地区部署塞尔维亚军队和警察。但他也坦言,塞方不会对北约的回应抱有任何幻想。 然而,科索沃当局无视塞方警告继续“火上浇油”,于14日派军警护送忠于自己的官员在米特罗维察市“宣誓就职”;次日向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提交入欧申请;一天后又逮捕了另一名塞族前警察特拉伊科维奇(Slađan Trajković)...... 一边是得寸进尺,在这半年里持续不断挑衅塞族的科索沃当局;另一边是占了理却只能受气的塞尔维亚政府。考虑到俄罗斯无暇他顾,美国和欧盟除了在口头上声称反对暴力外甚少批评科索沃当局,不断擦出的火星会不会引爆巴尔干这个“火药桶”?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身在塞尔维亚的中国人——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费正健。 【采访/观察者网 李焕宇】 观察者网:近期科索沃局势日趋紧张,据你观察,目前塞国内舆论对当前局势持何种观点? 周边国家持何种什么态度? 费正健: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塞尔维亚的媒体对于当下日益紧张的局势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度。很多媒体反对科索沃当局挑衅的同时也不大赞成武契奇的应对措施,但在反对之余,他们拿不出无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更多的是一种批评性质的分析,而不是前瞻性质的解析。 周边国家我关注的并不多,除了波黑塞族共和国明确支持塞尔维亚外,很难再有类似支持表态。阿尔巴尼亚作为科索沃当局的同族,其态度不言而喻。克罗地亚作为欧盟及北约成员国以及准申根国,目前在官方层面不仅承认科索沃独立,同时也支持其加入欧盟。 观察者网:当前的紧张局势是否有影响到塞尔维亚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 费正健:我平时经常往返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两地,据我个人的观察,当下的紧张局势仅仅只是政治层面的紧张,对于塞尔维亚本土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几乎毫无影响,当然需要往返科索沃地区的民众除外。 目前最紧张的地方就是科索沃境内塞族聚居城镇以及通往塞尔维亚本土与科索沃地区边境站的交通要道,很多塞尔维亚当地人对此类事件见怪不怪甚至一无所知。对于部分激进爱国势力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游行集会契机,也确实可以博取一定政治资本。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现在的紧张局面尚处在各方的控制之中? 费正健:本次争端是否可控取决于欧盟和美国的介入深度,因为武契奇和库尔蒂(科索沃“总理”)在当下不触及内部利益的前提下很难对外有所让步。 欧美其实一直都在对科当局进行指导,但还没有完全下达过指令性质的命令。因为科索沃当局一直都是少数派联合政府,往往还没等欧美下指令棋,其他政党可能就已经嗅到风向了。现在库尔蒂是首次可以独立组阁,但也是在左右逢源。 塞尔维亚这边确实计策较少,虽说自身不会有出格举动,但不代表科索沃塞族不会群体暴动,未来不合作甚至对立运动估计会长期进行。 观察者网:塞尔维亚方面称要依约将自己的安全部队派到科索沃,这有可能实现吗? 费正健:这个说法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塞尔维亚政府依据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相关规定,向北约领导的国际驻科索沃维和部队(KFOR)申请,要求一定数量的塞尔维亚军警重返科索沃地区以维护当地塞族人的基本权益。 如果单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塞方的要求“并不违反国际法”,而且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附件中明文规定的。以塞尔维亚现政府的对外政策,相关军警进入科索沃境内后也势必会接受国际监督及北约领导,不存在所谓的军事风险。 然而考虑到美国在科索沃的事实存在,及其在北约部队中的话语权,以及美方在区域民族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KFOR显然不可能同意塞尔维亚军警重返科索沃地区;而且,美方助理国务卿埃斯科巴尔明确表示美方反对立场,甚至德国外长也表示相关建议不可接受,武契奇本人也深知KFOR会拒绝该请求而不抱有幻想。 观察者网:那塞尔维亚这么做的目的是? 费正健: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展现出一种应对姿态,以获取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现在科索沃境内塞族居民的处境实际上与当年西方媒体所宣传的南联盟统治下阿族的悲惨处境无异,但彼时尚且还会支持被视为恐怖组织的“科索沃解放军”的西方媒体,如今要么几乎失声,要么就用春秋笔法粉饰太平。 所以,塞尔维亚方面需要这样一种姿态。凭借如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便捷以及强大的机器翻译功能,世界各国民众也定能发现其中的端倪。除此之外,塞方所能考虑的也就只有为今后的对科谈判端正态度,增加底气与筹码。 观察者网:就在上个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当局刚就车牌争端达成协议,为何科索沃当局马上又重新掀起了争端? 费正健:原因很简单,科索沃当局对于谈判结果不满意,但又不能直接抵抗欧盟以及美国的施压,只能另寻途径以捍卫其自身“正名运动”的合理性,车牌只是诸多“正名运动”中最便于操作的一个。它对于阿族领导的科索沃当局而言几乎毫无物理意义上的成本或代价,损失的也只是科索沃境内塞族的利益。 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确实是科索沃当局重新掀起争端,主要表现在塞族部长空缺的任命、塞族市镇重新选举以及逮捕原塞籍警察指控恐怖活动等,但站在科索沃以及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合“理”合“法”,只不过这些理和法与我们所认知的相去甚远,孰是孰非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观察者网:近期,欧盟驻当地使团称遭到震爆弹袭击一事受多方关注,但目前还没人就此负责,您如何看待此事? 费正健:这个事件众说纷纭,当下新闻媒体中的只言片语很难发现事实真相,但我们可以假定反推: 科索沃塞族有没有主动进攻欧盟装甲车的可能性与事实需求? 塞族有没有可能从阿族控制的边境口岸下走私武器? 塞族惹恼欧盟后对自身有何利益? 是塞族希望赶走欧盟北约任由阿族军警统治还是阿族武装力量希望趁机完全控制塞族聚居城镇? 实事求是的讲,以欧盟的情报搜集与调查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立即查明事实真相。同样,以西方媒体的消息来源广度,如果真的是塞族策划,那他们完全可以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而不是至今仍用春秋笔法的扭曲报道来指控塞族。 观察者网:局势发展到现在,美国和欧盟方面持何种态度? 他们本地区爆发的前后两次争端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费正健:美国和欧盟都没有在这几次争端中扮演与其实力地位匹配的角色,仅仅发挥着十分有限的居中调停作用。他们其实十分清楚当下争端的缘由,其自身也有足够可以左右科索沃政局、决定科索沃对外政策走向的实际能力,但受自身对外政策及地缘政治与国际局势的综合考量,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于科索沃成功独立建国案例的热捧,导致欧盟主动矮化自身对于科索沃问题处理的角色定位与施压力度。 美国则趁机浑水摸鱼,重新插足西巴尔干地区、左右当地政治生态以满足政治经济利益。目前来看,科索沃地区当局受美国方面的指导更多。 另外,尽管英国已经退出欧盟,但其自身对于科索沃事务的介入丝毫不逊于美欧,参考俄乌冲突不难看出英国更希望积极表现。 观察者网:俄乌局势是否会同本地区的紧张情况产生联动? 费正健:关联肯定有,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我个人深信巴尔干地区绝无热战的可能性,当下的紧张局势也只是政治层面的冲突,影响也局限于塞科双方的对外政策和相关区域民众的日常生活,其他影响实在有限,再深远一点可能会让欧盟及时调整对塞政策,推动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进程。 塞尔维亚政府忍辱休养多年,未来也势必继续以经济发展为政策重心,反观科索沃则更接近于以独立斗争为纲,从破罐子破摔角度来看,当下的争端会对塞尔维亚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产生部分负面影响,但长久来看也许增加的只是西巴尔干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对于逐步迈向快车道的塞尔维亚本土中部及北部而言,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观察者网:那么欧美是否也同样希望科索沃地区能够保持稳定? 费正健:是的。欧盟方面,他们希望塞尔维亚能够保持入欧进程。如果由于欧美的介入不力导致本地区开战,那么塞尔维亚入欧势必受挫。当下的执政党——武契奇的前进党是少数坚持入欧的,其他政党尤其是反对派多为疑欧亲俄。 美国方面,开战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因为在目前的局面下,塞尔维亚不得不低下头来请求美国介入科索沃问题,这种局面一旦开战就不存在了。 同样,因为开战所产生的难民及军火危机也是欧盟和巴尔干周边国家不能承受的。 观察者网:每当我们关注科索沃局势就会发现一个困局——各方签订了很多条约、协定,但最终认真执行这些条款的往往只有塞方,无视条约的科索沃方面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种困局究竟有没有解?已签订的条约、协议对西方而言是否有意义? 费正健:这个其实也不难回答,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正常的、有完全“国际事务行为能力”、迫切需要加入欧盟融入欧洲、招商引资以发展经济的中小国家,在近三十年付出了惨痛的历史代价后,对于国际条约唯有严格遵守方可换取生存发展空间。 反观科索沃,其国际地位尚且未能达成共识,且其自身当下并不聚焦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主导的民族国家对立下的“正名运动”才是其主要考量。且有欧美做背书,所受影响较深的也只有塞尔维亚方面,而且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甚至迎合了西方社会反塞抑塞的不良心理,自然毫无顾忌。 很遗憾,背靠大树好乘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许未来某一天科索沃失去了西方的经济援助后才能意识到什么叫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困局恰恰是欧美自身造成的,因为这些条约协议都是专家学者人为设定,缺乏客观实际和时间的检验,屠龙少年也必可避免地终成恶龙,且西方社会相对傲慢的态度也注定难以接受来自域外的逆耳忠言,因此科索沃地区对于欧美来说更像是个大型“人造民族独立建国理论实验”,成功与否欧美自身都能接受,只是苦了当地民众与棋子们。 观察者网:你认为,本次危机最终会如何结束? 费正健:短期来看,塞科双方都不想退步,且塞科双方领导中都有激进派人士。综合来看整个地区都缺乏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卓越政治家,而当下活跃的主要是盘算政治选举利益的政客。 也许理论上的最优解是,欧盟方面破格同意让塞尔维亚本土和科索沃地区作为整体快速入欧,后以欧盟内部矛盾的形式慢慢讨论主权和民族问题,而非像塞浦路斯问题那样延续至今无解,当然这个构想实际上与塞尔维亚军警重返科索沃地区无异。 从学术角度来看,美欧联合修订后的法德提议、辅之以全民公投,或许更能让相关议题解决得更加纯粹化,但保守来看,更有可能的结果是继续延长引信以延缓引爆时间;在欧美的施压下科索沃方面有可能会释放或保释相关被捕塞籍人员,至于能否破例让主动离职的塞籍公务人员重返岗位或重新对空缺职位进行塞族认可的公正补选,就得看库尔蒂政府的战略眼光了。 科索沃,战争再一次逼近 世界说 云阿云智库•科索沃局势专题 “乌克兰正在发生战争,让我们防止战火外溢,”12月15日,科索沃领导人库尔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说,“所以,加入欧盟将会有所帮助。”其时,他刚刚代表科索沃,向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递交了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正式申请。 比起大半年前相继在这场战火中递出申请书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科索沃的劣势显而易见:这个二十三年前藉由北约军事介入得以实现事实独立的地区,直到今天仍未得到所有国家的承认,而在拒绝将科索沃承认为独立国家的名单当中,还包括了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5个,例如西班牙和希腊。 更为不同的是,科索沃递交申请的现实背景并不是远在1800公里外的乌克兰战争,而是另一场或许正在来临、但直至目前仍隐而未发的地区战争:在库尔蒂出发前往布拉格前四天,欧盟驻科索沃法治特派团(EULEX)的一辆装甲车在科索沃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地区遇袭,随后,塞尔维亚公开表露出了派驻军队前往当地的意图,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后,塞方这样的举动尚属第一次。 如果再往前追溯,这一轮当地的街头抗议和骚乱起自7月底,导火索则埋在一年前的2021年9月,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动荡和冲突过去三十年来从未远离过这里——而如今它再一次迫近了。 欧洲真正的火药桶,正在苏醒。 1.车牌、主权、与道路封锁 这一轮动荡的源头,起自车牌。 尽管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了自己的独立,塞尔维亚也迫于国际压力,在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前提下勉强接受了现状,但在一个突然独立的“国家”和并不承认其主权地位的原母国之间,遗留下来的行政程序问题多如牛毛,车牌争议就是其中之一。 自科索沃宣布独立开始,塞尔维亚就宣布不会承认由科索沃签发的人员证件和车辆牌照。2011年,一项双边协议曾规定两国汽车都应能够在对方领土上使用原本的牌照,但即使在协议签署以后,塞尔维亚仍始终要求科索沃车辆在进入塞尔维亚境内以后申领由塞尔维亚签署的临时证件和牌照,并取下或遮盖带有象征科索沃的“RKS”字样的科索沃车牌。 而在“支持科索沃政府的科索沃地区”和“支持塞尔维亚政府的塞尔维亚地区”之间,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个充满变数的灰色地带:科索沃北部三区仍生活着大约5万塞尔维亚族居民,其中的大多数拒绝承认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政府,当然,这些身在科索沃却心向塞尔维亚的塞族居民也拒绝使用普里什蒂纳签发的身份证件和车辆牌照,但有赖2011年的双边协议,科索沃北部这些居民的正常出行并未成为一个问题。 然而,2011年的双边协议仅是一种临时过渡措施,为期十年,而双方对于车牌=主权的执念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2021年9月,这项协议正式到期且未能续签,科索沃政府在9月21日宣布将对塞尔维亚车辆执行对等的入境管理措施,不再允许北部的塞族人继续使用当地由塞尔维亚政府签发、以代表各城市名称的缩写字母开头的车辆牌照,并要求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司机支付5欧元在科索沃购买两个月的临时车牌。 骚乱立即在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区爆发,并酿成十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塞尔维亚-科索沃紧张局势,科索沃塞族居民封锁了两个边境过境点,塞尔维亚则出动了军机和装甲车屯兵边境。9天后的9月30日,双方在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面前各退了一步,此后,欧盟积极介入双方谈判,并使双方同意各自遮盖驶入本国境内的对方车牌上的国家标志。 只是与2011年的双边协议一样,这一次的协议同样是一种临时措施,双方并未能就拟想中的长期方案达成一致,而这一次的临时措施只存在了十个月。2022年6月,科索沃政府再次颁布车牌新规,北部塞族地区骚乱随之再起,7月31日夜间,在新规生效前几个小时,科索沃北部局势再一次发展到了封锁道路和过境点以及塞科双方互致武装威胁的地步。 国际斡旋工作再一次开始,科索沃政府随后表示会将新规生效期限延期一个月。8月27日,双方再次达成一项协议,同意各自撤回对对方公民的入境检查,但科索沃并未放弃其车牌禁令,在近一个月的缓和以后,科索沃内务部在9月下旬再次表示,11月1日以后持塞尔维亚牌照的车辆将被视为无照车。 在又一个最后期限来临前夕,科索沃北部危机再一次点燃,但科索沃政府拒绝再次让步,11月2日,更大的对抗爆发,北科索沃警方公开宣布拒绝执行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政府的车牌更换规定,随后,包括当地警察、法官、市长和议员在内的数百人相继宣布辞职,其中绝大多数是科索沃境内代表塞族利益的政党Serb List的党员和支持者,党主席戈兰·拉基奇也在同时辞去了社区和回归部长职务,该党同时在当地组织了大规模街头抗议。 塞尔维亚政府在11月6日正式推翻了8月底的双方协议,称认为其条款“不可接受”,同月月底的再一次协议谈判并未挽回迅速激化的局势,12月1日,科索沃总理库尔蒂将另一位科索沃塞族政治人物内纳得·拉西奇任命为社区与回归部长,以代替在11月5日辞职的戈兰·拉基奇,此举随后引发双方口角,Serb List党将此举指为违宪,另一边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则在发布会上公开辱骂拉西奇,称其为“塞尔维亚人渣”。 12月8日,塞尔维亚国防部向北约递交了打算派出1000名军人进驻北科索沃的文件,据称目的是保护当地塞族人口。两天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重申了塞方的这一驻军计划,尽管他承认这一要求必定会遭到拒绝。也在同一天,一位名为Dejan Pantić的前科索沃塞族警察因被控袭击科索沃警察被捕,随后诱发北科索沃又一轮大规模道路封锁和抗议行动,一天以后,欧盟驻科索沃法治特派团(EULEX)的一辆装甲车遭闪光弹击中,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四天后,库尔蒂在布拉格如期递交了科索沃希望加入欧盟的申请文件——这是此前科索沃已多次预告过的“预定动作”,但当时不曾有人预料到,它会成为2022年欧盟接到的第三份隐含换取安全保障意图的加入申请。 2.和解之路上,谁才是绊脚石? 自宣布“独立”以来,十四年中科索沃一直在为获得国际社会承认而努力,塞尔维亚则在所有自己能够发挥影响的地方试图阻碍这种尝试。不过,在塞尔维亚也在试图走通同一条路的背景下,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天方夜谭——直到今年11月之前,用塞尔维亚在国际组织角度对科索沃申请保持沉默,换取塞尔维亚自己加入欧盟的通行证,一直都是一笔看起来还不错的买卖。 塞尔维亚目前是欧盟已经进入排队行列的七个候选国家之一,早在2009年就已正式递交了欧盟加入申请,此后则是漫长的入盟谈判,然而,科索沃问题始终是塞尔维亚“入盟”之路上绕不开的一道坎:欧盟多次表示与科索沃之间的关系正常化是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主要前提。2018年,欧盟公布了其针对六个西巴尔干国家和地区的拓展计划,其中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均在列。如果按照计划,这六个国家都将在2025年以后加入欧盟,这对入盟谈判预期将在202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来说不算出奇,但对于尚未递交正式申请、同时也面临多重国际法律和地位问题的科索沃,欧盟无疑是打算“等一等”。 而直到今年之前,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这条和解之路虽然走得磕磕绊绊时有风波,方向仍然算得上明确:在双方均怀有明确的欧洲一体化目标的前提下,西方的斡旋努力对双方都是必须谨慎对待的重大外交事宜,2013年和2020年,着眼于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布鲁塞尔协议和着眼于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华盛顿协议相继签署,双方彼此约定,不对对方加入欧盟的过程加以阻挠。 今年10月,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短暂的缓和期间,双方还在共同确认协议效力——8月底的谈判不仅涉及车牌和出入境管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当时称,协议中还包括了用科索沃获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交换塞尔维亚更快加入欧盟的条款。 3.不到一个月以后,局势风云突变。 由于8月的谈判细节并未公布,也未放出协议正式文本,如今双方究竟是谁违约在先、塞尔维亚又为何在未经任何进一步协商的情况下直接放弃了协议,对外界都是难解谜团,但当事方之一科索沃政府似乎已经决定更进一步:科索沃总理库尔蒂12月20日指责称,北科索沃局势不断升级,是俄罗斯意图外溢其地区战争的直接结果,“他们有兴趣将他们煽动战争的行动外包给巴尔干地区,他们在贝尔格莱德有一个客户。” 他的指责有其现实背景:在北科索沃对峙局势激化以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民兵武装已经下令成员赶往边境地区以对科索沃塞族同胞进行“声援”,并公开宣布准备与北约军队对抗。这支极右翼民兵武装被认为与俄罗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公司”联系紧密,而后者如今在俄罗斯政治中的存在感已经不亚于正牌国防部。 这不是俄乌战争第一次在近期的科索沃风波中“上分”,今年7月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指责科索沃方面在故意将巴尔干局势与俄乌战争相联系,并试图通过将塞尔维亚比作俄罗斯的方式博取世界同情。 如今事情正在更进一步:科索沃公开升级了其指责,塞尔维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一再引起欧洲的负面反应,甚至一度以阻碍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相威胁,邻国波黑的塞族共和国宣誓将不惜一切帮助同胞,北约则在不断提升驻科索沃的军队人数和装备。眼下仍然无法确知,俄罗斯是否、或会不会直接涉入和利用这场多角冲突,但更多人担心,认为有人能够并且想要在今天混乱的北科索沃地区找到引爆矛盾或浑水摸鱼的机会,并不是天方夜谭。 4.成为护身符的欧盟身份 2022年2月28日,乍然陷入战火的乌克兰在炮火声中向欧盟递交了加入申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同一时间公开呼吁,为了应对战争,欧盟应为乌克兰提供加入的特殊快速通道——尽管仍有诸多反对声音,但毫无疑问,在迅速变化的局势之下,乌克兰开启了欧盟“入会”的一个新时代,它的入会速度不会有基辅所期待的那么快,但也绝不会再像欧洲所习惯的那么慢了。 三天后,乌克兰邻国摩尔多瓦也仿照这一刚刚出炉的先例,向欧盟递交了自己的加入申请。虽然没有直接涉入战争,也没有乌克兰那么强烈的国际舆论支持,但摩尔多瓦以其地理位置和国内分裂地区的存在,同样援引了这场战争作为谋求快速加入欧盟的背景因素。 时隔十个月,欧盟接到了第三封火线入盟申请书。欧洲最为老牌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再一次迸出了危险的火星,而过去以一体化、共同市场和地区经济引擎为主要吸引力的欧盟,如今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变相的和平保证——科索沃人并不讳言这一点,正如库尔蒂在布拉格所说的那样,“我观察到,在欧洲大陆进入战争状态以后,欧盟已在一定程度上准备好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 最后通牒来了,欧洲这个火药桶正在被点燃 原创 牛弹琴2022-12-27 云阿云智库•科索沃局势专题 最后通牒来了,欧洲这个火药桶正在吱吱作响,看得人心惊肉跳。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如果局势照这样下去,不排除又是一场激烈的冲突,甚至是一场可怕的战争。 这个火药桶,就是我们中国人也比较熟悉的地方,巴尔干半岛,科索沃。 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的几个最新局势。 1,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方五大国,据说25日已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出最后通牒,勒令塞尔维亚在必须同意拆除科索沃北部的路障。 2,按照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如果塞尔维亚不同意,将允许科索沃当局采取行动,科索沃领导人已经明确:拆除这些路障不排除伤亡。 3,北约驻科索沃部队报告,士兵在科索沃北部巡逻时听到枪声。但也有说法是,当时科索沃警察与科索沃塞族爆发了冲突。 4,武契奇也不断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塞尔维亚国防部长武切维奇和塞尔维亚陆军总参谋长莫伊西洛维奇,近日则前往南部军营视察。 5,社交媒体上,一些视频和图片宣称,塞尔维亚已在科索沃沿线部署了大批部队,坦克和火炮等重型设备正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这应该也是科索沃战争结束20多年后,当地局势最紧张的时刻。 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警告,科索沃局势正“处于武装冲突的边缘”。 一位西方外交官感慨,局势如此糟糕,以至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领导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星球上”。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老问题,科索沃塞族的命运,直接导火索是车牌问题。 按照科索沃当局的要求,科索沃北部的塞尔维亚族,不得再使用塞尔维亚的车牌,必须替换成科索沃的新车牌。 塞族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歧视和迫害。 在塞族人看来,科索沃依然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在南联盟时期,科索沃就是塞尔维亚的自治省,但阿尔巴尼亚人口占多数。当年,因为民族问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北约强行介入,70多天的狂轰滥炸之下,塞尔维亚被迫战败屈服。2008年,在西方的支持下,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西方主要国家都予以承认,但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国,以及欧盟中的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拒绝承认。 就在上个月,塞族市长、法官,以及600名警察集体宣布辞职,抗议科索沃当局的命令。科索沃则派出军警,试图进入塞族地区,塞族则封住各条要道,局势开始不断升级。 12月15日,科索沃提交了科索沃加入欧盟的申请。与此同时,塞尔维亚要求北约,允许塞尔维亚1000名军警返回科索沃。 按照武契奇的说法,根据当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塞尔维亚有权在当地居民“和平与正常生活”遭到威胁时,向科索沃派遣军警人员。 武契奇此前警告:“我们不想要冲突,也不想要战争。我们会祈祷和平,寻求和平,但我马上告诉你:不会投降,塞尔维亚会赢。如果他们敢开始迫害、骚扰和杀害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将获胜。” 武契奇还推测,科索沃当局利用乌克兰危机,正试图通过挑起一场新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科索沃总理库尔蒂将被描绘成科索沃版的泽连斯基,而塞尔维亚和他本人,则被描绘成俄罗斯和普京。 在现在西方的语境中,你可以想象,哪一方被认定为正义,哪一方被认定为邪恶。 确实,西方的矛头现在更对准了塞尔维亚,指责武契奇在挑起冲突。北约不仅否决了塞尔维亚的申请,相反,还向塞尔维亚发出了这个最后通牒。 俄罗斯什么态度?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6日就痛斥,是西方纵容科索沃激进分子的做法,加剧了目前的紧张局势,如果这样继续下去,“该地区将发生全面冲突”。 最后怎么看? 这个火药桶问题,我之前也多次谈过,重复的话就不说了。还是三点吧。 第一,塞尔维亚又被逼到墙角。 很简单,屈服于西方的最后通牒,不仅背叛了科索沃塞族,更事实上放弃了科索沃,严重损害国家的尊严。但如果不屈从,不仅加入欧盟是一个梦,更重要的是,西方随后的各种大棒挥舞。 对付俄罗斯,西方不得不高度谨慎;但对付塞尔维亚,西方是有过先例的,别忘了,当年打到塞尔维亚不得不屈服的科索沃战争。 第二,西方高压真能带来和平吗? 或许,其他地方可能,但这可是巴尔干。更别忘了,当年萨拉热窝的枪声,怎么就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是一个血性的民族。按照西方媒体的推测,塞尔维亚政府在高压下会极力克制,但不排除双方激进分子发生剧烈冲突,最后引爆一场战争。 在科索沃塞族地区,据说不断出现一个“北方旅”的徽标。不知道真假,但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局势确实非常痛心。别忘了,当年就是因为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等三人被炸死…… 第三,这个世界,可怕的双标。 什么是非曲直?有时,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塞尔维亚就很悲愤,西方你们现在指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肢解乌克兰。但当年肢解南联盟,让科索沃独立,又算什么回事? 以至于俄乌冲突后,当乌克兰大使要求武契奇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时,武契奇这样回答:我们是一个小国,不想结束与任何一国的友谊。我建议他(乌克兰大使)立刻打电话给泽连斯基,要求他谴责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对塞尔维亚进行的侵略行径,如果泽连斯基这么做,我就接受乌克兰大使的要求。 但这可能吗? 这个世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科索沃认为遭到了塞尔维亚的欺凌,塞尔维亚认为遭到了西方的羞辱。 感觉如果是其他欧洲国家冲突,西方至少表面还会显得平衡一点。但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塞早就是西方的眼中钉肉中刺。 公正沾染了灰,屈辱浇灌仇恨,那生长出的必定是悲剧。火药桶被点燃的后果,将是一场新的劫难。 2022即将结束了,但2023或许更不会平静。 塞尔维亚总统下令该国军警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12-27云阿云智库•科索沃局势专题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地时间12月26日晚下令,塞尔维亚军队、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 塞尔维亚国防部长武切维奇表示,根据总统武契奇的命令,塞尔维亚所有武装部队当晚开始做好动用武力准备。武切维奇指出,军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是为了维护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不论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塞尔维亚公民免受恐怖威胁。 塞尔维亚内务部长加希奇当晚也表示,根据总统武契奇的命令,塞尔维亚警察部队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将根据需要由总参谋部指挥进入指定位置实施作战任务。 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科索沃当局当天禁止塞尔维亚东正教主教进入科索沃,并下令提升战备状态准备进入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区。 科索沃北部塞族居民10日在当地主要道路设置路障,抗议一名科索沃前塞族警察被逮捕,引发冲突。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总台记者 赵洪超) 科索沃战争关联阅读 一、科索沃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科索沃独立发生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两强格局不复存在,做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因为民族、宗教、历史和外部局势变化土崩瓦解。这期间发生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反美情绪高涨,事后以美国赔偿18000000了结。 这件事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不再幻想干预国际事务,打击了国内左派幼稚症者,与邓小平南巡承前启后,将目光聚焦国内,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处理内部事务。同时调整对美政策,加强经济联系,融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闷声发大财! 二、发动科索沃战争对中国的损害 科索沃战争对中国的损害是:1999年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科索沃战争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 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三、影响战略格局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科索沃战争作战行动呈现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压缩、人力密度减小、战略指导直接等新特点。 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军队战斗力战场感知力要强、作战指挥效率要高、战场生存力要强、后勤保障能力要强,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四、科索沃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影响是什么呢?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动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彻底改变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在这场战争中,新成立的欧元受到了沉重打击。美国通过挑起战争直接封锁了欧元的市场,并让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流向美国“避难”。与此同时,科索沃战争还迫使南斯拉夫联盟分裂,将俄罗斯的势力完全挤出东欧的版图,为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了道路。最后,千里之外的中国未能置身于事件之外。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无缘无故遭到轰炸。后来,美国只是找了个蹩脚的借口敷衍。这不得不让人愤怒。 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1.高科技武器占主导地位。 战争开始时,北约用电子战压制了南联盟空军和导弹,使南联盟军队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战斗方式已经改变。通过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南联盟的通讯、电力和交通瘫痪,南联盟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在南联盟难以承受的重担下,它宣布失败并“接受”北约的条件,科索沃从南联盟脱离,实现了“自治”。战争方式改变了以往认为需要地面部队作战才能取得成果的印象。 2.把握舆论制高点。 科索沃战争爆发前,北约组织通过媒体宣传,抹黑了南联盟的印象,制造了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屠杀科索沃阿族的假象,制造了民族矛盾。为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伸张正义”,制造“人权大于主权”的谬论。科索沃的策略有一条明确的路线,即媒体鼓吹诽谤,煽动民族仇恨,用高科技武器轰炸对方,导致对方的交通、权力和通讯中断,使他们难以承受后果,难以接受有条件投降。 科索沃战争是北约军事集团在20世纪末对弱小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的战争。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解体后,俄罗斯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巴尔干半岛,对整个东欧的影响力迅速下降。仅仅四年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七个国家同时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的第五次东扩。 3.科索沃战争唤醒了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利益需要随时准备捍卫。科索沃战争是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国领导12个北约国家通过空袭和轰炸消灭了南斯拉夫的战略反击力量,进而通过政治威慑达到了分裂南斯拉夫的目的,抓住了俄罗斯联邦叶利钦政府内部不稳定的战略机遇。 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美国坑欧盟,限制俄罗斯,中国能置身事外吗? 木兰文化 云阿云智库•科索沃局势专题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动点燃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的“火药桶”,深刻地改变了冷战以后的国际格局。 在这场战争中,新成立的欧元被重创,美国利用挑起战争的方式,直接阻击了欧元,同时让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跑去美国“避难”。 与此同时,科索沃战争还迫使南联盟分裂,把俄罗斯彻底挤出了东欧势力版图,为后来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了障碍。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没能置身事外,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无故被炸,事后美国只给出一个拙劣的借口敷衍了事。 如今20年过去了,历史还在不断重演,当然我们回望科索沃战争的这段历史时,能够从中得到那些启示呢? 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又分别坑了欧盟和俄罗斯什么东西?为何远在万里之外,跟这件事无关的中国,也被卷入其中? 一、欧盟,中国,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中,损失了什么?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表面上答应俄罗斯,保证北约不东扩,但转身就把“弃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积极谋划北约东扩。 到1999年3月12日,中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三国加入北约。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传统西欧强国的势力范围,已经被北约囊括殆尽了。 欧洲剩下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包括其它一些东欧卫星国,都是传统沙俄势力范围。 换句话说,北约想要再次东扩,就必须跟俄罗斯直接对上。但当时苏联解体没多久,俄罗斯国力急剧衰退,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处退让,让美国想发难都找不到借口。 这种背景之下,巴尔干半岛上的南联盟内部民族矛盾,给了美国介入一个极好的介入借口。 当时南联盟几乎是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伙伴了,尤其是其地缘位置重要,号称欧洲的“心脏”,打击南联盟,就是彻底把俄罗斯挤出东欧势力范围,为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障碍。 正是基于这种目的,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彻底爆发。而俄罗斯,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大国。 南联盟被肢解以后,俄罗斯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巴尔干半岛,对整个东欧的影响力迅速衰退,仅仅4年之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同时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的第5次东扩。 至此,美国等于彻底把大炮架在了俄罗斯门口。 另一方面,欧盟也没讨到好处。巴尔干半岛别称欧洲“火药桶”,这里如果乱了,整个西欧都要受影响,因此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想要平息矛盾,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平息矛盾的方式,是不是以一场战争来实现,却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当时欧盟正蓬勃发展,统一的货币欧元刚刚发行,而且展现出了足以和美元竞争的潜力。 这种背景下,巴尔干半岛发生战争,对欧盟经济的打压是致命的。根据后来欧洲金融机构的测算,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不仅欧元迅速贬值,失去了避险货币的资格,更有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直接出逃到美国,帮助美国繁荣经济去了。 要知道这是在1999年的1万亿美元,而当年德国总GDP不过2万亿美元,中国总GDP更是只有1.2万亿美元左右。 所以说,科索沃战争对于欧盟来说,是赢了面子丢了里子,赢了当时输了未来,可谓亏大了。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跟科索沃局势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也被美国针对,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来用一个蹩脚的谎言当借口。 这件事不仅使得一部分跑到中国避险的欧洲资本,又转道去了美国,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尊严。 同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肆无忌惮的挑衅,我们为了长远经济发展,却只能忍辱负重,其它国家看了,自然更怕美国。 换句话说,美国这是踩着我国的威望,来“杀鸡儆猴”,展示自己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 综上所述,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唯一占便宜的,就是美国。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固然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但同时坑俄罗斯,欧盟,中国,它就不怕被反噬吗? 二、霸业偏安,美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不怕把亚欧大陆彻底搞乱 其实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迅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 这个地理位置,给美国带来了三大好处。 第一,由于远离人类文明的“CBD区”亚欧大陆,美国可以不沾“因果”的迅猛发展。 而亚欧大陆上的其它国家,从东边的中国,日本,到西边的英国,法国,德国,再到中东的一众中小国家,普遍都受到各种历史恩施,民族矛盾的牵扯。 这些矛盾,有的是因为宗教,有的是因为文化,但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为了利益。 简单来说,地方太小,人口太多,各国各民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从上千年前就互相争斗,形成了深重的历史包袱,这些历史包袱压着亚欧大陆的国家,没法像美国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把美洲当成自己后花园。 第二,由于远离亚欧大陆这个矛盾中心,美国不论在其中再怎么挑拨离间,导致亚欧大陆的国家之间,爆发激烈的矛盾,甚至大规模的战争。这种战争带来的破坏,都很难波及美国本土。 俗话说,打别人家的孩子不心疼。在挑拨离间,搞“离岸平衡手”这方面,英国是前辈,但英国做起事来,没有美国那么不顾一切。核心原因就在于,英国虽然是个岛国,但它距离欧盟内陆太近了。 你挑拨法国和德国闹矛盾没问题,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波及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本土的大轰炸,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决定了,英国虽然也喜欢挑拨离间,但在离自己太近的欧洲地区,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动不动就发起战争。 而美国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你巴尔干打得再厉害,甚至把俄罗斯和欧盟卷入其中,打大战,也很难伤害到美国本土,有了这个心态存在,美国在亚欧大陆搞事,自然就无所顾忌。 第三,霸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中俄欧等势力,如果真能联合起来,自然不惧美国。但正如前文所说,整个亚欧大陆,在多年的历史恩怨中,早就支离破碎了,不可能真心团结起来。 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美国一家独大的实力,自然不怕得罪中俄欧三方,甚至中俄欧三方,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有时还得依靠美国。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敢在科索沃战争中,同时坑中俄欧三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亚欧大陆人心不齐,同时美国偏居一隅,不怕被牵连。 三、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美国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分裂亚欧大陆,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最后再来说一说,在美国霸权统治体系下,世界各国,有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前提,那就是在其它国家,不谋求代替美国霸权,不主动损害美国利益的前提下,能否与美国和平相处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这件事无论你怎么说,都跟中国没有任何牵扯。一个远在欧洲,一个远在东亚,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我国就算想在科索沃战争中做点什么,也不可能。 然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还是被炸了。三名同胞遇难,10余人受伤,而这种耻辱性的结果,只是美国为了警告其它国家,宣示一下自己的霸权。 类似的例子,还有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要说中美之间,好歹还因为制度的问题,有点小小的矛盾,可日本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是一心一意地给美国“当差”。 结果,就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得太快,让美国感受到威胁了,一纸《广场协议》,直接给日本经济发展人为设计了一个天花板,让日本经济停滞30年。 由此观之,美国是不是要针对一个国家,看得从来不是你有没有主动攻击过他,而是在他心中,你有没有威胁美国的势力。 只要美国认为,你有了这个实力,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都难免被制裁围堵。反过来说,在美国为维护自己世界霸权,而挑起的“战争”中,不管你是不是跟这件事有关,只要你国力发展起来了,就都是美国的打压目标。 科索沃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这场多极化格局,与单极格局的较量中,美国一定会像游弋在亚欧大陆外围的阴魂一样,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的发现矛盾,制造矛盾,挑起矛盾,最终实现其制造亚欧大陆各国分裂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今塞尔维亚境内,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遗址,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佐证。 四、结语 西方哲学家曾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 科索沃战争,从规模上来看,只是美国和北约这个庞大的军事同盟,欺负南联盟一个小国,干预人家内政的霸权战争。 但从其最后的结果来看,它证明在这么一场为了维护自己霸权,而挑起的冲突中,美国一定会竭尽可能地扩大战争的影响,打击美国选定的“对手”,不管你距离矛盾中心有多远。 |
|||
2022-12-27 8200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