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长期化为中国提供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花猫哥哥2023-01-31 云阿云智库•大国博弈•中美俄大国关系
导读:俄乌战争,客观上就为中国争取了几年战略缓冲期,而且俄乌战争拖得越久,战略缓冲期越长。中国可以利用这宝贵的几年时间,进行产业升级、稳定社会、战备动员、资产避险,为最后的中美决战做好准备。也许,这才是俄乌战争中,中国保持中立拿到的最大红利。
新年伊始,在全世界都关注布林肯即将开始的访华之行的时候,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却先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了电话。
在新闻的通稿中,中国新任外交部长表示: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三不”基础上。
西方媒体很快发现了中国措辞与以往的不同,因为仅仅在一年之前,中国对俄表态是还“中俄合作无上限、无禁区、无止境”。
从“三无”,到“三不”,西方媒体的解读是中国在有意要疏远俄罗斯,在西方的压力下与俄罗斯划清界限,中俄蜜月期即将结束。
但其实这种臆测只是无稽之谈,因为“三不”原则并不是新提出的,早在2001年两国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时候,“三不原则”就作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写进了条约,秦刚重申“三不”原则只是在强调两国关系的基调而已。
当然,此刻重申“三不原则”,也的确有特殊含义,那就是明确划出中俄外交边际,向世界展示中方在俄乌战争中清晰的中立立场。
中俄的确是伙伴,但伙伴不是盟友,毕竟和俄罗斯结盟、风险共担,也不是什么对中国有利的事情。
事实上,保持中立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战略选择,只要严守中立,中国就能获得巨大的红利。
1.中立与美国的崛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立就是隔岸观火,不引火上身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还能换来巨大的红利呢?
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利用中立态度来大捞好处的,美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人类历史上虽然就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在这两场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开始都是中立的。
1914年一战爆发,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觉得,欧洲的战争与美国无关,美国的目的是把美国的产品卖给其他国家,安稳发展国内工业是国家的首选。
但是因为美国的产品不断流向欧洲,给协约国输血,让底子本来就不厚的德国越来越难以支撑战争,逼得德国击沉美国商船,美国只能对德宣战。
尽管如此,美国参战后也没打什么硬仗,反而成了战胜后的最大赢家。
战争结束时,美国成了协约国最大债主,英国欠了美国47亿美元,法国欠了美国38亿美元,意大利欠了美国19亿美元……,加上其他国家的欠款,美国拥有的债权总金额就达到了约116亿美元!
现在看来116亿美元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美元可是等同于黄金的,相当于1.1966万吨黄金!比现在整个美联储的黄金储备还多!
当然,后来英法等国无力偿还这些债权,赖账了,最后美国的116亿美元债权,就只收回来了一个零头。
有了一战的教训,美国在二战期间就长了心眼,只接受现钱交易,拒不赊账。
二战之初,英国虽然也算是兵强马壮,但因为岛国的自然禀赋不足,大量资源都要靠海外殖民地和外国千里迢迢运过来,特别是粮食和燃料,五分之四都依赖进口,这也正是二战中英国最重要的“命门”。
德国人也是看上了这一点,造了1131艘各种型号的U型潜艇,向英国发起了破交作战,与德国的闪电战齐名的U型潜艇“狼群战术”登上了历史舞台。
英国对这种战术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艘又一艘商船被击沉。
最多的时候,德国潜艇曾在一个月内击沉118艘运输船只,摧毁共计743321吨物资,而整个1942年,德国潜艇共击沉前往英国的商船一共1630艘,总吨位850万吨,英国人花真金白银买来的军火和军用物资,就这样白白沉入了大海。
为了应对狼群攻势,英国只能增加护航的驱逐舰、护卫舰,但很快发现累死也护不过来,于是只能向美国求援,以得到更多的舰艇和其他援助。
但美国表示,要军舰可以,付现钱!
但当时英国哪里还有钱?美国又提出,如果没有现钱,也可以拿领土或领地抵债。
美国人盯上的其实就是英国在加勒比海部署的“大西洋防御圈”,这个防御圈本来是英国针对美国,掌握大西洋海权的据点,有了这些据点,英国就能像美国打造第一岛链遏制中国一样,遏制美国崛起。
但现在形势比人强,美国人开口了,英国又山穷水尽,只能答应美国的条件,拿出牙买加、巴哈马还有特立尼达等在内的八个岛屿加上那些岛屿上面的十几个军事基地,换得了美国的五十艘驱逐舰。
这些驱逐舰大都是一战后期建造的,算是挺旧的军舰了,再怎么也不值8个战略位置重要的岛屿,但英国又有什么办法呢?在面临亡国危机时,什么帝国时代的家底,都只能统统拿出来贱卖了。
至此,英国人苦心经营几百年的大西洋防御圈和大西洋制海权,拱手让给了美国,也成就了美国称霸之基。
2.中立红利
美国当年可以靠中立身份从参战国身上拿红利,如今中国同样也可以,而且这种红利已经远远超出了英国卖给美国那八个岛,而是一种综合红利。
俄罗斯知道中国在享受红利吗?
当然知道,就像英国当年知道美国的算盘一样,但是,俄罗斯已经别无选择。
俄乌战争进行了将近一年,如今的俄罗斯虽然仍然占据着乌克兰的大片领土,但已经有点像美国在越南那样陷入了泥潭,有点进退两难了。
普京能选择停战么?不能,因为这样无论是普京,还是俄罗斯,无法承受主动停战带来的巨大代价。
比如去年11月份,乌克兰通过土耳其向俄罗斯开出了“议和10条件”,内容令人瞠目结舌,其中包括俄罗斯撤军、克里米亚公投、俄罗斯被西方冻结的资产黄金和外汇储备全部给乌克兰作为赔偿,再赔偿2000亿欧元加上五年免费天然气,还要俄罗斯裁军到60万,俄罗斯欧洲领土不能部署军队,甚至还要求普京下台,重新大选。
这么苛刻的条件,当年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都不敢这么提!不知道乌克兰哪来的勇气,仿佛俄罗斯马上就成战败国一样!
俄罗斯一看,那还谈啥啊,继续轰炸吧!
而继续挨炸的乌克兰仍然做着白日梦,12月底,乌克兰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基里尔·布达诺夫又接受了乌克兰媒体的采访,采访中,布达诺夫公开展示了一张“被肢解”成七块的俄罗斯地图。
第一块是别尔哥罗德地区和库班,被划给了作为乌克兰。
第二块是北高加索地区变成一个大号的独立的车臣共和国。
第三块才是新的俄罗斯联邦,大约是现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以西的欧洲部分领土,俄罗斯领土直接缩水90%。
第四块是卡累利阿和摩尔曼斯克地区,将被划分给代号F国(应该是旁边的芬兰)。
第五块是从伏尔加河以东到雅库特共和国边界,将成立一个中亚共和国(这里是蒙古人的地盘)。
第六块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属于一个叫“K”的亚洲超级大国(有意思的是,中国在俄语中叫“契丹”Китай,就是K开头的)。
第七块则是全部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都将属于日本。
所以,俄罗斯一旦战败,将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危机,俄罗斯人祖祖辈辈,流干了血奋斗几百年的成果一朝化为乌有,甚至成为比苏联解体更为严重的地缘灾难。
但继续打下去,钱从哪里来?看遍整个世界,有能力给俄罗斯支持的,也只有中国了,但中国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想要支持,就要拿利益来换。
所以俄乌战争打了一年,中国坚持中立立场,不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从这个中立立场中得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
—耗费6年时间,俄罗斯各种找理由延宕的跨黑龙江两座大桥,突然通车,然后往来拉原木的车辆马上爆满。
—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西伯利亚二号管道也在加速推进,建成后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相当于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拖了很多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得到俄罗斯的同意,开始开工建设。
—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35%,在西方与俄罗斯硬脱钩之后,海量的中国商品涌入俄罗斯,迅速占领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市场,中国汽车已经在俄罗斯占据30%以上的份额,成为俄罗斯进口汽车第一。
—人民币在俄罗斯地位空前提高,2022年7月,人民币历史性成为莫斯科外汇交易第一的外汇。
—梅德韦杰夫访华,带来普京亲笔信,商谈“西伯利亚大开发”事宜。
虽然这个“西伯利亚大开发”没有得到中方媒体证实,但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这个亲笔信提出了一个宏大设想,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696万平方公里土地,占俄罗斯全部领土40%都拿出来打造一个超大经济特区,放开让中国资本进入。
据说中方将拿出超过1600亿美元,总额过万亿人民币直接参与投资这个西伯利亚特区,前期投资有79个重大项目,包括关键产业领域,深度产业链环节,涉及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农业、汽车工业、机械设备信息产业等关键领域。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的话,那可真是俄国跌倒、中国吃饱了。
但是,对于这种红利,美国显然是不希望中国吃到的。
我们都知道,俄乌开战以来,在美国的合纵连横之下,这场战争几乎成了整个西方和俄罗斯的战争,而美国,也把“参与制裁俄罗斯”作为压迫中国的手段之一。
我们看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施压已经无数次了,比如中美元首会晤中,拜登就曾劝说中国参与制裁俄罗斯,而美国白宫发言人也表示“中国及其他国家是时候该思考将站在历史的哪一边”。
随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发表了类似站边的看法,说“中国极有可能将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就连立陶宛都高调叫嚣,在中国没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之前,立陶宛是不会参加中欧峰会。
他们找的理由很冠冕堂皇,比如“反对侵略”比如“民主自由”什么的,但也不想想,以美国的德性,真对中国有利的事情,会鼓动中国去干吗?
参与对俄制裁,对中国有什么好处?美国会放弃对中国的打压和遏制吗?会解禁瓦森纳协定吗?会放弃芯片法案吗?会停止支持台独吗?显然不会。
相反,如果参与制裁俄罗斯,那么中俄关系将急剧恶化,不仅能源安全会面临极大问题,而且从中国东北到西北,几千公里的边境线都不再安全,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防守。
所以,没有好处的事情,中国干嘛要干?严守中立,然后等着俄罗斯打不下去了,向中国开放西伯利亚不香吗?
我们都知道,西伯利亚地广人稀,长期以来,俄罗斯哪怕让地都闲着,也不愿意让中国介入,如果这个西伯利亚经济特区规划是真的话,那说明,俄罗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只能靠远东领土来吸引中国了。
3.普京失去的三次机会
向中国人开放远东,是俄罗斯历朝历代都不敢做的事情,因为俄罗斯人很清楚,西伯利亚这地方,只有800万人(很多还不是俄族),一旦开放给中国人,凭借中国人世界第一的种田能力,很可能经营起来后,这片土地姓不姓俄都不一定了。
但是不开放,又无法给中国画饼,真的是两难。
其实俄罗斯完全可以避免沦落到像英国人那样卖祖产的境地,因为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普京有三次机会可以结束战争,但似乎老天爷也不帮普京,每次都事与愿违。
第一次机会就是入冬之前。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一直有一种路径依赖,那就是依赖俄罗斯的朋友“冬将军”,无论是拿破仑兵临莫斯科,还是德国入侵苏联,俄罗斯人都是靠严冬实现逆风翻盘。
这次也不例外,俄罗斯一直在指望冬季的严寒能让欧洲幡然醒悟,让欧洲大陆的民众相信,因支持乌克兰而忍受高天然气价、导致自己囊中羞涩不值得。
所以从2022年年中开始,俄罗斯就开始有意识地收紧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6月份的时候,俄罗斯以北溪一号线的涡轮压缩机检修为理由,将北溪线的流量减少至40%;8月份,俄罗斯再次以同样的理由将北溪线供气减少至20%,甚至修好了也不恢复,逼得欧洲不得不高价买美国天然气填补亏空。
俄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寒冷的冬季取暖对天然气的需求,会倒逼欧洲政府与俄罗斯谈判天然气供给,然后俄罗斯就可以趁机把俄乌冲突这档事给了结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先是北溪管道被炸,俄罗斯想供气都没戏了,然后欧洲又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暖冬,暖到啥程度?元旦的时候,欧洲很多地区的气温甚至在20度!很多滑雪场竟然因为没有下雪而关闭了。
现在欧洲人关心的不是如何取暖的问题了,而是阿尔卑斯山冰川可能加速融化导致洪水的问题了。
俄罗斯也傻了,冬将军没来,之前自己做的一切铺垫都没有效果了,而且起了反作用,自己的天然气份额被美国和卡塔尔天然气取代,眼看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将向俄罗斯关上大门!
这个时候,你还怎么拿天然气当武器,要挟欧洲谈停战?
第二次是美国中期选举。
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之所以能硬扛俄罗斯到今天,全凭美国欧洲的输血续命,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和欧洲各国,给乌克兰的援助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但是凭白给乌克兰这么多钱,要说美国欧洲的国内没意见,那也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美国的共和党,一直对拜登借援助乌克兰来巩固拜登自己的票仓意见很大,所以在拜登提出要给乌克兰400亿美元援助的时候,就被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给狙击了。
德·保罗甚至还义正词严地说“美国人自己的民生、财政都不好,为什么还花那么多钱给乌克兰?想想苏联,它不是因为战争崩溃的,而是因为没钱了!美国不应该为了乌克兰而走向这样的未来”。
当时的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也警告称,如果共和党能在中期选举中领先于民主党获得众议院的控制权,那么该党将停止或限制对乌克兰的援助。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甚至直接表态称,如果我们赢了,乌克兰休想再拿到一分钱。
乌克兰很紧张,因为一旦没有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前线的武器装备可能都无法得到保证了。
而且美国打退堂鼓,那带来的必然是连锁反应,欧洲其他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必然也会大打折扣,其他非北约国家也会在援助乌克兰的态度上发生变化。
所以美国的中期选举,就成了决定俄乌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一战。
本来俄罗斯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一年多来拜登的“拉稀门”“口误门”“忘事门”等等,让美国人彻底对拜登失望,拜登的支持率跌到了30%多,从民调来看,民主党丢掉参众两院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一来,俄罗斯只需要静待中期选举变局,让拜登成为跛脚鸭,直接从根源断掉乌克兰的外援,这样俄罗斯就能躺赢了。
万万没想到啊,中期选举结束后,气势汹汹的共和党并没有赢得预想的大胜,不仅没拿到参议院,就连众议院赢得也不漂亮,共和党内部又闹分裂,板上钉钉的议长选举也连续搞了十几轮才拿下。
这样一来,共和党在国会的控制力就大大削弱了,很可能无法阻止民主党对乌克兰的军援。
事实上也是如此,1月19日,美国又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军事援助,价值25亿美元,包括“斯特瑞克”8×8轮式装甲车、“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复仇者”防空系统,以及大量导弹和火炮弹药等,无论是数量,还是武器的档次,都有了大规模提升。
所以俄罗斯不仅没能等来乌克兰的外援断绝,反而开始要面临乌克兰更加精良的武器了,恐怕普京会比较头疼。
第三次是佩洛西窜访台湾引发的台海危机了。
2022年8月,佩洛西不顾中国再三反对,执意窜访台湾,引发了中国的愤怒,随即在台海周边举行了大规模演习。
美国里根号航母此前一直为佩洛西保驾护航,按照1996年台海危机的剧本,美国航母应该穿越台湾海峡向中国施压,然后让解放军提前结束军演。
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其实是希望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对峙甚至冲突的,这样一来,美国必然要分散精力,不会专心在欧洲指挥乌克兰跟俄罗斯死磕。
所以佩洛西降落的第二天,俄罗斯外交部就发表了声明,说:俄方视佩洛西访台为公然挑衅,同美方全面遏华的侵略性方针一脉相承。俄方认为台海两岸关系纯属中国内政,中方有权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话基本上就相当于,兄弟你赶紧上啊,我在你身后支持你!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和美国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克制。
中国,选择在佩洛西走之后才开始演习,因为中国军演的目的不是和美国发生冲突,而是为了敲打台湾,让台湾知道痛。
美国呢?不仅航母没穿越台湾海峡,甚至整个过程中反而在菲律宾海来回转圈子,甚至离台湾越来越远了,让本来以为美国航母会来撑腰的台独分子非常失望。
最后“里根”号为了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来回徘徊了十几天之后,灰头土脸地返回了日本的军事基地进行休整。
这说明,在这次台海危机中,中美都管控住了冲突,事实上,只要俄乌战争不结束,中美都没有在台海摊牌的愿望。
所以俄罗斯只能眼睁睁看着中美保持克制,而自己则急需要独自承担已经被北约武装起来的乌克兰军队的进攻,利用中美矛盾结束乌克兰战事的愿望又破灭了。
4.俄罗斯的困境
失去了三次停战机会,俄罗斯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但打仗是很花钱的,而坏消息是,俄罗斯钱不多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人有一种奇怪的观点,西方的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俄罗斯外汇收入在开战以来增加迅速,普京是越打越有钱。
这种认知有道理么?的确有道理。
2022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增长7%,液化天然气的销售增长8%,石油产量比2021年增长了2%,达到了5.35亿吨。整体上来说,俄罗斯2022年的能源出口收入较2021年增长了大约28%,即2.5万亿卢布(约合366亿美元)。
但是,这只是算了能源这一方面的帐,没算其他方面的帐,能源虽然是俄罗斯的支柱,但俄罗斯并不能只依靠能源,因为能源高获利是一种暂时行为,无法长久持续。
俄乌战争爆发初期,受制裁影响,天然气价格暴涨到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大关,俄罗斯的确赚了不少钱,但也让欧洲开始疯狂囤气,生怕冬天的时候俄罗斯再找茬。
结果到了11月,欧洲各地的天然气储备已经超过了1亿吨,而原本预计的需求又因为暖冬而大大减少,供求关系变化,直接拉低了天然气价格。
结果就是到了2022年年底,天然气价格暴跌了80%。
更严重的是,欧洲各国从2023年1月1日开始,纷纷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说明欧洲经过了痛苦的阵痛期后,已经找到了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
有人说,俄罗斯不能在2023年加大对中印的出口,弥补亏空吗?理论上行,但不现实。
因为俄罗斯83%的天然气都出口欧洲,所以对亚洲客户并不怎么重视,管道流量非常有限。
2021年,俄罗斯向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只有欧洲的十分之一,而管道的流量是有上限的,所以就算现在开始建设西伯利亚二号管道,一时半会也派不上用场。
石油也是差不多的问题,不过石油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公路运输,但乌拉尔石油运到远东需要35天,远远高于到欧洲的7天,这意味着运输成本的急剧增加(更不要说印度买石油要从远东港口再经过海运了)。
同时,中印也一定会趁机压价(在商言商嘛),俄罗斯石油开采本来成本就比沙特要高,这样一来,就算俄罗斯拼命开采石油天然气,拼命往外卖,卖的比2022年更多,但利润率,恐怕反而要腰斩了。
同时,俄罗斯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来源于西方企业在俄罗斯经营的税收。
但西方制裁后,由于国际企业撤退,占俄罗斯GDP约40%的1000多家公司缩减了俄罗斯业务,不仅造成几十万人失业,也带动了人才外流,将极大的恶化俄罗斯经济发展。
在2023年,俄罗斯面临是西方企业大量撤出,大批民众失业,整体经济发展陷入停滞,GDP出现负增长(2022年是-2.5%),这样的情况,又能收多少税呢?
一边是入不敷出,另一边则是军事开支的急剧增加。
我们都知道去年俄军遭遇了一场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大溃败,虽然实际上损失不多,但大大丢了俄罗斯的面子,所以普京临阵换帅,换上了大将苏络维金。
我们观察苏络维金的作战风格就会发现和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加大空袭力度,而且把空袭目标从军事目标扩大到了发电站等设施;另一方面,开始大量使用瓦格纳雇佣军,减少正规俄军的伤亡,减轻国内民众压力。
这样打效果还是不错的,挽回了俄军的颓势,而且在巴赫穆特绞肉机战场已经占据了上风,乌军已经伤亡数万人,如果俄军能够坚持攻势,那么就可以重新占据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这样打,也有缺点,那就是太太太太费钱了!
这几次俄军发射的KH-101巡航导弹的单价1300万美元、3M14“口径”巡航导弹650万美元、“伊斯坎德尔M”近程弹道导弹300万美元、P-800“缟玛瑙”巡航导弹125万美元、KH-22超音速空地导弹100万美元,每次空袭都要用上几十枚,俄罗斯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这样祸祸啊!
更不要说巴赫穆特绞肉机里面的瓦格纳雇佣军,雇佣军虽然可以减轻民意压力,但却要支付高昂的作战津贴和伤亡抚恤金,这都让俄罗斯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最近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加大了对乌克兰援助的力度,武器援助上升了一个级别,开始援助装甲车甚至坦克了。
这意味着俄军要面临的乌军更为强大,想利用巴赫穆特的胜利来一鼓作气锁定胜局已经不可能了,这意味着战争的长期化已成定局。
这对俄罗斯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来说,已经算是一个流血不断的伤口了,就连普京,都承认了俄罗斯的财政面临困难。
为了续命,俄罗斯在11月份,已经下令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缴纳特别矿产开采税附加税,税率是多少呢?1100%!
这基本上相当于中国的行政指令让央企上缴利润了。当然,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2023年,俄罗斯恐怕只能以增加赤字的方式来维持国家机器运转。
2022年俄财政收入约28万亿卢布,财政预算赤字为3.3万亿卢布,如果俄罗斯再找不到新财源,到了2023年,财政赤字可能要突破10万亿卢布!
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就是像二战初期的英国那样疯狂贱卖家底,换取中国经济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
—远东地区各类矿产开采权、经营权;
—北极沿线港口开发权经营权;
—俄罗斯全球庞大情报资源;
—俄罗斯军工部分尖端技术;
—中东地区特别是对叙利亚与伊朗影响力等等。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俄罗斯想卖就能卖出价钱的,比如矿产开采权,需要巨额前期投资,北极航线的商业前途还是未知数,情报资源还剩多少不好说,而军事技术嘛,恐怕除了核潜艇技术,其他方面中国能看上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对中国来说,有兴趣的恐怕也只有俄罗斯的后院了,这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路线,更关乎中国的未来。
5.最大的红利:战略缓冲期
当然,俄罗斯卖那点资源、势力范围和发展前景,对中国来说,有固然好,没有的话中国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拿到。
其实,中国最想要的,是俄乌战争带来的战略缓冲期。
中国人很相信战略缓冲期这个说法,因为中国真真切切享受过战略缓冲期带来的红利。
比如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环顾世界发现昔日的对手已崩溃瓦解,能威胁美国地位的新对手还没有出现。
唯一有点潜力的就是中国,所以小布什直接改变了克林顿的政策,宣布中国是战略对手,而不是伙伴,然后就是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后,美国对中国步步紧逼,而当时的中国实力,连当美国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万万没想到,911事件爆发,美国出兵阿富汗与伊拉克,战略重心转移到反恐,对中国放松了捆绑,而中国也利用加入WTO之后的时机实现了20年的全面高速发展。
很多人认为,911事件给中国送来了一个长达20年的战略缓冲期,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发达的国运。
二十年过去,美国的绝对实力虽仍然是第一,但实力的相对优势已没有那么大。
当美国从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抬起头,却发现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所以美国在中亚开始战略收缩,从小布什时代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变成了现在的盟友战略和“价值观外交”,目标就是针对中国,遏制中国崛起,中美博弈也日趋激烈和充满火药味。
当前,中美博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中美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战略互信,比如中美元首最近几次会晤,中方都严肃指出美方言而无信,不遵守承诺,双方领导人谈的好好的,但落实的时候,美国总是要闹出各种幺蛾子,把中国搞的很恼火。
这种丧失战略互信的结果,就是导致中美博弈在两个关键层面陷入恶性循环。
首先就是安全层面。
一个国家需要有安全感,如同人一样,目前中美双方都空前重视安全问题。
这种安全是广义的安全,包括不限于军事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以及金融安全等。
但是,安全问题有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当一方追求绝对安全的时候,对于另一方就是绝对不安全。
比如在美好的全球化时代,大家合作好好的,美国出技术,中国出人力,大家一起造商品赚钱,小日子过得很好。
但是,面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挑战,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科技优势,就对华展开科技战,从各个层面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遏制。
站在美国的立场,这是保障其芯片产业安全的必要措施,你发展了自主芯片产业,以后我的芯片卖给谁去?你不让我挣钱,不就威胁了我的产业安全了吗?你看看被你干死的日韩面板产业,你再说你发展芯片不威胁我,我能信吗?
但美国人为的这种必要的措施,却让中国芯片以及相关产业链变得非常不安全,中国人吃卡脖子的亏吃的太久了,已经形成了一种PTSD,不管啥产业都要自主可控才行,所以中国举全国之力也要搞定芯片产业。
但是中国这种自主可控路线,恰恰又印证了美国的担心,你搞芯片果然是为了搞我的!这也就又加剧了美国的不安全感。
所以,目前中美就是处于这种螺旋式对抗状态,当一方采取手段保障自身安全的时候,必然会给另一方带来非常不安全的挑战,另一方就必须采取升级的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如此循环——这就是全球化逆转,中美相互丧失政治互信的结果。
这种中美都追求绝对安全导致螺旋式对抗的结果只会有两个——或者是脱钩,或者是战争,输家放弃自己的未来。
其次是台海层面。
我们发现,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美国可以拿来遏制中国的抓手越来越少,看来看去,新疆啊、香港啊、西藏啊、反倾销啊,都难以对中国制造足够的麻烦,所以,美国只能开始一次次打起台湾牌。
说实话,台湾牌并不高明,因为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一旦使出来就要面临中国掀桌子的风险,但凡美国有更好的办法,也不会轻易动用这张牌。
但在中美丧失战略互信的当下,围绕台湾三方互动的趋势,同样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美国挑衅了,大陆不能不做回应吧?不回应就会被理解为默认,民意那一关也过不去。
但是回应吧,台湾又如临大敌,哭着喊着请美国提供军援,那大陆一看,你这军援是措施升级,那我也要升级措施。
绕岛巡航什么的都不算事了,本来作为默契的海峡中线也不复存在了。但这样台湾又害怕了,只能再找美国给走自己撑腰。
如此反复循环,台湾局势将不可避免最后走向战争。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哪一方管控局势就能打破这种循环的问题,根本问题还是两岸三方相互已经没有战略互信,丧失战略互信的结果就是不断升级对抗性措施,直到爆发军事冲突。
但是,因为俄乌战争还在持续,牵扯了美欧西方国家大量精力与资源,所以,在俄乌战争结束之前(或者是俄罗斯被拖垮之前),中美都没有直接摊牌的意愿——最后双方会有意识管控两个层面恶性循环的节奏,推迟摊牌的时间。
所以,俄乌战争的长期化,俄罗斯固然很难受,但同样也拖住了美国,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那个能同时打赢欧洲和亚洲战场的美国了。
想彻底围堵住中国,非要动用盟友力量不可,但如果欧洲的战事不结束,这些盟友是不会跟随美国把兵力万里迢迢投送到亚洲来的。
所以,俄乌战争,客观上就为中国争取了几年战略缓冲期,而且俄乌战争拖得越久,战略缓冲期越长。
中国可以利用这宝贵的几年时间,进行产业升级、稳定社会、战备动员、资产避险,为最后的中美决战做好准备。
也许,这才是俄乌战争中,中国保持中立拿到的最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