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在哪里?路向何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23-03-09 云阿云智库•伟大复兴
导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未来5年我国将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12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报道 ,作者徐豪、邱慧、陈珂
编者按
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如何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邃的哲学思维,牢牢把握大国战略主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报道》杂志就有关内容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等专家学者。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
时间的镜头转移到2020年10月,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苦苦思索如何“振兴中华”,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如今,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
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如何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邃的哲学思维,牢牢把握大国战略主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1.中国式现代化从何而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主席提出,“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一些改革先驱者就此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此后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式现代化才真正有了发展的适宜土壤,中国对现代化探索的主导权才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世界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的宏大浪潮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走出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对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说。
图片2022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始了工业化的步伐,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走在了世界前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由此开始了对现代化的探索,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寻求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但那时候的探索,从器物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再到文化现代化,都未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符合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中开创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从明确 “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到“小康之家”、“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新三步”的战略部署,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逐渐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自觉和文明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进一步总结说,进入新时代,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战略方面,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形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路径和战略规划,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实践方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2.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位一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于西方式现代化的第一痛感就是坚船利炮,就是中国科技的落伍。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物质力量现代化,物质力量现代化才使得中国人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我国是超大规模国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达14.1亿,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现代化,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现代化成就,不仅成功破解了困扰中国百年的世纪发展难题,也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黄卫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带领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在现代化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过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条件下取得巨大成就,自然会对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打破了冷战结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给全世界人民植入的一个概念——除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其他的道路都行不通。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是能够走通的,对人类历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表示。
从“一穷二白”,到“当惊世界殊”,这是一条艰辛探索走过的道路。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喜平认为,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一直要把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认为社会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后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问题,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想到过,就是我们在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下,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而且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丰功伟业,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韩喜平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洪向华分析说,可以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这3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变革意义: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起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凝聚起全体人民守正创新、前行不怠的民族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展示了光明前景。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1年9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临时下车,察看粮食作物长势。
3.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0面红旗迎风招展,100声礼炮响彻云天。伴着隆隆的礼炮声,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阔步走向国旗杆,步履铿锵。脚下这条红色之路,是中国道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
由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而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武力与强权,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得不面对“要么全盘西方化,要么搭不上现代化列车”。
鄢一龙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西方式现代化植根于西方文明母体,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英格兰具有横亘一千年“现代性”长拱弧,这种历史考察本身就反讽式地说明了许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现代性”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西方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河流新的奔涌,而不是断流,现代西方文明的汇入,也只是拓展了中华文明的河道,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向世界平移扩散的过程,许多所谓的现代性不过是西方性。非西方国家的文明根基、国情条件和具体历史进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也会根本不同于西方,人类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共性基础上的,多元路径、多元目标的多元现代化过程。”鄢一龙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信,推动了人们从几个世纪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迷思中真正祛魅,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并非西方化,而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人间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最主要体现在它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而是在平等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要走向共同富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从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来讲,是和平发展的。”韩喜平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韩喜平进一步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朱安东从世界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说,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在生产力革命、科技革命和交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实现了资本主义从地域性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各个民族国家从按照自身内在逻辑发展,演变为在世界历史中发展。世界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阶段,第二个是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阶段向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阶段的转变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个历史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维系都离不开对于其他国家的侵夺。在资本主义早期,西方国家通过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装占领并统治和残酷抢掠落后国家,并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兴起,西欧国家相对衰落,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这些新生的民族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后开始寻找发展模式发展民族经济,进而巩固政治独立。其实说到底他们也在寻求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朱安东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与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特征,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本质。”秦宣表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把发展基点和发展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进行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建设,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洪向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种“新”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致力于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西方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现代化,为世界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示了“两个结合”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真理光芒。
——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致力于全人类共同发展、注重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实际行动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2021年6月25日10时30分,一辆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缓缓驶出拉萨火车站,向林芝市进发。这标志着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
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这5项特征既是优势也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黄卫挺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秦宣分析说,我们面临的具体挑战包括:基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怎样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庞大的人口转化成为人才资源;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怎样既抓住经济发展又抓住其他方面的发展,既注重公平又注重效率,既做好蛋糕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怎样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文明程度,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面,怎样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方面,如何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洪向华提醒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要注意外部环境风险。经济全球化正处于阶段性调整时期,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更为激烈,国际多边合作面临挑战,加剧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朱安东也提醒来自外部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由着我们轻松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必然会加剧对我们的打压,特别是随着其内部矛盾和危机的不断深化。
“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就区域发展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分化,东北、西北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言,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倍,这意味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地区、城乡、收入这三大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洪向华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何虎生补充道,当前我国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核心技术上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加上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科技打压,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的点。洪向华也表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的解决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党仍要进行自我革命,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还没有完全根治问题。下一步这方面也会是一个挑战,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安东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5.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黄卫挺表示,从今年以来的形势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均超市场预期,我国经济初步实现了“开门红”。他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开好局起好步工作,要从三方面入手: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货币、财政、产业、科技和社会等五大政策组合,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把握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当前和长远等六大关系,加快释放我国发展潜能和动力。
——要坚持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抓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五方面重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鄢一龙认为,今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核心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内国际两条线并行。他指出,国内的主线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复苏,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明确部署。“核心就是要提高全社会的信心和有效预期,推动经济进入扩张性的良性循环。”鄢一龙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把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的关键。
“现在必须时刻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正处于新发展阶段,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思考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秦宣向《中国报道》记者强调,在经济发展上,最重要的是如何推动经济快速复苏;政治方面,如何利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文化建设方面,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在社会建设方面,可能要补短板,比如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止出现破坏生态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未来5年我国将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12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何虎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如何把握开局,报告中也有明确提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这些都是把握开局的关键。”他说 。
洪向华指出,党的二十大不仅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也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主要着力点。例如在经济方面,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发展;紧紧扭转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6.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规模即影响,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优势。而当前,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不管是推进过程还是实现结果,都将产生史诗级的影响。”黄卫挺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持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秦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为人民文明进步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全新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超过了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全新的机会。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它的成功向世界证明,后发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国已经证明是可能的。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只是西方现代化道路一条,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是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要原则等,这些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秦宣说。
何虎生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现代化标准,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对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现代化探索事业都有着典范意义。它表明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文化、历史等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朱安东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对于世界的控制,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选择非西方式的、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空间。如果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各方面的控制和影响会更严。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展现出新的灿烂的光芒。
鄢一龙告诉记者,中国不是“国强必霸”,而是“国强好仁”,没有输出战争动乱、输出苦难,而是为世界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现代化,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增长引擎。具体来说,中国制造为世界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中国建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中国投资则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也功不可没。“目前全人类面临的一大危机是全球公共品供给不足,而其中最大的不足是领导力的不足,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鄢一龙说,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绿色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力更生、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互利共赢、全人类共同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对世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洪向华分析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长至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提升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通胀飙升的重重压力下,以强大的经济韧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极大地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价值体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的道路,不仅牺牲了底层民众的利益,更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洪向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我国现代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推动大国间协调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和民众共享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