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全球意义
张维为 张兆安2023-04-02云阿云智库•城市与区域
导读: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创新能力也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这个战略已经走入了第五个年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来源:观察者网
张维为 |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兆安 |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
“三角地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将继续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者。”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对中国经济总量增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创新能力也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这个战略已经走入了第五个年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东方卫视3月2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81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张兆安教授,一起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来观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张维为:
今天我们谈谈长三角一体化。谈到长三角,不由使人想起1200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长三角人,哪怕离家万里,哪怕在天涯海角,一听到“能不忆江南”就会想念起家乡,乃至“感时花溅泪”,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忆江南”早已成为我们伟大国家的文化符号,而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又使“忆江南”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大家知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宣布的。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八八战略”。其中第二个战略,就包含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雏形。他到上海工作后,又率领上海市领导班子到浙江和江苏考察,探讨长三角统筹发展的问题。他担任总书记后,又推动安徽省融入长三角,这是大手笔,安徽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形成今天长三角三省一市强强联合的大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长三角的经济地位。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可以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二是区位因素。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带,一条是纵向的沿海经济带,另一条是横向的长江经济带,而长三角正好处在这两条经济带的交汇点,这一切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海陆联动,与外部世界连成为一片。换言之,长三角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两大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拉动作用就越强。
三是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几乎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城市群的崛起。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益,城市群一般都有一两个特大城市和一批中小城市,它们之间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等等。我们经常提到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东部城市群,还有其它国家的许多城市群,中国学者的研究报告一般都比较谦虚,经常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我一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中国自己标准的进程,包括中国模式对美国模式,对美国城市群发展模式的超越。
近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丰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进程给大家带来最直接的获得感就是几乎所有的“断头路”都打通了。这种通,不仅仅是路通,而且是心态上的开放和思想上的跨越,它带动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生产的方便,而且是生产要素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形成更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随着长三角“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生活圈”、“两小时高铁圈”的建设,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融合指数正在稳步上升,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程度在不断深化。比方说,电动车产业链从上汽到比亚迪都全面布局长三角,南通新机场开建在即,它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一部分,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数字联通更是迅速发展,异地就医,整合结算,营业执照申请等采用当地受理和发证等等。
中央要求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换言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意义不局限于长三角,它是面向整个国家,也是面向世界的。我们的工作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这些特点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文明型国家”理论的视角来看,今天的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它的文明传承使之与众不同。中国具有“四超一结合”的特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一合”指的是这“四超”中的每一项都通过中国模式实现了古代与现代的结合。这一切也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正在产生全球的影响力。
就人口而言,长三角三省一市总人口2.36亿,接近两个日本、三个德国。我十多年前讲“中国震撼”,很多人不相信。我说你一定要了解中国的规模,不要说整个中国的崛起,光是一个长三角的崛起,就会震撼整个世界。2021年,长三角的整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德国。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是27.6万亿元,折合为美元是4.24万亿美元,接近日本。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根据美元官方汇率计算是1.8万美元,大约是纽约大都市圈的人均GDP的四分之一。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指标体系,用家庭中位净资产、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社会治安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等,长三角的指标早就超过了纽约大都市圈。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总担心它的GDP被中国超越,据说现在美国连家务劳动也要算入GDP了。
人口规模巨大本身是“文明型国家”历史传承,但我们的人口受过现代教育,我们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超过西方国家总和,而长三角又是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人才密度,乃至世界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所以,长三角在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新能源产业等方面走在世界最前沿是必然的,而且不久还会在更多的领域内,走到世界最前沿。
就共同富裕而言,长三角区域内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按照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到202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控制在2.2比1之内。党中央还决定把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这可以让中国和全世界,都比较早地看到,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美国是1%与99%的矛盾,而且根本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欧洲许多国家正面临着“养懒汉”等问题,结果是国家财政破产或濒临破产。中华文明素有天下为公,追求共同富裕的历史基因,长三角2.36亿人民正在大胆探索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将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个重要贡献。
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而言,长三角地区历史上经济就比较发达,人文底蕴十分深厚。今天随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丰富多彩,社会安定团结,从“魔都”到一个个水乡小镇,时尚与古朴融为一体,“打卡地”无处不在。这与美国经济空心化、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吸毒泛滥、枪支暴力猖獗等等,形成鲜明的对照。
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言,长三角地区曾付出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代价,但长三角也是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的地方。今天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长三角的生态环境已发生巨变,蓝天白云常驻,碧水净土长存,这一切的背后既有我们崇尚天人合一传统的延续,更是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扎扎实实落实“两山理论”的成绩。这与许多西方国家把环保与发展对立的极端环保主义,以及俄乌冲突以来纷纷缩减乃至放弃“双碳”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就和平发展而言,长三角与整个国家一起,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而迅速崛起。
总之,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引领者!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这些,下面请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张兆安教授给大家演讲。谢谢大家。
张兆安:
大家好,有很多人问我,说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我来跟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我觉得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六个内涵。第一个内涵叫“生态建设的一体化”。举个例子,一条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对每个流经的城市来讲,可能要求不一样,比如对这个城市来讲,它是取水口,要喝着水的,那么对于另一个城市来讲,它可能是排污口,那么整条河的流域怎么去共同治理呢?只有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内涵叫“基础设施与建设一体化”,其中最重要的,大家都很关注,叫交通网络。我们经常讲一个名词“同城化”,“同城化”的一个基础就叫交通网络。现在你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整个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高铁,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全都有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呢?要实现公交化,这是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现在上海同江苏、浙江,通了几十条的公交车车道,这才叫“同城化”。还有一个轨道交通,我们叫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走到任何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整体概念,所以这是很重要。
第三个内涵,我把它称为“市场体系的一体化”。实际上,市场有两个概念,一个把它称为商品市场,比如说买手机、买杯子等等;另一个很重要的叫要素市场,要素市场里边内容就很多,一般讲资本、劳动,还有比如我们在座的这么多年轻人,叫人才市场。它要打破原来行政区划的障碍,所以商品等要素要流动,第一是顺畅的,第二没有障碍,第三不是单向的流动,这样使得整个区域的整体效益才能显现出来。
第四个内涵,产业发展一体化。这是比较难的,我举个例子,以往来讲,这个企业到了上海,就不到江苏,就不到浙江,不到安徽,这样利益就在这个地方。长三角一体化之后,它最大的好处是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大家不争来争去,让市场主体来决定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去。一个最大的好处,现在形成了产业链。
比如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总部可能在上海,研发中心在上海,可能生产基地在江苏、在浙江,甚至在安徽。这样整个大的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真正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有效配置。
第五,“城市体系一体化”。长三角是全中国城市密度最高的一个区域,而且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这个地方全都有,这一点非常重要。城市越密集,城市经济发展越好,它就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但不同规模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不同功能的城市可以错位发展。这样可以解决原来由行政分割导致的各城市竞争等等。
第六,现在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到一个什么历史时期呢?制度和体制机制一体化,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制度合作非常多。举个例子,刚才张老师讲到“断头路”全部是打通,与其说是交通合作,不如说是制度合作。还有医保卡异地结算,交通卡异地通用,最厉害的叫跨省通办,比如我现在要到苏州办个企业,不需要到苏州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办了,在上海就能办,包括办身份证、办护照。这个背后就是制度合作,这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帮助。这样中国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圆桌讨论】
主持人:两位教授勾勒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五年来,我们感受到的一体化的丰硕成果。我们三位其实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可以叫做“长三角人”。同为“长三角人”,我先问一个感性的问题,两位教授在这几年过程中,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感性认识是什么?有没有去享受过一体化成果?
张维为:我经常去苏州、昆山这一带。他们见到上海人往往就谈轨道交通的建设。上海的11号线和苏州11号线已经试运行接通了,从今年3月开始,中间交换只要5分钟时间,这是很精彩的。
张兆安:我感触很深的,身边有很多人,你会发现他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昆山、居住在嘉善,说坐着高铁、坐着地铁去上班。这不是个案,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反过来也是,居住在上海,工作在昆山、工作在嘉兴越来越多,真正的同城化效应。
主持人:刚才张教授举的例子生态建设一体化,比如说水资源保护。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千岛湖,浙江著名的风景区,但它的水源地其实在安徽,这个水要从安徽流下来,怎么能够保证上游的水下来是好的,就要请上游不能做比如说排污的工作,要保护好生态,上游有些企业就不能开了,它是有损失的,我们下游就要给出一个补偿机制。这样的生态补偿机制在长三角有很多的尝试探索,是不是?
张兆安:整个长三角,除了水之外,实际上生态环境方面上还有空气等等,这样把“三统一”加上“生态补偿机制”这架构建起来,长三角老百姓确实是有满满的幸福感。
张维为:有时候很多东西我们不了解细节,实际上是很复杂的。比方说“断头路”要打通,没这么简单。哪个部门负责决定,不同省不同的部门怎么协调,哪个单位负责施工,负责具体的落实,它涉及跨省很多部门。好多事情随着一体化就逐步解决了。
张兆安:“断头路”这个事情,我们从经济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投入是要有回报。这时候就要解决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问题。局部利益,对你来讲可能意义不大,但对整个长三角来讲,意义就非常大。但实际上整体利益起来以后,会反哺你的局部利益。
张维为:这可以再加一句,就是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最终还是回归到你的。
主持人:通过一体化来看区域协调发展,短期和长期利益怎么平衡,局部和整体利益怎么平衡,这确体现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也在节目里面讨论过,如果其它国家想要这样发展,可能沟通成本要极大,协调难度可能就很大。
张维为:跟我们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比较灵活的制度安排是有关系的。你到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发觉它的建筑非常凌乱,一看就知道没有规划或者很难规划。但你看今天的长三角,看起来非常舒服,到处都是“打卡地”,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有个长三角会客厅,我到那边看过,很漂亮。
主持人:您说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生态示范区,我们今天节目在示范区的青浦有一个分会场,有很多观众通过线上参与我们的节目。其中一位今天到了现场,欢迎您,来给我们做个自我介绍好不好?
高淑桂:主持人好,两位专家好,我叫高淑桂,来自青浦党校。
主持人:如果让您来介绍示范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这个示范区的话,您会怎么介绍?
高淑桂:作为青浦人,我在自己的亲身生活中有着深刻感受。比如说“断头路”,我们第一条省际“断头路”就是康力大道东航路。原来青浦到吴江要40分钟车程,现在缩短到了5分钟车程,大大便利了两地的交通。而且在交通互联互通背后,事实上还带来了经济繁荣。还有一个就是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示范区里面也有一个“打卡地”叫元荡桥。到了那边之后,你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碧水共蓝天一色,周边居民都喜欢到那边去休闲,那么好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一些好的重量级企业,比如说华为研发中心在青浦落地了,对青西的产业高能级提升就带来了很大帮助。
主持人:刚刚讲的交通建设,包括生态建设,最终把这个基底打好之后,我们是要去吸引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领域。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之下的产业协同,真的是如火如荼。张老师观察过这一点吗?
张维为:以我们上海上汽为例,它原来在嘉定这一带布局,现在也是这样。但随着工资成本、土地成本等的提高,需要扩张出去了。前面张老师也讲产业链不能布置得太远,要靠得比较近,更容易配合。所以现在它就是在整个长三角布局,另一个整车基地建在宁波,三省一市都有它的各种各样的零部件配套工厂,各地的比较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
主持人:产业链的形成,一方面比如企业在里头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会根据市场要素去配置。还有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要,这是两者之间的“双向奔赴”。我现在发现长三角很多城市,它们都有这种极强的主动性,就在一体化当中寻找机会。
张兆安:比如说现在有一件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的事情,实际上已经搞了很多年了,不过现在真的做得很好。搞了产业园区的联盟。现在任何的产业、任何的项目不会分散布局的,都布局在一个产业园区里面。上海比如说著名的漕河泾等等,现在上海很多园区同长三角是一个联盟。
还有一个联盟叫产业联盟,不同产业都形成一个联盟架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际上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曾经到安徽去做调研做规划等等,现在它们专门成立一个叫长三角产业承接的基地。通过这种方式就把整个上海、江苏、浙江同安徽整个产业链的链条就把它链起来了。
张维为:还涉及到我们讲的中国式现代化里面的共同富裕。整体上长三角地区都比较发达,但实际上内部还是有差异的。我去安徽调研的时候,就看到上海和皖北的一些城市、一些县有对接,这是互利的,双方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益、很好的回报。所以大家都有积极性,这也促进了共同富裕。
主持人:其实安徽自己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发展得非常好。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刚刚做了一个系列的长三角城市的访谈,去过安徽的合肥、宣城,像合肥在去年疫情冲击之下,每天平均还有五家科创企业诞生在合肥,想想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热度。
张兆安:这个同合肥现在的特殊资源有关系。现在中央批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也很高兴,其中两个都在长三角,上海就在张江,安徽就在合肥。国家会把一些重大的科学装置放到这里来。以这些为切入点,会延伸出一系列的高科技产业。
张维为:我自己观察安徽合肥,真是蛮佩服的,可以说是现在我们讲的“新型举国体制”的一个经典案例。政府的投资眼光像“风投”一样,我敢投,十个项目当中的一个非常成功,整个面貌就改观。
主持人:刚才张教授演讲中说到一个概念“城市群”,非常重要。您看我们刚才讲了,像合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但它还有个合肥都市圈,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我听他们介绍,它的都市圈成员有一些是靠近大别山区的,通过合肥都市圈,大别山区也能够被带动起来。
张兆安:我刚才讲到,我们有个城市体系建设,这里边最要紧的就是城市功能定位问题。现在我们一体化了以后,整个产业的供应链,链上了以后,每个城市功能就清晰起来了。不同的城市在整个城市群里面,你的作用什么,你的定位什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还有刚才您讲到,都市圈也好、城市群也好,都是一个国家,甚至世界上每个国家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主线。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哪里有城市群都市圈,哪里就是发达国家或者说发达城市、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这么发达?三大都市圈在这,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在中部、在西部、在东北,慢慢地以都市圈、城市群这种方式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讨论环节】
观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统一大市场,长三角作为我们的示范区、引领区和样板区,在统一大市场当中会发挥什么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谢谢。
张兆安:现在中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命题非常重要,这个命题背后是什么呢?原来整个市场在某些方面有可能因为由于行政区划关系,可能是分割的,可能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元素在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就是不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所有的商品要素流动,一定是没有障碍的,完全按照市场配置资源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好在哪里?尤其我们示范区,示范区就创造新的经验,创造新的制度。
我举个例子,在其它一些地方,政府采购说只能采购本地商品,这就不是统一大市场。全国各地的产品,你都按照市场的规律去进行。让市场决定卖什么东西,就这个意思。
张维为:经济学家总结中国模式,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中国的模式特点是区域竞争或者县级竞争,在县一级或者更大一点的范围内互相竞争,但总体是良性的竞争。这就是说“分”的好处,它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等,这些都很好。但到一定阶段,就要强调“合”,所以我觉得中国道路走到一个新的阶段了,除了要鼓励县域间互相竞争,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之外,也要鼓励互相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叫童雨心,我目前是就读于苏州大学的公共管理系。我今天想提的问题是,在我们国家的城市集群一体化过程中,长三角一体化对比于珠三角一体化和京津冀一体化有什么独特的战略意义,然后它对比于世界其它的城市群体有什么优势?
张兆安:我觉得实际上任何一个都市圈或者说城市群,另外一个说法叫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它是有共性的,当然还有个性的地方。个性地方就多了,第一个区域位置不一样,一个在北面,一个在中面,一个在南面。还可能范围不一样,基础不一样,这基础里边内容就多了,经济基础,、社会发展基础等等,这样会造成不同的城市群、不同的区域,发展出来的产业基础不一样,产业结构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基于区域发展的特色,这个很重要。
从全球来看,长三角厉害在哪里呢?长三角早就被定位为全世界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中国就一个。其他包括美国纽约、中部地区五大湖、加拿大多伦多,东京、伦敦、欧洲北部有巴黎这一块。为什么呢?长三角非常特殊的,第一它的地位决定的,区域面积占全国3.6%,人口16%,经济总量1/4。第二,区位优势。中国有最重要的两条经济带,一条叫沿海经济带,一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正好处在交汇处,如果长三角不起来,对这两条经济带就形不成强大的支撑。第三,国际竞争力,实际上国际竞争力主要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我们把长三角这个地方建设好,不仅仅对中国来讲,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来讲,也会产生新的因素。
张维为:这是中国模式的特点,即“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你讲的京津冀也好,长三角也好,其它城市群也好,它一般是已经形成了源于本地的内生的动力。中央层面,从国际竞争比较的角度来看,必须做出宏观的战略的决定,上升到这个国家战略,这就不一样了,是中央有领导小组,由一位副总理亲自牵头,这样来推动。
你会发觉每个地方它都有自己特点的,比方说,京津冀整合,它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非首都功能的转移与承接等。上海先进制造业,还有5个中心建设等等。粤港澳大湾区,我想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深圳、广州等与香港、澳门地区的整合,力争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总体上是走向更多的“合”。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城市的优势会特别明显,这是否会导致所谓的“虹吸效应”,使得周边地区城市的发展反而更加不充分呢?
张兆安: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虹吸效应”的,关键是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比如说区域经济刚刚发展起来以后,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是比较大的;因为资源流向是单向的,所谓的“虹吸效应”就单向。当一个中心城市发展得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集聚效应”,它的“辐射效应”就开始了。“辐射效应”,流动是双向的开始。
刚才我讲了很多例子,比如上海的产业开始转移出去了,现在不仅仅是这些,比如说上海的一些人才开始慢慢往外,比如说去创业了,去支持当地的发展,流动更方便了。
从总体上来讲,一体化程度越高,“虹吸效应”可能会越小;各个资源都是自然流向。就像我们刚才那位同学从苏州来的,现在没有任何制度会阻碍你;你觉得在上海工作很好,什么时候觉得像苏州可能生活得更滋润,那么你可能就到苏州去工作了。这种双向的、多向的流动会对“虹吸效应”,它会起到一种减缓作用。
张维为:有时候它是一种动态平衡。我们调研了上海周边的浙江省的一个县城,它就是吸引高新科技,长三角一体化以来,它做得很好。但它城市消费做不起来,也就是“虹吸效应”,人家还是到上海去消费。因为它离上海太近了,上百年形成的传统,买东西就要去上海。哪怕做个头发也要到上海去,诸如此类的。这就是一个动态了,你得了一部分,失了一部分,慢慢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新的整合。如果消费方面,你的比较优势也发展起来了,你可以做到上海做不到的一些事情,你的消费也就强了。随着城际交通带来的便利,方方面面的差距越来越小。
主持人:长三角一体化走进第五个年头了,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创新和突破。在两位看来,现在这个阶段包括以后这个阶段,急需打破的边界是什么?要完成的突破是什么?
张兆安:我觉得第一个最重要的,是制度一体化,体制机制当然包括政策等等。第二个,我还特别强调同城化效应,像公交化已经有迹象了。
现在主要是轨道交通的同城化,所谓轨道交通就地铁轻轨,这同高铁不一样,叫城际铁路,这很重要。我们现在假如把网状结构联系起来以后,又有轨道交通,又有公交车,这样同城效应可能会更加明显。
张维为:而且这个密度比高铁高很多,几乎你想去一个地方,就不用看时间了,等个几分钟就上车。
张兆安:班次也多。
主持人:尽管大家在生活当中感受交通便利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但是依然不够,还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要继续把整个交通同城化给做起来,主要就是为了让人、让跟人有关的一切在长三角内部的流动更加方便,所有的生活成本降得更低,创业成本、工作成本也降得更低。张老师,您对长三角一体化未来还有什么期待吗?
张维为:我走了100多个国家,这期间20多年,我几乎每年都回来。为什么中国这个地方令人怦然心动,就是发展节奏太快了。每回来一次,看到一年一个变化,再回来又一个变化,全国各地都是这样,日新月异。我老说一出国就爱国,跟这个有关系。你发觉一旦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出了问题,发展道路出了问题之后,它会走下坡,而且是会下滑得很快。同时你看到一个国家一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它会越走越宽阔。所以我一直看好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的试验不仅是针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对整个外部世界,它也是有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对。其实长三角是一片热土,同时它也是一片“乐土”,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制度突破的勇气,感受到创新的活力,大家都会有极强的获得感。随着一体化的发展,最后它要解答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的议题,这是为中国式现代化要写一个长三角的篇章。也正像两位反复强调的,最后这篇篇章是要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是要有作用的,这是我们长三角一体化自己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