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美关系     
70年来,美国对华做出6次战略误判,证实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70年来,美国对华做出6次战略误判,证实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原创 猫爷的渔场2023-04-06 云阿云智库•中美关系

导读:中国的崛起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无论美国怎么不情愿,都应该正视。而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唯有消除偏见,才能真正认识中国。

文|雪糕

编辑|劳

作为世界上可圈可点的两个超级大国,中美之间的关系向来备受瞩目。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屡次针对中国,更是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却会惊讶的发现,在过去的七十年间,美国竟然曾对华做出了六次战略误判!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六次战略误判勾勒出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美国的种种行为也再次说明,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这六次战略误判分别是什么?美国为何总是找不到“正确答案”?中美间的战略误判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我们回到过去,放眼未来,找到真正的答案。

1.生死存亡:从解放战争到苏联解体

七十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六次战略误判可分为两个阶段。从解放战争到苏联解体,美国战略预判的核心关乎中国的“生死存亡”。

在这一时期,美国关注的是新中国政权能否“活下来”。因为早在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就十分清楚的意识到,中国的“生死存亡”,关乎美国国运。

于是,在日本投降,侵华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做出了第一次预判:他们认为,国民党势必战胜共产党。

彼时,解放战争的号角尚未吹响,但美国人已经敏锐嗅到了中国内战的硝烟。

一场围绕中国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在华盛顿举行,在这场争论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利用自己所谓的观察优势,武断的将中共与民国时期的土匪军阀画上等号。而总统杜鲁门也接受了赫尔利的说法,为了构建罗斯福对于远东地区的设想,将中国变为美国的合作者,杜鲁门选择支持蒋介石,就这样,扶蒋反共的政策应运而生。

杜鲁门天真的认为,只要美国不派出军队帮助蒋介石作战,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事实证明,历史最终选择了民心所向的中国共产党。

实际上,美国本有机会扭转这次错误的预判,但这些机会都被当权者以傲慢的姿态无视了。

比如,罗斯福的副总统华莱士就曾经告诫他,除非奇迹出现,不然民国政府很快就会倒台。可固执的罗斯福却坚持认为,唯有蒋介石才能把战后的中国人团结起来。更重要的是,倘若蒋介石当政,那么中国一定会拥有一个亲美的政府。

就连美国驻扎在延安的调查组也多次发回报告,认为中共已经赢得了老百姓的心,这就意味着中共掌握了基层,因此一定会胜利。遗憾的是,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言语最终湮没在权力与欲望的尘沙之中,遮蔽了真正的事实。

然而,这次误判并未给美国敲响警钟,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美国依旧傲慢无比。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熊熊战火由三八线开始向内蔓延,美国又一次看错了中国。

他们以为,中国一定会袖手旁观,而不会援助朝鲜。

实际上,早在朝鲜战争打响之初,美国就错看了中国。在美国看来,中国不过是苏联的小弟,因此所有军事行动都会围绕苏联的部署而展开。

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的挑衅,也是苏联试图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而在这个计划中,中国甚至会被要求出兵韩国与东南亚。但其实中国毫无挑起战争的想法,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守护自己的领土。

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意愿,中国甚至多次警告美国,把话全都放到了台面上。

中国知道,美国有着“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的打算。在紧张的战争气氛下,周恩来以最快的速度见到了印度驻华大使,请他帮忙传话告知美国,如果此事不能和平解决,美国又妄图以朝鲜为切入口踏足中国,那么中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面对周恩来的严厉警告,美国的麦克阿瑟却尤为狂妄。

他告诉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中国雷声大,雨点小的恐吓。美国政府高层大多与麦克阿瑟判断一致,就连总统杜鲁门也亲自肯定了这一点。他说,中国参战可能性很小。

而麦克阿瑟的一句宣言为这次的错误预判打上了最后一剂强心针。

他嚣张挑衅,向杜鲁门承诺,就算中国参战,他也有信心把朝鲜战场变成人间地狱,在感恩节之前结束战争!

但是,朝鲜战争的结果却让美国再次啪啪打脸,美国人无论怎样也不能理解,中国人究竟如何凭借着小米加步枪创造出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而这种令美国震撼的中国力量从未消失,四十年后又重现于世,从而促成了美国的第三次错误预判。

实际上,美国对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总有着错误的认知。朝鲜战争时,美国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傀儡,因此即便牺牲自己的领土主权,也会为苏联的“大局”退让。

而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又臆想着中国失去了主心骨,没有了老大哥的扶持,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也一定会走向垮台。

那一时期的美国战略家们曾认为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处在疆土分裂、政治崩溃的边缘,情况岌岌可危,国家不堪一击。

苏联针对社会主义的几次改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可同样是改革,邓小平却用短短的一句话,将中国引向了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邓小平说,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胆子再大一些,步伐迈得再开一点。

就这样,一条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出现于世界眼前,令人再一次惊叹于古老中国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没有影响中国,相反,改革开放的精神却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美国再次小看了中国的实力,中国从来不是苏联,也最终没有走上苏联的老路。

而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美国对中国的误判也全面升级。

2.发展与否:由改革开放至今

过去,美国只关心中国能否存在,它曾多次给出否定的答案,但苏联解体的风波平息后,美国终于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迈向了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里,发展成为了最核心的主题。

因此,美国人提出了另一个崭新的问题:中国能够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吗?

在听到那句“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的便是好猫”后,美国人做出了第四个针对中国的错误判断。

美国人信心满满的认为,改革开放的终点,一定是政治上的和平演变。

在美国人的认知里,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宛如“双生子”,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的思维逻辑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会配套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市场经济一定对应着西方式的民主,而计划经济则对应着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因此,当中国宣布要全面实行市场经济时,美国人懵了,随后欣喜若狂。

美国人的自大高傲再度占领了精神的高地,但结果显而易见,美国人又一次彻底失望了。

中国人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全世界,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属,社会主义也一样可以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来实现自我发展。归根结底,市场经济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财富,积累财富与扩展财富的方式。

而这种调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明显。

世贸组织由西方国家创造,象征着国际市场的流通与开放。而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仅没有排斥这一组织,反而尤为积极的参与世贸活动。

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更是稳步推进,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欧风美雨”里,中国却始终没有落入“自由化”的陷阱。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历史上,中国对这两者的调和堪称传奇。美国又一次在舆论上打了败仗,可美国仍不死心,只能转过头来预判中国的崩溃。

而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崩溃论。

换言之,这是以另一种方式委婉承认了中国的崛起。只不过,在美国看来,所谓的中国崛起等同于昙花一现。

中国只能短暂的成为普通大国,不可能长期居于世界大国之列。

而这一次,美国所对比的仍然是苏联。

曾经,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完成过经济上的飞跃。上世纪60年代,苏联甚至公开放出豪言壮语,说自己将在80年代赶超美国。

但最终,苏联的梦想宣告破碎。有了这个明晃晃的“前车之鉴”,许多美国专家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是阶段性成就。

其中,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发言最具代表性,他曾经是卡特总统的安全顾问,而布热津斯基二十年前后的转变,也恰恰说明了美国高层的误判。

世纪之交来临前,布热津斯基放眼2020年,尤为傲慢的为中国下了定论,他说,就算以最好的情况来估计,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全球性大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古老的国度都没有竞争力。

然而,在距离2020年还有9年时,布热津斯基就改变了主意。

这位不可一世的战略家向全世界承认自己看了走眼,认为过去的判断是草率的,中国的腾飞没有作伪,而经济的增长很可能不断持续。至此,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他认为,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将会受到挑战。

而在这种理论的推动下,中国崩溃论刚刚结束,中国威胁论便再起风云。毫无疑问,这将是美国对中国的第六次误判。

一旦意识到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鼓吹中国的潜在威胁,发动世界孤立中国。

在美国的设想里,中国崛起之后便会实行扩张政策,从经济制裁到发动战争,一定会“无恶不作”。因此,身为世界秩序守护者美国必须先发制人,提前遏制与包围中国,换取时代的和平。

这种说法乍一看十分唬人,但其背后蕴含的依然是美国的利益。

美国向来擅长将自己的利益包装为全人类的福祉,更预先为中国设定了立场,实际上,从过去的几次误判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一点都不了解中国。

中国即将称霸的恐惧裹挟着美国,促使美国高层在新时代中美关系上放弃合作共赢,转而滑向了“第二次冷战”的深渊。

细观近年来美国的官方战略,不难发现对中国浓浓的针对意味。

“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美国的司马昭之心,可谓是路人皆知。就连基辛格都指出,中国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被美国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美国整天鼓吹中国的威胁,但实际上人们看见的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太平洋封锁线”。

基辛格甚至高声呼吁,同为超级大国,中美之间唯有携手构筑“太平洋共同体”,才是对全人类最有益的事情。

那么,美国为何会屡次对中国战略误判?这些误判又造成了哪些影响?

3.势不可挡:战略误判的原因与影响

从根源上来说,美国对中国的误判来源于中国的崛起。正是因为从解放战争开始,中美综合实力的差距不断缩小,这件事让美国大受打击,从而罔顾事实,做出一次次错误的选择。

而从现实层面来说,中美之间的确存在着竞争关系,且美国始终对中国怀有偏见。

这种偏见折射出了美式文化的傲慢自大,渗透在中美接触时的方方面面,从意识形态到战略布局,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因此只爱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以己度人是美国的最大毛病,可与此同时,他们又深信只有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儿。

因此,美国无法正视中国的实力,在他们心中,天选之国只能有一个。而这个被选召的国家,必然只能是美国。纵观美国对中国的六次误判,很多时候美国人就输在了对自己过分有信心,而对中国过于轻视上。

但对于美国高层而言,这是一个无法打破的死循环,因为他们的思想是狭隘的,而行为则是高傲无礼的。

中美两国的传统文化天差地别,与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尤为年轻的国度。从建国开始,美国本身就是在扩张的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更带有帝国主义的明显烙印。因此,美国所定义的强国只有一种,那便是掌控全球,实行霸权,正如它自己所做的那样。

然而,中国却拥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无数次反复锤炼了中国坚韧独特的灵魂。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核心,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爱好和平,讲究礼制的国家,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基础,新中国才会选择和平崛起的路径,也从不干涉他国内政。

然而,这些努力在美国看来都是别有用心,必须除之而后快,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用一句老话来说,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中国主张和而不同,可美国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本就可以理解,但美国却将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别无限放大,一方面误解中国,另一方面又暗中对中国的崛起充满疑惑与好奇。

4.而美国的误判,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就美国自身而言,错误的战略重点会令其忽视掉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走向衰落。

现如今,美国将遏制的重心转移到了亚太地区,全心全意联合日、韩与东南亚等国对中国实行围追堵截。

但是,欧洲与中东的问题却被美国忽略。作为一直以来的盟友,美国没能及时调整与欧洲的关系令欧洲各国颇为不满,而中东的恐怖主义也在持续蔓延。

美国与伊朗旧怨未解,伊斯兰国又在不断扩张,恐怖主义的阴霾笼罩在中东上空,不光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会受到影响,有时就连本土的安全也无法保障。

就中美关系而言,美国的无端猜忌会令两国陷入莫名的“修昔底德陷阱”。

为了减少美国的误判,中国只能不断自证,从而消除那莫须有的威胁理论。可是,就算中国再卖力,美国不听也没辙。

长此以往,中国两国的矛盾与分歧只会不断加剧,一旦中国自身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便是中国忍无可忍之时。

两个大国的交恶,绝对无法为世界带来和平的强音,只要军备竞赛拉开了帷幕,就不可能停下。倘若世界再次陷入无边战火,那么美国就是罪魁祸首。

中国的崛起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无论美国怎么不情愿,都应该正视。而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唯有消除偏见,才能真正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谢晓光.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原因及影响[J].人民论坛,2016,(第14期).

2、刘得手.美国对华战略误判历史考察[J].人民论坛,2016,(第14期)

3、刘明福.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J].党员文摘,2016,(第3期).

4、贾立政,张晓,张蕾,王坤娜,杨玲玲.中美战略误判及代价[J].人民论坛,2016,(第14期).


2023-4-6点击数/观注度 208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