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欧关系     
张志坤:谈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可能性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张志坤:谈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可能性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张志坤2023-04-15 云阿云智库•中欧关系

导读:对中国来说,有一百个理由支持欧洲战略自主,没有一个理由容忍欧洲当美国霸权的附庸。正是从一点上,我们仍然认可欧洲地位重要,既不要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可忽视世界变局中的欧洲对我战略上的有利作用。

欧洲战略自主问题历来都是热门话题,最近一个时期更因为法国总统访华而掀起了一个新高潮。马克龙到中国跑了一趟,回去之后如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讲特讲欧洲战略自主问题。他明确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他敦促欧洲致力于实现战略自主,以免在全球危机中沦为强国“附庸”,更强调欧洲“不想进入一个集团对抗另一个集团的逻辑”;他还庄严地宣告,要构建“一个捍卫自身利益和价值观、能够掌控自身命运、创造就业机会、成功完成气候转型的欧洲”。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克龙的这一系列表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反响。赞同者从中受到鼓舞、看到希望,认为这是欧洲的觉醒,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欧洲这等发展趋势的推动和促进之下,多极化世界触手可及,世界一家独霸、听命于一个大国的恶劣状态就此将一去不复返了;反对者却对此予以鞭笞,进行猛烈的攻击,认为这是对自由、民主事业的破坏,质疑马克龙是否有权力代表欧洲讲话,质疑其作为欧洲领袖的合法性,等等。

应该说,欧洲战略自主的话题已经喊了好多年,现如今再次掀起这一波澜,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这件事的宏观大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小背景则是激烈进行中的俄乌战争和日益激化的台海问题。因此,马克龙总统也并不是泛泛或笼统地谈论欧洲的战略自主,而是把欧洲战略自主同上述这样两大热点焦点问题明确地捆绑在一起。简单地说,按照马克龙的观点,欧洲现在就要同霸权切割,而不是未来的愿景。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龙总统有关欧洲战略自主的政治冲击力十分强烈,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再次予以高度关注(上一次是号称“欧国”成立的时候,即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风云激荡的时代,欧洲战略自主到底是政治噱头还是现实的路径,其真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基础条件、主观意愿、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第一,欧洲战略自主的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战略自主包括经济自主、政治自主和军事安全自主等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经济自主是战略自主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在政治上树立自己的旗帜,在军事安全上行使全部完整的国家权利,如此才能称之为“战略自主”。

但是,现如今欧洲却完全不具备上述这些基础条件。在经济上,欧洲经济不过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二战后靠美国输血才得以存活发展起来,同美国经济彼此之间深度嵌入,具有强烈的附庸性。美国所主导G7组织在经济上发号施令,其所做出的设计与安排是高于欧盟的最高指令的;在政治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美国都是资本主义的扛旗人,是西方世界思想价值与文化文明的代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欧洲各国只不过在美国的旗帜下跟着呐喊帮腔而已;在军事上,欧洲更是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总体安全格局依然是“迎来美国人,赶走俄国人,管住德国人”。欧洲安全主导者是美国,而不是任何一个别的欧洲国家,美国大兵遍布欧洲各地,欧洲各国的武装力量在美国的指挥控制之下。一旦这个格局遭到破坏,欧洲的军事安全形势就将一片混乱。因此在事实上,欧洲的安全已经被美国所牢牢控制。

展望未来,上述几个方面欧洲都难以争取到多大的自主权,尽管其中个别国家自主权多一些,比如法国,但大部分国家或者完全不具备这样条件,或者甘心于这样的条件,或者服膺于这样的条件,因而总体上还难以摆脱战略上半独立的状态。

第二,有一定的主观愿望,但具体到各国并不平衡

要不要谋求战略自主,相关各国主观意愿差别很大,无论是老欧洲还是新欧洲都是这样。

一般而言,老牌帝国中的法国、德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法国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就展现出较强的战略自主倾向,为此也做出诸多努力,严重的时候甚至还曾退出了北约。但德国并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它的历史包袱太沉太大,现实条件决定,在发生新的历史颠覆性巨变之前,德国还只能限于做一个经济大国。英国则属于另类,这个国家同美国高度捆绑,甘当山姆大叔的短腿猎犬,是美国控制欧洲的一条狗。至于其他西欧北欧南欧国家,对此则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总体上既不反对欧洲战略自主,但也并不积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缺少相应的主观能动性。

新欧洲主要是那些冷战后新近加入北约或欧盟的国家,即所谓的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大都将霸权倚为靠山,惯常都急不可耐地要对美国投怀送抱,譬如波兰、立陶宛等,完全谈不上有什么战略自主的诉求了。

基于这等各国主观意愿差别之大的实际状况,所以法国挑头发动的这一轮欧洲战略自主的舆论大概率将是“雷声大、雨点稀”,并不会掀起什么大的波澜,更无法成为一个潮流或者运动。

第三、实践之路复杂漫长

欧洲战略自主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号称是欧洲一体化的法德发动机相应地也做了诸多努力,甚至一度还成立了欧洲军队,当欧盟条约签署的时候,似乎一个崭新的“欧国”已开始冉冉升起。但后来的实际结果证明,这条路看起来平坦走起来却十分坎坷,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来自内外的破坏与和干扰更是不容低估。

这其中涉及到欧洲的经济结构及其同美国经济的关系,具体表现就是欧元同美元的关系。这两种货币都想加强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的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但它们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总体上是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不会摊牌破裂。欧洲战略自主也事关全球秩序。迄今为止欧洲各国还难以塑造整体的欧洲秩序,北约就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与框架,主张欧洲战略自主的政客们最多也只能局部或部分地展现一点自己的意愿而已,欧洲大国领袖们热衷于在全世界大打欧洲战略自主这个招牌,要么是自我粉饰抬高身价,要么就是在充当霸权的掮客。事实上,欧洲在全球秩序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只能是一个霸权控制下跑龙套的角色。

最关键的是,欧洲几个重要大国实际能在欧洲自主道路上走多远。这些大国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鉴于这些国家的政客们走马灯一般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政治倾向的派别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战略与政府政策缺少一惯性、持续性,因此,即便是法国这样总体上对欧洲战略自主诉求相对明显的大国,其欧洲战略自主的追求也时断时续,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尽管欧洲战略自主的主张对于世界发展即构建新的全球秩序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对此寄予厚望,心情相当殷切,但从基本的理性出发,至少目前还不可把欧洲战略自主当成可期待与可依靠的现实,指望通过欧洲战略自主来打造多极世界新的一极。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汲取英国脱欧对欧洲战略自主发动致命一击的惨痛教训。摆在眼前严峻的现实是,在乌克兰战争中,连北溪2号能源管道都要被炸掉,未来可能被无情摧毁干掉的还不知道是什么。

尽管如此,但从塑造全球新秩序的客观需要出发,鼓励和支持欧洲战略自主符合中国的利益,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发展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霸权统治世界的不合理格局,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所持立场、态度和政策选择。

其一,契合与弘扬欧洲战略自主的主张与行动,有助于加强中国同相关欧洲国家的关系

中国应该在这个命题之下,同感兴趣的欧洲国家做具体的文章,譬如加强双边产业合作,推动人民币同欧元之间的贸易结算,深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把欧洲战略自主拆解成为各个具体的行动加以落实,把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关系物化、具体化。

其二,辩证看待欧洲国家同霸权之间的关系

在战略竞争的驱动下,美国注定要压迫欧洲所有国家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大多数欧洲国家对此都难以拒却。针对中国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所谓的民主、人权问题等,这些国家必将持续不断地讲许多大话狂话狠话,但只要不付诸构成有实际伤害的具体行动,中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实行政经两轨制。对于其充当霸权政治掮客的图谋,也不妨姑妄听之,实行关系两轨制。这对于进一步实现中国对外关系与联系渠道的多样化,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天地,从而粉碎霸权封锁孤立中国的企图,都具有积极作用。

其三,将中欧关系同中美关系切割开来,不做联系

控制欧洲是霸权领导世界坚定不移的目标,不能领导欧洲,就不能领导世界,这个道路简单明了。因此,发展中欧关系应该不受美欧关系的干扰。欧洲完全可以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脚踏两只船,但中国无须在美欧之间找平衡,也搞脚踏两只船那一套。譬如在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之间找平衡、搞兼顾,而应该把中欧关系同中美关系、美欧关系都切割开来,以此破坏霸权绑架欧洲一并对付中国的企图。法国马克龙总统此次访华,在同马克龙、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时,中国领导人说,中国同任何国家发展双边关系都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根据这样的“三不原则”处理同欧洲的关系,将推动中欧关系排除干扰,摆脱依附性,找光明的新出路。

坦率地说,今天的欧洲在战略上其实是个矮子,但由于历史与文化等原因,欧洲在一些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依然很高,高得不切实际。对欧洲战略自主的主张也是这样,总有人好像这个东西能承载世界未来一般,其实难堪。欧洲在战略上已经徒有虚名,它现在不是一极,未来也很难成为一极,并且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中美之间脚踏两只船。其实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很不错了。对中国来说,有一百个理由支持欧洲战略自主,没有一个理由容忍欧洲当美国霸权的附庸。正是从一点上,我们仍然认可欧洲地位重要,既不要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可忽视世界变局中的欧洲对我战略上的有利作用。


2023-4-17点击数/观注度 197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