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一只革命军队的奶牛
温伯陵2023-06-05云阿云智库•柏鉴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源头是三大起义,而三大起义的源头就是张发奎,由于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都不好,现在也不怎么说这个人了。那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张发奎吧。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源头是三大起义,而三大起义的源头就是张发奎,由于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都不好,现在也不怎么说这个人了。
那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张发奎吧。
1896年,张发奎生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客家人家庭,和贺龙元帅同岁,自称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后人。他的父亲在县城做小吏,常年不在家,家里的田地便租佃出去,每年有几十担粮食的地租收入,不算富裕。
由于家庭收入有限,又子女众多,等张发奎15岁的时候,父亲终于痛下决心,给了张发奎十两银子,让他到广州自谋生路。
这么做很残忍,但节省下来的钱,父亲可以养活其他子女。
望着张发奎远去的背影,父亲绝对想不到,儿子将开启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又有什么样的艰难抉择等待着他。
广州是鱼龙混杂的城市,机会非常多,绝非粤北的偏远山村可比。所以到广州不久,张发奎便考入增步习艺所,学习织布和染色,每月能挣1.2块大洋。
原本张发奎准备努力学习,毕业后做个技工,在广州安家落户,然后开始平淡的生活。然而辛亥革命爆发后,增步习艺所被迫关闭,张发奎的梦想破碎,只能重新寻求出路。
这次,张发奎的运气爆棚。
他先是到粤军模范团当兵,每月能挣10块大洋的军饷,随后因为读书识字,被模范团推荐报考广东陆军小学,和薛岳、叶挺、李汉魂、黄琪翔等人做了同学。
在民国初年考入军校,意味着踩中时代的风口,只要能在战争中活下来,必然前途无量,即便混的再差,起码也能做个中产阶级。
然而,张发奎的运气不止于此。
1914年,张发奎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升入武昌第二军官预备学校。
那时正是袁世凯摆布天下的年代,广东又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所以两年后袁世凯准备称帝的时候,深受革命熏陶的张发奎,便和同学们发动了一场起义。
起义当然失败了,张发奎等人被安排到广州士敏土厂工作,每月薪水60块大洋。
到了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护法军政府,准备对抗北洋的段祺瑞,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护法军政府的驻地,就在士敏土厂。
要护法,就得有军队。
于是孙中山以二十个营的广东省长亲军为基础,成立了粤军,并号召士敏土厂的革命青年积极参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受过军事教育的青年,张发奎先是被选入孙中山的便衣队,随后调入粤军,成为粤军的军官。
那时张发奎才二十出头,正是三观定型的时候,所以张发奎追随孙中山以后,逐渐信仰了三民主义,认定孙中山是毕生效忠的领袖。
此后数年,张发奎一直在粤军工作,经过赴闽作战、征讨旧桂系、平定陈炯明叛乱等战役,张发奎勇敢作战屡立战功,1923年便升为团长,1925年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时候,张发奎又成为独立旅旅长。随后粤军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张发奎凭军功升为第十二师的师长。
从穷学生到粤军师长,张发奎只用了八年。
青云直上的同时,张发奎并没有忘记初心。
陈炯明叛变的时候,曾经的广东陆军小学校长翁式亮投奔陈炯明,并受陈炯明的委派,给张发奎送了很多礼物,想让张发奎背叛孙中山,站在陈炯明一边。
但是张发奎回复翁式亮:“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直接回绝了翁式亮,也回绝了陈炯明。
这是对上忠义。
张发奎做了第十二师师长以后,曾经的广东陆军小学同学叶挺,正在第四军军部做参谋。
叶挺非常喜欢一个名门闺秀,但因为世道不太平,女方家长想找一个依靠,便提出条件,叶挺必须做团长,才考虑嫁女儿的事。
叶挺没办法,便请求张发奎帮忙,让他做个团长,完成女方家长的条件,哪怕完婚之后立即免职也没问题。
于是,张发奎任命叶挺为第十二师三十四团的团长,和三十五团团长朱晖日、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平起平坐。
有了张发奎的帮助,叶挺才迎娶了大家闺秀李秀文。
这是对同事仁义。
从这两方面来看,虽然张发奎不是雄才大略的将帅之才,但起码是个优秀的军人,值得交往的朋友。
2
国共北伐是张发奎的人生高光时刻,他一路攻城略地,打出“北伐铁军”的名号,名扬天下。
但这不是偶然做到的。
因为在北伐前,张发奎就改造了第十二师,让一支旧军队洗心革面,成为一支革命军队,极大提升了战斗力。
首先,第十二师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设立了政治部,完成政治化改造,战士们稍微了解革命理念,有了革命理想,知道为什么而战。
旧军队时期,战士们是“为张发奎而战”,经过改造后,战士们的思想是“为人民而战。”
而且部队每到一处,政治部就会动员地方群众,给部队提供情报、粮草、水源、治疗伤病员等等,不仅减轻了部队的负担,还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有利于驻防。
其次,张发奎颁布了四大禁令——禁止逃亡、禁赌、禁嫖、禁鸦片。
拖枪逃亡和赌博的战士,一旦被抓立即处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战士们赌博输了钱,便会到黑市上卖枪,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嫖娼被发现的,要当着全体官兵的面,脱了裤子打两百下屁股。抽鸦片的必须住院治疗,出院时还要找两个保人,一起写下“保证永远不再抽鸦片”的保证书。一旦发现再抽,两个保人罚款,抽鸦片者关禁闭。
通过互相监督,四大禁令执行的非常好,第十二师的口号也改成——遵纪人人平等,杀敌绝对自由。
最后,张发奎设立了师部经济委员会、人事委员会。
一、经济委员会负责账目公开。
旧军队的军官们吃空饷是常态,经常是军官们赚的盆满钵满,战士们衣食无着,不仅影响战斗力,还容易产生官兵之间的阶级对立。
于是,张发奎把每个月的剩余军费统计起来,先以“特别办公津贴”的名义发给各级军官,例如给自己发八百块、团长发五百块、营长发三百块、连长发一百块。剩下的都存入银行, 做为全师的后勤基金,由经济委员会管理。
经过日积月累,这笔后勤基金是相当可观的,而且每用一笔钱,都需要经济委员会讨论,再由张发奎签字。不经过这两项流程,谁都取不出一分钱来。
这样一来,军官的利益得到满足,战士开销和后勤物资,也都有了保障。
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再也没有为钱发愁。
二、人事委员会负责各级军官的升迁和赏罚。
张发奎拟定了作战勇敢、训练精良、遵守军纪等标准,然后让人事委员会按照标准考察各级军官,决定升迁还是撤职,奖赏还是惩罚。
人事委员会经过讨论之后,会写成报告交给张发奎,张发奎要是有不同意的地方,会标注清楚,打回人事委员会重新讨论。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各级军官不必托关系、走后门,只要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就能光明正大的提拔进步。
以上这些改造部队的方式,在国民革命军中是独树一帜的,甚至已经有了红军的雏形,所以面对北洋军队的时候,张发奎的第十二师是降维打击。
1926年6月,第十二师三十四团被单独摘出来,改编为叶挺独立团,另外重建了三十四团,这样张发奎麾下就有四个团。
7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
第四军被分为两部分,副军长陈可钰指挥陈铭枢的第十师、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叶挺独立团开往前线,军长李济深指挥陈济棠的第十一师、徐景唐的第十三师留守广州。
北伐路上,张发奎指挥第十二师打了醴陵战役、平江战役,并在汀泗桥和贺胜桥大胜吴佩孚,缴获军械粮草无数,直至和第十师会师,一举攻破武昌,可谓是所向披靡。
1927年1月,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升为军长,下辖第十师和第二十四师。第十二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张发奎任上将军长,下辖第十二师和第二十五师,叶挺独立团回归建制,叶挺被任命为二十五师副师长。
也就是说,整个北伐过程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受张发奎指挥的。
我们现在说,北伐重大战役和铁军名号,都是叶挺独立团打出来的。
不可否认,叶挺独立团做出很大的贡献,付出很大的牺牲,但如果把张发奎指挥第十二师作战的功劳,甚至第四军两个师的功劳,都算到叶挺独立团的头上,恐怕是不符合实际的。
叶挺独立团能取得功劳,第四军能打出铁军名号,一方面是共产党员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做的好,另一方面是张发奎改造军队,保证了战斗力。
我们了解叶挺独立团的时候,不能把张发奎给抹除了。
3
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年份,有三股政治力量在角逐天下——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攻克长三角,和江浙财阀结盟,得到欧美国家的支持,嫡系武装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也站在这一边。
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迁都武汉,号称继承孙中山的衣钵,是国民党的正统接班人,大量广东籍老国民党员站在这一边。
还有一股就是做为共产国际支部的我党。
三股政治力量的角逐,所有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第十一军的军长陈铭枢辞职,张发奎兼任第十一军军长,为了管理部队,张发奎调叶挺做第二十四师师长。
这个时候,张发奎手握两个军,也必须做出选择。
张发奎是传统气息浓厚的军人,欣赏的也是能征善战的军人,所以北伐刚开始的时候,张发奎更倾向于蒋介石,而不是文质彬彬的汪精卫。
北伐途中,蒋介石到长沙见了张发奎,并写了一张“付向华弟特别费”的条子,凭借这张条子可以领取三千大洋。
张发奎非常开心的收下了。
因为这三千大洋,不仅意味着蒋总司令的赏识,以后可能有更光明的前途,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私人收入,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1927年初,他们在南昌又见了一次。
蒋介石和张发奎说:
“向华,你是个模范军人,我希望你不要卷入政治去,希望你别学陈铭枢,他喜欢干预政治,却不顾及他自己的军事职责。你与他不同,你真正关心自己的部属,所以他们为你效命。我希望你将来远离政治,把精力集中于军事事务,注重军事训练。倘若你这样做,你的前程无量。”
蒋介石说的不要干预政治,意思是不要在三股政治力量之间站队,无条件服从他这个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说完,蒋介石又给了张发奎五千大洋。
对于蒋介石的话,张发奎是非常认同的,他也觉得军人不应该干预政治,只管打仗就好了,于是给蒋介石敬了一个军礼,收下五千大洋。
如果蒋介石和汪精卫不分裂,或者张发奎的进攻方向是长三角,估计张发奎就跟着蒋介石混了。
但偏偏蒋介石和汪精卫分裂了,张发奎的部队又驻扎在武汉,把武汉当成根据地来经营,于是张发奎便不可能再去追随蒋介石,只能像追随孙中山一样,坚定的追随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
那张发奎为什么不追随我党呢?
主要是路径依赖。
张发奎是追随孙中山起家的,属于国民党的老资格军人,北伐成功后,国民党坐拥半壁江山,张发奎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让他抛弃前途和地位,投奔风雨飘摇中的我党,确实有难度。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张发奎都不可能下这个决心。贺龙能下决心追随我党,和他不是国民党嫡系不无关系。
所以在1927年4月“宁汉分裂”以后,张发奎便以反蒋战士、汪精卫亲密战友的身份出现,在风起云涌的年代,押下自己的全部筹码,等待收获的一天。
但张发奎没有想到,仅仅半年时间,他便输的干干净净。
4
1927年6月,张发奎升为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下辖第四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是武汉国民政府最重要的武装力量。
截至目前为止,我军的第一批精英,几乎都和张发奎发生过关系,例如朱老总受张发奎的委派到四川招募军官,叶挺在张发奎麾下工作,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听命于张发奎,林彪、粟裕、叶剑英等都在张发奎军中做军官。
那张发奎到底知不知道,军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呢?
答案是知道,但张发奎不在乎。
早在叶挺出任独立团长的时候,张发奎就问他:“你去苏联留学,是不是共产党派去的?”叶挺的回答很诚实:“我很早就加入了中共,然后去了莫斯科。”
张发奎的反应是:“很好啊”,然后就不说话了。
叶挺推荐周士第做独立团参谋长,也明确告诉张发奎,周士第是共产党员。后来叶挺又任命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要说张发奎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恐怕是不可能的。
既然叶挺独立团有共产党员,那其他部队就没有共产党员?张发奎是征战多年的老行伍了,这么明显的迹象,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只是不知道具体是谁罢了。
张发奎之所以不在乎,其实想法很简单——
他从来没有想到,势单力薄的共产党敢反抗国民党,而且共产党员军官是第二方面军的下属,即便出现反抗的行动,他也随时可以免除共产党员的职务。
事实证明,张发奎的军事能力很强,但政治敏感性太差,对局势的判断太简单。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江左军总指挥、张发奎为江右军总指挥,把部队开到九江、南昌一带,准备“东征讨蒋”,同时发布“分共”的命令,驱逐国民党、政府、军队内的共产党员。
7月29日,张发奎和汪精卫一起抵达九江,准备在庐山召开军师级以上军官会议,讨论让共产党员离开第二方面军的事,并通知叶挺、贺龙等人参加会议。
至此,我党和宁汉国民政府的关系都破裂了,国共合作彻底结束,我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于是在部队开到江西以后,第二方面军的两万多人,在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共产党员的指挥下,于8月1日发起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选举出七人主席团,还给张发奎留了一个席位,希望能争取张发奎参加革命。
听到“南昌起义”的消息,张发奎大为震惊,向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吐槽:
“贺龙我不去说他,希夷(叶挺)竟叛我而去,实出我所料,平心而论,我何时亏待过他?”
如果张发奎出兵追击,那南昌起义部队便要腹背受敌,非常不利。
想到这里,叶剑英建议张发奎,不如命令追兵虚张声势,等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以后,再打着“援师讨逆”的旗号进入广东,和留守广东的李济深争地盘。
叶剑英的建议,和张发奎的想法不谋而合。
因为南昌起义部队都来自第二方面军,导致张发奎损失了将近一半的部队,元气大伤。而第二方面军是武汉国民政府的支柱,这意味着汪精卫的地位也不稳固了。
张发奎已经打定主意,回师广东,驱逐李济深,重新经营广东做为第二方面军的根据地,以及汪精卫东山再起的根基。
于是,张发奎同意了叶剑英的建议。
做出决定之后,张发奎指挥第二方面军剩余的三个师,假意追击南昌起义部队,实际上暗度陈仓,在10月初进入广州,和李济深分庭抗礼。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11月17日,张发奎发动“广州政变”,解除李济深部队的武装,一举夺取广州的军权,陈公博则主持广州政务,两人一起迎接汪精卫回广州。
这个时候,我党已经通过《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以张太雷为首的广东省委,正在准备广州起义,夺取政权。
于是在广东位高权重的张发奎,又成为我党的争取对象。
张发奎的嫡系将领、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和恽代英相处的不错,所以通过黄琪翔的关系,恽代英和张发奎见过一面,劝他参加革命,领导广州起义。
但张发奎和恽代英说:“我在广东主政,你们别在骚扰我了。我不会加害你们,赶快离开广东。你们把广东视为革命基地,我们也要在广东实现理想。”
两人没有谈拢,那就不用再谈了。
12月11日,趁张发奎和黄琪翔带主力部队离开广州的机会,以叶剑英教导团为核心的“广州起义”爆发。
张发奎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不难想象。
短短五个月的时间,信任的军官接二连三的背叛,多年积攒的部队不断被我党带走,在以军队为根基的国民党,这是很要命的。
而且他们为夺取广州准备了五个月,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和蒋介石分庭抗礼了,一不留神就被偷了家,事后汪精卫会怎么想张发奎,其他国民党将领会如何评价张发奎?
换做任何人,恐怕都要骂娘。
所以听到广州起义的消息后,张发奎立即调兵回广州,杀的血流成河,起义的牺牲人数达到五六千人。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张发奎夺取广州拥立汪精卫的谋划,也彻底破灭。
受国民党内的舆论指责,12月17日汪精卫宣布辞职,12月22日张发奎和黄琪翔辞职,陈公博逃往香港。
从此以后,张发奎一蹶不振,在民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打酱油角色。
从巅峰都谷底,仅仅半年时间而已。
5
自从张发奎决定追随汪精卫以来,便再也没有改换门庭,可以说,张发奎是对汪精卫最忠诚的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管是非,一直崇拜汪精卫,我相信只要追随汪精卫,就不会迷失方向。”
然而在抗战时,汪精卫投降日本成立汪伪政府,张发奎并没有追随,反而接受蒋介石的任命,做了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战事。
从这方面来看,张发奎是有传统道德的人,是个优秀的军人,只是在大时代中选错了方向,也跟错了人。
如果人生重来一次,张发奎能做出正确选择吗?
恐怕,他还是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