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国家亮剑金融安全:严打内外勾结 筑牢风险防线 |
国家亮剑金融安全:严打内外勾结 筑牢风险防线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编者按:本文由《国家安全机关做金融安全的坚定守护者》和《中国银行业最高级别外脑被查》组成。全文57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国家安全机关做金融安全的坚定守护者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11月2号发表题目为《国家安全机关做金融安全的坚定守护者!》的文章,内容涉及到万众瞩目的金融安全问题,所以引起了特别大的关注。 这篇署名安平的文章代表了国家安全部门对金融安全的重视程度,“积极履行职责使命,为防范化解金融领域国家安全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这也是向危害中国金融安全的势力发出的警告。 关注金融问题的爱国群众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中国现在处于民族复兴过程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临的困难也更多、挑战也更严峻。” 从2018年开始,美国针对我国发动经济战,经济成为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贸易战已经彻底失败,科技战已经基本失败,三大经济战就剩下金融战还结果未定。 美国的经济现在有两大特点:一是经济空心化严重,二是经济高度金融化。这两个特点决定美国只能依赖金融武器化,用来收割世界财富,弥补自身经济亏空。 美国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没有成功实施金融战了。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的加息过程中,引起互联网泡沫破裂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2004年6月到2006年7月的加息引爆了2007年的次债危机。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从0%加息到2.25%就中止了,时隔一年又遇到了新冠疫情,美联储开始了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货币放水。 可以说,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几次美元潮汐都没有如愿,反而对自己的伤害比别人受伤更严重。这导致美国的亏空长期得不到弥补,还问题积累更多,美国政府的债务已经不堪重负。如果这一轮金融战再不成功,美国以后也不会再有能力对外发动金融战了。 所以这一次加息美国是只许胜不许败,属于背水一战。 目前,这一轮金融战已进行到关键时刻。 美国的暴力加息已经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 多家银行破产,美联储的运营损失已经超过1100亿美元,而美联储的资本金是400亿美元。这要是普通金融机构,都算严重资不抵债了。 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继续快速增加的同时,债务利息支出大幅上升。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未偿债务总额的加权平均利率为2.97%,远高于一年前的2.07%,利息支出6590亿美元,2022财年为4750亿美元。 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了33.442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在未来一年内不降息,考虑到债务总额还要不断增加,加权平均利息也要继续升高,2024财年支出的利息超过12000亿美元没有什么难度。而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总收入不增反降,减少了4570亿美元之多。2024财年美国政府的收入也不乐观。这意味着明年美国政府的赤字会更大,需要增发更多的国债。如果坚持不降息,美国的财政和债务相互“成就”,互相“促进”,都有点死亡螺旋的苗头了。但如果降息,又怕美国的通胀率控制不住。 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被称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一度超过5%。2020年5月发行总额为220亿的30年期国债,发行时的利率为1.25%,一美元面值发行价98美分。现如今,这批国债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最低时已降至每美元45美分,相当于下跌54%。 美国政府发行的30年期美国国债,美联储持有比例19%,所以,美联储账面亏成狗,把资本金都亏成负数了。 是不是很刺激?但这显然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美国三十年国债快要卖不动了,在最近结束的一场美债拍卖活动中,30年美债的成交率仅为82.8%。 这就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寝食难安的国债流动性问题。 我们的人民币当然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最多到7.35,目前在7.30左右。一些资本正在做空中国的股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巨额外债也给中国金融体系增加了风险。 这种情况下,还有人在诱导中国放松资本项目管制。 从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战结果看,一旦让美国得手,就是前面几十年积累的财富被收割,后面几十年的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命脉和核心资产还要被低价收购。 所以,这场金融战,美国输不起,我们同样也输不起。中美之间的博弈,很有可能就在这一场金融战中基本决出结果了。 美国现在承受着加息的巨大压力,在咬牙坚持。从美国政府到美国媒体最近没少唱衰中国经济,明显是配合美国的金融战。国内也有不少人响应配合,影响公众对经济的预期。美国的金融战从来都离不开舆论战的配合。 金融战之后,美国可用的手段不多了,对中国能够发动的攻势,大概只有阴损的生物战了。 所以,打好这一轮金融战,是关键中的关键。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召开了最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八个“坚持”,其中,我认为对于中国应对美国发动的金融战,最重要的两个“坚持”就是“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这就是国家安全部这篇文章发布的背景。 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内容,我认为就是特别点出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国家安全机关出面参与“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意义非常寻常。对于那些里应外合危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势力来说,产生的威慑很大。 因为应对金融战的关键,是防止有人里应外合。美国金融战的手法并没有多么高明,最难防范的就是吃里爬外,所以网上一直有人呼吁国家安全部门反间谍,要特别重视金融领域。因为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网络上的财经账号恨国党的比例比较高,这多少反映了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一个整体思想状态。 应对金融战的关键,就是防止里应外合。2015年的那场金融股灾,很多人现在还记忆犹新,2015年6月初,中国股市达到了5178点的高点,到了8月份,跌到了2900点的低点,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金融国家队出面,都没有制止住做空的力量。 后来是公安部出面,副部长率工作组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随后公安部发布信息,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证券期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这才形成了威慑效果。经历了接近一个月的股灾,股市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那一次就有一些内资配合外资,大发国难财。 2015年,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我们距离金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距离可以说比较近,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一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2015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3万亿美元,较2014年年末减少5126.6亿美元。我们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最终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 金融战一旦失败,会表现为本国爆发不可控的金融危机。 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金融自由化,允许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进出。 日本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是打着日元国际化的口号,拆除了日本的金融防火墙,这才有了美国资本对日本金融的从容布局和袭击成功。 一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资本不能自由进出,对手就无法完成金融战的完整布局。 虽然在美国这一轮加息过程中,人民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但衡量中国金融防守能力的首要指标,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保持稳定。这说明,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虽然美国已经通过暴力加息让美元和人民币的利息差超3.5%,但我们的金融风险还是整体可控状态。 美国现在的加息已经基本接近强弩之末了,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议息会议都没有加息。因为继续加息,美国自己都要坚持不住了,他们也怕偷鸡不成蚀把米。 何况,美国现在面临的是多方面的压力,在欧洲的俄乌冲突还没整明白,中东的巴以冲突又让美国如临大敌。美国现在是十个瓶子最多五个盖子,资源越来越捉襟见肘,主动性布局越来越少,被动性应付越来越多。 更重要的是,时间在中国这边。 我们只要做好防守,不松动金融防火墙,美国在这么高的基准利率之下,同样害怕消耗战。坚持一年,联邦政府就至少多支出六七千亿美元的利息。 中国应对美元这一轮加息,还是比较从容的。到现在都没有选择跟随加息,反而采取降息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这在主要经济体里面,也算独一家。 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7.30的水平上,人民币汇率的防守压力并不太大。一旦美国发出加息结束的信号,或者美国金融系统出现新爆点,人民币汇率就可以发动反击。 总之,中美金融博弈现在的主动权在我们。这个时候,更要特别小心提防有人里应外合,破坏这个不错的局面。 我们也不必讳言,中国确实有不少严重亲美的人。最近编剧汪海林的爆料,固然有个人交际小圈子的样本偏差问题,但我们也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中国确实有一批人在中美之间是站队在美国那一边的,汪海林就反映,有时候在饭局上就能看见有人迫不及待地盼望中国输,祈祷中国输。 这些人一部分是利益已经与美国捆绑在一起,一部分是精神美国人,希望用中国的失败来证明他们崇拜美西方的正确。 除了这些希望中国输给美国的人之外,还有一部分虽然立场站在中国利益这边,但他们接受的是西方那套金融学和经济学理论教育,有的是学进去而没有走出来,被刻上了思想钢印,言必称西方,形成了事实上的教条主义,迷信自由市场,主张金融自由化。 这个时候,真的有必要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强调,防止在整体形势比较有利的情况下,因为内部人出了问题,形势被逆转。这就特别需要国家安全部门重视和加强金融领域的反谍防谍工作。 所以国家安全部这个时候发布这篇文章,特别及时和必要,文章声明“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经济、金融等领域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金融领域国家安全风险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依法打击惩治金融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做金融安全的坚定守护者”,会对这部分人形成极大的威慑。 中国银行业最高级别外脑被查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11月4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张红力于2010年4月至2018年7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他的上任,曾创下了中国银行业的多个第一。 他是首例外资银行高管出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职务的人,也是中国内地从外资银行引进的最高级别的高管。 此前,虽然有同属大行的交通银行有外资银行背景的副行长加盟,但该副行长属于外资股东选派,与张红力的上任背景截然不同。张红力不属于股东委派。 张红力也是第一个以跨国公司高管身份参政议政的代表,是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还是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金融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黑龙江省省长金融经济顾问等。2008年,作为金融界的代表,他在北京参加了奥运火炬接力,是第201棒火炬手。 外资行高管变身宇宙行副行长 2010年4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在中国银行业高管中,他以其国际化经验独树一帜。 2018年,八年合约期满之后,张红力选择不再续签聘任合同。据报道称,他是因家庭等个人原因而选择在八年合约期满后不再续约的,工行和上级主管部门理解他需要花更多时间照顾家人,因此批准他不再续约。 张红力非常熟悉金融业务,在工行分管机构业务部等七、八个专业部门,对中国某些特定领域的大客户营销维护功不可没。 资料显示,张红力1965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黑龙江铁力县读小学和中学。 张红力1980年进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农业科学。毕业那年,他19岁。但他并没有在农学方面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了去加拿大阿尔波特大学攻读生物和遗传学,1989年获生物遗传硕士学位。 但在加拿大读生物遗传时,张红力却失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就转学MBA,199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圣格拉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4年,张红力到香港,曾在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中国投资银行部任主管。1998年起担任美国高盛公司(亚洲)执行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2001年,他加盟德意志银行,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席、投资银行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部亚太区总裁。2002年起任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兼中国区总裁。2004年起任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含澳大利亚)兼投资银行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 不是科班出身的张红力,却奇迹般地将德意志银行亚太业务发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业界高度认可,还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市场推动了业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在张红力的领导下,德银中国的经营业绩颇受业界看好,其在国内经营的业务包括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私人投资管理、环球市场、企业银行及环球交易银行、商业房地产融资等。此外,德意志银行母公司还通过其他实体在中国涉足环球银行和资产管理等领域。 2010年4月14日,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长张红力正式加入工行,出任这家全球市值最大商业银行的副行长职务。 在中国工商银行除了担任副行长,他还兼任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长、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美国)董事长。 张红力在德意志银行任职时,却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外资银行的全国政协委员,并且他还拥有全国青联委员、黑龙江省省长金融经济顾问等头衔,在国内金融圈子里有比较深厚的人脉资源。 张红力曾入选改革开放海龟40人榜单,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出版《金融国策论》、《金融与国家安全》、《红色金融》、《中国金融与全球治理》等多部书籍。 辞职5年后被查 2018年7月,张红力向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因其董事任期届满,张红力先生不再担任本行执行董事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张红力从工商银行离职后,闪电加盟厚朴投资,担任联席主席。 张红力最新露面是以厚朴投资联席董事长身份参观某农庄。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张红力在加入中国工商银行之后,曾于2014年遭前雇主德意志银行起诉。据新浪财经报道,德银称张红力任职德银期间,曾将一笔近400万美元的资金以“顾问费”名义转移到一家壳公司,“非法占用”了银行的资金,因此向他索赔。 据报道,德意志银行在2014年8月8日提交给香港原讼法庭(Court of First Instance)的文件中称,张红力将390万美元转入一家名为Harperskille Limited的公司在中国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支行的账户。德意志银行称张红力违背其受托人义务,并要求他全额交还本金外加230万美元利息。 但后来诉讼的结果并没有见诸公开报道。 此番是张红力从工行辞职5年后被查,到底涉及哪些腐败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披露。 |
|||
![]() |
|||
2025-5-4![]()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