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 3 万亿 GDP 与大湾区同城化 交通重构与经济转型双轮驱动

广州 3 万亿 GDP 与大湾区同城化

交通重构与经济转型双轮驱动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导读:本文由《高铁变地铁?广州接管珠三角700公里城轨!史诗级同城化打响》和《站上3万亿!说一说广州GDP》本文共4700字,由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提供。

高铁变地铁?广州接管珠三角700公里城轨!史诗级同城化打响

原创孙不熟·2024-02-26

从行政城市的层面来看,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但从实体城市的层面来看,中国最大的“城市区域”很可能是粤港澳大湾区。

为啥呢?因为大湾区的城市非常紧凑,同城化水平非常高,几个核心城市已经完全连成片,彼此之间的界线很模糊。

举个例子,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五个紧密相连的城市,面积一共是1.68万平方公里,与北京或者杭州的面积相当,却承载了7000多万人口(含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11万亿元的GDP。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在全球都是极为罕见的,正因为如此,跨城通勤在大湾区极为常见。数据显示,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每天至少有400万人次以上的的跨城出行需求。

日益庞大的跨城出行,让同城化显得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广东正在推进一场史诗级的同城化进程,那便是:城轨变地铁!城市群变都市区!

01广州全面接管珠三角700公里城轨城市界线消失,中国最大的“市”来了

这两天,新周刊一篇文章《高铁变地铁?广东又跑在前面》引发热议

文章称,广州地铁正在接管大湾区多条城际铁路,在大湾区,跨城出行越来越像坐地铁,无需提前买票,随买随走。

毫无疑问,在轨道交通同城化方面,广东再一次稳稳地走在前列!

而这场同城化运动的“超级联系人”无疑是广州,它正试图把周边所有城市连到一张地铁网。

近日,广州地铁集团下属的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佛莞城际、莞惠城际,而在此之前,广州地铁还接管了佛肇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29日,广铁集团就已退出珠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由广州地铁全面接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2021年底,广州地铁集团已经就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项目完成接管。珠三角公司负责推进的13个建设项目,包括已建成项目6个,在建项目7个,总里程558公里,将全部由广州地铁集团接手。

未来,珠三角城际铁路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权,全部由广州地铁集团接管。

未来,广州地铁将逐步接手运营粤港澳大湾区的14条、700公里城际铁路,并计划实施“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以及开行更密集的、不同速度的班次,实现城际铁路公交化,让乘客便捷换乘穿梭大湾区。

可以想象,当700公里的城轨完全地铁化运营之后,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界限将完全打破,群星闪耀的珠三角城市群,将蜕变为一个网络型的都市区,中国最大的“市”呼之欲出。

02大湾区每天至少有400万人跨城出行城轨变地铁,很有必要

有人可能会问,由地铁公司运营城际铁路的好处是什么?

更亲民的票价、公交化运营(无需提前买票)、更高的发车频率,以及“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这对大湾区数百万跨城通勤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利。

大湾区到底有多少人在跨城上班?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

2021年8月1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0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发布》,这份报告对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跨城出行数据做了一个统计

数据显示,广佛之间的人员联系最为紧密,两地每天的跨城出行人次达到176.3万,占到了广州与湾区其他城市总通勤量的60%。

深莞之间的联系度排名第二,两地每天的跨城出行人次达到120.8万,与广佛接近,同样是日均通勤人数超百万的双子城。

仅广佛、深莞两组城市每天的跨城出行量都有297万人,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每天至少有400万人次左右的的跨城出行需求。

如此庞大且高密度的跨城出行需求,让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地铁化、公交化运营,显得很有必要。

03城市之间的连接,要比城市本身更重要

不过,从财务层面来看,广州地铁接管珠三角城际铁路,短期内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毕竟,城际铁路大多是亏损的。

所以,一般地铁公司是不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但广州地铁为什么愿意呢?

我认为,一方面,这是广州作为省城的格局和担当,什么是大哥?就是有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关键时刻愿意分享利益,带着小弟一起玩。

另一方面,这件事儿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律。

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节点之间的联系,要比节点本身更重要,这是网络科学的核心观点。

这句话运用到城市化中,那就是:城市之间的连接,要比城市本身更重要。

你看,在轨交同城化方面,广州是不挑人的,无论是富裕的佛山东莞,还是落后的清远肇庆,广州都会照单全收。

对广州来说,把地铁开到周边城市去,短期内会面临产业转移、人口外流、消费溢出的压力,但长远来看,这张由广州来构建的超级城市网络,将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

或许我们可以说,连接一切,从来都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国际大都会的历史使命与本质要求。

作为一个中心城市,连接谁不是最重要的,重点是连接行为所产生的结构与网络。

站上3万亿!说一说广州GDP

孙不熟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1月15日召开的广州两会上,广州官宣2023年GDP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

在此之前,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也宣布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该市也成为中西部第一个“三万亿之城”。

至此,全国GDP超3万亿的城市将达到5座,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

3万亿元是什么概念?按照最新的汇率,折合4185亿美元。

这个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排在全球第35名的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南非、菲律宾等国家的经济总量,相当于7个缅甸、14个柬埔寨(2022年数据)。

从全球城市排名来看,根据2022年的数据,广州GDP大约排在全球第12位,位居纽约、东京、洛杉矶、巴黎、伦敦、上海、北京、旧金山、深圳、首尔等城市之后。

至于广州和重庆的排名谁更高?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重庆媒体的表述是“迈上3.1万亿”,广州媒体的表述是“迈上3万亿”,据此可以揣测,重庆GDP继2022年超过广州之后,2023或将继续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

01广州GDP,为何输给深圳、重庆?

1月15日,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3年广州GDP预计突破3万亿元。

此外,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回顾历史,1949年广州GDP仅为2.98亿元,1978年为43亿,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2018年突破2万亿,2023年突破3万亿。

43亿到1万亿,广州用了33年;从1万亿到2万亿,广州用了8年;从2万亿到3万亿,广州用了5年。

那么,如果从3万亿到4万亿又需要多少年呢?按照每年5%的增速,广州还需6年就能冲到4万亿。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GDP只排到全国第八,1981年超过重庆,1989年超过天津,从此夯实中国内地经济第三城的地位,并连续27年稳住这个排名,创下“北上广”的时代传说。

直到2016年,广州GDP被深圳反超,跌至第四城;2022年,广州GDP被重庆反超,跌至第五城。

广州被深圳超过,主要输在研发投入的不足

作为商贸之都的广州,长期享受流量经济的红利,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而这正好是深圳的强项。201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将研发投入计入GDP,深圳一举反超广州。

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来,广州一直在疯狂补短板,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2%提升到现在的3.4%,但和同类城市相比,这个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广州被重庆超过,主要输在第二产业的失速,尤其是汽车与电子两大支柱产业的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1%。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9%、0.5%。

众所周知,汽车是广州工业最大的支柱,长期占据全市制造业比重1/4,在全市经济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这个产业增长乏力,对GDP的冲击当然很大。

而去年同期,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汽摩产业同比增长9.9%。

工业拉垮,广州这两年的增速主要靠服务业支撑,2023年1-10月,广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983.73亿元,同比大增9.6%。

需要注意的是,广州的工业并不弱,汽车产量曾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之所以这两年突然失速,是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冲击。

不过,面对这一次产业大变局,广州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

尤其是广汽埃安,目前的估值已超过千亿,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则仅次于比亚迪与特斯拉,并与后者一起并称新能源汽车的“BAT”。

2023年1-11月,广州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足足增长了一倍。不过,广州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速块,但体量仍然不够大,目前难以抵消燃油车的下滑份额。

02从这些指标来看,广州稳居一线城市阵营

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除了看GDP,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看,比如地铁、机场、高铁等基础设施的能级,以及本外币存款、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发明专利、豪宅购买力等等。

广州在这方面的吨位,仍然稳居一线城市的阵营。

比如本外币存款,被视为一个城市经济活动的成果。如果说GDP衡量的是一个城市每年新创造的财富,本外币存款衡量的则是一个城市的存量财富,所以也被称为“资金总量”

截至2023年10月末,广州的资金总量达到8.68万亿元,足足比重庆多了3.3万亿元。

比如地铁里程2023年末,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达653公里,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与北京(836公里)、上海(831公里),而且广州地铁客流强度常年居全国第一

比如机场2023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317.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95%,连续四年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机场。

再比如高铁,广州南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客流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据报道,2023年以来,广州南站共到发旅客约1.8亿人次,日均到发客流超50万人次。

再比如独角兽、世界500强等指标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城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广州以22家独角兽数量位居全球第八。相比上一年增加12家独角兽,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一说的还有,来自广州的希音(Shien),成为全球第四大独角兽、大湾区第一大独角兽。

除了希音这个超级独角兽,广州还有千亿级独角兽广汽埃安,人工智能领域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芯片领域的粤芯半导体、慧智微,广州正在涌现出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另外,2023年广州的世界500强数量由4家增长至6家。

发明专利方面,2023年,广州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万件,同比增长31.9%;广州还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

2023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了翻倍增长。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的风口产业,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了1.08倍。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广州还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制造业产品体系还是非常完备的,如今广州还填补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产业,如芯片、火箭、动力电池等。

很多人只看到“商贸广州”,事实上“科技广州”正在加速崛起,广州已拥有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46家省重点实验室,80多所高校,以165万在校大学生居全国第一。

新兴产业纷至沓来,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粤芯半导体项目三期、增芯、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等项目加快建设。

2023年以来,孚能科技动力电池、TCL中环太阳能电池、高景太阳能光伏组件等百亿级项目陆续在广州动工。

最能凸显一座城市民间财富厚度与活力的,可能是豪宅购买力,最近几年广州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亮眼,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观察2023年四大一线城市的豪宅成交量,广州的表现最为亮眼,尤其是在3000万以上顶豪市场,广州与北京、深圳相比,毫不相让。

而在二手市场,广州更是气势如虹,在总价3000万以上、单价15万以上的二手顶豪市场,广州的成交量都仅次于上海,超过北京、深圳。

在房地产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广州高端客群的购买力仍然很强,足以说明广州经济的韧性很足。

2025-5-8点击数/观注度 126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