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商业地产 |
商业地产案例分析-乌鲁木齐CC MALL时代广场项目(七) |
商业地产案例分析-乌鲁木齐CC MALL时代广场项目(七)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报告认为CC MALL时代广场作为乌鲁木齐商业蓝海市场的重要标杆,具有独特的区位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项目通过丝绸之路文化IP的打造、首店经济战略的实施、空间优化与场景创新、数字化转型与智慧赋能等举措,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商业综合体向"360度生活美学"主题的新型体验式商业综合体的转型 全文共1055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乌鲁木齐CC MALL时代广场资产运营及资产优化管理专项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二、本体 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差异化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五、定位升级与客群分析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赋能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一)项目提升建议:精准施策,推动项目价值再升级 建议一:文化 IP 深度开发 —— 从 “场景呈现” 到 “价值闭环”,打造全球丝路文化体验标杆 文化 IP 的深度开发需突破 “展览 + 售卖” 的浅层模式,构建 “体验 - 消费 - 传播” 的完整价值链条。首先,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建立 “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仅引入静态展览,更要联合开发 “动态文化产品”:例如共同打造《丝路商队》沉浸式戏剧(每年更新 1 版剧情),在 L5 层演艺街区常驻演出,结合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唐代西域市集场景,观众可通过角色扮演(如商人、工匠)参与剧情,演出门票定价 128 元 / 人,配套推出 “戏剧 + 非遗手作” 联票(198 元 / 人,含戏剧体验 + 艾德莱斯绸制作),预计年演出 300 场,吸引客流 9 万人次,带动文化消费收入 1500 万元。 其次,拓展文化 IP 的 “衍生品开发” 与 “跨界合作”。联合本地非遗工坊开发 “丝路 IP 定制衍生品”,如以博物馆馆藏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织锦为灵感,设计丝巾、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定价 58-298 元),在项目内设置 10 个 “文化 IP 衍生品售卖点”,同时入驻天猫、抖音电商平台,目标年衍生品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与中亚国家文旅机构合作,每年举办 “丝路文化交流周”,邀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手工艺人现场制作民族手作,同步开展 “中亚商品展销会”,形成 “文化交流 + 商业消费” 的双向引流,预计交流周期间日均客流提升 40%,跨境商品销售额增长 60%。 此外,借助 “数字技术” 延长文化 IP 生命周期。在项目 APP 上线 “丝路文化数字博物馆”,用户可 3D 浏览博物馆馆藏文物、观看非遗技艺视频,完成 “数字打卡” 可兑换线下文化体验券(如非遗工坊体验折扣券),目标 APP 文化模块月活跃用户达 5 万人,线上线下文化体验转化率提升 25%。 建议二:数字化转型加速 —— 从 “单点应用” 到 “全链路渗透”,构建智慧商业生态 数字化转型需避免 “技术堆砌”,聚焦 “运营效率提升” 与 “消费体验优化” 两大核心目标。在智慧空间管理方面,除引入基础能耗监测功能外,应升级 “AI 动态节能系统”:通过分析客流密度、天气变化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如客流高峰时温度下调 1℃,低峰时上调 1℃)、照明亮度(无人区域自动调低 50% 亮度),同时对接商铺用电数据,为高能耗商铺提供 “节能优化方案”(如更换节能设备可享受 20% 补贴),预计该系统落地后,年节能率从 20% 提升至 28%,年节省能耗成本 168 万元。 在消费体验数字化方面,深化 AR/VR 技术的场景应用:在国际美妆区推出 “AR 虚拟试妆” 系统(支持 200 + 口红色号、30 + 眼影盘试色),消费者扫码即可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预览妆容效果,同时系统根据肤色、妆容风格推荐产品,预计该功能可提升美妆区转化率 35%;在亲子区引入 “VR 丝路探险” 游戏,家长与孩子可组队完成 “寻找丝路宝藏” 任务,通关可获得儿童业态优惠券(如 meland club 体验券),目标亲子区 VR 设备日均使用量达 200 次,带动亲子消费提升 25%。 此外,搭建 “数字化会员中台”,整合线上线下会员数据(如消费偏好、活动参与记录),形成 “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涵盖 200 + 标签,如 “丝路文化爱好者”“首店消费常客”),基于标签推送个性化服务:例如向 “丝路文化爱好者” 推送展览活动信息,向 “高消费会员” 推送私人定制服务(如奢侈品保养预约),预计会员精准触达率提升 40%,会员复购率从 50% 提升至 65%。 建议三:产业协同效应强化 —— 从 “单一合作” 到 “生态共建”,释放跨产业价值 产业协同需突破 “企业入驻” 的浅层合作,构建 “商业 + 跨境 + 文旅” 的产业生态闭环。首先,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升级合作模式,除引入跨境电商企业外,共建 “跨境商业服务中心”:在写字楼 12 层设立 200㎡服务空间,为入驻跨境电商企业提供 “通关代办”“物流整合”“政策咨询” 一站式服务(收费标准:500 元 / 单通关代办,2000 元 / 月物流整合服务),同时联合陆港区举办 “跨境电商招商会”(每季度 1 次),吸引中亚供应商入驻项目中亚商品馆,预计服务中心年服务企业 100 家,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数量从 30 家增至 50 家,写字楼出租率维持 95% 以上。 其次,推动 “商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新疆创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丝路文旅消费线路”:设计 “CC MALL 文化体验 + 天山明月城观光” 一日游产品(定价 298 元 / 人,含项目文化展览门票、非遗体验、天山明月城门票、往返交通),通过旅行社渠道推广,目标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次,带动项目文旅相关消费(如餐饮、文创)收入增长 50%。 此外,搭建 “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项目内商业品牌、跨境企业、文旅机构的资源:例如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 “线下展示空间”(在 LG 层设置跨境商品体验区),为商业品牌提供 “跨境供应链资源”(对接中亚供应商),为文旅机构提供 “客流导入渠道”(会员定向推送文旅产品),形成 “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的协同机制,预计平台年促成跨产业合作订单 50 笔,带动项目综合收入增长 15%。 建议四:客群精准运营 —— 从 “广谱服务” 到 “分层深耕”,提升客群价值密度 客群运营需突破 “统一服务” 的模式,针对核心客群打造差异化运营体系。针对 “疆三代年轻客群”(20-30 岁,占项目客群 35%),构建 “社交化运营矩阵”:在 LG 层中心舞台每周举办 2 场 “年轻社交活动”(如脱口秀演出、潮玩市集、汉服巡游),同步在抖音、小红书发起 “#CC MALL 年轻力挑战” 话题(如 “丝路主题穿搭挑战”),邀请本地 KOL(粉丝量 10 万 +)参与带动传播,目标话题年播放量达 3 亿次,年轻客群月均到访次数从 2 次提升至 3 次;在项目 APP 上线 “年轻客群社交板块”,支持用户发起 “拼单”“约玩”(如约看电影、约逛首店),目标社交板块月活跃用户达 3 万人,年轻客群消费客单价从 300 元提升至 400 元。 针对 “高净值商务客群”(35-50 岁,年消费 10 万元以上,占项目客群 10%),优化 “高端服务体系”:在写字楼 15 层设立 “商务 VIP 俱乐部”(500㎡,配备雪茄吧、红酒品鉴区、私人会议室),为高净值商务客群提供 “专属服务”(如 24 小时私人管家、商务宴请定制、机场接送),会员年费定价 2 万元 / 人,同时联合奢侈品品牌(如 Coach、周大福)举办 “私人品鉴会”(每月 1 次),目标商务 VIP 俱乐部会员达 200 人,带动高净值客群年消费增长 30%;优化办公区配套,引入 “高端商务餐饮”(如日式怀石料理、法式餐厅)、“商务服务中心”(提供翻译、法律咨询服务),目标高净值商务客群办公区停留时间从 8 小时延长至 10 小时,办公区配套消费占比提升 20%。 此外,针对 “家庭客群”(30-45 岁,带 12 岁以下儿童,占项目客群 25%),打造 “亲子体验闭环”:在 L4 层增设 “儿童托管中心”(200㎡,提供专业托管服务,收费 50 元 / 小时),家长可安心购物,同时推出 “亲子消费套餐”(如 “儿童马术体验 + 亲子餐饮” 套餐,定价 298 元 / 2 大 1 小),目标儿童托管中心日均托管量达 100 人次,家庭客群消费频次从每月 1 次提升至 1.5 次。 建议五:资产价值提升 —— 从 “被动评估” 到 “主动增值”,构建资产保值增值体系 资产价值提升需建立 “评估 - 优化 - 监控” 的全流程机制。首先,优化第三方评估合作模式,除定期资产价值评估外,引入 “动态评估机制”:与北京云阿云、仲量联行等机构签订 “季度评估协议”,重点评估商业铺位租金水平、写字楼出租率、资产增值潜力,每季度出具《资产优化建议报告》(如建议 L1 层国际美妆区租金上调 5%,因该区域坪效达 3 万元 /㎡/ 年,高于周边项目 20%),同时建立 “资产价值监测看板”,实时跟踪核心指标(如租金收缴率、资产估值变动),目标资产价值评估准确率达 98%,为资产优化提供精准依据。 其次,制定 “资产增值组合策略”:针对商业资产,通过 “首店引入 + 业态调整” 提升坪效,例如将 L3 层低效零售铺位(坪效 1.2 万元 /㎡/ 年)改造为 “元宇宙体验区”(预计坪效提升至 2 万元 /㎡/ 年);针对办公资产,通过 “产业导入 + 服务升级” 提升租金水平,例如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 “租金递增协议”(前 2 年租金 80 元 /㎡/ 月,第 3 年起每年递增 5%),同时引入 “企业总部客户”(如中亚贸易公司总部),目标办公资产租金从 120 元 /㎡/ 月提升至 140 元 /㎡/ 月;针对文化资产,通过 “IP 授权 + 衍生品开发” 实现资产变现,例如将 “丝路 IP” 授权给周边商场使用(授权费 50 万元 / 年),目标文化资产年增值率达 15%。 此外,加强 “资产风险防控”,建立 “资产健康度评分体系”(涵盖租金拖欠率、设备故障率、业态存活率等 10 项指标,满分 100 分),每月对资产健康度进行评分:评分≥90 分(优质资产)维持现有运营策略;80-89 分(良好资产)优化服务细节;<80 分(待优化资产)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如更换低效品牌、更新设备),目标资产健康度评分年均维持在 85 分以上,资产减值风险降低 30%。 (二)行业启示与创新点:总结经验,为商业综合体发展提供参考 启示一:文化 IP 与商业价值融合 —— 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在于 “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文化” CC MALL 时代广场的实践证明,文化 IP 并非单纯的 “装饰元素”,而是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核心资产。项目通过丝绸之路主题艺术场景打造(如中庭丝路商队雕塑、非遗工坊),不仅吸引客流(文化体验客群占比达 30%),更提升了商业消费转化 —— 数据显示,参与文化体验的客群消费客单价达 600 元,高于普通客群 50%,且复购率达 65%,印证了 “文化引流、商业变现” 的逻辑。 这一案例对行业的启示在于:商业综合体需避免 “同质化文化堆砌”,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 “独有文化 IP”。例如西安 SKP 结合唐代文化打造 “长安十二时辰” 主题街区,成都 IFS 结合熊猫文化打造 “熊猫艺术展”,均通过地域文化 IP 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需构建 “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的联动机制”,如 CC MALL 将文化展览与周边商铺消费绑定(看展览可获商铺优惠券),西安 SKP 将文化演艺与餐饮消费结合(看演出可享餐厅折扣),实现 “文化体验带动商业消费,商业收入反哺文化 IP 开发” 的良性循环。 启示二:首店经济与品牌焕新 —— 蓝海市场的破局关键在于 “稀缺性 + 精准匹配” CC MALL 时代广场在乌鲁木齐商业蓝海市场中,通过引入 38 家新疆首店(如 NIKERISE、Sephora),成功打造首店经济圈,首店品牌日均客流达 500 人次 / 店,带动项目整体客流提升 40%,首店销售额占比达 35%,印证了首店经济在蓝海市场的破局作用。 这一实践对行业的启示有两点:一是 “首店选择需精准匹配地域客群需求”,CC MALL 引入的首店中,潮流运动、国际美妆类占比达 60%,契合乌鲁木齐年轻客群对时尚消费的需求,而若在下沉市场盲目引入高端奢侈首店,则可能面临客流不足的风险;二是 “首店运营需配套全周期支持”,项目为每个首店提供 “装修补贴 + 营销扶持 + 会员导流” 组合支持(如 Sephora 开业时,项目 APP 向 2 万高消费会员推送优惠券),首店开业首月销售额达标率达 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例如兰州中心通过引入 25 家西北首店,配套 “首店消费节” 活动,首店带动项目销售额增长 30%,进一步验证了这一逻辑。 启示三:空间优化与场景创新 —— 消费升级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体验感 + 社交属性”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商业空间的需求从 “购物场所” 转向 “体验与社交空间”,CC MALL 通过 LG 层空间优化(打造网红通道、中心舞台)和场景创新(如屋顶星空露营区、元宇宙体验馆),将 LG 层客流提升 60%,跨年夜单日客流量从初开业的 3000 人次飙升至 16 万人次,空间坪效从 1.2 万元 /㎡/ 年提升至 1.8 万元 /㎡/ 年,充分体现了空间场景创新的价值。 这一案例对行业的启示在于:空间优化需 “以客群需求为导向”,例如针对年轻客群打造社交化场景(如中心舞台、潮玩打卡点),针对家庭客群打造亲子场景(如儿童游乐区、亲子互动空间);场景创新需 “兼顾新鲜感与持续性”,CC MALL 每季度更新 LG 层场景主题(如春季 “丝路花朝节”、冬季 “冰雪嘉年华”),保持客群新鲜感,同时通过 “场景 + 活动”(如露营区举办音乐会、元宇宙馆举办电竞比赛)增强社交属性,延长客群停留时间(从 3 小时延长至 5 小时)。上海 TX 淮海通过 “策展式商业空间” 打造,每 2 个月更新展览主题,客群停留时间达 6 小时,年客流量突破 1000 万人次,正是这一逻辑的成功实践。 启示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赋能 —— 效率与体验双提升的关键在于 “精准应用,而非技术堆砌” CC MALL 通过引入智慧空间平台,实现节能 20%(年节省成本 120 万元),设备故障率下降 30%,同时通过 AR 试妆、数字化会员中台提升消费体验,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在 “降本增效” 与 “体验优化” 中的双重价值。 这一实践对行业的启示在于:数字化转型需 “避免技术盲目投入”,应聚焦核心痛点 —— 例如商业综合体普遍面临能耗高、会员运营低效的问题,CC MALL 优先落地智慧能耗管理、数字化会员中台,投入产出比达 1:3(每投入 1 元数字化成本,带来 3 元收入增长);同时,数字化需 “打通数据壁垒”,项目整合客流、销售、会员数据,形成 “数据驱动决策” 机制(如通过数据发现年轻客群偏好潮玩,随即引入潮玩首店),避免 “数据孤岛” 导致的数字化失效。北京朝阳合生汇通过 “智慧停车 + 数字化营销”,停车效率提升 50%,会员复购率提升 25%,进一步证明了精准数字化应用的价值。 创新点一:文化场景与科技融合 —— 打破 “传统与现代” 边界,打造沉浸式体验 CC MALL 的核心创新在于将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与 AR/VR、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结合,例如 “幻境空间” 体验馆的 3D 影院还原丝路贸易场景,观众佩戴 3D 眼镜即可 “置身” 唐代西域市集;非遗工坊引入 “数字教学系统”,通过 AR 技术演示艾德莱斯绸织造步骤,新手学习效率提升 40%,打破了传统文化体验 “单一、静态” 的局限。 这一创新的落地细节在于 “平衡文化真实性与科技趣味性”:项目邀请新疆非遗传承人参与科技产品设计,确保 AR 演示的织造步骤与传统工艺一致;同时通过 “互动设计” 增强趣味性,例如在 3D 影院设置 “剧情选择” 环节,观众不同选择对应不同故事结局,提升参与感。市场反馈显示,文化科技融合项目日均体验人次达 300 次,体验满意度达 92%,带动文化消费收入占比从 8% 提升至 15%,为传统文化体验提供了 “科技化升级” 的新路径。 创新点二:年轻客群社交场景构建 —— 从 “满足需求” 到 “创造需求”,激活年轻消费活力 CC MALL 针对疆三代年轻客群 “社交需求强烈、追求新鲜体验” 的特点,构建了 “线下场景 + 线上社群” 的社交运营体系:线下在 LG 层设置中心舞台(每周举办脱口秀、乐队演出)、网红通道(定期更新打卡装置,如丝路主题霓虹灯墙),线上在抖音、小红书运营 “CC MALL 年轻社群”(粉丝量 5 万 +),发起 “线下打卡、线上分享” 活动(如分享打卡照片可获优惠券),形成 “线下体验 - 线上传播 - 线下复购” 的闭环。 这一创新的核心在于 “创造社交话题,激活用户自发传播”:例如项目举办 “丝路主题汉服巡游”,鼓励年轻客群穿汉服参与,同步在抖音发起 #乌鲁木齐汉服打卡挑战,话题播放量达 5000 万次,带动 LG 层客流提升 70%;同时,通过 “小众社交场景” 满足细分需求,如在屋顶露营区设置 “单身交友角”,每月举办 1 次 “露营交友会”,吸引年轻单身客群参与,目标年举办 12 场,参与人次达 1200 人,带动年轻客群消费频次提升 30%,为商业综合体年轻客群运营提供了 “场景化 + 社群化” 的新范式。 创新点三:丝绸之路主题商业探索 —— 立足地域优势,打造 “跨境 + 文化” 商业生态 CC MALL 依托乌鲁木齐 “一带一路” 核心节点城市的地域优势,探索丝绸之路主题商业,不仅引入中亚特色商品(如哈萨克斯坦巧克力、乌兹别克斯坦丝绸),更构建 “跨境商品展示 - 文化体验 - 贸易服务” 的完整生态:在 L1 层设立 “中亚商品馆”(800㎡),提供 “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服务;在写字楼引入跨境电商企业,提供 “通关、物流” 配套服务;在 L5 层打造丝路演艺街区,还原中亚民族文化,形成 “商业 + 跨境 + 文旅” 的独特定位。 这一创新的价值在于 “将地域优势转化为商业竞争力”:项目中亚商品馆年销售额突破 1.2 亿元,跨境电商企业带动写字楼出租率达 95%,丝路演艺街区年接待游客 15 万人次,形成了 “周边项目无法复制” 的差异化优势。同时,项目与中亚国家供应商建立 “直采合作”,减少中间环节,中亚商品价格较市场低 15%,增强了价格竞争力,为边境城市商业综合体提供了 “依托地域特色,打造主题商业生态” 的新思路。 创新点四:智慧商圈与数字化运营 —— 从 “单点智慧” 到 “全域智慧”,提升运营效率与体验 CC MALL 的智慧商圈建设并非局限于 “智慧停车、智慧导购” 等单点应用,而是构建 “全域数字化运营体系”:在运营端,通过智慧空间平台实现能耗、设备、客流的全链路管理(如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客流高峰自动调度电梯),运营效率提升 30%;在消费端,通过 AR 试妆、数字化会员中台、元宇宙商城提升体验(如会员扫码即可查看商品物流、虚拟试穿),消费满意度达 92%;在营销端,通过数据中台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推送营销活动(如向 “首店消费常客” 推送新首店开业信息),营销转化率提升 40%。 这一创新的关键在于 “数据打通与场景融合”:项目打破 “运营数据、消费数据、会员数据” 的壁垒,形成统一数据中台,例如通过分析会员消费数据发现 “购买中亚商品的会员多关注丝路文化”,随即推送文化展览信息,带动展览参与率提升 25%;同时,将数字化应用融入全消费场景,如从停车入场(车牌识别)、商场购物(AR 试妆)、餐饮消费(扫码点餐)到离店支付(无感支付),实现 “全流程数字化体验”,目标数字化场景覆盖率达 90%,为商业综合体智慧化转型提供了 “全域化、场景化” 的参考模板。 附录一:乌鲁木齐CC MALL项目核心数据汇总 一、销售额数据 2023 年 销售额:8.6 亿元。增长核心源于 首店经济 + 丝路文化 IP 联动,依托全疆最多的首店集群(38 家新疆首店)及丝绸之路主题场景,打造 “文化体验 + 消费转化” 闭环,首店关联业态(潮玩、轻奢零售、特色餐饮)销售额占比达 41%。其中,首店品牌贡献突出,X11 潮玩西北首店、理想汽车全疆第二家体验店等单店年均销售额超 320 万元,X11 潮玩 1 月销售额同比增长 50%,理想汽车体验店月销售环比增长 1 倍,整体拉动零售消费增长 13%;餐饮业态中,疆味特色餐饮、中亚风味餐饮销售额占比达 38%,同比提升 6%,春节期间单店最高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 2024 年 销售额:9.8 亿元,同比增长 14.0%。增长驱动力来自 首店扩容与 IP 活动升级:全年调改品牌 68 个、调改面积超 6500㎡,引入 “丝路文化节”“中亚商品展销周” 等主题活动,跨年夜活动单日关联消费突破 520 万元,较 2022 年跨年夜客流增长 30%。丝路文创、新能源汽车业态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 35% 和 42%;主力店碧罗珠宝、大型生活超市关联消费(如黄金饰品采购、伴手礼选购)增长 26%,其中碧罗珠宝春节期间黄金饰品销售额位列全疆商圈首位。 2025 年前三季度 销售额:6.9 亿元,同比增长 15%。关键增长节点集中在节假日与文化活动档期:春节期间推出 “丝路新春嘉年华”,联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文旅资源,假期销售额提升 42%,外地游客消费占比达 35%;五一假期叠加 “中亚品牌周” 活动,日均销售超 1500 万元,活动日销售额峰值达 2100 万元。沉浸式体验店(如幻境空间)、中亚特色商品馆销售额增长显著,分别提升 45% 和 41%,反映客群对 “文化 + 跨境” 消费的偏好。 二、客流量数据 2023 年 客流量:1200 万人次(日均 3.3 万人次),停车场使用率 82%。客群以 20-35 岁年轻客群为主(占比 72%),节假日及主题活动日客流占比达 58%,“跨年狂欢奇妙夜”“文创市集” 等活动单场平均引流 4.2 万人次,其中 2023 年跨年夜客流达 5.4 万人次。项目与地铁 1 号线、2 号线接驳优势显著,轨道交通带来的客流占比达 35%;周边 3 公里商务办公客群占比 23%,成为工作日核心客流来源。 2024 年 客流量:1404 万人次(日均 3.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7.0%。首店引流与文化活动成效突出:全年举办首店开业活动、丝路文化体验活动超 130 场,其中重点首店开业单场客流超 5 万人次,文化活动参与客群向商业区域转化率达 52%。高频客群(月均到店≥3 次)占比提升至 11%,多为年轻潮玩爱好者及周边商务人士,平均停留时长 2.9 小时,较普通客群高 1.3 小时;LG 层社交场景改造后,带动周末客流增长 21%。 2025 年前三季度 客流量:92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活动旺季客流爆发明显:春节 “丝路新春嘉年华” 吸引全疆各地游客,周末客流同比提升 39%,外地游客占比达 39%;五一假期 “中亚品牌周” 活动日客流峰值达 14 万人次,平日日均客流稳定在 5.8 万人次,周末峰值达 8.5 万人次。文化体验区、餐饮区域客流密度最高,占商场总客流的 60%,LG 层社交场景成为年轻客群打卡核心区域。 三、租金收入数据 2023 年 平均租金:100-260 元 /㎡/ 月,租用率 90%。租金定价差异化显著:首层核心零售区(首店集群、轻奢业态)租金最高(220-260 元 /㎡/ 月),文化体验业态(如文创、沉浸式体验)根据面积提供灵活定价(150-200 元 /㎡/ 月),餐饮业态租金集中在 100-160 元 /㎡/ 月,中亚特色商品馆享受租金优惠(120-180 元 /㎡/ 月)。推行 “基础租金 + 流水抽成” 组合模式(月流水≥30 万元抽成 5%),热门首店、特色餐饮租金收入增长 14%,带动核心区域整体租金提升 9%。 2024 年 租金收入:同比增长 15%,坪效达 1.5 万元 /㎡。品牌优化驱动租金提升:淘汰 9% 低坪效品牌(如传统服饰、低效服务类),引入 23 个高潜力首店品牌、文化体验品牌,核心零售区坪效提升 19%。对租期≥3 年的优质品牌提供 6% 租金优惠,续约率达 81%,保障租金收入稳定;智慧空间管理系统落地(如客流监测、智能能耗管控),降低运营成本 10%。 2025 年规划 目标租金增长 18%,核心策略包括: 业态优化:提升文化体验、跨境商业业态占比至 62%,重点打造 “丝路 IP 主题专区”“中亚商品特色街区”,实现租金溢价 12%-18%; 品牌升级:引入国际文创轻奢品牌、中亚知名特色品牌,计划将高端品牌租金占比提升至 38%,为优质首店提供最高 15% 的装修补贴; 增值服务:深化会员数据赋能,为品牌提供精准营销方案,收取 6%-10% 的营销服务费,补充租金收入。 四、品牌调整数据 2023 年 引入 45 个新品牌(含 38 家新疆首店),涵盖潮玩零售(如 X11 潮玩西北首店)、新能源汽车(如理想汽车体验店)、特色餐饮(如疆味融合餐厅)、文化体验(如非遗工坊)。淘汰 12 家定位不符或经营低效品牌(如传统百货、低客流饰品店),优化 10% 营业面积,调整后文创零售区销售额增长 32%。重点打造 “丝路文化体验专区”,集聚 32+ 文化品牌,年客流量 180 万人次,销售额达 3.2 亿元。 2024 年 品牌汰换率 10%,聚焦 “首店升级 + 文化深化” 双核心:新增 “中亚特色商品专区”(含 18 个中亚品牌)、“数字文化体验区”(含 AR 丝路探险、VR 非遗体验),会员复购率达 65%;升级 “夜间消费区”,引入 24 小时潮玩便利店、Livehouse,晚间(19:00 后)文化消费占比达 38%。通过业态联动,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消费提升 19%;新疆首店数量增至 52 家,首店品牌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14%。 2025 年计划 核心方向 “跨境融合 + 体验创新”: 业态新增:打造 “户外丝路文化广场”,引入露天非遗展演、中亚美食市集等,目标坪效 2.2 万元 /㎡; 会员赋能:升级 “丝路会员体系”,推出 “首店专属权益包”(含优先体验、专属折扣),计划带动会员消费额年增 26%; 品牌调整:品牌汰换率控制在 8%,重点引入国潮设计师品牌、绿色文创品牌,打造 “可持续跨境消费专区”,契合客群消费升级趋势。 五、战略调整与行业地位 资本投入 2024 年:投入 1.0 亿元,重点用于三方面 —— 数字化系统升级(会员中台优化 400 万元、AI 客流分析平台 380 万元)、体验业态优化(丝路场景改造、中亚商品馆升级)、交通接驳提升(地铁口联动导视、智能停车系统扩容),提升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2025 年预留 0.8 亿元:用于中亚知名品牌引进、年度主题活动打造(如 “丝路跨境消费节”)、跨区域营销推广(联动新疆文旅、中亚商会),进一步扩大 “丝路文商旅融合标杆” 影响力。 数字化进展 会员规模超 55 万(年增 40%),私域流量交易规模超 2.5 亿元,通过数字化精准推送(如首店开业预告、文化活动提醒),会员复购率提升 22%。搭建 “线上丝路生活平台”,实现文化体验券与商业消费券联动销售,线上带动线下销售额年增长 43%;推出智能导览小程序(含品牌导航、排队查询、停车预约),顾客满意度提升至 90%。 行业坐标 销售表现:2024 年销售额增速 14.0%,高于乌鲁木齐区域商业综合体均值(10%),在乌鲁木齐核心商圈及新疆文化商业项目中销售额、客流增速均位居首位。 定位优势:以 “丝路文化商业融合新标杆” 为核心定位,融合 “首店经济 + 跨境消费 + 年轻社交”,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是乌鲁木齐潮流消费、文化体验的首选地,获评 “年度新疆文商旅融合标杆”“乌鲁木齐首店经济示范项目”。 核心挑战:乌鲁木齐核心商圈新兴项目增多,需持续强化首店资源与丝路文化 IP 优势;跨境消费需求迭代快,需加快中亚品牌引进速度,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如定制化丝路文创产品、跨境消费专属套餐),巩固区域文化商业主场地位。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
|||
![]() |
|||
2025-11-28 12
|
|||
|
|
| 咨询电话 13811016198 (段小丽)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 京ICP备16017448号 |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