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2018大变局 | 李彦宏的AI纠结和任正非的AI决心
作者 姚心璐     来源 华尔街见闻

摘要: 在AI话题上,李彦宏的高调与任正非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在公开场合布道AI已近2年,后者却仅在内部谈话中寥寥数次提到AI。但实际操作上,2018年,百度不再all in AI,华为却打响AI第一枪,首次宣布其AI战略,积极推进AI落地。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姚心璐 编辑|罗丽娟

2018年,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依然是AI的高调布道者。

7月,百度第二届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站在陆奇当年站过的舞台一端,大声宣告“Everyone Can AI”,宣布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

这是一场“交成绩单”式的大会,证明在前百度COO陆奇离开后,百度一如既往地重视AI,甚至呈现了更为实际的落地成果:无人车、芯片、商用系统。

此后的11月,无论是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还是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都在大谈百度AI及其商业化落地进展。

只是,他早在今年初就公开为百度AI定调了:“我非常相信 AI,但是没有说过 All in AI 这句话” ,在1月份举行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彦宏明确强调。而2017年7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刚刚就任百度COO半年的陆奇还说“百度将All in AI”。

在李彦宏为AI站台的同时,搜索、信息流等传统业务,被李彦宏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相比百度AI的高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鲜有公开谈论过。不过,他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AI,称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先开一枪,不能等,要大胆地往前走。

而几个月前,任正非在签发的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中又提到:自知在云、人工智能上落后了许多,但不能泡沫式地追赶。

今年10月,华为打响AI第一枪,首次对外公布AI战略,并发布其在AI方面的多个落地成功。此前,华为在AI方面的布局一直让外界倍感神秘。

华为和百度都堪称中国在AI技术方面资源丰富、优势显著的科技巨头。但他们在AI对外宣传及具体操作上风格迥异。

李彦宏的“AI纠结”

2017年7月,在百度第一届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奔赴国家会议中心,连线在现场的演讲者COO陆奇,不仅展现了百度加码 AI的决心,陆奇在这一场战略转型中的关键地位,也一览无余。

此前的1月17日,陆奇正式加盟百度,担任百度总裁和COO。 “百度正由搜索向人工智能艰难转型,需要他发挥百分之百的能力,这是其他平台所不能给他的。”在陆奇的就职发布会上,李彦宏这样说。

陆奇也曾在百度的公开活动上宣布,“百度将All in AI,我们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就是开放赋能,我们的将来必须建立在与每个开发者共赢的基础上。”

百度向AI转型,除了战略思考,也许还包括对百度的救赎。2年前的魏则西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百度运营模式强烈质疑的同时,也使许多人意识到百度创新能力的羸弱。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给用户一个真正创新的新产品,”2016年6月,李彦宏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创新,这样大家对百度的不足,对百度的容忍程度就会高很多。”半年之后,李彦宏挖来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及首席运营官,同时公布AI战略。

按照陆奇的设想,百度AI的商业化途径是“数据+算法+软硬件”,百度将以AI为基础,提升和改进核心业务,同时用AI打造DuerOS、无人车Apollo和金融。

媒体将陆奇对百度的调整称为“陆奇速度”,2017年仅上半年,围绕AI,百度内部进行了地震式变革:裁撤医疗事业部、剥离百度外卖、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整合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核心技术,成立AI技术平台体系,并直接、间接导致一批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离开,以及王海峰、景鲲等高管的升职。

2017年是梦想与规划未来的一年,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百度向AI转型的战略给予了肯定:其股价结束了长达2年的下跌,从167美元上涨至年底的242美元,市值最高时超过900亿美元。

这一场“鸡血”,在2018年5月18日陆奇突然宣布离职时,骤然停止。

关于陆奇离职的公开口径是“因为个人与家庭原因”。而一些“内部传闻”则称,陆奇因某些垂直行业竞价排名广告问题,与内部多位搜索高管发生冲突,甚至有传言说,陆奇和百度搜索总负责人向海龙,某一人将在组织架构调整中离职,最终,陆奇未能获胜。

巧合的是,在宣布陆奇离职的前两天,百度市值曾达到历史最高点的991亿美元,突破千亿似乎触手可及。离职公布当日,百度股价暴跌近10%,持续呈下行走势。截至目前,百度市值跌去三分之一,回落至2016年底的水平。

无人得知李彦宏对此的情绪。5月21日,李彦宏召开百度内部沟通会,在陆奇解释完离职原因并起身离开后,李彦宏表示,百度“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不变。有百度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李彦宏对自动驾驶依旧相当重视,要下大力气发展Apollo。

一个多月后,第二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现场连线厦门金龙客车生产车间,直播Apollo小巴、也是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量产下线画面。亲自主持演讲的李彦宏在舞台一侧,神情激动,一如一年前的陆奇。尽管是合作生产,Apollo首款汽车的量产对李彦宏仍然意义重大,百度AI不再是论坛上的演讲PPT,“吹的牛实现了”。

2018年初,李彦宏在公开演讲中否认“说过All in AI”,他解释说,“我希望大家不要把一件事情绝对化,其实今天搜索背后的技术完全是 AI 的技术,我不希望大家说出百度 All in AI 的时候,指的是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信息流等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

这不难理解。与性感的AI战略相比,搜索和信息流业务尽管缺少故事,却仍是百度收入的主力。

2018年三季报显示,搜索和信息流业务贡献的网络营销收入为22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近80%,李彦宏对信息流这项亲自带队的业务表示,“已经成为百度营收增速的一大亮点”。

最新数据显示,百度App日活跃用户数1.6亿,日均搜索响应超过60亿次,每日信息流推荐差距150亿次。信息流产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68%。

有二级市场人士对百度豪赌AI的价值表达质疑。“如果百度把人工智能一年100多亿元的投入砍掉,其市值能上涨30%-50%。”一长期关注美股的投资人表示。在他看来,“百度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广告营销,人工智能和云业务带来的大数据优势,今后也会附能广告。”上述投资人提到,“但这点帮助,与巨大的投入不成正比。”

不难理解李彦宏试图平衡AI和广告业务关系的内心纠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仅靠信息流广告业务起家的字节跳动目前已经是国内涨势最凶猛的流量巨头,最新估值已达750亿美金,而百度目前市值为548亿美金。

任正非低调力推AI

相比李彦宏在AI方面的高调,任正非对AI则要低调得多。直到2017年,谈及AI,他也只是偶尔提及相对宽泛的行业前景,比如“高质量的数据是AI的前提与基础”。

华为高级顾问黄卫伟曾在采访时表示,任正非在内部谈AI,“说先不要做大架构,先让各个领域单点突破”。黄卫伟对这一方向的解释是,“AI处于初期阶段,可能更需要市场机制,规划这些顶层设计反而更容易看偏,容易误导。”

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华为不做公共的人工智能产品,不做小商品,始终要保持在主航道上。人工智能虽然有泡沫,但是大的趋势和方向不会变。

他将华为的人工智能研究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研究基础理论,鼓励内部科学家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方向与课题,不一定与生产、价值创造挂钩,“要给他们体面的收入”。

AI的应用则分为内外两方面。在对外产品上,再次强调了“与主航道吻合,与现实相结合”,在主航道边界内“可以大投”;对内方面,是借助AI做使能器,以改善华为的流程管理,这一工程在于解决管理的难点和痛点,使管理流程节点自动化和智能化。

但在2018年10月以前,华为AI布局一直保持神秘。2018年中,根据外媒报道,一个名为“D计划”的华为AI项目被传出,据称,这是华为十年内最大的研发项目,设计华为自研云端AI芯片,以及将AI引入华为手机、芯片、云服务等各产品及服务中。

D计划的公开名称是“达芬奇项目”,意为与达芬奇的通才特质相同,华为的AI理念贯穿软件到硬件,从芯片、云到不同物联网终端的全场景支持。达芬奇项目的具体诞生日期是2017年6月,与任正非某次关于AI战略聚焦主航道的发言时间相近。

在今年10月10日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AI战略正式亮相。只是和百度相比,华为此次大会,越过了规划和展望,直抵成果展示阶段。

华为两款AI芯片的发布,成为大会关键内容,其中昇腾910是目前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主要用在云端,提供AI训练算力;昇腾310则面向计算场景,其Lite、Tiny、Nano三种不同型号分别面对物联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终端。

昇腾芯片搭建于华为全新的“达芬奇架构”,这也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全场景AI,意为华为将在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和各种消费终端等全场景中部署AI。为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达芬奇架构提供的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以及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

在世界范围中,同样拥有自研云端、AI芯片、云计算服务和智能终端的公司,分别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AI全场景和全栈计划进展顺利,华为在该领域有机会成为比肩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前五的科技企业。2018年,这一榜单中华为的排名是72位。

尽管徐直军在大会当日强调,华为的AI战略“并非转型,而是前进”。但该战略甫一出世,无疑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华为上一次押宝移动互联网,手机业务平地而起,短短数年达到出货量全球第二,此次进军AI,自身虽无任何“押注”表示,仍旧引起业内无数关于转型和引领的话题。

“我们走到这一条路上,最后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在2年前的一场内部谈话中,任正非这样预言,“世界上还有哪个公司有这么大的业务量和数据量,与我们比拼?通过在服务商的积累和改进,五年后就可能产生世界上最强的人工智能专家。”


2019-1-2点击数/观注度 244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