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里海变局:俄罗斯的地缘突围与压迫式防守

原创:杜佳  独家网  2019-02-18

2018年11月19日,普京率团赴伊斯坦布尔,出席了“土耳其流”(TurkStream)输气管道海底段竣工仪式,俄土两国元首在仪式上的积极互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会场上全程响彻为光明前景而振奋的掌声。不过,普京在谈笑风生之间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土耳其流”是四年前他亲自给命名的。

四年前的2014年,因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俄与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关系崩裂。乌克兰发动对俄制裁,禁止俄罗斯输欧油气过境乌克兰。这一制裁无疑是致命的,因为仅俄罗斯对欧供气就有八成是走的这个渠道。俄罗斯因此损失巨大,不得不另辟蹊径实施战略突围。而在俄罗斯的这一战略突围中,里海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里海困局

里海虽深处内陆,位置偏仄,却是全球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地。里海五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原油产量占全球21%,天然气产量占全球26%。不过,该地如此丰富的能源却长期面临运输难题。其中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尤其如此。

2005年之前,俄罗斯是上述几个国家向欧洲输送油气的必经之路。诸国唯有依赖俄罗斯的伏尔加—顿河运河和巴库-新罗斯西克管道,才能实现与黑海、地中海乃至欧洲的联通。

正是在2005年,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以英国石油公司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巨头的参与下,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简称BTC管道)被打通,至此,里海拥有了第一条通向地中海的直接输油管线。欧洲因此得以淡化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自身能源进口多元化,并增加在里海区域的影响力,也使里海国家有机会绕过俄罗斯,实现油气外输路径的多元化。其中尤其阿塞拜疆的油气出口不用再完全依赖俄罗斯。据估计,管道建成当年,阿方借道俄罗斯巴库-新罗斯西克管道的输油量便减掉60万吨。

BTC管道贯通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加紧了联通该管线的步伐。

鉴于哈萨克斯坦到阿塞拜疆里海管道的建设条件还不成熟,由美国Chevron Texaco公司占50%股份的哈萨克斯坦金吉斯什夫洛尔(Тенгизшевройл)石油公司,率先以油轮运输的方式实现了与BTC管道的对接。

里海海底管道建设条件不成熟,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和伊朗当时迫于域外势力参与里海事务的威胁,出于维持自身地缘优势和市场份额的考虑,极力反对建设跨里海管道,主张建设里海管道需沿岸所有国家达成一致。这无疑等于冻结了里海海底铺设管道的可能性,也一定程度上冻结了里海地区油气的开采。

里海的油气对外运输,由于大国较量的因素,至此出现了僵持局面,国际合作难以进一步推动。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2013年时曾估计,里海五国之间的纠纷,至少导致200亿桶原油、超过24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活动受阻。土库曼斯坦自然也受制于这一情况。

俄罗斯的翻身仗

变化的发生正是来自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制裁。乌克兰禁止俄罗斯输欧油气过境,俄转而主动扭转上述里海困局。从2014年这一困厄之年起,俄罗斯开启了其以攻为守的战略布局。

俄罗斯开始着力打造一北一南两条通道,北为“北溪2号线”(Nord Stream 2),南为“土耳其流”(俄原来计划铺设一条名为“南溪”的直接对接保加利亚的跨黑海管道,但遭到欧盟抵制。俄遂另起炉灶规划了过境土耳其的输欧管道,根据普京的建议命名为‘土耳其流’)。

实际上,这两条线若能顺利推进,可一举两得:既能令俄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来自中转地乌克兰的困扰,也更加能帮助俄罗斯重新主导里海国家的对欧能源输送。

目前,“土耳其流”较之“北溪2号”进展更为顺利,其海底段已提前完工。普京在海底段竣工仪式上表示,希望"土耳其流"陆上段的输气管道铺设,也能保持海底段的工程进度,在2019年年底竣工。

“土耳其流”贯通后,俄罗斯将获得通过“黑海”对接南欧和东南欧的油气输送通道,这就在与“里海”诸国的对欧能源输送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也将是对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的一次反击。

此外,俄罗斯《独立报》指出,“土耳其流”还有望延长线路,可能会路经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希腊也对将“土耳其流”天然气管线延长至其境内表示了兴趣。

这样一来,俄罗斯撇开乌克兰实现“多方向”对欧能源运输,已不是问题,这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越来越强硬的原因之一。

而且,俄通过“土耳其流”以及此前已建成的专门对土输气的“蓝溪”(Blue Stream)项目,使土耳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提高到了九成。

这无疑会加强俄土两国的利益捆绑,俄罗斯对土耳其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在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和掌握能源运输通道这两个方面,里海诸国虽实现了绕道俄罗斯的能源西输,但依然由于不得不过境土耳其而毫无对俄优势可言。

“域外国家”介入的效果

美国对俄罗斯的上述能源管道建设项目,均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并在国际上通过呼吁和实际行动来抵制项目的推进。

2018年12月6日,特朗普任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希瑟·诺尔特为下一任驻联合国大使。

2017年11月30日,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现已被特朗普任命为为驻联合国大使的希瑟·诺尔特(Heather Nauert)表示,"我们认为,‘北溪-2'和‘土耳其流'将有助于加强俄罗斯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并降低欧洲的能源独立性……俄罗斯将通过减少过境乌克兰的对欧燃料供应来损害基辅的地位。"她在2018年3月20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又发表了同样的观点。

2018年12月7日,美国副助理国务卿Sandra Oudkirk在大西洋理事会讨论框架内称:“‘土耳其流’这一项目像‘北溪-2’一样对乌克兰安全和全欧洲构成同样的威胁,美国首先对从土耳其到欧洲国家的项目可能延长的想法持否定态度。”

2018年12月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了关于反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决议,并支持对项目实施制裁。

里海对俄罗斯来说是家门口的战略要地,来自域外国家的介入只会迫使它更加警惕。英美背景的BTC管道,造成了里海各国的竞争与紧张局面,催化了里海困局的形成。现在,域外国家对俄罗斯构筑南北对欧能源通道的反对,只会迫使俄罗斯在里海地区进行更加全方位的布局,包括在军事方面进行重新部署。

俄罗斯的里海舰队在俄罗斯各海军舰队中规模最小,但在里海沿岸国家海军力量中却一家独大。其驻地原来位于里海西北海岸的阿斯特拉罕,2017年,俄国防部决定将舰队驻地南迁至里海西岸中部的卡斯皮斯克。

作为在里海地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海军力量,其从里海的边缘位置迁往更靠近里海中心的位置,无疑会对早已失衡的里海军力格局产生更加剧烈的影响。今年10月份,俄国防部宣布,新的里海舰队船舰驻泊点建设将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

五国里海公约

启动了上述包括油气管道与军事部署在内的系列战略步骤之后,俄罗斯对里海局势显得自信和乐观了许多,这或许也是里海五国能够在今年8月份签署《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这一历史性协议的一大原因。

2018年8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鲁哈尼、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公约。

围绕里海法律地位的谈判进行了二十多年,五国开了五十多次会议,由于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它们甚至连里海的地理性质归属都没有谈妥,即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

看似简单的地理性质定位,实则关联着很深的经济政治利益。如果把里海定义为海,那么根据国际海洋公约,将依照各国的海岸线长度来确定相关海底的所有权,且里海五国之外的国家也可以进入里海开采资源。如果里海被确定为湖泊,那么里海海底将由所有沿岸各国平均划分。

这样一来,在油气资源相对丰富集中的北部水域,沿岸三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倾向于认定里海为内陆“海”,主张依据国际海洋法公约,按海底中心线和各国海岸线长度,对里海水体及海底进行划分,明确各国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范围。

但在油气资源较少的南部水域,问题就更加复杂了。伊朗因为拥有最短的里海海岸线,附近水域油气资源又相对较少,如果以海底中心线和海岸线长度划分将十分不利,因此伊朗一直坚持依据1921年和1940年与苏联签署的条约,坚持认为里海属内陆“湖泊”,其资源应为沿岸各国所共有,开采里海资源必须征得沿岸各国同意,或经共同协商后方可进行。伊朗主张将里海划分为5个相等部分,5国各得20%。

就这样,围绕里海定性这一基本问题,五国长期难以迈出和解的第一步。

今年八月签署的《里海法律地位公约》是各方妥协和发挥政治智慧的一个结果,这从对里海地理性质定位上也可以看出。该公约对里海的定性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方式:“非湖非海”。具体到对里海的划分上,也具有法律依据上的兼容性:各国同意里海水面主要区域按湖泊原则供各国共同利用,但海底和地下资源则需按国际法海洋原则,由相邻国家根据相互协议划分。这为在里海地区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以实现稳定繁荣奠定了光辉的基础。

公约还规定里海国家有权在里海海底铺设油气管道,只需获得管道所经里海国家同意并符合环保要求。与此前“在里海海底铺设油气管道需与里海各国达成一致”的规定相比,新公约无疑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建设海底管道、对欧能源外输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当然,这可以视为俄罗斯的一个“顺水人情”,因为“土耳其流”的建设已让其有了底气松绑对里海能源外输的压制。并且至关重要的是,它还进一步借助条约本身加强了对里海地区军事格局的掌控。

域外武装力量一律“不得进入”

在对里海舰队进行重新部署的基础上,俄罗斯进一步又借助里海公约断绝了其他国家军力介入里海的可能性——公约最后特别规定,非沿岸国家武装力量“不得进入”里海,里海国家不得将本国领土提供给第三国以从事危害其他里海国家的军事行动。

围绕这一军事条款,里海诸国确实有着明争暗斗。俄罗斯对域内其他国家试图引入外国军力搞平衡的行为异常敏感。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便因此存在争执。

今年4月,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因为“美军里海军事基地”问题爆发舆论战。“美国将在哈萨克斯坦部署军事基地”、“美国人将通过哈萨克斯坦的港口进入里海”、“阿克套港将成为五角大楼的基地”等话题,成为众多俄罗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该事件起因于今年4月19日,哈萨克斯坦议会批准了一份美哈两国政府缔结的运输协议,规定为了便于美军维护阿富汗的稳定与重建,允许美军运往阿富汗的物资使用其位于里海的阿克套、库雷克两个港口。此协议一经公布,便引爆俄罗斯舆论。正如《新消息报》的一篇评论所言,在俄罗斯看来,哈萨克斯坦“成了莫斯科老大哥阵营中的一个辍学者”,俄罗斯“指责哈萨克斯坦背叛了与俄罗斯的共同利益。”而哈萨克斯坦立刻向莫斯科作出强烈回应,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独立执行外交政策的主权国家。

然而,面对俄方舆论压力,哈外交部长阿布德拉赫曼诺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不得不明确表态,称哈萨克斯坦不会允许在里海建立美军基地。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里海沿岸国家首脑峰会上强调,里海地区不允许任何外来武装势力存在,也不允许运送任何军用物资。

最终,该条款被写进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后苏联时代的艰难挣扎

苏联解体前,黑海与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相对简单。黑海地区存在四国,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罗、保当时均为苏联卫星国,故当年的黑海地缘政治格局仅是苏土双边格局。里海也一样,只是简单的苏联-伊朗两国格局。苏联解体后,黑海成了六国的黑海(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里海成了五国的里海(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这样一来,格局就复杂化了,域外势力想参与进来也有机会了。

随着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和欧盟、乌克兰、格鲁吉亚与欧盟签订了联系国协定,俄罗斯在黑海的活动空间骤然减少。为此,2008年奥运会期间,俄罗斯断然出兵格鲁吉亚,对在黑海拥有良港的阿布哈兹取得实际控制权;2014年,俄罗斯不惜外交代价夺回作为黑海桥头堡的克里米亚。除了武力破局之外,俄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与作为老牌北约成员国、却常犹疑于东西之间的土耳其保持良好关系,来使自己不至陷入被围困的绝境。

与黑海相比,在里海地区,正如笔者杜佳上面所分析的,无论是从能源竞争角度,还是从军事部署角度,俄罗斯都占据绝对优势。《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在里海沿岸国家首脑峰会上签署后,普京曾对峰会表示赞扬:“我们的峰会意义非凡,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个月后,普京在“土耳其流”输气管道海底段竣工仪式上对埃尔多安表示了称赞,感谢他在实施“土耳其流”问题上展现的政治意志和勇气。

普京的两次称赞,并非客套的外交辞令,它的背后是苏联解体后跛足的俄罗斯在南疆地区的辗转腾挪和深谋远虑,也是跨越黑海和里海横亘高加索山脉的一个大国对面子和里子的争取。

俄罗斯的突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2-18点击数/观注度 2904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