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川普的“胜利”:暂不升级贸易战的机缘与隐患 |
原创:杜佳 独家网 2019-02-18 当地时间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贸易战暂停,“休战”为期90天。 在川普看来,这是一次“重大胜利”(highly successful):“与中国的关系跃进了一大步!好事儿就在前面。” 中方“应邀”出席晚宴 虽然两国早就放风说G20峰会上双方领导人会见面,但12月1日两国高层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晚宴,是美方首先提出的,中方是“应邀参加”。这显示出似乎是川普一方更需要一个适时的谈判和协议。 此前的11月16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中方主动向美方提出妥协性的整改清单,共140多条,作为进一步与美方谈判的基础。川普表示“不可接受”,否决了中方的提议。其实,那次提议和这次的“休战”协议内容大同小异,虽然差了“四五项”大的让步,但是中方同样提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天然气,扩大美国企业的市场准入等等。 仅仅半个月,“不可接受”的协议就成了“休战”协议。 如果没有感受到危机,川普恐怕不会这么快接受这一切。 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疲态尽显,分析人士早有预见,美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幅放缓之际,美国股市近期多次大幅震荡,经济强势增长的势头或许终止。 川普有足够的理由找机会坐下来与中国谈一谈。 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如果川普能在与中国的贸易较量中,借助雷声隆隆的造势和“施压”,短期内迅速让中方与自己达成某种协议,他还可以有资本在2020年大选时有更多自我表扬的说辞。否则,一旦贸易战真的进行到下一阶段,当对华关税从10%增加到25%并覆盖所有中国产品时,最终承担关税成本的将主要还是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届时,面对通胀和利率高涨压力的美国选民,恐怕很难再会选择与川普共度时艰。 所以《华尔街日报》9月12日就指出,川普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需要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尽管川普发推否认,称没有这回事,是中国“才有压力”与美国达成协议。但实际上,他对经济数据非常重视,不管是演讲还是发推特,都喜欢把股价新高挂在嘴边,提醒人们这都是他的功劳。毕竟,除了一直修不起来的边境墙,股指是川普当局最明显的政绩。 川普总是会在战争的“边缘”采取战术性撤退,以造成是自己施压让对方妥协的效果,这个惯用的川普式大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已可见一斑。向对手漫天要价,然后高高拿起,却轻轻放下。外界看到的将总是:川普又胜利了。 “胜利”来得正是时候? 在国内政治的舞台上,现在更是需要一次胜利来鼓舞士气的时候。 总体而言,中期选举之后,川普的总统生涯并不太顺利。持续了一年半的“通俄门”调查依然在继续。11月29日,川普的前任律师科恩向法庭认罪,承认自己在接受调查期间说谎。而且科恩自称,说谎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论和川普的相一致,是出于对川普的“忠诚”。 科恩曾是川普集团执行副总裁和川普的私人律师,作为《纽约时报》笔下的川普的铲屎官(do-it-all fixer),号称“能为川普挡子弹”。如今调查者们虎视眈眈,为了让老领导与自己撇清关系,科恩在10月11日退出共和党,“重新”加入民主党。 在11月29日的审判中,科恩供认,川普在2016年大选期间积极寻求在莫斯科开拓业务,并通过科恩与普京的资深副手取得了联系。这是这层关系第一次在法庭上公开,作为“通俄门”调查的一部分。CNN报道称,科恩将于今年12月12日被判刑,他将面临46至63个月的监禁。 至于川普本人会受到什么影响,到时候美国司法机关会表态的。 无独有偶,11月30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去世。布什家族表示允许川普12月5日去参加老布什的葬礼,但是却不准他在葬礼上发表悼词。这个细节,让人感觉川普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强悍。 《纽约时报》称这是川普考虑到两家的敌对关系而做出了妥协。在2016年大选的时候,共和党的老布什把票投给了民主党的希拉里,他说川普是一个“blowhard”,意思是“牛皮大王”,小布什则谁的票也没投。他们和川普的恶劣关系显而易见。 给川普添堵的还有即将到来的“政府关门”:上个一个短期开支法案将会在12月7日到期。届时,如果国会无法通过新的开支法案,包括财政部、国务院在内的多个联邦政府就会关门。川普不断呼吁国会批准50亿美元修建边境墙,可是控制众议院的民主党已多次表态不会给钱,双方的斗争和讨价还价还在继续。 这次G20期间对中国外交的所谓“胜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达成的,它来得正是时候。3个月之内,川普或许可以更多地集中精力去解决国内问题了。 只是“休战”能否达到减少内外麻烦的效果,评论普遍不是很乐观。 “战术性”的暂停 晚宴之后,川普在推特上高调宣布,中国将会降低自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但是《华盛顿邮报》12月4日报道称,白宫某匿名助理透露没有这回事。这名匿名官员还说,川普宣布“胜利”的行为引发了中方不满。“跟中国人打交道时不要这样。不要公开宣布他们做出的妥协。简直疯了。” 虽然达成了“重要共识”,但双方的表述和解读却充满不确定性,连白宫助理都在担心其中的变数。 媒体捕捉到的第一个“令人担忧”之处,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中美两边对协议的表述不一致,容易引发误判。美方的声明以白宫发布的版本为准,中方的则以外交部网站上的版本为准。 CNN列出了不一致的4个方面。第一,关于“休战”,美方的表述是“川普同意从2019年1月1日开始,让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保持在10%”,而中方的表述是“双方工作团队将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原则共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第二,美方称“休战”的期限是90天,但是中方没有说明时间。第三,美方称中国同意“立刻从美国农民购买农产品”,中方没有提及。第四,美方称中国领导人对同意高通收购XNP案持开放态度,中方没有提及。 后三条是“休战”的细节,而第一条是“休战”的原则性表述。可以看出,美方将“休战”理解为时长3个月的缓冲行为,对未来的形势不做表态,而中方则更进一步,将“休战”理解为“长期停战”的良好开始。“全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邦尼·格拉瑟(Bonnie Glaser)指出,两边的表述“存在巨大的导致误判的空间”。 这样来看,川普所谓两国元首会谈“重大胜利”就难勉有夸大的嫌疑。 第二个会让谈判效果打折扣的因素是,美方的谈判目的并不明确,体现出临时性和投机性,且根本性的问题并未解决。哈德逊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约翰·李(John Lee)在CNN上发表评论文章,称川普没有清晰地说明自己想要什么:挑战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列出的谋求产业优势的计划,将“关键的美国产业链”撤出中国,还是减少贸易逆差就宣布胜利了事? “休战”后的进一步谈判,将由美国财长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海泽负责。美方没有对谈判的前景抱太大的希望。努钦说,“如果没有真正的交易”,川普“将继续征收关税”。而莱特海泽则是白宫中的贸易鹰派,一直主张对华强硬。11月20日,莱特海泽所在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曾发布报告,总结了贸易战开始以来的局势,称中国并没有做出美国所希望的变化,“他们认为这预示着谈判将会很艰难”。 更直白的说法来自于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他说中国不可能在90天内放弃多年的一贯做法,“中国会在未来90天内改变其发展模式吗?不会。” 《金融时报》的看法与此类似,它专门发了社评,称“休战”固然“可喜”,但是却“脆弱”。广受美国批判的“知识产权执法不力、强制技术转让、网络盗窃和关税壁垒”等做法,是中国的“增长模式”,而中国不可能在90天内“开始着手拆除其增长模式的整个架构”。 美国智库“新安全中心”学者埃利·拉特纳(Ely Ratner)在G20之前间撰文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的任何协议,至多会是个战术性的暂停,将为动荡的股市和陷入困境的美国农民,提供一些安慰。但对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没有实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 如此来看,川普的重大“胜利”还能维持多久,的确是件不确定的事情。“休战”或许可以让剑拔弩张的氛围消退一些。但在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打打停停”将注定是当代中美关系的特征。尤其是两党在对华贸易战、逼迫中国就范这个问题上,将是会有长期共识的。 必须阻止中国 12月3日,中美领导人晚宴的成果还在发酵,CNN的报道就断言:“在经济上对中国强硬也许是川普唯一获得民主党广泛支持的主要政策。” 笔者杜佳曾分析过民主党诸君对与中国贸易战的看法,指出他们其实与共和党人如出一辙。在过去的1年多的时间里,两党代表人士的表态反复提醒我们,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已发生了变化,中美回不到过去那种形态的贸易关系了。 过去是中国坐稳了产业链的低端部分,为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双方在贸易中各取所需,中国的低端产业和美国的高端产业不构成竞争关系。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且拿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战略规划,已威胁到了过去这种互利模式、威胁到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那么问题在于,美国能解决所谓的中国经济“入侵”的问题吗?哈佛大学教授,在克林顿政府担任过财政部长,在奥巴马政府做过经济顾问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华盛顿邮报》上以“社论”的名义发表文章,题目就叫“谁能阻止中国经济?” 萨默斯先生跨越政界和学界的双重身份,让他略带火药味的言论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美国精英们的想法。文章指出,中国的策略是“以拖待变”。也许中国会在某些短期问题上对川普妥协,但是中国不会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似乎有意愿在某些具体的贸易问题上顺应美国”,但是目前的协议“没有涉及美国与中国经济紧张关系中的任何基本问题”。只要假以时日,以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中国“不用太久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文章指出,这对美国来说将是“地震”般的事件,而且中国还是通过如此“不正确”的手段完成的。所以“对中国经济行为的憎恶不限于川普”,“在华盛顿没有给中国说好话的人了”。 两党都意识到了必须“阻止中国经济”。 此外,阻碍中美关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意识形态。12月3日,《华盛顿邮报》发表题目为《川普在对抗中国的时候让美国缴械》的社论,就是意识形态挂帅的论调。 文章将中国定性为“威权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给小国的独裁者提供贷款”,并借机推销自己的体制。中国着实是西方自由世界的大敌。 文章指出,面对这样的中国,美国的优势在于“盟友”、“多元化”的社会和良善的治理。“即使中国继续吹嘘他们的机场比美国的闪亮,他们的火车比美国的迅捷,世界上很多人依然希望生活在可以自由发表言论、选择领导人、崇拜自己所喜欢的神的地方。”而川普却将美国“缴械”。他首先疏远了欧洲、日本和韩国,没有结成对抗中国的“统一战线”;打压移民、任人唯亲,让美国政府陷入党争。这样的美国是无法在跟中国的对抗中占上风的。 《华盛顿邮报》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的这两篇社论,都在暗示一个认知,即中国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美国必须要让中国吃药,不能妥协。所以“休战”是缺乏基础的,不能持久。 谁是问题国家? 实际上,认为他国有问题、需要吃药,美国的这一认知不仅针对中国,而且也针对盟友。这让美国成了本次G20峰会的最大的变量。 G20峰会的近10年,是美国不断试图规避全球责任的10年,全球经济治理正在G20框架下稳步推进,而美国成了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就在G20峰会前夕的11月26日,欧盟公布了一份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案,该提案公布前,已经得到中国、印度、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支持,但美国至今未曾对此表态。 由欧盟提出、各国附议的那份WTO改革提案,12月12日将被提交给WTO总理事会,但此前的类似方案都遭到了美国的反对。 美国将会与全世界相向而行么? 川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看似“四面出击”,迎来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但由于不希望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却造成了其实质性的战略收缩,许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全球经贸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松动。 贸易战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所有故事,恐怕都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去看。 |
|||
2019-2-18 8548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