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新任驻华大使张夏成:财阀与韩国经济的矛盾|家族 |
本文作者:新任驻华大使张夏成 编者按:韩国前任青瓦台政策室室长张夏成于3月29日被正式任命为新任驻华大使,接替前一任大使卢英敏。 张夏成于3月4日获得驻华大使提名。当时本公号推送了由《比较》出版的、张夏成的著作《韩国式资本主义》中的部分章节(张夏成:生病的韩国资本主义 | 比较)。 今天,我们继续节选本书中备受大家关注的韩国财阀问题的相关章节,希望给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补充。 财阀倾斜与财阀两极分化 韩国经济中的财阀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韩国财阀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过大。第二,财阀几乎涉足所有产业和领域。第三,财阀集团缺乏透明性和责任感。 韩国财阀在韩国经济中占比过高的问题和财阀结构性的问题,金尚朝(音译)教授在其著作《韩国经济纵横》中做了详细论述。笔者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论述,建议想了解具体内容的读者可以阅读此书。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韩国经济对韩国财阀集团的依赖程度都过高,而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以2011年的数据为准,韩国排名前30位的财阀集团销售额在全国企业销售额中的占比为40%,财阀资产在国家总资产中的占比约为37%,而他们的资产规模为GDP的95%。这个比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大幅提高,尤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急速增加。 除韩国经济高度依存财阀集团的现象之外,财阀集团内部排名前四位的四大财阀与其他财阀集团之间两极分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四大财阀集团中尤其向三星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倾斜的现象日益明显。泛三星、泛现代、泛LG和泛SK集团等泛四大财阀拥有的资产占国家总资产的26%,占排名前30位财阀集团总资产之和的68%;泛四大财阀集团的销售额占韩国企业总销售额的20%,占排名前30位财阀集团总销售额之和的52%。泛四大财阀在前30位财阀集团中的占比相当于50%。 每当韩国经济面临困境时,韩国总统都会向财阀掌门人家族求助,请求加大投资和增加就业。韩国经济对大企业的依存度日益攀升,而且排名前列的大企业与排名后位的大企业之间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韩国经济高度依存于韩国财阀集团的现象在股票市场尤为突出。2014年5月,三星、现代、LG、SK四大集团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全部市值总额中占比46%,将近一半,与2008年25%的比例相比有大幅提高。2014年5月,三星集团上市公司独自在股票市场总市值中的占比为25%,现代汽车集团占比11%,这两大财阀集团在市场中36%的占比便超过1/3的经济体量。2008年三星集团占比19%,现代汽车集团占比4%,可见近年来排名前两位的财阀集团占比急速增长。 结构的矛盾:效率理论与竞争的效率 经济学中与效率有关的两个理论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 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就会递减,甚至趋向跌破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另外,经济学中还有“经营多元化”的理论,是指企业经营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一种是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为纵向多元化经营战略。它又分为前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和后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具有协同效应。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是指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发展,制造工业向流通领域发展,如钢铁厂设金属家具厂和钢窗厂等。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指加工工业向原料工业或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扩展,如钢铁厂投资于钢矿采掘业、汽车制造商投资于零配件生产领域等。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产品加工阶段关联性或生产与流通关联性。 一般而言,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可保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风险较小;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往往在新的市场遇到激烈竞争,但原料或商品货源有保障。另外一种是水平多元化经营战略,也被称为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生产没有相关性的不同产品。比如同时生产冰激凌和雨伞,但可以不受天气制约实现销售。比如某食品机器公司,原生产食品机器卖给食品加工厂,后生产收割机卖给农民,以后再生产农用化学品,仍然卖给农民。水平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或可以实现不受制约的销售。 但是,将企业效率性有关的上述理论应用到市场时,和通过竞争实现效率性的市场经济竞争原理似乎存在矛盾。按照规模经济的理论,由一家大企业组织集中生产的效率高于几家小企业的分散生产,因此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小企业应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的大企业,而如此一来,市场结构必然走向垄断。 如果将范围经济和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应用于市场,比起单一经营范围的企业,电子和汽车、钢铁制造和汽车、汽车和轮胎、轮胎和重化工、钢铁制造和造船、家具和宾馆等实现垂直多元化经营结构的企业将更具有效率性。然而如果只有多元化经营范围的企业在市场存活下来,最终仍将走向垄断的市场结构。按照范围经济和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同时从事电子、汽车、轮胎、重化工、钢铁制造、造船、宾馆、家具,以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公司将更具效率性和竞争力。 如果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多元化经济的理论同时应用于市场,那么只有生产范围涵盖原材料、中间材料和成品所有领域的大企业集团,即财阀集团才可以拥有竞争力,才可以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将上述与效率性相关的理论结合使用得出的结论是,少数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在市场中形成垄断的结构反而具有效率性。然而,这个结论与完全市场竞争促进效率的竞争原理相悖。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完全竞争市场全面排除了任何垄断性质和任何限制,完全依据市场的调节运行,因而可以促使微观经济运行保持高效率。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效率低和无效率的生产者会在众多生产者的相互竞争中被迫退出市场,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则得以继续存在,同时,又有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者随时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者则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而,完全竞争市场可促使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高效率的生产。 那么,是理论错了吗?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理论被应用错了。关于效率性的各个理论本身没有问题,而如果将它们应用于国际经济和全体市场经济的层面,便会出现错误。关于个体企业效率性的微观理论与市场竞争的宏观理论存在冲突,个体企业在企业经营战略层面上实现效率并不意味着在国家经济和全体市场层面实现效率性。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合成谬误是萨缪尔森提出来的观点,它是一种谬误,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微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而这恰恰是韩国经济结构的写照。 当然,关于个体企业效率的理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规模经济在超出一定的规模时,效率会下降,范围经济或经营多元化的情况亦然,当超出一定业务范围时出现效率低下。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少数大企业几乎在所有领域形成市场垄断,在不公平竞争普遍化的市场结构中,即使实际有大企业超出一定规模引发整体市场效率下降,也无法论证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因为不存在可比较的竞争对象。尤其是韩国的财阀集团为其子公司提供内部交易的机会,将业务指定给子公司操作,即使没有效率,这些子公司也一般不会走向倒闭的命运。这种现象在市场中被称作“大而不倒”。 纵观韩国的经济结构,财阀集团以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参与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所有生产,以水平多元化经营和范围经济的方式参与相互没有关联性的业务范围,并在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下形成市场垄断。 韩国财阀集团的市场支配力已经形成结构化,而且日益强化。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首位财阀”和“其他财阀”之间的两极化亦愈加明显。外汇危机时期倒塌的“大而不倒”的神话被重新构建。韩国经济的发展与分配现在已完全取决于财阀集团,新创业企业成功的神话不再出现。只由少数财阀参与竞争的韩国市场已经陷入“竞争的自我矛盾”。但对财阀集团来说非常有效率性、非常完美的市场结构对韩国经济来说不具备任何效率性,财阀与韩国经济的关系陷入典型的结构性矛盾。 如果不从政治上对陷入“大而不倒”“经济的自我矛盾”“结构性矛盾”的韩国经济结构进行纠偏,韩国经济将来可能会像韩村一样走向财阀拥有一切、统治一切的局面。 无所不能 一提到“三星”,大多数人认为是三星电子,但殊不知三星集团除了三星电子之外,还有71家子公司。三星电子作为世界手机业务中首屈一指的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一直是韩国的骄傲,或许因为如此,在韩国人心目中,一提到三星,隐隐认为“三星做的事都是好事”,“对三星有利的事就是对大韩民国有利的事”。但是,三星集团从事的业务范围不仅仅限于电子产业,三星业务范围之广甚至已经超出读者想象。作为对读者朋友们想象力的挑战,现将三星集团从事的业务范围列举如下。 首先,我们当然想到三星电子生产的电子产品。除了手机之外,三星还生产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吸尘器等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半导体和半导体生产中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也由三星自己生产。 除此之外,三星涉足的业务领域和产品还有:造船、化工、机械、建筑设计、摄像机等光学产品、医疗器械、坦克等武器和军事装备、机器人、化学材料、制药、金融信用社、钟表、胶卷、建筑工程、液化石油气体、资源开发、制鞋、服装、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互联网系统、金融结算系统、餐饮、宾馆、糖果、广告、贸易、游乐场、免税店、高尔夫球场、快餐店、物流运输、保安警卫装备与服务、互联网安全装备、保健业务和服务、游戏、代购服务、企业培训、证券、资产运营、信用卡、保险、不动产管理、不动产信托、礼品、投资、风险投资、运动等。 非营利公共职能的业务有:医院、大学、小学、研究所、奖学金财团、美术馆、博物馆等。经营范围无所不包的韩国财阀集团并非只有三星集团一家。 现代汽车集团、LG集团、SK集团与三星集团情况类似,同样几乎“无所不能”。仅从子公司的数量来看,现代汽车集团有57家子公司,LG集团有61家子公司,SK集团有80家子公司。为财经界代言的社会团体或学者指出,财阀并不是韩国特有的现象。当然,其他国家也存在经营领域不同的财阀集团,但没有财阀集团像三星集团、现代汽车集团、LG集团、SK集团一样无所不能。 如果将韩国排名前十位的财阀集团从事的领域全部列举出来,恐怕将涵盖全世界所有的经营领域。韩国财阀除了矿业和农渔业之外,业务范围涵盖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几乎所有的领域。排名前列的大企业中有个别不属于财阀集团的公司,但绝大多数与财阀集团存在业务关系,要么是财阀集团的供应商,要么是财阀集团的合作企业。 在这种结构下,中小企业和新创业的企业如果想进入财阀已经涉足的领域,无异于自杀行为。市场日益陷入不公平的竞争,韩国在过去20年间,没有出现过当代创业成功的神话。 是全能手吗? 前面提到三星集团的经营范围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那么是否每项业务都很出色呢?三星集团74个子公司之中,很多子公司未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甚至有些子公司只能依靠与集团其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苟延残喘。像三星电子一样取得巨大成功的三星集团子公司少之又少,甚至大多数子公司在国际市场没有存在感。 众所周知,三星集团李健熙董事长主导的三星汽车业务以失败告终,李在镕主导的互联网公司以失败告终,在海外市场的业务也出现过大规模失败。其他财阀集团和三星集团的情况类似,很多子公司只能依靠内部交易艰难度日,并且在国内外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星的汽车业务是李健熙董事长个人的平生夙愿,在他的亲自主导下进行。他说:“从事汽车产业是发于爱国心,并非出于政治需要或个人兴趣的目的。”李健熙将自己从事汽车产业归结为四方面原因: 第一,“本人比任何人都关注汽车产业”,并“于十年前开始做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因此非常有信心;第二,他认为“汽车是电子产品”,将来50%以上的汽车零配件将是电子产品,并致力于将三星电子产品的技术与汽车行业相结合,即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第三,汽车行业的成功与出口业务息息相关,三星电子在全世界的销售网络和人力资源可以推动三星企业在全世界的出口销售,即“规模经济”和水平多元化经营战略;第四,“三星进军医疗事业后,将医院理念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同理,三星进军汽车产业后,也可以提高业界现有品质及服务水平”,即竞争创造效率的理论。 李健熙董事长认为自己带领三星集团进军汽车产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自己多年来对汽车产业关注和研究的自信,以及对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竞争效率的把握。他同时表示,“对于本人和三星集团来说,没有必要进军汽车行业自讨苦吃”,但“在国家层面开展汽车产业”是他的夙愿和决心。然而,李健熙董事长显然没有意识到“效率的矛盾”。 当时韩国已经有现代汽车、大宇汽车、起亚汽车和双龙汽车四大汽车巨头,即使包含海外市场在内,韩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呈现产能过剩的势头。也许三星汽车可以使用三星电子的电子产品,可以利用三星电子的销售网络和人力资源,可以动员三星集团所有子公司的员工购买三星汽车,并通过这些优势条件获得比其他汽车企业优越的生产效率。 三星汽车成立之初,三星电子等三星集团的子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给予三星汽车一定的资金支持。假设三星汽车在占领韩国汽车市场领域取得成功,那么其他没有资金支持和没有集团公司员工作为潜在用户的汽车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另外,如果三星电子为汽车行业供应零配件,那目前现有的汽车配件供应商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届时,三星将完全控制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韩国经济几乎全部依存于三星。韩国经济绝对依存于三星的结构对于三星和李健熙董事长本人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对韩国整体经济却没有效率可言,反而不利于韩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健熙董事长强调将依托三星集团的内部优势成就三星汽车的成功,并通过与其他汽车企业的竞争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品质和服务,这是有利于国家的事业。借助三星集团内部力量发展三星汽车事业对于三星汽车本身是具有效率的,却属于不正当竞争,对韩国汽车产业和国家经济来说是非效率的。李健熙将个体企业的效率混同于市场和国家经济的效率,没有正确认识到“结构的矛盾”。尤其是当个体企业以不公平竞争手段实现企业效率,这种效率越高,对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危害越大。 最终三星汽车没有度过外汇危机,在外汇危机中丧生的还有大宇汽车、双龙汽车和起亚汽车。而三星汽车到底是死于外汇危机,还是死于效率矛盾,不得而知。 别人休想分一杯羹 韩国财阀集团之间有很多重叠的业务领域,比如系统集成、物流运输、广告、高尔夫球场等业务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逐鹿局面”。 韩国排名前10位的财阀集团中,有9家财阀集团成立子公司专门从事系统集成业务,前20位财阀集团中有16家,前30位财阀集团中有22家成立子公司直接开展系统集成业务。建筑业的情况类似,前10位财阀集团中有7家,前20位财阀集团中有16家,前30位财阀集团中有23家直接从事建筑业务。而前10位财阀集团中有9家,前20位财阀集团中有16家,前30位财阀集团中有20家涉足物流运输业。前10位财阀中有7家成立了专门的广告公司。 另外对于高尔夫球场,不知道是韩国财阀集团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管理层高管的个人喜好,前10位的财阀集团旗下全部经营高尔夫球场,前20位的财阀集团中有16家,前30位财阀集团中有22家运营高尔夫球场。酒店业领域,前10位财阀集团中有8家,前20位财阀集团中有12家涉足。 系统集成业务、建筑业、物流运输业、广告业等是依靠需求规模生存的业务,财阀集团将本集团内部的需求交由自己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就可以保障子公司的正常运行。三星集团旗下的广告公司三星第一企划和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广告公司现代INNOCEAN便是依靠本集团内部业务发展起来的公司。SK集团旗下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SK C&C也是类似的情况。 另外,财阀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也比较常见。希杰集团旗下主营物流运输业务的希杰GLS公司收购了物流运输专业公司大韩通运,但是收购后前六个月的销售收入下降1万亿韩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三星集团突然终止了与希杰集团的物流业务往来,因为三星集团旗下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子公司三星SDS在不久的将来要进军物流运输业。 三星SDS的最大股东是李在镕,该公司当时还是非上市公司,正处于筹划上市的阶段。不管三星集团突然终止与希杰集团合作的内幕如何,突然抛弃合作多年的物流公司,而转向自己集团内部一个毫无物流运输业务经验的子公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国财阀集团子公司内部交易的情况。 在韩国的上述业务领域,没有绝对的强者,企业的竞争力与经营能力和效率无关,而是取决于自己集团内部的需求规模。其他从事这些领域的企业很难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多只能作为这些财阀子公司的最下游乙方企业苟延残喘。韩国“物流运输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1%,高于美国和日本的7%~8%的水平,说明韩国物流运输费用还有缩减的余地”。 但目前韩国各大财阀集团分别成立子公司运营物流运输业,在国家层面很难减少物流运输费用的浪费,而且很难在物流运输领域产生像DHL和UPS一样的国际性物流企业。 像物流企业一样依托财阀集团内部需求生产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果财阀集团以集团内部所有员工以及所有子公司为消费对象运营餐饮店,或者开展代驾服务、鲜花配送等业务,内部需要和内部交易足以维持公司运营。如果财阀集团的内部交易行为不断扩大,韩国财阀集团的业务范围中多出一项鲜花店业务也不是稀奇事。在个体企业效率与韩国市场和国家经济效率之间存在的矛盾在韩国经济结构中由来已久。 看不见出发点和终点的迷宫 如前所述,韩国财阀结构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所有权结构。财阀掌门人和家族成员拥有财阀集团极少的股份,却试图世世代代掌握企业控制权。SK集团掌门人和家族成员持股0.5%,现代掌门人及其家族成员在现代重工业集团的股份占比为1.2%,三星集团掌门人和家族成员持股1.3%。 三星电子的所有者被公认为是李健熙董事长,但李健熙董事长在三星电子不过持股3.4%,李在镕持股0.6%,董事长夫人洪罗喜持股0.7%,李健熙家族共计持股4.7%。 例如三星集团和乐天集团的企业结构,就像三星电子生产的半导体线路图纸一样复杂,如同看不到出发点和终点的迷宫。尤其是三星集团旗下72家子公司,有多处循环出资交叉点,要找出哪家公司是哪家公司的母公司,难度堪比求解高次方程。 在这样盘根错节超级复杂的企业结构下,韩国财阀集团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经营的透明度和责任度,读者可想而知,笔者在此不做赘述。财阀是不是韩国经济的未来? 作者:(韩)张夏成 |
|||
2019-4-10 28749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