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精英学院    
白云先生:只有聪明到极致,才能强大到极致

来源:至道学宫

我们平时讲一个人聪明,非常非常的聪明,会说这样的人是圣贤。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对我们传统的文化比较陌生了。一下子说起圣人的话,可能很多人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我们先举个反例,相信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笨到了极点,会说这个人不开窍。不开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都不通,什么都不通的话,自然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做事肯定什么也都做不成。

不开窍的极端反面是什么呢?是什么都通,什么都明白,能够通天彻地,知周万物,知周万物的意思是说,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他不能通透的。什么都懂,无论做什么都能做成。这样聪明到了极致,道德完备到了极致,能力也强大到了极致的人,就是圣人。

处在圣人和笨蛋之间的人,虽然不能通天彻地,但是能把某一些事情做到极致,一说就通,一点就透,平时想事情做事情,还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擅长处理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这样能通透某一些方面的事物的人,智力非常高,能力也非常强,这样的人则被称之为贤人。

贤人之下,则是智力平平,能力也比较一般的人,或者一辈子只能想通一件事,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人,这样的人则是普通人。或者说,叫做凡人。凡人再往下,就是笨人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规律呢?一个人的智力,取决于他能够通透多少多大范围的事物。一个人的能力,则是取决于他的智力。一个人的成就则是取决于他的能力。我们现在的人喜欢讲成功学,但是不去告诉别人成功的前提,是提高能力。讲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时候,又不告诉大家能力的前提是智力。讲如何启迪智力的时候,也不讲如何让人能够通达万物的方法。为什么不讲呢?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

提高智力,或者智力训练,真的有普遍原理和通用法则吗?显然是有的。答案就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训练自己的智力的话,就能达到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的状态。什么都通了,自然就是浑然为一的混沌状态。

人的智力是怎么下降的呢?庄子讲了一个寓言,说混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本来是天地万物与我浑然为一,结果破坏了这种状态,从通的多,变成了通的少。从通道,下降到了通物,这样人的智力就下降了。我们前面讲,太笨的人是不开窍的,比笨人聪明一些的人,他们是开窍的。但是他们开的只是凡人之窍,只能感知具体的事物,而不能感知道,而且普通人感知到的宇宙万物,是分裂的,碎片化的,是具体而繁复的,看上去世界非常的杂乱无序。

庄子讲的混沌,则是人开了天门一样,这种开窍,和普通人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感知事物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感受到的则是一个作为整体的天地万物。人与天地万物为一,合成一体,他们感知天地万物,就如同感知自己的手脚。

普通人的智力,虽然相比圣人,智力上会下降,但是他们起码感受到的是真实的自然。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描述,产生了知识。这就有了名实之分。实是指真实的世界,名是指虚构的世界。

这个虚构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是源自人对真实世界的人为描述。庄子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从真实世界,下降到虚拟世界,还会导致智力进一步的下降。所以他讽刺名学家惠施和公孙龙,说他们太笨了。

笨到什么地步呢?庄子说惠施是说他完全不开窍,说公孙龙说的更难听,直接说他是个井底之蛙。他们是坐在虚拟世界的井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这样人的智力就会变得很低下。

虽然在庄子的眼里,语言学大师惠施和公孙龙已经很笨了,但是所有西方哲学家的总和,也不及惠施和公孙龙的一点皮毛。因为惠施和公孙龙研究的是高级语言。而西方的哲学家们,他们研究的都只是低级语言。敲黑板了,西方的哲学,本质上和智慧无关,它们都只是语言学现象。

在庄子看来,像惠施公孙龙这样的名家,运用语言和知识的大师,因为他们以名害实,已经愚蠢到了极点,人的智力还能继续下降吗?答案是会的。

如果人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或者错误的使用了语言,都会导致更进一步的智力下降。什么是错误的使用语言?语言本是人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纽带,使用语言的时候,和真实的世界断裂了,这就是错误的使用了语言。什么是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使用的语言,本来就是和真实的自然断裂的,无论怎么运用,都无法和真实的自然,重新建立连接,这就是使用了错误的语言。

作为语言学大师的名家惠施和名家公孙龙,在庄子看来,即便他们使用的文字,是对真实世界的百分百描摹,他们只要封闭在里面出不来,就会被虚拟世界所蒙蔽,而无法连接和通透真实的自然。而一个人如果错误的使用了语言,或者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以言害名,那就比惠施和公孙龙,离真实的世界更远了,智力也就下降的更厉害了,因为,他们连文字所构建的这个虚拟世界,都接通不了。

如果被这个虚拟的世界所抛弃,人会怎么样呢?人会出现深层次的精神分裂。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然是人的母体,人的本能,就是要和母体建立连接,回归到母体,才能通透万物,通了之后,才能聪明,才能与万物相和。不能通了呢,自然就是与万物互相碰撞互相伤害。丧失智力的人,本来就极其的脆弱,这样的人与万物对抗,很显然是徒劳的挣扎,失败是必然的,痛苦也是必然的。

一种强烈的精神分裂,和伴随着这种精神分裂所导致的极度痛苦,这一点在西方人的智力特征和精神特征上,尤为明显。再联系到当代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忧郁症患者,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的人,或者是智力上出了重大问题的人,什么都不通,什么都不懂,执一端而敌万物,以一曲而昧大理,终生以抬杠为生,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什么问题就要讲证明讲逻辑。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根人肉二极管。

这样的人都是西方精神分裂的语言和文化,传染了我们现在的人,所导致的受害者。在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是那么的温和,是那么的聪明,从来不会有这么多人,在精神和智力上出问题。

庄子嫌弃惠施笨,嫌弃了他一辈子。最能表达这种嫌弃的,是著名的子非鱼这件事。我们先来看经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庄子和他的小伙伴惠施一起玩,相约在濠水赏鱼。庄子说,你看那些鲦鱼,它们从容的游在水中,是多么的快乐。言外之意是说,一个聪明人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是多么的从容快乐啊。

惠施作为活在虚拟世界中的笨人,他显然无法体会这句话,因为他从未真正的在真实世界中活过一天。于是他就质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做鱼很快乐呢?

这里面很有意思,因为惠施从未在真实世界中活过,他首先不能理解真实世界是什么,其次不能理解,一个聪明人活在真实世界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认为人只能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被知识所累。人生是很难快乐起来的。因为以有涯随无涯,人肯定是要累歇菜的,哪里还能感受到快乐。

庄子见惠施这么问,就接着和他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一个聪明人活在真实世界中的快乐呢?心想,这个人笨得多愁人啊。

惠施继续嘴硬说,因为我不是你,我也不是鱼,所以我无法感知到水中鱼的快乐,也无法感知到,你对鱼很快乐这件事本身的感知。所以我认为,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无法理解鱼快不快乐这件事。不能理解的事,自然就是不存在的事了。

再敲黑板一次,笨人都是这样,超出他们认知边界的事,他们都会认为等同于不存在。

庄子心想,你这傻瓜,真是笨的抽筋了吧。又继续和惠施说,请你赶紧回到真实世界中来吧,感受一下与万物一体的那种通透感,只有通透了的人才能从容而快乐,而且通了必然会快乐。你问我,我怎么知道鱼很快乐这件事的。说明你已经听说了聪明人活在真实世界中很快乐这件事。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你不理解,不能等于不存在嘛。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我活在真实的自然中,我随时随地往河边一站就能知道了呀,一望便知的事,多简单啊。这么简单的事,为啥你就理解不了呢?为什么还要辩论呢?唉,你真是愁死我了。


2019-4-11点击数/观注度 14916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