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韩方明:中国智库发展迎来新机遇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批示以来,中国国内智库的发展以及对智库的研究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愈来愈多的学者与机构开始运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思想产品,以应对日益多元和复杂的内外挑战。

古人云:“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深水区,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有新的政策应对,从而对决策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领导班子的智慧,已经难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这便要求要有新的知识体制来为其保驾护航。

习近平在7月初的讲话中,就曾提出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并推动决策咨询的制度化,从而更好地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作为提供独立性、创新性思想产品的重要平台,智库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这一使命。

虽然智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却是刚刚处在起步阶段,时代所赋予中国智库的使命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今智库的建设得到了中央高层的充分重视,对于智库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推动力,不仅使智库发展和智库研究迈入了快车道,同时智库概念也正在得到普及,如果留意一下民间舆论就会发现,现在连普通公众都在谈论智库,这是一个好现象。

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基本已经进入了官方、半官方和非官方民间智库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新阶段,不同类别的智库在具体的领域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力。相比而言,官方智库在资金支持、研究力量、成果效益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所掌握的资源和影响力是民间智库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由于其官方立场和在某些领域的局限性,为非官方色彩的民间智库提供了更多可资开拓的灵活空间。可以说,民间智库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论的探索者,决策科学化的推动者和治理实践的参与者。对改革自身来说,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兼收并蓄才能为改革注入更蓬勃的活力。

据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有组织的政策研究、社会参与机构,独立性将直接决定智库所提供的思想产品的质量与智库的社会声誉。西方的智库正是因为其独立性才逐渐培养出作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的角色定位。独立性并不是说要游离于政府之外,或者处处与政府作对。政策研究的独立性要求的是智库要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最终成果不是捆绑于其服务对象偏好的嫁衣,而是要有着独立“品格”的思想产品。这就要求智库在发展中既不能成为政府权力寻租的工具和传声筒,也不能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能被社会舆论所绑架,要为国家与社会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思想产品,自身也要发展成相对稳定但又独立运作的思想机构。

第二,要有高水平的学术团队。目前中国国内智库发展很大的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才断层严重,很多智库虽然有着庞大的研究团队,但是青黄不接,极易造成思想僵化和创新不足;再就是学缘结构搭配不合理,缺少跨学科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其思想产品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智库要么缺少政策支持,要么缺少资金,要么因为地缘条件等客观限制而无法吸引相应的人才等等,以致有其名而无其实。人才是智库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良性人才结构的智库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概括起来,就是要“接地气,有人气”。

第三,要有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给予智库更多的自主性,进一步完善智库管理体制,给智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智库自身来说,要逐步确立起完善的章程和组织管理制度,将运作纳入稳定的制度化运作中,并确保制度的创新与更新。既要摆脱官僚主义作风,又要避免家长式管理的束缚,要树立现代管理意识,积极与世界上成熟的智库模式接轨。

第四,要树立标签性的专业研究领域。对于不同的智库而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实力和研究特点确立本智库的研究领域,避免大而全。以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发展为例,2009年以前中国的公共外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还仅停留在个人层次的推动上,但2009年之后,公共外交在中国已经进入组织化与能力提升阶段。中国的公共外交热,与最早涉入该领域的非官方智库察哈尔学会的奠基作用是分不开的。当前谈到公共外交,人们首先想到的机构就是察哈尔学会。对于后起的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而言,选择一个标签性的专业化领域非常关键。

第五,要有开放的视野。任何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组织都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智库的发展要有开放意识,首先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不同研究领域和学科间的合作,不可将自身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其次要突破地域和国别限制,以更加宏观和国际化的视野来推动智库自身的发展,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平台,与海外有着成功发展模式的智库逐步确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第六,要实现官民互补。全面改革进程离不开智慧的推动,智慧并没有官民之分。官方智库在资金支持、研究力量、对外合作、成果效益等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而非官方的民间智库也在研究领域、研究队伍与运作机制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两者既存在竞争也有着合作的潜质,全面改革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多元的思想可以为改革注入更蓬勃的活力。

总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有双层涵义。一方面要有“中国味”,不能一味模仿或者抄袭国外的智库发展思路,要努力打造中国学派,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突出“创新性”,既要吸收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质量的思想财富,又要积极推动知识体制和思想产品的创新,成为有担当的新锐思想的拓荒者。

虽然智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却是刚刚处在起步阶段,时代所赋予中国智库的使命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2014-10-21点击数/观注度 4017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