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柏鉴人物     
孙宇晨是如何升起来的?

作者:刘主任

一个还不到30岁的小镇青年,突然要花3000多万跟股神巴菲特吃午餐,大家都在讨论他的动机,而我感兴趣的是:这个人是怎么起来的?

一部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话语权的争夺史!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每天都有新的人或组织出现,以独有的方式,争夺互联网的某块话语权。话语即钱力!每个拥有话语权的个人或组织,都在利用这种权力进行变现与扩展。

孙宇晨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才华、人设和时势来赢得话语权,然后调用话语权变现,再反哺滚大话语权本身的人。与其说他是一名创业者,不如说是一名实力派创业演员。

文艺加分青年

孙宇晨的话语权之路,要从2006年底说起。

那一年,他还是惠州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由于此前整天沉迷于网游和小说,思想上一定程度受到韩寒的影响,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所以到了高三,成绩并不理想,即使经过了心态上的调整,以应试为目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离名校还差得远。如果单靠分数绩,孙宇晨进不了名校,这让他感到很大的挫败感。

但他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写作能力。多年的文学积淀,使得他想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给自己加分。这一招其实是险棋,但的确符合他的状况,所以在第二年,高考还剩下6个月的时候,他选择去上海复赛,顺利拿到了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这个奖,帮他从北大中文系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那里拿到了可低于正常录取线20分就能被录取的资格。有了这20分,加上后面的恶补,他如愿考入了北大。

这是孙宇晨的最重要的一次跃迁!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他利用文学的侧击旁敲,拿到了中国最高学府的船票。

文学,这种司空见惯的文化形式,的确是小镇青年最容易为自己赢得话语权的有用武器,无论是孙宇晨那时遇到的高考录取问题,还是后来的自媒体浪潮。由于它成本最低,随便一个人都有机会接近,不像艺术和技术,没有优渥的物质条件基础,很难有机会学好。

文学让很多小地方的人,都有可能变得“有才华”,从而赢得与富人家孩子面对面竞争的机会。

校园意见领袖

登上北大这艘航母,只是孙宇晨的开始,接下来,他将正式卷入话语权的争夺战。

北大,作为中国最高的学府之一,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批量生产了大批的意见领袖,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忧国忧民,指点文化生活。从最早的“五四”知识分子,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媒体上活跃的知识分子,大多以写书和评论的形式,活跃在文化圈。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这个词,得到大规模的扩充,凡是在某个领域说得上话,并拥有一群叫好的粉丝的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

进入北大的孙宇晨,刚开始应该是有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想走李敖式知识分子路线。他热血沸腾,青春洋溢,想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尤其是从香港中文大学交换了一个学期后,整个人变得非常激进,还选修了一门叫《民主与社会》的课程。

他开始在社交网络上猛烈批评北大,还想带头闹事,结果被学校相关部门阻挠。2010年,他到《南方周末》实习,开始接触媒体,在这一年,他模仿当年的胡适创办《每周评论》,由于文笔大胆犀利,火爆北大校园,文章篇篇点击破百万,很快就成为了北大乃至全国校园范围的青年意见领袖。

其中对于北大“会商制度”的批评,演变成了一场公共事件,吸引了主流知识分子的加入,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因为这件事,他在2011年上了《亚洲周刊》的封面,至此,他拿下了人生第一个可以提升话语权的抬头:《亚洲周刊》封面人物!

跟传统的意见领袖比,孙宇晨对“话语权”更有目的性。“出名要早”,互联网的玩法,跟传统的玩法不一样,互联网可以通过个性、情绪和群体代言的形式弯道超车,传统的玩法则是在某个领域一步步深耕沉淀。

孙宇晨对名气的渴望,使得他一直在想法子逆袭。在大学里,他还做了另外一个重要选择-----转专业,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话语权。他原来是在中文系,虽然自己拿了新概念一等奖,但在北大中文系这条赛道里,高手如云,即使他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拿个中上的排名。所以,他采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大一结束时,降级转入历史系,加上善于与老师打好关系,最终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被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美利坚留学生

美国是中国互联网人的圣地,孙宇晨到美国留学,深入接触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中的经历,使得他在认知上发生重大的转变。

第一个认知,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意见领袖,没法干了。一方面赚不了大钱,另一方面并不再是社会最光鲜的人物。来到美国的孙宇晨,深刻的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并认定互联网是自己一生All in 的行业,所以他开始关注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这个判断从功利的角度是对的,因为新的技术赛道,是最容易让一个人快速戴上光环,赚取巨大话语权的。

第二个认知,是他获得了创业的经验。在留学期间,孙宇晨创办了《留美三人行》自媒体,视频全网点击量突破1000万,优酷栏目主页浏览量突破500万,官方微博粉丝数超过11.5万。虽然没赚什么钱,但给了他一笔丰富的经验和话语权积累。

第三个认知,是对钱的重新理解。留美期间,他积极介入投资,通过投特斯拉获得了4倍的收益,后又投比特币,获得了二十倍的收益。丰厚的回报甜头,重新刷新了他对钱、时间和人生的理解,催生了后面的巨大金钱欲望。

第四个认知,像他这样的文科生,如果留在美国,只能做个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很难进入主流精英的核心圈。想赚大钱,还是得回到祖国,因为此时此刻,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大水大鱼,召唤着无数海归,而他,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

这四个认知,和美国的经历,奠定了孙宇晨后面在国内打入圈子的基础。

90后创业新贵

2014年,是全民创业潮的前夜,也是国内热钱大爆炸的前夜,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革命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始进入成熟期。海龟、辍学生和90后,成为了那时候最热门的神话,马佳佳已经火了两年,余佳文也融了几轮资,大资本急需找到新的神话来包装,投的这个人,不一定能做成事,但绝对能带火这个基金,从而吸引无数优质的项目。

在前一年加入区块链前沿创业公司RippleLabs的孙宇晨,选择了回国创业。版本有好几个,第一个是孙宇晨觉得自己融不进美国核心圈,而中国水大鱼大,请缨回国,拿了一个Ripple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回来创业;第二个版本是Ripple派他回中国,但没有给什么资源,只报销一张机票;第三个版本是孙宇晨自己回来的,用了Ripple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抬头,但Ripple不承认,等到孙宇晨的波场名震世界的时候又承认了员工关系。

不管哪个版本,都有明显的装逼痕迹。那时的Ripple,还不过是一个20人的小创业公司,孙宇晨带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帽子归国,有一种喜提黑科技的感觉,效果非常明显,他很快拿到同样想借90后打响名声的IDG资本的风投,创立锐波并兼任CEO,号称中国首家从事去中心化清算系统产品开发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2017年区块链火爆之前,这家公司一直没有吐出什么象牙,但孙宇晨个人却一路开挂,成为媒体的宠儿,中间还做了一个不温不火的社交陪我APP。

拿到融资,孙宇晨接下来重点做的事情,就是炒作。

GQ的一篇文章证实,他聘请一家著名财经媒体的高管担任市场副总裁,专门为他打理公关事务,主打“90后创业领袖”牌。拜会各大商业媒体,寻找论坛演讲机会,成为他当时的头等大事。而当时的大环境里,也的确需要有故事的创业新贵,孙宇晨,刻意迎合了这一点,把自己打造成一款优质素材。

在孙宇晨自己和资本、媒体以及各种利益的推动下,孙宇晨成为了“90后创业领袖”,出入各大重要场合,接受主流媒体采访,领取各种“头衔”。比如2014年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2015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2015 CNTV中国互联网年度新锐人物,2015年成为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首批学员中唯一90后学员等等。

尽管自身业务吐不出什么象牙来,但作为一个浑身抬头和光环的风云人物,他在创投圈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创业本身就是一种高频率低成本试错的行为,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话语权,给了孙宇晨不断试错的机会,而更大的捞钱机会,很快出现。

币圈实力派演员

2017年下半年,中国在经历了网红的风口、VR的风口、人工智能的风口之后,一个叫区块链的风口,呼之欲出。

尽管区块链技术,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成熟,但由于其天生自带数字货币的属性,使得人们想出了一种叫“ICO”的模式,即还处在构想阶段的项目,便可以通过一份融资计划书发行虚拟的数字货币融资,这给了投机者一个巨大的机会,无数人打着技术和颠覆互联网的旗号,进行韭菜收割。

孙宇晨在币圈,其实算实力派演员,一部分源于他入行早,2013年就在美国加入了RippleLabs,2014年就回国创办了区块链公司,尽管没做出什么,但名号摆在那里。另一方面,跟大部分草根出身的币圈妖魔鬼怪比,孙宇晨是北大毕业,在美国留过学,在马云的湖畔大学跟马总合过照,还在达沃斯论坛上跟名人政要谈笑风生过,而且被《鲁豫有约》、央视等包装成偶像,在区块链风口来临的时候,他拥有极大话语权和号召力。

因此,他也不失时机的,发行了数字货币。有了薛蛮子、李丰等知名人士的站台,他的波场项目ICO非常成功,短短几个月,总市值最高的时候达到2000亿,震惊了整个行业。江湖传言,他这一次套现了20个亿。

知乎上有个叫@猎萝卜的大V总结了他在币圈的成功:1、嗅觉敏锐,抓住时机;2、为代币寻找币圈知名投资人,为其背书,让投资者产生信赖;3、包装项目,洗脑投资者,让其成为信仰者;4、通过直播、路演等形式扩大项目知名度,吸纳新的投资者;5、对代币高度控盘,对外只发放很小比例的代币,便于拉升(这种代币一定要十分小心);6、过人的胆量;7、千载难逢的时机。

其实,还忽略了他此前的经历和积淀,以及自身的硬实力。孙宇晨不是一天就升起来的,而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马佳佳和余佳文,在创投圈成名都比孙宇晨早,包括后来的王凯歆,这一波90后,本身没有什么才华,靠的是博出位,火得快,灭得也快。而孙宇晨,则是个实力派创业演员,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学士,2018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中位列第29名,这些支撑了他的表演。

2019年,区块链风口完全退去,币圈一蹶不振。早期自称自己是专家大咖的那波人,现在都非常低调,换项目的换项目,休养的休养。但孙宇晨,却依然活跃,继续坚持在舞台上。2月,他宣布为冤枉的赵宇先生提供总计1000万元的支持计划,伸张正义;4月,他宣布向湖畔大学捐款150万美元;6月,他宣布4,567,888美元成功拍下沃伦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

显然,他试图利用金钱,来修补这段时间以来,被自己行为磨损的话语权。这个方法,表面上看,他在圈内引起了大家的群嘲,陷入的公关危机,但实际上,崇尚丛林法则和有钱就是大爷的互联网圈,很快会忘记他的道德问题,再次作为大佬把他抬出来。

孙宇晨是如何升起来的?

写这篇文章,看了关于孙宇晨的十来万字资料,他成功拍下巴菲特的午餐以来,已经有无数人参与讨论了他的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也有无数的吐槽、嘲笑,这些当然都很有意义。但我好奇的是,这么一个人,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从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

通过这些资料,我看到了7个特质。

第一:强烈的成功欲望。孙宇晨的成功欲望,可能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父母离婚,身处小地方,渴望被认可,“一定要赢”成了他的人生信条与核心逻辑。当年,他去参加新概念比赛,面对着上海黄浦江的高楼林立,他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在大城市混。”而他的一位旧友回忆他说过的一句话:“想要挣到钱,就一定要对钱足够渴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强烈的欲望,是一个人做成一件事的源动力,孙宇晨的这个特质,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身上也看到。

第二:高调张扬的性格。作为一个文科生,高调张扬,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机会积淀自己的话语权。孙宇晨在大学、在工作、在创业的时候,因为高调张扬的性格,使得其爱出风头,不断驱动自己走到镁光灯下,把自己打造成时代偶像,并思考怎么赢得别人的认可。

第三:清晰的定位头脑。定位是一个人或者组织成功的最重要法宝之一,孙宇晨从小就有一个定位法则:“一定要当第一,如果在一个领域当不了第一,马上换下一个。”从高中时代由理科换成文科,再到大学时代由中文换成学历史,然后到了留学毕业抛弃原专业,盯着前沿科技,无一不体现他的定位法则,那就是找到可以做第一的赛道。

第四:粗暴的应付手段。孙宇晨是个很反感应试教育的人,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完成主流社会认可的东西。孙宇晨在高考前,得知再提升几十分,估计就能进北大,所以死定下计划,真的在高考完成了应试目标。而在大学的时候,为了拿到历史系的优秀成绩,采取了跟老师套近乎等手段,拿到了各科的高分,毕业的时候还拿了全系第一。我们身边,其实很多不乏才华而讨厌某种主流行为比如应试教育的人,他们没有大成,往往就是因为直接反抗,而孙宇晨不一样,一边反抗,一边应付,这给他争取了很多优质的机会。

第五:把握机会的能力。孙宇晨开挂的人生,跟他寻找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有关。高中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利用新概念作文来给自己加分,并孤注一掷赌北大,成了;大学期间不放过任何一次出风头的机会,包括转学科、批评学校等;留学期间敏锐发现了特斯拉和比特币,实现了第一桶金;创业时不失时机,看到了IDG对90后的青睐,顺利拿到风投;区块链风口来时,迅速卡位,把自己包装成为行业大佬。

第六:苛刻的时间观念。跟郭敬明一样,孙宇晨虽然表面爱装逼,但私下非常努力,这从他对时间的态度可以看出。在GQ的那篇采访里,他觉得自己不能无所事事哪怕一秒钟,否则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为此他要求自己“7×24小时,除了睡觉,就是工作”,他认为,恋爱也很浪费时间,很多时候陪女朋友逛街无法创造价值。苛刻的时间观念,使得他比同龄人甚至同行,做更多的事情。

第七:成熟的炒作体系。从最初在校园里做意见领袖,尝到了作为KOL的光鲜和甜头,等到了自己创业时,更是利用原来的积淀、资源,对自己进行体系化的包装。从个人的形象、穿着,到参加什么论坛,接受什么媒体采访,如何调动大家的情绪和关注,孙宇晨,本质上是科技圈的咪蒙。他是有实力,但同时他也能把100分的自己,包装成1000分,这是孙宇晨屡试不爽的套路。从目前来看,孙宇晨最成功的,不是创业,而是作为一名创业演员,拥有巨大的品牌和流量话语权,辅助自己在币圈的收割变现。

孙宇晨会“好”起来吗?

这是一个纯粹探讨的话题。如果你是孙宇晨,你怎么面对今天的争议?

首先,陷入争议,是一个人提高名气的最主要方式,在拍下巴菲特午餐之前,他已经想到,自己会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这是避免不了的。跟巴菲特吃饭本身也是一件好事,事实的反馈也这样,媒体已经分成了两派,第一派是证明他是骗子大忽悠的,另一派则捧他为神。巨大的争议,使得他的名气进一步提升,而且跟巴菲特吃午餐这件事,也不是坏事,最终是产生正面反馈的。

但也避免不了公关风险,在互联网圈内,他的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而他的那些非主流的价值观行为,也成为了大家吐槽的把柄。他跟郭敬明、黄铮一样,都陷入了道德和价值观的公关危机。在此之前,薛蛮子、马云、罗振宇,到陷入过类似的公关危机,只是程度上,没有孙宇晨狠罢了。

这一次,对孙宇晨的指责,主要集中在,这个老哥爱装逼,无良收割韭菜,人品也有一定的污点比如抄袭和价值观问题。这意味着,孙宇晨的人设,一件崩塌了三分之一。但他,依然拥有无数的死忠粉。从理性的角度,孙宇晨这一次倒不了,原因在于他不过是纯装逼被骂,没有太明确的道德或者法律问题。

以孙宇晨现在的实力,和应对媒体的能力,他的话语权,还是非常的硬。种种迹象表面,今年以来,他也一直在洗白自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洗白行为是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别看现在很多人在网上把他骂得半死,真的到了线下,见了他很可能对他点头哈腰。就像孙宇晨本人,当年在北大时骂马云开微博是什么玩意一样,多年以后,他去了杭州上湖畔大学,见到了马云,亲戚称之为“校长”,还拍了谈笑风生的照片,对外称“马云的门徒”。

人,就是这样的善变。

舞台上的孙宇晨,和舞台下的孙宇晨,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人。现在吐槽他的网友,大多数在舞台之下,有一天,他们也上了舞台,可能看待孙宇晨的角度,可能会不一样。

在我看来,孙宇晨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已经在上面提到。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人,他就像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无论是我们崇拜他还是讨厌他,我们都能一定程度通过他来塑造自己。


2019-6-8点击数/观注度 312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