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柏鉴人物     
“第一家族”落幕史

来源:智纲智库

荣智健:“我是首富,我爸爸是首富,我爷爷也是首富。”

古往今来,富有的人家不少,可能够守住财富才算得上真正的富有。

而提及今日的首富,想必大多数人的脑海忠都会率先蹦出诸如马云、马化腾以及王健林等富豪的名字吧?除此之外,还有许家印、李嘉诚等人,都可谓是中国富豪榜中各有千秋的大人物。但是呢,要说这从家族延续下来的首富,现今也就非荣智健所莫属了。

荣智健 1942 年出生在上海的第一大家族——荣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从历史来看,他的爷爷是首富,父亲也是首富,到了他这一代,更是曾连续三年蝉联过中国首富的称号。

不过,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之后的发展中,荣智健曾经于一天之内就白白亏损了近一百五十亿的产值,现如今也愈发开始没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

衔玉而生的荣智健,他祖父为清末纺织大王荣德生,父亲更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但是,作为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在家族力量束缚下,荣智健越来越反判。为了证明“我不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在青年时期,荣智健离开父亲的“庇护”和当时大多数知青一样,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大凉山做技术员,抬路轨、背石头,一干就是 6 年。

明白在这上面做出大的成就似乎不太可能,不甘心平庸的他要去奋斗,他有更大的雄心壮志。

荣智健果敢地选择了放弃铁饭碗,自己去下海经商,把自己创业的商场选在了香港。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又是自由贸易港口,同时重要的是,荣氏家族的多位人士在香港创业,已小有成就。后来回忆辞职赴港创业时,荣智健曾说,“那是我个人的决定,当时内地的政治比较开放,让人民出外探亲,我两个堂弟在香港经营电子生意,就决定出来闯一闯。”

荣智健所说的两个堂弟,是荣智鑫和荣智谦。初到香港,荣智健就借住荣智鑫家里,此时的他虽不了解香港,没有从商经验,但仅凭家族遗风就让人不可小觑。

100 万轻松翻 56 倍

经协商,他们兄弟三人决定采取按投资定股份的方式,一起投资办厂。

1978 年 12 月,三人各筹集 100 万港元,各占三分之一股份,在新界大埔合办了一家名叫爱卡的电子厂。

赴港时,荣智健只带 5000 美元,只好向在北京的父亲荣毅仁求助,拿到了初次创业的 100 万港元。

工厂主要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电子玩具等。当时内地刚刚对外开放,这些物美价廉的电子日用品的销路非常好。低级电子产品销量大、利润低,发展前景不乐观,随着内地经济、科技的发展,低级产品必将丧失赢利空间。一段时间后,三兄弟展望长远,一致决定转变产品方向,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美国出口,使爱卡厂在香港电子行业中渐渐脱颖而出。随着几次对产品调整,爱卡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厂商,在香港乃至欧美一些同类经营商中也小有名气。

香港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社会,商情不时发生巨变,常常一夜之间,名店关门,大公司破产。荣智健感觉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时,就开始筹划:卖掉爱卡,套现脱身出局。1982 年,一家美国公司以 1200 万美元收购了爱卡电子工厂,荣氏三兄弟全身而退。盘点收获,荣智健异常兴奋。在工厂发展过程中,,荣智健曾追加投资,使自己的股份从当初的三分之一变成为三分之二。工厂售出后,他个人分得了 720 万美元。有人算了一笔帐:按照当时美元与港元的汇率折算,荣智健一举获得了 5600 多万港元,这一收益是他当年100 万港元投资的 56 倍之多, 4 年中,他从一个研究所的电力工程师完成了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从怀揣 5000 美元一跃成为了千万富翁。

赶赴美国创业

售出爱卡后,经短暂的休整,荣智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美国创业去。

去美国这年,荣智健 41 岁。

荣智健与几个原在微软公司就职的电脑专家合作,在加州的圣荷西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公司简称为 CADI。公司总投资 200 万美元,荣智健投入 120 万美元,占 60% 的绝对控股地位。

1984 年,经荣智健提议,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和蒙特加菲克斯公司合并,然后又成功上市,成为了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计设备厂商,其股票一上市,市价一路飙升。

面对突然出现的美景,荣智健想到了见好就收,抛售股份套现 4800 万美元,折合港币 3.74 亿,再加上原来出售香港爱卡公司尚余的获利,此时荣智健一下就拥有了超过 4 亿港元的个人资产。

从 1978 年辞掉内地工作赴香港经商,到 1984 年售出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6 年时间里,荣智健从 100 万港元起家,到坐拥 4 亿港元,绝对是个商业奇迹。

最高点跌落

荣智健卖掉设计公司后,加入香港中信泰富,在频频跳跃中他已经摇身一变,成为资本运作的业界老手。

在中信泰富的平台上,荣智健故意“秀实力”给荣毅仁看(中信公司为荣毅仁组建)。他提了两个条件:“用人制度自主”“相当的权利”,得到获许,荣智健马上大张旗鼓准备收购国泰航空,却迅速遭到董事会反对。

荣智健说:“只要认准的事情,就一定坚持干到底,绝不因故轻易放弃”。

于是,他直接北上去找了父亲荣毅仁,斡旋之下,国务院同意收购计划。(荣毅仁后来当选国务院副总理,那时已有影响力)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在荣公子这里变得顺水顺风,比如荣智健以 40 亿元收购资产 70 多亿元的恒昌行,据说在某次高尔夫球场荣智健与李嘉诚对杆时,荣有些开玩笑地说:“如果球进洞了,我就买下恒昌行。”于是李嘉诚顺水推舟,给其礼遇。

荣智健踌躇满志,完成了一次次蛇吞象的资产收购,并将投资重心不断转向内地。2002 年,他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从此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张扬,越来越高调。

荣智健执掌中信泰富长达十九年,后又并在 2004、2005 延续荣氏家族神话,稳坐首富宝座。

就连一向低调的荣毅仁也劝诫儿子,他的行为显然与荣家“兴资助学、好善乐施”的家风相左。但此时的荣智健已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凡事任性而为。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荣智健,却在“澳元门”事件中被无情地闪了腰。由于荣智健的过度自信和对澳元前景的过度乐观,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资风险更大的累计期权。然而他低估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在市场大风大浪的冲击下,一夜之间,次贷危机让中信泰富遭遇了投资外汇衍生品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宗亏损事件,中信泰富这条大鱼也在巨亏147亿港元后宣告搁浅。

荣智健狠狠摔了一跤,公司陷入巨额亏损,身价缩水,并遭遇问责风暴,四面楚歌让荣智健喘不过气来,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自负埋单。

与很多草根企业家不同,荣智健生来就有“红顶”成分,他几十年来都是昂首前进,激荡沉浮,恐怕从没想到过自己会在最高点跌落下来。

2009 年 4 月 8 日晚,辞职后的荣智健不得不黯然低头,离开香港中信大厦。

2014 年,中信集团宣布将借壳中信泰富整体上市,8 月 27 日在香港交易所,“00267”这只股票已经更名为“中信股份”“中信泰富”彻底走入历史。

再遭调查

荣智健离开中信泰富,又创立了荣氏企业,之后更名隆源。该公司曾在海南拿地,2010 年又参与创立哈萨克香港发展基金,投资哈萨克的天然资源行业。

再走进大众视野,是在 2014 年,72 岁的荣智健,又遭香港证监会调查。

2017 年,香港政府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裁定,中信股份(前身中信泰富,00267.HK)及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五名前执行董事没有从事市场失当行为。迟来的翻案已无法改变荣智健黯淡的事实。

此后 77 岁的荣智健如今安享晚年,他回到家乡无锡捐建荣氏梅园。建梅园、献梅园、提升梅园,荣家三代人接力,为天下布芳馨,奏出了为后世所称道的“梅园三部曲”。

小结

作为荣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这个中国顶级的红顶商人,游刃于政商两界,也曾将自己的实力与家族的势力结合的完美无缺,运营的风生水起,成就了一番波澜壮阔的财富传奇。

然而一次投机失败,却从此成为红色背景里无法抹去的黑色阴影。

违背“绝不投机”的祖训,最终因投机失败而深陷风波,最终给这个财富传奇抹上了一层黑色的宿命基调。

中国商界“第一家族”的传奇正在远去。在富豪榜上,我们熟悉的已经是李嘉诚、李兆基、王健林、马化腾、马云这些名字。

这个世界,正进入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家族的荣光越来越难以延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2019-7-15点击数/观注度 336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