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群策群力智库 |
中美经贸磋商“大戏”不断,背后谁在主导? |
原创: 王德培 福卡智库 生存空间彼此挤压是中美冲突的基本线索,既然中美竞争是宿命,中美关系也由不得几个政客左右,更事关国家战略再定位。 举行地点意味深长的中美第十二轮经贸高级别磋商以高效的方式结束,会后双方对外发布的新闻都称此次磋商是“建设性的”。 然而,会后第二天,特朗普却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美国将从今年9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 在发布了如此“非建设性”的消息的同时,他又称,“我们期待着继续与中国就全面的贸易协议进行积极对话,我们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未来将非常光明!” 对此,中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那么,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闹到今天,呈现出如此怪异的局面?中美关系将由何主导? 难以回避的规律与宿命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中美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客观而言,中美矛盾是国家实力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美国方面看,尽管二战之后美国站在了绝对顶峰的位置,当下仍是“山巅之国”,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世界老大”,但国力与信誉却开始相对衰退。 美国人一直自诩为上帝的选民,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巅之国”,并肩负着拯救世界的神圣使命,正因如此,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以输送美式自由与民主为由,在全世界掀起了战争与革命,从海湾战争到反恐,再到发动颜色革命,美国在战争和插手他国政治中“自废武功”,加之2008年次贷危机引爆第三次金融危机,形成1%与99%的对立,社会撕裂与政治分裂导致国内同样损耗严重。 而这一切早已是命中注定的宿命,一方面是特里芬悖论决定了美国空心化,另一方面是由帝国黄昏的一般规律决定。 就前者而言,早在上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就指出,美国的强大使得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但在世界国际贸易发展中,美元不断流出并沉淀国外,这就要求美国要不断地印钞,而印钞导致国际收支逆差与金融业取代制造业渐成趋势。在此过程中,科技与金融的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加速向华尔街精英集中,埋下当前中产阶层塌陷的“前因”。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收支顺差国。但实际上,美国却是国际收支逆差大国,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债应运而生,导致目前债台高垒。 就后者而言,从历史上看,最伟大文明存在的平均时间大约是200年,朝代更迭的一般周期也在200年左右,“成功导致骄傲,骄傲产生冲突,冲突导致战争,战争产生破坏,破坏导致贫穷,贫穷产生忍耐,忍耐产生才华,才华促使成功”的一般发展规律往往贯穿其中,发挥作用。对于已有242年历史的美国来说也不例外。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迅猛崛起的确对美国产生相对挤压。 在经济上,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生产力,加入WTO让中国获得经济上的世界空间,而且中国还分享了世界现有规则的好处,即美国承担着世界警察职责,维护着世界物流的安全秩序,较长时间内维持“低油价时代”。 在政治上,由于中国在确保社会稳定、不做颠覆性变化的前提下,走市场+政府的道路,中国持续成功与规模超大在事实上成为世界经济的模式之一,这也意味着在客观上挤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空间。 因此,中美之间的此消彼长可能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的兑现。 地缘梦魇 更何况,美国在地缘上的梦魇挥之不散。 尽管北美大陆拥有沃野千里的土地和温润的气候,且面向两洋,天然具备极高的战略防御能力,无需考虑缓冲地带问题,尤其是远离欧亚大陆使其在过去远离战争中心,并坐收两次大战渔翁之利。 却不料,地缘优劣在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竟然可以相互转化。 按照地缘大师麦金德的理论,由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世界岛”,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在它的边缘,有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颠群岛。 在“世界岛”的中央,是自伏尔加河到长江,自喜马拉雅山脉到北极的“心脏地带”。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当欧亚大陆被密集的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片自东欧门户开始的广袤土地。 而这将是这个国家主宰欧亚大陆,进而主宰世界的前奏:“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上述结论恰揭开了两大海洋强权国家——英国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噩梦。 照此推理,由于与“世界岛”的天然距离,位于两洋之间的美国将成为一个地缘政治孤岛,就像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一样,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其力量向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投射将相当困难。 这意味着,美国如果在相关地区没有强有力的盟友,那么其本土的巨大实力将无法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力。可以说,美国地缘在其是弱国时十分有利,但在其是强国时就较为不利了。 中国地缘政治条件进阶 然而,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却恰好与美国相反。 中国陆地邻国多个,所处的位置向北与俄罗斯接壤,向东是一群东亚小国,向南是东南亚和印度,向西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中亚和中东。 世界一半的人口都在中国周边地区,世界超过一半的经济力量也聚集在中国周边,这是一个适合强国生存的位置。 当中国成为强国时,周边这些国家也必然成为中国坚实的伙伴或“盟友”。 当一个国家能够如此紧密地影响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和超过一半的经济实力时,它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将会远远超过任何时期的美国。 也就是说,当中国弱小时,各邻国都会惹事;但一旦强大起来,周边国家都是中国的屏障。 犹如英国与德国,英国孤悬海外,在战时确实占很大优势,但一旦德国经济强大起来,整个北欧、西欧、东欧都是德国的经济腹地,德国成为了欧洲的霸主。 正基于此,基辛格忧虑重重,他在去年9月份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上表示,“中国和美国都不需要盟友来对抗对方”。这也难怪,美国一向希望世界是散的,把欧洲拖下水,但特立独行的特朗普却在欧洲四处树敌,把“小兄弟”都赶走,犯了战略性错误。 中美冲突的基本线索 综上所述,尽管中美意识形态、经济模式的分歧客观存在,但其影响有限,生存空间的彼此挤压才是中美冲突的基本线索。 世界200多个国家在第一梯队中的也就那么几个,从此意义上而言,中美竞争也是宿命。 既然竞争是宿命,中美关系也就由不得几个政客左右,更事关国家战略再定位。至于如何定位,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
|||
2019-8-7 16611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