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反腐倡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作者:张宏良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列出了当今官场六大逆流,这官场六大逆流是:(一)清廉的不如腐败的;(二)亲民的不如霸道的;(三)干事的不如会说的;(四)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五)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六)实干的不如做秀的。

在这官场六大逆流中,其中第四条“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应该属于本源,属于纲;而其它五条都属于结果,都属于目。纲举目张,只要有了第四条,必然会衍生出其他五条,甚至衍生出更多条来。

就拿反腐倡廉来说,古今中外凡是有组织的地方,都要搞反腐倡廉,包括座山雕威虎山上也要搞反腐倡廉,否则百家宴一旦被极少数人贪污了,其他土匪就要饿肚子,至少是没有了年货过年,所以土匪也一样痛恨腐败。有些左派把反腐倡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那完全是一帮投机分子和政治流氓。凡是有组织的地方都要反腐倡廉,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完全无关。

不仅反腐倡廉的性质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无关,反腐倡廉的结果同样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无关。那些宣扬反腐倡廉不到位是因为不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左派,同样是一帮投机分子和政治流氓。反腐倡廉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人民日报所讲的这第四条逆流“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从帝王将相到土匪黑手党,反腐倡廉的后果都是由这一条决定的,与阶级性质同样无关。

凡是亲疏犯法都是同罪的地方,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小官小吏,是反美的还是亲美的,是权贵还是草根,是站队的还是不站队的,全都按照一个标准来衡量,反腐倡廉的效果就好,甚至会产生起死回生的奇效;相反,凡是像人民日报所说的那样“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那么反腐倡廉就会成为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工具,贪与不贪不再取决于事实,而是取决于站队,法官与罪犯的区别也不在于清白而在于站队,这就等于是公开给贪腐官员发放赦免证,结果必然是越反越贪。

中国老祖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搞了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根本法,也就是西方国家所讲的自然法,作为统辖整个社会的天道,用来衡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黑道帮会的基本准则。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搞了个公民陪审团制度,由身份证抽签产生的老百姓,来确定法庭被告是有罪还是无罪。

只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权利不在老百姓手中,特别是作为立身之本的生产资料不在老百姓手中,所以这个基本天道很难得到真正落实。这就是毛主席开创大众政治的原因,也是毛主席最伟大的地方。只要是人民拥有了直接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中国古代社会所留下的,今天西方国家所追求的这个基本天道,就一定能够落地成为现实。

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民主取代精英民主,大众政治取代精英政治,就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政治文明。只有在这个大众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天道公理的梦想,才能够成为现实。也只有在人民大众直接监督之下,才能够打破小圈子站队的不良风气,形成每个老百姓都能够直接判断的,符和天道公理的统一是非标准,反腐倡廉才有效果,人民才能振奋起来,国家才能够真正强大。

21世纪网络社会拉开了国家之间重新洗牌的变革大幕,谁在这个先进的政治文明方面走在前面,谁就会成为下一个世界政治文明的领头羊;谁落在后面,谁就必然会被淘汰。中国能不能率先走在前面,就看能不能率先走出小圈子站队这个逆流旋涡。如果能走出去,中华民族一片坦途;如果走不出去,中华民族将会被开除球藉,成为最后一个消失的文明古国。这就是当今世界大洗牌的本质和后果。

原标题:张宏良:反腐倡廉的效果取决于是否站队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3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2019-10-18

关联阅读:

人民日报怒批:中国官场“六大逆流”

政见参考

人民日报微信发表了《中国官场逆淘汰六大怪象》的文章,其内容如下:周永康案客观上暴露出当前我国政治生态中的某些严重问题。近日,许多干部来信来电反映,当前政治生态亟待治理,尤其需要关注“官场逆淘汰”现象,即“官场逆淘汰”不仅驱逐了部分清正廉洁的干部,而且正迫使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向违法乱纪的歪路,危害甚重。在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中,劣币不会大规模驱逐良币。

然而,如果人们发现,很多官员不仅没有因为腐败受到惩处,反而边腐边升,那么依靠贪腐获得金钱,再以金钱开路去跑官、买官、要官的风气就会越来越重。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相关专题调查结果显示,53.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场逆淘汰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干部对此深恶痛绝。

政治生态受到污染,官员个人难以独善其身,这种风气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盛行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明规则被潜规则取代。当下,各种规章制度相对以往有点儿改进,这些“明规则”本应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以及对污染政治生态的行为进行纠偏。然而,在现实中潜规则的盛行总能使明规则形同虚设。下面,我们对官场逆淘汰六大怪象进行了梳理。

(一)清廉的不如腐败的

清廉的被淘汰了,腐败的反而步步高升。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官、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这种人能得到提拔。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没钱打点关系,往往遭到了冷落。根据中纪委官网公开的信息,中央巡视组发现山东、广东、河南等省份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跑官卖官现象。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于清廉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且极大地恶化了官场政治生态。

庸官昏官贪官平步青云、受到重用,德才兼备的官员却只能坐冷板凳,这种“逆淘汰”必然会导致优秀人才没有施展空间,如果不能遏制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官员整体素质的下降。

(二)亲民的不如霸道的

为民、亲民、爱民是为官者理应树立的政德,然而在基层,这样的官员往往被贴上“没魄力”、“没能力”、“软弱”、“搞不定事情”等标签。一些霸道蛮横、甚至无视百姓利益的官员,却被上级视为能人,得到提拔。基层干部本应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然而做不同利益群体的调和者,必然耗时费力。在目前各地“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氛围下,耐心做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往往显得“不合时宜”,通过各种手段“摆平”、“搞定”,却能赢得有魄力能干事的好名声。许多官员认为,得罪了百姓,百姓无可奈何;得罪了上级,上级随时可以摘掉乌纱帽。

因此很多官员想办法摆平群众,迎合上级。民间谚语称“为百姓着想的永远留在了百姓中间,善于摆平百姓的却步步高升”。这样的逆淘汰,使得基层干群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

(三)干事的不如会说的

有责任、有担当、想干事的困难重重;豪言壮语多、实际行动少的投机干部却升迁有道。当下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亟需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干部能够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敢于上阵、靠前指挥,奋发进取、冲破藩篱。但改革攻坚期的工作错综复杂,不仅难度系数较高,而且还有着失败的风险。很多想干事的干部,要说“讨人嫌”的话,干“得罪人”的事,由此会遭受到各种“明枪暗箭”的阻挠,最终“干不成事”。于是,一些干部就选择了“另类”的发展之道。

对于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推脱躲闪、绕道走;但他们却擅长坐而论道,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等。他们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以说代干,因为喊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说”只要动动嗓子、开开大会,就能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而“干”要到工作一线、生产一线,要甩开膀子、放下身段;“说”还能推卸责任,出头露脸的事自己干,出了问题干事的人担;“干”得多的人,容易出现纰漏、出事故,由此出现了很多干事的人被淘汰出局,会说的人平步青云的情况。

(四)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

每当党委、政府换届、部门轮岗、干部调动时,总会出现“谁是谁的人,哪个是哪个圈子的”传闻,而一旦出现腐败案件,特别是串案、窝案,有关“官场站队”的官场传闻也会得到证实。比如,备受关注的“周永康”腐败案件,仅从其六任秘书、多名下属、多名近远亲属违法犯罪事实来看,就可以看出在其“队伍”里藏着不少的“同道中人”。缘何官员爱“站队”,其中的奥妙在于,“队伍”中的人往往能从中获得好处。在这样的“圈子”中,是非不分,难办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只要是“圈中人”,有了问题甚至错误,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没有成绩可以帮你造出成绩,小成绩可以帮你吹成大成绩;由此“圈中人”一荣俱荣、共同升迁;如此必然挤占了默默无闻、“不站队”干部的发展空间。

(五)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

眼睛能否向下看,是检验干部是否勤政爱民的一杆标尺。我们党的事业,需要的正是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造福群众的“眼睛向下”的干部。但一些干部,要么长期不下基层,不接地气,不通下情,与群众越来越疏远隔离;要么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要么把主观意愿强加到百姓身上,“惠民举措”、“民心工程”等名不副实,招致怨声一片……如此干部,实属官场“害群之马”,理应尽快清除出干部队伍。但是,这些干部虽不愿眼睛向下,却深谙眼睛向上之道,他们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领导“跪着走”,使出浑身解数,谄媚上级、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当下,不乏这样的“眼睛向上”的干部得到赏识与重用,而真正干事、眼睛向下的官员却被淘汰出局之怪象。

(六)实干的不如做秀的

官员升迁要靠政绩,但“政绩”与“政绩工程”是两个概念,绝对不能混淆。一些官员实实在在干事,为百姓谋福利,但政绩却不容易被看到,缺乏可以炫耀的政治资本。很多官员擅长“花拳绣腿”的功夫,这种所谓的政绩“看的见、摸得着”,颇能装点门面,但却劳民伤财、对百姓无益。事实上,广大百姓是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政绩是实实在在的,哪些形象工程是水分十足的。但由于官员升迁往往是要靠上级提拔,那些“大气魄、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往往很具说服力,而事关百姓利益的具体事难以被上级发现,所以往往作秀的升了上去,踏实干事的却原地踏步。这种逆淘汰,不仅恶化了官场风气,更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使百姓对政府的完全失去了信任。

打破这种逆淘汰就要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

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得逆淘汰的现象无处遁形,贪官、庸官、昏官被识破,其谄媚之术、浮夸之技丧失用武之地,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加大对违规违纪选人用人、“逆淘汰”、“为官不为”等行为的查处等等。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必定有助于铲除产生官场逆淘汰的土壤。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个别部门干部任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会来事的挤走会干事的,会钻营的取代善经营的,才疏学浅的淘汰德才兼备的,这种选人用人上的“逆淘汰”现象,如不加以有效抵制和遏制,会给人民的事业带来致命的危害。

“逆淘汰”,在干部选拔使用上表现很多,如在选人范围上,喜欢看来头、看背景,在自己视野内和接触的圈子里选人;在用人标准上,不是任人唯贤,而是划圈子,定框框,任人唯亲,唯利是图,谁跟自己走得近就用谁,谁“跑要送”就关照谁;在用人程序上,表面上按规矩办,实际上把标准搞成某个人的“私人订制”,把规矩变为潜规则的“漂白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种环境中,所谓的“伯乐相马”规则,实则是某些人以好恶选人用人。这就极易出现人身依附,结果只能“劣币驱逐良币”。周永康、徐才厚之流把持的部门行业就大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腐败之严重。

干部任用中的“逆淘汰”现象一旦出现,会产生很坏的发酵效应,假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为常态,又有谁肯再去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敬业奉献呢?干部作风不漂浮才怪呢。如果“进了圈子跑步前进,不进圈子原地稍息”成惯例,形成“圈子文化”,又有谁还愿汗珠子摔八瓣拼命干,还不削着脑袋尖往里钻?这自然就会大量出现“不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就看领导注意不注意”“只唯上,不唯实”,频繁“作秀”讨领导喜欢的“闹剧”,那些真正干事创业者就被“边缘化”掉了。投机钻营者受推崇,兢兢业业者受冷落,岂能不形成吏治上的“破窗效应”?

破解用人上的“逆淘汰”难题,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隐身人”无处躲藏。要坚持严格的倒逼制度,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2019-10-19点击数/观注度 9639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