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领袖未来:中国经济学界未来的新使命 |
作者:黄剑辉 《领袖未来》导读: 中国古代曾有过全球领先的经济学思想,但因近现代的经济落后,经济学理论研究转而“西风东渐”。如今,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学界应不辱使命,创造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奋力推动“东风西渐”。 中国古代曾有过全球领先的经济学思想,但因近现代的经济落后,经济学理论研究转而“西风东渐”。如今,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学界应不辱使命,创造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奋力推动“东风西渐”。 先秦诸子丰富的经济思想 回望先秦汉唐,中国曾有过辉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系统、精深、全球领先的经济学思想。据有关研究,在距今约5000年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在多数年份中居全球首位,且曾在其中的1000多年里占全球的30%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50%。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以秦汉时期法家代表管子、韩非子提出的经济理论,对实现秦统一六国,以及汉代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先秦诸子提出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经济思想。儒家孔子的经济思想包括:一是义利观,其核心主张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就是说财富虽是人人所喜欢的东西,但必须以合乎道德的方法取得,才可以享用;二是生产和商业观,孔子对财富的生产提出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主张应顺势利导,不必横加干涉;三是分配和消费观,孔子认为,无限度地追求财富是引起社会纷乱的根源;四是财政观,以义利为指导,贯穿着“仁政”思想。在财政收入方面,则主张对老百姓不要搜刮太甚,“敛从其薄”,在财政支出方面,提倡节俭,“节用而爱人”。 儒家孟子的经济思想包括:一是恒产论,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拥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二是提出了“井田制”;三是社会分工。道家老子的经济思想中,一是无为论,认为人们的行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不能任意行动,人们无须斗争,只需消极地顺乎自然;二是寡欲论。法家李浬的“常平仓”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参与粮食市场活动,贱时买,贵时卖,以达到平稳粮价、安定民生、保障农业的目的;实行以丰补歉,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法家商鞅的“农战”论及变法,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后来居上,超过了其他诸侯国。法家另一代表人物管仲在2700年前就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一是创办官盐、官铁,并用其收入解决政府开支,而对老百姓实行轻徭薄赋;二是在《牧民》、《立政》等篇中,提出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产观,强调政府要积极引导民众发展经济;三是在《轻重甲》中,较系统地阐述了货币、物价理论;四是在《乘马》、《禁藏》等篇中提出了“俭侈并重”、适度消费的观点;从职业分类的“士农工商”四业分居论,推出了分工理论。 从生态视角下来审视先秦诸子经济思想,有着很强的现代意义。先秦诸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生态伦理思想是解读其经济思想蕴涵丰富生态因子的必备工具。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畏天命与自然的宗教思想、严谨思辨的逻辑思想与顺应自然与人性的因顺哲学等。在生产领域,先秦诸子注重“法天因常”、主张尊重自然、因顺四时与节气等自然规律进行相应合理的生产劳动;在消费领域,先秦诸子倡导适度消费、节俭消费,主张因顺动植物的繁殖规律采取适当的“时禁”措施以保障消费的可持续运行;在赋税和分配领域,先秦诸子主张因顺人性特点而采用能够彰显公平(相对公平)合理的国家政策,以此来弱化社会矛盾,以保障社会生产、消费、赋税与分配活动的可持续运行。可以说,对时空性、和谐性与循环性因素的重视正是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之生态因素的具体体现。 近现代“西风东渐”和当代新起点 到了近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具体来看,1820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经历经济衰退与列强欺辱的时期,先后爆发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甲午战争及日本侵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世界其他国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1952年的人均GDP要低于1820年的水平。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理论研究呈现为“西风东渐”。其中,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主导了30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作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近现代的中国经济理论以学习、借鉴西方及前苏联为主。 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再审视中国,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68845亿元,占全球GDP比重达到12.3%。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1908元(约合6767美元)。统计显示,1953年至2013年,我国GDP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8.2%,其中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9.8%。在各主要经济体201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中,中国占到29.1%。 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巨大,任重道远。2014年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简称WEO)。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基于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17.63万亿美元,而美国仅为17.42万亿美元。部分外媒以“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为标题报道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尽管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仍然面临底子薄、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论断;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既要看总量,也要看人均;既要看增量,也要看质量;既要看经济,也要看社会;既要看国内,也要看国外。 学界呼唤创造中国自己的经济学 2008年底,中国社科院李扬副院长在《中国金融改革30年》一书的序言《变化着的中国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界》中指出,“埋藏在中国经济学家们心中始终不泯的愿望,就是要创造出中国的经济学来。”2011年1月26日,《财经》杂志发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科斯的文章,文中指出“经济学的未来在中国”;在过去,经济学曾是英国主导的一个学科,现在美国成为了经济学的主导,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能够有正确的态度,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中国主导的一个学科。 2010年1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章玉贵的文章《深层改革整体设计呼唤新版国家经济学说》。2012年12月底,张五常教授在参加凤凰论坛,发表《中国未来十年怎么走》一文时,曾尖锐地批评中国学术界没有“一家之言”,并表示“30年前我说过,10年以后中国一定会出一位比我好的经济学家,但我直到今天都没有看到。为什么没有一家之言?因为有钱的到外国念书,读得好的,就留在外国不回来了,在外国做教授了。” 西方经济学已难以指导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新版国家经济学说。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回归经济学早期的富国裕民目标;中国自改革开放36年来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有待理论化总结的经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新经济发展理论。 未来推动“东风西渐”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学界应不辱使命,敢于担当,扬帆启航,奋力推动“东风西渐”。 其实,近现代以来,包括孙中山、邓小平等领袖在内的无数中国仁人志士,对中国的富强、繁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前人的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家柳红3年前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书《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书中开篇即问道“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其给出的回答是“1980年代是一切从头开始、英雄不问来路的时代,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是求贤若渴的时代,是充满激情畅想的时代,是物质匮乏、精神饱满的时代,是经济学家没有和商人结合的时代,是穿军大衣、骑自行车、吃食堂、住陋室的时代,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一起创造历史的时代。”1984年9月召开的莫干山会议,以中青年经济学家的“第一次集体发声”载入史册。为了创造出中国人自己应运而成的现代经济学,历代中国经济学人可谓是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待成大愿。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为世界第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按汇率法计算的经济总量也会是全球第一,且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民生也会有巨大的进步。一流的强国需要有一流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科斯教授的良好祝愿“经济学的未来在中国”也需要转化为现实。 笔者衷心地希望、期待中国经济学界团结起来,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改革开放为方针,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方略为指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增强民族自信,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国版的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用我们的青春与热情再次书写《21世纪2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
|||
2014-12-10 3872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