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柏鉴人物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原创: 混沌天涯客 混沌天涯客 最近几天赵忠祥上了热搜,我写了篇 相关的短文,只有千余字,没想到竟有百万的阅读量,成了近段时间以来我最受欢迎的文章,超过了那些耗时耗力写就的长文。 这一方面说明赵忠祥影响力犹在,扎根于广大群众心中;另一方面说明他这次搞的事超越了一般想象,把我们惊着了。 按说,赵老师卖画、卖字,不犯法不违规。他利用自己的名气赚钱,合情合理,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哪个明星不利用名气赚钱?再看看网上现在什么最火,直播,双十一快来了,各路网红用尽各种方式做着促销。再比如我写文章,下面会放一个赞赏的按钮,喜欢的可以打赏,一块钱不嫌少。 为什么大家都在这么做,但是当赵老师这么做的时候,却迎来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呢?是我们犯了“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毛病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人人心里有一杆秤,赵老师为什么被骂?因为他代表着高标准,他曾经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曾经主持过多年的春晚,他曾经每天说很多温暖高尚的话、传递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许许多多的人从他端庄的面孔、磁性的嗓音里获得了来自国家的正能量。作为播音员,他表现得太好了,常把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以至于我们觉得赵老师是这份能量的代表,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没想到,赵老师只是个普通人,赚钱的欲望甚至比普通人还要强烈,只要给钱,什么字都能写,什么话都能聊,没钱就甩冷脸。冷暖只为钱,这当然会让我们感到迷惑,难道赵老师说了那么多温暖高尚的话语,竟连他自己都没有被熏陶? 正是这种巨大的落差,才生出无边的嘲讽,就像不久前董卿小姐的遭遇一样。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出奇一致地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肯定值得讨厌。 热搜榜如同女人的衣服,天天变、月月换。赵老师是10月热搜榜的风云人物,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他的位置是由田朴珺小姐占领的。 按照西方贵族的习惯,田小姐已经结婚,应该称她王太太,而且你知道,“小姐”这个词如今被弄得不太好听。不过既然田朴珺曾发誓“这辈子不依靠男人”,还是称她为“小姐”更能彰显她的自强不息。 9月份,田小姐发表了一篇《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痛惜国人无贵气的同时,把自己拔高到了英国贵族的水平。是啊,既然能坐在哈利波特式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那么她自己应该也是贵气满满了。 可是她在朋友圈里,又自称为“乡妞”,把在英国的经历写成了“乡妞伦敦记”。或许她还记得,十几年前,她在中央戏剧学院成教班念大专,学校旁边就是菜市场,乡气四溢。 贵气与乡气之间的跨越,田小姐只需要读一次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能教什么高深的知识吗?别傻了,上课是用来补觉的,关键是课后,能交几十万学费来上课的,不是钱多闲得蛋疼如王先生,就是钱少懂得扭捏如田小姐,两种品类一相逢,干柴烈火。 然后就富了,就贵了,就可以办99万一年的贵族学校了。去田小姐的贵族学校深造的,有几个是真心想学怎么拿刀叉,怎么戴礼帽,怎么区分sir和lord的。学会这些东西,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除了装13之外,还有多少用处? 99万,无非是一个圈子的入场券罢了。进了圈子,就可能遇见贵人,没准就沾上了贵气,从此上树变成凤凰,扶摇直上九万里。 如今飞上树梢的田小姐,按说应该成为现代女性励志的典范,她也很努力地向这个形象靠拢,表现得独立、坚强、奋斗不息。可奇怪的是,只要她一开口,无论晒出红烧肉、认陈可辛作闺蜜、与褚时健合照......还有这次的贵族,她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嘲笑。 难道是我们羡慕嫉妒恨,见不得人好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什么我们对田小姐不感冒,因为她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说不清楚。她到底是怎么傍上王石的?她到底怎么成为《中国合伙人》制片人的?她怎么又转行去做了烂尾楼项目?她又是怎么混入贵族圈的,她晒得那些西装革履的贵族是真是假? 田小姐喜欢写书,但把她的书翻八遍也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她在书里写尽了美好。但这个世界上的成功,背后都不美好,这是常识。 田小姐显然不知道我们知道这个常识,她一直想用美好和励志来鼓动我们,但我们并不买账,只想八卦她与王石的婚姻,是真的夫唱妇随比翼齐飞,还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才会各自飞。如同老迈的赵忠祥仍是播音界的大拿,王石在企业界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现在办着一个高级赛艇俱乐部,与田朴珺的贵族学校相得益彰,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本来就是一路人,都肯使出一些普通人不肯使的手段,都能在关键时刻紧紧的握住机会,上位。 由此我想起王石自传里的一个小故事,1997年,他被安排与其他几位企业家一道,在深圳向朱镕基总理做汇报,深圳市给他定的题目是“万科的科学管理和品牌建设”。 王石虽然是高干之婿,但能见到朱总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他得想办法让自己的汇报出彩。一合计,他没有老老实实去准备市领导交给他的题目,转而去讲分税制。这个转变着实突兀,就连老部下郁亮也在旁边嘀咕,咱是一家房地产企业,谈分税制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分税制是朱总理重点推动的一项改革,王石在汇报中对分税制大加称赞,让朱总理十分开心,甚至后来在1998年把他调到北京,参与房地产改革政策研讨。 但这也埋下了伏笔,王石这样的精明人,在深圳起家却不听当地领导的安排,别人会怎么看他。 不过这个伏笔要等到多年后的“宝万大战”才显现,回到1998年,王石意气风发,房地产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万科也迅速成为第一房企。 那真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税制改革、房地产改革、国企改革、高校改革......这些改革的成果延续到今天,成果辉煌。 不过,任何一项改革同时也会产生弊端,税制和住房改革让地方少了财源,进而转向土地财政,是如今高房价的诱因;国企改革让数千万职工下岗,丢掉了铁饭碗;还有高校扩招,学生多了,学风差了,毕业不包分配了。时隔多年,仍旧议论纷纷。 有一种聪明叫作事后诸葛亮,有一种愚蠢是事后抱怨。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是因为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去挑过去的毛病,总能一挑一大堆;而如果站在当时的节点,不改革能行吗? 那时候城市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的,想买也买不到,得领导批。 那时候国企普遍是亏损的,得靠财政接济,职工在那里勾心斗角的混日子。 那时候大学生是不自主的,学习之余,讨好院系领导和辅导员更重要,因为这些人掌握着毕业后的分配去向。 有些人希望过那样的生活,一代一代永远过下去。但更多的人希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把铁饭碗砸破,大学生走向市场,农民也能进城买房,有钱还能挑好的。 改革,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勇气。 正因为如此,时隔二十年,我们仍牵挂着朱总理。十月份的热搜榜,他先后上了两次。一次是国庆观礼台上,没看到他的身影,就生出许多担心,是身体不好吗?然后第二天就传出他写给清华经管学院毕业生的回信。另一次是昨天,他写给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的信被公开出来。 这就是一个月来的热搜榜,褒贬中藏着公道,冷暖里写着人心。 人有时会说谎,有时会作假,有时会被利益牵着走,有时会被短暂得失弄得喜怒无常。但把时间拉长,由一个一个的人汇集而成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
|||
2019-10-25 3604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