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缘局势     
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与战略何在?

原创: 朱志宏  战略观察家

中东安全论坛27日在北京开幕,与会嘉宾以“新形势下的中东安全:挑战与出路”为主题,围绕地区公平正义、多边主义、发展促安全、文明对话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东安全论坛是针对美国正趋向从中东收缩,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挑战而召开的。10月8日,美国撤出叙北部允许土耳其建立安全区打击库尔德武装之后,这是美国在中东收缩征兆。

自从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油气资源基本自足。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在减少,因此在中东收缩是大趋势。

当然,美国暂时不会从中东撤出,美国还在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美军增兵叙代尔祖尔油田并修建军事基地,继续支持叙利亚库尔德人,目的是防止伊朗打通从伊拉克到叙利亚进入地中海的通道。美国务卿蓬佩奥绕过伊拉克政府突访伊拉克库尔德地方政府,目的也是利用库尔德人压制什叶派的伊拉克政府,从而达到打击伊朗的目的。但随着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减少,在中东收缩是大势所趋。

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却是在不断增加的,因此将更多介入中东事务,关心中东地区的安全形势。以色列《国土报》10月17日文章:随着美国退出,精明的中国会是下一个中东经济参与大国吗?文章称,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已超过美国。叙利亚局势迅速变化,仿佛美国退出中东的一段慢动作视频。但退却不会止于撤军,美国一直是地区主要经济参与者。我们不会看到美企高管们仓促逃离,但美国经济撤离的缓慢过程已然开始。在这方面,填补真空的不会是俄罗斯和伊朗——他们经济实力不够,而会是中国,这将对以色列和中东产生影响。

一、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有以下几项:能源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反恐利益和文化利益。

   能源利益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诸经济体,购买了波斯湾地区出口四分之三的石油,预计今后这个比例还会增加。中国石油高度依赖进口,尽管我们尽量采取了多样化进口策略,但对中东的石油依赖依然接近一半。石油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血脉,因此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② 经济利益

中东很多产油国非常富裕,中国在这些国家承建了很多工程、有很多投资、与中东国家还有很多经贸往来,这些都是我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2010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最大贸易伙伴。修建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散布于整个地区,如阿曼的港口、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工厂。中国公司还为埃及新首都修建许多摩天大厦。中东地区的中国人有55万,其中许多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对地区的投资同样增长迅速。

   政治利益

中国在世界上的一系列主张需要得到包括中东的国家的支持,特别是中国的新疆政策需要得到中东国家的支持。美西方基于意识形态和打压中国的目的,不断抹黑中国在新疆治理上的政策,但最有资格对中国做法做出评判的不是少数西方国家,而是伊斯兰世界。

10月29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第三委员会,向会员国汇报例行工作并审议人权问题。在会上,以英美为首的23国阵营就新疆问题向中国集体“发难”。在此次联大会议上,白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连京·雷巴科夫代表54国共同发言,反驳了对中国政府新疆政策的指责。这些国家包括伊拉克、伊朗、阿联酋、阿曼、埃及、叙利亚等很多中东国家。

   反恐利益

新疆“东突”恐怖组织得到伊斯兰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他们往往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受训之后回国搞恐怖活动,并有很多成员加入了“伊斯兰国”。 除了新疆恐怖分子受境外恐怖组织的影响外,我国境外人员也受到了恐怖袭击的威胁。

伊斯兰恐怖组织实际上得到了很多中东国家的暗中支持,中国参与中东事务,重要目的之一是劝阻这些国家不要支持恐怖组织,并与中东国家合作打击恐怖组织。

   文化利益

世界三大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华文化。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争斗一千多年,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这也是西方遭到伊斯兰恐怖袭击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没有历史包袱,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不仅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化解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减少伊斯兰恐怖组织对中国的仇恨。

伊斯兰教是由犹太-基督一神教演化而来的,但伊斯兰教比基督教信仰更坚定。伊斯兰教鼓励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是西方与中国的二三倍。而且很多欧洲国家正在趋向于伊斯兰化,穆斯林人口正在达到不可逆转的临界值。未来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冲突将是世界主要矛盾,而中美矛盾将下降为次要矛盾。

当地时间28日,马克龙在联合新闻发布会表示,“谁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这个问题应该搞清楚。”他说:“就像我有时听到的那样,今天我们的敌人是俄罗斯吗?是中国吗?难道北约的目标是将他们列为敌人吗?”马克龙直言,“我不这么认为。”马克龙补充称:“我们联盟共同的敌人,似乎是对我们所有国家都发动过袭击的恐怖主义。”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通过文明对话化解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而美国则以反恐战争来打击伊斯兰恐怖势力,将来谁会笑到最后不言自明。

二、美国中东战略的教训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真正的全球霸主,但美国错误的中东战略却使其实力大损。2003年美国借用假情报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结果是打破了中东的平衡,使伊朗坐大。从整体上讲美强伊弱,但具体到海湾地区,伊朗占天时、地利,美国也“强龙难压地头蛇”。美国之后的中东政策都是围绕着补救这个战略错误而进行的。

就是这样,美国还不死心,又在中东发起了颜色革命。但美国期盼的“阿拉伯之春”变成了“阿拉伯之冬”。随着政治风暴席卷地区各国,伊斯兰势力,尤其是穆斯林兄弟会日显活跃,借“美式民主”进程乘势而上。他们先后在突尼斯、埃及、摩洛哥、科威特、利比亚、也门等国赢得了政权或在议会得势,从而改变中东政治版图。然而,他们借用“美式民主”,却反对“美式民主”,反对美国主导国际事务,坚持独立、不结盟。

美国在伊拉克牺牲几千名士兵,花费几万亿美元,换来的则是伊朗坐大和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崛起,最终导致“伊斯兰国”这个怪胎的产生。美国利用9年的时间在伊拉克推行西方民主。为了打造中东地区的民主样板,美国耗资数万亿美元,伤亡约4万人。但自2011年底美军撤离伊拉克后,美式样板也就空壳化了。伊拉克上层、教派族群、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争斗激烈,恐怖爆炸、重大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动荡不已。

IS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兰国”。“al Shams”的意思是“大叙利亚”,即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该组织的目标是消除二战结束后现代中东的国家边界,并在这一地区创立一个按照伊斯兰教法组织运作的酋长国。2014年6月29日,该组织的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拥有权威地位。

中东教派林立,在逊尼派与什叶派两大教派之中又有很多小的教派,例如仅小小的黎巴嫩就有19个教派。中东大多数国家没有进入真正的民族国家状态,而是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的松散的国家。大多数人对宗教与部落的忠诚度高于对国家的忠诚度。中东还存在大量民族问题,阿拉伯、波斯、突厥、库尔德几大民族存在深刻的矛盾。再加上地区大国以色列、伊朗、土耳其、沙特对地区事物的干涉,以及美俄在中东的博弈,使中东呈现碎片化、复杂化的局势。

因此,美国在中东的失误是难免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捍卫自身利益。

三、中国在中东的战略

由于中国没有卷入中东纷繁复杂的纠纷之中,与中东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中国赢得了中东各国的好感。中国与伊朗的关系自不必说,中国与伊朗死对头的关系也非常好。例如,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近宣布了将汉语学习纳入其国家教育课程的计划,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自2014年以来已六次访华。

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填补美国收缩留下的真空,但中国有必要填补这个真空吗?中国应当采取何种战略才能够最有效实现国家利益?

11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出席中东安全论坛的外方嘉宾。王毅表示,中国从不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从不搞势力范围,也不谋求地缘政治私利,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将坚定地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稳定的促进者、中东发展的贡献者。

王毅外长的表态基本概况了中国的中东战略。

   不选边站与各方搞好关系

中国在中东的基本战略就是不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地缘政治私利,与各方搞好关系。中国不仅要继续与伊朗保持友好关系,而且还要与沙特等海湾国家搞好关系。

美国常常希望其海湾国家盟友选边站,大多数海湾国家的政府现在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中国恰恰应该避免将自己置于需要其他国家的政府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的境地。中国这样做会显得美国更加强势,但却既有利于避免中美扩大矛盾,也有利于与中东各国保持长远的关系。中东国家在美国的压迫下暂时不得不选边站,但也会以各种方式反抗美国的霸道。当然,如果美国极大的伤害到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也有必要加以捍卫。例如,中国必须争取海湾国家采用华为的5G技术。

目前有几个因素使中国成为中东海湾国家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首先,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快速增长。海湾国家的首要外交政策重点是经济互联互通、能源安全出口和保护地区投资。而中国希望向中东出口的是商品不是政治理念。

其次,许多海湾王权政权正试图通过经济增长和发展,而不是真正的政治改革,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例如,沙特阿拉伯的2030年愿景和科威特的2035年愿景。中国没有实施西方式民主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功,这对阿拉伯统治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海湾国家的统治者在艰难应对与西方关系之际,加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最近沙特和埃及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王毅外长说:中国将坚定地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稳定的促进者、中东发展的贡献者。

9月5日至8日,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本届博览会将以“新机遇、新未来”为主题,重点围绕贸易投资、互联网+、跨境电商、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领域,举办投资贸易促进、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等活动。

中阿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性新机遇指引下将迎来新未来。据官方统计,论坛期间共签订项目协议478个,合同投资2500多亿元。

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自阿方进口更多非石油产品,优化贸易结构,争取中阿贸易额从2013年的2400亿美元在未来十年增至6000亿美元。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阿拉伯国家能源、石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争取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2013年的100亿美元在未来十年增至600亿美元以上。

中阿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和机制,以“五通”为主要目标,拓宽加深合作,强化彼此发展战略的对接。“一带一路”有力带动了中阿关系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与沙特、阿联酋、阿曼、巴林、黎巴嫩、埃及、约旦、科威特等十几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特色鲜明的中阿合作日益具有战略性,双方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建立中阿命运共同体成为双方共同努力的新方向。

   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但不陷入中东乱局

中国在中东事物上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在解决巴以冲突或叙利亚危机等中东棘手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上,中国发挥有意义的作用的能力有限。在这方面,美俄仍是主要的域外参与者。

中国在处理巴以冲突上的立场是一个典型。我们一方面与以色列关系密切,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中国主持公道,借助巴勒斯坦问题既维护了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关系,又消耗了美国的软实力。特朗普受女婿和选举的影响,不顾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严重地伤害到阿拉伯的利益。他将驻以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最近又承认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谷的合法性。这些违背联合国决议的举措,在拉近美以关系的同时也会消耗美国的软实力。

中国在主持公道的同时,并不影响与以色列的关系。在科技方面,中国正借用以色列的创新,帮助本土产业与美欧同行竞争。中国大量投资以色列的初创公司,借用犹太人的头脑为中国搞研发。中国公司还参与修建以色列一些大型基础设施,比如新的海法港、阿什杜德港和特拉维夫轻轨,这些项目均无美国公司参与。

美国对中以科技和商贸关系越来越担心。在美中的世界科技领导地位之争中,显然以色列没采取什么行动,比如设立审查中国投资的机制。以色列《国土报》称,10年前选择华盛顿还是北京,对以色列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因为美国太大太强了无法违抗。而今天,以色列根本不想选择。再过10年,选择的天平有可能会倾向于中国。

总之,中国要接受美国的教训,在中东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不要陷入中东乱局之中。


2019-11-30点击数/观注度 853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