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如果属实,中国的这个大动作将震动世界!

华山穹剑

以下文章来源于补壹刀 ,作者补刀客

执笔/方兴东

中国要有一个大动作!据报道,中国计划从2020年开始,3年内完成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计算机和软件的国产化替代。

12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目为《北京下令政府办公替换掉国外PC和软件》这样报道,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上述消息目前无从证实。

不过,政府部门国产替代的问题,从来不是新问题。

在美国政府发起以全面封杀华为为代表的科技战大背景下,中国此举不但理所当然,也有理有节,更是势在必行。

1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动用国家紧急状态法,采取超乎想象的极端手段,将华为驱逐出美国市场。

借助美国企业垄断核心技术的优势实施全面断供,还不断政治施压盟友弃用华为5G技术。

美国此举最大的影响,还不是华为的生死,而是几乎摧毁了几十年来全球对美国高科技的信任基础,全面动摇了高科技产业链相互紧密依赖的基本格局。

这是继2013年斯诺登事件之后,美国对全球高科技合作造成难以修复的再次致命冲击,堪称全球高科技历史上的“911事件”,必将影响未来长远的全球技术进程和地缘政治,也将极大损害美国高科技产业自身的利益。

过去几十年来,几乎整个中国IT应用市场和IT产业,都完全依赖于美国核心技术和供应商。

过去,虽然一批批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一直呼吁和推动中国在IT 领域“自主可控”,但是,进展始终有限,我们也一直没有真正在战略上下决心。

而2019年美国政府不惜违背美国宪法基本原则,莫须有地对华为祭出极端手段之后,似乎是特朗普一个人,就帮助中国完成了几十年来无数人不懈努力都没有完成的事情。

所以,业界有专家开玩笑说,特朗普是中国国产替代的第一推手和“功臣”。

其实,美国对中国发动科技战,以政治极端力量干预全球高科技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

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全球高科技从此“去A化”(去美国化)成为主旋律,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

美国最近几年爆出的监听盟友领导人,对伊朗、朝鲜和委内瑞拉发动网络战,以及大张旗鼓的封杀华为等行为,直接摧毁全球对美国高科技的信任。

“去A化”的核心并不是不相信美国技术和企业,而是美国技术背后政治力量的为所欲为。

因此,不仅仅中国,甚至包括美国最紧密的盟友,也不得不对美国保持基本的防范之心。

可以说,美国有多不可靠,美国有多不可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摆脱对美国依赖的决心和力度就有多大。

2

整个IT市场从安全性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党政军等事关国家安全核心的特定市场;二是涉及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社会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业市场,以及包括一般消费市场在内的通用市场。

比起美国极端的所作所为,《金融时报》所报道的中国国产替代行为,还局限在非常严苛的特定市场之内。

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安全本身问题,而是直接主导整个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

从全球范围看,这块市场本身并不是开放性的市场,除了性价比等市场因素之外,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这属于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守住底线”的基本举措。况且,目前并没有影响到真正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

相比之下,美国对华为的封杀性质却完全不同。不用说政府市场,行业市场也将华为排挤出去,连智能手机这样的消费市场,也“格杀勿论”

更何况,美国迄今为止各种行为都缺乏基本的证据支持。《金融时报》说中国此举将加剧中美“科技冷战”一说,并不客观,双方的性质和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3

中国在政府部门实施国产替代,属于“守住底线”的底线思维。

这不但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全球高科技市场回归秩序、加快发展进程的重大举措。

根据国通证券的研究数据,政府市场的电脑硬件规模在2000万台,单是硬件规模就在2000亿左右,相关的软件和服务市场,也颇为壮观。

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长期受到挤压的操作系统、芯片和数据库等从事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将开始获得至关重要的市场立足之地。

依靠这个特定市场的支撑,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获得极大提升,未来也会在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快速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高科技将第一次获得构建完整产业链的绝佳机会,真正可以从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起真正的产业生态。实现一举多得的战略目标!

而且,以中国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崛起,并不是加剧全球“科技冷战”,而恰恰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真正终结美国在全球范围发动“科技冷战”的企图。

美国敢于发动“科技冷战”就是基于其在全球核心技术方面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

一旦中国技术崛起,具备了分庭抗礼的市场竞争力,世界各国企业和客户都有了“选择权”,也就掌握了主动权。

美国的垄断通过竞争被打破,政客们就失去了筹码,也可以从根子上消除了他们破坏性的企图和冲动,这是有效终结美国“科技冷战”的唯一办法。

而美国作为全球高科技核心技术的垄断者和领导者,只有改弦更张,停止粗暴的政治干预,停止“科技冷战”,并且下定决心以身作则重建信任,赢得信任,才可能最大程度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和美国产业界的发展空间。

来源:补壹刀

中国要搞国产化替代?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这么说

2017年12月21日中国新闻网

12月21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新时代·新经济”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演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中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两年时间里,某些国外机构对中国实施中《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些质疑。

比如,认为中国要搞国产化替代,对外资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通过政府干预等非市场化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

辛国斌指出,实际上,中国一直对于内外资企业采用相同标准,一视同仁。同时中国也将一如既往欢迎各类企业,欢迎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工作中来,共享发展成果。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今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中国新时代复兴的新航程,本届年会以“新时代·新经济”为主题,探讨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新模式,共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大计。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交流活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历史上先后称雄世界的大国无疑不是靠制造业实现经济的腾飞与崛起。

例如,15、16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归结于世界最大的造船业,8世纪的英国依靠采矿、纺织、钢铁等工业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日本能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恢复,也得益于汽车、工程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顶住了下行压力,保持了平稳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世界大国的兴衰史和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正处全新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新,主要在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

全球经济目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网络化协同创新成为大趋势,智能制造引领生产方式变革,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生产方式和发展形态正发生深刻变化。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加紧在中高端制造领域抢先布局,立足继续保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打造中低端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成为传统制造业新的承接地。

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中高端受压和中低端受挤的局面。

关键原因在于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整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工业基础能力弱,中国制造面临缺芯少魂的局面,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资本脱实向虚现象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融资难仍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综合判断,中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不抓紧,窗口稍纵即逝,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国际格局剧烈变动,竞争进一步加快。

为顺应趋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中提出了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实施的两年过程中,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在具体领域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批重大工程实施效果凸显,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确实提升,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工业基础能力不断夯实,高端装备创新亮点频出,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成效……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试点示范扎实开展。

近期,中国正在加紧推进首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引导各地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但从实施到现在《中国制造2025》还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制造业发展本身还急需破解瓶颈和矛盾,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两年时间里,某些国外机构对中国实施中《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认为中国要搞国产化替代,对外资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通过政府干预等非市场化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旨在最大范围凝聚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中国一直对于内外资企业采用相同标准,一视同仁。同时中国也将一如既往欢迎各类企业,欢迎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工作中来,共享发展成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工作的总体安排中也对制造业发展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工夫,做文章。

质量变革

质量变革要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等工作细节进行全方位变革,提高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优化供给体系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千方百计稳增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制造业平稳运行,稳中向好。

二是要集中精力促进质量品牌提升,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着力提高实物产品质量和制造业标准体系水平,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文化。

三是要科学施策,鼓励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向价值链高端环境延伸。

效率变革

所谓效率变革就是要着力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改善供需关系,提高供给效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加快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调控作用,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简政放权。

二是要坚定不移调整结构,把去产能工作推向深入,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相结合,发挥产业政策的促进竞争功能。采取审慎包容监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壮大。

三是要创新思路,引导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领域配置,培育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激发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技能型人才,用好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等基金,研究设立《中国制造2025》发展基金,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动力变革

所谓动力变革,就是要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要下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造跨界协同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集中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制约,解决制造业发展卡脖子的难题,

二是要多策并举,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大试点示范工作力度,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融合,分类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推动绿色标准,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三是要合理有序优化制造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实施,深化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要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设制造强国关系国计民生,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力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确保《中国制造2025》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制造强国建设的新局面,谢谢大家。


2019-12-11点击数/观注度 14858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