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银行 |
美元霸权奠基人去世,他曾有个治疗通胀的“秘方” |
作者:金钟|旅美经济学博士 宏观经济分析师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美元霸权的奠基人之一,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克刚刚去世了。 二战结束后一段时间,美元的强势地位一度是由美联储诺克斯堡金库里储存的全球最大数量的黄金来支撑的。当西欧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开始按照固定汇率大量兑换美国手中黄金的时候,美国先发制人,在1971年宣布美元汇率和黄金脱钩,并拒绝继续外国兑换黄金的要求,1944年西方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终结。 当时,保罗.沃克还是美国财政部的一名经济学家,主要精力正放在设计一个新的国际货币汇兑体系这个课题上。 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元的霸权地位还没有建立,当时保罗.沃克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的官员们还在忙着寻找可以替代黄金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就是他们当时给予厚望的一个选择。 1973年开始的中东国家对美国的石油禁运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石油短缺造成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飞到中东纵横捭阖,依靠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说服了海湾的王爷们解除禁运,并让他们同意在石油贸易中接受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石油美元的地位由此建立起来,直至今天。 石油美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美元一度极为短缺,造成美元汇价飞涨。美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为了打压美元汇率,美联储连续降息。此时,保罗.沃克和他的同僚们还制定了一个在国际市场抛售美元,购买其他国家货币的计划。1970年代,美国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只是几个地位相近的发达国家货币中的一个。 海湾王爷们后来将出售石油赚到的巨额美元存入银行,重新流入国际金融市场,总算是平息了市场上美元短缺的风波。但是,美联储的降息行动和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在1970年代末,美国爆发了恶性通胀。 在高通胀面前,今天这钱还能买碗盐酥鸡,明天可能就只能买点盐了,那谁还愿意把钱留在手里呢? 因此,那时的美元地位实际上是摇摇欲坠的,在世人眼里也不是一定就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保罗.沃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任美联储主席。他上任以后,在通胀面前坚定不移的执行了加息的政策,即使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也毫不动摇,一直将美国的基准利率上升到近20%的水平,终于成功的控制了通货膨胀。 保罗.沃克从此一战成名,成为经济史上一个传奇的央行行长。美联储在各国央行之间也成功树立了自己龙头老大的声望低位,国际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也是在那时候稳固下来,延续至今。 保罗.沃克的成功不仅仅是美联储和美元的成功,他降服了美国通货膨胀的经过也让美国的货币学派成为这几十年来经济学诸多流派中的“显学”。该学派的货币供需理论是当今所有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被经济学界奉为圭皋的金科玉律。 直到现在,形势终于发生了变化。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明确了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决定因素。根据他的理论高通胀时需要加息减少货币供给量,价格自然就会下降;低通胀甚至通缩的时候就需要降息增加货币供给量,商品价格自然就会上升。这理论听起来简洁明了,是不是很有道理? 保罗.沃克证明了通过加息可以最终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当央行增大货币供应量,加班印钱,需要通货膨胀的时候,通货膨胀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09年以后,美联储降息一直降到0利率边缘,搞量化宽松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从近8000亿美元扩张到4万多亿美元,多印了三万多亿美元的货币,但是美国通货膨胀率一直无法长期的站到2%以上的水平。同样,欧洲日本的利率都已经被砍到负利率了,量化宽松到市场上已经没有国债可买的地步,但是他们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的还低。 现在,那些曾经自诩高瞻远瞩、指点江山的中央银行的官员们和权威经济学家们正像无头苍蝇一样束手无策,有很多人甚至还在掩耳盗铃的拒不承认传统货币理论失灵的现实。 通胀去哪了? 印钱不能导致通胀了吗?这可和我们平时的感受不一样,你看看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阿根廷这样的地方,由于滥发货币导致的恶性通胀。再看看我们国家自己的历史,解放前国民党金圆券变得一文不值导致的物价飞涨,直到过去几个月猪肉价格翻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通胀切切实实就在自己身边。 但是,一切数据变化和经济发展经验都表明,中国2019年的通胀水平,将是未来20年期间内最高的顶峰。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和日本在1970年代通胀顶峰的历史。 1970年代还处于全球化起点的前夜,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解散,金本位被打破,美欧日之间资本流动还存在着相当严格的外汇管制,制造业产业链的离岸外包还只是学术理论,制造业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还都是就业产出的支柱。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退伍的士兵们几乎都集中在50、60年代成家生子,到了70年代,二战结束后最大一波婴儿潮开始步入青年时代,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渴望。而恰逢当时城市化进程的高潮,中产阶级向郊区迁徙,花园别墅以及家用汽车成为中产阶级生活的标准配置。 70年底初美国每年近3百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市场,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这些人的年纪恰好在25岁左右,正是购买需求最旺盛的时候,房子车子孩子,每一项后面又是无数新的后续需求。再加上生产要素石油涨价、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为完整的国内产业链让价格压力无处转移,几个条件同时满足的精巧共振,让美国的通胀在1980年代初达到顶峰。如果你在1980年代的美国和别人说未来40年内我们再也看不到通胀达到这样的高度,恐怕你会被别人当成傻子。 70年代末的美国和今天相比,有两个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是人口逐步老龄化,2019年第三季度美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另一个就是全球化的推进让制造业产业链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那些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 在其他两个条件里面,过去几年石油价格曾经接近140美元,央行印钱的规模更是史无前例,但是新增人口不断下降导致需求缓慢增长,供应链全球化导致成本压力分散到全世界,因此通胀消失了,即使央行还按照过去的经典理论重复加印货币的政策,依然达不到彻底摆脱通缩的目的。 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更为严重,其历史成因和美国的基本类似。 对于大多数和我同龄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人生的切身经验让这个结论看起来如此的不真实。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处于另一个极端的恶性通胀历史。比如解放前的国统区,比如现在的委内瑞拉和阿根廷。这些在不同时期经历恶性通胀的经济体的共同点包括:工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的位置,严重依赖进口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的经济体系,庞大的外债等等。这一切说明这些经济体要把自己最有生产力的群体的劳动成果拿到国际市场来换取必要的进口物资,而央行加大印刷本国货币力度造成的汇率贬值,都无助于增加出口并缩小本国低下生产力和日益扩大的进口需求之间的缺口。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 曾几何时,中国也有一段时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记得1990年代的恶性通胀,当时的人们会通宵排队抢购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比如酱油和盐。但是在这期间,中国的生产力和工业水平飞速发展,国内的产业链从低端工业产品到现在相当一部分中高端工业产品,产能过剩早已经在许多行业代替了产能不足,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从1990年代到最近几年,中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口红利,城市化进程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几个条件的共振,不但造成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也在过去几十年里几次引发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在今年猪肉涨价前网上曾经狂炒过“买水果的财务自由”的话题。而就在几年前,网络流行语里还有“蒜你狠”,“豆你玩”这样的段子。 但是,未来二十年,情况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中国将步入老龄社会;发达板块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尾声;产业升级进入到攻坚阶段,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在也出现倒退的势头。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中国发生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基础正在逐渐消失。 通货膨胀与民粹主义 传统货币和财政政策无法制造的通货膨胀,在民粹主义环境下,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出现。 美国、日本和欧洲近几年的降息和量化宽松实际上是将低成本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放给了跨国银行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而这些资本则利用低成本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大部分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仅有小部分流入实体,因此我们看到欧美日的股市屡创新高,实体商品的价格(也就是通货膨胀)却一直萎靡不振。 这一传统货币政策与资本精英们的合作本来是天作之合,世界宏观经济在上一轮危机之后经历了10年也终于开始回暖。然而,远远走在实体经济前面的金融市场必定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却给我们带来了民粹主义这一怪胎:英国脱欧、美国四处加征关税、法国黄马甲运动、拉美和中东的暴乱示威等等,预示着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冲突周期自100年前的共产运动以后又回来了。 上一次阶级冲突的高峰期,为了缓解阶级矛盾,欧洲建立了福利社会,美国也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医保制度。但是,当年这些福利制度可以建立起来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享受的超额利润和经济垄断地位。今天,在急剧扩大的政府财政赤字面前,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面前,发达国家政府拿什么来补贴人数众多的低收入阶层呢? 超低的通货膨胀率此时就是一个救命稻草,刺激了西方新的政策创新: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现代货币理论等等就是目前最流行的民粹政策主张。其根本思路就是政府无中生有,通过印刷机来支持国民消费和生活水平。其代价,就是央行花费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市场信誉。 有人或许觉得信誉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似乎也没什么重要的。其实不然,传统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和民粹主义,而精英们为了平息民粹主义只能采取高赤字的福利政策并通过印钞机买单,而民粹导向的高福利财政政策一开始的确会把钱直接发到居民手中,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但这增加的消费需求不是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基础上,而是凭空印刷出来的货币创造出来的购买力。这样虚假的购买力相对于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会大幅贬值,最后的结果就是引发真正的恶性通货膨胀。而那时,已经没有人相信失去信誉的央行敢于像保罗.沃克那样逆民意而动的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了。 四十年前,保罗.沃克顶着市场和政客的压力做了正确的事。今天,维持正常利率空间,抑制大水漫灌的冲动也是在做正确的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机制,坚持做正确的事,金融枷锁终将被打破。 网友精彩点评 十一只猴 啰嗦半天,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说出真相。美国通胀为什么上不来?因为美元是世界贸易结算货币。美元供应的是整个世界,不仅仅是美国国内。那么美元造成的就是世界性的通胀,而不仅仅是美国的通胀。从另一个方面说说美元霸权。你使用人民币,暗含的意义是承认人民币发行者对你拥有管辖权。那么世界各国使用美元做贸易结算货币,暗含的意义是这些国家承认美元发行者对其拥有管辖权。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是地球央行。目前美元的投放方式主要是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进行的,每一块美元的最初使用者都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使用这些美元支付国防开支、公务员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一切采购。拿到这些钱的美国公司,再向国外采购实体商品或进行金融投资。这些花钱的美国人已经是美元的二级使用者了,二道贩子,是他们把美元投向整个世界的。使用美元做储备货币的国家已经是三级使用者,三道贩子。从这个角度看,谁在使用美元,谁就支持了美国政府。美元只要能在全球投放,美国政府的支付能力就越强。有人说中国可以不用美元了,笑话。只要其他国家还在使用美元做贸易支付,中国就必须储备和使用美元,否则没法和其他国家做生意。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使人民币强大起来,让其他的国家也用人民币做贸易支付,这样挤占美元的空间和市场。只要能减少美元的全球投放,就等于直接打击了美国政府的支付能力。那把人民币怎样才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是因为长时间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农产品意识形态产品的提供方,也长期的是最大的黄金储备国。美元支付效力由美国综合国力做背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要持有美元就可以最快捷的换到黄金,或者换成工业制成品和粮食,所以在整个20世纪美元都受到人们的追捧。二战以后,西欧和日本最先通过和美国贸易,积攒了一大批美元储备。商品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中介货币和一般等价物,那么在西欧国家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中,美元就充当了中间货币和一般等价物,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都用美元结算,连东欧集团都不得不储备美元与他们做贸易。这样久而久之,美元就成了大部分国家的储备货币。尽管人民币现在在国际贸易结算和交易中的比重非常低,但潜力非常大。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头号或第二贸易国,但这些贸易大多仍是用美元结算的。我们大力提倡进口,让对方也拥有人民币储备。以后我们可以让对方用人民币支付中国商品货款。这样双管齐下,慢慢的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逐渐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一些国家的人民币储备增加了以后,很可能在他们之间的双边贸易中也使用人民币做结算。记住,人民币的崛起打击的是美元霸权,用人民币做贸易和储备的国家越多,就等于越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的支付能力,一箭双雕。当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的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之后,给每个中国人带来的好处,想想就激动。所以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必须走这条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和利益,必然和中国的发展与崛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看来是个谜 从这文章的描述可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及西方濒临崩溃,而让美国及西方安然渡过生死危机的,不是撒切尔、里根和保罗.沃克,而是中国。 中国的“改开”,让美国及西方的恶性通货膨胀,得以转嫁到中国身上(大家可以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经济状况);中国的“改开”实际是给美国及西方输血,让美国及西方整整延寿了四十年。 guan_15740798861796 美国印美元一部分被外国市场赚走了,另一部分就往金融市场跑了。目前通胀不计入金融资产价格,你把金融资产价格计入进去试试。美联储降息,钱从银行直接跑对冲基金的多,跑实体经济的少,转化为普通人收入和实体经济收入的少,自然拉不动通胀;而金融市场只是少部分人得利,转化为消费的少,都等着钱再生钱,能拉得动通胀才怪,股市涨了几倍。美联储不是不懂,美联储想要拉通胀,每人发几万美元,试试通胀上不上,究其原因是美联储降息的钱没跑老百姓收入里,全被金融界拿走了,美联储自然不可能废物到不知道这种道理,却还在瞎胡扯骗人,正如货币学派一样只能信一半。 |
|||
2019-12-13 3831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