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城市与区域 |
三亚,从哪里来? |
原创: 智纲智库深圳中心 智纲智库 作者:王超群 凌坤育 王牵 刘懿德 编辑:王一然 海南自贸岛的落地,让被称为南海明珠的三亚,又一次站在了闪光灯下。 三亚扬名神州大地,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地级市,不管是房地产还是旅游,早已对标国内一线,甚至是国际领先。十万一平的房价,十万一晚的酒店,光看价格,已经很难把她与三线城市的标签联想到一起,但现实就是这么神奇。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貌似皇冠上的明珠,2018年GDP排名全国第290位,排在他后面的鸡西,是一个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繁华背后,三亚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忧虑。要弄明白三亚往何处去,先要明白她从哪里来。 一、三个女人和三个男人 谈三亚,离不开海南,谱好了三亚的曲,大概也能唱出整个海南岛的歌。 自海南脱离雷州半岛的怀抱,独立成岛,区区不过千万年计。这个处于南蛮之南的化外之地,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与中央王朝遥远得让人绝望,“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相对于中华文明的深不可测,海南的历史,单纯得像个小孩,给海南和三亚换掉文明乳牙的,是远道而来的三个男人与三个女人。 (一)开岛元勋冼夫人 古代岭南,有一位神一样的女人冼夫人。这个被尊为海南开岛元勋、被尊为谯国夫人、与郑成功有着同样功绩的奇女子,对岭南的意义,不亚于郑成功之于台湾。 冼夫人的故事,远比花木兰、穆桂英精彩,冼夫人的事迹若是发生在中原大陆,她这个IP在女性的世界里,应该是仅次于武则天。 冼夫人之前,海南岛长期孤悬南海,中原皇权只是象征性地遥控统治,被称为“象郡之外徼”。直至梁大同初年,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领的身份“请命于朝,置崖州”,从而结束了多年“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历史。 冼夫人治岛安邦,文教武功树立的丰碑,俨然就是救世主加保护神。除了给了海南政治上的名分,她还多次平定匪贼叛兵,并组织移民开发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又传授原住民纺织、制衣技术。光这些还不够,她与丈夫冯宝一起,在海南办学兴教,传医授药。 更难能可贵的是,历经梁、陈、隋三朝,立功立德的冼夫人,一直坚守了对中央王朝的忠心。虽然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由于天高皇帝远,乱世之中,中央王朝忙于江山逐鹿,但一个南蛮之地的女人,有如此坚贞不二,确实是一时无双。 时至今日,早被推上圣母神位的冼夫人,其影响在海南无处不在。每到重要节日,海南人家家户户敬请的神就是冼夫人,纪念冼夫人的庙宇遍岛都是。连我们的苏东坡大师,都被冼夫人征服: 冯冼古烈女,翁温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冼夫人对岭南版图的维护,让中原强大的汉文化,进入岭南有了官方的加持和民间的通道。从此海南和三亚搭上了中原帝国滚滚向前的列车,文明进程迅猛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的时候,封地就在临振县(今三亚东北),今天三亚千古情景区就在封地内,这算是冼夫人与三亚的直接联系。 政治上的通道一旦打通,文化无边界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对海南儒文化影响较大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李德裕,一个是苏东坡。 冥冥之中,命运将他们与海南走到了一起。 (二)大儒李德裕和文豪苏东坡 唐宋之时,岭南是贬谪首选目的地。彼时的岭南印象,绝非如今的广东繁华,湿热霸道,瘴疠横行。被贬之人,除了心理的失落,更要承受身体上的摧残,加之长途奔袭,几乎是九死一生,基本都是写好遗书再上路。 被李商隐誉为“万古良相”的李德裕,作为海南五公之首,算是莅临海南的首位大儒。 以崖州司户参军身份来到三亚(历史上关于李德裕贬地仍有分歧,按当时朝廷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用心,在三亚或许更可信)的李大丞相,油尽灯枯之际,悲苦痛拗之时,以血泪作遗篇《穷愁志》。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客死海南,是个人的不幸,却是海南的大幸。 另一个中华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苏东坡,与三亚的交集可能不多,但对海南和三亚的影响却是空前绝后。在中国有个文化现象特别有意思,不管哪里,只要能跟苏东坡扯上半点关系的地方,就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千年IP。 在海南的苏东坡,是人生低谷中的低谷,一代英豪,竟至衣食不保,居无所居。 所谓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以儋州为至苦。黄州虽苦有东坡可耕种,自嘲之余,信手挥笔成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惠州虽偏,自乐之暇,成就“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儋州最苦,自叹之中,风烛残年的东坡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最后的故乡。“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他年谁作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冥冥之中,东坡好像预感到了命运的归宿。 苏东坡对海南文化的影响辞藻已难堆砌。数据显示,苏东坡之前,海南文人无一可挂齿。东坡驾临之后,海南有了第一家学堂,出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 一己之力,开一方风气,育一邦文脉,可谓星火之炽震古烁今。 海南小四年,东坡终获回召,却客死常州,海南似乎也印证了九死蛮荒的戏言。 命运常常与伟人大开玩笑,历史却总是以另一种方式予以回报,命运的捉弄是大多数人的挽歌,却往往是他们的绝唱。文化是历史苦难孕育的胎记,只有痛苦至深才能感悟至真,历史上的顶尖作品,莫不如此。 相传三亚落笔洞,与东坡就有直接渊源,当然这种浪漫主义的猜想,只能宁信其有。不过话说回来,依东坡豪迈气概,不到天涯海角,不来三亚,似乎又不合情理,大概有更多的辅证等待发掘。 当然,这几个人更多的是对整个海南的影响,受益最直接的是海口,毕竟海口是海南与文明大陆联系的咽喉。 这些文明的熏陶,对三亚更多的是阳光普照式的受惠,真正与三亚当地有直接渊源的,算起来,就是两个女人和一个和尚。 (三)佛家宗师鉴真漂流奇缘 佛教应该是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一个元素。一个没有佛教活动的地方,很难说是一个典型意义的中国城市,于是,上天给三亚安排了鉴真。 作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鉴真与日本佛教的渊源,无意中给三亚带来了福音。 身处佛教的鼎盛时代,唐朝的高僧在佛教国际交流方面好像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加持。玄奘和鉴真,一个是求佛法,一个是传佛法,竟然都是以偷渡的形式完成伟业。 受日本方面的诚挚邀请,鉴真师徒决心渡海传法。历尽艰辛,排除万难,东渡六次,失败五次。正是第五次的失败,促成了鉴真与三亚的缘分。 天宝七年(748)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僧众、水手等三十人在扬州出发五次东渡。出长江后遇大风,船在风浪中完全失去了控制。十一月间,随风漂泊的船队,经过十四天的颠簸,绝望之时,终于在振州靠岸,鉴真与三亚的故事开始了。 庆幸的是,中原文化早开始在海南扎根发芽,鉴真的故事和盛名,让三亚人民心头涌上了一股天降神僧的狂喜。流寓海岛一年多,鉴真修寺造佛,登坛授戒,“所经州县,立坛授戒,无空过者”,连他们路过的稻田都被当地人尊为“和尚田”,足见鉴真对三亚的深远影响。 如今三亚著名景点,晒经坡、大小洞天,更是诉说着鉴真与三亚的漂流奇缘。这段因缘,既让海南受佛法沾溉,填补了三亚文化的佛教拼图。同时,身兼医学大师、将中原百家与佛理融会贯通的鉴真,将三亚文明整体往前推了一步。 三亚之行最终成就了鉴真第六次东渡的成功,三亚也算是鉴真的福地。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三亚的神奇经历,历经生死的鉴真,更加坚定了东渡的决心。 经过以上四人的领衔推进,三亚政治、文教、佛法都有了根基。在中华文化之中,还缺一环,就是仙道图腾,于是,三亚又有了南海观音。 (四)南海三面观音 观音这个勇猛丈夫观自在的男身菩萨,在中国摇身一变,华丽转身成一个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女神,并很快升格为中国民间最大的图腾,成为佛道合一的典型,与玉皇大帝主导的天庭体系都能完美融合。 这样来看,汉文化的确是个黑洞,不管什么民族,不管征服还是被征服,最后都会被汉化,看来不仅是人,连神都逃不了了这个黑洞。 传说观音发大愿长居南海。观音菩萨长住南山而应化四方,然则四方多有观音法像,南山尚无菩萨金身,于情于理说不过去。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三亚南山寺。集十方善信,发心敬建观音菩萨圣像一尊,终了遂观音菩萨常居南海之大愿。 三亚南山海上白观音,一体三面,以108米的高度称尊。如今,成为三亚著名景点的观音,连飞往三亚的飞机,都会在其上空盘旋一周。 至此,三亚完整地吸收了中原汉文化系统。随着秦汉以来,中原大陆人口密集迁徙,三亚这个城市,光从人口结构和文化体系来讲,与诸多大陆城市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三亚接收了中原最正宗的汉文化,成为海岛中华典型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文化的角度上讲,是海南当之无愧的文化高地,冠杰全岛。 (五)千古发明家黄道婆 海南与中原大陆的文明融合史上,一直处于输入地位,但有一个特例,就是黄道婆与黎族同胞的纺织技术交流。 黄道婆除了是纺织技术发明家,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童养媳制度的反抗者,中国女性独立的先驱。 十二三岁被迫充当童养媳的黄道婆,不忍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在屋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进了黄浦江边的一条海船。命运将黄道婆安排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即现在的三亚市崖县。 淳朴勤劳的黎族同胞,被黄道婆的悲惨遭遇打动,敞开心扉接受了这个不幸的姑娘。黎族人民的棉纺技术,彼时遥遥领先中原,她们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顶尖黎锦更是不可多得的贡品。天资聪颖的黄道婆,虚心学习,结合自幼在松江地区打下的纺织基础,借鉴黎族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长为一位旷世棉纺专家。 三十年后,思乡心切的黄道婆,回到了老家乌泥泾。她自己肯定都没有意识到,她的这次回归,是中国手工业的一次巨大跨越,是长三角崛起的一次高峰,更是劳苦大众穿上棉服的背后推动者。 元贞年间回到故乡的黄道婆,赶上植棉最好的时期,处于中国全面进入棉织时代的前夜。但当时大陆地区棉纺技术落后,黄道婆的一身技艺,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以她故乡命名的“乌泥泾被”品牌更是名震天下。技术的使命就是无限扩大,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造就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显赫地位。 放在现在,黄道婆对人民的贡献,可以说不亚于袁隆平。 今天,盘点三亚历史名人或渊源,总离不开这几个人的恩惠。大概是因为,这其中的每个人都从一个方面为三亚构建了一个根柱子,撑起了三亚甚至是海南岛的文明大厦。 历史证明,三亚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是外来人口塑造和改变了三亚,她也接纳和改变了外来人口。 二、老爸茶和槟榔灰 要了解海南和三亚,有两个跳不过去的标签,一个是老爸茶,一个是槟榔。 当笔者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村子里有个在广东打过几年工的小伙,每次父母吩咐他干农活的时候,都是一句话:你们再逼我,我就去海南上门(入赘当女婿)。身为独子的他,每每把父母吓得不轻。他口里的海南,男人负责逍遥快活,女人负责养家糊口,是男人的天堂。 海南男人不干农活,有人说是男尊女卑的遗毒,在近现代风起云涌地掀起女权主义的时候,海南这个落单的地方慢了半拍,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不过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中原大陆也是男权社会,可也是你耕田来我织布,田地重活还是男人干的多。 也有人说黎族作为典型的母系社会民族,女性田地劳作养儿育女,男性狩猎捕鱼。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也站不住脚。 还有人说是海南女人无比心痛男人,从心痛儿子开始一直到心疼老公,自动自发自愿干农活,就是这么任劳任怨,就是无怨无悔。这种心疼男人的说法,应该只对了一半。如果真是这样,像海南女人这种来自基因里心疼男人的人种,还真是世间少见。 说到底,更重要的应该是男人需要出海,不管是打鱼还是下南洋,都需要在海上走一遭。出海是一个高风险的事,女人干农活虽然辛苦一点,但毕竟生命安全有保障。出海是男人的专利,高风险自然也造成了男人的短缺和金贵,海南女人心疼男人珍惜男人,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在这里。 那海南的男人空闲的时候不干农活,在家里做什么呢? 答案就在老爸茶。 所谓的老爸茶,就是一群老爸在喝茶,说白了,就是一群老大爷们,聚在一起,将茶水变成口水。 据考证,海南的老爸茶,也是舶来品,在海口最早兴起。海南岛志记载:海南人民习于航海,故侨居海外者多。……其所至之地,曼谷、新加坡、香港三埠最众,海防、爪哇及马来半岛次之,所营以旅馆、酒肆、茶室、制鞋、缝衣诸业为特夥……”。 出海的人需要交流信息,茶店就是最好的地方。 解放前,茶馆在海南还是一种上层社会的专利,地位大概相当于三线城市的哈根达斯。后来演变成几毛钱的老爸茶,才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铺天盖地遍地开花在整个海南岛火了起来。 海南的老爸茶,不叫喝茶,叫吃茶,可能是因为老爸茶和广东的早茶下午茶一样,茶只是主角之一,更多的是点心和小吃。 如今的老爸茶,在传统茶元素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加入现代新花样。蕃薯汤、绿豆浆、清补凉、鹌鹑蛋煮白木耳、菠萝包、木薯煎米果、煎堆、猪血杂拌等等,俨然就是伪装成茶店的小吃摊。茶叶也都普通,海南绿茶、水满茶、苦丁茶、香兰茶、八宝泡茶、鹧鸪茶等等,都是家常品种。 海南男人见面一句吃茶去,与大陆城市一句搓两把,形式上不同,本质上并无二致。 或十来桌一店或百十桌一馆,三五人一伙,一壶茶,几样小吃,几张彩票,在海风轻拂、海浪轻吟中,就可以惬意地打发大半天的光阴。无论丰俭,老板不催人,不论早晚,岁月好像也不催人。 一壶苦甜交融的老爸茶,喝的是茶,品的是岁月流转和世事变迁,入口都是原汁原味的海南味道。 其实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广东,只是呢,广东的男人,在渔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赚到了钱。成功男人喝茶是享受生活被人艳羡,普通男人喝茶就是不务正业遭人唾弃。如今的海南,在社会转换的过程中又慢了半拍,扮演了普通男人的角色。 海南的老爸茶和潮汕的功夫茶、成都的茶馆茶也不一样。 如果说潮汕更多的是一种社交茶,成都更多的是一种休闲茶,而海南,则还多了另一层含义,就是补水茶。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日照时间长达300天的三亚,喝茶补水是一种生理需求。大概是一年三熟的自然条件让海南人足以温饱,也或者是深海浮沉让海南人看透了生命无常,加上海南人“吃日斗”(下午三四点钟吃中午的剩饭剩菜)的传统,老爸茶的到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那么顺理成章。 海南人总是愿意把一天的时光,就着海风的咸湿,全部喝进肚里。 如今,三亚的茶馆也是当地旅游的一道风景,茶馆更多的从路边转入了空调雅座的室内,更多的年轻人、好奇的游客,也加入了老爸茶的行列。 只是,老爸茶店不再是年轻人唯一休闲消遣的地方,她只是一个符号,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老爸们在品位以前的好时光,老爸的儿女们,把时间更多地留给了茶楼之外。 有意思的的是,在中国,但凡茶馆繁盛的地方,生活都不会太差。不管是成都还是广东,是福建还是北京,推而广之,凡是在吃喝上愿意花心思舍得花时间的地方,总会平添一份让人心动的向往。 或许,吃喝的讲究,本来就是建立在温饱之上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在岁月的发酵下就成了文化。 三亚还有一个原汁原味的文化标签就是槟榔了。 槟榔这种原产马来西亚的热带棕榈科果实,早先被列为四大南药之一。中医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民间传奇的四磨汤,槟榔就是一味主药。 当然,槟榔最重要的身份还是中国式口香糖。槟榔在台湾、湖南、海南等地蔚然成风,各自演绎了不同的剧情。在台湾,着装清凉的槟榔西施槟榔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湖南,槟榔工厂成了益阳湘潭的支柱产业;在三亚,槟榔成了最大的原产地。 拥有几千万成瘾拥趸,槟榔自然而然成了一个产业。消费量最大的地方在湖南,产业化最成功的也是湖南,口味王等槟榔企业,传闻年产值已过百亿。湖南人吃槟榔最早从湘潭开始,早在清代就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湘潭人是个宝,嘴里含个草“、“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等俗语的流行,大致可以看出槟榔在湖南深厚的群众基础。伴随湖南人走遍全国,槟榔也被带进了无数街头巷尾的小店,带动了一大批外省人吃槟榔。 槟榔的主要成分是槟榔碱,在槟榔碱的作用下,嚼食槟榔能够止渴生津提神醒脑,给人胸闷、眩晕、潮热的强烈刺激,类似酒精微醺的体验。初食者会头昏脑热、满脸胀红,口中的血红汁液流到嘴巴,达到传说中的“烈焰红唇”的境界。在海南曾经作为体力劳动者提升解乏的槟榔,如今,更多的是一种零食。 当然,在海南,槟榔的吃法与湖南的工业槟榔不一样,他们吃的是鲜果。新鲜槟榔口感酸涩,所以要搭配上荖叶(一种胡椒属植物)。给荖叶刷上一层槟榔灰(蚌壳、砗磲等烧出的粉状物),再把切成小瓣的槟榔摁进叶子里,折成一个小三角送入口中,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一口槟榔一口灰”。 入口的槟榔,刚开始咀嚼开始时会有绿水出现,可以吐掉,过一会绿水消失,槟榔液就能变成红色。这种红色汁液随意吐在地上,城市街道分分钟就是暮光之城的布景。在三亚、万宁等海南城市,这种陋习,已经严重损害城市形象,被政府以一口50元的罚款大力整顿。 槟榔在海南,意义远不止日常零食和走亲访友招待亲朋的佳品如此简单,她被赋予了更多的浪漫气息。槟榔被原住民奉为爱情的象征,一首采槟榔的情歌,“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更是让人对槟榔产生无尽的遐想。 之前,在男婚女嫁的年纪,如果有个小伙子看中了某个姑娘,就可以把槟榔果作为聘礼,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接受,就表示定了婚约。等到了婚礼的时候,槟榔果更是不可缺少,新郎新娘要给道喜的人敬上槟榔果,以表谢意。对被彩礼压得抬不起头的现代青年,我们只能感叹,一包农作物娶一个老婆的时代,多么值得怀念和向往。 只是,这种浪漫的果实在现实面前显得非常残酷。常吃槟榔的人,会一嘴黑牙一口血红,个别严重者,咳嗽吐痰都是红色。她还会带来牙齿松动等口腔问题,更严重的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槟榔,被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她与口腔癌建立了联系。 如今,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国产量九成以上,直接带动230万以上的人口就业。万宁作为槟榔之乡,享誉全国,三亚槟榔谷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民俗景区,三亚凤凰镇更有村子直接命名槟榔村以显示槟榔强大的存在感。 在旅游时代,槟榔以另一种方式给三亚人民带来了馈赠。拥有排他性的产地优势,做好槟榔的文章,让槟榔不仅是本地人的专属,也不仅是简单的果实或者游客的风景,槟榔或许可以做更多的文章。 三亚人的个性,就如同这一壶老爸茶和一口槟榔灰,一半是海水一样的恬淡,闲适安逸,一半是火焰一样的热烈,豪爽好客。 虽是港口,她很少有码头文化的彪悍好斗;身在海滨,她很少有滨海商业城市的重利轻义;孤悬南海,她很少有远离大陆中心的自我封闭。 这片得到上天眷顾的土地,自古少灾寡祸,衣食无忧,但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点什么。 她不够自信,都是安逸,她缺少成都人那种骨子里的心安理得。她不够精明,都是好客,她缺少江浙人的八面玲珑张弛有度。她不够生猛,都是豪爽,她缺少潮汕人敢为人先敢闯敢做的大无畏。 这个不知道饥荒、不懂得拒绝的三亚,在当下乃至未来,她将被如何对待?这个顶着光环却内忧外患的城市,该何去何从? |
|||
2019-12-18 2651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