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精英学院    
看曾国藩如何培养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来源:凤凰网知之 作者:肖敏

文选编自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229期,嘉宾是羊城晚报出版社的原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肖敏女士。演讲的题目是《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一个人当一把手要有能力,要有胆识,当二把手除了能力和胆识以外,还要有度量,宽阔的度量、胸怀。胡林翼是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正 文

1、看人眼光特别准,用人收效特别大

事例一

江忠源:“此人必立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1844年,曾国藩当时还在北京当京官,太平天国1851年才起义,有一次他的好朋友郭嵩焘就带江忠源来拜会他,三个人谈得既投机又高兴,谈了半天,后来江忠源告辞而走,郭嵩焘就问曾国藩,你对这个人印象如何?曾国藩就笑着说,这个人生平没有接触过。想了想他说,这个人我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我觉得“此人必立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他以后会扬名天下,最后会为国家捐躯而死,这是1844年说的话。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太平大军横闯湖南,进攻湖北,直插安徽,想进攻北京。当时在湖北的蓑衣渡,江忠源带着他的一支兵队在蓑衣渡那个地方,太平军的军风太强了,根本抵不住,怎么办呢?他就把木头树林砍下来,把江沟堵断,让太平军的水军无法通过,然后把太平军围到蓑衣渡,拼命死战,这一战打死了太平军5万多人。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就是这一战被江忠源打死的。

因为这一仗,江忠源官赴安徽巡府,因为在这以前清军从来没有打过胜仗,这一仗是第一次打胜仗,江忠源官赴安徽巡府。但是,两年之后太平军北伐,围攻庐州,就是今天的合肥,当时江忠源身染重病仍然带军出征,他的部下说你快走,我们掩护你,他不走,重病带军出征,打仗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把周围的人踢开,投水而死,以节烈而死。

为什么曾国藩看得那么准?因为当时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件事,江忠源在北京考进士的时候,进士是三年一考,有两次跟他同去的老乡都因为病死在北京了,江忠源不远千里把他朋友的灵柩搬回湖南,一般人做不到,他两次都是这样。

第二,他在安徽当巡抚以前是知府,当时的衙门破破烂烂,他的官服都打了很多补丁,但是,他起居如一日,每天认认真真的处理政事,把一个贫穷的州府搭理得条条道道。所以曾国藩觉得这个人有大智慧,尽忠报国,曾国藩看人很准。

事例二

评刘锡鸿与陈兰彬

曾国藩后来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因为广招天下的人才,有人向他推荐了刘锡鸿和陈兰彬,两个人都是当时很有名的文才,很出名的两个人。

当时曾国藩跟他们交谈以后就说,我看刘锡鸿满脸不平之气,恐不得善终。就是说刘锡鸿这个人牢骚满腹,好象怀才不遇,对什么都看不惯,根本不去尊重人,不能和人相处,恐怕今后没什么好下场。

陈兰彬这个人好一些,稳重,他这样下去官可以升到三品官,二品官都有可能,但是他比较平庸,可能也就是平庸一生。

后来曾国藩去世以后,刘锡鸿就被郭嵩焘派到去出使西洋各国。郭嵩焘是正使,刘锡鸿是副使,但是,刘锡鸿看不惯郭嵩焘,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能干的人,就处处对郭嵩焘过不去,老是写信告郭嵩焘的状,甚至连主持外交的李鸿章他都看不惯,说李鸿章也很笨,也告李鸿章的状。

郭李是当时清朝最重用的人,李鸿章主持清廷的军国外交大事,清廷怎么会听你的话,就把他调回来。调回来以后他还是见一个人就骂一个人,最后搞得人人都躲他,到后来他请客吃饭没有一个人赴宴,最后郁郁而终,不得善终。

陈兰彬办事很稳重,做事很认真踏实,但是,他没有新的创建,没有大的作为。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就是陈兰彬亲自带到美国去的,最后当了三品官,但是平庸一生,没有大的创建。

曾国藩很会看人,他的预言非常正确。

事例三

大力扶持胡林翼

胡林翼是跟曾国藩差不多一起考上进士的人,本来是安顺做知府,后来升为镇远知府。当时太平军军风太烈了,每个省都抵不住,八旗军根本挡不住,当时湘军还没起来。太平军袭遍中国南方十几个省。

当时湖北的总督伍文怡是胡林翼考进士的主考官,算是胡林翼的老师。伍文怡知道胡林翼很能干,说你赶快带领你的镇远兵,镇远兵能征惯战,很能打仗的人,你带起来赶快支持我,把湖北守住,不能再沦陷。所以胡林翼就千里迢迢带了600人,600人也是很大的一支军队,当时中国就20、30万军队,一两万人都是支大部队了。

胡林翼就带了600人千里迢迢赶到湖北。但是到武汉的时候,由于太平军攻势太猛了,湖北总督已经在战场上死了。这时候胡林翼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连军饷都没有。这个情况被曾国藩知道了,因为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个人才,他就很诚恳的跟胡林翼讲,林翼,你就不回贵州了,你就留到湖南,我们一起干湘军,你先在湖北,你的一切粮饷、装备、军舰由我全部供给。

其实曾国藩当时非常困难,他一切靠自筹,但是首先要保证胡林翼。为了让胡林翼这支军队壮大,守住湖北,他还把当时最能打仗的李续宜、罗泽南调给胡林翼,所以,胡林翼带去的是当时湘军最能打仗的一支部队,让李续宜、罗泽南划给胡林翼管。然后还把另外一个水师拨给胡林翼,因为湖北市、武汉、长江、洞庭湖没有水师根本无法打仗,而太平天国的水师很厉害,随军带起的是新创建的长江水师。在军事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曾国藩还向皇帝写了两个奏折,全力以赴推荐胡林翼。他说胡林翼这个人胆识绝人,威望过人,伟卓战功,说胡林翼有胆有识,一般常人都赶不上。在当地执政的时候威望很高,老百姓很尊重他,喜欢他,而且在战场上,他在平叛起义的时候也是立了战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很拥护他,欢迎他。材大心细,为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皇上让他留到湖南,湖北。甚至最后他还写上,胡林翼的才干胜他十倍,希望陛下重用此人。曾国藩当时是二品大官,胡林翼是个知府,能够这样说胡林翼,没有胸怀行吗?所以,可见曾国藩非常有胸怀。

胡林翼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把600人发展到了1000多人,还有水师装备,把湖南的太平军三进三出的湖北省变成了一个粮饷充足、援兵四处的模范省。而且胡林翼很能干,很会处理官场关系。

当时的湖北总督叫官文,官文是满清亲贵皇帝最信任的人,但是,这个人目光短浅,很贪。胡林翼很不喜欢他,胡林翼就想上奏折,把官文告倒。但是后来一分析,你告得倒吗?这是皇帝的心腹,满清的权贵,告不倒,我就把阻力变成助力,所以他就采取了三条措施。第一条,每个月送官粮3000元资助他作为总督府的办公费。第二,把湖北的税收一部分调配官文,因为只有巡抚是有权支配税收,我调给你,你去支配怎么治理。第三,当官文最宠爱的二姨太过生日的时候,当时官文为了讨他二姨太的欢喜,就希望湖北全城的军臣能来给他的二姨太做寿。但是,很多人心里有正派的观念,你一个姨太太,要我们朝廷官员来给她做寿,不去,没有一个人去。这时候官文很尴尬,宴席没人吃。怎么办呢?看到前面突然来了三抬大轿,胡林翼带着他的母亲和夫人而来,其他的官员看到巡抚都去了,大家也就跟着来了,整个晚宴尽欢而散。第二天官文的二姨太回拜胡林翼的母亲,一定要拜胡林翼的母亲为干妈,这样一来胡林翼就成了官文的舅子,成了满舅之亲了。所以,在湖北凡是胡林翼批的批文办的事,官文全力支持,都是画圈通过。当时天下没有哪个省敢像湖北这样。胡林翼很聪明,把阻力变成了最大的助力。胡林翼这样一来就把湖北变成了粮饷充足、领军四起,当太平军攻打长沙的时候,他亲自带一支军都去救长沙,当江西遇到死井的时候,他派他的大将去援江西,当合肥被围的时候,他派李续宜守住庐州,非常了不起。

当时曾国藩就没有这一套,他对什么事都是方正、刚直、遇事就事论事,而且经常插手不该管的事情。比如说你抓到会党或者抓到抢粮仓的人,你交给当地政府去处置,他自己抓去,连王亲都不请示就杀了,那是对地方不尊重,所以地方的军方很讨厌这个人,认为他完全不把地方政府看在眼里,不喜欢他,向皇帝告状。对军方,他也指手划脚,要绿营军这样那样,绿营军是满人为大将,所以绿营军也得罪了,都向皇帝告状。曾国藩后来在江西他又这样干,江西军方、官方、总督都告他的状,所以搞得他后来没办法指挥。局面又打不开,又得不到官方、军方的支持,在江西战场上困守几年,最后只好借他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在曾国藩离开湘军以后,胡林翼始终把湘军一把手的位置留给曾国藩,一切原规建制都按曾国藩的办,一切大事情都向曾国藩请示,而且动用一切力量,包括官文,向皇帝做工作,要曾国藩第二次回来。所以,一个人当一把手要有能力,要有胆识,当二把手除了能力和胆识以外,还要有度量,宽阔的度量、胸怀。胡林翼是天下最好的二把手。后来攻打安庆,因为必须把安庆攻下来,把南京变成死城,才有可能剿灭太平军。胡林翼和曾国藩把最好的部队集中起来猛攻安庆,1864年安庆攻下来了。可是9月底胡林翼因为长期操劳,重病在身,9月30日胡林翼逝世,年仅51岁。曾国藩抚棺痛哭,比失去亲人还难受,这是他对胡林翼的扶持。

事例四

把忠义血性的塔齐布推上高位

塔齐布是是忠义血性被曾国藩看上的,塔齐布是满人,最先是在绿营军当一个守备中队长,一个很低的官职。曾国藩最先在长沙练湘军的时候,塔齐布每天早早就到操场上来,举旗指挥,虽下大雨,从来都是挺立,很讲军纪军规,一招一式都很到位,他这种吃苦耐劳。因为绿营军当时很糟糕,军纪废驰,还吃鸦片,从来不操练,像塔齐布这样的人忠勇奋发,吃苦耐劳,太难得了。而且塔齐布有一身武力,枪法、刀法都很出众,所以曾国藩让塔齐布当了教练,来教练湘军。然后曾国藩到塔齐布的营账去看,看到塔齐布把他的军营治理的非常整齐,将士号令很严明,而且对塔齐布充满了崇拜之情。

所以他觉得塔齐布这个人在绿营军中简直是太稀少了,就很喜欢他,重用他。结果引起了当时湖南的清军副将清德的严重不满,你一个二等受指挥的官,你凭什么来插手绿营军,就在提督鲍起豹面前说曾国藩的坏话,而且多次在军前羞辱塔齐布。曾国藩忍无可忍,向皇上连上了三个专折,弹清德的不是,扰乱军纪,贪污,做很多卑鄙的事,而且阻止湘军练军。

当时他就推荐塔齐布,说塔齐布这个人非常能干,应该在绿营军中是最好的,忠义血性,懂军纪、懂鼓励,希望皇上能够重用他。而且他在奏折中还写,如果塔齐布不从军令或者升职以后他不服我,希望惟我全家试问,我用我全家的生命为他担保,说明他很有担当。所以,后来塔齐布就从守备到参将,到副将,最后当了湖北的,升职提督,提督就是一个省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分军区的司令员。

塔齐布对曾国藩的提拔也是知恩必报,他本来就是很忠勇奋发的人,每次都拼命冲锋在前,从来不怯阵。在岳州之战、九江之战、湘潭之战中,早期曾国藩亲自带兵都是打败仗,最后都是塔齐布率军反败为胜,把曾国藩救下来,特别是湘潭之战,取得了比较大的胜利。所以,他是很能干的,他名义上就是湘军的一把手,提督,但是,他一切都为曾国藩命令是听。不仅是他,曾国藩二次出山以后所有的将领都“唯涤公马首是瞻”。

当时,太平天国的水师总部在九江,因为九江是长江连接,东阳湖这样一个要害之地。你要消灭太平军,你不消灭他的水军你根本无法打这个仗,所以,必须要攻克九江,摧毁太平军的水师。这个重任就交给塔齐布,塔齐布带着湘军,当时还有初建立起来的长江水师,几次在九江作战但是都无功而还。每次说到无功而还,塔齐布都痛哭流涕,深深责备自己,觉得是自己策划不当、指挥不行造成的。所以就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发誓一定要攻下九江。1855年7月18日,塔齐布下令全军攻克九江,绿军、水师出发,刚刚发布命令,突然太劳累,太辛苦,口吐鲜血,倒地而亡,年仅35岁。当时曾国藩听说以后,连夜赶到九江来,他除了痛苦以外,他觉得塔齐布太难得了,那么一个忠勇奋发的人,可是出师未捷,痛哭了很多次。

他还给塔齐布写了一幅对联,在长沙给塔齐布修了一个庙,叫做塔公寺,专门祭祀塔齐布。这幅对联是这样写的“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说塔齐布这个人非常勇敢,有胆识,杀敌很拼命,满身武力。但是,他对士兵却爱兵如子,大勇却慈祥,很难得。古代的人哪个能跟他相比呢?略同曹武惠,只有曹武惠,曹彬,这是协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打败北周的大将,功劳可以和他相比。“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我和塔齐布认识以后,我们都是赤诚相待,非常合得来,谈得来,我曾经向皇帝多次向奏推荐,你就是当代的郭汾阳,郭汾阳是郭子仪,唐朝平叛安史之乱的大将,后来封为汾阳王,他的功劳可以和曹彬、郭子仪相并论。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死了而说好听的话,其实这是曾国藩内心对他的赞许。

曾国藩重用塔齐布还取得了一个最好的效果,因为塔齐布是满人,满洲大将,他在统领湘军,你想皇帝能不支持吗?所以,湘军开始对曾国藩,曾国藩是二品的,闲职的官员,没有权没有职的,到后来皇帝一直不把实在的职务给他,他手下的人,连胡林翼都当了湖北巡抚了,他还是二品的闲职的官,只能挂一个审案局,没有实权的。到后来因为塔齐布进来以后,清政府觉得曾国藩的这支军队就是满人在率领,最后慢慢信任他,才让他把两江总督的实职授给了曾国藩,他这才有了权,开始把中国最富裕的三个省的军钱粮物质集中起来,才开始了真正的剿平太平天国的战程。所以在这方面他做的非常好。

2、真正地爱惜人才,善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事例

左宗棠的能臣之路

中国这种先秦以来就鼓励后人应该超越前人,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真正在实践中能够付诸于实践的宰相、将领确少之又少。只有曾国藩做到了,湘军后来给皇帝重用了,局面打开了以后,曾国藩就极力主张手下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去治理门户,自辟乾坤,把珍重人的因素、发挥人的才干做到了极致,充分表达了他高超的见识和广阔的胸怀。比如说左宗棠,左宗棠满腹经纶,非常能干,但是,他仕途不好,他只考取了举人,连进士都不是,但他确实很能干,他除了读《四书》、《五经》经书以外,他还广泛看了很多治军、水利方政等等一些实际应用的书,他看了很多。所以,当时在湖南境内左宗棠虽然没当官,但是名声很大。

林则徐从新疆回来的时候曾经专门把左宗棠请到湘军他那个船上谈了一天,林则徐说,我对左宗棠是“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一见左宗棠就倾倒了,他太能干了,对治理国家、对军事、对粮户都有一套见解,太难得了。当时的两江总督叫陶澍,陶澍跟左宗棠的年纪差不多大,因为左宗棠没什么官,不能任用他,要当了进士以后才能正式任命当官,陶澍就让自己的独生儿子娶了左宗棠的女儿。所以,当太平军大军围攻长沙的时候,长沙旦夕存活之际,当时的湖南巡抚府张亮基,也是后来的总督,亲自去请左宗棠出山,赶快来救助长沙,守城。左宗棠在这种诚意之下就来了,以师爷的身份开始帮助总督府处理军事大政。

左宗棠很能干,他一到巡抚府以后,就把全部的力量开始投入保卫大清江山,保卫长沙这个战役当中。他当时一方面通过改革税制,革除弊政,增加财富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让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让大家能够团聚起来,出军饷,支持曾国藩练湘军。在他的治理下,整个巡抚府被他搞的头头是道,太平军在十几个省基本上都占领了省城,唯有湖南省长沙攻不下,为什么?因为有曾国藩和左宗棠在这里,所以湖南长沙没有被攻破。

左宗棠本来就自视甚高,自号今亮,我就是当今的诸葛亮,他把总督府治理的这么好,张亮基,包括后来接他班的骆秉章都对他很信任,很器重,一切都听他的,听左师爷的,从来不插手。所以,养成了他一种很骄傲的脾气,樊燮本来是二品总兵,当时调到四川去升职,但是樊燮向骆秉章告辞的时候没有向坐在骆秉章旁边的左宗棠行礼打招呼。左宗棠就跳起来,一脚把樊燮踢开,“王八蛋,滚出去,你连本师爷都不打招呼”。樊燮是二品大臣,被一个师爷拳打脚踢,简直是羞辱至极,就向皇帝哭诉,按照大清律,拳打朝廷兵官立当斩,皇帝很生气,下命令给湖南。查明事实,如果左宗棠这么狂妄,让官文从湖北赶去湖南,当场宰了他。这下左宗棠死罪难逃了,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着急,马上向皇帝请奏折保荐。就说左宗棠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是脾气不太好,现在天下大乱,请皇上为了军国大纪,国家的重任,不要杀他,留下他。同时就动用当时的状元潘祖荫给皇上写奏折,潘祖荫很会写文章,有两句话流传至今,“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未来不可一日不可无左宗棠也”。如果把左宗棠杀掉了,湖南就守不住了,不能去。同时,曾国藩还动用胡林翼,你让官文就在武汉坐着,不要到湖南来,官文不来,就杀不了左宗棠,所以官文也听胡林翼的,就是不去查办。然后所有的湘军大臣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通通向皇帝奏折求教,皇上看到那么多大员求救,也要卖这个面子,好了,死罪难逃,活罪不免,让左宗棠去曾国藩军营效劳,立功赎罪,左宗棠就到了曾国藩的军营了。

左宗棠本来是很看不起曾国藩的。曾国藩曾经写了一首词,左宗棠当时当师爷的时候写的:“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见辄相左。”

注释:季子,你老是说大话,很骄傲,很骄傲言高,可是,你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你不是朝廷的官,要说隐居,你又不在山间,你在总督府里,与我意见常相左,你老是和我唱对台戏,老是和我唱反调。

左宗棠马上回答:“藩城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

注释:你这个人为国家治理,你在当国,可是,你进攻不能攻城一地,连城都守不住,你退下来又不能守城,我问你,你当时的经济怎么治理国家,我问你那些治国之民又有什么用,你什么都不懂,你就是一个俘虏。人家说这首词曾国藩眼里还是有左宗棠的,但是,在左宗棠眼里是没有曾国藩的。

左宗棠到了曾国藩的军营之后,曾国藩对他是以礼相待,非常诚恳的接待他,把他安置得很好,他是两江总督,凡是重要的事情都跟左宗棠商量,让左宗棠出面去办很多事情。凡是左宗棠立了一点小小的功劳都向皇帝写奏折,说左宗棠今天又立了什么功,向皇帝不断的保荐他。所以,左宗棠到了曾国藩的军营才19天就以四品军官述职了,那是真正的朝廷命官,因为曾国藩不断的写奏折说他立了这样的功,那样的功,怎么能干,皇上就给他官职了。

曾国藩就跟左宗棠说,季高,你究竟想干什么?左宗棠说,我在大乱之中,我只想领兵打仗。曾国藩就很大度的说,好,你回湖南去,招5000军士,一切供给粮饷、军饷、装备由我给你。左宗棠就马上回湖南,大旗一招,很快就招起了5000军士。曾国藩就跟他说,你现在就去镇守景德镇,景德镇是李秀成的干儿子在那里镇守,你把景德镇收回来,因为景德镇在江西也是一个要害之地,所以左宗棠去了以后很快就用空城计把李秀成的部将打的一败涂地,先俘虏了他再收复了景德镇。这一来皇上曾国藩马上又给皇帝写奏折,所以他去曾国藩那里半年多就当上浙江巡抚,从此开始了左宗棠真正的飞黄腾达之路。

左宗棠当了浙江巡抚以后,镇守浙江,最后到福建,收回了福建。左宗棠不到三年时间就升到了闽浙总督,浙江和福建的总督,最高军事长官。左宗棠确实很能干,他把他的军队管得很好,把民政治理得很好。后来当北方捻军袭击的时候,左宗棠又带领他的军队剿平了捻军,当回民造反的时候,左宗棠又带领他的军队去进攻甘肃,平叛了回乱。当时只要哪个地方有战乱,有危局,只要左宗棠一出面就可以平复,很快建功,非常不简单。

到了1860年,当时安庆和南京还没有攻下的时候,当时左宗棠南征北讨,后来到了1865年,当时已经攻下了安庆,打下了南京,曾国藩也进行了裁军。但是,这时候新疆发生了非常大动乱,形成了藩镇割据。当时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率领一支很强的军队进入了新疆,1867年占领了吐鲁番,又翻越了天山夺取了乌鲁木齐和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洪福汗国。俄国这时候也起兵,沙皇是以侵略、扩张土地为宗旨,也带领一支俄军把哈密和伊犁的广大地区占领了,这时候新疆的局势危难,搞不好整个新疆就被分裂出去了,需要一个很有威望、能挽救的人赶快来挽救这个危局。这时候曾国藩就向皇上上折保荐,只有左宗棠堪当重任。奏折马上批下来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其他人,李鸿章当时江浙有很多事情走不了,只能派左宗棠去,左宗棠也确实非常能干。

左宗棠受命以后,曾国藩为了支持他,让他能够取得旗开得胜,把当时他仅剩下的最能打仗的一支湘军给了左宗棠。当时攻下南京后曾国藩裁军,把90%的湘军都裁了,只留了1万多人,全部给了左宗棠。带兵的两个人一个叫刘松山,一个叫刘锦棠,是一个叔叔和侄儿,这是后期最能打仗的两员大将,把这两个人带的老湘军拨给左宗棠,左宗棠就靠这两支军队,再加上他自己的军队远增新疆。

当时曾国藩正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把中国最富裕的三个省的粮饷、军需、钱款、装备源源不断的供给左宗棠,使左宗棠能够顺利进军。左宗棠在新疆经过艰苦的奋战,左宗棠年逾古稀60多岁了,可是国家在这种危局之中,左宗棠还是慷慨接下了重任。他赋诗言志,“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我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我还要壮几年,我要对天唱歌,国家把这个重任给我,我一定要老槐于壮,越战越猛,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左宗棠非常了不起。

经过周密的筹划、艰苦的奋战,左宗棠带着刘锦棠、刘松山两叔侄的军队很快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天山南的广大地区,现在他要进攻伊犁了。在进攻伊犁的路上,左宗棠的士兵抬着棺材前行,表示要和俄军血战到底,誓死抗国军,保卫祖国主权的决心。在左宗棠的指挥和带领下,全军将士非常众志成城,很快打得俄军无回手之力,伊犁收回了。这时候曾国藩的大儿子被清廷派为谈判的使节,去俄军谈判,在左宗棠强大的军事和胜利的面前,俄军只好低头认输,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唯一取得胜利的条约,完全收回了新疆的领土,俄军从此退开了。其他的《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割地赔款,只有《伊犁条约》是维护了国家主权的,这是在左宗棠的强力军事下取得的。

左宗棠最难得的,一路进军,一路高歌,还一路帮助当地的人民恢复生产,修渠修坎,让军事和当地老百姓一路栽下了榆树和柳树。当时唐朝王之涣写了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玉门以西的地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积冰之地,连春天都没有的地方,可是现在左宗棠一路高歌,修水渠,恢复生产,让新疆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而且所到之处,植树杨柳到青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当地人很感激他,写了很多诗歌。

当时有个叫杨昌浚的人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不是很好,但是,却真切表示了新疆人对他的爱戴、收复祖国的敬佩之情。“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大将老将军为了平叛祖国,古稀之年还在这艰苦奋斗,没有回到故乡来,这时候你到天山南北去,到处都是说着湖南口音的湘土弟子满天山,远处三千里种遍了杨树榆树,这时候引得春风渡玉关,到处一片青春,生产恢复,人民安居。非常不简单。

曾国藩为左宗棠所做的一切终于感动了左宗棠,所以1872年,当曾国藩逝世的时候,左宗棠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又写了一首词。“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正是曾国藩的谋国之忠、知人之明,才赢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而他们的同心感错,在战斗中不断的有错误发生,不断的像刀砍石头一样,把错误去掉,目的都是为了尽忠国家。“无负平生”充分表现了左宗棠对曾国藩的钦佩之情,可见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有宽阔胸怀之人。左宗棠的这副对联一半在挽曾国藩,一半在责备自己,一半在颂扬曾国藩的道德品格,一半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正直、识见、高远,背后是盛赞,认为是名言流传至今。

左宗棠对朋友说,文正公在世的时候我看不起他,他去世了我越来越敬佩他,后来曾国藩的儿子、女婿每当生活上、仕途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左宗棠都挺身而出,又是赐银,又是为他们排解分难,并多次鼓励他们在功业上去为国家建功立业,左宗棠进行了提醒,进而报答曾国藩对他的知遇之恩和栽培之情。所以我们说曾国藩若没有识人的智慧、用人的诚心和用人的宽厚情怀,便难以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曾国藩在宽容别人、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宿命,非常了不起。

综上所述,曾国藩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其从政、治军的实践中又对传统的人才理论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论和方法,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不仅成就了曾国藩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且推动了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


2020-1-1点击数/观注度 3988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