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武汉战疫”,加速25万亿云端新经济!

原创 华商韬略  华商韬略

疫情加速云上中国。

作 者丨熊剑辉

一个盛大的“云端中国”,正徐徐展开她的宏伟画卷。

01

2013年,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下属公司“武汉智慧”“微软中国”签了份协议,要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

4年后,双方打起一场鸡同鸭讲的官司。

微软中国说,项目碰到了延迟付款、延迟建设数据中心等一堆问题,无法按期进行;武汉智慧说,微软设计方案有瑕疵、需求有偏差,又故意提供假信息;甚至挂羊头卖狗肉,里面微软Azure公有云的成色,只有十分之一。

但是,连家门口的武汉中院,都不支持武汉智慧的诉讼请求。

按照合同,这套智慧城市系统包括应急监测、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慧社区等20多个智慧场景。如果能建成,它很可能提前发出疫情预警;对抗疫期的城市应急管理,更将发挥巨大作用。

2019年8月,这个投资1.75亿的重大项目,正式烂尾。

不过没关系,9月、12月,武汉又分别跟腾讯、华为签约,推进智慧城市项目。

只可惜,疫情先至,为时已晚。

按道理,中国还有最后一道防线。

非典刚过的2004年,国家耗资11亿,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16年来,它高效运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哪怕是乡镇卫生院,也能将39种法定传染病直报中国疾控中心。

2019年12月29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第一个直报了4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但,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有人却在别处洞察了实情。

2019年12月31日,加拿大BlueDot公司的人工智能,率先发布了武汉出现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它只比中国直报系统晚两天,远远早于2020年1月9日世卫组织对中国类流感暴发的通报。

连阿里大数据,都“觉察”到不对劲:为什么淘宝口罩商的销售额,会突然暴增两倍?订单又全部指向武汉?

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它们都牵涉到同一个关键要素——云计算。

02

2020年一开年,规避疫情的中国人,开启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云办公、云教学活动。

在北京一中院,法官打开了“云法庭”,用远程视频展开案件的审判与质询;在外交部,鼠年第一场例行记者会竟然用微信,发言人华春莹直接在群里回答了20个提问。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华为云WeLink……云办公、云教育APP,不但迎来史上最凶猛的用户增长,还第一次在苹果应用商店霸榜。

2月3日,春节延假办公第一天,2亿人同步发起的云办公、云会议需求,把钉钉、企业微信、WeLink的后台冲得七零八落。

情急之下,有的公司转战YY直播,在网游的奇异氛围下,流畅开完第一次视频会议。

为支撑爆发增长的需求,阿里云为钉钉紧急扩容4万台云服务器。众多云厂商的紧急采购,让中国第一大服务器制造商浪潮喜不自胜,春节前后雪片般的加急生产订单,让浪潮的股票涨得完全停不下来。

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也把5000万在校生赶进了云课堂。

支持高清直播、文档共享、即时互动等功能的钉钉、腾讯会议,成了老师上课的首选。乖(bei)乖(bi)下载的学生们,在“我爱学习”、“必须支持”的美好祝福中,给APP齐刷刷打出一星“好评”。

有人感慨,中国开启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家级云实验,必将激发一场跨越10年的大风口。

但云办公的现实场景,实在不敢恭维。

有的视频会,开成了睡衣大比拼;有的开了美颜滤镜,P的不像自家人;有孩子的,被拖累得开小差;没孩子的,被猫踩了一堆乱码发群里;为提高效率,有公司要求开摄像头,结果有的人感觉被监控,有的人则尴尬于家里太磕碜……

有人觉得,在家工作效率差,还是办公室更高效;有人则大赞云办公,沟通开会无障碍,私密工作体验好,连日常通勤和写字楼租金都省了,疫情结束后应推广;更有人认为,云办公注定是大趋势,工作量用区块链可证明,时代的风口已来到。

这场云办公、云课堂的东风,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改天换地?人们莫衷一是。

而10年前,同样爆发过一场“云计算之辩”,恰如当下的情景。

03

2010年3月,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互联网巨头们就云计算各抒己见。

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者,有之;觉得云计算太超前者,亦有之。人们众说纷纭,只有坐在台下发言的马云高唱反调:我们对云计算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事实证明,不懂技术的马云,反而洞察了云计算的广阔未来。

为什么?

这要从云计算的“策源地”谷歌说起。

2006年,搜索巨头谷歌发现,互联网数据量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令谷歌数据中心的规模急剧膨胀。而PC和手机的算力,在未来不可能驾驭如此庞大的数据,云计算的概念应运而生。

谷歌最初的想法,是云软件服务。比如,你要写文章,不需要Word了,用浏览器进Google Docs页面,写完后把地址一分享,地球另一端的同事随时能打开。这种SAAS(软件即服务)思维,促使谷歌开发出云文档、云日历、云图片等一系列云软件。

2010年,谷歌干脆将云计算确定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当年,用惯了盗版、免费软件的中国人,对云既不感冒,又高度警惕。比如,李书福就从不在微信上谈生意:怕Pony知道。

而谷歌的壮志雄心,是直接干翻“软件之王”微软。试想,如果所有人都用谷歌的“云软”,谁还花钱去买微软?所以,当谷歌鼓吹云计算时,当时的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的评价是:没有新鲜内容。

嘴上喊的是主义,心里想的是生意。

这正是“云计算之辩”的大背景,也是当时的人们感觉云计算并不靠谱的重要原因。

但阿里跟别人不一样。

2009年,第一个“双十一”诞生当天,阿里遭遇了400笔/秒的超级流量,系统被冲得支离破碎、抢修不断。此后,阿里每年都要疯狂扩充服务器,以应对一年更比一年强的冲击。

2019“双十一”,流量数字变成了54.4万笔/秒,10年暴增了1360倍。

这么强算力、这么大的容量,平时用不上,闲置太浪费。所以,大力发展富有弹性的云计算,闲时把算力、容量租出去,忙时再收回,既避免了其他企业的重复建设,又是绝佳的商业模式。

比如,春运最忙时,阿里较清闲。2015年,阿里云开始免费为12306提供算力。此后,承载三四亿人买票重负的12306,再也没崩盘。

放眼全球,这绝非个例。

在美国,云计算由谷歌提出、微软争雄,最后却是电商亚马逊高居全球第一,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也是因为应对打折季流量洪峰时,亚马逊买的存储器、服务器实在太多了!

如今,阿里云十年磨一剑,已拥有“飞天”操作系统、“神龙”云服务器架构、云原生数据库等自研黑科技;单一引擎下能将10万台服务器融为一体,构建起全球集群规模最大的计算平台。

这当然是马云惊人想象力的结果,更是阿里脚踏实地解决现实挑战的答案。

04

彼时,“中国服务器之王”浪潮,遭遇了更硬核的难题。

2006年,谷歌已建成可容纳46万台服务器的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将几个、几十个数据中心整合为一体。所以,谷歌敢于提出云计算,其实拥有深厚的超大规模集群技术做基础的。

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这项“超能力”。

2008年,浪潮注意到谷歌云计算背后的集群技术。但谷歌严防死守,无人能窥见奥秘。

2009年,在只有一个大体思路的情况下,浪潮开始研发这种面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它通过融合架构设计,能让几万、几十万台服务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变成一台性能极强的“超级服务器”。

2010年,中国第一台融合架构云服务器在浪潮诞生。它拥有1500项专利,使得传统服务器集群的利用率,从15%飙升到50%,部署速度更提升10倍。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中国云计算的面貌。

今天,浪潮的云服务器,不但占到BAT等互联网巨头采购份额的六成,在全球云服务器的市占率亦高居第一。不论是12306抢票、“双十一”抢购、春节抢红包,还是看头条、刷快手、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中国“新四大发明”,大都运转在浪潮云服务器上。

根基上自主可控,政府才敢把大数据交给你,令“政务云”爆发出无尽潜力。

此前,政务大数据只能“沉睡”在各部门,不能联通、无法共享,犹如一个个垂直而巨大的信息孤岛。2013年,浪潮在济南创立了全球第一朵“政务云”,彻底改变了这种面貌。

有了“政务云”,市民太便利。

以前办执照,人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数据在云上跑,20分钟取证、一小时刻章、一次全办完。以前办出境游签章,要现场排队、人山人海;现在,网上申请、线下打印,彻底“零跑腿”。

政务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就搞了起来。这次应对疫情,济南的“智慧泉城”就有条不紊。

1月30日,“智慧泉城”完成了疫情数据接入,立刻实现了对重点人群、每日病情、医疗机构、交通管制等管控;对外来人员、医疗保障、物资保障等数据,也了如指掌;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例详情、地域分布等数万条疫情数据,更实时监控。这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强大信息支撑。

也就是说,在“智慧城市”大厅里指挥战疫,领导是不可能三次说错关键数据的。

而济南智慧城市的“爱城市网”APP,也很快把“疫情线上义诊”整上了线。非常时期,患者用手机就能线上挂号、远程诊疗,避免了跑医院交叉感染。

2月13日,把济南建成“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智慧城市的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被正式任命为武汉市委书记。

05

在传统制造企业中,云计算更掀起了一场颠覆性变革。

在三一重工,云计算重构了整个集团的数字化系统,令经营效率、人均产值大幅提升,2019年净利润预增高达80%。

在美的集团,“上云”让董事长方洪波对企业了如指掌:一个小时前,集团在哪些省市、装了什么空调、价格多少,手机一点,一眼即知。

在依文集团,云端数据库汇聚了13000名深山绣娘的5000多种民族纹样,数字化的“中国手工坊”,把深山里的美学创意,变成了卖遍全球的爆款。

……

无一例外,它们全是“用友网络”数字化赋能的标杆。

在抗击疫情的当下,企业被云计算改造得越彻底,远程能力就越强大、复工弹性就越充足,优势非常明显。像三一重工,大年初七全面复产,人少机器多,智能化操作,研发团队则异地办公,完全不耽误生产。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不但是强大的生产力工具,还是一种敏捷思维。

2015年,阿里云率先提出“中台战略”,以应对急速变化云场景。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重复调用中台产品、数据,避免重复“造轮子”,以推动业务快速上线。

换成人话就是:你给A公司做方案,只要把B方案稍微改一改,就交给老板完事了。

靠着中台思维,阿里十几人的小团队,一个半月就让“聚划算”成功上线;此后,钉钉、飞猪、口碑等一系列新业务,全靠中台急速扩展。

比你包容、比你便捷、比你智慧、比你安全,比你大、比你稳、比你省、比你赚,竟然还比你快。

这就是云计算。

可见,云计算历经演变、蓬勃发展,早就超越了谷歌的最初设想。它既是一种统御超大规模集群的硬技术,又是一种充满弹性、可大可小的软“魔术”;它既能将数据海洋中不计其数的信息孤岛连为一体,又能用一次性思维解决无穷无尽的相似问题。

10年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云计算的当下面貌;如今,“大智云物移区”方兴未艾,网络应用都已构建在云端之上。眼下,虽然云办公、云课堂的发展依然高度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的爆发已不可避免。

06

比云办公、云教育更明确的,是一连串强劲的大趋势。

1月26日,“火神山”医院和中国电信“天翼云”同步交付,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等信息系统,瞬间插上了5G+云网融合的翅膀,远程诊疗随时能参与救援。

2月11日,“华为云”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出击,在AI辅助CT诊断新冠肺炎上,实现秒级输出,速度是人工量化分析的数十倍,极大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压力。

医疗云,正成为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最终战胜疫情的第一助力。可以想见,一旦疫情过去,举国都将掀起“医疗云+5G+AI”的建设浪潮。

有预测显示,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产业规模已达880亿;2020年,这个数字突破1000亿成为大概率;在未来10年,更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政务云,则是第二个不得不发的大风口。

凭借强大的政务云、大数据能力,浙江速推“健康码”,让市民和返工返岗人员出入通行、扫码验证,极大提高了对流动人员的管控能力。

国家迅速认识到了云计算对公共治理的巨大助力。2月10日,民政部陈越良司长表示,希望阿里、腾讯开发一些社区公共软件,“一个有用的公益软件,比捐10个亿还管用”。

实际上,腾讯的海纳社区电子出入证,2月8日就提前上线;而拥有敏捷中台的阿里云,也只用一天就搞定了“智能社区防疫”小程序。

如果武汉的智慧城市能更早建成,拥有完备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指挥能力,那么,疫情可能是另一个故事——

首先,智慧城市连接一切,将政务云、医疗云、企业云等贯通一体;

接着,智慧医疗觉察到,肺炎病人、口罩销量急速增加,根据算法启动预警;

应急指挥系统追根溯源,锁定华南海鲜市场为传染病源头后,先将江汉区13个街道、108个社区封闭隔离,同时启动远程诊疗、在线办公、智慧交通系统,将疫情初步控制在江汉区;

智慧通讯则通过地理定位和人脸识别,把出入过华南海鲜市场的人员全部筛选,就近排查控制;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已将应急库存清点完毕,并发出医疗、生活物资的缺口预警,督促紧急采购后,将订单发送给厂家;

智慧交通开始实施局部交通管制,并大量调用无人驾驶货车进出疫区,以免司机进入后再度隔离,避免驰援的运力逐步枯竭……

可惜,武汉智慧城市烂尾了。否则,这最多是一场“江汉战疫”。

“网络直报系统”之所以未发挥效力,一部分原因或许是:它依然是一个巨大垂直的信息孤岛,既没有和中央政务云、智慧城市融为一体,又没有“上云添智”,进而失去了对未知病毒的感知力。毕竟2004年建成时,云计算的概念都不存在。

而上海,却扎扎实实打了一场“智慧防控”战。在筛查病人、监控隔离、物资调配、远程问诊等方面,全面运用“云数智”能力,有效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转。

有鉴于此,上海越发强调城市智能,并于2月1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盘洞察城市数据,让数据从下到上快速化、真实化,让决策精准化、科学化,让政府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风险,尽早知晓,消灭于萌芽。

作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排头兵”,上海率先吹响了号角,预示着政务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变革、再审视。

实际上,很多市长可能都要扪心再问:那些只知道自动开灯、移动付费的“智障城市”,真能抵御不可预知的风险吗?要知道,武汉还是拿过“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智慧城市”奖的。

有预测显示,2022年,中国政务云和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可以预见,疫情一结束,各级政府上云,将是大势所趋;整个智慧城市体系,都将面临巨大的升级与重构。

而不管愿意不愿意,疫情都在倒逼所有企业上云。

2月9日,工信部发布《通知》,在明确表示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时,强调要“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网络化协作,通过分散再整合的能力,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的全面共享。

这些,都是“企业云”的拿手好戏。

如果说,以前企业“云数智”还只是降本增效、优化资源、加速产品迭代的工具;那么现在,它直接事关复工效率和企业生死。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为962.8亿;但2020年,会达1600亿;2023年,将超3000亿。另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仅中国数字中台的市场规模,就会由20多亿飙升到上千亿。

而放眼全球,更能明确感受到,新经济的未来系于信息新技术的加速应用和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大智云物移”中,云计算是第一步,也是赢得数字经济未来的基础性能力。

一个显著发生的变化就是,美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回流,云计算是其中的关键助力。

这是一场事关个人、企业、国家命运的大变局。谁引领了这场新变革,更具话语权和竞争力,谁就是新未来的大赢家、新格局的主导者。

2019年7月,阿里云早早发出“全面上云,拐点到来”的预言。突如其来的疫情,必将大大加速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的上云进程,彻底重塑中国的数字化面貌。在当下,加快构建自主科技的“中国云”,正逢其时。而一个无比盛大、超越想象的“云端中国”,正徐徐展开她的宏伟画卷。这背后,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蓬勃崛起,新的财富在沸腾成长。


2020-2-20点击数/观注度 2802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