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悼念 | 每个中国人都该感谢申纪兰老人家

江宇  经略网刊

文 | 江宇

编者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共和国经济史”,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据多个媒体报道,6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同志有两个身份,是值得被历史记住的。

第一,她是第一到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是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见证人、亲历者。

第二,她是新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的推动者、实践者。

这两个身份,即使只有一个,也足以被历史记住。何况申纪兰老人家集两个身份于一身。在建国七十周年前颁发的“共和国勋章”时,申纪兰老人排名第一。

这里重点谈谈申纪兰老人对“男女同工同酬”的贡献。

之所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申纪兰老人家”,确实因为新中国的男女平等事业,影响和惠及了每一个人。

1

男女同工同酬的推动者

申纪兰出生于1929年12月,山西平顺人。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文章,讲述了当年,申纪兰在平顺县西沟村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岁的申纪兰当选为副社长,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但遇到了一个难题:干同样的活儿,女社员得到的工分比男社员少。

申纪兰接受专访时曾回忆,“那时候男女不平等,在农社里干活挣工分,两个妇女还不顶一个男人。这样不行啊,妇女也要好好干”,申纪兰提议,男社员干什么,女社员也干什么,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多次争取,女社员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儿得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申纪兰当时没有意识到,西沟村妇女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巨大影响力,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当年辫子上扎着蝴蝶结的青年,到皱纹爬满额头的九旬老人,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因此被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活化石”。

“我是个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申纪兰说,“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66年代表生涯,她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有网友总结说,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等等,都是在申纪兰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实现的。

就在今年5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她建议将农村水电自供区尽快并入国家电网,对自供区的农网进行升级改造,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女性解放不仅惠及了女性,而且是今天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重要前提,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把妇女问题看作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直把妇女解放、性别平等放到实现全民族解放、全人类平等的宏伟目标下看待的。马克思主义把女性解放运动看作人类解放的组成部分,认为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是不公正的社会制度,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就认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尺”。只要一个社会还存在政治、经济权利方面的不平等,就都能够转化为性别的不平等,使女性成为被压迫对象。

中国的女性解放,并非是单纯的妇女运动,而是在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中展开的。妇女被侮辱和被压迫,是中华民族被侮辱被压迫的表现。也只有改变中华民族被侮辱被压迫的地位,妇女才能真正获得新生。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一直与反帝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历练出了秋瑾、向警予、宋庆龄、邓颖超、江姐等一大批女性革命家与妇女运动先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前列,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明确在法律上规定妇女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权利。

不过,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容易实现,实际上的平等实现起来更难。之所以中国的女性解放能够走在前面,是因为新中国具备了公平正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在经济参与上,女性被纳入到各种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参与,男女“同工同酬”,而就业是改善女性地位的重要手段,女性从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家庭中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经济地位。国家对扫盲活动的重视和积极开展对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了广大妇女的角色的转变。城乡三级医疗网的设立,赤脚医生的推广,妇幼保健网、幼儿园、托儿所的建立,不仅切实保障了妇女健康,而且减轻了妇女在照顾子女和老人方面的负担,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习和工作。

中国的女性解放,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世界上性别平等、女性解放事业最彻底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新中国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明确在法律上规定妇女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权利。追求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为性别平等创造了社会环境,女性被纳入到国有和集体单位,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参与,全民所有制单位1949年女职工的人数为60万人,1977年增至2036万人,农村人民公社也实现了女性在各个行业普遍就业,使女性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地位。国家对扫盲活动的重视促使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角色的转变。城乡三级医疗网的设立,赤脚医生的推广,妇幼保健网、幼儿园、托儿所的建立,不仅切实保障了妇女健康,而且减轻了妇女在照顾子女和老人方面的负担,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习和工作。妇女地位的提高,带来了生育率的降低。妇女所受的教育,使得妇女在生育方面自决性增加,生育率下降。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子女教育水平,并让妇女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不但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也为家庭成员带来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妇女解放和人力资本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的男女平等,不仅惠及了妇女自身,而且促进了全民族健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有利于降低生育率,提高婴儿抚养质量,把妇女从生儿育女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扩大劳动力参与,而妇女地位的提高,又有利于下一代人力资本进一步提高。1949年以前,中国的小学入学率在25%左右,1979年就达到93%,其中小学生中45%为女生。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使得初婚年龄推迟,中国妇女的初婚年龄到7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22岁左右。而主要发展中国家直至1990年前后才基本达到这个水平。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从1968年到1979年,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6.45下降到2.27,已经接近更替水平,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也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幅度下降。初婚年龄的降低、生育数量的减少,使得妇女在生育决策上拥有话语权,并让妇女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不但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也为家庭成员带来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妇女解放和人力资本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保持了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1990年三八妇女节,党中央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五方面内容,即:

(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充分实现

(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不仅为生产关系所制约,也为生产力所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

(5)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正如一切社会进步一样,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真正的女性解放,是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思想平等的统一。妇女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统一的。中的妇女解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妇女运动仍然面临的艰巨的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组织的碎片化、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的形成,男女平等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不平等,女性就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成本和压力。一些人打着“恢复传统文化”的旗号,把体现男尊女卑、歧视和侮辱女性的封建糟粕重新包装上市,就是这一趋势的表现。妇女解放的道路还十分漫长。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重新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重视。而历史表明,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女性解放也是“中国道路”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女性运动历史还不长,也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交流实现女性运动的经验。这就是我国政府倡导召开“全球妇女峰会”的背景。

让我们沿着中国道路,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女性、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中国和世界。

沉痛悼念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和妇女解放事业的见证者、实践者申纪兰同志!


2020-6-28点击数/观注度 2702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