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尼尔·弗格森竟称:TikTok是中国报复西方的“鸦片” |
尼尔·弗格森竟称:TikTok是中国报复西方的“鸦片” 赵挪亚2020-08-11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TikTok就是鸦片,一种电子芬太尼,让我们(西方的)孩子们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统治感到兴奋。”当地时间9日,英国历史学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及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彭博社发表专栏文章,诋毁TikTok不仅是中国报复西方的“鸦片”,更彰显了中国的“帝国主义野心”。 尼尔·弗格森的著作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帝国》《文明》《巨人》《货币崛起》《战争的悲悯》等。对于中国,他曾这么评价: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21世纪不会是中国统治世界。 为了论证他荒谬的结论,弗格森在文中循序渐进,认定TikTok通过人工智能技术(AI)让人“上瘾”,进而得出中国试图通过AI技术“统治全世界”。他还臆测称,西方在冷战时通过输出文化击败了苏联,而中国现在也正对西方做一样的事。 弗格森全篇展现出一种僵化的冷战思维,通过恶意拔高TikTok的影响,捏造“中国称霸世界”的观点,表现出对中国的敌意。为此,他在文中也刻意使用诸如“黑死病”一类的词汇,来抹黑TikTok。当然,这本身不足为奇,毕竟弗格森曾在今年4月,渲染中国“输出新冠病毒”,随后遭另一名西方学者贝淡宁的严正驳斥。 8月10日,弗格森还在推特上转发了这篇文章,引来网民批评。 在文章的提要阶段,弗格森就写道:“美国通过输出它的价值观,赢下了冷战,现在中国在第二次冷战中,也有着相似的计划。”随后,他用一个自己体验TikTok的小故事,开始了这篇荒诞的文章。 弗格森表示,刚开始用TikTok时,里面的内容让他感到“毫无意义”。这款应用以无休止的信息流,向人们展示别人在厨房、健身房干的那些“蠢事”。他还向自己8岁的儿子询问,该在TikTok上看什么,他儿子推荐了一个雪貂跳舞的搞笑视频,但弗格森称自己“没找到这个视频”。 初步体验TikTok后,弗格森也发出了“灵魂拷问”:“这样的一个东西,怎么就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随后,他抒发了一通怪论:“突然之间我就顿悟了。TikTok不仅仅是中国对鸦片战争后百年屈辱的复仇。这(TikTok)本身就是鸦片,一种电子芬太尼,让我们(西方的)孩子们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统治感到兴奋。” 而为了论证他的观点,弗格森在他的文章中循序渐进地勾勒出一条荒诞的逻辑链。 首先,弗格森讲述了张一鸣创立字节跳动,并大举扩张进入全球市场的背景故事。但在描述TikTok占领各国市场时,他却不怀好意地将这一过程比作“新冠病毒的传播”。另外,他还将TikTok称为“病原体”,而这款应用的传播速度堪比“黑死病”。 随后,弗格森开始解释TikTok为何在各国广受欢迎。他列出了三个观点:第一,相比于图片和文字,人类更喜欢影像。其次,TikTok的使用门槛低,普通人也能在上面进行创作,“即便是傻瓜也能用它”。第三,TikTok本质上而言,并非是个社交网络,它更多是个以人工智能算法为基础,向人们提供定制化内容的应用。 由此,弗格森也引出了他之后的观点: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上,TikTok对美国有三大明显的“威胁”。其一,TikTok已经对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造成了威胁,吞噬了脸书作为视频平台的市场。为此,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甚至推出了“山寨”TikTok的应用Reels,但弗格森认为这款应用不会成功。同时,他还认为,这一威胁本身是“好的”,因为脸书也是一家“非常强大但不受监管”的公司。 但弗格森声称,TikTok还是会给孩子们带来“威胁”。就像推特、YouTube或脸书一样,TikTok利用算法为用户定制内容,并引诱他们进入相关界面。通过这一方式,人工智能会习得用户喜好,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相似内容。弗格森危言耸听地表示:“未来,历史学家会惊叹道,我们没有给孩子们嗑可卡因,反而给他们提供了TikTok。” 此处,他还将美国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TikTok对年轻人和女性进行骚扰的事情,全都推给了TikTok。 真正荒诞的,是弗格森将TikTok说成是中国“帝国主义野心”的论点。他的具体论述方式,是把TikTok从一个手机应用的概念范畴,放大成了一种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然后从这个角度阐述他的观点。 此处,他引用了常年渲染“中国威胁”、常驻台湾的商业和科技分析师本·汤普森(Ben Thompson)的观点宣称:若中国渗透进西方国家,对抗“自由主义”,那么“自由主义者”就有必要斩断人工智能算法的使用。因为这种算法能“深入人心”,精巧地为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随后,他开始脱离TikTok,漫无边际地讨论起中国互联网的“价值观”与西方自由世界的完全不同,并宣称AI技术在中国应用于“奥威尔那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场景,而且中国的很多AI科技企业都很听中国政府的话。 此外,他还引用了一些中国学者的论文,称美国构建的世界帝国秩序正在发生动摇,并认为这说明中国有想取代美国的野心。 在这两点基础上,弗格森臆想到,中国会通过“一带一路”,将自己的“非自由主义”价值观,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输出到全世界。而中国,也会像当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文化输出那样,对美国实行类似的计划。 弗格森承认,当年美国曾通过掀起一场“文化冷战”,来削弱苏联,用“不可阻挡”的美国流行文化,来侵蚀苏联民众。他引用法国左翼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1986年的话称:“相比于整支红军,摇滚乐、录像带、牛仔裤、快餐、新闻网和电视卫星,有着更强大力量。” 结尾处,弗格森还渲染道:那些认为中国这种“非自由的文明”无法战胜西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已经通过TikTok在美国发起了“文化层面”的“革命”,让美国的年轻人开始在TikTok上骂自己的父母是种族主义者。 当然,弗格森这篇文章最基础、核心的部分就是错的:他认为中国有意“称霸”世界,甚至掀起所谓的“第二次冷战”。但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月5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指出: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之以恒做世界和平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此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也曾多次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对抗。中方始终认为,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图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弗格森8月10日,将这篇荒谬的文章,转发到个人推特上,招致网友们的一篇声讨。底下获赞最多的一条回复指出:“这(文章)又精神错乱,又极度种族主义。” 弗格森文中提到,他“没找到雪貂跳舞的视频”,而回复中有人给他贴了出来。 还有人向弗格森提问:“给我解释一下,TikTok和其他这么多技术产品,有什么区别?” 有人认为:“TikTok是一家社交媒体公司旗下的部门,而这家公司恰好为中国人所有。他们创造的产品,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乐在其中。” 当然,考虑到这篇文章由弗格森所写,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年4月,他曾在英媒大放厥词,声称中国在此前只是关闭了武汉飞往中国其他地区的航班,却仍开放武汉直飞欧美各大城市的航班。言下之意,即中国有意向境外“输出病毒”。 但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加拿大人贝淡宁(Daniel A. Bell)随后撰文驳斥。他在文中以严谨的考证,一一反驳了弗格森所谓的“证据”。在文章末尾,贝淡宁称自己曾向弗格森指出他的证据无法支持他的指控,但弗格森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贝淡宁最后写道:“这令人担忧,这种阴谋论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真正出问题的地方转移了,它助长了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妖魔化。我们需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应对一场紧迫的全球流行疾病。 戴雨潇:美国打压TikTok,但互联网世界已经攻守易形 戴雨潇2020-08-11来源:观察者网 戴雨潇|纽约大学研究生,思想与文明观察者 【文/戴雨潇】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9月15日将会禁止TikTok(海外版抖音)继续在美国运营,除非被美国公司收购,还提出政府要在收购交易中“抽成”。这种行为与明抢无异,令人咋舌。 事实上美国政府早就盯上了这家公司。早在去年美国政府就启动了对TikTok的调查。上个月,包括美国国务卿、白宫贸易顾问和白宫经济顾问在内的多位特朗普政府高官和幕僚放出消息称“TikTok对美国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美国将对TikTok采取行动”、“TikTok将脱离母公司字节跳动,成为一家美国公司”。 TikTok 是美国政府的新目标(ChinaDaily)。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首席执行官张一鸣在内部信中证实了美国政府确有要求其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并坦言“还没有完全决定最后的解决方案”。TikTok前途未卜。 从政治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这场“TikTok风波”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对于TikTok的数千名员工和无数用户来说,现在俨然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 一、TikTok 之于美国 从2018年与上海公司 musical.ly 合并之后,TikTok在海外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经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TikTok的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高达8亿以上[1]。2020年的第一季度,在疫情的助推下,TikTok更是以3.15亿的下载量打破了谷歌和苹果商店所有移动应用的历史记录[2]。 目前TikTok有约8000万美国用户,其中一半以上是16-24岁的年轻人。TikTok用户的活跃度很高,平均每人每天的使用时间是52分钟。一项基于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的调查显示,4-15岁的少年儿童每天会花80分钟在TikTok上面[3]。在西方主流社交平台中,脸书有些老龄化、推特又过于政治化、instagram成了社会名流炫耀生活的地方,因此TikTok的生态位非常重要。对于很多美国的年轻人来说,TikTok不仅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他们的存在本身。 19岁的美国网红艾迪生·伊斯特林曾是一名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她原本希望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体育节目的播音员,但当她发现自己的跳舞短视频爆红之后,伊斯特林毅然决定退学然后到“娱乐业之都”加州洛杉矶全职经营社交网络。 刚传出TikTok将被封禁的消息之后,伊斯特林在TikTok发布了自己明天回去敲学校大门的视频(TikTok)。 去年12月,伊斯特林其他几名TikTok网红在洛杉矶的一栋豪华别墅建立据点,相互帮助合作拍摄视频。他们将这栋别墅和他们的组合称作The Hype House(直译:炒作房)。在他们开始对外发布内容的几分钟后#hypehouse就成了TikTok上的热门话题。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thehypehouse组合就吸引了300万粉丝的关注。伊斯特林的个人TikTok账号(@addisonre)在加入Hype House前有280万粉丝,现在她已经拥有5400多万粉丝,发布的视频总共获得了超过31亿赞。 这栋别墅很快就成了TikTok网红孵化器,吸引了众多想要出名和已经出名想要更出名的发布者。Hype House的“管家”、也是组合里最年长的成员托马斯·彼得鲁(@petroutv)对福布斯的记者解释到:“大家在这里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连轴转。每天我们至少产生100个TikTok视频……TikTok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推荐算法可以让任何东西爆红。即便没有粉丝数的人跟我们一起拍视频也会立刻火起来。”记者当场注册了一个账号,发了一张他和伊斯特林的合影,在TikTok上迅速得到了50万浏览[4]。 被称作“TikTok皇后”的查理·达米利奥(@charliedamelio)也是 Hype House的一员。她在去年夏天开始发布跳舞视频,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7600万关注,如今雄踞TikTok粉丝数榜首。今年年初,年仅16岁的达米利奥被好莱坞最著名的七家经纪公司之一UTA签下,使她得以在2020超级碗(美国春晚)和2020 NBA全明星赛中表演。根据《福布斯》排行榜计算,仅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达米利奥就靠TikTok获得了400万美元(2781万人民币)的收入,高于苹果公司CEO蒂姆 · 库克的年薪[5]。 在Hype House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红人开始效仿到洛杉矶建立据点,类似Hype House的网红孵化器如Sway House, Clubhouse, Shluv House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洛杉矶好莱坞区域的各个别墅。《纽约时报》将这一由TikTok网红引起的潮流称作现代版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6]。与此同时,TikTok也开始成为成了西方传统娱乐公司、模特公司和唱片公司挖掘新星的地方[7]。 伊斯特林和达米利奥等TikTok网红的成名经历美国梦的绝佳写照——“任何人,无论出身何处,都有机会靠个人努力获得物质上的幸福”。TikTok成了帮助这些美国年轻人实现个人梦想的阶梯,而 TikTok的创造者、字节跳动首席执行官张一鸣的个人经历也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式成功故事。 二、美国一梦 生于福建龙岩的张一鸣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先是加入旅游搜索引擎“酷讯网”并在一年后被提拔为技术总监,随后创建的地产搜索引擎“九九房”成功得到了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海纳国际集团(SIG)的资金支持。在敏锐察觉到移动互联网即将彻底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之后,张一鸣在2012年带着六名前雇员创建了字节跳动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至今。 大部分美国人刻板印象里的中国新兴企业就是靠“山寨西方产品”或者“低廉的劳动成本”打开市场。张打破了西方对中资的思维定势,依靠技术创新以及海纳、红杉、软银等国际资本的支持杀入全球市场。TikTok赢得了美国网民的青睐,字节跳动也被《经济学人》等西方媒体誉为“中国科技公司中全球化最成功的案例”。 TikTok背后的天才——张一鸣是如何创造全球社交网络轰动(CEO Magazine) TikTok的巨大成功很快吸引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去年10月,共和党籍的汤姆·科顿和民主党籍的查克·舒默两名参议员共同要求情报部门调查TikTok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8]。一个月之后,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也以“存在潜在国安风险”为由开始审查TikTok收购musical.ly(一家上海公司)的交易[9]。 对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字节跳动反应灵敏,立刻开始实施一系列因应措施。人事方面,字节跳动在去年11月聘请美国前议员巴特·戈登和资深科技公司说客迈克尔·贝克尔曼等人在华盛顿游说,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10];今年5月又高薪挖走了经验丰富的迪士尼高管凯文·迈耶担任TikTok的首席执行官,给TikTok找了一张白人脸面以便应付未来可能遭遇的国会听证[11]。 与此同时,TikTok一直在想方设法疏远与北京之间的距离。目前TikTok的美国运营团队已经全部迁出中国。TikTok美国区总经理瓦妮莎·帕帕斯对媒体强调一鸣授予了他们几乎完全的自主权来经营美国业务,并声称自己只去过一次中国。据《华尔街时报》报道,从去年年底开始字节跳动就在考虑将TikTok的总部移出中国[12]。 除此之外,TikTok将全球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了美国弗吉尼亚和新加坡的服务器。在港版国安法通过之后,TikTok立即宣布退出香港[14]。另据《品玩网》报道,字节跳动已经于近期开始对中国员工访问TikTok等海外产品的代码库实施了限制措施[15]。 即便是在境外,TikTok也会主动屏蔽装有国内电信公司sim卡的手机(亲测)。 如果换做其他时候,字节跳动的这套“国际化组合拳”或许会为TikTok多续几年阳寿。但在美国当下实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并对华极限施压的政治氛围下,这些做法完全不足以安抚华盛顿的鹰派。共和党籍参议员乔希·霍利直言:“(字节跳动的)粉饰很可笑,无论如何他们就是一家中国公司”。对他们来说,只要张一鸣和字节跳动总部还在中国,TikTok搬多远都没用。 更不幸的是,TikTok在事业的上升期刚好遇上了特朗普这位选举奇才。特朗普本人基于选票考量也不得不在此时对TikTok动手。目前美国疫情彻底失控,全国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美国经济大幅衰退,而民主党支持和煽动的示威活动又开始在全国爆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失当。现在距离总统大选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特朗普急切地需要让选民把注意力从内政不利转移到外交和国安问题,此时此刻打中国牌就是最好的办法。 市场营销学有个名词叫“公关噱头”(publicity stunt),指的是公司通过炒作轰动性话题的方式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帮助公司提高业绩或走出困境。特朗普政府最近驱逐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扬言要“封杀 TikTok”、宣布卫生部长将要访问台湾等等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在制造“政治公关噱头”,转移媒体和公众的焦点。 除此之外,特朗普和TikTok也有一些个人恩怨。由于TikTok的主要用户是年轻人,而在美国的年轻人中民主党有压倒性地优势,TikTok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自由派和民主党的宣传阵地。TikTok网红莎拉·库珀(@whatchugotforme)恶搞特朗普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000万浏览;今年6月,一群年轻人通过TikTok串联集体预订特朗普竞选集会的门票,而后又“放鸽子”造成场内大量空位的情况也让特朗普很没面子[16]。自由派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的TikTok账号(@washingtonpost)更是成了民主党的“拉票站”[17]。 民主党在美国年轻世代中的支持比例很高,而且还在逐年上升(Pew)。 最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脸书(facebook)。美国主流社交平台推特禁止了所有政治类广告,又经常删除或者辟谣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的推特内容,还总是推出对特朗普不利的热搜和话题,这些都让特朗普感到很不高兴。相比之下,脸书接受政治广告,而且允许政客撒谎,不对内容进行辟谣[18],因此备受特朗普的青睐。 据统计,2020年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已经给脸书至少支付了3500万美元广告费,近些天脸书的热搜也基本都是来自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19]。现在脸书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从这一角度来看,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上周的国会反垄断听证会上恶意攻击中国“窃取美国数据”剑指TikTok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在特朗普扬言封杀TikTok之后的第五天,脸书就推出了明显抄袭TikTok的Instagram Reels,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三、美国的王伦遗风 其实无论美国总统是不是特朗普,无论有没有脸书这样手段低劣竞争对手,TikTok在美国的路都注定走不远。 近代以来,美国经常以“雅典式的自由和开放”自居,号称对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和优秀产品展开怀抱,包括某位企业家在内的很多中国人曾经也对这套说辞深信不疑。但在现实中,美国的开放显然是有条件的,一旦美国政客认为外国人或者外国货可能威胁到本国,抑或发现排外会给他们带来政治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推出保护主义政策。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淘金热,大批劳工与技术人才投身西部开发。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正面临太平天国叛乱和英国鸦片战争的内忧外患,很多国人因此逃难到美国修建铁路或者从事其他职业,比如做饭、洗衣、缝纫和管家等。中国人吃苦耐劳而且要求的工资不高,起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但随着表层的金矿被挖光,大量刚涌入西部的淘金者被迫开始寻找其他工作,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内战带来的经济低迷,其他族裔的劳工开始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华人劳工身上。美国记者亨利·诺顿在书中写道:“华人过于勤奋和刻苦,他们好像活着就是为了工作。如果没有高薪的工作,他们就先接受低薪的工作,然后等机会合适的时候和你商谈加薪”[20]。 美国人开始认为像华人那样疯狂地工作是“不正常”的行为,这会导致其他美国人无事可做。爱尔兰裔移民丹尼斯 · 卡尼所带领的加州工人党和时任加州州长约翰·比格勒直接指责华人移民严重拉低了加州的薪水标准[21],“黄祸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最终,在一系列种族主义政治行动的煽风点火下,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将华人劳工拒于美国之外长达数十年,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逐渐废除恶法。 勤劳也是错——1882年美国报纸刊登的漫画《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将白人青年找不到工作、游手好闲甚至为非作歹统统归咎于华人把所有事情都做了(Bancroft Library, UC Berkeley)。 一个世纪之后,类似的桥段再次上演。八十年代价低质优的日本汽车和家电等商品席卷美国市场,美日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美国制造业受到冲击。美国两党的政客为了迎合白人蓝领选民,将工人失业率升高、工资福利下降归咎到日本产品,然后开始在全国煽动仇日情绪并带头抵制日货。 美国前副总统、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沃尔特•蒙代尔抨击日本的语言颇有现在的特朗普风格,他说:“我们必须停止展示那面白旗(指日本国旗),开始高举美国国旗,并转身战斗,再次使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世界第一,挽救失业。如果我们不赶快严肃起来、夺回领导权……我们就是辜负了我们的后代。到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日本计算机旁边扫地,或者一辈子在麦当劳做汉堡包。”[22] 为了避免“反日爱国”的风头完全被民主党人抢走,共和党人不甘示弱。他们借着日本东芝公司给美国的对手苏联销售机床的事件上演了一出闹剧——三名共和党众议员在国会大厦前抡着大铁锤砸碎了一台东芝牌的收音机。 共和党众议员唐 · 里特、海伦 · 本特利和埃尔顿 · 加莱格利在国会大厦前砸东芝收音机(AP Photo)。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美国政客带头仇日,老百姓则更加疯狂。八十年代美国反日示威此起彼伏,烧日本车的情况屡屡发生。1982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名车间主管罗纳德·埃本斯和其继子在酒吧竟然将华裔美国人陈果仁当成是日本人用棒球棍活活打死。根据目击证人的庭上证词,当时埃本斯对陈喊道:“你们这些该死的家伙害的我们没活干了!”[23] 最终,美国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出口严重受挫。这也让日本政府被迫采取低利率货币政策,导致泡沫破裂,日本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反映出很多美国人骨子里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傲慢。美国从建国伊始就自诩为圣经中的“山巅之城”(“City upon a Hill”),殖民美洲大陆的清教徒相信他们与上帝有个契约,上帝选中他们领导世界[24]。19世纪的美国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更是搬出了“昭昭天命”(“manifested destiny”)这样的字眼来鼓动美国白人向美洲西部持续扩张,挤压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 美国人从宗教和文化上预设了自己的优越性,因此由美国来改变其他“未开化”的国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华政策就是一个鲜活例证。 早在1914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曾放言“在强有力的西方人手中,中国是可塑的”。1980年美国国会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华盛顿的判断是中国正在“市场化和民主化的道路上无可阻挡地前行”。2000年,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对国会保证,开放中国市场不仅会给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提供新机遇,同时也“让中国更了解美国的民主理想,在12亿中国人心中播下自由的种子”[25]。《大西洋月刊》的评论文章指出,华盛顿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外交目标就是创造出越来越多“依靠个人才智和资本市场工具获得成功”的张一鸣们,并希望借由他们让中国逐渐转变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开放”的西式社会[26]。 但是华盛顿算错了,中国没有像日韩等其他亚洲国家那样按照美国“指明”的方向发展,而是在科技、经济和政治制度上走出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并开始在一些领域超越美国。也正因如此,本应是美中经贸合作成果典范的TikTok现在在美国人眼中成了演变中国失败的见证。对于华盛顿来说,在非西式自由民主体制下诞生的TikTok依然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不仅直接挑战了美国对世界互联网的霸权,而且冲击了美国二战之后自视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卓越论思想(American Exceptionalism)。美国人难以接受没有一家本土企业可以在同生态位可以与这些外国公司竞争的残酷现实,只能眼不见心不烦,一封了之。 结语 现在TikTok被收购几成定局,留给字节跳动的选择并不多,接下来只能在收购的范围(出卖美国业务或全部业务)和价格这些细节上讨价还价。但美国政府显然不愿止步于此。星期三,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净网行动”(“clean network”)以“维护美国的安全”,包括和“不受信任”的中国营运商、中国应用程序以及中国云服务脱钩等措施[27]。星期四深夜,特朗普公布行政命令,45天后禁止任何受美国司法管辖的人与字节跳动或腾讯进行任何交易,理由也是说它们“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28]。 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都没有拿出任何切实的证据支持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种种指控。倒是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美国政府一直在危害全球用户的数据安全。按照美国法律,联邦调查局可以通过“国家安全函”(National Security Letters)让企业无条件提供用户数据,并且还可以要求企业不得告知用户。美国司法部监察主任披露在2003到2006年,联邦调查局至少发出了20万封“国家安全函”[29]。脸书曾公开承认2019年美国政府50714次要求其提供用户数据,其中88%的情况下脸书会将用户数据上交[30]。除此之外,美国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暗中胁迫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在他们的系统中设置“后门”,以便美国政府调用全球用户的数据[31]。 过去几十年美国通过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垄断逐步确立网络霸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互联网世界的资源和信息。如今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发起猛烈攻势,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击中国企业,进而遏制近年来中国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美国接下来还会做出多么没有底线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在可见的未来会变得更加多极化(multipolorization)和区域化(balkanization),逐渐形成各大阵营。 三年前我在文章里写道:“只要我国专业人士在政府积极地引导下充分发展互联网产业、企业和运营者努力保持互联网社区的健康秩序、网民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以后秩序混乱、杂草丛生的‘墙外’反而会变成‘墙里’。” 现在看,美国确实正在逐渐失去其一直引以为豪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美国如果拥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例如比华为更好的5G供应商或下载量排名第一的社交应用,自然不需要采取现在这些偏执的保护主义举动。 看着互联网时代的旧秩序正在逐渐崩塌,不禁让人感慨——攻守易形了。 参考资料略 |
|||
2020-8-21 3670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