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三公子 三公子的事务所
导读:这时的叶登海,是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省经济特区办公室主任。此时的他,万万不会想到,半年之后,他的人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更不会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自己的名字会和一个叫朱孟依、一个叫姚振华的后辈一起,多次出现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面。
1984年1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在中顾委委员刘田夫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的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
此时,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6年,是深圳特区成立的第4个年。尽管深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都比特区成立前增长增长了10倍有余,但阻力和困难依然存在。
一方面,少数人特区建设出现了不同意见,思想起了混乱;另一方面,部分特区的同志顾虑重重,工作放不开手脚。
在深圳考察时,邓小平登上了正在施工中的世贸大楼,当听说工人们三天就能盖一层楼时,他笑着说道:这就是深圳速度。
几天的考察后,他还专门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的表态让深圳的主政者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在无形中极大地鼓舞着一个名叫叶澄海的官员。
这时的叶登海,是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省经济特区办公室主任。此时的他,万万不会想到,半年之后,他的人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更不会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自己的名字会和一个叫朱孟依、一个叫姚振华的后辈一起,多次出现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面。
01
1984年,邓小平在4个经济特区的考察之行结束之后,一股骚动而热烈的浪潮席卷全国大中城市,“全民经商热”降临中国,“下海”成为这一年的年度热词。
那时,中央已经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当时作为广东省委常委兼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叶澄海,手握广东省外经贸审批工作大权,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大开方便之门。
当时有港商希望从叶登海手中拿特权、走绿色通道进入深圳的商界,但叶登海并没有领情。
后来,这些港商还精心设计“圈套”,对他进行各种要挟,但叶登海很硬气,丝毫没有妥协。
没想到,恼羞成怒的港商,将叶登海的耿直污蔑成了“阻挠改革开放和特区经济建设”的把柄,并以此多次向上面告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番折腾之后的1984年9月,叶登海的仕途急转直下,被连降三级,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贬谪到湖南郴州,担任郴州经信委副主任。
这是一个无聊透顶的闲职,对于当时年富力强的叶登海来说,坐在这个位置上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怀才不遇之感。
于是,他自己给自己找活干,承担了郴州对外的经济联系工作,主要是利用之前在深圳任职的资源和关系,为郴州的项目和企业招商引资。
因而,实际上他的主要工作地点仍然是在深圳,偶尔回郴州开会、领工资、交党费。
叶登海被贬郴州的时候,小他16岁的梅州人朱孟依,已经随哥哥进入县城,在建筑工地当包工头。白天拼命搬砖,晚上蒙头大睡,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而这一时期,生于1970年的姚振华,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正在读高中。
02
1986年,叶澄海向亲友借钱,在深圳皇岗村租了个不起眼的小厂房,办起了丝绸服装厂,接着又办电子厂,生产验钞机。
他对自己的事业,似乎并没有做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左一榔头右一棒,更像是为了赚钱而追逐风口。
那时候,王石、宗庆后、任正非等人纷纷看准机会创下基业,一大批跨国外资企业纷纷来到中国占领商机,叶登海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他却在不久之后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南美等地经商,涉及的领域更是遍及电子、丝绸、焦炭、房地产、钢铁、制药等行业,后来又在香港做贸易。
这期间,他凭借着在美国投资兴业的资本拿到了美国绿卡。
多年后回忆这段人生历程时,叶澄海总是对人说,因为压力实在太大,经常彻夜难眠,“借的钱,怎样来还?”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对于叶澄海这样曾经拥有巨大官方资源的人来说,下海经商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知道,在当时的“价格双轨制”背景下,“官倒”之风盛行,一夜间暴富并不稀奇。
但叶澄海那些坎坷的经商经历表明,他似乎没有在“官倒”上打主意。刚去郴州的时候,叶澄海还曾乐呵呵地对自己说,到郴州工作也蛮好,就当是调整自己。
那时候,虽然仕途灰暗,但胸怀政治抱负的叶澄海或多或少残存着东山再起之念。
从1989年开始,叶澄海最终选择落脚深圳,填海建厂,与人合伙开办制药厂,确定以制药作为自己的主营方向。
干了几年包工头后,年轻的朱孟依鬼点子多了起来,有了些经商头脑。
当时,经济落后的丰顺县开始兴起商业,但人们习惯了沿着街道摆摊做生意,致使交通不便、县城嘈杂混乱。
朱孟依看到这样的景象,心生一念:如果让所有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摆摊,是不是既方便管理,又可以从中获利呢?
于是他找到镇政府,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每月向商贩收取租金和税收的想法。政府接受了他的提议,在当地建设了一个市场,20来岁的朱孟依因此成为一个出租摊位的小老板,第一次体验到了赚钱的快乐。
后来,朱孟依与兄弟三人一起以建筑施工队为依托、从包工头起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梅州来到省会广州,就此开始他极具神秘的经济扩张。
就在叶登海、朱孟依站在各自人生新的起点之时,姚振华已经进入了大学。
1988年,他考入了广东省仅有的两所“985院校”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彼时,华南理工大学开始开设第二专业,而姚振华成为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同时进修工业工程管理和食品工程两门专业。
1992年姚振华本科毕业,时逢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受鼓舞的他一毕业就直奔深圳。他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深业物流集团,虽说其短暂任职之后即告离职创业,但这家公司日后成为了他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关键跳板。
三年后,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姚振华出任董事长。旗下的第一家门店,是1995年在福田区莲花二村的新保康净菜超级市场。
到1998年间,新宝康蔬菜实业在深圳各区先后开了15家蔬菜连锁市场。这期间,姚振华不仅是卖菜,还种菜。
为了种菜,他在深圳先后一共买下了十几万平方米的土地,这为他日后进入房地产领域奠定了基础。
03
折腾了9年之后,1998年,由叶澄海控股的香港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同深圳市华泰康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制造在那时候还不是一个风口行业,而且很多高端的药品大多由国药企业垄断。但叶澄海有自己的办法,拥有多年海外从商经历的他,深知高端特效药的价值和暴利。
他决定仿制特效救命药。
当时,我国的药品行业,知识产权还没有纳入保护范围,药监局在1999年9月发布了一个《新药审批办法》,对1993年后获得发明专利的外国药品进行保护。
但外国药企并不买账,一旦他们在93年之前生产的高效药进入中国市场,就会立马被克隆,他们的知识产权还是无法得到保障。
这样一来,药监局就搞了个折中办法——1986年~1993年间发明的专利药,可以申请行政保护。
而深圳信立泰成立的时候,叶澄海想要仿制一个叫“泰嘉”的特效药,其原研药波立维,是由法国药企赛诺菲和美国公司施宝贵主导研发,并于1990年在法国获得了发明专利。
当时,法国人正在向中国政府申请行政保护,准备杀入中国市场。
2000年,眼看着原材料要上生产线了,法国人却在申请专利保护,弄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信立泰上下慌得一批。
这时候,叶澄海原来的官场关系起到了作用,他上下走动、积极申请,终于在2000年9月1日取得了泰嘉的生产批文,而法国赛诺菲向药监局申请的“波立维”的行政保护在2000年9月19日才获批。
叶澄海比法国人早了18天。
2000年,信立泰的泰嘉上市,迅速占领大小医院,一段财富传奇就此拉开帷幕。此后的十多年里,泰嘉凭借相近的疗效和一半的价格,和原研药波立维在国内分庭抗礼,形成寡头垄断。
泰嘉就像一台印钞机一样,给叶澄海带来无尽的财富。
叶澄海左冲右突的90年代,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朱孟依嗅到了新的机会。
他跑到香港搞到了永久居住证,然后与人在港创办合生创展。紧接着,他摇身一变,以港商的优越身份回到内地,以广州为大本营,成立珠江投资,开始了在中国地产业攻城略地的征程。
在那个内地急切盼望招商引资的年代,港资身份的合生创展与本地企业珠江投资的联手可谓“珠”联璧“合”,占尽了开放政策的红利,举起合生创展这面大旗的朱孟依好风凭借力,迅速在广州崛起。
除了占到天时、地利,朱孟依本人的商业眼光也令人惊叹。他很早就预见到,天河区将是广州未来的商业中心,带领合生创展聚焦于此,先后推出华景新城、暨南花园、愉景雅苑、骏景花园等多个大型标杆项目,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
在广州显赫战绩的支持下,1998年,合生创展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6.7亿港元,朱孟依个人持有63.75%的股份。
当年内地的A股市场还不允许私营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上市,此时再看合生创展在香港注册的这盘棋,也让人对他的前瞻与老道更加佩服。
朱孟依坐镇广州,开始进军房地产的时候,已经做了几年蔬菜市场生意、拥有原始积累的姚振华也没有旁观。
1999年前后,位于福田区福强路与石厦路交界处的中港城开建,这是姚振华开发的第一个地产项目。
2001年完工开售时,中港城平均售价超7000元/平方米。
04
一个救命的爆款药,在垄断的市场格局下,辅之以高效市场推广策略,泰嘉没有理由不成功,叶澄海也必然会快速崛起。
因为泰嘉销售情况一直很好,信立泰上市八九的时间内,累计获取约180亿元营业收入,且一直维持着高毛利率。
但叶澄海还是一如既往的务实和低调。
比他还低调的朱孟依,却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迎来了人生的快速成长。
2004年,合生创展更率先突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销售额超百亿的房企,让万科、恒大等地产巨头都俯首称臣。
当时的舆论都极度乐观地看好这家超级企业,就连王石都一度感叹,朱氏家族才是“中国地产界的隐形航母”。
这一年,朱孟依的公司创造了100亿的营收,他也以116亿的身家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而当时王健林甚至连前50名都没有进入。
几乎在同时,尝到房地产甜头的姚振华,也决定彻底从果蔬生意转型。1999-2004年间,新保康蔬菜旗下十多家果蔬连锁超级市场先后被注销。
而他的主体公司,经营范围则增加了“在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2002年,中港城商业部分开业,这是姚振华首次践行商业地产模式,作为深圳第一家产权式商铺,中港城即将大部分店铺出售,又将业权商铺通过第三方整体委托品牌经营商统一经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事实上,姚振华的目标不至于房地产,在关掉蔬菜超市的同时,他还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准备上市的深业物流。
深业物流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之一,也是深圳最大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之一。公司曾创造了第一家建设5000吨现代化大型冷库、第一家设立进口保税仓等全国之最,旗下的笋岗仓库被称为是“中国第一仓”。
2002年,姚振华的宝能投资已经成立,它通过公开竞购获得深业物流的股份;2004年,宝能投资通过收购计划,持股比例已超过40%;2007年,通过股权分拆,宝能获得了深业物流将近一半的资产。
为俘获深业物流,宝能累计付出了约2亿元的成本,但其获得的深业物流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重新规划的物业价值将在日后超过600亿。
不能不说,虽然姚振华靠经营蔬菜连锁超市和中港城起家,但其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契机,却在于完成对“深业物流”的收购。
05
2009年9月1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信立泰在这里举行上市仪式,淡出公众视野数年的叶澄海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亲自敲响了信立泰的上市钟声。信立泰随后成为中国“最贵医药股”,股价仅在茅台之后,成为时下中国股市第二高价的股票。
叶澄海个人身家随之飙升到50多亿元,一步跨入中国超级富豪行列。
当人们把这个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的亿万富翁团团围住,问他做官好还是经商好时,他不露声色以一句“外交辞令”式的回答:马克思不是早说过,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上帝早已为他选好了职业。
就在叶澄海崛起成为药王的时候,朱孟依却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后悔不已。
一方面,他多年前坚持己见力排众议,花了半年时间和近200亿人民币,买下2.5万亩土地计划打造的“京津新城”,因为规划目标太过超前而未能变现——“京津新城”成为了“亚洲最大的鬼城”。
更要命的是,当他还未从“鬼城”的梦魇里缓过神来,又很快卷入到一场惊天大案中。
2008年年底,当时的大陆首富黄某被拘,面临牢狱之灾。朱孟依突然受到此案牵连,被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并因此消失了整整9个月。
所谓祸不单行,喝水都会塞牙。
那时候,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席卷到中国,实体经济本就遭遇金融海啸的冲击,银行很快停止了对合生创展放贷,合生创展一度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口。
好在当时的行政总裁陈长缨力挽狂澜,才让合生创展从资金链断裂的泥潭里爬了出来,为朱孟依留下了半壁江山。
06
进入到2010年代,叶澄海早已经将信立泰的权杖交给了儿子叶宇翔,自己深居幕后。
而这时的朱孟依,已经从惊天大案中平安落地归来。此时的合生创展,早已被万科、万达、恒大等一线房地产企业甩开了一条街。
当外界以为朱孟依明日黄花无力回天的时候,却不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个沉默寡言的超级富豪,虽然依靠地产为主业而发展壮大,但他的商业版图却早已四面开花。
当人们再次审视合生创展的时候,才发现早在十多年前,朱孟依已进入到高速投资与建设、光纤网络、能源领域。
虽然朱孟依靠地产起家,但他对于产业多元化的布局从未停止。
2011年,朱孟依旗下的珠江投资获批筹建珠江人寿,得以进入保险业。2016年5月,珠江人寿成立三年后宣布实现盈利。
在寿险行业中,这通常是七八年才能达成的目标,珠江人寿以闪电般的速度将“魔咒”打破。
重新崛起的朱孟依及其家族,依然是富豪榜上的“常客”。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朱孟依以35亿美元财富,排在第617位。
不过,相比巨额的财富,朱孟依的低调更让外界好奇。作为数百亿富豪家族企业的掌舵人,却始终隐藏在社会公众的视线之外,即便现身却几乎从不说话。
低调的神秘,让人敬又畏之。
再说姚振华。
把地产玩熟以后,他又开始进军金融。
在这之前,他把宝能集团一分为二,宝能地产专注实业,钜盛华专注金融。
2012年2月,姚振华成立了由钜盛华绝对控股的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首家总部位于深圳前海的全国性创新型金融保险机构。
此后至今的数年时间里,前海人寿像坐着火箭一般,以外界看不懂的速度神话般的崛起。
2013年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就突破百亿元,达143.1亿元,在全国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3位。第二年,前海人寿保费规模达到348亿元。
2014年福布斯富豪榜中,姚振华以4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359位。
07
尽管姚振华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亿万富豪,但在2015年之前,他一直是神一样的隐匿存在。
2015年夏天,A股市场的股灾来临,万科股价依然处于历史低点。手握大把保险资金的姚振华立马红了眼睛。
2015年7月11日,姚振华控制的前海人寿作为宝能急先锋,首次举牌万科A,持股达5%,“宝万股权争夺战”由此开启。
2015年7月24日,宝能系再度举牌,持股比例为10%。
这时候,万科主席王石坐不住了,表示想见姚振华一面,聊一聊。后来,在冯仑的办公室里,姚振华与王石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夜谈,对于宝能的杀入,王石明确表示“不欢迎”。
但王石的态度并没有吓退姚振华,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后者想要入主万科的强烈愿望。
宝能没有给万科管理层喘息的机会。12月18日万科停牌前夕,宝能系持股比例已增至23.52%,进一步巩固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此间,万科A股股价接连封涨停板,或举牌,或增持,王石与郁亮,接连发声,一唱一和,御敌“门口的野蛮人”,颇有你争我夺的意味。
当然最后,随着背后多方力量以及监管的介入,宝能并未如愿。
但经此一战,姚振华名声大噪,并在今后数年里,随着万科股价上涨多次套现达600亿,也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2016年10月,新一期的胡润百富榜出炉,上一年度还排在200开外的姚振华,猛然升至第四位。这位因万科股权之争而备受关注的潮汕大佬,一年之间,财富翻了9倍达到1150亿元。
姚振华成了亿万富豪中最大的黑马,属于他的时代正在到来。
叶澄海、朱孟依、姚振华,或崛起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或发家于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周期。在时代给予的机会面前,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敢于拼搏和冒险,也最终迎来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斗转乾坤,潮起潮落。老一辈的创一代、创二代逐渐退居幕后,新一代的后浪们又站在了潮头,千军万马之中,下一个人生赢家又会是谁?
参考资料:
【1】投机者信立泰,作者:唐书房,公众号:唐书房
【2】关于姚振华,你所不了解的背景,中国企业家
【3】姚振华发家史 依托净菜超市拿地中港城项目起家,中国新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