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陷阱     
美国陷阱与基辛格想要的结果

美国撒下全球陷阱,五大阴招环环相扣,中国需警惕

原创 戎评说策  戎评

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变成真理——戈培尔

导读:姜,还是老的辣;狐狸,还是老的狡猾!左手一张满口胡言的《国土安全威胁评估》团结内部一致对华,右手一张虚无缥缈的交手规则煽动外部一致对华。什么叫既当婊子又立牌坊?这就是!

10月7日,继美国防务界将中国定位为“美国国土安全”主要威胁者之后,其经济界与战略界也展开了一场极具全球影响的对话。

这场会议究竟有多重要呢?

两个方面:

第一、会议主办方为纽约经济俱乐部,在美国经济界及战略界地位崇高,参与者多为美国政府要员、银行高官、其他国家领导人等。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政府制定或调整全球政策提供一个广阔的对外交流平台,因而强度和现实意义高于其他交流会或研讨会,对我们清晰认识美国下一步动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参与本次对话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美国精英阶层中的顶级代表,譬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纽约联储行长威廉斯。不过,最关键的当属美国顶层战略设计者基辛格的发言。

核心内容只有一点:为避免重蹈一战的覆辙,美国与中国必须为冲突设限。

——彭博社使用了更加耸动的军事术语,称基辛格希望中美为两国关系中出现的威胁划设“rules of engagement”交战规则。

为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戎评把基辛格的发言归纳为以下几点:

1、美中双方必须讨论越过什么样的界限后他们不再继续威胁对方,以及如何定义这个界限,而且这样的对话应该长期展开。

2、如果(美中)不这样做,我们很有可能陷入一战前全球政治动荡的局面。

3、关于一战,当时老欧洲的帝国们没有严肃看待战争的威胁,但他们同时加强军备的做法提升了战争的风险,最终因大国没能管控住相对来说微不足道的小危机而爆发的世界大战。

4、美国必须意识到,它已经无法再在经济上和战略上取得单边优势。

如果单单从字面意思上看,很多人肯定会觉得没毛病,甚至还会由衷感叹基辛格不愧是中国的老朋友,在两国关系如此紧张对峙的背景下,还以耄耋之年的高龄劝说美国领导层为中美关系降温。

但事实上,这段看似理性的发言并非象征和平的“鸽子”,而是捕猎前收紧爪牙的“老鹰”,其背后是充满荆棘的全球性陷阱!

1

所谓一战前局势的幌子

按照基辛格的解释,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大国没有严肃看待战争,使得军备竞赛在无底线和不设限的环境下进行,战争风险由此升高,最终没能管控住相对微不足道的的小危机而爆发的。

这种战争爆发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换言之,如果严肃看待战争,并有机制管控危机,一战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真是如此吗?

学习成绩好的文科生仅从字面论述中就能看出基辛格的语言漏洞:任何国家大力提升军备的出发点,都是为应对战争而准备的。如果没有大规模战争的风险,有谁愿意把有限的财政实力向不具备直接经济效益的国防工业倾斜?

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十年代,我国对外部形势的判断是局部隐患,而整体趋于和平发展,于是做出了国防工业发展让步于经济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发展。这一时期,很多知名的军工企业装备类订单下降,转而全面进军民用工业品的生产。比如前些年广为人知的长虹电视机,其生产商就是以国防工业电子为主的长虹军工。

我们国防力量建设真正达到西方眼中军备竞赛条件的时间,大概是2012年前后,标志性事件为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服役。

而当时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工业产值全面超越美国后,奥巴马政府全面调整对华政策,在重返亚太战略和CIA等情报部门的积极介入下,中国周边形势急剧恶化,战争风险陡然升高。

根据因果关系看,正是因为严肃看待战争的“因”,才导致军备竞赛的“果”!

翻阅很多西方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料后,戎评发现,欧洲各国对战争的爆发一直保持着必然性,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则是工业化战争带来的代价超出了各国的承受底线。

当然,从后世能够以高屋建瓴之势纵观全局的角度分析,一战的爆发也并非基辛格所说的偶然,而是必然发生的100%事件。原因并不复杂:当事国的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2

英国凭什么能成为工业文明的第一大霸主?

两点:

第一、利用强大的技术优势抢占了世界上最多和最优质的殖民地,然后利用系统化的工业运转塑造金字塔模式(技术输出国—工业输出国—产品倾销市场—原材料市场),从而将全球撮合成一个整体。

第二、皇家海军在各个航线要道上存在的强大力量,使英国能牢牢把握住参与全球化国家的命脉。

也就是说,对全球殖民市场和世界海权的掌控,是英国称霸的两个关键。

而德国在这两个方面对英国造成了全方位的挑战!

经济上:德国后来居上的技术优势使工业产能迅速攀升,当以线性增长的国内市场逐渐落后于以几何数增长的工业产能时,就需要德国用更强硬的手段去谋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因为占据优质殖民地的英国并不愿意主动出让利益,这就促使德国必须虎口夺食。

地缘上:十九世纪末期,德国为避开英国海上霸权,从陆上完成其称霸世界的野望,开始着手推行东进政策。该政策的核心纽带是:修建一条自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的超级大铁路。

由于当时巴格达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中,一旦这条连接欧陆和中东的铁路完工,德国就能完整发挥其陆权优势称雄欧亚大陆。

这意味着什么?

英国围绕海权所缔造的世界霸权分崩离析!

德国在殖民市场和世界海权两个方面都对英国产生了殖民威胁,战争还能避免吗?

答案显而易见!

即使没有萨那热窝这根导火索,可炸药桶依旧存在。

你不能指望用剪掉导火索的方式去阻止炸药桶的爆炸,这在中医上叫治标不治本,癌症随时能卷土重来!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连历史稍微好点的中学生就能看明白的问题(关于一战必然爆发),作为世界顶级战略家的基辛格难道还不清楚?莫非他基辛格老眼昏花到连中学生都比不过?诸位相信吗?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3

幌子的背后:工业战争的颠覆性影响

这里先介绍一个人:欧内斯特R. 梅!

他是加州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美中关系史论》的作者。

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史学界、外交界、战略界最知名的精英,欧内斯特R. 梅主张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然后通过历史研究为现实决策服务,并根据过往案例将历史研究与现实对外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欧内斯特R. 梅对现实政策与历史的系统性阐述,在美国乃至西方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不仅打破了现实主义学派依赖美国政府单一档案的桎梏,强调多边档案和多元研究视角的重要性,其研究成果更是直接推动了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从现实主义到国际主义的转向。

至此之后,西方上至官员下至平民在谈论某个国际事件时,总会不由自主的往历史层面靠拢,并期望在史学资料中找到答案或应对政策。

视线转回当下:

基辛格为什么强调如果中美竞争不设限,世界就可能陷入一战前而非二战前全球政治动荡的局面呢?

毋庸置疑,不论是从战争规模抑或是伤亡人数来看,二战比一战更有影响力。不过,若单是论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冲击力度,有着前车之鉴的二战远比不上没有多少心里预期的一战。

二十世纪之前,冷兵器和火炮时代下的战争伤亡,早已让历经大国纷争的欧洲人司空见惯。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战争在悄无声息间走进人类文明。

1914年,在没有人意识到死神手中的镰刀已经升级到加特林的时候,被工业化成果武装到牙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空前绝后的杀伤力和前所未有的残酷性,几乎在每个毫秒间就创造出一串又一串令人瞠目结舌的伤亡率。从凡尔登战役到索姆河战役,由马克沁重机枪构建出的钢铁防线,使相同时间单位内的死亡人数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超过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工业化时代下的武装冲突,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绞肉机,它搅碎的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与男性对金戈铁马的热血。

当残缺不全的肢体横七竖八的挂在战场任意角落时,当人们通过黑白照片看着一张又一张尸山血海之景时,即使内心再坚强的人,也抑制不住崩溃的情绪四散逃离。

这一点,西方文学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美国,一战的残酷打破了文学家们对于工业社会的无限遐想,当现代科学技术沦为帝国争权夺利的杀人元凶时,以海明威这类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新生代文学家对寄存的理想和价值观充满了疑惑、反感甚至是蔑视。于是,他们为自己带上“迷失一代”的帽子,用极具幻灭感的作品发泄对工业战争世界下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摘自《永别了武器》,作者:海明威

也正是因为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战争对各界人士的心灵冲击,操持世界权柄的欧美集团开始尝试强化人为干预来阻止战争的爆发。比如设立大国沟通机制以及和平瓜分利益的国联,比如为冲突设立明确的界限,比如签署限制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条约。

谁不同意,谁就是与人类利益为敌!

虽然这些办法都随着二战弥漫的硝烟而失败,但其史学借鉴意义,仍被西方学术界和民众所信奉。

4

基辛格的全球大陷阱

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

随着中美两国的对抗不断升级,热冲突的概率也在迅速膨胀,由此引发世界对大国间核战争的担忧。

毫无疑问,核子战争所带来的灭绝性,对只经历过工业化战争的人类心灵的冲击力,就像当年工业化战争对只经历过冷兵器与火炮时代的欧洲人那样,是具有颠覆意义和毁灭意义的。

基辛格用一战前的局势来形容眼下的中美关系:

一方面能利用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响力,在无形中把我们套入德国的角色,使其背负破坏国际秩序酿成国家冲突的骂名。

另一方面结合国际形势,用曾经一战对人心的冲击力,引起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共鸣,以此唤醒人类内心深处对颠覆常识性战争的恐惧。

恐惧以后会怎么办?

当然是拼尽全力去寻找阻止炸药桶爆炸的方法!

这时基辛格就代表美国提出了解决办法:美中双方设立规则,划出明确界限防止中美之间不再继续威胁对方。

结合西方舆论界喜欢将中国套入历史上掀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角色,此话的逻辑陷阱在于:他会给人一种是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威胁到美国的错觉,所以中国需要为国际形势的恶化承担一半的责任。

可真相究竟如何?

是美国打响对华经贸战!

是美国打响对华科技战!

是美国一直在干涉中国内政!

是美国一直在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是美国在煽动国内反华情绪,将新冠的帽子强行扣在中国头上!

中国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正当防卫,仅此而已。当然,正当防卫的范畴包括己方在受到重大威胁时采取进攻性手段阻止敌人的下一步攻击,于是直观上就会形成两人持刀对砍的局面。

很多国家的治安法是这么规定的:别人打你,你在阻止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武力行为叫正当防卫。如果没有正当防卫,那就是打架斗殴,双方都有责任!

而基辛格的做法就是,不提美国主动持刀砍我们的起因,只强调两人持刀互砍的现状,这就会给人一种中美斗争,中国也有一半责任的感觉。你既然有打架的责任,就需要承担不打架的义务。

所以他又提出了双方必须采取措施,明确各自能承受的底线使两国的持刀互砍不会升级到机枪扫射。

中国的底线是什么,大家很清楚,可美国呢?

不准武力解决东南问题?

不准推行制造2025?

不准在贸易问题上常年保持顺差?

不准拥有对N海的主权?

不准搞核动力航母、核潜艇、五代战机、隐身轰炸机?

主动承担疫情扩散的责任?

中国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妥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国愿意在这些问题上放任中国毫无阻拦的发展吗?从经贸战到制裁华为再到蓬佩奥到处污名化中国,华盛顿的态度也非常明确!

因此,中美设立所谓的交手规则,完全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5

这就是基辛格想要的结果

第一步,抛砖引玉:用一战的前车之鉴唤醒人类内心深处对颠覆常识性战争的恐惧。

第二步,瞒天过海:用模糊的修辞手法把中国套入一战前德国的角色,使其为当前国际形势的恶化担责。

第三步,笑里藏刀:以美国顶层设计者的身份主动释放“善意”信号,抢占道德制高点,然后提出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交手规则。

第四步,金蝉脱壳:当我们的底线使之不能接受这个交手规则时,基辛格的表态就会给人这种感觉:美国已经拿出足够的善意和诚意,是兔子拒绝“和谈”,他们要为形势的恶化以及可能导致的战争承担全部责任。这样一来,不仅能从杀人凶手的角色中抽离,还能摇身一变成受害者

第五步,借刀杀人:其他国家如果不想重温一战的恐惧感,那就得站在美国一边,要么向兔子施压,要么用困死苏联的办法困死兔子。

姜,还是老的辣;狐狸,还是老的狡猾!

左手一张满口胡言的《国土安全威胁评估》团结内部一致对华,右手一张虚无缥缈的交手规则煽动外部一致对华。

什么叫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这就是!


2020-10-14点击数/观注度 2836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