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西方对外援助了这么多年,为何总失败? |
肝帝董佳宁 各位好,我是观察者网的董佳宁。10月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和平奖与科学类奖项不同,经常出现争议,原因是更容易受到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方面的影响,客观程度有限,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内打了好几场战争,结果还是得奖了;再比如昂山素季,我们之前也谈到过她。 今年给联合国粮食署颁奖争议会比较少,这个组织为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粮食署的工作主要分为几大方面,紧急援助、救济与重建、发展援助和特别行动。他们活动于战争冲突和自然灾害的一线,为受害者提供粮食援助。今年新冠疫情蔓延,粮食计划署更是受到了挑战。 西方各国在二战后,对于第三世界援助力度非常大,有粮食、有钱、有物、有教育、有建设,为什么援助效果还是不明显?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第一部分的内容,就先带大家了解一下现状。 从冷战结束到21世纪初,西方国家对外援助已经高达2.3万亿美元,这钱真的不少了。可是这些钱并不能真正落到贫困人口头上。比如,2005年,美国国际开发署拨款8000万美元,是联合国发起的一个项目,在非洲开展的“遏制疟疾计划”。但美国参议院的调查委员会却发现,只有5%的预算被用来购置蚊帐,1%购买药品,其余绝大部分经费,用在了两处:开发署自己,还有开发署高薪雇用的援助顾问。 一支抗疟疾药物,只要12美分,相当于八九毛人民币,可以将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一半。一顶蚊帐,4美元就够了,也能显著降低染病风险。但这么简单一件事情,花了这么多钱,还是落实不了。2018年,全球约有4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2/3是5岁以下儿童。 再看粮食问题,全球1/9的人吃不饱肚子,1/3的人营养不良。今年疫情蔓延,遭受严重饥饿的人口会增加一倍,达到2.65亿人。联合国粮食署已经做了不少实事,在他们的努力下,全球饥饿人口,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减少了2.16亿。粮食署还有不少落实到基层的项目,比如学校营养餐计划,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每年惠及2000多万儿童。 尽管如此,现状仍然不乐观,贫穷问题还是没解决,饥荒更是每年都会出现,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然后联合国的相关组织开始进驻,提供各种援助,同时西方国家站出来说,我们已经关注了,已经捐了多少多少钱,收获一片观众的掌声。第二年,剧本再重演一遍,观众再感动一次,如此往复。 不是善款不够,也不是物资不行。扶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计划不全面是不行的。有些看似很小的,在“洋带人”眼里不值一提的问题,反倒是提高民生的最大阻力。比如,物资是不会自己长腿的,这些都依赖基础设施,依赖铁路、公路、桥梁。没有这些,联合国的粮就只能留在发达地区,下不到贫困的村镇;没有通讯设施,社会的组织度上不去,没有网络,信息公开就难,透明度不够,钱很容易去向不明。在基础设施差的地方,不光路、通讯不发达,民间的医疗设施也几乎为零,治病靠巫术,靠“跳大神”,这能指望他们拿着疫苗,搞科学防疫吗? 所以扶贫,根子上还是要让国家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放一笔物资就走,要“授人以渔”。接下来我们通过第二部分的内容,来讲讲西方近些年的对外援助,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先来说说历史,现在这种国家间的援助,是从冷战时期开始的。那些年美国的对外援助比今天务实,除了给贷款,还转移产业链。比如日本,之前我们也讲到过,美国为了扶植日本,重启工业,提供了大量援助,从1945到1969年之间,总计40多亿美元。日本还大规模引入了美国的高科技,促成了70年代的半导体产业腾飞。 但援助的前提是政治,是“站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你坚定反苏,你就是好人,是我的好朋友。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就算是个“沙滩之子”(son of bitch),也是“我们的”“沙滩之子”(our son of bitch)。美国的援助,政治问题是第一位的。 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一样,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同。苏联的援助模式是直接给项目,帮助建设整套工业基础。中苏蜜月期的援华156工程,就是个例子。这样的好处是,欠发达国家可以尽快组织生产,几年之内达到自主化,减少对外界的依赖。 不过冷战结束后,美国最大的对手不复存在,也就不需要再拉拢别的国家站队了。之前那种大规模转移生产线、产业链的模式,就停下来了,因为对美国没什么好处了,反而增加商业竞争对手。这时美国反而陷入了战略迷茫期,找不到明确的全球战略目标。 老布什时期,美国的对外战略还是以传统主义为主,在热点地区维持“势力均衡”,不过度干涉美国核心利益以外的事务。但这种传统主义做派,没有持续太久,克林顿上台以后,推崇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是他们高举的大旗。自此,美国连续三任总统,都以这一行事作风为基准,制定对外政策,直到特朗普上台。 这些对外政策有很多显著特征,在政治上提倡“人权”、“法治”、“民主”,在经济贸易上重视自由,尤其是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在积极输出意识形态的同时,结合各种手段,或和平或武力,演变其它政体。在这一时期,美国以西方世界的“灯塔”自居,当世界警察,以人权为名义,干涉他国主权。学术界、传媒界打辅助,重提一系列复古概念,比如“美国例外论”,比如Pax Americana,译为“美利坚治世”或“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什么叫迷之自信爆棚啊? 我们可以看到,从克林顿到奥巴马时期,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做法就不一样了。给贷款可以,但是要先改革,从重构上层建筑开始,然后在国家政策上遵循一套规则,自由流动,资本、贸易,越自由越好,政府的产业保护、贸易壁垒,统统取消。他们认为,只要做出这些改变,西方国家再稍微给点启动资金,贫困国家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如果一个国家使用了这套,还做得不好,那就是执行不坚决,不彻底。 西方的经济发展学专家们,虽然研究到了“授人以渔”这一层,但着力角度却出了偏差。他们很喜欢先搭建一个宏观理论框架,照着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画个饼,提出“体制的先进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要有“人权”,有“自由”;要有“法治”,有“民主”。一通操作下来,好像什么都有了,却没法让穷苦人民填饱肚子,“生存权”都落实不了。 至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欠发达国家,通过以上方式变成了发达国家。很明显,西方的援助模式是失败的。但西方很少有人会质疑这套方案本身,他们觉得是执行力不够,不是计划的方向问题。还有一些更狭隘的观念,认为是这些国家的人不行,是他们太懒,不思进取,西方已经仁至义尽,是他们自己不支棱,继续援助只能浪费钱。然后这两派人,就陷入了永无止尽的辩论,和左右之争。拜托,你们能干点正事吗?穷人当然想要美好的上层建筑,但解决问题的答案,不该是明天就饿死啊。 其实西方援助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懂穷困国家。空有理论,不谈实际。那些在世界银行、IMF里面供职的,顶尖的西方理论家们,就该去非洲找几个国家,比如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索马里,去最贫穷的村镇里,住上几年,做些调研。之后,他们就能明白穷苦人民的需求了。 相比西方模式,这些年我国的对外援助模式更成功。原因也不难理解,就是实地调查、了解需求、共同参与建设。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着殖民历史,他们的发展模式,对于前殖民地国家来说,是无法复制的。中国也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新中国建立之后,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西方更懂扶贫。 那么第三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谈谈我国的对外援助。光列数据可能有点抽象,我先通俗地讲一下中国的做法,就用非洲为例。 某个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困难,找到中国要援助说,啊我太难了,我想脱贫,我想致富。中国说,没问题啊,给你投资几个工厂吧,都是成套工业,不仅劳动致富,以后还能继续发展。非洲国家说,这挺好,但我们吃不饱,医疗条件差,活不下去,没有那么多工人啊。中国说,这也没问题,你从我这引进一些技术,我先派专家过去给你们培训,把地种起来,医院盖起来,顺便建几个学校吧。 但基建差,没有路,没有电怎么办。没关系,中国工程师和施工队一起过去,全都修起来。还有通讯问题,那叫中国的通讯设备供应商过去。一套方案整体走下来,不仅工厂建好了,周围的村子也开始城镇化了。谈到最后,该谈钱了,非洲国家没那么多现钱,怎么办呢?没事,可以先走商业贷款。 还不起也没关系,非洲那么些矿山,开采权、股份之类的都可以折抵,而且开发矿山还要建更多工厂,继续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大家一起赚钱。最后,别忘了保卫胜利果实,要防火防盗,就是加强国防。你看中国这坦克,好顶赞,还便宜,不多来几辆吗?不会用?没关系,派人来南京,来石家庄留学吧。 我国援建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当然了,实际情况肯定要复杂很多。那些赴海外援建,长期坚守的工程师和工人们,都非常不容易,要冒着生命危险,有些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而且这些工程的时间跨度大,动辄几年,收益也不是短期之内就能看得到的,这对投资者和一线工程人员的耐心,提出了考验。 下面来看看数据,经济日报给出的数据是,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给出的信息是,截止到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总值达到了3544亿美元,数据不太一样,因为这个智库把中国援建项目估值后,加了上去,所以总值高了很多。 我国对外援助的形式有三种: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优惠贷款占了一半以上,主要是投资和商业贷款,讲究互惠共赢。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对外援助主要是无偿援助,占了93%,但会附加很多政治条件,比如选举制度改革、平权等。中美的关注点也不同,美国倾向在妇女权益、儿童教育、宗教等方面投资,便于输出意识形态;中国则重视基础设施、卫生和生产领域,因为这些直接影响民生。 在较大的工程方面,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了7个主要港口,其中6个分布在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在非洲有20多个港口,遍布各个海岸线。在铁路援建方面,这些年来我国尽显“基建狂魔”的本色,截止到2019年,共有86个海外项目,分布在47个国家,其中33个是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规划中和已经建成的铁路,总长达到36000多公里。 B站上可以搜到一个挺不错的央视纪录片,叫《我的铁路我的梦》一共三集。讲的是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是中国路桥公司的援建项目,总长480公里,2017年通车。这部片子还原了蒙内铁路的建设历程,其中介绍了,我国工程团队对肯尼亚团队的培训。近几年我国的援建模式有所变化变化,过去倾向于用自己的工程团队,但现在注重于对当地人员的培养。 蒙内项目中90%的工作人员是肯尼亚人,参与中方培训的总人数超过两万人。他们有的是挖掘机驾驶员,有的是材料研究员,但项目完成后,他们就是肯尼亚经验最丰富的基建工程人员,未来很多工程就能自主化了。只有像这样“授人以渔”,贫困国家才有机会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走上劳动致富的道路。 19世纪末,英法在很多地区建造了工业设施。肯尼亚的第一条铁路,就是1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带着印度劳工修的。但直到蒙内铁路建成之前,当地人还在用着这样的古董。今天,西方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亲力亲为地帮助前殖民地发展,偿还历史债务,而不是抢完钱了,就拍拍屁股走人。 殖民时代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写过一首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这句诗今天格外应景,因为不管大国小国,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谁能完全置身事外。各国人民应该互相扶持,砥砺前行。西方国家这些自视甚高的姿态,早该丢进历史垃圾堆了。 1984年非洲出现了20世纪最严重的饥荒,埃塞俄比亚是重灾区。1985年7月13日,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办了一场跨地区的大型演唱会,Live Aid,旨在为埃塞俄比亚大饥荒募集善款,几十位著名歌星同台表演,其中也包含了那首著名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两个会场共有16万观众,信号通过卫星电视传送,观看电视直播的人数超过了10亿。电视里滚动播放了募集资金的渠道,筹得善款达1.27亿美元。 这是一次流行音乐的盛事,一次摇滚乐的盛事,也感动了无数人。对于西方人了解贫困的非洲,也很有帮助。西方的流行文化精英获得了一次极大的胜利,可是这种胜利是文化上的胜利,也是西方人“文明”优越感的体现。每当这种优越感一到了落地的时候,就总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对于那些吃不饱肚子、喝不上干净的水、上不起学、找不到工作的非洲人来说,很难说有什么长远的、实质的影响。 网友精彩点评 兔家真探 我们中国的专家学者总是用很善良的角度去解读美国和西方的作为,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实美国和西方根本就没有想过怎样去帮助外人,就像美国一样,它连自己内部的人民也不帮,更何况是外人。 compete 西方是故意的,产油国不能炼油,产铁国不会炼铁。第三世界只能世世代代做西方的原料来源地。被西方金融反复收割。 舆论上一个劲忽悠第三世界,只谈政治,不谈基建。如果忽悠不行就直接打烂。 中国是唯一一个真的帮助第三世界的国家。因此被西方恨之入骨。 流星谷 西方的援助非常成功,他们的目的就是去种韭菜,为的是自己去收割,收割了这么多国家,绝对是成功的,非常成功。 辣椒 援助是面旗子,实际上是利润、控制、驱使,一旦效益差或失去利用价值一脚踢开。 fang2004 西方根本就没真心想扶贫。他们的策略是:我给钱,你做傀儡。 |
|||
2020-10-16 18314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