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亿!中国突破历史,美国防线正在全面瓦解...
原创 戎评说策 戎评
导读:从历史的纵向维度说,中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不止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中国制度的成功、中国路线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也势必将为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围剿下,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来自公众号:戎评(rongping898)
2002年,在十六大工作报告上,时任统计局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提出国家经济远期发展目标:
争取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以上,到2050年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彼时,中国GDP总量刚刚超过12万亿人民币,站在当时的环境来看,关于十八年后总量翻3倍的预期规划,即使是有WTO的全球性市场加持,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唱高调之言。
戎评至今还记得,在我接触互联网浪潮的2005年前后,网上有一篇很火的预测文,博主雪亮军刀依据中日两国GDP增率计算,得出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日本的结论。
此文一出,谩骂之声随之接踵而至,什么五毛愤青的歧义词从四方键盘铺天盖地的袭来。
或许在那时的人们看来,能望日本之项背就是中国经济的天花板了...
不过,八年后,根据权威国际组织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GDP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比此前规划提前整整四十年,比博主雪亮军刀的预测提前整整二十年。
正如杜甫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有时候,时代洪流的莫测变幻,就连那些以天下为棋局纵横辟阖的高手也难以窥见半分轨迹。
而许司长提出2020年GDP达到35万亿人民币的十九年后,也就是2021年的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就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交出一份成绩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中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人民币大关!
不到20年时间,中国GDP翻了整整十倍,比预期目标翻了近三倍!
这,是一个奇迹!
一个14亿人用双手干出来的奇迹!
当然,站在2019年90万亿人民币的肩膀上,对很多人而言,或许并没有多大感触。但倘若站在对比历史的纵向维度和对比世界的横向维度看,中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绝对称得上是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
历史的纵向维度
翻开现代国家进步史,各位可以发现,中国战后唯一一个大步迈向发达国家的大国土大人口大资源的“三大”国家。
而作为同样“三大”的国家,巴西印度经过多年发展,却不及中国一个零头。
有想过为什么吗?
一个关键在于:在工业时代的环境下,大国土大人口大资源的国家只有搞能容纳更多就业岗位的工业建设,才能支撑起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注意重点:长期发展,这个概念在后文非常重要。
但现实却是,掌控世界的帝国主义为确保工业的高附加值蛋糕不被更多后来者瓜分,会不惜一切代价狙击该国工业的发展!
南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60年,第三次产业革命前夕,南非贸易工业部推出制造业升级计划,在较为完善的重工业基础上,制定出电子科技、军工化学、汽车制造三条工业发展脉络,以此打破欧美对高附加值产业的垄断。
在随后的二十年多时间里,南非工业以摧古拉朽之势一路高歌猛进,到1983年工业产值已占据GDP总量的40%。
彼时的南非工业之强大,后人难以想象,即便是在被欧美视为禁脔的军工领域,也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军用电子、火控雷达、武装直升机等诸多军工产品,无一不是当时世界顶级水平的存在,就连中国,也曾经是南非军事工业的客户。
以此为标志,南非彻底也转变为工业强国和非洲第一个发达国家。
单从体量上来说,大国土大人口大资源的标签压根和南非沾不上边,但关键是南非在非洲!
非洲是什么地方?
欧美工业的廉价原材料供应地和资本家掘金的天堂!同样是白种人,美国非常清楚如果任由南非工业发展下去,布尔人集团将在强大的国力支撑下一步步把非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于是,美国重启人权战争,并结合当时南非经济瓶颈的窘迫,在当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夺权运动。
随着曼德拉的出狱,布尔人集团在南非的统治生涯宣告结束。之后在欧美财团的刻意引导下,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的曼德拉政府开始了一系列去工业化的进程,包括加征本国工业企业环保税、盲目补贴外资、完全开放金融市场等。
而在经过十多年的折腾后,南非,这颗曾经的非洲明日之星,从工业强国落沦为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的犯罪份子天堂。
即使是外国人在读起这段落寞史,也仍不免为之感到扼腕叹息...
从南非的案例不难看出,对于在政治倾向上不符合西方集团利益的国家,哪怕是小国,只要你敢吃高附加值的蛋糕,美国就会毫不犹豫的收拾你,更何况大人口大国土大资源的大国?
后来继承苏联庞大重工业体系的俄罗斯,也是被美国用休克疗法弄得支离破碎。
那么,作为战后“三大”国家的唯一幸存者,中国工业是如何从帝国主义的围剿中活下来,并创造出年百万亿GDP的奇迹呢?
以下几个关键:
1、经济是国家发展科技和军力的支柱,而制造业又是发展经济的支柱;
2、制造业自由发展不受限的前提是需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配套;
3、工业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周期,中间面临诸多不可控的风险压力;
4、为防止这些风险压力导致工业化失败,首先需要确保在长达数十年的尺度上保持国家和平稳定不受外部威胁,防止投入巨资的工业建设被战争破坏;其次需要在长达数十年的尺度上建立起按部就班的发展程序,防止中途改弦易辙前功尽弃。
印度和巴西只做到了第一点,没做到第二点,因此国家发展一直受限,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进入下一程序而遭遇动荡。
南非做到了第二点和第三点,但在第四点上失败了!
那中国为何成功了呢?
只能说开国先辈们战略目光之深远!通常而言,工业发展路线是先轻后重,因为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美国打击后发国家的工业建设,基本上都借用了这个时间差。
但中国先重后轻,一方面使重工业能支撑庞大的国防军工体系确保国家发展的安全;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奠定了完善的配套基础。
于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逻辑链呼之欲出: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投名状,换取苏联对我国重工业和基础配套的援助,我国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国防工业体系;
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保障,中国就不能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确保工业建设的安全;
如果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工业体系,中国就无法在改革开放后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
如果没有承接产业转移中国难以把14亿人口纳入与工业制造业相关的经济发展体系中来,也就无法实现工业立国的目标。
如果没有工业立国,这100万亿GDP的成就,或许就只能是水月镜花。
所以,从历史的纵向维度说,中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不止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中国制度的成功、中国路线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也势必将为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围剿下,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世界的横向维度
如果不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对比,可能很多人不会知道,100万亿和2.3%这远低于之前年份的经济增长率究竟有多么伟大。
2020年是一个什么情况?
新冠疫情横行,世界经济以自由落体式速度下跌,大萧条2.0重现于世。
除了东亚之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其政府出于稳定经济及社会考虑,一方面采取绥靖主义任由病毒侵犯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方面滥用凯恩斯主义,各种超发货币。
就拿美国来说,去年两大经济管理机构,也就是财政部和美联储累计向市场投放超过17万亿美元。年初又通过1.4万亿美元的支出法案,而就在14日晚间,拜登说还要再放1.9万亿美元的货币。
一年时间,20万亿美元滔天大水灌溉,结果怎么样?
还不是没有多少起色!
再来组对比色彩或许更加强烈:中国经济2.3%的正增长是建立在政府抗击疫情尽力保护国民生命健康的基础上,而采取绥靖主义的美国用近40万条人命只换回来了3.6%的负增长。
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其背后还正是早年间公知们的口头禅:体制问题。
事实上,不止是在经济层面,过去一年在其他层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比如外贸层面: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增长8.4%,高于经贸战当年的2.9万亿元,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标志着,在特朗普政府经过长达三年的关税打压后,中美在经贸领域在战争以美国的失败而暂告一段落。
至于新政府拜登是否会延续该政策,戎评后面会有专文分析。
再比如消费层面:根据社会蓝皮书的统计,2020年,中国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实物消费市场。
请注意,实物贸易是构成全球经济体系的支柱,因为世界经济的本质是以制造业相关的商品贸易。而服务贸易这些年虽然增速很快,但在总量上不足两成,且受众国家和企业少,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从这点来看,中国也算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
这一点尤为重要!
冷战后,美国之所以能主导全球经济格局,不外乎三个优势: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二是世界上最高端的产业链,三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
但随着欧洲和东亚先后跟进,美国在前两者上已不具备优势,高端制造业附加值最高的几个产业,民用客机,美欧争得不相上下;汽车领域,日本和欧洲摁着美国打;半导体,美日韩三足鼎立。
而在中国开始向高端产业链进军后,情况更加严峻。
我们虽然在技术高度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全球唯一健全的工业体系,使得我们拥有着高科技应用变现和市场变现的底层优势。
再强调一遍:不能进入市场领域赚取经济效益的高科技没有用,而想要赚钱,首先需要完善的供应链把高科技转化为用户所需求的产品,其次还需要消费潜力足够的市场!
美国在失去产业链和技术的优势后,唯一所能左右其他国家的依仗,就是他作为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最大商品采购国的身份。
不听话?
汇率操纵国了解一下?加征关税了解一下?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后,美国仅存的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未来十年,随着围绕RCEP和CAI构建的世界岛超级洲际内循环的深入,美国的影响力还会逐步下滑。届时,经济界讨论的可能不是美国对华的脱钩,而是去美化的亚欧大陆内循环。
总而言之,在2020年这个大疫之年的分水岭上,中国经济能顶着世界一片萎靡和衰退的大潮逆势而上,不仅突出了我们国家从制度到民间的强大韧性,也证明了目前的局势是有利于我们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百年一遇的有利趋势,不是上天恩赐的,而是完全靠14亿中国人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按照当前美元的汇率来算,10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5万亿美元。对美国GDP占比相当于75%左右。如此,中国已经成为自美国经济登鼎世界之巅120年来经济总量达到其75%以上的唯一国家。
算一算,这是咱第几次突破美国设置的后来者红线了?
2010年,工业产值登鼎世界第一,达成美国竞争者中从未有国家工业GDP超过他的成就;
2017年,中国GDP超过80万亿大国,达成美国打压极值的60%;
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登鼎世界第一,达成美国竞争者中从未有国家消费力超越他的成就;同年,中国GDP突破美国75%,历经后者三年疯狂围剿,仍屹立不倒,逆境擎天!
别着急,这还只是开始...
最多十年,中国GDP将登鼎世界之巅,达成美国竞争者中从未有国家经济总量超越他的成就;
最多二十年,中国高端产业规模将登鼎世界之巅,达成美国竞争者从未有先进技术超越他的成就;
最多三十年,中国军事实力将登鼎世界之巅,达成美国竞争者中从未有军事力量超越他的成就!
美国的防线正在一步步被中国的奇迹式发展击溃!
所谓的打压界值,最终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证明,这不过是跳梁小丑自我安慰自我设限的笑话罢了。
最后,恭喜在座诸位,有生之年,得以见盛世中华再度惊艳天下!
来自公众号:戎评(rongping898)
2020年我国GDP逆势增长2.3%,首破100万亿人民币!
2021-01-18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文字直播:
根据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4%;私营企业增长3.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9.1%、17.3%、16.2%、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0%。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四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三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5%、9.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1.9、8.3个百分点。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323亿元,下降1.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527亿元,下降16.6%;商品零售352453亿元,下降2.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0%、21.2%、17.3%,分别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个百分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24%。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民间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9%和12.3%。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32%。
六、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0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8587亿元,增长10.9%;进口13419亿元,下降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68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3%,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7.1%,猪肉价格上涨49.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3%,12月份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上年水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年同期持平。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总的来看,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2020年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在一季度下降后逐季恢复,您怎么样评价全年经济运行的表现?我们全年目标任务是否完成?谢谢。
宁吉喆:谢谢,你这个问题很重要。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并且完成的情况是好于预期的。“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3月下旬,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4月中旬,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超过了90%。二季度GDP增长3.2%,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经济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全球有18个,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数据还没出来,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我们是唯一正增长的,也是全年唯一正增长的。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
二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农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
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恢复至常态水平,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全年就业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际收支总体改善,202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亿美元。单位GDP能耗实现了下降,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宁吉喆:四是“六稳”“六保”落地显效。居民就业得到保障,12月份,全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这表明兜底保障的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连续6个月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能源供给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2.8%左右。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行业的增长面持续拓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基层运转得到较好维护,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基层“三保”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支出分别增长9.8%、9.5%、9.2%。
五是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多种所有制企业效益均得到改善。11月份,国有控股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6个月正增长。1-11月,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私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前三季度是下降0.5%,表明多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效益全面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8%,比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1-11月,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外贸外资增长好于预期,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1-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
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污染防治效果显著,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效,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展现。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们注意到2020年我国GDP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对中国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哪些重要意义?谢谢。
宁吉喆:这个题目很抓住要害。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过去一年持续涌现。“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载人潜水艇“奋斗号”下潜突破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这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这将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需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谢谢。
路透社记者: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12月份的增长也比较乏力,这是不是和疫情情况有关?请问2021年会出台哪些刺激消费的政策?2021年投资和出口的情况会如何?谢谢。
宁吉喆:你及时阅读了数据,提出了问题。正像你所指出的,消费在经济当中起到基础的作用。过去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年看仍然是负增长,但是三四季度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了4.6%,这个速度已经开始接近前几年的正常水平。12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略有一点波动,确实也是受到几个地方散发疫情的影响。但是从整个大势来看,我国消费在生产供给不断增强的同时,还是能够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我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显现。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是巩固的,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都超过1.3万亿斤。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强。这是2021年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是产业体系完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过去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产业体系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韧性。2021年,面临不确定性的考验,我国完整的生产协作体系和配套能力将会继续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我国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是明显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新的一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间。
四是科技实力强大。我国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研发投入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前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去年疫情冲击,这点都没有改变。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趋势明显,反过来也促进更多线上消费的实现。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五是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也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
特别是党的坚强领导、显著的制度优势是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日臻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成效的制胜法宝。
尽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发,但总的看,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的态势仍在持续,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散发病例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这对经济持续恢复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你刚才讲12月份市场零售增速回落,也是一个反映。
总的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前期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经验,发生疫情的地方迅速采取行动有利于遏制疫情的扩散,推行科学防控手段有利于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实行精细化防控举措降低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疫情影响可控。当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继续努力。你刚才问到今年的投资政策、消费政策,都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精准有效实施财政、货币、就业、投资、消费、区域、产业等政策,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2021年投资和出口发展情况的预测,不是统计局的职责。去年,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在新的一年,关于投资政策,还是要继续发挥投资补短板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部署,确保投资强弱项、上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进出口去年是逆势增长,前两天海关总署已经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去年前两个季度进出口形势受到疫情冲击影响很大,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另外,我刚才介绍的这些优势,我们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保证了畅通的物流体系,满足世界上一些国家对防疫产品、居家生活和办公用品的需求,所以三四季度进出口就回升了,全年难得实现了正增长。今年疫情仍然在世界上蔓延,世界各国对防疫产品、对生产生活用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立足内需的情况下,还要适应国际需求,拓展外需,预计进出口有望延续目前态势。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2020年,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展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您看来,2021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着力点?谢谢。
宁吉喆:你的问题水平很高。去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在稳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发展,2020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重达到了24.9%,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的产量都是高位增长,分别为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刚才我介绍的上天下海的科学探测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二是协调内生的特点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的投资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为10.6%、11.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7、9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
三是绿色发展的底色相当亮丽。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全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8.3%。水环境方面,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8.5个百分点。
四是开放必由之路十分开阔。2020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激发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萎缩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实现正增长,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最后一个月的数还没有正式公布,1—11月份增长6.3%,对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一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在加快推动,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往活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这些都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五是共享根本目的更加鲜明。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既消除了绝对贫困,又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已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2月份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2%,12月份降到了5.2%。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谢谢。
彭博社记者:有两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第一,进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分别怎样?第二,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什么时候能够公布?谢谢。
宁吉喆:刚才讲到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称为三驾马车,你这个问题问得更加直接。我们明天会公布三驾马车情况。判断三大需求对经济的影响,我首先要向你介绍总量。
第一,从总量看,2020年最终消费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第二,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逐季增强的。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逐季回升。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恢复。货物与服务贸易净出口在过去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是正的。现在衡量进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光看增速或贡献率,也要看总量。增量首先是正增长,正的贡献因素,从总量上看,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中国在各个大国当中是比较高的,占到30%以上。大国一般都是以内需为主,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我们这个比重比美国、日本这些经济大国还要高。所以综合两个方面来看,进出口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
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2013-2019年为60%左右,如果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很重要,2020年投资在促进经济恢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还要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把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实际投资的成果,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三驾马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你刚才还问到人口的问题,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去年11月1日全面展开,700多万普查员深入社区、城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场登记已经完成,目前在进行质量抽查核实和初步汇总过程中。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进行的,于第二年4月份公布。今年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将在4月份向全社会公布,今天提供不了数据,请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都提出了五年要求,统计部门通过人口普查和日常调查,把人口数据搞得真实、准确、可靠,为制定人口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谢谢。
CNBC记者:对于今年经济考虑到的一些重要挑战,比如去年消费的情况,消费在中国的发展中,有一些经济学家希望占更多,更多发挥能力。疫情在国内或者国外的蔓延,有很多分析,会产生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您怎么看这些?谢谢。
宁吉喆:面临全球疫情蔓延,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是极为必要的。现在遍观全球,疫情在一些国家二次、三次反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在加大的。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也尚不牢固。总的指标是稳定回升、好于预期的,但是有一些结构性指标不是那么理想,有一些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促进经济稳定复苏,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困难、风险的一面,也要看到机遇、有利和希望的一面,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总体上看,机遇仍然是大于挑战的。从去年宏观调控和企业恢复的情况看,有一些挑战一旦战胜了就会转化为机遇。比如,应对新冠疫情本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我们坚持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各种市场主体都发挥了作用,发展了数字经济、创业创新,这就变成了机遇。网上零售额,包括线上的教育、医疗等,都发展得很好,线上和线下结合,优势就更大了。全球疫情本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我们现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很大。受国际疫情影响,使得对防疫产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居家办公用品等都有很大的需求。我们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国际物流的保证,促进物流的畅通,所以使得挑战也变成了机遇,实现了贸易的正增长。不光是数据,最主要还满足了世界人民抗疫的需要,救命大于天;不光是经济意义,还有人道主义等,发挥了对全球的积极作用。我们国内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以要把经济数据和挑战、机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挑战,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2020年民生领域的保障成效怎么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对此您怎么看?另外,城市与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之间收入有什么变化?谢谢。
宁吉喆:民生大于天,是最重要的领域。过去一年,民生的保障是有力有效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就业扩大,二是价格总体稳定,三是收入继续增长。前面我介绍了不少就业的数据,应该说就业情况达到了预期目标,好于预期。在经济恢复和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撑下,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预期900万人的目标增长了不少,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在预期目标之下,说明去年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级政府、各市场主体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就是物价总体稳定。去年年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比较快,在疫情条件下,各地方、各部门、各市场主体一起努力增加食品的供应,特别是生猪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到四季度,生猪存栏、出栏都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加大了猪肉的进口,保障了国内的供应,使得猪肉价格四季度明显回落。猪肉价格去年年初涨幅超过100%,之前连续上涨19个月,到了10-12月份,同比分别下降2.8%、12.5%、1.3%,同比是下降的趋势。整个食品价格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呈回落态势。
还有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一至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速分别为-3.9%、-1.3%、-0.6%、2.1%,逐季好转,全年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率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有几个特点:一是居民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转移净收入反映了保底的政策,上调养老金、退休金标准,加大社会救济、临时救助,使得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全年增长了8.7%,其中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了7.8%,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了18.7%,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了12.7%。二是保就业的政策促进了工资收入的回升。包括强化稳岗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4.3%,高于整个居民收入2.1%。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2.8%。三是市场主体带动了经营净收入由降转升。税费减免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得居民家庭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全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了1.1%,前三季度的数还是下降的,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大。
关于第二个问题,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有所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东部。东部去年增长4.6%,西部增长6%,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低收入群体的增长快于全体。按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组,全国居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居民名义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增速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所以从就业、物价、收入这方面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实际效果彰显。
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进一步稳定就业,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扎实做好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宁局长,2020年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四季度工业生产是否已回到正常区间?谢谢。
宁吉喆:你这个题目反映了结论。2020年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不仅实现了总体经济的正增长,而且三次产业也都实现了协同恢复发展。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水平,全年看是稳步提升的。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2020年,农业生产克服疫情冲击、洪涝灾害等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好于预期。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从历年情况看,3%在农业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为-3.2%,二三四季度分别达到了3.3%、3.9%、4.1%。现代农业发展也比较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
二是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总体呈现稳步恢复、逐季回升的态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制造业快于整个工业。分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8.4%、4.4%、5.8%、7.1%,从季度看,回到了正常的增长水平。特别是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装备制造业加快恢复,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6%。 三四季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很多产品大幅增产,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集成电路圆片,这些新兴产品增速都达到1倍以上,市场需求很大。
三是服务业逐步恢复。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呈现逐季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市场信心不断增强。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分季度看,一季度是-5.2%,二季度恢复到正增长,为1.9%,三季度为4.3%,四季度为6.7%。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增势较好。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分别达到12%、11%、8.6%。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扩张。疫情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推动了线上线下加速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在线娱乐、在线营销逆势增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成长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还要继续发挥作用。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达到了去年全年的高点。但是从近两年的月度增速来看,仍处于正常区间。比如2019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也达到过8.5%。
观察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主要是适应需求,加大研发销售,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我们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还会迸发出新的潜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