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巨头成长故事 |
市值飙升1.8万倍:巴菲特如何掌控 |
来源: 财富中文网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豪门世族全球定制导读:日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了其备受期待的年报。报告显示,伯克希尔2014年表现出色。公司最近的股价约为每股22.3万美元,而一手缔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巴菲特——在他执掌该公司的50年里,其股价复合年增长率为21.6%,市值总涨幅为1,826,163%。】 大多数公司一年仅发布一份年报。然而,前几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实际上发布了两份“年报”,它们共用一张金色封面,标志着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50周年。 第一份报告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2014年年报。现年84岁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表示,2014年公司的表现不错,但算不上完美(我们后面将讲到这一问题)。 第二份“报告”则盘点了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的半个世纪。在一个专门的章节——致股东信里,巴菲特勾画了伯克希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章节简直可以命名为“我犯过的错误”(当然实际名称并非如此)。此前从未参与过“致股东信”撰写的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也对老搭档这50年来的表现进行了理性的评估,称伯克希尔的成功,要部分归功于巴菲特的“建设性特质”。 芒格列出的其中一条特质是“巴菲特决定将自己的(投资)活动限定在少数几个种类,并50年如一日的高度专注这几个种类,这一点难能可贵。” 伯克希尔年报不声不响的进行了一处改动,公众因此注意到另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过去,年报业绩表中仅包含伯克希尔的每股账面价值以及标普500指数,如今,巴菲特新增了一项——伯克希尔的历史股价。 紧挨着巴菲特致股东信的那一页上,列出了50年来伯克希尔股价的涨跌幅,后面还附有两句总结。在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的半个世纪里,该公司股价复合年增长率为21.6%,市值总涨幅为1,826,163%。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是伯克希尔的股东,而且目前仍持有该公司股票。此外,我与巴菲特是近50年的老朋友,并无偿为其年度致股东信担任编辑。 关于上述高得惊人的总涨幅:虽然该统计数值一直准备呈现在业绩表中,但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初稿中并未提到该数值,因为谈这个似乎有吹牛之嫌。不过,不提它的话,之前一个段落就显得不知所云。最终,巴菲特决定为了逻辑流畅,将50年总涨幅的数值加进了致股东信。 至于说为何等到现在,才将伯克希尔的历史股价加入公司年报,则另有内情,这牵涉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历史与现状。历史上,名为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对冲基金在1965年掌握伯克希尔的控制权后,巴菲特试图找到一个业绩衡量标准,他决定,每年公开将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的涨跌与含分红的标普500指数走势进行对比。 早些年,上述比较合乎情理,因为当时伯克希尔公司主要从事两项业务:一是保险,二是将保险资金用于投资普通股。所投资的股票每季度按市值计算价值,所以其价值即其贡献的账面价值。因此,将账面价值与标普500指数作比较很有道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此时的账面价值,非常接近巴菲特所说的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即与财报好坏无关的公司真实估值。 随后,在上世纪70年代初,伯克希尔慢慢显著改变了自身经营策略。没错,该公司仍然进行大手笔投资,但也开始全资收购企业。布法罗新闻和Blue Chip Stamps是伯克希尔早期收购的两家企业,这只是伯克希尔打响的第一枪:自那以来,该公司从未停止收购企业,也没有压制自身大手笔收购的野心。 那么,在连续数十年大举收购后,伯克希尔的业务版图如何?巴菲特明确表示:“如今的伯克希尔,是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并时刻伺机进一步扩张。” 在《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上,伯克希尔位列第四,年营收约19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并非投资回报,而是来自其收购的70多家企业,其中的重量级选手包括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原名中美能源的伯克希尔能源、汽车保险公司GEICO以及伯克希尔掌握半数股份的番茄酱厂商亨氏。 大举收购企业的转变,不仅令伯克希尔的规模迅速膨胀,也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该问题此前在公司年报中从未提及,但在公司年会上偶尔会被提出),即该公司应该用什么作为业绩衡量标准。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被收购公司的成本永远不会调高,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内在价值在被收购后提升,不会推高账面价值。因此,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增长缓慢,而且无法准确反映该公司的高速发展。因此,与标普500指数作对比就变得毫无意义。 那巴菲特为何不向股东说明情况,并停止与标普500指数作对比? 原因之一是,30多年前,巴菲特在1982年的致股东信中,嘲笑有些商界人士在业绩不理想时,就更改此前设定的目标。巴菲特称,这种做法,无异于“先将经营绩效之箭射入白布,然后小心翼翼的围绕射入的箭来画靶心。” 在年报中对业绩表做变动,给人的印象是在衡量标准方面做出了妥协。因此,与标普500指数的对比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就此标准而言,伯克希尔近来似乎未能达到原定目标。过去五年来,除2011年以外,标普的表现都击败了伯克希尔。2014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3.7%,而伯克希尔账面价值仅上涨了8.3%。尽管如此,从整整50年的表现来看,伯克希尔遥遥领先:其每股账面价值上涨了751,113%,而标普上涨了11,196%。 当然,两者都大大低于伯克希尔市值1,826,163%的涨幅。 巴菲特称,伯克希尔市值涨幅的特点是,其“基本等于”这50年来该公司内在价值的涨幅。可惜,尽管投资者十分好奇,但上述表态并未真正打破巴菲特拒绝泄漏其对内在价值估算的传统。但由于伯克希尔的市价已巨幅增长,巴菲特的说法确实证明,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同样已经大大提高。股市对此表示赞同:目前,伯克希尔的市值约3670亿美元,是美国市值第三高的企业,仅次于苹果(市值高达7700亿美元)和埃克森美孚(市值略低于3800亿美元)。 现在,我们将注意力从高得惊人的50年总涨幅,转向巴菲特所说的“表现不错”的2014年。伯克希尔的收入在2014年上涨了6.9%,不过,同期每股收益仅上涨了2%,至1.2092万美元(最近,该公司A类股的股价在每股22.3万美元左右徘徊)。不过,当巴菲特称2014年并不完美时,他所指的肯定不是每股收益涨幅较低这一问题。巴菲特一直认为,每股收益与伯克希尔的业绩毫无相关性,因为每股收益不包含未实现的资本损益,而账面价值则包括资本损益。 巴菲特2014年最不满意的,是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非保险公司——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没错,该公司的收益略有增长。但铁路运营困难重重,导致谷物、煤炭和化肥出货延误,巴菲特称“令许多顾客失望不已”。巴菲特在回顾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的问题时,流露出责备之意,这在其年度报告中很少见。他还用斜体字写道,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恢复一流服务。“一切代价”将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创纪录的资本支出。 尽管存在一定问题,但被巴菲特称为伯克希尔公司非保险业务“五大引擎”的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模具制造商伊斯卡公司、化工企业路博润以及制造业巨头Marmon,税前利润增长了近15%。年报中给出了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的完整收益情况,两者的税前收益攀升了11%,但其他几家公司的利润,出于竞争方面的原因,都未披露。 在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方面,“备用款”,即打算届时用于支付理赔款和开支但其间可用于其他用途的保险费,规模不断攀升,从2013年年底的770亿美元,增至840亿美元。一年前,巴菲特曾预测,备用款金额不可能持续攀升,如今看来,这一预测是错误的。巴菲特当时提出的理由是,伯克希尔账上某些再保险合同“流”,将使得“备用款”规模减小。在某种程度上,上述看法是对的,但伯克希尔其它的保险业务弥补了差额。巴菲特很高兴自己判断错了。 备用款增加、伯克希尔旗下公司业务全面繁荣,加之没有出现巴菲特所说的“重量级”收购,截止2014年年底,伯克希尔坐拥630亿美元现金(就在一年前,该数字为480亿美元)。巴菲特将未能收购大型企业视为失败。不过,伯克希尔持有巨额现金,总归没有太大的坏处。 在50周年报告中,巴菲特本人也谈到了现金的重要性,他写道:“在一家健康的企业里,现金有时被认为应当最小化,被视为可能拖累股本回报等数据的非生产性资产。然而,现金之于企业,就好比氧气之于个人:平时被人忘在脑后,一旦少了它,满脑子想的都是它。” 2014年,巴菲特动用了伯克希尔的一些“氧气”,以增加对IBM的投资,IBM是伯克希尔重仓持有的企业之一。巴菲特拿出15亿美元,投资IBM股票,将伯克希尔对IBM的总投资额推高至132亿美元。其买入价几乎与伯克希尔的现有每股成本(170美元)持平。尽管如此,正如媒体所指出的那样,巴菲特对IBM的这笔投资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日前,IBM股票报收于162美元。 2014年,伯克希尔最大一笔新投资是迪尔公司,伯克希尔的年报显示,对迪尔公司的投资将近13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迪尔公司的股票给伯克希尔带来了薄利。 有一个人肯定对上述投资感到高兴,那就是沃伦•巴菲特之子——伯克希尔董事霍华德•巴菲特。霍华德从事农耕,是迪尔公司农用设备的忠实粉丝。霍华德(亲友们称他为“豪伊”)也是巴菲特心中伯克希尔下任董事长的候选人之一。当然,霍华德不能直接顶替其父亲的职位;待到巴菲特隐退,将由董事会决定其接替者。但是,无论如何,届时董事长一职将完全成为非行政职务。也就是说,没人能像如今的巴菲特这样,同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谁将接替巴菲特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如今尚无定论(主要原因在于,巴菲特还完全没有退隐之意)。即便如此,伯克希尔公司的50年报告中,还是详细描述了巴菲特认为其接替者应该是怎样的人。巴菲特称,首席执行官的主要工作,在于配置资本、挑选并留住手下的经理人。巴菲特表示,上述职责要求首席执行官“理性、冷静、果断,对业务有着全面了解,并对人类行为有着深刻见解”。 显然,上述描述简直就是巴菲特的“自画像”。作为巴菲特多年的老友,我能证明他本人完全符合上述描述。 不过,我要补充说明一点:假如打桥牌时他的搭档(比如在下)犯了低级错误,他可一点都不冷静。(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Carol Loomis曾是《财富》杂志资深自由编辑,去年从《财富》退休。 译者:Hunter 审稿:李翔 |
|||
2015-3-4 314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